【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練習及解析_第1頁
【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練習及解析_第2頁
【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練習及解析_第3頁
【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練習及解析_第4頁
【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練習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練習及解析一、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 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知弗若歟? 曰:非然也。(選自孟子告子)。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其人專心致志 其名為銀及其家穿井其真無馬邪(2)與 惟弈秋之為聽”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駢死于槽相之間出.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fC.何陋之有fD.甚矣,汝之不惠(3)本文結(jié)論句運用的修辭方法是 。(4)把兩篇文章中的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

2、遠而無所至極邪?【答案】(1)其中的;它的;他;難道(2) C(3)設(shè)問(4) 另一個人雖然和他一起學習,卻比不上他。 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大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解析】 【分析】 解釋文言文實詞意義包括:重點動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同時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其:代詞, 其中的;其:代詞,它的;其:代詞,他;其:表反問語氣, 難道。 惟弈秋之為聽”和“何陋之有”都屬于賓語前置句式, A、B、D三句都是倒裝句,故選Co為是其知弗若歟?曰:非然也。句意是: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一問一答,起到強調(diào)作用,屬于設(shè)問句。意,遵循 字

3、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雖:雖然。俱:一起。若:比。句意是:另一個人雖然和他一起學習,卻比不上他。 其:表選擇疑問,是還是。句意是: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大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故答案為:其中的;它的;他;難道。C;設(shè)問;(4) 另一個人雖然和他一起學習,卻比不上他。 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大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意義的理解。答題時應(yīng)注意,聯(lián)系原句來理解,不可 孤立地理解單個字詞的含義,特殊用法如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

4、盡量做到解釋準確、恰當。本題考查分析文言文句式特點。答題時應(yīng)注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類:判斷句、被 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其中較難理解的是倒裝句。準確把握句意判斷作答。本題考查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表達效果。答題時應(yīng)注意,修辭手法為提高表達效果,用 于各種文章或應(yīng)用文的寫作的語言表達方法的集合。牢記常用和特殊修辭方法的形式和作 用,根據(jù)用詞、句式特點、語氣等要素判斷。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答題時應(yīng)注意,遵循a-一對應(yīng),字字落實”的原則,把文言文句子對換成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子,注意翻譯出來的句子要做到字字準確,忠于 原文,通順規(guī)范?!靖絽⒖甲g文】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

5、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 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大雁要飛來,想要拉弓 箭將它射下來。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后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 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2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醉翁亭記(宋)歐陽修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 水聲潺潺而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 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 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6、,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 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 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 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 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

7、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1)解釋下面語句劃線的詞語。泉香而酒冽L游人去而禽鳥樂也低僂提攜(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第 2 段中,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時之景色,是美麗的 “風景畫 ”。B. 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現(xiàn)了作者 “借酒解愁 ”來排遣被貶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C. “環(huán)滁皆山也”總領(lǐng)全文山水自然環(huán)境描寫,寫景色順序是由遠及近。D.貫穿全文的主線是 樂"字。醉”與 樂”是統(tǒng)一的,醉”是表象, 樂”是實質(zhì)。【答案】 ( 1

8、 )清;離開;彎腰曲背,這里指老人( 2 ) 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醉了能同他們一起歡樂,醒來能用文章來記述這件樂事的人,是太守。(3) B【解析】 【分析】( 1 )此題有古今異義詞,如 “去 ” :離開。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而“洌 ”“傴僂 ”作為生僻詞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內(nèi)容是作答的關(guān)鍵。( 2)本題注意下列字詞的翻譯,如“得” :領(lǐng)會。 “寓”:寄托。還有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判斷句的翻譯。 “醒能述以文者 ”介賓短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的翻譯。( 3) B 項,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 “被貶謫后痛苦抑郁”錯。本文通過描寫滁州的山水

9、美景、太守與民同樂一起游玩的樂趣,表達了醉翁醉情于山水之間、與民同樂的情懷。故答案為: 清;離開;彎腰曲背,這里指老人 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醉了能同他們一起歡樂,醒來能用文章來記述這件樂事的人,是太守。B【點評】 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此題要結(jié)合句子進行理解,詞語的意思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考生在平時要注意對常見文言詞語進行積累。 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解答此題要遵循翻譯的原則,掌握翻譯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翻譯時要注意重點詞語和常見句式的正確理解。 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10、考生要讀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對選項逐項審讀,仔細辨析,判斷正誤?!靖絽⒖甲g文】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那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 “醉翁 ”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

11、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天高氣爽,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yīng);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lǐng)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

12、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3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

13、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 )下列選項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 “醉翁” 、 “六一居士”都是歐陽修的號。B. 生查子 ?元夕、賣油翁都是歐陽修的作品。C. “記 ”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D. 宋朝的歐陽修、蘇洵、曾鞏都位于 “唐宋八大家

14、” 之列。( 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3)選文中游人的 “樂”指: ;太守的 “樂 ”指: ?!敬鸢浮?( 1 ) C( 2 )用釀泉的水釀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 3 )跟隨太守游山之樂(游山之樂、觀賞自然山水之樂);與民同樂(以百姓之樂而樂)?!窘馕觥?【分析】( 1) C “記 ”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故選 C。( 2)這道題考查的是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翻譯時,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 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這句話的

15、重難點詞 語有:釀泉,用釀泉;為,做,釀造;洌,清。(3)這道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根據(jù)語句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可以得知,游人只知道跟隨太守游山的快樂,可 以盡興地享樂。而太守則是,看到自己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富足,能夠和自己一起來游山,這是太守最大的成就,也是他最大的樂趣。所以,游人的樂”主要指享受跟隨太守游山的快樂;太守的 樂”指的是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故答案為:C;用釀泉的水釀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跟隨太守游山之樂(游山之樂、觀賞自然山水之樂);與民同樂(以百姓之樂而樂)?!军c評】 本題考查考生對文學常識的掌握情況。要求

16、考生注意平時的積累,注意對選項 進行逐項的辨析。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解答此題要遵循翻譯的原則,掌握翻譯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翻譯時要注意重點詞語和常見句式的正確 理解。本題考查考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題要求考生讀懂文章,理解文章的 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注意文中關(guān)鍵語句的理解?!靖絽⒖甲g文】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yīng); 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lǐng)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 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 面前的,那

17、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 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位容顏蒼老,頭 發(fā)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蔭,鳥兒到 處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 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 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 陵歐陽修吧。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炯住渴贩Q顏真卿 立朝正色,剛而有禮,

18、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稱咸曰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觀其赴火罵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草書,宋祁稱其 筆力遒婉”,今披閱遺跡,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錐畫沙,直透紙背,覺忠義之氣,猶勃勃楮墨間。朕重其人,益愛其書,不啻 逾于球璧矣。(節(jié)選自跋顏真卿墨跡后)【乙】真卿仕歷元、肅、代、德四朝,雖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報國之心。故嘗以正色公言, 見惡于元載、楊炎、盧杞諸奸,誣劾敗斥,至于七、八。義不顧身,所志必達,而終為杞陷。李希烈反,詔遺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誘,以宰相 責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積薪欲焚,多端迫協(xié)而毫無怵于心。凡二十閱月,

19、卒縊 殺之于蔡州。嗚呼!自平原倡義,至此乃有以畢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謂從容就義,難也。(節(jié)選自史林測義) 【注】顏真卿:唐朝名臣、書法家。唐玄宗時登進士甲科,歷任侍御史等職。安史之亂爆發(fā),其以平原郡太守獨撐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書,封魯郡開國公。謚文忠”。啻:止,僅僅。球:美玉,特指玉磬。 見于:表被動。(1)下列對【甲】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天下不以姓名/稱咸曰 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B.天下不以姓名稱/咸曰 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C.天下不以姓名稱/咸曰 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D

20、.天下不以姓名/稱咸曰 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宋祁稱叵筆力遒婉”其真無馬邪(馬說)B.今披閱遺跡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C.見惡于元載、楊炎、盧杞諸奸使人之所惡臭甚于死者(魚我所欲也)D.李希烈心,詔遺宜慰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朕重其人,益愛其書,不啻逾于球璧矣。 義不顧身,所志必達,而終為杞陷。(4)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中,作者認為顏真卿的書法不僅技藝高超,而且充滿忠義之氣。B.【乙】文寫顏真卿面對反賊李希烈以死相逼,依然大義

21、凜然,氣節(jié)不屈。C.顏真卿為人守正有禮,但由于奸臣當?shù)溃荒馨颜钡难哉摬卦谛睦?。D. 顏真卿擅長楷書、草書,其楷書風格渾厚挺拔,用筆力透紙背?!敬鸢浮?( 1 ) B(2) C( 3 ) 我看重他的為人,更喜愛他的書法,勝過對珍稀美玉(的喜愛)。 (顏真卿)為了正義不顧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卻最終被盧杞陷害。(4) C【解析】 【分析】 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根據(jù)句意:天下不用姓名稱而獨稱他為 “魯公” 。后為奸臣盧杞所忌。顏真卿被派前去曉諭大義,因凜然

22、拒降,終為敵所害。即可推斷出正確答案: B 天下不以姓名 / 稱咸曰“魯公 ”而獨 /為權(quán)奸盧杞 /所忌遣諭 / 李希烈竟被賊害。A代詞,代顏真卿/表詰問語氣。B遺跡/送,贈給。C都是 厭惡”。D謀反/通 返”,返回。故選B。 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yīng)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注意以下關(guān)鍵詞:益:更加。啻:止,僅僅。球:美玉,特指玉磬。達:實現(xiàn)。C項有誤,只能把正直的言論藏在心里”錯誤,與原文觀其赴火罵逆,何其烈也。 ”不符。故答案為:B;C; 我看重他的為人,更喜愛他的書法,

23、勝過對珍稀美玉(的喜愛)。 (顏真卿)為了正義不顧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卻最終被盧杞陷害。C【點評】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答題時應(yīng)注意,在了解基本意思的基礎(chǔ)上,才能進行文言文的閱讀。反過來,讀得是否通順,有沒有讀破句也是檢查學生是否讀懂文章的手段。 本題考查辨析一詞多義。答題時應(yīng)注意,根據(jù)上下文的內(nèi)容來考慮。在平時文言文學習中,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詞。解答時,首先要明確每組題目中這個詞的正確解釋或用法,再作比較得出正確選項。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答題時應(yīng)注意,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反問句等。運用

24、 “留”“刪”“調(diào)”“換 ”“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本題考查理解內(nèi)容和篩選信息。答題時應(yīng)注意,把各個選項對照相應(yīng)語段,找到關(guān)鍵語句,然后提取最關(guān)鍵的核心的扣題的語句,比照辨析正誤。【附參考譯文】【甲】 史書稱顏真卿指嚴正執(zhí)法,性格剛直而有禮,不是公正的言論、確當?shù)牡览砭投疾蝗ハ?。天下人不用姓名稱呼他,而只稱呼他為 “魯公 ” 。后為奸臣盧杞所忌,他讓唐德宗下詔書派遣顏真卿去勸降李希烈,(因凜然拒降)終被敵人所害。再看他當時怒罵逆賊步入火中時的場面,是何等的壯烈慷慨??!顏真卿生平喜歡正楷、草書,宋祁稱贊他的書法 “筆 力遒婉”,如今再看顏真卿的遺跡,凝重沉郁,斜中取正,筆力勻整而不露

25、鋒芒。力透紙 背,筆墨紙間感覺到有一股生機勃勃的忠義之氣。我看重他的為人,更喜愛他的書法,勝 過對珍稀美玉(的喜愛)。【乙】 顏真卿仕歷經(jīng)元、肅、代、德四朝,雖到晚年仍堅持不懈保有愛國之心。因為曾經(jīng) 態(tài)度嚴肅,說些公道話,而被元載、楊炎、盧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彈劾,或是被 貶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顏真卿)為了正義不顧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 志向,卻最終被盧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詔書派遣顏真卿去勸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員聽 了都大驚失色。顏真卿拜謝皇命后就啟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誘, 并責罵李元平身受國家重任卻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見方的坑,準備活埋他,

26、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燒死他,多種脅迫都不能讓顏真卿有絲毫的害怕。經(jīng)歷了二十多個 月,最終被絞死在蔡州。哎,自從平原太守(顏真卿)首倡大義,到現(xiàn)在才有能夠完成顏 公您的遺愿的啊!但是能像顏真卿這樣從容就義的,實在太難??!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 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置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 |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

27、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 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 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 ,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 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 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

28、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名之者誰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觥籌交錯樹林陰空(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段,(3)文中的 環(huán)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為下面鏈接材料的內(nèi)容。請聯(lián)系第 分析作者這樣修改的原因?!炬溄硬牧稀凯h(huán)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4)本文中歐陽修的樂”和岳陽樓記中 后天下之樂”的 樂”,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敬鸢浮?1)取名,命名;寄托;酒杯;遮蓋(2) 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密的綠蔭。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

29、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3)文中的 環(huán)滁皆山也”一句言簡意豐,已經(jīng)寫盡了滁州群山環(huán)抱的地理形勢;【鏈接材料】中所寫的另外幾座山與文中所寫的瑯哪山無關(guān),可以省去。(4)兩個 樂”,都體現(xiàn)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的思想。二者的不同在于歐陽修的 樂”,還包含有山水之樂、宴酣之樂?!窘馕觥俊痉治觥?1)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題的 名:取名、命名;(2)句中 芳”(花),秀(枝葉茂盛),陰(綠蔭)是得分點;句中的 從“(跟隨),樂(樂趣)后一個樂(以 快樂)是得分點。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3)文中的 環(huán)滁皆山也”

30、一句言簡意豐,已經(jīng)寫盡了滁州群山環(huán)抱的地理形勢;而鏈接 材料中的內(nèi)容與本文所記 瑯哪山”無關(guān)。(4)本題考查對文章主題的比較理解。兩篇文章中的樂”都體現(xiàn)作者心系天下,以民為樂。不同點在本文中 樂”還包含了山水之樂、宴酣之樂。故答案為:取名,命名;寄托;酒杯;遮蓋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密的綠蔭。 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文中的環(huán)滁皆山也”一句言簡意豐,已經(jīng)寫盡了滁州群山環(huán)抱的地理形勢;【鏈接材 料】中所寫的另外幾座山與文中所寫的瑯哪山無關(guān),可以省去。(4)兩個 樂”,都體現(xiàn)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的思想。二者的

31、不同在于歐陽修的 樂”,還包含有山水之樂、宴酣之樂?!军c評】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此題要結(jié)合句子 進行理解,詞語的意思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考生在平時要注意對常見文 言詞語進行積累。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解答此題要遵循翻譯的原則,掌握翻譯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翻譯時要注意重點詞語和常見句式的正確 理解。本題考查文章的語言運用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對文章進行對比,注意從語言的簡練角度 進行回答。本題考查的是問題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體感知文章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文章的主旨,進 行分析。6.閱讀文言文,完成小題?!炯住?也

32、,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 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諸葛亮誡子書)【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后謂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車馬仆從習慣為常,此即日趨于奢矣。見鄉(xiāng)人則嗤其樸陋 ,見雇工則頤指氣使,此即日習于傲矣。京師子弟之壞,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廢弛,亦以焦躁故爾。一經(jīng)焦躁,則心緒少佳,辦事 不能妥善。弟總宜平心靜氣。爾與諸弟戒之,至囑至囑!(節(jié)

33、選自曾國藩家書)【注】日:一天天地。 樸陋:粗俗鄙陋。 頤指氣使:不說話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 出氣發(fā)聲來示意,形容有權(quán)勢的人隨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氣。(1)請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非寧靜無以致遠淫慢則不能勵精悲守窮廬此即日習于傲矣(2)選出下列劃線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靜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險躁則不能治性/至則無可用C.不必錦衣玉食而后謂之奢也 /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D.車馬仆從習慣為常/二蟲盡為所吞(3)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線的句子。(4)【甲】文中諸葛亮認為學須靜也,才須學也”,以“四字比喻了過度懈怠、不靜心于學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狀態(tài);【乙】文中曾國藩以自己為

34、例勸誡弟弟,提 出做事宜“:,否則會導致 心緒少佳,辦事不能妥善 ”的結(jié)果;【甲】【乙】兩文 的作者都認為 會阻礙靜”的養(yǎng)成,從而影響學習與做事。(5)【甲】文中諸葛亮提出 儉以養(yǎng)德”的觀點,請你結(jié)合【乙】文內(nèi)容,談?wù)勗谏钪性?如何培養(yǎng)儉”的習慣?!敬鸢浮?1)實現(xiàn)遠大目標;振奮精神;偏偏簡陋的房屋;習慣,熟悉(2) C(3)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確志向。(4)遂成枯落;平心靜氣;躁(險躁 /焦躁)(5)培養(yǎng)儉的習慣要從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說并不是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隨處都是,軍馬仆從”成為習慣,這樣就靠近奢而遠離儉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節(jié)儉,不過度消費?!?/p>

35、解析】 【分析】 解釋文言文實詞意義包括:重點動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同時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致遠:實現(xiàn)遠大目標 ;勵精:振奮精神;窮廬:偏偏簡陋的房屋;習:名詞,習慣,熟悉 。 A 表目的,來/ 認為。 B 那么 / 表轉(zhuǎn)折,可是,卻。 C 都是順接連詞。 D 以為 / 被。故選C。 遵循 “一一對應(yīng),字字落實” 的原則,把文言文句子對換成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子,注意翻譯出來的句子要做到字字準確,忠于原文,通順規(guī)范。 澹泊:同 “淡泊” ,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 句意是: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確志向。 看到題

36、目首先在要審題后確定答案范圍,提取答案時要精讀相應(yīng)語段,找到關(guān)鍵語句作答。甲文寫過度懈怠、不靜心于學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狀態(tài) ,句子是 “遂成枯落 ” ,乙文強調(diào) “平心靜氣 ”。兩文都提倡 “靜 ”,就是要靜心,心態(tài)平正,不能“險躁 ”或 “焦躁 ” 。 根據(jù)自己對文章內(nèi)容、主旨的主觀感受、領(lǐng)悟或情感的體驗,或談由選文引發(fā)的思考,正確理解原文的內(nèi)容、思想和情感,闡述自己感受即可。 培養(yǎng)儉的習慣要從日常小事做起,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節(jié)儉,不過度消費。故答案為: 實現(xiàn)遠大目標; 振奮精神 ; 偏偏簡陋的房屋; 習慣,熟悉 。 C;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確志向。 遂成枯落 ; 平心靜氣 ; 躁

37、(險躁 / 焦躁) 。 培養(yǎng)儉的習慣要從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說并不是 “錦衣玉食 ”才是奢,如果 “皮袍呢褂 ”隨處都是, “車馬仆從 ”成為習慣,這樣就靠近奢而遠離儉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節(jié)儉,不過度消費?!军c評】 本題考查解釋文言文中實詞的意義。答題時應(yīng)注意,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 本題考查辨析一詞多義。答題時應(yīng)注意,要盡可能地掌握詞的各種義項,就必須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的知識。后起義往往是以原有義為基礎(chǔ)擴展衍生的,結(jié)合句意解釋。 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

38、。答題時應(yīng)注意,遵循 “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 ”的原則。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 本題考查理解內(nèi)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題時應(yīng)注意,解題時要認真審清題干,確定信息篩選的標準,按照規(guī)定的范圍、角度、逐句逐段,找準相關(guān)的信息部位,確定具體語句概括作答。 本題考查探究啟發(fā)。答題時應(yīng)注意,首先要整篇閱讀文言文,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歸納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個什么主要觀點,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作答?!靖絽⒖甲g文】【甲】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

39、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 來得及? 7.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 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 悲者矢。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 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

40、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 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至若春和景明 去此鄉(xiāng)寵辱偕忘予嘗求古仁人之心(2)翻譯下列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3)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這樣的胸襟嗎?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明理由?(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作者怎么樣的思想境界?

41、【答案】(1)日光;國都;一起;探求(2) 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 水面映著月光,金波閃動,靜靜的月影像下沉的碧玉。(3)有。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體現(xiàn)滕子京,屢遭貶謫,卻沒有因此沉淪,而是積極整改,政績顯著,所以他做到不以物喜。(4)憂國憂民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德?!窘馕觥俊痉治觥?1) 至若春和景明”翻譯為至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景”意思是 日光”。去國懷鄉(xiāng)”翻譯為離開京城,懷念家鄉(xiāng)”,國”意思是國都”。寵辱偕忘”翻譯為 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 “,僧”意思是'起”。了嘗求古仁人之心”翻譯為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

42、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取”意思是探求”。(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句中 以“意思是 因為“,該句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翻 譯時要注意?!案」廛S金,靜影沉璧”句中 躍”意思是 跳躍“,璧”意思是 玉璧”。該句運 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翻譯時需要注意。(3)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這些句子可以看不以物喜,不以出滕子京雖然被貶,但卻放下個人得失,做出了一番事業(yè),可見他做到了己悲 ” 。( 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它表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和以天下為己任、憂國憂民的偉大政治抱負,也表

43、達了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規(guī)箴之意。他提倡的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故答案為: 日光;國都;一起;探求 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 水面映著月光,金波閃動,靜靜的月影像下沉的碧玉。 有。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體現(xiàn)滕子京,屢遭貶謫,卻沒有因此沉淪,而是積極整改,政績顯著,所以他做到不以物喜。 憂國憂民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德?!军c評】 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此題要結(jié)合句子進行理解,詞語的意思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考生在平時要注意對常見文言詞語進行積累。 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解答

44、此題要遵循翻譯的原則,掌握翻譯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翻譯時要注意重點詞語和常見句式的正確理解。 本題考查考生對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要求考生讀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結(jié)合關(guān)鍵語句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作者情感的感悟。要求考生抓關(guān)鍵語句,結(jié)合文意進行分析概括?!靖絽⒖甲g文】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日月星辰隱藏起光輝,山岳也隱沒了形跡;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暗,只聽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chǎn)生被貶官離開京城,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譏諷的

45、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至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有時湖面上的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有時湖面上微波蕩漾,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有時湖面波瀾不起,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響起了,一唱一和,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飲,那心情真是快樂高興極了。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

46、種心情,這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雖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 “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 ” 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炯住恐劣谪撜吒栌谕?,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 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 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

47、嘩者,眾 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 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節(jié)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饅頭,食之未必不佳,而視其為狀,已可知其俗物。字 法中絕將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書為貴,而追蹤前賢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豈皆能書, 獨其人之賢乾傳遂遠。然后世不推此,但務(wù)于書,不知前日工書者隨紙與墨泯棄者不可勝 數(shù)也。使顏公書雖不佳,后世見者未必不寶也。楊凝式以直言諫其父,

48、其節(jié)見于艱危。李 建中清慎溫雅,愛其書者兼取其為人也。豈有其實,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賢哲必能書(選自書學集成 漢宋卷,有刪節(jié))B. 醒能述以文; 近日稍稍知以空D.泉香而酒洌;面追蹤前賢未有也,惟賢者能存爾,其馀泯泯不復見爾。(1)解釋下列語句中的意思。低僂提攜提攜:宴醋之樂酣:字法中絕將五十年絕:后世見者未必不寶也寶:(2)下列各組句中劃線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A.至于負者歌于途;其節(jié)見壬艱危書為貴C. 禽鳥知山林之樂; 食之未必不佳 三四人(3)用“/給下面的語句斷句,斷兩處。 不知前日工書者隨紙與墨泯棄者不可勝數(shù)也。(4)翻譯下面的句子。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非自古賢哲必能書

49、也,惟賢者能存爾(5)歐陽修的 為人”之道,既體現(xiàn)在為官之時,又體現(xiàn)于書法之論中,請根據(jù)兩個文段內(nèi) 容,簡要分析?!敬鸢浮?1)小孩子;酣暢、痛快;消失、斷絕;以 為寶A(3)不知前日工書者/隨紙與墨泯棄者/不可勝數(shù)也。( 4 ) 略 并不是自古以來的賢人哲士一定能夠?qū)懗龊玫臅?,只有真正好的書法能保存下來罷了。(5)醉翁亭記體現(xiàn)了歐陽修在仕途失意時 “與民同樂” 的恬淡、豁達的情懷;書學集成則呈現(xiàn)了歐陽修在書法之論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窘馕觥?【分析】( 1)根據(jù)平時對文言詞語的積累及句意理解詞語意思,注意 “攜 ” , 指 攙扶著走的小孩子。 絕”,這里是消失,斷絕的意思。 寶”,這里

50、是意動用法,以為寶。(2) A在/在;B用/憑借;C的/代詞;D表并列/表轉(zhuǎn)折。( 3 )這句話的意思是:卻不知道以前善于書法的(人)連同他的書跡一起泯滅了的簡直數(shù)不勝數(shù)(太多了)。據(jù)此可知這句話的斷句方法為: 不知前日工書者 / 隨紙與墨泯棄者 / 不可勝數(shù)也。( 4 )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guān)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 蒼顏:臉色蒼老。頹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樣子,這里形容醉態(tài)。這句話屬于判斷句,翻譯時要注意。故此句可以翻譯為: 一位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 書:書法。故此句可以翻譯為:并不是自古以來的賢人哲士一

51、定能夠?qū)懗龊玫臅?,只有真正好的書法能保存下來罷了。( 5)【甲】宋仁宗慶歷五年(一零四五 ),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讒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辯,被貶到滁州做了兩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內(nèi)心抑郁,但還能發(fā)揮 “寬簡而不擾”的作風,取得了某些政績。醉翁亭記就寫在這個時期。通過描寫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場面,表現(xiàn)詩人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據(jù)此可以看出歐陽修恬淡、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乙】文表達的是歐陽修對書法的看法,從 “非自古賢哲必能書也,惟賢者能存爾,其馀泯泯不復見爾 ”等語句可以看出其中寄予了作者追求卓越的理想。故答案為:小孩子;酣暢、痛快 消失、斷絕;以為寶 A 不知前日工書者/ 隨紙

52、與墨泯棄者 / 不可勝數(shù)也。 略 并不是自古以來的賢人哲士一定能夠?qū)懗龊玫臅?,只有真正好的書法能保存下來罷了。 醉翁亭記體現(xiàn)了歐陽修在仕途失意時 “與民同樂 ” 的恬淡、豁達的情懷;書學集成則呈現(xiàn)了歐陽修在書法之論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詞語的理解。解答詞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 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的理解能力。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對來說較難,要求在平時學習時一定要認真積累,答題時,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據(jù)句意解釋詞語含義。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53、。斷句方法: 通讀文段,領(lǐng)會基本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一步一步縮小范圍,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與上下文的聯(lián)系; 抓住 “曰 ”“云”“言 ”等表示對話的詞語進行斷句; 根據(jù)虛詞進行斷句; 根據(jù)固定句式進行斷句; 根據(jù)句子的結(jié)構(gòu)成分進行斷句。本題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翻譯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 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 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譯出原文造句的特點。本題考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解答時,一定要認真通讀全文,理清行文思路, 整體感知文本,在此基礎(chǔ)上,根據(jù)題中已有內(nèi)容,

54、確定答題范圍,細讀相關(guān)語句,抓住體 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進行分析概括即可。9 .閱讀選文,回答問題安祿山將三道兵 六萬以討契丹,以奚 騎二千為向?qū)?。過平盧千余里,至土護真水,遇雨。祿山引兵晝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帳契丹大駭時久雨弓弩筋膠皆弛。大將何思德言于祿山曰:吾兵雖多,遠來疲敝,實不可用,不如按甲息兵以臨之,不過三日,虜必降。"祿山怒,欲斬之,思德請前驅(qū)效死。思德貌類祿山,虜爭擊,殺之,以為已得祿 山,勇氣增倍。奚反叛,與契丹合,夾擊唐兵,殺傷殆盡。射祿山,中鞍,折冠簪,失 履,獨與麾下二十騎走;會夜,追騎解,得入師州。歸罪于左賢王哥解、河東兵馬使魚承 仙而斬之。(選自資治通鑒

55、唐紀) (注解) 三道兵:指范陽、河東、平盧三鎮(zhèn)兵馬。奚:即奚族,中國北方古民族。土護真水:古水名,即今內(nèi)蒙古老哈河。弓弩筋膠皆弛:弓弦松弛箭頭脫落不可用。(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安祿山將三道兵六萬以討契丹(將:率領(lǐng))B.獨與麾下二十騎走(獨:僅)C.會夜,追騎解,得入師州(會:正趕上、適逢)Q.吾兵雖多(雖:即使)(2)對文中劃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祿山引兵晝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帳/契丹大駭/時久雨/弓弩筋膠皆弛B.祿山引兵晝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帳/契丹大駭/時久雨/弓弩筋膠皆弛C.祿山引兵晝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帳/契丹大駭時/久雨/弓弩筋膠皆弛D.祿山引兵晝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帳/契丹大駭時/久雨/弓弩筋膠皆弛(3)安祿山率兵六萬征討契丹,戰(zhàn)斗以失敗告終,其根本原因是()A.行軍途中遇雨,導致兵器不可用。B.安祿山麾下無賢才良將可用。C.奚族騎兵臨陣倒戈。D.安祿山急躁冒進,不聽諫言,在戰(zhàn)機不利的情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