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語文 精練即學即練專題試題11_第1頁
2012高考語文 精練即學即練專題試題11_第2頁
2012高考語文 精練即學即練專題試題11_第3頁
2012高考語文 精練即學即練專題試題11_第4頁
2012高考語文 精練即學即練專題試題1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節(jié)分析綜合考點一篩選文中的信息1. (2011·雙十中學質檢)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問題。子楚,秦諸庶孽孫,質于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乃往見子楚,說曰:“秦王老矣,安國君得為太子。竊聞安國君愛幸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能立嫡嗣者獨華陽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見幸,久質諸侯。即大王薨,安國君立為王,則子毋幾得與長子及諸子旦暮在前者爭為太子矣?!弊映唬骸叭弧橹魏??”呂不韋曰:“子貧,客于此,非有以奉獻于親及結賓客也。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游,事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子為嫡嗣?!弊映祟D首曰:“必如君策,

2、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眳尾豁f乃以五百金與子楚,為進用,結賓客;而復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獻華陽夫人。因言子楚賢智,結諸侯賓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華陽夫人大喜,刻玉符,約以為嫡嗣。安國君及夫人因厚饋遺子楚,而請呂不韋傅之,子楚以此名譽益盛于諸侯。秦昭王五十年,子楚與呂不韋謀,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歸。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國君立為王,子楚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為莊襄王。莊襄王元年,以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莊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當是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

3、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呂不韋以秦之強,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余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取材于史記·呂不韋列傳)【注】秦諸庶孽孫:秦國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孫。邯鄲:趙國都城。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呂不韋善于投機的一組是()車乘進用不饒曰“此奇貨可居”呂不韋乃以五百金與子楚因言子楚賢智,結諸侯賓客遍天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

4、千金A. B. C. D. 解析:表現(xiàn)子楚的生活狀態(tài),表現(xiàn)對編者的信任。排除,即得答案。答案:B【參考譯文】子楚是秦國王室庶出別支的孫子,作為人質在諸侯國家,所以車輛馬匹、費用開銷都不富裕,居所處境相當窘困,很不得志。呂不韋到邯鄲做生意,看見子楚而憐惜他,說“這真是稀罕的寶貨,可以存積著賣大價錢”。于是前往會見子楚,說道:“秦王已經(jīng)老了,安國君有機會立為太子。鄙人聽說安國君寵幸喜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但能夠決定選立誰為嫡子繼承人的只有華陽夫人。如今您兄弟二十多人,您又排行居中,不太受寵愛,所以長時間當人質住在諸侯國家。一旦大王去世,安國君繼立為王,您就沒有機會能夠跟長子及其余兒子早晚在

5、父王面前爭奪當太子了?!弊映f:“是這樣。對于這種情況怎么辦?”呂不韋說:“您資財貧乏,客居在此,沒有什么可以拿來奉獻給雙親和結交賓客。我呂不韋雖然也資財貧乏,但請讓我用千金作資本使您西游秦國,以孝敬安國君和華陽夫人,促成他們立您為嫡子繼承人。”子楚立即叩頭而拜說:“您的計策果真如愿,就請讓我與您共同分享秦國?!眳尾豁f于是拿出五百金給子楚,作為開銷費用,去結交賓客;同時又拿出五百金購置珍奇寶物、玩賞佳品,自己帶著西進游說秦國,把他帶來的物品全部進獻給華陽夫人。借機稱說子楚賢能聰明,結交諸侯賓客遍布天下,還常常念叨“我子楚把華陽夫人當作自己的天,日夜悲泣思念著太子安國君和夫人”。華陽夫人極為高興

6、,刻玉石符節(jié)為信物,相約以子楚作嫡子繼承人。安國君和華陽夫人就備了厚禮送給子楚,同時請呂不韋輔助他。子楚的名望聲譽因此在諸侯中越來越大。秦昭王五十年,子楚與呂不韋商量,送黃金六百斤給看守的官吏,于是得到機會返回祖國。秦昭王五十六年,昭王去世,太子安國君即位為王,子楚立為太子。秦王在位一年去世,太子子楚繼代即位,這就是莊襄王。莊襄王元年,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莊襄王即位三年去世,太子政繼立為王,尊奉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在這時期,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都禮賢下士喜好招募賓客來互相夸耀傾軋。呂不韋因為秦國強大,卻在這方面不如他們

7、而感到羞恥,所以也招徠士人,給予優(yōu)厚待遇,門下食客達到三千人。這時諸侯各國有許多工辭善辯的文人學士,如荀卿一類人,著書立說傳布天下。呂不韋便讓他的門客各人著錄所見所聞,輯集纂論編為八覽、六論、十二紀,有二十多萬字。呂不韋認為其中詳盡論述了天上地下世間萬物從古至今的事情,稱之為呂氏春秋。公布在咸陽市朝的大門,并懸掛千金在上面,聘請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如有能夠增添減少一個字的就賞給千金。2. (2011·福州市質檢)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問題。尹師魯墓志銘師魯,河南人,姓尹氏,諱洙。然天下之士識與不識皆稱之曰師魯,蓋其名重當世。而世之知師魯者,或推其文學,或高其議論,或多其材能。至其

8、忠義之節(jié),處窮達,臨禍福,無愧于古君子,則天下之稱師魯者未必盡知之。師魯為文章,簡而有法。博學強記,通知今古,長于春秋。其與人言,是是非非,務窮盡道理乃已,不為茍止而妄隨,而人亦罕能過也。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其所以見稱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窮以死。師魯少舉進士及第,為絳州正平縣主簿、河南府戶曹參軍、邵武軍判官。遷山南東道掌書記、知伊陽縣。王文康公薦其才,召試,充館閣???,遷太子中允。天章閣侍制范公貶饒州,諫官、御史不肯言。師魯上書,言仲淹臣之師友,愿得俱貶。貶監(jiān)郢州酒稅,又徙唐州。遭父喪,服除,復得太子中允、知河南縣。趙元昊反,陜西用兵,大將葛懷敏奏起為經(jīng)略判官。其后諸將敗于好水,

9、韓公降知秦州,師魯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韓公奏,得通判秦州。遷知涇州,又知渭州,兼涇原路經(jīng)略部署。又知潞州,為政有惠愛,潞州人至今思之。累遷官至起居舍人,直龍圖閣。師魯當天下無事時獨喜論兵,為敘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為兵制之說,述戰(zhàn)守勝敗之要,盡當今之利害。又欲訓土兵代戍卒,以減邊用,為御戎長久之策,皆未及施為。而元昊臣,西兵解嚴,師魯亦去而得罪矣。然則天下之稱師魯者,于其材能,亦未必盡知之也。初,師魯在渭州,將吏有違其節(jié)度者,欲按軍法斬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師,上書訟師魯以公使錢貸部將,貶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徙監(jiān)均州酒稅。得疾,無醫(yī)藥,舁至南陽求醫(yī)。疾革,隱幾而坐,顧稚子在前,無甚憐之色,與賓客言,

10、終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節(jié)選自歐陽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以下各組句子中,能分別直接表現(xiàn)師魯“博學”和“敢為”的一組是()A. 或推其文學,或高其議論欲按軍法斬之而不果B. 通知今古,長于春秋又欲訓土兵代戍卒,以減邊用C. 為敘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言仲淹臣之師友,愿得俱貶D. 為政有惠愛,潞州人至今思之與賓客言,終不及其私解析:A項句不是直接表現(xiàn)“博學”;B項不能表現(xiàn)師魯“敢為”;D項兩句均與題干不符。答案:C【參考譯文】師魯,河南人,姓尹,名洙??墒翘煜碌氖咳苏J識他的和不認識他的都稱呼他師魯,他的名聲被當時人看重。世上了解師魯?shù)娜?,有的推崇他的文學才能,有的佩服他看問題有見解,

11、有的贊美他的才干。至于說到他的忠義之節(jié),無論處在逆境和順境,面臨災禍和喜慶,都無愧于古時君子之風,然而天下稱師魯?shù)娜宋幢厝恐肋@些。 師魯寫文章,簡潔而有章法。博學強記,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專長。他與人談論,肯定對的,否定錯的,一定要把道理說透徹才罷休,不隨便停止而胡亂聽從別人的意見,人們也很少能超過他。遇事無論難易,敢作敢當,他被世人稱贊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終處境艱難而死。師魯年少時考中進士,做絳州正平縣主簿、河南府戶曹參軍、邵武軍判官。調任山南東道掌書記的官職、做伊陽縣知縣。王文康公薦舉他的才能,皇帝召見面試后,擔任館閣???,又調任太子中允。天章閣待制范公被貶到饒州,諫官

12、、御史不肯替范公說話。師魯上書,說范仲淹是他的師友,希望能夠一同被貶。師魯被貶監(jiān)管郢州酒稅,又調往唐州。這時,父親去世了,守孝期滿,又擔任太子中允、河南知縣的官職。西夏趙元昊造反,陜西一帶興兵作戰(zhàn),大將葛懷敏上奏朝廷起用師魯擔任經(jīng)略判官。以后眾將在好水打了敗仗,韓公被貶官做秦州知州,師魯也調往濠州任通判。過了很久,韓公上奏朝廷,師魯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調涇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涇原路經(jīng)略部署的官職。到潞州任知州,處理政務有仁愛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龍圖閣。 師魯在天下太平時唯獨喜歡談論兵事,寫了敘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他提出的軍事備戰(zhàn)的主張,敘述了作戰(zhàn)、守衛(wèi)成功失

13、敗的要義,全是當時利害所在。又想訓練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來減少邊境的開支,以此作為抵御外敵的長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邊兵解除戒備,師魯離開現(xiàn)職,他的言論主張也得罪了一些權臣。即使這樣,天下稱贊師魯?shù)娜?,對于師魯?shù)牟拍?,也未必全部了解?開始的時候,師魯在渭州任職,有違背他管理(節(jié)制、調度)的將吏,想按軍法殺掉他們卻未能做到。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師,向朝廷上書控告師魯把公家的錢借給部將,師魯被貶做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又調職監(jiān)管均州酒稅。有病,缺少醫(yī)藥,抬到南陽求醫(yī)。病好了,依著幾案坐著,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沒有疼愛的表情,和賓客談話,最終不涉及他的私情。去世時,享年四十六??键c二歸納內容

14、要點,概括中心思想3. (原文及譯文見題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呂不韋在邯鄲一見到子楚就找準了投機的目標,他主動去拜見子楚,為他出謀劃策。他認為,處境窘困的子楚若被立為嫡嗣,就能徹底改變他們的命運。B. 呂不韋不惜重金讓子楚結交賓客,又用價值五百金的珍奇寶物與種種溢美之詞,使子楚獲得了華陽夫人的寵信。C. 秦昭王、安國君在位時間極短,莊襄王(子楚)也只在位三年,客觀上也使得呂不韋迅速成為秦國的顯貴,被太子政尊為相國,號稱“仲父”。D. 為適應新的局勢,呂不韋效法魏楚趙齊四公子的做法招賢納士。并主持門客著書立說,懸賞千金求增刪一字,以此完善呂氏春秋,更突顯秦國的強大。

15、解析:秦昭王在位時間并不短,安國君和子楚在位時間短。答案:C4. (2011·江蘇啟東中學模擬)(原文及譯文見題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 天下的士人認識他的和不認識他的都稱呼他師魯,可見他的名聲被當時人看重。這不單是因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義之節(jié)”。B. 師魯考中進士后為官許多年,仕途不很順利,多次被調動官職、貶官,有時還不得已辭去官職,其原因有他仗義執(zhí)言,敢作敢為,也有“遭父喪”。 C. 本文還附帶提到了師魯軍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戰(zhàn)、守衛(wèi)成功失敗的要義和抵御外敵的長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 師魯在潞州任職,可謂勤政愛民,百姓都

16、擁戴他;在渭州任職時的所作所為,堪稱秉公執(zhí)法,后被人借事中傷,遭貶官。解析:A項“也由于他的忠義之節(jié)”與原文不符;B項“有時還不得已辭去官職”原文并無根據(jù);C項“可惜未能全部施行”這一說法錯。原文表述的是都未能施行。答案:D5.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問題??掴謧?清)易順鼎哭庵者,不知何許人也。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掴钟灼婊?,五歲陷賊中,賊自陜、蜀趨鄖、襄,以黃衣繡褓縛之馬背,馳數(shù)千里。遇蒙古藩王大軍,為騎將所獲,獻俘于王。哭庵操南音,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書王掌。王大喜曰:“奇兒也!”抱之坐膝上,趣召某縣令使送歸。十五歲為諸生,有名。十七歲舉于鄉(xiāng)。所為詩歌文詞,天下

17、見之,稱曰才子。巳而治經(jīng),為訓詁考據(jù)家言;治史,為文獻掌故家言;窮而思反于身心,又為理學語錄家言。然性好聲色,不得所欲,則移其好于山水方外,所治皆不能竟其業(yè)。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棄去;筑室萬山中居之,又棄去。綜其生平二十余年內,初為神童,為才子,繼為酒人,為游俠。少年為名士,為經(jīng)生,為學人,為貴官,為隱士,忽東忽西,忽出忽處,其師與友謔之,稱為神龍。其操行無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莫能以一節(jié)稱之。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樸或華,莫能以一詣繩之。要其輕天下、齊萬物之性,非堯舜、薄湯武之心,則未嘗一日易也??掴制綍r謂天下無不可哭,然未嘗哭,雖其妻與子死不哭,及母沒而父在,不得渠殉,則以為天

18、下皆無可哭,而獨不見其母可哭。于是無一日不哭,誓以哭終其身,死而后已。因自號曰“哭庵”?!咀ⅰ恳模翰?;惠:柳下惠;渠:通“遽”,立即。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作者易順鼎,別號“哭庵”,此文為自傳。既是自傳,便少了許多為文的羈絆,在二、三兩節(jié)介紹自己時,語含戲謔,自夸中透出自嘲。B. 第三節(jié)用語簡省,短句連用,句式工整,節(jié)奏明快,音韻爽利,將哭庵才華橫溢、率性放誕的“神龍”形象描述得淋漓盡致,諧趣橫生。C. 易順鼎自號“哭庵”,所以從文中可以看出,他一貫堅持認為“天下無不可哭”因而“無一日可哭”,這恰恰是才子至性至情的表現(xiàn)。D. 文章先敘再議后解說:既概述人物主要生平

19、,又對人物自圈自評,結尾道破“哭庵”一名的由來。結構合理,短小精潔,是傳記的佳作。解析:哭庵“無一日不哭”是因為母親去世,他認為“天下皆無可哭,而獨不見其母可哭”。答案:C【參考譯文】哭庵,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他的家世姓名人人都知,所以我不作介紹。哭庵小時候出奇的聰明,五歲時落在賊人手中。賊人從陜西、四川到湖北鄖縣、襄陽,用黃色的小兒繡被包裹著哭庵綁在馬背上,奔馳幾千里,遇上了蒙古藩王的大軍,被騎兵將領俘虜,獻給了藩王??掴种v南方話,藩王聽不懂,哭庵自己用右手食指濡口水在藩王手心上寫字。藩王十分高興地說:“真是個奇兒!”抱他坐在自己膝上,立即叫縣令派人送他回家??掴质鍤q時在縣學讀書,有名。十七

20、歲考取鄉(xiāng)試,所寫詩詞文章,天下人看后,稱他為“才子”。接著研究經(jīng)書,寫出訓詁考據(jù)文章;研究歷史,寫出文獻學、歷史掌故的文章;窮究之后想回過頭來研究身心的學問,又寫了理學語錄。但哭庵后來轉移他的興趣愛好于游山玩水及僧道之學,對這方面的研究沒有完成。年齡不到三十便做官,官位不低,不到兩年棄官而去。在大山里建房居住,又丟下而去。綜合他二十年里的生平事跡,開始是神童、才子,接著是酒徒、游俠,少年時是名士、研究經(jīng)書的人、學者、大官、隱士,一會兒在東一會兒在西,一會兒出山一會兒隱居。他的老師與朋友開玩笑地稱他為“神龍”。他的品行說不清,像儒家又像墨家,像伯夷又像柳下惠,不能用一種氣節(jié)稱贊他。寫文章也是這樣

21、,有的古奧有的現(xiàn)代,有的樸素有的雕琢,不能用一種流派去衡量它。重要的是他輕視天下,把萬物看成一樣的,菲薄堯舜湯武的心,不曾一日改變??掴制綍r說天下沒有不值得令人哭的事,但他不曾哭過,即使他的妻子與兒子死了也不哭。等到母親去世而父親健在,他不能從母而死,就又認為天下的事都沒有值得令人哭泣的,但只有見不到他的母親可以哭,于是天天哭,發(fā)誓用哭度過一生,死了就算了。便自稱“哭庵”??键c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6. (2010·上海高考)閱讀下文,完成后面問題。九疑山圖記 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稱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疑。 九峰殊極高大,遠望皆可見也。彼如嵩、華之峻崎,衡

22、、岱之方廣,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數(shù)。中峰之下,水無魚鱉,林無鳥獸,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往往見大谷長川,平田深淵,杉松百圍,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飛流,異竹雜華,回映之處,似藏人家。實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為洞庭。不知海內之山,如九疑者幾焉? 或曰:“若然者,茲山何不列于五岳?”對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萬里臣妾;國門東望,不見涯際;西行幾萬里,未盡邊陲。當合以九疑為南岳,以昆侖為西岳,衡、華之輩,聽逸者占為山居,封君表作園囿耳。但苦當世議者拘限常情,牽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創(chuàng)也,如何?” 故圖畫九峰,并隨

23、方題記,傳于好事,以旌異之。 【注】封君:領受封邑的貴族。 表:標記。簡述本文的寫作意圖。_解析:寫作意圖即寫作動機、目的。按照作者自己的說法是“以旌異之”,讓看到的人奇“異”九疑山。為什么要這樣呢?作者分兩層加以表達,先是指出其“殊極高大”且景致豐富;繼而通過虛擬的對話,分析其沒有列于五岳的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在此背景下,“圖畫九峰,并隨方題記”,為九疑山?jīng)]有列入五岳打抱不平。答案:九疑山地處衡山之南,宏偉美麗,卻不能列于五岳;作者撰文對此表示不滿;希望人家認識九疑山特有的長處?!緟⒖甲g文】 九疑山方圓二千多里,周圍四個州各接近其一角。世人認為九座山峰非常相似,望去幾乎一樣,所以稱之為九疑山

24、。 九座山峰非常高大,遠遠一望就可以見到。它們有嵩山、華山的險峻崎嶇,有衡山、泰山的幅員遼闊,在九座山峰之下,還有很多堆積在一起如同棋子排布的石頭,可以用百來計算。中鋒之下,水中沒有魚鱉,林中沒有鳥獸,不時聽到如同蟬蠅之類的聲音,仔細聽又好像沒有。這里處處可以見到深谷大川,平田深淵,面積寬廣的杉松,枝繁葉茂的榕樹栝樓(一種植物),翠綠的藤蘿白色的沙灘,深邃的洞穴,紅色的石崖,清涼的泉水從空中飛瀉下來,種類各異的竹子混雜著各種花草,互相輝映之處,好像隱藏著山野人家。真的有九條水從中山之中傾瀉而出,其中四條流灌到南海,另外五條水流向北合流注入洞庭湖。不知道像九疑山這樣的海內之山能有幾座?有人說:“

25、如果真的這樣,這座山為什么沒有列于五岳之中?”我的回答是:“五帝之前,祭祀疆土尊崇關隘,把衡山作為五岳之一,已經(jīng)是很偏遠的地方了。今天九疑山之南,萬里歸服。站在都門向東望,看不到邊際;向西行幾萬里,到不了邊陲。因此應該把九疑山作為南岳,把昆侖山作為西岳,像衡山、華山之類的山,還是聽任出世者在此結廬隱居,讓領受封邑的貴族作標記當做后花園吧。只是苦于當世執(zhí)政者常常被常情牽制,不能有所改動創(chuàng)新,這又怎么辦???”所以我繪制了九疑山的圖畫,并且連同寫下題記,傳給那些有興趣的人,來彰顯九疑山的奇特之處。7.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題目。陳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人也?;氯它S皓專弄威權。大臣皆曲意附之,壽獨不為之屈,

26、由是屢被譴黜。司空張華愛其才,以壽雖不遠嫌,原情不至貶廢,舉為孝廉,除佐著作郎。撰蜀相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領本郡中正。撰魏蜀吳三國志,凡六十五篇。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時著魏書,見壽所作,便壞己書而罷。張華深善之,謂壽曰:“當以晉書相付耳?!逼錇闀r所重如此?;蛟贫x、丁庾有盛名于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倍〔慌c之,竟不為立傳。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壽為亮立傳,謂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議者以此少之。(1)傳文評價陳壽說:“其為時所重如此?!边@樣說的根據(jù)是()A. 宦人黃皓專弄威權,大臣皆曲意附之,壽獨不為之屈。B. 撰蜀相諸葛亮集,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C. 撰魏蜀吳三國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