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4課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_第1頁
必修一第4課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_第2頁
必修一第4課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_第3頁
必修一第4課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_第4頁
必修一第4課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必修一第4課 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一、單項選擇題1(2007廣東名校聯(lián)考)黃宗羲言:“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這里的高皇帝是指A李世民    B漢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解析】答案:C。黃宗羲堅決反對君主專制,材料中的前一句“有明之無善治”指明朝沒有很好的政治,后一句“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 指從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開始,故應該選C。2(2007廣東名校聯(lián)考)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頒布了大明律,它規(guī)定謀反、謀大逆、謀叛

2、、惡逆、內亂等為“十惡”重罪,屬于“常赦所不原”;“大臣專擅選官”、“交結朋黨紊亂朝政”、“交結近侍官員”、“擅為更改變亂成法”等列罪條款又為明律所特有。這些規(guī)定A表明皇權專制的繼續(xù)強化B規(guī)范內閣機構的運作程序C協(xié)調了君權與相權的關系D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解析】答案:A。從“大臣專擅選官”、“交結朋黨紊亂朝政”、“交結近侍官員”等選用的材料可以看出,大明律對明朝大臣作了種種限制,而且這些列罪條款還是明律所特有,由此分析,明朝皇權專制與過去朝代相比,又得到繼續(xù)的強化。3(2007廣東名校聯(lián)考)“依樣葫蘆畫不難,葫蘆變化有千端。畫成依樣舊葫蘆,要把葫蘆仔細看。”是清代一位軍機大臣對工作的描述。

3、它說明軍機大臣的職能主要是A與皇帝“共治國事”B根據(jù)皇帝的旨意擬發(fā)諭旨C“事無不總”,負責執(zhí)行政令D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解析】答案:B。雍正帝時,中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A、D都不可能,而C項也不可能全國所有的事都由軍機大臣來辦。其實從材料中的“依樣畫葫蘆”到小心翼翼把“葫蘆仔細看”就可以判斷軍機大臣只能根據(jù)皇帝的旨意擬發(fā)諭旨行事。4(2007山東文登11月高三期中考)皇明祖訓載“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相上下),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wěn)當?!辈牧纤从车挠行畔⑹牵?) A明朝時期天下庶務繁多中學歷史教學園地 B廢丞相,造成各

4、部門之間扯皮,工作效率不高 C丞相制度的廢除意味著專制皇權發(fā)展到了新高度D明朝時期由于君主不理朝政,造成大權旁落解析:C 仔細解讀材料,材料中朱元璋的意思是:丞相被罷免后,國家大權落到皇帝一人之手,因此統(tǒng)治更加穩(wěn)固。這意味著專制皇權發(fā)展到了新的階段。5(2007汕頭市潮陽一中11月)據(jù)史料記載,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內送到皇宮的奏章共1160件。這些奏章有的講一件事,有的講兩三件事,共計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處理411件事。在這樣的背景下,為有效處理政務,明朝的措施是( )A設立中朝 B設立丞相 C設立殿閣大學士 D設立軍機處解析:中朝是漢武帝時期開始設置的,

5、丞相是秦朝的時候設置的,設立殿閣大學士是明朝設立,備皇帝顧問。軍機處是清朝設立的。我國古代中樞權力機構的演變,體現(xiàn)了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卮?-7題6(2007山東滕州11月)自漢至元,我國古代統(tǒng)治者為加強皇權而采取的措施有 漢武帝設立中朝唐朝實行三省制 北宋設立樞密院 明成祖設立內閣 A B C D【解析】A 注意時間限制“自漢至元”。采用排除法,答案選A。7(2007山東滕州11月)下列史料記載最為典型地體現(xiàn)了清朝設立軍機處根本目的的是A“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 B“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C“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D“軍機大臣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解析】D 清朝設立軍機處根本

6、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權。A、B、C分別反映的是軍機大臣的選拔途徑、組成及辦公地點,D反映的是軍機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辦事。根據(jù)材料理解,正確答案為D。8(2007山東聊城11月)據(jù)說明太祖曾經(jīng)寫詩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勞:“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睘榻鉀Q上述問題,明太祖( )A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B選拔翰林院官員人值文淵閣C授予內閣大學士以票擬權 D設六部分理全國政務【解析】A 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直接聽命于皇帝,造成了上述狀況。為解決問題,設殿閣大學士以備皇帝決策顧問。9(2007山東聊城11月)如果你到故宮參觀,你可以在“軍機處”景點的文字說

7、明上發(fā)現(xiàn)這樣的文字“軍機處一日日程接折(閱讀奏折)一見面(請皇帝旨)述旨(擬皇帝旨意)一過朱(皇帝過目確定)一交發(fā)(下發(fā)旨意)”。這說明了軍機處的主要職能是( )A縱論軍務,謀劃戰(zhàn)事 B輔佐皇帝,參與決策C陪讀陪寫,賦詩作畫 D跪受筆錄,上傳下達【解析】D 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軍機處所閱奏折起到的作用只是參考,最終的決定權是在皇帝,軍機處上傳下達。10(2008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綜合測試)東漢尚書臺、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等機構的設立,本質上反映了( )A宰相權力不斷削弱 B中央集權不斷加強C專制皇權不斷強化 D文臣地位不斷提高10C 這些機構設置的基本出發(fā)點是加強皇權,體現(xiàn)了專

8、制制度不斷強化的特點。11(德州市高中三年級教學質量檢測)春聯(lián)是日常生活中書畫藝術的實用。“春聯(lián)之設,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聯(lián)用朱砂紙作底,用黑墨寫字,并取名為“萬年紅”,因“紅”與“朱”義同。朱元璋此舉用意于( )A強調“朱”姓的尊貴顯赫 B祁盼專制政權的長治久安C營造紅紅火火的新年氣氛 D改革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11. B 從“萬年紅”和“紅”“朱”義同即可得出結論。12(2008年臨沂市高三教學質量檢查考試一)下列各圖反映的重大歷史活動,哪些是專制決策的結果? 長城 大運河 十三行 票號A B C D12A 是秦、隋、清朝為加強封建統(tǒng)治而興建的工程或采取的措施,是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chǎn)物,和專制

9、決策背道而馳。13(汕頭市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模擬考試)史載“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wěn)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迸c此相符的措施是:A建立中朝 B設三省六部 C設三司使 D設立軍機處13. B 關鍵詞“百司商量,宰相籌劃”集中體現(xiàn)了處理全國政事時的分工合作,符合材料意思的只有B。14(2008年蘇、錫、常、鎮(zhèn)高三教學情況調查(二))右圖是北京故宮內的一處建筑,對于該機構的設置,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國家統(tǒng)一的需要 B政令統(tǒng)一的需要 C權力相互制約的需要 D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2. D 此圖是軍機處所在。軍機處的設置是封建君主專制

10、達到頂峰的標志。15(淮安市20072008學年度高三年級第四次調查測試)我國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項目旅游景點時寫道:“接折(閱讀奏折)見面(請皇帝旨)述旨(擬皇帝旨意)過朱(皇帝過目確定)交發(fā)(下發(fā)旨意)”,該景點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書省 C.元中書省 D.清軍機處2. D 該描述體現(xiàn)的特點,一切都圍繞著皇帝,該機構完全是為皇帝專制統(tǒng)治服務的,據(jù)此判斷是軍機處。16.(鹽城市20072008學年度高三第三次調研考試)明朝設立內閣和清朝設立軍機處,本質上都A、強化了封建皇權B、削弱了地方權力C、分散了丞相權力D、提高了行政效率1. A 內閣是明朝在廢除丞相制度后設立的專門備皇帝顧問的秘書

11、班子,軍機處完全聽命于皇帝,使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軍機處的設立是專制皇權高度發(fā)展的重要標志。17(濟寧市20072008學年度高三第二階段質量監(jiān)測)秦統(tǒng)一后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列關于這一制度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易導致唯上是從和因循守舊之風 B可以消除封建割據(jù)維護國家統(tǒng)一C易導致官僚主義和貪污腐化之風 D易于開展大規(guī)模的經(jīng)濟建設活動17. B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可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也可以起到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作用,但說可以消除是不對的,封建割據(jù)的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經(jīng)濟的分散性。18(煙臺市高三適應性練習(二)削弱相權是中國古代加強皇權的重要手段,下列選項與此相符的有 隋

12、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北宋樞密院的設置 元朝設立中書省 清朝設立軍機處 A B C D18. C 對比唐和北宋,元朝實行一省制,丞相權力很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繼承等,經(jīng)常造成政局動蕩;清朝設立軍機處可以加強皇權,但明朝就已經(jīng)廢除丞相制度,故與題干的敘述并不相符。19(徐州市20072008學年度高三第三次質量檢測)歷史學家錢穆說:“故中國政制之廢宰相,統(tǒng)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則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睋?jù)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斷是( ) A明以前政府權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廢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隸屬于皇帝 C明以前實行皇帝與丞相分權制度 D丞相制度經(jīng)過六百多年才被廢除19B 材料信息表明,明

13、朝廢除丞相制度后,“統(tǒng)政府于王室之下”,延續(xù)600年之久,說明丞相制度廢除后,六部直接隸屬于皇帝。其他說法明顯錯誤,不再一一說明。20.(2008東海二模)學完了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后,你認為下列哪一現(xiàn)象是發(fā)生在明朝的?( )A、相秉社稷之重,總百僚之任B、置使以總國計,應四方貢賦之人,朝廷不預,一歸三司C、內閣職參機務,今止票擬,而裁決歸近司D、威命所寄,不于內閣而于軍機處,蓋隱然執(zhí)政之府矣【解析】答案:C。從選項C中的內閣、票擬即可以選出答案。21.(2008金陵期中)清代一位軍機大臣用一首詩來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樣胡蘆畫不難,胡蘆變化有千端。畫成依樣舊胡蘆,要把胡蘆仔細看。”該詩直接說明了

14、A、軍機大臣完全聽命于皇帝,根據(jù)皇帝的旨意擬發(fā)諭旨,處理軍國大事B、軍機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沒有任何地位 C、軍機大臣接替丞相職權,替皇帝處理政事D、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發(fā)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A 結合軍機處的職能考慮并注意試題的限制條件是“直接說明”。軍機處雖然 “承旨、出政皆在于此”,但它并沒有議政王大臣會議那樣的決定權。軍國大事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供傳達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連討論的權力也沒有。對皇帝的決定,軍機大臣只能唯命是從,“跪受筆錄”,然后負責往下傳達。22(2008泰州聯(lián)考)中國象棋是一種古老的智力游戲,是中國人智慧的體現(xiàn)。以下說法符合史實的是( ) A

15、“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 B“相”退出歷史舞臺始于朱元璋 C“楚河、漢界”源于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D“圍魏救趙”的象棋戰(zhàn)術源于春秋史22B 明朝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相”退出歷史舞臺。23(2008泰州聯(lián)考)“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長于先生。”這是中國對聯(lián)藝術中非常典型的雙關聯(lián)。其上聯(lián)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義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釋( ) A朱熹對儒家學說的貢獻比孔子大 B朱熹繼承和發(fā)展了儒家學說 C. 朱熹以后要步入仕途須讀儒家經(jīng)典 D與孔子相比朱熹的學說更科學23B 該材料比較形象地說明了朱熹思想和孔子思想的淵源?!案哂诳鬃?,長于先生”說

16、明了朱熹對儒家思想的發(fā)展。24(2008泰州聯(lián)考)小華找來康雍乾三朝實錄、論軍機處與極權政治、“文字獄”的研究三本書,計劃寫一篇小論文。下列最可能成為這篇論文題目的是( ) A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 B明清的君主專制 C淺議焚書坑儒 D清代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24D “康雍乾”“軍機處”“文字獄”都是清朝時期所獨有的,后兩者都極大加強了君主的專制統(tǒng)治。25(2008華師附中綜合)明史專家吳晗在朱元璋一書中曾這樣描述我國古代的君臣關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君臣關系從坐而

17、站而跪,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重要特點是( )A中央對官員的管理日益加強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C等級制度越來越嚴格D皇權的不斷加強25.D依據(jù)材料中有效信息“三公坐而論道”、“在皇帝面前無坐處”、“到了明代得跪著說話”,可知在君權和相權的斗爭中,皇權得到不斷加強。26(2008濟寧期末)北京是著名的古都,它擁有眾多的古代建筑。下列建筑能夠充分體現(xiàn)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特征的是 解析:C 從各自建筑的功能和特點分析。太廟和天壇是皇帝祭祀祖先和天地的地方,頤和園是皇家園林,太和殿是是皇帝登基等大事的地方,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jié)、元旦、冬至三大節(jié),皇帝在此接受

18、文武官員的朝賀,并向王公大臣賜宴。27(08濱州高一學業(yè)水平檢測)某大學歷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試卷中,有這樣一道試題:談談你對明朝廢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考生答題要點概括如下,你認為其中不符合歷史實際情況的是A丞相制度妨礙了皇權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導致社會的動亂 C使軍政大權集中到皇帝手中 D使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27B 丞相制度和社會動亂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故B的說法不正確。28(2008江南十校文綜模擬)順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時存在的中央機構有內閣 議政王大臣會議 南書房 軍機處A B C D解析:A 軍機處是雍正時期建立。29(2008綿陽第三次診斷)據(jù)史料記載,從漢朝到明清時期,文

19、臣武將的上朝禮儀經(jīng)歷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變化,這一現(xiàn)象從本質上反映了A中國禮儀不斷等級化 B君主專制不斷加強 C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D君臣關系不斷惡化解析:B 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變化,反映了其地位的下降和皇權的上升,也就是“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趨勢”。 30(08廣州二模) “它排除了丞相個人專斷,相權過大威脅皇權而出現(xiàn)的政治危機,而且增強了決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漢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內閣制度30B 由材料中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可知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中書省負責草擬政令,門下省負責

20、審批,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三部六部職權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提高了行政效率。31(2008淄博二模)“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wěn)當。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這一歷史現(xiàn)象出現(xiàn)于(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解析:C 仔細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罷丞相”“不許立丞相”,結合明朝廢除丞相的史實,可以很自然的得出答案。32.(08江蘇學業(yè)水平測試)下列中國古代官職中具有監(jiān)察職能的是( )太尉 御史大夫 刺史 軍機大臣A. B. C. D.32. C 御史大夫是秦朝中央監(jiān)察官員;刺史最早是西

21、漢地方監(jiān)察官員;太尉是秦朝中央機構中管理軍事的官員;軍機大臣是清朝雍正時開始設立的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33(08江蘇高三新課改考前考(二)下列關于中國古代中樞權力體系的表述。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漢武帝時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書省起草詔令,直接傳遞給尚書省具體執(zhí)行 C明太祖時廢除丞相,設立內閣參與軍國大事的決策 D清朝雍正帝設置軍機處,專制皇權發(fā)展到頂峰33.D“三公九卿”制的建立者是秦始皇;唐朝時中書省起草詔令后,要交由門下省封駁審議,然后再交由尚書省具體招待;明太祖廢丞相后,設殿閣大學士,明成祖時正式設立內閣。34(08德州二模)孟德斯鳩說:“中國是一個專

22、制的國家。它的原則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專制精神也許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況卻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夠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況卻正好相反”含義的史實是 A明朝廢除宰相制度 B唐朝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設置軍機處 D清朝延續(xù)明朝的內閣制度34. C “今天的情況正好相反”是指專制的空前強化。清朝設置軍機處是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標志。35(08屆通州四調)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軸線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禮、生日、命將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等重大活動都在此舉行。這樣的建筑理念體現(xiàn)的實質問題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齊全 C皇權至上 D國家大一統(tǒng)35、C 閱

23、讀材料,提取信息:這種建筑體現(xiàn)了皇帝的特殊地位,皇權至上。36(08屆鹽城高三聯(lián)考)下列對我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主獨制于天下而無所制也”B“別黑白而定一尊”C始終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D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貢獻36.C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到封建社會后期越來越阻礙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考查的是生產(chǎn)關系與生產(chǎn)力之間的關系。37.(08韶關二模)下列選項中,通過限制地方來加強中央的措施有西漢“推恩令”、刺史制度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設立文臣知州、通判 明朝廢丞相、設殿閣A. B. C. D.37D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有兩對基本矛盾,即皇權和相權的矛盾、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24、。旨在解決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旨在解決皇權和相權的矛盾。38(2008年廣東省執(zhí)信中學高三第三次測試)清朝初期規(guī)定了西藏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jīng)過中央政權冊封的制度。此項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加強了對宗教事業(yè)的管理 B團結了廣大宗教人士 C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 D粉碎了敵對勢力分裂西藏的各種圖謀38. C “必須經(jīng)過中央政權冊封”體現(xiàn)了中央的權威性,同時說明了作為地方政府必須服從中央的統(tǒng)一管理。39.(2007寧夏文綜)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的共同之處是A。統(tǒng)領六部,處理各種政務 B。參與決策,并負責朝廷日常事務C。參與機要政務,但沒有決策權 D。負責各地的軍政事務39C 明初廢丞相制度以后權分六

25、部,直接對皇帝負責,軍國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決,為了解決政事繁多的問題而設置內閣,作為皇帝的秘書班子,職責與功能就是輔政的;清初軍機處初名軍需房,是雍正年間為了方便對西北用兵而設置的,地點在隆宗門內,成員都是皇帝親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權的人,軍機大臣只對皇帝一人負責,皇權大大的得到加強。40. (2007山東文綜)服飾是一個時代政治、經(jīng)濟和思想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圖五到圖7是明太祖命制并頒行全國的三種男子帽式,你從中得到的確切信息是A.朱元璋關心民眾生活B.朱元璋鼓勵發(fā)展紡織業(yè)C.明朝極力加強專制皇權D.明朝百姓服飾都有統(tǒng)一規(guī)范40C 從名稱“一統(tǒng)河山”“四方平定”“六合一統(tǒng)”中即可得出結論。41(2

26、007煙臺高一期中)某位學者描述中國史上的一種制度是“雖無相名,實有相職。職有相職,卻無相權。既無相權,卻有相責。"他指的制度應該是下列( ) A漢代的內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明代的內閣制 D元代的一省制41C 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設內閣,內閣大學士以備皇帝顧問,內閣的首輔大學士地位越來越高,相當于過去的丞相,但都是直接為皇帝的專制統(tǒng)治服務的。42.(2008惠州二次調研)明太祖與宋太祖采取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A、設特務機構,由皇帝直接控制 B、改變和分散地方機構和權力C、廢除原來的全部行政區(qū)劃 D、改變選拔官吏的方法,實行八股取士解析:B 注意比較事物的能力培養(yǎng)

27、。明太祖與宋太祖采取的措施都具有分權以集權的特點,即分地方之權,強中央、皇帝之權。A、D屬于明朝;C的說法兩個朝代都不符合。43(2008年連云港市高中學業(yè)水平調研測試)明太祖曾作詩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勞:“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明太祖這樣辛苦主要是因為他( )A廢除了丞相制度 B設置了軍機處C擴大了六部權限 D推行了行省制43. A 注意提取材料中明太祖這一有效信息,聯(lián)系他在位時期的重大事件,明太祖廢丞相設六部,正是因為廢除了丞相,才如此辛苦。軍機處是清朝設置的,排除B;行省制度是元朝實行的,排除D。C敘述不正確。二、非選擇題44. (2008屆南京2

28、9中高三摸底)閱讀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圖) 材料二 本朝鑒五代藩鎮(zhèn)之弊,遂盡奪藩鎮(zhèn)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虜騎所過,莫不潰散朱熹朱子語類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書省,今冀、晉、魯、內蒙及河南以北地區(qū)稱“腹里”,由中書省直轄。中書省也稱都省,為全國行政中樞??傤I各行省,又兼轄腹里。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制,凡有重大軍事,則遣中書省官員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書省建制,故稱“行中書省”。元史·地理志中載:“自封建變?yōu)榭たh,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辈牧纤?雍正年間,用兵西北

29、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縝密者入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處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近辰、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趙翼檐曝雜記請回答:(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門下省的職責是什么?(2)材料二北宋“盡奪藩鎮(zhèn)之權”中“兵也收了,財也收了”的具體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對此看法如何?(3)材料三中元朝設置的中書省與唐朝的中書省有何不同?元朝為什么實行一省制?(4)材料四中軍機處的主要職能和作用是什么?【解析】(1)本問的解答依據(jù)所學知識即可。注意區(qū)別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的職責。(2)“盡奪藩鎮(zhèn)之權”針對的是地方權力過重,威脅中央的統(tǒng)治而言,依據(jù)所學知識答

30、出北宋時期“收兵、財”的措施即可;作者的觀點依據(jù)材料中“州郡遂日就困弱虜騎所過,莫不潰散”進行分析即可。(3)解答本問時需弄清唐朝時中書省及元朝時中書省在中央權力機構中所處的地位、各自的職權范圍。元朝設立一省制的原因可結合元朝的時代背景作答。(4)利用材料中反映信息,如“承旨、出政”等,并結合所學知識整理答案即可。參考答案:44. 三省六部制進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權制度。門下省掌管國家政令的審批。(4分)措施:派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從地方軍隊中挑選強壯士兵,編入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據(jù)取得成功,但導致地方軍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進攻的失敗。(6分)唐朝的中書省是中央機構之一,掌

31、管國家政令的草擬;元朝設置的中書省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元朝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王朝,實行行省制是為了對全國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6分)職能是迅速將筆錄的皇帝旨意傳達給中央各部門和地方大臣去執(zhí)行。作用是使皇權得到進一步加強。反映了明清時戎封建制度的漸趨衰落。(4分)45(2007青島11月高三期中考)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帝說:“今天下大小事務,皆朕一人親理,無可旁貸。若將要務分任于他人,則斷不可行。所以無論巨細,朕必躬自斷之?!?東華錄(清) 材料二 人們參加社會的理由在于保護他們的財產(chǎn),他們選擇一個立法機關并賦予其權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樹立準則,以保衛(wèi)一切社會成員的

32、財產(chǎn)。當立法者們圖謀破壞人民的財產(chǎn)或貶低他們的地位,使其處于專斷權力下的奴役狀態(tài)時,人們就無須再予以服從,而只能尋求上帝給予人們的抵抗強暴權利的共同庇護。約翰·洛克政府論(英) 材料三1 凡未經(jīng)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4凡未經(jīng)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 8議會之選舉應是自由的中學歷史教學園地 9議會內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不應在議會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詢問。 權利法案(1689年)(英)請回答:(12分)(1) 概括指出材料一與材料二觀點的不同之處。(4分

33、)(2)結合時代背景比較這一歷史時期中、英政治體制的不同特點。(4分)(3)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體制給兩國歷史發(fā)展所帶來的不同影響。(4分)【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中、英兩國的政治體制特點和影響。解題的關鍵是要能夠從材料中提取有效的歷史信息。此題的難點是對材料二的理解。“人們參加社會的理由在于保護他們的財產(chǎn),他們選擇一個立法機關并賦予其權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樹立準則,以保衛(wèi)一切社會成員的財產(chǎn)。”表達的觀點是權力來自于人民,人民選擇立法機關、制定法律,保護私有財產(chǎn)?!爱斄⒎ㄕ邆儓D謀破壞人民的財產(chǎn)或貶低他們的地位,使其處于專斷權力下的奴役狀態(tài)時,人們就無須再予以服從,而只能尋求上帝給予人

34、們的抵抗強暴權利的共同庇護。”表達的觀點是人們可以利用上帝賦予的權力推翻強暴統(tǒng)治。其他兩問結合所學知識不難回答。答案: (1)不同:材料一認為皇帝應總攬全國一切大權;材料二認為權力來自人民,反抗強暴統(tǒng)治是上帝賦予人民的權利。(4分) (2)不同特點:明清時期中圖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君主專制空前強化;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后,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4分)(3)不同影響:中國的政治體制雖然有助于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但它嚴重阻礙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英國的政治體制有利于資本主義發(fā)展,有利于進一步推進政治民主化進程。(4分)46. (2007山東滕州11月)(12分)閱讀下列材料:

35、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后,歷代王朝都設置宰相作為皇帝的助手,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處理全國政務。新唐書記載:“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辈牧隙好魈嬲J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材料三:廢丞相后與丞相地位近似官職的基本職權情況表:職 位基 本 職 權明中葉后內閣首輔擁有票擬權,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經(jīng)常受到挑戰(zhàn)清朝雍正年間以后軍機大臣承旨擬寫傳達皇帝旨意材料四:黃宗羲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罷丞相始也?!闭埢卮穑海?)在君權與相權關系的處理上,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別采取了怎樣

36、的措施?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4分)(1)參考答案:秦始皇不給丞相以兵權,讓御史大夫牽制丞相;漢武帝設置“中朝”決策機構,剝奪了宰相的決策權;唐太宗規(guī)定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權一分為三;宋太祖以參知政事等官職分割相權。共同點:相權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權加強。(4分)(1)解析:解答第1小問時注意要求“君權與相權關系”實際上概括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在位時中央機構的設置與調整。 回答第2小問要在第1小問的基礎上總結古代中央機構的演變規(guī)律、趨勢。 本題的考查提醒考生要夯實基礎知識,把握歷史事件的發(fā)展脈絡。(2)根據(jù)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參考答案:明太

37、祖認為秦朝以來宰相的擅專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統(tǒng)治。(2分)(2)解析:解答本問只需提取材料信息“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薄#?)當時也有人稱內閣首輔和軍機大臣為宰相,這種稱呼是否有實質意義?為什么?(4分)(3)參考答案:內閣屬于皇帝的顧問內侍機構,內閣首輔不是法定中央一級行政或決策機構的長官,其權限大小取決于皇帝;軍機處是皇帝諭旨的傳達機構,軍機大臣完全聽命于皇帝。內閣首輔和軍機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權力,不能對皇權形成制約,所以不是實質意義上的宰相。(4分)(3)解析:本問實際是考查了宰相與內閣首輔、軍機大臣的比較認識,可以從地位、產(chǎn)生方式、權限等方面比較。同時注意結合材料

38、三組織答案。(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黃宗羲的觀點?(2分)(4)參考答案:宰相對皇權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廢除宰相后,君主專制制度逐步發(fā)展到了頂峰,形成了絕對的君主專制,加重了政治腐敗。(2分)(4)解析:解答本問首先要弄清黃宗羲觀點的意思:自從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以來,政治更為腐敗。同時結合明太祖廢丞相的原因及影響。47(2008興化聯(lián)考)(8分) 有研究者在論述“明朝君臣衣著的兩重性”時,引用過下列材料: 材料一:“皇帝常服:袍黃,盤領,窄袖,前后及兩肩各織金盤龍一。天順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龍、飛魚并玄、黃、紫諸色。違例奏請蟒衣、飛魚衣服者治以重罪?!?摘自明史·輿服志 材料二:“

39、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慶成、正旦、冬至、圣節(jié)及頒詔、開讀、進表、傳制,俱用粱冠,赤羅衣,凡親祀郊廟、社稷,文武官分獻陪祀,則服祭服。” 摘自明史·輿服志材料三:明代文武官員常服主要標識等差表品序文官武官帶飾一仙鶴獅子玉二錦雞獅子花犀三孔雀虎豹金钑花四云雁虎豹素金五白鷴熊羆銀钑花六鷺鷥彪素銀七鸂鶒彪素銀八黃鸝犀牛烏角九鵪鶉海馬烏角 據(jù)趙連賞明清官員的補服(1)該研究者認為,明朝君和臣衣著存在兩重性,即等級性與場合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來分別證明?(2分)(2)從材料一二三,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間衣著和配飾的什么信息?(2分)(3)結合材料全面分析為什么會出現(xiàn)明朝的君和臣,臣和臣之間

40、衣著和配飾不同的現(xiàn)象?(4分)解析:本題模仿2007年廣東高考試題26題命制。注意題頭:“明朝君臣衣著的兩重性”。這是本題的主題思想,意味著回答問題要以此為中心。本題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很多知識點教材沒有涉及,因此要緊扣材料,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從材料中提取、組織答案。答案:47. (8分)(1)材料一證明明朝君和臣衣著等級性;材料二證明明朝君和臣衣著的場合性。(2分)(2)不同等級官員的官服有不同的規(guī)定;文武官員的官服有別(文官飾物為飛禽,武官飾物為走獸) 官服的規(guī)定,反映明朝嚴格的等級制度;服飾圖案有寓意,反映對官員品行的希望與要求,有教化的功能。(任答兩要點即給2分,滿分為4分)(3)明

41、清時期封建君主專制高度發(fā)展,中央集權制空前強化?;实鄯椀念伾邮胶惋椢锞鶠楠毾??;实鄯椀莫毾?,反映了皇權獨尊。(4分)48(08胡埭中學高三年級期中調研)(12分)南宋鄭樵曾在通志中說:“置圖于右,置書于左,索象于圖,索理于書。”教科書中圖示、圖片、圖表,往往是學習歷史、加深對文字內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 據(jù)江淮論壇1982年第2期資料記載:時期全國人口(?。┕賳T官民之比西漢5959萬7500人1:7945唐高宗時5238萬13465人l:3927元成宗時5816萬22500人1:2613清康熙時2459萬27000人1:911根據(jù)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

42、會歷史現(xiàn)象。指出產(chǎn)生上述歷史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及其歷史教訓。(6分)官民之比畸形發(fā)展(或官多民少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發(fā)展和強化的必然產(chǎn)物。教訓:必須精簡機構,裁撤冗員。(6分)解析:從圖表的信息中不能看出全國人口呈下升趨勢,而官員的數(shù)量卻在不斷增加,官多民少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從君主權力的加強方面考慮,是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發(fā)展和強化的必然產(chǎn)物。而教訓要從反面論證其弊端:必須精簡機構,裁撤冗員。材料二 圖1 唐朝中央機構 圖2 明朝中央機構 圖3 清朝軍機處內景圖1體現(xiàn)的中國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與圖1相比,圖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發(fā)生變化的主要

43、原因是什么?圖3中軍機處的設置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什么政治特點?綜合上述圖示,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的趨勢。(6分)皇權高度集中。(2分)明朝丞相制度被廢除。(1分)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頂峰。(1分)專制皇權不斷加強趨勢。(2分)解析:從圖1金字塔般的官僚機構中,可以判斷皇權高度集中。圖2與圖1相比,明顯可以看出丞相制度被廢除。圖3中,只要對軍機處的性質理解了,就不難判斷: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頂峰。(1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的趨勢:一是皇權不斷加強;二是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斷加強,本題主要考查了前者,即專制皇權不斷加強趨勢。49(2008南通第三次調研)中央集權制度作為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

44、,對中國歷史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國體與政體、官僚政治與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傳統(tǒng),無不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卮鹣铝袉栴}:中央集權制度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兩個系統(tǒng)。簡述秦、唐、明、清四個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情況。(4分)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全面推行的郡縣制和元朝創(chuàng)立的行省制度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各有怎樣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2分)對中央集權制度影響的評價在史學界有爭論,主要可以概括為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中央集權制度對社會發(fā)展所起的積極影響占支配地位。第二種意見則認為:中央集權制度對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的發(fā)展起了阻礙作用。你同意哪一種意見?試以明清(鴉片戰(zhàn)爭前)的史

45、實為例扼要加以闡述。(6分)(只能選擇其中一種,兩種都答按第一種給分)解析:本題考查中央集權制度的發(fā)展和影響。第一問考查中央行政機構,第二問考查地方行政機構,第三問考查對這種制度的評價。本題難度不大,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答案:49秦朝首創(chuàng)皇帝制度,建立了較為完備的中央政權組織(習慣上稱為三公九卿制);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清初設立軍機處。(4分。秦朝兩點中答出一點即可)秦朝通過郡縣制對地方實行直接有效(或垂直)的管理;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國省制的開端。(2分)同意第一種意見: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領土完整;有利于反對外來侵略;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修建大規(guī)模的工程(長城)

46、;有利于全國范圍內的經(jīng)濟交流和商品流通;它保障了我國古代文明的持久性。(每點1分,6分)同意第二種意見:沉重的賦稅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閉關鎖國、海禁等政策,束縛了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使中國與世界隔絕;八股取士箝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制度加強,導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動性越來越受到壓抑;絕對的君主專制,使皇帝的決策具有個人獨斷和隨意性的特點,難免出現(xiàn)失誤;絕對的君主專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從,助長了官場的因循守舊之風,造成政治腐敗。(每點1分,6分)50.(08廣州二模)(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皇佑(宋仁宗年號)二年,吳中大饑,殍殣枕路。是時范文

47、正(范仲淹,字希文)領浙西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注:宴請百姓)與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庇谑侵T寺工作鼎興。摘自夢溪筆談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備祲 (注:不祥之氣);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發(fā)賑(注:發(fā)倉救濟);五曰減 ;六曰出貸;七曰蠲賦(注:免除賦稅);八曰緩征;九曰通商;十曰勸輸;十有一曰興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闭源笄鍟洳牧先?“歲遇水旱,則遣官祈禱天神、地神、太歲、社稷。至于(皇帝)視旨圜丘(又稱祭天臺),即大雩(求雨祭名)之義?!闭郧宄墨I通考請回答:(1)根據(jù)材料一,

48、指出范仲淹救災的具體措施。(不得摘抄原文)(2分)(2)根據(jù)材料二、三,概括清代救災的特點。(2分)(3)簡要說明我國古代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對救災的影響。(4分)(4)從我國古代的救災措施中你得到那些啟示?(2分) 解析:本題以救災為主題展開考查,試題通過新材料、新情境的設置,展現(xiàn)了一個與教材較少聯(lián)系的新的信息平臺,解答時注意最大限度的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進行綜合歸納分析回答。另,本題的缺點是提供的古文字過難。答案:50.(10分)(1)組織百姓競渡,提供飲食;鼓勵佛寺大興土木。(2分,每點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2)措施多樣;迷信色彩濃厚。(2分,每點1分,其他表述,言之

49、成理,可酌情給分)(3)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調配人力、物力;在中央集權制度下官僚主義、貪污腐化,給救災帶來不利影響。(4分,每點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4)發(fā)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破除迷信,科學救災。(2分,每點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51.(2007山東臨沂高一期中) 下面展示的四幅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劃圖,讀圖回答問題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1) 圖一反映的是我國哪一時期最早出現(xiàn)的行政區(qū)劃?(1分)圖中的齊、魯?shù)葒峭ㄟ^什么方式產(chǎn)生的?同時,齊、魯?shù)葒膰齻儜斅男心男┝x務?(3分)西周(1分)分封(2分)服從天子的命令,為天子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等義務。(3分)(2)圖二、圖三、圖四分別反映了我國實行的是怎樣的行政區(qū)劃制度?(6分)郡縣制、郡縣和封國制并行、行省制度(6分)(3)中國古代行政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怎樣的積極作用?(2分)有利于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和鞏固,有利于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解析: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