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執(zhí)行中的問題(張曠成)2008、9_第1頁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執(zhí)行中的問題(張曠成)2008、9_第2頁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執(zhí)行中的問題(張曠成)2008、9_第3頁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執(zhí)行中的問題(張曠成)2008、9_第4頁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執(zhí)行中的問題(張曠成)2008、9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高規(guī)4.2.4條的第一款,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應進入“預計樁端持力層”或“預計最大樁端入土深度以下不小于3m”兩者深度不一致? n解答:(1)此條對摩擦型樁的規(guī)定,而摩擦型樁有兩類:一為摩擦樁,一為端承摩擦樁,前者完全按樁長控制,即“預計最大樁端入土深度”;而端承摩擦樁,則為“預計樁端持力層”的問題。兩者是可能不一致,假若勘察前不知道是哪一種摩擦型樁,就應滿足深者。n(2)有關3m值的具體規(guī)定,是因樁端不能只達持力層的表面,而應達持力層的臨界深度。臨界深度的經(jīng)驗值詳見4.2.4和4.2.3-1條文說明。2 8.4.1條,復合地基“對勘察等級為甲級的高層建筑擬采用復合地基方案時,須進行專門研究,

2、并經(jīng)充分論證”。論證的內(nèi)容、注意事項、由誰組織論證?論證結(jié)果是否可作為設計依據(jù)?權威性、合法性如何認可?n解答:本規(guī)程出于慎重、嚴謹,首先明確復合地基適用于3.0.1條所規(guī)定的“勘察等級為乙級的高層建筑”。由于甲級高層建筑的復雜性,未列入本規(guī)程的適用范圍之內(nèi),若甲級高層建筑要采用復合地基必須進行專門研究,并經(jīng)充分論證。n(1)論證的內(nèi)容,注意事項:n主要是復合地基承載力和變形兩大主要問題能否滿足要求?n再者是高層建筑主樓與裙房之間的差異沉降如何處理? (2)由誰組織論證,論證結(jié)果是否可作為設計依據(jù)?其權威性、合法性如何認可?n一般由設計院提出,由建設方組織專家論證,所提意見,并非設計法人一定要

3、全部采納,最后的決定權還是設計人。另該條的“并經(jīng)充分論證”也可以是設計單位本身自己組織本院專家論證。 3規(guī)范8.6.2條,場地抗浮設防水位的綜合確定問題。上層滯水和城市內(nèi)澇引發(fā)地下水位局部、臨時上升,在確定抗浮設防水位如何考慮? n(1)“場地坑浮設防水位”的提法,有不同意見 n 建筑抗浮設防水位應是建筑基礎底板所在地下水層的最高水位;n 由于在多層地下水場地可能多個建筑物,而這些建筑工程中有自己的基礎埋深,可能涉及不同地下水層,而有不同的抗浮設防水位,因此,并不存在統(tǒng)一的“場地抗浮設防水位”。 本人個人意見(并非規(guī)范組的統(tǒng)一意見 )n 場地抗浮設防水位,應從較大范圍的整個場地來考慮而不是以某

4、個場地有不同建筑基礎埋深,就有多個抗浮水位。 n在多層地下水條件下,應當首先弄清各層地下水的最高水位。 n場地抗浮設防水位應是各含水層最高水位之最高者。 n場地的最高水位與基礎埋深無關,只是計算浮力才涉及基礎埋深。 n1.當基礎底面處于潛水位層下h處時(圖1a),基礎底面所受之揚力為Pw hn2.當基礎底面處于層相對不透水層頂面下h處時(圖1b),P(h1+h)kwn3.當基礎底面處于層間潛水層層頂下h處(圖1c),Phwn4.當基礎底面處于相對隔水層頂面下h處時(圖1d), P(h+h3)k1w(Hh4+h)k2w,這里,假設從層底向下即向上貫通的空隙不是同一空隙,前者的空隙為k1,后者的空

5、隙為k2,且k1k2k(當取n為k時,k1k2=n)以策安全。此時,P(h+h3)k1w(Hh4+h)k2w n5.當基礎底面處于承壓水層頂面下H處時(圖1e),P(H+h)w,即不考慮上部靜水壓力作用。(2)關于“上層滯水” 的理解和認識: na 它處于包氣帶中,有可能是處于非飽和土中,它直接與大氣相通,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轉(zhuǎn)化的過渡帶;nb 它是局部隔水層弱透水層上積聚的重力水,因而并沒有明確的含水層;nc 它雖然具有自由水面,但受局部隔水層所支配,在整個場地往往不具備連續(xù)的自由水面,所量得的水位可能是高低不同;nd 由于上層滯水是處于包氣帶之中,因而其水壓力總是小于大氣壓力;ne 受氣候

6、變化影響,具有季節(jié)性和暫時性。 從上述上層滯水的定義和從理論上來看,上層滯水是可不考慮浮力的。 n李廣信教授在“浮力計算與粘土中的有效應力原理”(巖土工程技術2003年第2期)一文中對滯水與浮力作了較詳細的論述。認為:在許多城市中上部粘土層中的地下水位往往以滯水形態(tài)存在。它可能由天然降水和管道漏水等原因所形成。如圖1所示:圖1 滯水和潛水中土的孔壓與浮力 但在實際工程中,上層滯水問題是復雜的。 n廣東省佛山市新城區(qū)有一條東西向的下穿式隧道,全長590m,在距隧道側(cè)邊30m左右有一條河,隧道下的砂層與河床下的砂層相通。該隧道主體工程已完成。路面尚未鋪設,連續(xù)暴雨一直水位陡漲,導致東、西兩側(cè)的引道

7、上浮,東側(cè)引道最大上浮29.5cm,西側(cè)最大上浮7.4cm。后采取壓重1756.4cm的砼和底板注漿處理。原設計抗浮設防水位高程取4.0m,修復設計引道U形槽改取為4.7m,或天然地面下0.5m,框架結(jié)構隧道段抗浮設防水位(即最高水位)即按6.0m設計。 n在高規(guī)的征求意見第一稿中,曾提出確定抗浮設防水位及浮力計算不考慮“上層滯水”,但后來北京地區(qū)有的專家提出,在北京有的上層滯水分布面積很大,遍布整個場地,不考慮可能不行,后來考慮上層滯水的復雜性,將此條取消。 4 關于標貫成果、靜探成果確定預制樁、預應力管樁的設計參數(shù)時,用標貫成果對粘性土、粉土確定側(cè)阻力qs與靜探確定的側(cè)阻力qs差別較大。

8、n解答:(1)考慮標準貫入試驗在國內(nèi)應用廣泛,特別是廣東省應用較廣,對一些含礫粘性土和砂土中,靜力觸探有困難時,用標貫或動力觸探是一個好的手段。高規(guī)根據(jù)廣東省標準大直徑錘擊沉管混凝土管注樁技術規(guī)程DBJ/T15-17-96等資料,提出了附錄D,用標準貫入試驗成果估算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的兩張表,該表的基礎是47根打入式預應力管樁或預制樁靜載試驗對比獲得總的極限側(cè)限力(按試樁的p-s曲線取37mm所對應荷載作為總的極限側(cè)阻力)、極限端阻力、單樁極限承載力。實測值/計算值比值的標準值分別為0.983、1.111和1.042說明總的來看是可行的。詳見8.3.11條文說明。(2)用實測標貫擊數(shù)N與粘性土

9、狀態(tài)(堅硬、硬塑、硬可塑、軟可塑、軟塑、流塑)的關系是根據(jù)工程地質(zhì)手冊第三版P238的N(手)與粘性土液性指數(shù)IL的關系經(jīng)調(diào)整獲得的 N(手)35N(機)30IL11-0.750.75-0.500.50-0.250.25-00土的狀態(tài)流塑軟塑軟可塑硬可塑硬塑堅硬N(手)與粘性土IL的關系 表1原表注:1、適用于沖積、洪積的一般性粘性土。 2、N(手)是用于手拉繩方式測得,N(機)是自動落錘方法測得, 后者較前者為低。 3、換算關系為 N(手) =0.74+1.12 N(機),適用范圍2 N(機)23表中N(機)是根據(jù)原表注3換算得出,即N(機)= 12. 174. 0手N(3)、經(jīng)試算發(fā)現(xiàn),按

10、高規(guī)附表D.0.1-1極限側(cè)阻力qsis中,按實測標貫擊數(shù)N對粘性土極限側(cè)阻力的分檔所算得的極限側(cè)阻力偏低很多,尤其是修定后的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的極限側(cè)阻力又有所提高。經(jīng)初步論證分析建議調(diào)整如下表:液 性 指 數(shù)IL狀態(tài)標 貫 擊 數(shù)N建議調(diào)整的qsuk現(xiàn)行94樁規(guī)按IL確定的qsu1-1.5流塑1-210-2021-361-0.75軟塑2-420-4036-500.75-0.50軟可塑4-640-6550-660.50-0.25硬可塑6-1265-8066-820.25-0硬塑12-2380-10082-912391-101粘性土按標貫N與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qsis對比(預制

11、樁) 表2 表中未包括淤泥及淤泥質(zhì)土,其值亦需調(diào)整,初步建議,對淤泥和淤泥質(zhì)土不再以N值分檔,按現(xiàn)行樁規(guī)直接提qsuk值。現(xiàn)隨機抽出三個工程6組一般粘性土既作了土分析,又作了標貫試驗的IL和N標準值,嚴格按插入法,求出以現(xiàn)行樁基規(guī)范,高規(guī)表D.0.1-1,調(diào)整后狀態(tài)分擋和極限側(cè)阻力qsuk,并附了原勘察報告最后建議的qs值2,以資對比如表3粘性土IL按和按N值所得極限側(cè)阻力對比 表3 注:1、n1為物性指標的頻數(shù),n2為標貫N的頻數(shù),均為標準值。 2、原報告所提qs均為特征值,乘以2后,變?yōu)闃O限值。從表3的對比可以出: n按高規(guī)表D.0.1-1所求得極限側(cè)阻力qsuk較按現(xiàn)行樁基規(guī)范以IL所示

12、得的qsuk普遍偏低,有的偏低很多,需要修改;n按本人初步建議N值狀態(tài)分檔及相應qsuk(表2)與現(xiàn)行樁基規(guī)范所示得qsuk基本接近,但還需更多資料加以校核;n目前勘察報告所提側(cè)阻力建議值,普遍偏低,值得注意;n第5組系淤泥質(zhì)粘土,若按淤泥質(zhì)土查表D.0.1為1826kpa. (4) 關于粉土的側(cè)阻力,按現(xiàn)行勘察規(guī)范或樁基規(guī)范,均是以孔隙e來劃分密實度,由于粉土取土保持原狀困難,現(xiàn)行廣東省地基規(guī)范DBJ15-31-2003規(guī)定,按標準貫入試驗擊數(shù)N劃分密實度,劃分標準極限側(cè)阻力對照如下表1 JGJ 94-942 JBJ15-31-20033 GJ72-20044 BJ/T15-17-96密實度

13、劃分qsukNqsuk=2qsNqsukNqsuk=2qs松散N52-416-24稍密e0.9(26-46)N51022-445-1020-404-724-4022-44中密0.75e0.9(46-66)N51544-6410-1540-607-1840-7042-64密實e1564-8615-3060-8064-8530-5080-100有關規(guī)范粉土密實度劃分標準及極限側(cè)阻力對照表 表4 注:1、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 2、廣東省標建筑地基技術規(guī)范 3、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4 廣東省標準 大直徑錘擊沉管混凝土灌注樁技術規(guī)程。 5、 表中qsuk帶有括號者為修定后的建筑樁基規(guī)范JGJ94-20

14、08的數(shù)值。n從表4可看出,標準1對粉土密實度分三檔提出相應極限承載力,表中2、3、4三本標準按實測標貫擊數(shù)劃分為三檔所規(guī)定的qsuk與標準1基本一致。而按標貫實測擊數(shù)N劃分粉土密實度的標準,2、3標準相同,標準4有所不同,現(xiàn)以一個工程實例來驗證分析,見表5 粉土按e和按N所得極限側(cè)阻力對比 表5注:表中土的物理力學指標中,除與Ip為平均值外,其余均為標準值初步建議按標貫實測擊數(shù)劃分粉土密實度和極限側(cè)阻力的標準修定如下表: 密實度劃分Nqsuk稍密e0.91-425-45中密0.75e0.94-745-65密實e30Mpa,介于二者之間可內(nèi)插取值。(3)現(xiàn)設定樁徑d=2.0m,以高規(guī)和樁規(guī)兩種

15、方法進行對比:n按高規(guī)計算時Quk=urqsrhr+qprApn當frk=5Mpa時,查表qsir=300kPa qpk=3000 kPan當frk=15Mpa時,查表qsir=800kPa qpk=9000 kPan當frk=30Mpa時,查表qsir=1200kPa qpk=1800 kPan按樁規(guī)計算時,按上述簡比后的公式Qrk=frk d2/4rn對比計算如表8frk=5MPa樁規(guī)hr/d0.512345678Quk125561492318535212062324824662256042607526704高規(guī)hr1246810121416Q,uk11310131951696520735

16、2450528275320453581539585Quk/ Q,uk1.1111.1311.0931.0230.9490.8720.7990.7280.675frk=15MPa樁規(guī)hr/d0.512345678Quk376994476855606636176974473985768127822680111高規(guī)hr1246810121416Q,uk3330138327483805843368486785388859198644108697Quk/ Q,uk1.1321.1681.1491.0891.0180.9420.8670.7930.737frk=30MPa樁規(guī)hr/d0.51234Quk5

17、183656549848239424898018高規(guī)hr12468Q,uk640887162886707101786116867Quk/ Q,uk0.8090.7890.9780.9260.839樁規(guī)與高規(guī)當d=2.0m時Quk計算對比 表86 表3.0.1中甲級高層建筑30層以上,是指地面以上30層,還是包含地下室的層數(shù)?高低層連體建筑,設后澆帶的建筑是否是連體建筑;高低層層數(shù)差,高層與純地下車庫只設后澆帶是否要考慮?n解答:表3.0.1中甲級勘察等級的1、2、3款均是引用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7-2002的1、2、4款,按我的理解作如下解答;n(1)按GB50007-2

18、002表5.3.4注3,Hg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高度,30層以上的高層建筑,應是指地面以上的層數(shù),不包括地下室層數(shù)。n(2)按GB50007-2002、8.4.15條第2款,“當高層建筑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設沉降縫時,宜在裙房一側(cè)設置后澆帶,后澆帶宜設在距主樓邊柱的第二跨內(nèi)”。設后澆帶的建筑應算連體建筑。n(3)層數(shù)相差超過10層的高低層的高低層連成一體建筑物,是指地面以上建筑層數(shù)相差超過10層。但假若純地下車庫的基礎底板與高層建筑基礎底板連在一起,此時可將純地下車庫看成“零層”為避免差異沉降,需設后澆帶,此應屬此條范圍。當然若純地下車庫與高層建筑基礎底板沒有連在一起,則不屬此條范圍。 7規(guī)范

19、8.3.2條第4款對沉(成)可能性評價,是否有量化的評價方法;因為這條是黑體字,屬強制性條文,一般勘察單位很難有效、正確的評價。 n解答:“沉樁”系指打入或壓入的預制樁(包括預應力管樁),“成樁”系指灌注樁。n(1)關于預制樁沉樁可能性的評價在條文說明中附了一張表18錘重選擇系數(shù)表,可供評價沉樁可能性的參考。n(2)關于灌注樁成樁可能性的評價,主要是指有軟弱的流塑或流動狀淤泥、淤泥質(zhì)土造成鉆孔灌注樁縮徑和成樁困難,甚至不可能成樁;n另在深圳花崗巖地區(qū)有“風化球”對鉆孔灌注樁及打入、壓入預制樁造成困難。n(3)成樁、沉樁可能性的判斷的確比較困難、復雜、沒有定型、定量的判斷模式,但只有我們勘察人員

20、最了解地下情況,故應由勘察人員對此作出判斷。n(4)由于沉樁可能性評價比較復雜有時難以判斷,高規(guī)8.3.6條規(guī)定:“當無法準確判斷時,”宜在工程樁施工前進行沉樁試驗,根據(jù)試驗結(jié)果評定沉樁可能性。 8規(guī)范8.2.7條條文說明第4款,多層地下水時的土層重度計算問題。如果一律按表層地下水考慮,計算的地基承載力可能偏小,地基沉降偏大,造成結(jié)論不合理,是否可以舉例說明。 n解答:在附錄A 天然地基極限承載力估算,A.0.1條天然地基極限承載力的估算公式為:fu= Nrrb+ Nqq0d+NccCk中,對式中0、的解釋,分別為基底以上和基底組合持力層的土休平均重力密度;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且不屬于隔水層的土層取浮重力密度;當基底土層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但屬于隔水層時,可取天然重力密度;如基底以上的地下水與基底高程處的地下水之間有隔水層,基底以上土層在計算0時,可取天然重力密度。n若用天然重度時,顯然fu值較按浮重度計算為高。由于計算沉降是按附加壓力p0計算,而p0=p-r0d,r0取值越大,p0越小,計算沉降越小。9規(guī)范8.2.7條條文說明第4款,多層土組合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