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教學設計_第1頁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_第2頁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_第3頁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_第4頁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石潭記柳宗元設計思路:這是一篇山水游記,是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作,他以自然簡約的筆法創(chuàng)造出豐富深邃的意境,各種景物曲盡奇妙,而且將身世遭遇、思想情感傾注于自然景物之中,耐人尋味。本課教學設計為“活動”和“探究”兩個互相聯(lián)系的過程,通過閱讀、思考和互動,欣賞作者細膩入微、生動逼真的手法和以此展現(xiàn)的自然景物的審美特征,體悟探究“有我之境”中“我”的思想情感。教學目標:1. 在閱讀理解課文的過程中,總結和借鑒文言文學習方法。2. 體會、欣賞本文抓住特征狀寫景物的寫法。3. 探究作者蘊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通過活動探究,理解作者抓住特征狀寫景物的寫法。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借助景物描寫寄寓思想情感

2、的寫法。教學準備:1. 讓學生利用自習課閱讀課文,理解字詞,翻譯課文。2. 課外復習柳宗元的詩文,查找有關生平、創(chuàng)作的資料。初步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教學過程:一、 導入課文大家到哪些地方去旅游過?有什么感受和收獲呢?“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寒波澹澹起,百鳥悠悠下”,古代作家觀賞自然萬物寫成的詩詞文賦,在創(chuàng)造出詩情畫意的同時,也傾述了他們的心聲,很值得我們去追索。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游歷荒野山水,寫成了永州八記,可謂落筆不俗,自出機杼。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他的小石潭記,去探究那妙趣橫生的景致中寄寓的豐富意蘊。二、

3、文意疏通活動:與同伴互相讀聽課文,注意為對方訂正讀音、糾正停頓。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讀出情感,讀出語音的輕重和語氣語速。探究:你認為應該讀出怎樣的情感?明確:第一段應讀出好奇欣喜的情感,第二段應讀出陶醉的心態(tài),第三、四段逐漸讀出失意悲涼的情緒?;顒樱航涣鞴蚕碜g讀收獲和方法。讀譯收獲包括從本課新積累的字詞,如“佩環(huán)”“佁然”“翕忽”“悄愴幽邃”等,以及本文語言上的突出特點,如自然凝練、整散相間等。譯讀方法包括解釋詞語方法:“語境推斷法”,如“為坻”中的“為”字是“是”還是“成為”的意思,就要根據(jù)小石潭這個詞間環(huán)境和“卷石底以出”這個說明去推測;“用法變換法”,如“皆若空游無所依”中的“空”解釋為“在空

4、中”,“斗折蛇形”中的“斗”“蛇”解釋為“像斗一樣”“像蛇一樣”,“凄神寒骨”中的“凄”“寒”解釋為“使凄涼”“使寒冷”;“聯(lián)系法”,如從“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中的“西”推斷“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西”的意思。翻譯語句的方法:“補充法”,如“日光下澈”在“澈”后補充“潭水”;“調換法”,如將“全石以為底”的“以”調到“全石”之前:“意譯法”,如將“斗折蛇行,明火可見”翻譯為“曲曲折折,或隱或現(xiàn)”。“直譯法”,如將“青樹翠蔓”翻譯成“青蔥的樹,翠綠的枝蔓”。三、 欣賞探究(一)覓“潭”探求游蹤,理清思路。活動: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內容的理解,用線路標注的方式展現(xiàn)尋覓游賞小石潭的過程,說說作者是怎樣

5、一步步描寫小石潭景致的。要求注明游蹤和觀察點,畫出游賞線路。探究1:結合游賞線路,歸納一下本文寫景狀物順序上的特點。明確:以游蹤為線索,采用移步換景、定點換景的方法,按照小丘篁竹小譚岸勢譚之四周的順序,有聲到形,由近及遠依次寫來。將游蹤類游記和方位性游記結合在一起,有條不紊,自然暢達。探究2:有水必有源,柳宗元的鈷鉧潭記就是先寫潭源,后寫潭景。本文卻先寫潭景,后寫潭源,這是為什么?明確:作者是從小丘西行,從石潭的東邊走來的。“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而這水聲一定是潭源之水撞擊石岸滴入石潭發(fā)出的清響,但接下去卻為什么不先寫潭源呢?原來潭源不在潭東,而在西南。作者從潭東行來,立刻被石潭本身的奇

6、景所吸引,于是先寫石潭,在飽覽石潭奇景之后,這才朝西南而望,發(fā)現(xiàn)了潭源。(二)賞“潭”探究景物特征,領悟寫法。活動:仔細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課文作賞析,如簡筆畫勾勒出小石潭的全貌或某種景物;也可以做導游,就課文所寫景物寫一段景點解說詞。要盡量突出課文所寫景物的特征。探究:結合簡筆畫或解說詞,說明突出了小石潭及周圍景物怎樣的特征,并簡析作者是運用了怎樣的寫法和語言去表現(xiàn)這些特征的。引導學生學會確定探究話題或善于提出問題,然后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究??梢宰约邯毩⑺伎?,可以兩人合作,也可以小組討論。示例一:小石潭的特點是清澈??梢苑植酵七M如下問題:小石潭水清的原因有哪些?水又是如何清的呢?用

7、什么寫法表現(xiàn)水清的?結果呈現(xiàn):水清的原因潭以整塊石頭為底,在靠近石岸的地方又從潭底突出若干形態(tài)各異石頭,周邊石上又是青樹翠蔓。水如何清潭中魚“皆若空游無所依”,影子能投到潭底石頭上。表現(xiàn)水清的寫法以實寫虛(或者襯托),寫游魚卻不寫清水,實際卻寫出了水清,寫水卻不見一個“水”字。就如同大畫家只畫飛蟲,不畫天空,只畫游魚,不畫清水,但是觀賞者眼里卻出現(xiàn)了天空和清水。示例二:石潭的特點奇異。小石潭的“奇異”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作者是從哪些角度去表現(xiàn)的?結果呈現(xiàn):小石潭的“奇異”表現(xiàn):潭底奇特“全石以為底”,只是一塊石頭;石形奇異近岸處的石頭有的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形態(tài)各異;景致奇美樹蔓青翠,枝葉搖蕩隨風披

8、拂;潭狀奇小“伐竹取道”,方見小譚,有一塊石頭做潭底,潭中魚以“頭”計算,且其量可數(shù)。表現(xiàn)手法和角度:既有正面描寫,也有側面烘托;有色彩形態(tài)描寫,也有動態(tài)靜態(tài)描寫。除此之外,學生探究的內容還應包括“游魚的怡然自得”“溪岸的曲折”“石潭環(huán)境的凄清”等景物特征及其寫法和語言特點等。(三)悟“潭”體悟情感,感受意蘊?;顒樱后w會作者游賞小石潭的感受,展開合理想象,在課文恰當?shù)牡胤窖a寫出相關的心理獨白,依據(jù)心理獨白描述出作者情感變化的軌跡。探究1:如果說本文主要是寫景,寄情山水,那么最后一段是不是可以刪掉?明確:不可以刪掉。一方面體現(xiàn)作者山水游記要附記同游者的體式要求,一方面也要表明作者沉醉于小石潭寧靜

9、的氛圍中,幾乎忽略了同游者的存在。而且說明這么多親朋好友一起游潭卻并不熱鬧快樂,暗示作者內心有著難以排遣的憂愁郁悶。探究2:游覽同一個小石潭,為什么作者心情前后會有巨大的變化和差距?明確:一是從寫作背景上說,由于作者參與革新失敗而被貶荒遠的永州,一去就是十年,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求還無望,歸國無期,境遇十分凄慘,內心極度苦悶抑郁。二是從出發(fā)點推斷,有可能是隨著太陽西下,幽靜的樹木下襲來了許多涼意。三是從行為目的和作者情感主色調上看,作者游覽小石潭并非出于閑情逸致,而是試圖寄情山水,擺脫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消解憂愁。小石潭幽深寧靜的氣氛引發(fā)了他情感上的共鳴,使他一度沉迷其中。然而,他的內心

10、充滿著政治失意、壯士難酬的苦悶與怡情山水,超脫塵俗的自得之間的矛盾,暫時獲得的快樂和喜悅轉瞬即逝,內心的悲涼和苦悶重又翻滾而來。探究3:古人曾這樣評價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以柳之流連景光,模寫山水,曲致微妙,心與物化,亦韓所無有也!”(周澂讀柳子厚山水諸記)王國維有云:“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我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以本篇課文具體內容為例,談談作者創(chuàng)造出了怎樣的境界,是怎樣做到“心與物化”的。明確:第一,“因景生情”。先從聽覺角度寫出發(fā)現(xiàn)小石潭水聲,心生驚喜;接著是從視覺寫伐竹取道見到小潭,內心興奮異常;然后把視角投向下面的由一塊大石頭做潭底和近岸從水底翻

11、卷出來的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禁不住心花怒放、拍手稱奇;而面對石潭中那從容自得的游魚時,作者簡直是沉迷其中,如癡如醉了。不過,當總觀空寂凄寒的石潭環(huán)境氛圍時,他又油然而生凄涼憂傷之情。作者的心情真可謂“隨物以婉轉”。第二,“以情寫景”。小石潭地處荒僻的野外,根本算不得名潭勝景,游覽小石潭寄情山水不是目的,寄寓自己的身世遭遇,傾注內心深處的情感,才是其真意。因此所寫景物便受到作者寂寞、怨憤、抑郁的情感色調浸漬濡染,以至于石潭中的一石、一木、一水、一魚都成為作者眼里心中的景物了,所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從“青樹翠蔓”可以推斷,作者游覽小石潭的時間不會在初春、晚秋和冬季,那么“水尤清冽”是說水

12、不但十分清澈,還比較寒涼,不能不說這是作者悲涼心境的一種折射;一個荒山野谷四處可見的小石潭,被作者寫成水聲“如鳴佩環(huán)”、形態(tài)奇崛、環(huán)境清幽的勝景,我們不能不說是他心靈的創(chuàng)造,而小石潭的清幽無聞、與世隔絕、不為世人賞識,不也正是柳宗元“才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身世遭遇的寫照嗎?正若清代何焯所說的“茲丘猶有遭,逐客所以羨而賀也,言表殊不自得耳”(義門讀書記)。而探望石潭的水源,則是“斗折蛇形”“明滅可見”“犬牙差互”與“不可知其源”,字面上寫出了溪流的曲折茫遠,但已消盡了賞心悅目的明麗的色彩,顯得那樣險惡詭譎,足見作者暫時的快樂消失后,很快被現(xiàn)實的劇痛喚醒,那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苦悶、人生的坎坷

13、以及對前途的迷茫又涌上心頭。正如作者所言,“升高欲自轷,彌使遠念來”。第三,“以景襯情”。課文前兩段寫“如鳴佩環(huán)”的清越水聲、“伐竹取道”的行為、潭底潭石的奇異的同時,也間接地寫出了作者內心的驚喜與快樂;而寫游魚的“自得”之態(tài)簡直就將作者癡迷陶醉的心境襯托的淋漓精致了。第四段寫小石潭的“寂靜”“凄寒”的環(huán)境氣氛,不但契合了作者快樂消失后空寂失落的心境,而且將其心情的悲涼襯托得更加深厚而濃重。在這里,悲為起點,樂為歸宿;樂為煙云,悲為主流。樂與悲的巨大反差和樂極生悲的變化過程,充分反映了柳宗元政治上遭受的打擊,心中的塊壘無以化解的痛苦與抗爭,也再次印證了柳宗元“自放山澤間,其湮厄感郁,一寓諸文”(新唐書柳宗元傳)這一論斷的恰如其分。四、 歸納總結,拓展延伸活動:用自己擅長或喜歡的方式對學習本課的收獲作總結歸納或拓展延伸。示例:為小石潭景區(qū)入口“題寫對聯(lián)”。如“賞心悅目潭中境,凄神寒骨胸中情”。與作者談構思。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是寫景線索:見石潭觀潭景望潭源感潭境。一是情感線索:驚喜陶醉悲涼。小石潭記藝術探美。如動靜結合、虛實相生、遠近相應、情景交融。浮想聯(lián)翩“評說文人風骨”。在古代像柳宗元這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面對坎坷曲折的生命遭遇,往往流連自然山水,吟詩作賦以排遣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抑郁和苦悶,傳達他們面對挫折的勇氣和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