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國也導學案 答案_第1頁
寡人之于國也導學案 答案_第2頁
寡人之于國也導學案 答案_第3頁
寡人之于國也導學案 答案_第4頁
寡人之于國也導學案 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寡人之于國也導學案 答案 【學習目標】1.學習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掌握重要的實詞和虛詞的用法3通過朗讀體會孟子長于雄辯的語言特色?!緦W過程】一、自主學習【水滴石穿夯實基礎(chǔ)】1、關(guān)于孟子,你知道多少?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他受業(yè)于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其政治主張與社會理想的根本核心是:“民本”、“仁政”。他直接繼承了孔子的師傳,他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側(cè)重于個人道德的“仁”,推演為政治方面的仁政學說。后世常以“孔孟”并稱。2、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3、借助字典與注解,疏通文意,正確翻譯課文。4、課前檢測:給下列加粗的

2、字注音。王好(ho )戰(zhàn) 棄甲曳(y )兵而走 谷不可勝( shng )食也數(shù)罟(cg )不入洿(w )池 養(yǎng)生喪(sng )死無憾雞豚( tn )狗彘(zh )之畜( x ) 庠序( xing ) 孝悌( t )然而不王( wng )者 涂有餓莩( pio )5、合作討論歸納本文的文言現(xiàn)象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 通“只”,只是,不過 )2.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無通“毋” ,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也( 頒通“斑” 頭發(fā)花白 )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涂通“途” 道路 )詞類活用名詞活用作動詞(1)填然鼓之鼓打鼓(2)樹之以桑樹種植(3)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4)黎民不饑不寒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稱王(5)王無罪歲罪歸罪動詞作名詞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活著的人,死去的人)形容詞作動詞 謹庠序之教(認真從事)使動用法 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使遷移)特殊句式狀語后置句申之以孝悌之義樹之以桑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賓語前置未之有也判斷句非我也,歲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固定句式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罷了,那還是)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有的)3.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這與有什么不同呢?)二、合作探究【審問慎思】1.這篇課文記載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對話,這次對話是圍繞什么問題展開討論的?明確:“民不加多?!?找出文章中談及“

4、民之加多”的語句。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每部分主要內(nèi)容。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段提出問題:提出“民不如多”的疑問。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2、3、4段分析問題:分析“民不如多”的原因。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解決問題:闡述孟子“仁政”的具體內(nèi)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小結(jié):這些語句既對每一部分的內(nèi)容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又體現(xiàn)了各部分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把全文各部分連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3孟子是怎樣解達梁惠王的疑惑的?對“五十步笑百步”喻義如何理解?明確:以戰(zhàn)設(shè)喻之所以用打仗為喻,是因為梁惠王喜歡打仗,這樣便于啟發(fā)對方,讓他領(lǐng)悟“五十步笑百步”的不對,比較容易。明確:“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點或錯誤的性質(zhì)相

5、同,只是情節(jié)輕或重的區(qū)別。梁惠王移民移粟與鄰國統(tǒng)治者治國不盡心實質(zhì)上沒什么區(qū)別,都是虐民暴政,只是形式上或數(shù)量上不同而已,從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須施仁政,行王道。4.孟子認為“民之加多”,就要施仁政,行王道。他的“仁政”思想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他的“仁政”思想包含兩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巴醯乐肌保骸安贿`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王道之成”:“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

6、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是怎樣批評當時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明確:“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二、拓展提升:孟子為什么能取得這樣的論辯效果? 探究,明確:(1)善于揣摩對方的心理,把握情勢,巧設(shè)陷阱,誘使對方入彀;(2)運用比喻論證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形象化,產(chǎn)生神奇的論辯效果;(3)語言上多用排比的形式,氣勢磅礴,鋒芒畢露,犀利明快。當然,最根本原因在于:(4)具有特立獨行、頂天立地的“大丈夫”精神。孟子首先是一個傲岸不屈的“大丈夫”,其次才是一個口若懸河的雄辯家。他特立獨行,傲氣十足,敢愛敢恨,有股“浩然之氣”,

7、而底子是“大丈夫”精神。他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闭沁@樣的道德信念、人格自負,使他目空一切,“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使他知言察情,巧施辯術(shù),氣盛辭壯,取得很好的論辯效果。追問:你估計梁惠王會不會接受孟子的主張?(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見解)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資料記載:孟軻,鄒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臏)、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

8、務(wù)于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軻,是鄒國人。他曾跟著子思的弟子學習。在通曉儒家學說之后,(便去)游說侍奉齊宣王,齊宣王沒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國,梁惠王不聽信他的主張,(他的言論)反而被認為是迂曲玄遠而不切實際。當時,(各諸侯國都在實行變革),秦國任用商鞅,使國家富足,兵力強大;楚國、魏國也都任用過吳起,戰(zhàn)勝了一些國家,削弱了強敵;齊威王和宣王舉用孫臏和田忌等人,國力強盛,使各諸侯國都東來朝拜齊國。正當各諸侯國致力于“合縱連橫”的攻伐謀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賢能的時候,孟子卻稱述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

9、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國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鄉(xiāng)與萬章等人整理詩經(jīng)、書經(jīng),闡發(fā)孔子的思想學說,寫成孟子一書,共七篇。三、試討論歸納本文的主題和說理特點。明確:主題:本文記載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對話,圍繞“民不加多”的問題展開討論,闡述了孟子“仁政”的具體內(nèi)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的不平等。說理特點:(見教參)1.結(jié)構(gòu)嚴謹民不加多的疑問;民不加多的原因;民加多的措施(教師按此結(jié)構(gòu)逐一提問,學生逐一背誦)2.善用比喻(學生可背誦局部與比喻有關(guān)的部分)3.氣勢充沛(學生背誦排比句式)學生齊讀(齊背)課文。寡人之于國也訓練案: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B )A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

10、時 B數(shù)罟不入洿池C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D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2.下列句子中不含實詞活用現(xiàn)象的兩項是 ( DE)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E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3.下列四句中的“請”與“請問貴姓”的“請”用法相用的兩項是 ( AD )A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B曹劌請見C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 D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B )A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B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D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5下面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

11、是 ( C)A斧斤以時入山林(按照季節(jié)) B五畝之宅,樹之以桑(種植)C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秩序;敬愛兄長) D谷不可勝食(泛指糧食)課外提升:閱讀下文完成69題。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yu天子諸候養(yǎng)禽獸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諸?”孟子對曰:“于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猶以為小也?!?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芻蕘者(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這里指獵人)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問國之大禁,然后敢入。臣聞郊關(guān)(國都之外百里為鄰,郊外有關(guān))之內(nèi),有圃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

12、為阱于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6解釋文中加紅色的詞。 方 諸 猶 之 如 宜 7(1)這一則故事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什么觀點? (2)孟子主要通過什么方法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8孟子為什么把齊宣王的園囿比作陷阱,說齊宣王是“為阱于國中”? 9翻譯這篇文章。寡人之于國也訓練案答案:1.B 2.DE 3.AD 4.B 5.C6(1)方,見方 (2)諸,相當于“之乎” (3)猶,還 (4)之,它,指文王之囿 (5)如,如同 (6)宜,合適、適宜7(1)孟子主張推行王道仁政。 (2)孟子是通過百姓對“文王之囿”和“寡人之囿”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來說明自己觀點?!拔耐踔蟆薄胺狡呤铩?,“民以為小”;“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以為大”。 問題是前者能“與民共之”,后者不能。8“阱”是捕獸的陷坑。齊宣王的園囿就在首都的郊外,縱橫有四十里,誰要殺害了里面的麋鹿,就等于犯了殺人罪,這樣,園囿也就成了陷發(fā)于死地的陷阱。孟子對這種做法很不贊成,所以就把齊宣王的園囿比作陷阱。9齊宣王問道:“(聽說)周文王有一個七十里見方的捕獵場,真的有這回事嗎?” 孟子回答:“史書上有這樣的記載?!?(宣王)問:“真有那么大嗎?” (孟子)說:“可百姓還嫌它太小呢!” (宣王)說:“我的捕獵場才四十里見方,可百姓還覺得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