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文獻綜述_第1頁
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文獻綜述_第2頁
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文獻綜述_第3頁
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文獻綜述_第4頁
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文獻綜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B式一可編輯-如何構建“生活化”美術課堂文獻綜述2001年7月頒發(fā)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試驗稿 指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中存在以過于強調(diào)學科本位為根源的現(xiàn)實。筆者以“如何構建生活化美術課堂”為選題 參閱涉及教育學、美術學、美術課堂結構、教師 教學策略、教材內(nèi)容、初中學生特點等方面相關文獻資料以古今中外多位專家、學者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觀點入手通過筆者的分析與思考來闡述構建“生活化”的美術課堂教學不僅可以給課程改革帶來新的活力更是以培養(yǎng)人學生終身發(fā)展為課程目的的課堂教學方式力圖通過本篇綜述為接下來的實證研究打好理論基礎以理論指導實踐為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做出點微薄的貢獻。一、研

2、究的理論依據(jù)一歷史上的研究關于美術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問題歷史以來的研究非常豐富。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曾經(jīng)提出了 “生活即教育”并多次解釋過什么是生活教育 即“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來教育 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 教育?!贝_立了以生活為中心的課程思想 讓課程回歸生活生活回歸課程揭 示了課程源于生活的真諦并用“籠中鳥和林子里的鳥” 1的例子生動而有趣的 說明了之中所存在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誤解。近80年后的今天 生活化的課堂教學雖是贊聲一片課程改革也是如火如荼但同樣類似的誤解依然存在我們 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如何讓課堂教學或學科本身變的如何的生活化如何的人性化并不是“棄根樹枝來塞

3、進鳥籠讓小鳥舒服一點”?!靶抡n程這要從社會和 個性兩個方面講。從社會這面講來要問這課程是否合乎世界潮流是否合乎共和精神?!备鼜膫€性一面來講,看這課程是否為學生所需要?!?2從陶行知 先生的課程評價觀可以看出教學的最終目標并不是學科或課堂本位是否得到發(fā)展而是社會的發(fā)展、人學生的發(fā)展是要讓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作為通向 學生終生發(fā)展的一級階梯。陶行知先生倡導“教學做合一”的課程實施方法他認為“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 也就是教育法?!?3而這里的“做”可以理解為我 1陶行知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生活教育2008年第4期 2陶行知著陶行知文集新教育第51頁3陶行知著陶行知文集第405頁們現(xiàn)在所說的體驗一一對生活

4、的體驗讓教師用體驗去教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將體驗和教學結合在一起 體驗貫穿了整個教學的過程由此可見 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作為向目標無限接近的載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顯得尤為重要課堂教學能停留在生活化表面流于生活化的形式要讓學生真實的體驗和感受所學習的 知識 更重要的是在接受了有限的課堂知識后能拓展、延伸自己的思維得到新的體驗和感受。二國外的研究在新課程標準下“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日漸受到關注和提倡“生活世界”、“交互主體性”等現(xiàn)象學的重要概念也逐漸頻繁的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現(xiàn)象學“回到實事本身”的研究態(tài)度為我們對“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方向。 范梅南堅持:“教育學不能從抽象的理論論文或分析系統(tǒng)中去尋找

5、,而應該 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尋找”,教育學存在于“極其具體的、真實的生活情境中”。 1在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中更需要“回到事實本身”把抽象、空洞、高高在上的理論研究拉回到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上來從對課堂的真實體驗中尋找、去研究。貝茨指出“教育思考直接面向處在家庭、學校的特定情境中的兒 童本身,直接面向兒童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中與他人的關系”2。薩恩斯“現(xiàn)象學把世界理解為由各種意義組成的有機體”“只有通過發(fā)現(xiàn)世界這個整體之中的各種關系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或生成意義。因為現(xiàn)象學把知識和興趣聯(lián)系起來這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抽象能力”3。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研究中往往忽略了在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對學生、教師、教材、

6、課堂、家庭和社會多元的聯(lián)系和 關注 靜態(tài)的、線性的研究這不僅給研究結果帶來很大程度的局限性更難以充分理解和揭示教育本質意義。研究“生活化”的課堂要善于觀察課堂 這里的觀察并不是一味的看 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去觀察、去體會通過課堂本位觀察對象 學生 的課堂表現(xiàn) 在課堂上尋找的還包括課堂以外所有影響課堂的各種 元素 并進行多方位的分析和思考了解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及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1馬克斯范梅南著 教學機智一一教育智慧的意蘊M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第43頁 2Van Manen,Max.(1996). Phenom enological Pedagogy and the Question of

7、 Meaning. InD.Vandenberg( Ed.), Phenom enology and Educational Discourse(pp.39-46). Durban: Heinemann 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 3Sdenz.C. L.(2000).The child the school and philosophy a phenomenological ref lection.Thinking 15(2) 34-39.問題針對問題的存在對課堂教學進行相應調(diào)整和重構。以上國內(nèi)外的研究經(jīng)驗為我們的實證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理論依據(jù)和研究經(jīng) 驗。二、

8、研究現(xiàn)狀一“生活化”課堂教學的本質研究在新一輪美術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許多美術教育工作者都在為著同樣的目標在不斷的努力著。李力加教授在他的新作走向多元的美術教學2009年3月言中 提出“觀念更新后的美術課堂教學研究” 之思路 包含了 1、初步了解“現(xiàn) 象學” 2、如何進行美術教育課堂教學的現(xiàn)象學研究倡導運用現(xiàn)象學方法研究和思考美術教育課堂教學問題讓“面對事實本身”的哲學思辨貫穿美術課堂教學從生活體驗的角度關注學生和教師在美術課堂上的種種實錄并指出“美術教師自身和學生們的生活世界是美術教師思考美術課堂教學實踐的邏輯起點也是美術教育研究的本源。”1對美術教師來說美術課堂“生活化”的研究 僅僅停留在去依

9、靠單一的學習或照搬某些先進教育理論是遠遠不夠的要將研究回歸到對美術課堂教學事實與現(xiàn)象的探究中來在課堂上用自己的眼睛和思維去觀察、去體驗試著去觸及美術課堂教學的本質。周彬副教授在上海教育2007第19期“學科生活化還是生活學科化” 一文中指出“學科生活化并不是教學的全部它只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步驟而已而且這個步驟只是教學開始的一步離成功教學還有著很長的路要走。”正如文中所說目前我們的教學中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當教師們都有意識的去力求讓課堂變得更有生機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借助各種手段來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時 卻發(fā)現(xiàn)并沒有因此取得意想中的效果。 文中生動而清晰的闡明了它們的本質以及 它們之間的關系和區(qū)別為我們做

10、進一步研究和實踐指明了方向?!坝幸痪淦匠?話說 一個人離開學校之后 教育不應停止。這句話重要的是 學校教育的目的 在于通過組織保證繼續(xù)生長的各種力量以保證教育得以繼續(xù)進行。使人們樂于從生活本身學習并樂于把生活條件造成一種境界 使人人在生活過程中學習 這就是學校教育的最好的產(chǎn)物。”2由此可見課堂教學生活化只是課堂教學的一 種手段而并不是目的不能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讓學生真正理解學科知識的內(nèi) 1李力加著 走向多元的美術教學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9年3月版 第3頁 2美 杜威著 趙祥麟、王承緒編譯 杜威教育論著選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1版第156頁涵才是最終的目的。要想達到目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完

11、成課堂教學后 還能夠引起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對所遇到表面的、淺層次的問題進行一定程度的探索和思 考 并將其升華 養(yǎng)成用美術的眼光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這就給我們的 美術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構建“生活化”課堂的策略研究學科教學“生活化”需要以課堂教學作為載體教學依托課堂這個平臺運用“生活化”的學科教學手段才能實現(xiàn)學生發(fā)展的目標所以對如何構建“生活化”課堂的策略研究更是重中之重。李力加教授在教育探索 2004年第12期“課程范式轉換下的綜合藝術課程教學” 一文中指出 在后現(xiàn)代課程知識觀的引領下, 藝術課教學活動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并對課程理念的轉變、課程目標的理解、課程結構的調(diào)整作了清晰而準確的

12、分析給如何構建“生活化”美術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首先 在基礎教育中 我們應該從為本學科發(fā)展課程理念中轉 變過來 將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和方向。其次新藝術課程的目標要從以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多少教材中的知識為標準的檢測和評價中走出來使學生在藝術學習中對問題的反思能力和整合能力得到逐步的發(fā)展和提高使生能夠站在自己原有的文化、生活背景的基點上與文化對話能夠進行批評式的思考單元課題所創(chuàng)設的文化情境使學科知識在思考中清晰起來培養(yǎng)對問題的分析和知識批判性的能力。最后要調(diào)整基礎教育中傳統(tǒng)美術課在某些知識點和 教學重點、難點占據(jù)課程的核心地位的課程結構 重新從教學過程、對話、探究、 轉變等

13、角度來看待課程。王莉莉在教育探索2008年第9期“解構與重構 后現(xiàn)代主義視角中的課堂教學”之研究中用后現(xiàn)代的視角解讀課堂教學并對課堂教學進行了解構和重構文中提出1、解構二元對立 力主師生平等2、反對權威主義 倡導師生對 話3、批判總體化傾向 尊重學生差異4、批判線性教學 正視課堂的非線性特征 5、消解工具理性強調(diào)真實交往。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一般由教師和學生兩個 主體組成多年來我們一直主張兩個主體要平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體但能實現(xiàn)的程度我們也是有目共睹 收效甚微。每件事物都有其復雜的構成讓平等不再成為一紙空文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但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哪一方成為主體都 勢必會對另一方造成壓制由于學生處于

14、特殊的年齡段、處于身心發(fā)育的不成熟階段 我們往往選擇教師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導課堂上的權威和中心化也便由此而生甚至走上灌輸式教育的老路這明顯已經(jīng)滯后了學生的發(fā)展甚至變成了障礙。李小紅在教師教育研究2007年1月第19卷第1期“論關注學生生活世界的 非文本的課程開發(fā)”的研究中認為關注學生生活世界的課程開發(fā)應注意把課程 內(nèi)容還原為真實的生活問題 應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感悟 應關注當下的社會 事件和生活問題。分別從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課程開發(fā)的應有之意、課程開發(fā)為什么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以生活世界的視角反觀我國的課程開發(fā)、課程開 發(fā)如何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 五個方面來闡述教育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的從單一的

15、科學世界、書本世界走出來 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將學科知識還原為生活 問題 讓課程開發(fā)走向生活世界。王賢德在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年第8期“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 提高課堂 教學效率”之研究中 以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 從以下幾點對優(yōu)化美術 課堂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思考1、教師素質現(xiàn)代化 是課堂教學結構改革的關鍵2、優(yōu)化美術課堂結構是提高美術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3、優(yōu)化教學每個要素是 提高美術課堂效率的具體措施4、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美術教學的根本。“生活化”的課堂中 教師是這個課堂的設計及決策者 教師依據(jù)自己的文化素 養(yǎng)、專業(yè)特長來重構課堂教學結構 使課堂更加適合學生的發(fā)展 而教師素質現(xiàn) 代化正是

16、教師文化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重構課堂教學結構顯然是一個優(yōu)化的過程。作者 在文中特別強調(diào)的是第三點 也就是優(yōu)化教學的中的每個要素 首先涉及了教學 內(nèi)容的優(yōu)化 對教材的重構便是其中的關鍵 其次 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教學方法 的優(yōu)化、教具的優(yōu)化 要求老師改變原有單一、死板的課堂教學結構在分析、了解學生特點的前提下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作者是從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的角度來切入分析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優(yōu)化的趨勢是朝著“生活化”的方向發(fā)展其優(yōu)化過程無不滲透著生活的元素。三對“生活化”課堂上兩個主體的研究1、教師胡塞爾“交互主體性” 1的含義可以理解為人們在交往過程中都是 主體交往各方有相

17、對的獨立性 彼此互相承認、互相尊重。課堂上的關系最主 1倪梁康胡塞爾選集M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1997 作者引論847要是師生關系他們的關系是兩個主體之間的關系課堂教學必須重視這種關系 強調(diào)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 教師要把他們當成真正的“交互”對象 在“交互”中通過解答學生的疑問、對話學生的感受來了解學生在了解學生特點、理解學生感受的基礎上課堂教學才能真正給學生帶來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學科識才能有效的被學生接受。李國華、李冰在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年第3B期”對'課程生活化的思考與探究” 一文中提出“要促使課程回歸生活 探索其有效 方式與途徑 首先就需要準確把握課程生活化的目的與要求” 站在教師

18、的 角度來闡述“課程生活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七個要點.對教師提出了相關的要求。生活化的課堂應該是學生角度的“生活化” 教師不能主觀的去設計一些“生 活化”的內(nèi)容來進行課堂教學。學生處在特定的年齡階段教師只有把握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興趣和其生活背景 主動去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 這樣才能真正讓課堂教學“生活化”避免“生活化”流于形式 偏離了最終目標?!罢n堂教學生活化”作為通向“人終身發(fā)展”目標的重要手段教材內(nèi)容的重構是至關重要的 教師要依據(jù)實際情況重構、替換教材中學生缺乏體驗的內(nèi)容設置問題和困惑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 讓學生從感性入手 自 愿主動的去探尋疑問來實現(xiàn)理性突破?!罢n

19、堂教學生活化”的最終目的還是要 讓學生從課堂中走出來使學科知識在反思和實踐中清晰起來并形成對生活中所遇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的能力。2、學生 杜威認為課程的中心是兒童 是兒童的生活與生長1。強調(diào)學生的 生活經(jīng)驗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 他反對把書本中的知識和結論直接灌輸給學 生主張課堂教學的設計和開發(fā)應把書本上的知識內(nèi)容“還原”為兒童 學生 的生活經(jīng)驗?;诖嗣佬g教師須以了解學生的特點和體驗為前提并依據(jù)此前提來構建“生活化”的美術課堂。陳筱潔編著的初中生常見心理問題及疏導 一書中對“初中生的認知特點” 2概括為半成熟半幼稚 主要表現(xiàn)在思維方式和 思維品質兩個方面上。所以 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

20、依據(jù)學生認知特點將“生活化”的題材結合學科知識促使學生加深體驗使學生充分發(fā)揮其特點中優(yōu)勢的一面 本質而非表面的理解學科知識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1(美)杜威 兒童與課程A王承緒等 杜威教育論著選C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1 年版 75-962陳筱潔著 初中生常見心理問題及疏導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6年1月版第4-6頁的對所遇問題進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四 對“生活化”課堂中教材的研究師生在“生活化”課堂上須圍繞一個共同的話題進行探究教材正是為課堂提供這樣一個話題的載體“一套相對靜止的教材永遠無法承載一個不斷變化的 世界” 1因此 教材起到的作用只是“中介”作為打開廣闊思路的一個點通過對這個點的

21、接觸來實現(xiàn)多面的延伸。李力加教授在走向多元的美術教學 一書中對教師與教材的關系上作了這樣的思考 “美術教師需要在一定高度的教學 理念的支撐下 依據(jù)自己的文化背景、自己的專業(yè)長項發(fā)揮自己的獨特思考認真審視教材文本 .發(fā).教學課.中自己認.最重要的靈魂再重新設計與構架成個人獨具風格的教學思路?!?2要求美術教師主動的去解析學生到底需要 什么努力挖掘教材內(nèi)容與生活的聯(lián)系點找到教學設計與學生發(fā)展需要的契合點。曾天山著的教材論中指出對教材的處理其首要任務便是結合生活充分挖 掘教材的教育性3。由此可見美術教師只有在認真審視、解析教材內(nèi)容的前提 下讓教材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中依據(jù)學生的體驗和需要進行一定程

22、度的重 構才能真正使用好教材 活化教材 讓教材融入到“生活化”的課堂中去。五其他學科的相關研究各學科在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問題上也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研究。張文 高 玉柏在中國教育學刊2006年10月第10期“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文 中提及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準備生活化2、課堂教學生活化3、課后延伸生活化。 研究首先從教師和學生的課前準備出發(fā)作者認為“教材中出現(xiàn)的案例與本地區(qū)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原有知識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對教材本身提出了疑問也是我們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教材的普遍性和學生的區(qū)域性本身存在著一定的 矛盾特別是身處農(nóng)村的學生這樣的矛盾尤為突出重構教材中離學生生活較 遠的材料 讓課堂

23、“親切”起來是非常必要的當然引導學生體驗教學內(nèi)容相應的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 學生缺乏情感體驗 生活化也無從談起。隨后 課堂教 學以激活學生生活經(jīng)驗為教學突破點把教學知識和學生熟悉的生活經(jīng)驗相融合使學生的思維泛起漣漪從而拉開了教學的帷幕并創(chuàng)設多種生活情境應 1尹少淳主編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188負2李力加著 走向多元的美術教學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9年3月版 第182頁 3曾天山著 教材論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第97頁用實踐 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總結知識方法 發(fā)展學生思維 最后回歸生活 將課 堂向課后延伸 作者提出“生活一教學一生

24、活”的循環(huán)作為全文結尾。文章比較 全面的闡述了生活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兩位作者分別從事歷史與會和物理的教學 他們對生活化教學的研究以實施策略入手 結合自身歷史與社 會和物理教學的實際從課前準備開始直至課后延伸讓教學和生活有機的結 合在了一起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為生活服務。不管什么學科都不可能脫離生活教學回歸生活是必然的讓學生更好更輕松的學習到知識是每個老師所希望的 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 在生活中感悟和思考是我們教學的必然選擇。 運用所學 知識為生活服務固然正確但一節(jié)課十節(jié)課甚至整個中學階段在課堂上所 能得到的知識是很有限的 生活化教學更需要一個生活化學習的結果不能局限于課堂知識本身 讓課

25、堂教學完成后的學生能夠“在情感的感動中、在文化的傳 遞中、在生活經(jīng)驗的喚起和回憶中得到對學科知識和技能的遷移與理解能夠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 1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一定程度的思考真正意義上對課堂做出一定的延伸 如果僅僅停留在知識應用于生活的層面顯然是不夠的或者這僅僅是生活化教學走向其目標的一個起步我們的課堂操作也應該更有針對性的朝目標前進。站在以上文獻帶來的研究經(jīng)驗之上對于如何構建“生活化”的美術課堂的研究 筆者認為研究絕不能流于“理論化”同樣需要“生活化”在真實的美術課堂上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如何運用理論有效的整合構成美術課堂教學的各種元素生活體驗、課堂教學、教師、教材、學生等

26、才是研究所要面對和有待解決的問題。1李力加 教育探索 2004年 第12期 第23頁參考文獻1陶行知著江蘇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會等編陶行知文集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2馬克斯范梅南著 教學機智一一教育智慧的意蘊M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3杜威著 趙祥麟、王承緒編譯 杜威教育論著選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4曾天山著 教材論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5李力加著 走向多元的美術教學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9年6尹少淳主編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張大均著 教育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8傅建明主編 教育原理與教學技術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59陳筱潔著 初中生常見心理問題及疏導暨南大學出版社 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