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村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_第1頁
古城村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_第2頁
古城村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城村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為了及時、妥善地組織開展白然災害救助工作,合理配置救災資源,努力減少人員傷亡,減輕國家和人民群眾財產損失,滿足災民基本生活需要,確保不發(fā)生因災餓死、凍死人的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本村實際,制定本預案。本預案所稱白然災害包括因突發(fā)性危害嚴重的洪澇、風雹(包括龍卷風、颶風、沙塵暴等)、臺風(包括熱帶風暴)、地震、雪災、滑坡、泥石流等異常白然現(xiàn)象造成的損失和危害。一、古城村基本情況1、古城村南臨宣杭鐵路、北臨長湖申航道、東臨三里橋港、西臨高家墩村。全村戶籍人口269人,190

2、戶,常住人口1158人,外來人口2380人。全村九個承包組分布在五個白然村中,分別是馬巾巷白然村、黃土橋白然村、古城斗白然村、施家斗門白然村和楊柳灣白然村。黨員25名,村干部5名外加2名村主任助理。全村無五保戶家庭,低保戶5戶,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8人;村內共有兒童11名;中小學生共14人,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93人。房屋以樓房為主,有少量平房,其中危房3家,均分布在楊柳灣白然村。古城村居民居住較為分散,分別與5個城鎮(zhèn)居委社區(qū)的居民交叉居住,分別是高陽橋社區(qū)、馬巾巷社區(qū)、南門社區(qū)、金陵社區(qū)和三獅社區(qū)。村委會所在地在古城街道老金陵商城西南側。2、本村轄區(qū)內有2條河流經過,分別是長興港和黃土橋港

3、。橋梁只有西黃土橋1座,無水庫。3、本村屬于典型的城中村,總體規(guī)劃納入城區(qū)規(guī)劃范圍,全村9個承包組全部通電、通電話、通公路、通白來水。4、本村經濟以工商業(yè)、服務業(yè)為主,個體商店二十多家,均為臨街店鋪,集體和個體旅館三十多家,房屋出租上交地稅戶168家,鋸板廠2個分布在馬南馬北承包組,村級投資入股企業(yè)1個,無學校。二、災害風險1、本轄區(qū)內的黃土橋港在汛期來臨時,本村黃東、黃西兩個承包組有受黃土橋港洪水倒灌的危險。2、本村位屬城區(qū),享受城區(qū)的基礎設施條件,因此只有危害較為全面的白然災害發(fā)生如臺風、雪災、風雹、地震等發(fā)生時全村受到的危害將會比較嚴重。三、啟動條件本村內發(fā)生水旱災害,臺風、冰雹、雪、沙

4、塵暴等氣象災害,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白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的:居民因災死亡;因災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0人以上;因災倒塌房屋5間以上。事故災難、公共衛(wèi)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fā)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四、指揮機構和職責任務指揮機構由村兩委會成員及婦聯(lián)、民兵、共青團負責人組成,指揮中心設在村委會辦公樓??傊笓]:黃順民副指揮:朱海堂指揮機構下設:辦公室、信息組、搶險組、巡邏組、轉移組、保障組、監(jiān)測組。工作職責辦公室:負責協(xié)調有關救災的各項工作。信息組:負責災害的預警預報、掌握災情和救災工作進展情況。搶險組:負責救災搶險工作。巡邏組:負

5、責災害隱患點的監(jiān)測、災害發(fā)生前后安全巡查等工作。轉移組:負責需轉移安置人員的轉移安置工作。救助保障組:負責轉移安置人員生活保障、搶險物資供應、后勤保障服務、受災人員生活救助等工作。監(jiān)測組:負責災后環(huán)境、衛(wèi)生等監(jiān)測工作。(指揮機構名單見附件1)五、應急準備1、應急避難安置點準備。需轉移安置到街道、縣級避災安置場所的,在古城村村委會處集中集體前往。需轉移安置到村避災安置場所的,沿村內主要道路白行轉移,村避難場所安排在村辦公樓。2、物資準備。(1) 原則上,避災安置場所根據可容納人員數量貯藏一定數量的救災物資;教育受災群眾本人攜帶一些干糧、飲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在災害發(fā)生后5小時內將保障物資送到避災安

6、置場所。(2) 發(fā)放方式以村生產隊為單位發(fā)放,根據生產隊人數戶數,由生產隊長統(tǒng)一領取發(fā)放。(3) 建立健全救災物資緊急調撥和運輸制度。緊急狀態(tài)下災區(qū)急需的其它救助裝備,采取征用、征購等辦法籌集,災后由村向上級申請應急資金結算。3、救災裝備準備。通信工作由信息組負責人與上級部門聯(lián)系,村內主要交通道路由村搶險組負責疏通,保證車輛人員通行。4、人力準備。本村配備指揮機構信息組,負責災害信息通報,民兵連由張阿三統(tǒng)一指揮安排組成應急救助小組。5、宣傳、培訓和演練準備。(1) 開展村預防減災活動,利用各種宣傳欄宣傳災害知識,宣傳災害應急法律法規(guī)和預防、避險、避災、白救、互救、保險的常識,增強群眾的防災減災

7、意識。(2) 本村每年至少組織1次災害管理人員業(yè)務培訓,每年組織辦公室和各組人員不少于2次演練,使所有人員熟悉預案,知曉避災安置路線、場所及保障須知等。對預案不妥之處,及時進行修改。六、災害預警接到上級災害預警信息或發(fā)現(xiàn)特別緊急險情時,信息組工作人員及時通過電話或短信通知辦公室、各工作組人員以及各承包組組長,再由各承包組長將災害預警信息傳達到每家每戶。七、信息報送包括災害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量、房屋倒塌、損壞情況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救災措施和災區(qū)的需求。1、災害信息組負責災害信息報送工作,一旦發(fā)現(xiàn)災情,立即通知本村災害救助應急總指揮黃

8、順民后上報至街道相關領導,實現(xiàn)信息報送至上級領導的零時段間隔,發(fā)生特大白然災害,可直接越級向縣民政部門報告。不斷跟進減災救災的續(xù)報工作。2、災害損失情況包括以下指標:受災區(qū)域、受災人口、因災死亡人口、因災失蹤人口、因災傷病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受淹村飲水困難人口的數量;倒塌房屋、損壞房屋的數量;直接經濟損失。3、因災需救濟情況包括以下指標:需口糧救濟人口、需救濟糧數量,需衣被救濟人口、需救濟衣被的數量;需救濟傷病人口的數量;需恢復住房間數、需恢復住房戶數。4、已救濟情況包括以下指標:投親靠友人口數量、借住房屋人口數量、搭建救災帳篷和簡易棚人口數量,已救濟衣被人口、已安排口糧救濟款、已救濟衣被

9、數量、已救濟傷病人口、已安排治病救濟款、已安排恢復住房款、已恢復住房間數、已恢復住房戶數。也、應急響應1、當災害發(fā)生時,立即啟動古城村白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災害發(fā)生后,救災工作指揮領導小組及時召開成員單位會議,研究部署白然災害應急救助工作。相關成員單位受領任務。情況緊急時,根據上級指令,救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可按本預案協(xié)調各成員單位行動。各成員單位根據本預案所明確的職責分工,履行救助職責。啟動響應后,村救災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進入緊急應對狀態(tài),實行24小時值班。白然災害事件穩(wěn)定后,由相應的救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應急結束的建議,由相應救災工作領導小組確定響應終止。各成員單位要對白然災害救助應

10、急響應結果、響應職責的履行、響應的組織、響應的保障、平時的準備等情況進行評估,并做好有關統(tǒng)計、匯總工作。響應評估應形成書面材料,報上級部門。2、緊急人員轉移。災害預警發(fā)出后,視受災域和受災情況,轉移組做好人員的轉移,特別要注意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兒童以及中小學生的轉移,其中有行動能力的老年人可與家人一起轉移,沒有行動能力的老年人可集中通過車輛轉移,兒童及中小學生隨同家人轉移,各承包組組長配合轉移組通過村主要道路將各承包組人員轉移至避難場所。如需上級緊急支援,轉移組將具體情況報告至信息組,由信息報送員請求上級支援。3、生活救助。由村委會領導、救助保障組實施救助,在災害未結束期間提供生活所必須的

11、糧食、水等用品,當災害結束后以承包組為單位,發(fā)放救災款物,并由村干部、黨員代表和居民代表組成監(jiān)督組,監(jiān)督救災款物的發(fā)放。當村無力救助時通過信息組向上級部門報告請求支援。九、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1、災后救助(1)每年9月(1月)中旬開始調查災區(qū)冬令(春荒)災民生活困難情況,建立需政府救濟人口臺帳,并在9月15日(1月15日)以前將需政府救濟人口等災民生活困難情況報上級部門。(2)根據上級政府下?lián)艿陌兹粸暮葷a助費,專項用于幫助解決冬春荒災民吃飯、穿衣等基本生活困難。(3) 向村民通報各地救災款下?lián)苓M度,確保冬令救濟資金春節(jié)前發(fā)放到戶。(4) 通過開展社會捐助、對口支援、緊急采購等方式解決災民的過

12、冬衣被問題。2、恢復重建(1) 在上級相關部門的領導下,由村委會負責實施恢復重建工作,制定因災倒房花名冊,并根據名冊組織民主評估小組對受為情況做出評估,配合上級發(fā)放救災物質和資金。同時組成民主督導小組,對款物的發(fā)放進行監(jiān)督。(2) 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堅持“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白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的救災工作方針,災民倒房重建由上級部門負責組織實施,采取白建、援建、幫建和困難家庭危舊房改造相結合的方式,以受災戶白建為主。建房資金應通過政府救濟、社會互助、鄰里幫工幫料、以工代賑、白行借貸、政策優(yōu)惠等多種途徑解決。重建房屋的規(guī)劃和設計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學規(guī)劃,充分考慮災害因素。(3) 根據上級部門下?lián)艿陌兹粸暮葷a助費,專項用于災民倒房恢復重建。(4) 定期向社會通報救災資金下?lián)苓M度和恢復重建進度。(5) 由監(jiān)測組負責,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和衛(wèi)生監(jiān)督工作,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指導災區(qū)群眾開展愛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