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復習二_第1頁
植物學復習二_第2頁
植物學復習二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問答題:1如何區(qū)分腺毛和非腺毛,腺頭和腺柄?腺體分泌能力形狀腺毛有有有腺頭和腺柄之分非腺毛無無無腺頭和腺柄之分2肉質直根與塊根有何區(qū)別?3.根的初生結構和次生結構的特點?4如何區(qū)分葉片分裂的類型?5列舉出常見植物的復葉類型?6. 葉在認識藥用植物時有何作用?7. 葉的變態(tài)類型有哪些?8. 歸納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類型。9. 歸納胎座、胚珠的類型和子房的位置10花有哪些類型?花序有哪些類型?11什么是果實?什么是假果?果實包括哪幾個部分?12歸納單果、聚合果的類型。13聚合果與聚花果怎樣區(qū)別?14指出哪些為科、屬所特有的果實?15種子由哪幾個部分組成?16歸納種子的類型。17什么是單子葉植物?

2、什么是雙子葉植物?18指出哪些為科、屬所特有的果實?19簡述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構造與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構造有何不同20單子葉植物葉片的構造與雙子葉植物葉片的構造有何不同?答:單子葉植物的葉片與雙子葉植物的葉片構造基本相似,均由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組成,但二者又有區(qū)異,主要不同點是:單子葉植物葉片的上表皮中有泡狀細胞,且表皮細胞有長細胞和短細胞兩種類型,葉肉中無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之分,葉脈的維管束為有限外韌型21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特征是什么?答: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特征是:終身只有初生構造。最外方為表皮,一般不產(chǎn)生周皮,禾本科植物表皮內方常分布數(shù)層厚壁組織。表皮以內為基本薄壁組織,其中散在多數(shù)有

3、限外韌型維管束,故無皮層、髓、髓射線之分22簡述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構造并繪簡圖標明各部。23簡述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構造24豆科植物可分為哪三個亞科?說明三個亞科的區(qū)別點。25雙子葉植物木質莖的次生構造有何特點?26菊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分成二個亞科各有什么依據(jù)?27厚角組織與厚壁組織有哪些不同?28導管與篩管分別存在于植物維管束的什么部位,各有什么功能?29什么叫溶生式和裂生式的分泌腔30常見的晶體有哪些?怎樣區(qū)別草酸鈣晶體與碳酸鈣晶體?答:草酸鈣晶體和碳酸鈣晶體。草酸鈣結晶不溶于稀醋酸,加稀鹽酸溶解而不產(chǎn)生氣泡。碳酸鈣加稀醋酸或者稀鹽酸溶解同時產(chǎn)生氣泡31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構造與單子葉植物根

4、的構造有何異同點?一般雙子葉植物的根初生木質部往往一直分化到維管柱的中心,因此一般根不具髓部,但也有些植物初生木質部不分化到維管柱中心,仍保留有未經(jīng)分化的薄壁組織,因此這些根具有髓部如烏頭,龍膽,桑等單子葉植物的根初生木質部一般不分化到中心,因而有發(fā)達的髓部,如百部的塊根也有髓部細胞增厚木化成為厚壁組織的,如鳶尾補充知識點:淀粉粒在形態(tài)上有單粒淀粉、復粒淀粉、半復粒淀粉三種類型。紋孔:在細胞壁形成時,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是均勻的增厚,在很多地方留有一些呈凹陷的結構,稱為紋孔胞間連絲:許多纖細的原生質絲從紋孔穿過紋孔膜或初生壁上的微細孔隙,連接相鄰細胞,這種原生質絲稱為胞間連絲根據(jù)在植物體內所處位置的不同,分生組織分為頂端分生組織、側生分生組織和居間分生組織。腺毛由腺頭和腺柄兩部分組成射線是辨別木材三個切面的最好標志側根發(fā)生在根的中柱鞘部位花序中著生小花的部分稱花序軸,支持整個花序的莖軸稱總花梗,小花的花梗稱小花梗。種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種以下還有亞種、變種、變型三個等級。根的中柱鞘的一定時期可以產(chǎn)生側根,不定根,不定芽以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