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統(tǒng)計學練習題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ee3857da-b6d5-4d2d-8f35-8050693265b7/ee3857da-b6d5-4d2d-8f35-8050693265b71.gif)
![人力資源統(tǒng)計學練習題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ee3857da-b6d5-4d2d-8f35-8050693265b7/ee3857da-b6d5-4d2d-8f35-8050693265b72.gif)
![人力資源統(tǒng)計學練習題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ee3857da-b6d5-4d2d-8f35-8050693265b7/ee3857da-b6d5-4d2d-8f35-8050693265b73.gif)
![人力資源統(tǒng)計學練習題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ee3857da-b6d5-4d2d-8f35-8050693265b7/ee3857da-b6d5-4d2d-8f35-8050693265b74.gif)
![人力資源統(tǒng)計學練習題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ee3857da-b6d5-4d2d-8f35-8050693265b7/ee3857da-b6d5-4d2d-8f35-8050693265b75.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力資源統(tǒng)計學練習題第二章企業(yè)人力資源數量統(tǒng)計平均數的計算方法例題1:連續(xù)登記的(與練P12-1同類)a土思:不能數錯天數)尾一頭+1某公司人數登記如下:111日1222日2330日610人612人620人11日11日8日月平均:aaf61011612116208614人f11118例題2:間隔相等的(與練P12-2同類)某公司去年第四季度職工人數如下表。日期:10、111、112、1今年1、1人數:865872890879865872890879878人例題3:間隔不相等(接上例)(與練P13-3同類)日期:1、13、319、110、3112、31人數:90501008040間隔:3個月5個
2、月2個月2個月9050C50100100808040c3522a-222273.75(人)74人3522第四章生活日分配統(tǒng)計例題1:(練習冊P23-1)某建筑公司2000年10月份有節(jié)日3天,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勞動,8小時,解:項目合計缺勤工日300停工工日100非生產工日80加班工日40停工被利用工日40900人,其它情況如下:生產工人月平均人數為計量單位工日(1)日歷工日數=900X31=27900日公假工日數=11X900=9900日制度工日數=日歷工日數公假工日數=27900-9900=18000日出勤工日數=制度工作時間一缺勤工作時間=17700日缺勤工日數=300日制度內實際工作
3、工日數=出勤時間一非生產時間一停工時間+停工被利用時間=17700-80-100+40=17560日全部實際工作時間=制度內實際工作時間+加班加點時間=17560+40=17600日(2)出勤率=17700/18000=98.33%出勤時間利用率=17560/17700=99.2%加班加點比重=40/17600=0.28%制度工作時間利用率=17560/18000=97.6%第六章企業(yè)勞動生產率和勞動效益統(tǒng)計練習T1a1f1607560966106615561036105標準實物量=2.846221(_噸)含氨量%折算系數20.04噸(噸)5.47.521硫酸錢211氨水151.標準實物量(練
4、習冊P36-1)計算勞動生產率標準實物量指標:列表:合計2.因素分析:(練習冊P36-2)某造紙廠的統(tǒng)計資料如下:報告期日期工人數日期工人數1-56071-106006-1160911-1560512-1761016-2160818-2261522-2861023-2561029-3160726-30610-指標報告期實際工作小時數111020113256涂料印刷紙產量1098要求:(1)分別計算報告期、基期的平均人數(2)分析工人勞動生產率變動及工人人數變動對總產量的影響(3)分析時勞動生產率變動與工人人均工作小時數變動對月勞動生產率的影響。解:(1)基期和報告期平均職工人數=610人丁60
5、096055608661076073.T0=605人956731,098”q1180%報告期生產率:610基期生產率:q。907.50605150%(2)分析勞動生產率變動及職工人數變動對總產量的影響資料:報告期初產品產量Q(噸)1098907.5平均職工人數(人)610605勞動生產率(噸/人)1.8列關系式(依題意)產品產量=勞動生產率X平均職工人數Q=qxT曳qiTiq"iq-Q0qoToqJiq0T0qj1098120.99%qoTo907.5Q-Qo即報告期產量比基期產量提高了20.99%,絕對數增加了190.5噸。其中,由于勞動生產率變動總產量提高了:qiTiq°
6、;Ti10981.56101098915120%1098915=183噸20%使產量報告期比基期增加了183噸。說明勞動生產率指數報告期比基期提高了由于職工人數變動對總產量的影響:qT-91100.83%q°T0907.5總結:乘法關系:120.99%=120%x100.83%說明:(3)分析時勞動生產率變動及工人人均工作小時數變動對月勞動生產率的影響。資料:報告期初實際工作小時數(時)111020113256產品產量(噸)1098907.5平均職工人數(人)610605小時勞動生產率(噸/時)人均工作小時T(時)182月勞動生產率月勞動生產率=小時勞動生產率X職工平均工作小時數Q=
7、qxTQoqiTiqoTiqiTiqoToQiQqiT1q°F1.8150.009891820.00801182qoTiqoTo120.00%1.8146123.28%q0T11.4697.33%q°T°1.50120.00%=123.28%X97.33%0.3=0.34+(0.04)說明:3.因素分析:某機器制造廠有下列統(tǒng)計資料:練習冊P36-3指標報告期初總產值(萬元)全部職工平均人數(人)27002600生產工人平均人數(人)20002080實際工作工時數(工時)362000370240(1)分析全員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及全部職工人數變動對總產值的影響;(2)分
8、析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及生產工人占全員比重對全員勞動生產率的影響;(3)分析工人勞動生產率指數、時勞動生產率指數與工人平均每人工作小時數指數之間的關系;(4)分析由于工人勞動生產率提高可節(jié)約的勞動力數量。解:(1)分析全員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及全部職工人數的變動對總產值的影響:依題意,列關系式:總產值=全員勞動生產率X全部職工人數Q=qXT9q-qjq0T1Q°q°T°q0T1q°T°指標報告期全員勞動生產率q力兀/人0.268萬元/人平均人數T2,7002,600產值(萬元)Q總產值指數qjq°T0742.50696.80106.5
9、6%Eq1T1-EqoT。=742.50696.80=45.70萬元/人說明:總產值報告期比基期提高了絕對數增加萬元。q全員勞動生產率變動對總產值的影響qj嬴742.500.2682,700742.50723.60102.61%EqiTi-Eq°Ti723.60=18.90萬元說明由于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報告期比基期提高%使總產值增加18.90萬元。T職工平均人數變動對總產值的影響103.85%萬元/人%使總產值提高26.80萬元q°T10.2682,700723.60q0T0696.80696.80匯q0一匯q0T0=723.60696.80=26.80說明:由于職工平均人
10、數報告期比基期增加綜合說明:6%=102.61%X103.85%萬元(+45.70)萬元=(+18.90)萬元+(+26.80)一方面,由于勞動生產率提高2.61%,使總產值增加18.90萬元/人;另一方面,由于職工平均人數增加%使總產值提高26.80萬元/人。這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使全廠總產值提高6.59%,絕對數增加45.70萬元。(2)分析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變動及生產工人占全員勞動生產率比重變動對全員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數=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指數x生產工人在全部職工中的比重指數Q=qxTQ1qq/q。Q0q0T0q0T1q0T0列表:指標報告期初總產值(萬元)全部職工
11、人數2,7002600生產工人人數2,0002080生產工人比重T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q0.371力兀/人0.335力兀/人全員勞動生產率Q0.275力兀/人0.268力兀/人亞0275102.61%q°T00.268%絕對數增加萬元/人。©q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指數變動對全員勞動生產率0.371110.75%0.3352q1一匯qoT。一萬元/人說明: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數提高的影響:q/10.3710.7404q0T10.3350.7404Eq1T1-Eq0T1=0.371X0.74040.335X67萬元/人說明:由于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指數提高10.75%,使全員勞動生產率絕
12、對數增加67萬元/人。T生產工人比重指數變動對產值的影響q°Ti0.3350.74040.24799259%qT00.3350.800.268.0Z2q°Ti匯4。丁0=99萬兀/人說明,由于生產工人比重指數下降7.50%,使全員勞動生產率報告期比基期絕對數下降萬元/人。綜合說明:102.61%=110.75%X9%=+99(單位:萬元/人)一(單位: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報告期比基期提高2.61%,絕對數提高0.007萬元/人,產值增加18.90萬元。是因為:一,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報告期比基期提高10.75%,使全員勞動生產率水平報告期比基期提高0.0267萬元/人,產值增
13、加73.17萬元;二,生產工人占全員比重報告期比基期降低7.41%,使全員勞動生產率水平報告期比基期降低0.0199萬元/人,產值降低萬元。(3)分析工人勞動生產率指數、時勞動生產率指數與工人平均每人工作小時數之間的關系工人勞動生產率=時勞動生產率x人均工作小時數Q=qXT0rq/q-q。Q0q°T°q0T1q°T0列表:指標報告期初生產工人平均人數2,0002,080總產值(萬元)實際工作工時(工時)362,000370,240時勞動生產率力兀/人q12人均工作小時數T181178工人勞動生產率力兀/人Q0.375亞絲71110.75%q0T00.335Eq1T
14、1-Eq0T0=0.3710.33536萬元/人=360元/人報告期工人勞動生產率比基期提高10.75%,絕對數增加36萬元/人,受到時勞動生產率和人均工作小時數兩個因素影響。q時勞動生產率變動對工人勞動生產率Q的影響108.93%0.0020511810.001882181305.89元/人。Eq1T1-Eq0T1=0.002051X1810.001882X181由于時勞動生產率提高8.93%,使工人勞動生產率報告期比基期增加T人均工作小時數變動對工人勞動生產率Q的影響q°T10.001882181101.69%q°T00.001882178q0T1q0T0=綜合說明:1
15、10.75%=108.93%X101.69%(4)分析由于工人勞動生產率提高可帶來的勞動力節(jié)約量勞動力節(jié)約量="季邛/?生報告期人數=74252000=216人基期勞動生產率0.3354.因素分析、平均數的三種指數形式某鐵礦的統(tǒng)計資料如下:練習冊P36-4鐵礦產量(噸)平均工人數(人)平均生產率指數報告期Q1基期Q0報告期T1基期T0報告期q1期期q0qj/q0甲106473014001000104.11%乙4207486001100102.94%全礦1484147820002100105.4%(1)計算各鐵礦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指數及全鐵礦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總指數,說明各鐵礦
16、勞動生產率變動與全廠勞動生產率變動有無差異(2)如果有差異,應如何分析之(或直接問三種指數形式)?(3)分析全礦勞動生產率變動對總產量的影響。(1):勞動生產率總產量甲廠勞動生產率=1064噸/1400人噸/人;甲廠勞動生產率指數甲廠報告期勞動生產林平甲廠基期勞動生產率舟0.76073104.11%乙廠勞動生產率=420噸/600人噸/人乙廠勞動生產率指數乙廠報告期勞動生產率水平乙廠基期勞動生產率水平0.70.68102.94%全鐵礦勞動生產率全鐵礦勞動生產率指數=(1064+420)噸/(1400+600)人噸/人全鐵礦報告期勞動生產率水平0.742全鐵礦基期勞動生產率水平0.704甲、乙廠
17、勞動生產率分別提高4.11%和2.94%,和全廠勞動生產率提高5.4%有差異。(2):勞動生產率的三種指數形式q-全鐵礦勞動生產率可變指數口0.742105.4%亞0.704T0這說明全礦勞動生產率水平提高了5.4%,全礦勞動生產率水平報告期比基期增加了噸/人(0.742-0.704),全礦總產量增加(0.742-0.704)X2000=76噸。-T1勞動生產率固定組成指數一T1-0.742103.78%q°T10.715T1這說明由于兩廠勞動生產率水平平均提高了3.78%,使全礦勞動生產率水平報告期比基期增長了噸/人,全礦總產量增加了(0.742-0.715)X2000=54噸。q
18、(oTi勞動生產率結構影響指數一匚0715101.59%q0T。0.704T0這說明甲、乙兩車間人員比重的變化,使全廠勞動生產率水平提高了1.6%,絕對數增加了噸/人,全礦總產量增加了(0.715-0.704)X2000=22噸。綜合分析:105.40%=103.78%101.59%噸/人二噸/人+噸/人76噸=54噸+22噸(3):分析全廠勞動生產率對總產值的影響總產值=勞動生產率x平均職工人數即QqTQ1q1T1職q°T1_0.7422000105.40%一_,、一,r-、,.1I一、",Q0q0T0q。1q°T0q0Tl0.7042000甲、乙兩車間勞動生廣
19、率水平分別提局了0.74220000.704200076噸4.11%和2.94%,使全廠勞動生產率水平提高了5.4%,從而使全廠勞動生產率水平的絕對數增加了噸/人??偖a量增加76噸。5.因素分析練習冊P38-5某企業(yè)的統(tǒng)計資料如下:指標報告期初產值(億元)5.4億元5億元平均人數2,0002,100固定資產原值(億兀)1.1億元1億元要求:分析企業(yè)勞動者技術裝備程度的變動及固定資產利用程度變動對全員勞動生產率變動的影響。列表:指標報告期固資利用程度指標q5勞動者裝備程度T0.00055億元/人億元/人勞動生產率Q億元/人億元/人固定資產利用指標日二固定資廣平均原值勞動生產率=固定資產利用指標X
20、勞動者技術裝備程度指標Q=qXT0.0027112.50%q。%0.0024EqiTi-Eq°T00.0024=0.0003億元/人分析:全廠勞動生產率提高絕對數增加0.0003億元/人,是受到固定資產利用程度指標和勞動者裝備程度兩個因素影響。q固資利用程度指標變動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上0.0027%2798.20%q°Ti50.000550.00275EqiTi-Eq0Ti=0.0027-0.00275=-0.00005億元/人分析:由于固定資產利用程度下降使生產率下降0.00005億元/人。T勞動者裝備程度變動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q°Ti50.000550.002
21、75114.58%q°T00.00240.0024匯q0T1二q0T0=0.002750.0024=0.00035億元/人分析:由于勞動者裝備程度提高%使生產率提高0.00035億元/人。綜合說明:以上三個指數的關系為:112.50%=98.20%X114.58%+(0.0003)億元=(一億元億元)分析:一方面,由于固定資產利用程度下降%使生產率下降0.00005億元/人;另一方面,由于勞動者裝備程度提高使生產率提高0.00035億元/人。這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使全廠勞動生產率提高%絕對數增加0.0003億元/人。X61.8Y134.9X2296.82Y1360.95618.
22、814134.9144.419.646。相關分析練習冊P366某企業(yè)勞動生產率與企業(yè)人均技術裝備程度資料如下:練習冊P39-6年1份234567891011121314X347YX年設備能力(千瓦/人)丫勞動生產率(噸/人)(1)計算年設備能力與勞動生產率的相關系數,并判定其相關程度;(2)建立以勞動生產率為因變量的回歸方程,并指出回歸方程斜率的經濟意義(3)設備能力為千瓦/人時,勞動生產率是多少?解:XY632.11(1)相關系數:Lxx296.8LyyLxyxy1261.8223.9814121360.95134.9141632.1161.8134.91461.136.2LxyrLxxLy
23、y36.6223.9861.10.96高度相關(2)回歸方程:abxLxyLxx36.21.52723.981.53aybxybx9.641.534.412.89abx2.891.53x斜率的經濟意義:年設備能力提高(3)1千瓦/人,則勞動生產率提高千元y2.891.536.512.84千元/人即當新建企業(yè)年設備能力為千瓦/人時,勞動生產率為千元/人。月份1234567產(千件)3454564單位產品人工成本(元/件)757473727170737:某廠生產某種產品有如下資料:計算產量與單位產品人工成本的相關系數。建立以產量為自變量的回歸方程,并指出產量每增加(1)(2)(3)(1)1千件時,
24、單位產品人工成本平均變化了多少LxxLyyLxy如果產量水平為確定相關系數(3242524252(75274732722(3754745(348千件時,估計單位產品人工成本。627127342)702(3454564)2143137.297_2732)(75747372717073)72571670473)54564)(75747372717073)5.7117.71Lxy722412249.718.71.LxxLYY8.710.87,5.7117.71產量與單位產品人工成本的相關系數為。說明產量與單位產品人工成本為高度負相關。(2)求解回歸方程yabxbLxyLxx8.715.711.53a
25、ybxybx72.57(1.53)(4.43)79.35y79.351.53x斜率表示產量每增加1千件時,單位產品人工成本平均減少元。(3)預測:y1.53879.3567.11月份123456產(千件)234345單位產品人工成本(元/件)737271736968如果產量水平為8千件時,估計單位產品人工成本為元。8.某廠生產某種產品有如下資料(2001年考題):(1)計算產量與單位產品人工成本的相關系數。(2)建立以產量為自變量的回歸方程,并指出產量每增加1千件時,單位產品人工成本平均變化了多少(3)如果產量水平為6千件時,估計單位產品人工成本。x21y426x2792y230268xy14
26、81Lxx5.5Lyy22Lxy1010r0.91.5.5*22b上5.51.82ay(1.82)*x77.37y77.371.82x9.(2001考題)某企業(yè)1999年9月份甲車間在冊人數為19日1000人,1021日1300人,2230日1267產量(噸)平均人數(人)勞動生產率(噸/人)8月Q09月Q18月T09月T18月9月甲1000072002000120056乙400090001000180045全廠1401016200300030004.67人,其它資料如下:分析:(1)計算表中所缺指標,并填入表中;(2)根據上表計算結果,分析各車間及全廠勞動生產率的變動;(3)計算全廠勞動生產
27、率的固定構成指數和結構影響指數及分子分母差額;115.63%=122.73%X(4)綜合分析全廠勞動生產率變動及平均人數變動對總產量的影響,由于勞動生產率提高節(jié)約的勞動力數量。115.72%=115.63%X100.07%2200=2190+1010. (2004年考題20分)下表為某企業(yè)資料,請根據資料進行如下計算分析:(1)月勞動生產率指數以及月勞動生產率水平絕對增加數(2)小時勞動生產率指數(3)工作日長度指數(4)工作月長度指數(5)以上各指數對月勞動生產率指數的影響某企業(yè)勞動生產率資料基期報告期小時勞動生產舉(件/人)1012工作日長度(工時)日勞動生產率(件/人)72工作月長度(工
28、日)2223月勞動生產率(件/人)1584a0b0Ca0b0C0=120%29997162=113.59%3.0989.96%95%2.6407758標準答案(考試時要按這種格式寫):(1)月勞動生產率指數=20976=132.4%(3分)1584127623(2)小時勞動生產率指數=12八623=120%(3分)107.623107623(3)工作日長度指數=10-623=105.6%(3分)107.223107223.(4)工作月長度指數=107.223104.5%(3分)107.222(5)以上各指數對月勞動生產率水平的影響由于月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2.4%,使月勞動生產率水平的絕對數增加
29、了2097.6-1584=513.6件/人(1.5分)由于小時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0%使月勞動生產率報告期比基期的絕對數增加了2097.6-1748=349.6件/人(1.5分)(3)由于工作日長度指數增加了5.6%,使月勞動生產率報告期比基期的絕對數增加了17481656=92件/人(1.5分)由于工作月長度增加了4.5%,使月勞動生產率報告期比基期絕對數增加了16561584=72件/人(1.5分)上述四種指數的關系為:132.4%=120%X105%X104.5%(1分)勞動生產率水平絕對數的關系為:513.6(件/人)=349.6(件/人)+92(件/人)+72(彳人)(1分)11.下表
30、為某企業(yè)資料,請根據資料進行如下計算分析:單位基期報告期工業(yè)總產值萬元50009000全部職工人數人20003000基本生產工人人數人16202564生產工人人數人18002850全員勞動生產率萬元/人3基本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萬元/人基本生產工人占生產工人比重90%89.96%生產工人占全員比重90%95%(1)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數以及全員勞動生產率水平絕對增加數;基本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指數;基本生產工人占生產工人比重指數;生產工人占全員比重指數;以上各指數對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數的影響(2)分析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變動和生產工人占全員的比重變動對全員勞動生產率的影響。解答:(1)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數=
31、基本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指數X基本生產工人占生產工人比重指數X生產工人占全員比重指數用6ahGa0b£a0b0C0a0b£1aoboG3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數=2.5基本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指數3.5189.96%95%=基本生產工人占生產工人比重指數3.0989.96%95%3.0990%95%2.64077582.64195=99.96%生產工人占全員比重指數3.0990%95%3.0990%90%2.641952.5=105.68%120唳113.59%X99.96%X105.68%5000元/人3589.4元/人11.74元/人+1419.5元/人("原因是四舍五
32、入)報告期全員勞動生產率比基期提高了20%絕對數增加了5000元/人。其中,由于基本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指數提高了13.93%,使全員勞動生產率報告期比基期絕對數增加3589.4元/人;由于基本生產工人占生產工人比重指數降低了0.04%,使全員勞動生產率報告期比基期絕對數減少11.74元/人;由于生產工人占全員比重指數提高5.68%,使全員勞動生產率報告期比基期絕對數增加1419.5元/人。(2)單位基期報告期全員勞動生產率力兀3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力兀/人生產工人占全員比重90%95%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數=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指數X生產工人占全員比重指數3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數=120%2.5生產工人勞
33、動生產率指數3.1695%=302=113.67%2.7895%2.6412.7895%2.641s生廠工人占全員比重指數=105.56%2.7890%2.5120%=113.67%X105.56%說明:報告期全員勞動生產率比基期提高20%絕對數增加0.5萬元/人。其中,由于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指數提高13.67%,使全員勞動生產率絕對數增加0.36萬元/人;生產工人占全員比重指數提高5.56%,使全員勞動生產率絕對數增加0.14萬元/人。第七章勞動定額統(tǒng)計練習冊P452.產品名稱工時定額(工時/件)實際產品產量(件)實際消耗工時甲36,00015,800乙43,0009,600丙84,8003
34、9,600合計13,80065,000(1) .3種產品的定額完成情況:產品甲定額完成程度(合格品數量廢品數量)(基本定額追加定額)實耗工時總數100%6,000315,80018,000100%15,800113.92%產品乙3,00049,600100%黑0125%產品內4,800839,600100%歌96.97%(2) .3種產品定額的綜合完成情況:產品甲定額的綜合完成程度合格品數量基本定額工時實耗工時總數停工工時總數非生產工時總數缺勤工時總數106,000318,000-100%,113.92%15,80015,800產品乙=125%產品丙=96.97%例1:某企業(yè)2000年10月份
35、有31天,工假8天,節(jié)日3天,采取一班制,每班8小時,其他資料如下:指標名稱單位指標值生產工人月平均人數T人150合格品Q件9,000非工人過失造成的廢品Q1件170基本工時定額Tn工時/件2追加工時定額Tn工時/件缺勤工時T2工時1,560停工工時T3工時1,124停工被利用工時工時500加班加點工時工時1,000非生產工時T4工時470分析要求:制度內工時數、出勤工時數、制度內實際工時數、全部實際工作工時數。分析該企業(yè)10月份工時的利用情況。分析該企業(yè)由于勞動條件不正常和工時利用不充分對勞動定額的影響。解答:1、制度內工時數=(日歷工時公休)X8小時X150人=(31-8-3)X8X150
36、人=160小時X150人=24,000(工時)出勤工時數=制度-缺勤=24,0001,560=22,440制度內實際工時數=公歷公休缺勤停工+停工被利用非生產=22,440-1,124+500-470=21,346全部實際工作工時數=21,346+1,000=22,346制度內實際工作工時+加班加點出勤時間利用率22440100%占100%93.50%24,000制度內實際工作工時數出勤工時100%21,346100%95.12%22,440制度工作時間利用率=出勤率x出勤時間利用率=93.50%X95.12%=88.94%A生產工人定額完成程度(合格品數量廢品數量)(基本定額追加定額)實耗工
37、時總數100%(9,000170)(20.5)22,3469,1702.5100%100%22,34622,925100%102.59%22,346企業(yè)勞動定額完成程度指標合格品數量基本定額實耗工時總數100%B.9,0002.022,346C.企業(yè)勞動條件失常100%80.55%增耗工時占實耗工時的比重(合格品數量廢品數量)追加定額廢品數量基本定額實耗工時總數100%9,0000.51700.51702.04,50085340100%22,346勞動定額綜合完成程度合格品數量基本定額工時22,3464,9252204%D.以企業(yè)全部工時消耗為基礎的22,346-實耗工時總數停工工時總數非生產
38、工時總數缺勤工時總數100%9,0002.018,000!100%!70.59%22,3461,1244701,56025,500說明:(參P174)上述計算說明,從企業(yè)整體考察,企業(yè)勞動定額完成程度為80.55%,如果將不必要的工時損失和占用的影響因素考慮在內,企業(yè)勞動定額綜合的完成程度僅為70.59%,遠沒有達到現行勞動定額規(guī)定的要求。但從企業(yè)生產工人的技術狀況和勞動能力看,勞動定額完成程度為102.59%,即:生產工人實際工作一個小時,可完成1.0259個定額工時任務。企業(yè)與生產工人的勞動定額完成程度存在差別的原因分析如下:1 .由于勞動條件不正常,損失了4,925個定額工時,使企業(yè)勞動
39、定額少完成22.04%,2 .由于出勤率偏低,勞動時間利用不充分,停工時間、非生產時間、缺勤工時合計為3,154小時,制度工作時間利用率僅此為88.94%。綜上所述,應從以下兩個方面改進:1 .減少停工工時,在停工工時中,提高利用率,以減少停工工時中的損失時間。2 .減少缺勤工時,提高出勤率,那么就不用加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例題3列表:(8,000160)(205)100%8,16023100%17,68017,6802Q400100%17,680115.38%企業(yè)勞動定額完成程度指標合格品數量基本定額實耗工時總數100%8,0002.017,680100%90.50%.企業(yè)勞動條件失常增耗
40、工時占實耗工時的比重(合格品數量廢品數量)追加定額廢品數量基本定額實耗工時總數100%(8,000160)0.51602.°100%17,680320100%440017,68017,68024.89%.以企業(yè)全部工時消耗為基指標名稱單位指標值合格品Q件8,000非工人過失造成的廢品Q11件160基本工時定額Tn工時/件追加工時定額Tn工時/件實耗工時T1工時17,680停工工時T2工時1,224非生產工時T3工時440缺勤工時T4工時1,456生產工人定額完成程度洽格品數量警界日本定額追加定額)100%礎的勞動定額綜合完成程度合格品數量基本定額工時實耗工時總數停工工時總數非生產工時
41、總數缺勤工時總數100%(即:制度工作日)16,000100%76.92%20,8008,0002.017,6801,2244401,456說明:(參P174)上述計算說明,從企業(yè)整體考察,企業(yè)勞動定額完成程度為90.50%,如果將不必要的工時損失和占用的影響因素考慮在內,企業(yè)勞動定額綜合的完成程度僅為76.92%,遠沒有達到現行勞動定額規(guī)定的要求。但從企業(yè)生產工人的技術狀況和勞動能力看,勞動定額完成程度為115.38%,即:生產工人實際工作一個小時,可完成1.1538個定額工時任務。企業(yè)與生產工人的勞動定額完成程度存在差別的原因分析如下:1 .由于勞動條件不正常,損失了4,400個定額工時,
42、使企業(yè)勞動定額少完成2%2 .由于出勤率偏低,勞動時間利用不充分,停工時間、非生產時間、缺勤工時合計為3,120小時,制度工作時間利用率僅此為%綜上所述,應從以下兩個方面改進:1 .減少停工工時,在停工工時中,提高利用率,以減少停工工時中的損失時間。2 .減少缺勤工時,提高出勤率,那么就不用加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第九章勞動報酬統(tǒng)計1.例2.(2004考題)某企業(yè)職工工資情況如下表所示,請分析企業(yè)工資總額報告期比基期增長的原因。某企業(yè)職工工資情況單位報告期初指數絕對增減額工資總額r-fTr25202000126%+520職工平均人數人42004000105%+200職工平均工資元6005001
43、20+100答案及計分標準(共10分):企業(yè)工資總額報告期比基期增長了26%(1分)增長絕對額為520千元,這是職工人數和平均工資都增長的綜合作用結果。(2分)由于職工人數增加了200人,使工資總額增加了200X500=100千元(1分),使工資總額提高了100/2000X100%=5%(1分)?由于職工平均工資提高了100元,所以工資總額增加了100X4200=420千元(1分),工資總額增長了420/2000=21%(1分)工資總額的增長是職工人數增長和平均工資增長的綜合作用結果:126%=105%<120%(1分)+520千元=+100+420(1分)26%=5%+21%(1分)附
44、:計算過程工資總額=平均工資X平均職工人數QqTQi,TiqoTiQoq°Tiq°To工資總額絕對增長額:Q1Qo25202000工資總額相對增長數:029=26%2000由于平均工資增長使工資總額增長520千元相對數:60042005004200120%-100%=20%=120%絕對數:(600-500)4200=420千元由于職工人數增長使工資總額增長相對數:50042005004000=105%105%-100%=5%絕對數:500(42004000)=100千元2.例2(02年考題)資料總產值(力兀)平均人數(人)勞動生產率Q0Q1T0T1q甲車間40072080
45、120乙車間480400160100全廠88011202402201計算各車間及全廠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指數、勞動生產率增減量,并說明車間勞動生產率變動是否與全廠勞動生產率變動存在差異;2車間勞動生產率與全廠勞動生產率存在差異,應如何正確分析全廠勞動生產率的變動,試分析之。138.69%=103.87%X133.51%-3.67)=(一)+(一)3分析全廠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對總產值的影響。127.27%=138.72%X%240=-3. (2001年)職工工資水平與勞動生產率間存在密切關系:(1)如何研究分析企業(yè)或部門職工工資水平提高與勞動生產率的增長之間的關系?(2)如何對職工實際工資水平的
46、變動進行分析?我國1999年國有單位職工平均工資是8543元,1998年為7669元,1999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98.6%,試分析之。1999年實際工資水平=8543=866430元98.6%、4.如何對職工實際工資水平的變動進行分析?假定我國2000年國有企業(yè)職工平均工資是9543元,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98.6%,1999年國有企業(yè)職工平均工資為7669元,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0%試分析之。答:職工的實際工資水平,受制于物價水平,即取決于貨幣購買力的高低,購買力高低可以用物價指數來描述。實際工資水平=貨幣工資(平均工資)物價指數(3分)我們可以用實際工資指數來分析實際工資水平的變動
47、。實際工資指數:報告期平均工資基期平均工資(3報告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2000年國有企業(yè)職工平均工資為9543元,1999年國有企業(yè)職工平均工資為7669元,所以國有企業(yè)平均工資2000年比1999年提高24.44%。貨幣工資指數=報告期貨幣工資基期貨幣工資鬻=124.44%(3分)由于2000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98.6%,比1999年降低了1.4%,所以2000年國有企業(yè)職工實際工資水平是:實際工資水平=貨幣工資9543=物價指數98.6%9678.50元(3分)1999年實際工資水平是7669元,所以從實際工資來看,2000年國有企業(yè)職工平均工資比1999年提高了26.20%。1244
48、%96785實際工資指數=上44%=96785126.20%(3分)98.6%7669從絕對額來看,貨幣工資報告期比基期提高了1874(9543-7669)元,而從實際工資來看,由于受到物價水平的影響,實際工資水平報告期比基期提高了2009.5(9678.50-7669)元,多出來的135.5(2009.5-1874)元就是物價指數降低的1.4%結果。(5分)5.某企業(yè)勞動者生產率及職工工資資料如下:2000年2001年指數產值(萬元)3600049500137.5%職工人數(人)30003300110%年平均工資(萬兀)3140%年勞動生產率(萬兀/人)1215125%平均工資與勞動生產率的比例112%(1)分析平均支付每個職工工資的節(jié)約或超支額(2)分析企業(yè)費用的相對節(jié)約額分析平均支付每個職工工資的節(jié)約或超支額=報告期平均工資(基期平均工資X報告期勞動生產率)基期勞動生產率15=4.2(3X12報告期支付給職工的平均工資超支0.45萬元/人。(勞動生產率提高25%勞動生產率提高25%勞動生產率水平提高的幅度低于工資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貴州省2025年種豬飼養(yǎng)管理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官方個人向公司借款協(xié)議范本
- 2025年二手住宅買賣流程過戶合同模板
- 2025年中職學校學生實習與就業(yè)合同范本
- 2025年產品供應合同范文范本
- 2025年保溫貨車租賃合同樣本
- 2025年牛學長平臺策劃版用戶協(xié)議書
- 2025年個體與計算機科技公司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醫(yī)院醫(yī)師勞動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年專利代理業(yè)務協(xié)議規(guī)范文本
- GB/T 26189.2-2024工作場所照明第2部分:室外作業(yè)場所的安全保障照明要求
- 七上 U2 過關單 (答案版)
- 2024年貴銀金融租賃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口腔頜面外科:第十六章-功能性外科與計算機輔助外科課件
- 植物工廠,設計方案(精華)
- 貸款新人電銷話術表
- 音箱可靠性測試規(guī)范
- 數據結構ppt課件完整版
- 新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小學數學全冊導學案(學前預習單)
- 杭州市主城區(qū)聲環(huán)境功能區(qū)劃分圖
- 湖南省陽氏宗親分布村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