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地球的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大氣圈:由包圍著固體地球的大氣層構成。自下而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層、電離層、擴散層。水圈: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構成一個連續(xù)而不規(guī)則的圈層。水圈中的水主要在太陽熱能和重力的作用下不停地運動。生物圈: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地帶所構成的連續(xù)圈層。2. 固體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質:密度、壓力、重力、磁性、彈性和塑性、溫度。重力異常:由于地面起伏甚大,加上地球物質密度不均勻以及結構的差異等原因,實測的重力值常與理論值不符的現(xiàn)象。把地球當做一個圓滑的均質體,以大地水準面為基準計算出的重力值成為理論值,它只與地理緯度有關。地磁異常:實測地磁要素數(shù)據(jù)與正常值顯著不一樣的
2、現(xiàn)象。在世界范圍內選擇若干個地磁測站,測量該處的地磁要素數(shù)據(jù),然后推算出世界各地的基本地磁場數(shù)據(jù),作為地磁場的正常值。地溫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溫度。地面以下按溫度狀況分為外熱層(變溫層)、常溫層、增溫層。地溫梯度表現(xiàn)在增溫層。3. 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劃分依據(jù):地震波莫霍面:33km處的界面。古登堡面:2891km處的界面??道旅妫汗桎X層與硅鎂層的分界面。地殼:莫霍面以上是由固體巖石組成的地球最外部圈層。地幔: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的圈層。地核: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巖石圈:地殼與上地幔的頂部,都是由固態(tài)巖石組成的,因而稱為巖石圈。均衡原理:地勢的起伏同莫霍面的起伏呈鏡像關系。
3、補償基面:在地幔內部(很可能在軟流圈內)的某一深度上可以找到一個水平面。地殼硅鋁層(花崗巖層)硅鎂層(玄武巖層)康拉德面 巖石圈構造圈莫霍面地幔上地幔 220-400Km 400-670Km蓋層20-80Km固態(tài) 巖石圈(橄欖巖)低速層80-220Km塑性為主 軟流圈(橄欖巖、榴輝巖)均勻層固態(tài),波速較均勻(輝石、橄欖石)中間圈過渡層固態(tài),波速梯度大(成分為超基性)下地幔670-2891Km固態(tài),下部波速梯度大古登堡面地核外核液態(tài)內圈過渡層液態(tài),波速梯度小內核固態(tài)4. 巖石圈:陸地地形(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洋底地形(大陸邊緣、洋盆、洋脊)山地:海拔高程大于500m、切割深度大于20
4、0m的正地形。高原:海拔600m以上,廣闊而較為平坦的地區(qū)。盆地:四周被山地或較高的高地包圍、中間較低且起伏不大的地區(qū)。丘陵:海拔低于500m具有一定起伏(相對高差在200m以下)的地區(qū)。平原:海拔低于500m的廣闊而平坦的地區(qū)。大陸邊緣:大陸與大洋相連接的過渡地帶。大陸架(陸棚):圍繞大陸分布的淺水臺地。大陸坡:大陸架以外坡度明顯變陡的斜坡地帶。大陸基(大陸裙):介于大陸坡與大洋盆地之間的緩坡地帶。海溝:大陸盆地邊緣深度超過6000m的帶狀凹地。島弧:太平洋西北側的海溝多呈弧形,沿其凸出的一側排列著大小島嶼。洋盆:指位于海溝與洋脊之間遼闊而平坦的洼地。洋底丘陵:洋底分布有高幾十至幾百米的火山
5、丘組成的丘陵地形。洋底平原:洋底較為平坦的地區(qū)。海山:洋底上相對高度超過500m的孤立高地。海峰:相對高度超過1000m的高地。洋脊:貫穿于洋盆中央或一側、延伸幾萬公里的洋底山脈。5. 巖石圈的物質組成克拉克值:地殼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含量。(地殼元素豐度)基本化學成分:O、Si、Al、Fe、Ca、Na、k、Mg。地殼中Al、Na、K豐度高;上地幔和地球總成分中Fe、Mg高。礦物:在各種地質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質條件和物理化學條件下相對穩(wěn)定的自然元素單質或化合物。巖石:在各種地質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地質和物理化學條件下穩(wěn)定存在的礦物集合體。巖漿巖:由巖石圈中、下部以及軟流圈中的熔融巖漿上升到淺
6、處或涌出地面冷凝而形成的巖石(斜長石、鉀長石、石英、輝石、角閃石、橄欖石、云母)。侵入巖:在地下冷凝形成(花崗巖、閃長石、輝長巖、橄欖巖)。噴出巖或火山巖:涌出地面冷凝形成(流紋巖、安山巖、玄武巖)。沉積巖:在表生條件下由各種沉積作用形成的沉積物,后被埋藏在一定深度經(jīng)過成巖作用而形成的巖石(石英、粘土礦物、方解石、白云石)。變質巖:由巖石圈內先存的巖石,受地質環(huán)境(包括溫度、壓力、高溫氣液)變化而使原巖的結構與成分被改造而重新形成的巖石。按其成因分成:接觸變質巖、氣液變質巖、動力變質巖、區(qū)域變質巖。6. 巖石圈板塊邊界的類型:分離型板塊邊界、匯聚型板塊邊界(俯沖邊界、碰撞邊界)、平錯型板塊邊界
7、。六大板塊:歐亞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7. 地質作用:由自然動力引起巖石圈或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結構和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作用。地質營力:引起這些變化的各種自然動力。內力地質作用:由地球的內力引起整個地殼物質成分、內部構造、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地質作用。類型:地殼運動、地震作用、巖漿作用、變質作用。外力地質作用:作用在地殼表層,由地球外能及部分內能引起的地質作用。類型: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崩滑作用、沉積作用、固結成巖作用。內外力地質作用的關系:內力促使巖石圈板塊在軟流圈上滑移、升降、分裂和碰撞聚合,導致地震,巖漿上涌和噴發(fā),形成巖漿巖和變質巖,使巖層發(fā)生
8、褶皺和斷裂,造成海洋盆地和大陸高地以及區(qū)域性地面起伏等。而外力則對地面的起伏加以改造,總趨勢是削高填低,使地面準平原化,同時造就表生的礦物和沉積巖。它們之間既有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而不停地作用,推動著巖石圈的演化和發(fā)展,使地表形態(tài)、礦物、巖石和礦床以及地質體的構造變形不斷地變化和改造。8. 礦物的物理性質礦物的光學性質是指礦物對可見光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現(xiàn)出的各種特征,以及礦物引起的光線干涉和散射現(xiàn)象,主要包括顏色(礦物對不同波長可見光吸收、反射的效果。是最明顯、最容易識別的標志)條痕(礦物粉末的顏色。鑒定不透明礦物的一種較可靠的特征)光澤(礦物表面對可見光波的反射能力。鑒定礦物的重要標志之一)透
9、明度(礦物允許可見光波透過的程度)。礦物的光學性質是鑒定礦物的重要依據(jù)。9. 礦物的力學性質:礦物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現(xiàn)的物理特性。包括解理、斷口和硬度。解理:礦物晶體在外力作用(如敲打、擠壓等)下,嚴格沿著一定結晶方向裂開成光滑平面的性質。這些光滑平面成為解理面。斷口:礦物在受外力打擊時,不沿一定結晶方向破裂而形成的斷面。是鑒定礦物的輔助依據(jù)。一般解理發(fā)育的礦物無斷口,斷口發(fā)育的礦物無解理。硬度:礦物抵抗外來某種機械作用的能力。摩氏硬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螢石、磷灰石、正長石、石英、黃玉、剛玉、金剛石)10. 巖漿:在巖石圈深處或軟流圈內形成的粘稠熔融體。巖漿作用:巖漿的形成、活動以及冷凝的全
10、部過程。(侵入作用和噴出作用統(tǒng)稱為巖漿作用)侵入作用:巖漿從源區(qū)向巖石圈淺處運動和冷凝成巖石的過程。噴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巖漿噴溢出地面及其冷凝成巖石的過程。11. 火山:巖漿流出地表而形成的有特殊機構和形態(tài)的地質體?;鹕絿姲l(fā)的方式主要受火山通道類型的控制。火山類型:裂隙式火山中心爆發(fā)式火山(酸性熔漿噴發(fā));中心寧靜式火山(基性熔漿噴發(fā));中心過渡式火山(中性熔漿噴發(fā))?;鹕椒譃椋夯罨鹕健⑿菝呋鹕?、死火山。世界活火山分布:環(huán)太平洋帶(板塊俯沖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帶(板塊閉合帶)洋脊帶(板塊增生帶)?;鹕綐嬙欤夯鹕藉F、火山口、火山喉管、火山頸?;鹕絿姲l(fā)的產(chǎn)物:氣態(tài)噴發(fā)物(水)、液態(tài)噴發(fā)物(熔
11、漿:液態(tài)硅酸鹽物質。熔巖:冷凝形成的巖石)、固態(tài)噴發(fā)物(火山集塊、火山角礫、火山灰)?;鹕綇棧喝蹪{被拋射到空中,表面迅速冷凝,但內部仍呈塑性狀態(tài),經(jīng)過旋轉運動常形成各種扭曲形態(tài)。12. 侵入體的特點侵入巖:離開巖漿源運移到地殼內不同深度的巖漿,隨著溫度和壓力的下降而結晶、冷凝形成的巖石。侵入體:侵入巖構成的地質體。圍巖:侵入體周圍的原有巖石。接觸帶:侵入巖與圍巖相互接觸的部位。侵入體的產(chǎn)狀:指侵入體產(chǎn)出的形態(tài)、大小及其與圍巖層理或片理的關系。不整合侵入體(巖基、巖株、巖墻、巖脈)整合侵入體(巖盆、巖床、巖鞍)13. 巖漿巖的物質成分造巖元素:SiO2、Al2O3、CaO、Na2O、FeO、Mg
12、O、K2O、Fe2O3根據(jù)SiO2的含量分為:超基性巖<45%、基性巖45%-53%、中性巖53%-66%、酸性巖>66%。造巖礦物:主要造巖礦物、次要造巖礦物、副礦物。14. 巖漿巖的結構:組成物質的結晶程度、顆粒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關系。構造:巖石中不同礦物集合體之間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結構類型(結晶程度:全晶質結構、半晶質結構、玻璃質結構。礦物顆粒大?。猴@晶質結構、隱晶質結構。顆粒相對大小:等粒結構、不等粒結構、斑狀及似斑狀結構。顆粒的相互關系:文象結構、條紋結構)構造類型(塊狀構造、斑雜構造、條帶構造、流紋構造、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枕狀構造)超基性巖基性巖 中性巖酸性巖
13、堿性巖深成巖橄欖巖輝巖輝長巖閃長巖正長巖花崗巖霞石正長巖淺成巖苦橄玢巖金伯利巖輝綠巖閃長玢巖正長斑巖花崗斑巖霞石正長斑巖噴出巖苦橄巖科馬提巖玄武巖安山巖粗面巖流紋巖響巖15. 風化作用:地表及接近地表的巖石,在大氣、溫度、水和生物的影響下,使原來的巖石在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上發(fā)生改變的地質作用。(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物理風化作用(機械風化作用):指在氣溫頻繁升降的反復變化的條件下,巖石在原地發(fā)生碎裂的過程。不改變原巖的化學成分。類型:溫差作用(剝離作用)冰劈作用其他物理風化作用(層裂或卸載作用)。特點:大小混雜,層次不清,巖屑成分與原巖基本相同。化學風化作用:指在大氣、水和
14、水溶液的作用下巖石發(fā)生的化學分解過程。方式:氧化作用、碳酸化作用、其他化學風化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產(chǎn)物:褐鐵礦和粘土礦物。生物風化作用:生物活動對巖石造成的物理(根劈作用、穴居動物破壞作用)或化學(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生物遺體腐爛分解的產(chǎn)物)的破壞作用。風化殼:地質上把地殼基巖被風化的表層稱為風化殼。古風化殼:被較新的巖石覆蓋而保存下來的風化殼。風化殼的發(fā)育是地表上多種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產(chǎn)物。研究風化殼的意義:了解地殼運動情況;恢復古地理環(huán)境;幫助尋找風化殼型礦產(chǎn)。風化作用的產(chǎn)物:碎屑物質(是碎屑沉積物的主要來源)、溶解物質(是化學沉積物的只要來源)、難溶物質。影響風化作用的因素:氣候
15、地形巖石特征(巖石成分、巖石的結構構造、節(jié)理發(fā)育狀況)。殘積物:巖石經(jīng)化學風化后殘留原地的產(chǎn)物。鐵帽:以褐鐵礦為主的殘積物。作為尋找地下隱伏的金屬硫化物礦床的找礦標志。16地面流水:沿陸地表面流動的水體。是分布最廣的地質外營力。河流的剝蝕作用:流動的河水對河谷中巖石的破壞作用。按其剝蝕方向分為:下蝕作用、側蝕作用。河流的下蝕作用:湍急的河水以其動能沖刷谷底巖石或河水挾帶的砂石磨損和撞擊谷底巖石,使河床加深的作用。下蝕作用的強弱與河水的流速有關。瀑布:河床縱剖面上高差突然加大的地段造成的跌水現(xiàn)象。向源侵蝕(溯源侵蝕):瀑布坎下的河床受到猛烈的沖刷和磨蝕,河床不斷加深,同時跌水陡坎下部巖石被掏蝕,
16、造成陡坎上部巖石的垮塌,出現(xiàn)瀑布向上游方向退移現(xiàn)象。河流的側蝕作用(側方侵蝕作用、旁蝕作用):河水以其動能及其挾帶的砂石沖刷并磨損河床底部及谷坡巖石,使谷坡后退,谷底加寬,河床左右遷移形成河曲,這種使谷底加寬的作用稱為河流的側蝕作用。雍水現(xiàn)象:在彎曲河道中流動的河水,在慣性力作用下水流會徑直前沖流向凹岸,使凹岸受到很大的沖擊作用,使凹岸不斷發(fā)生坍塌、后退,流向凹岸的水體相對增多。河流下蝕的極限:侵蝕基準面。一般將海平面當做河流的侵蝕基準面。侵蝕基準面對河流的侵蝕作用的影響:侵蝕基準面下降,增大了中下游河段的坡降,可導致下蝕作用的加強;侵蝕基準面抬升,會造成下游甚至中游河段雍水,其機械下蝕作用會
17、消失,上游的侵蝕作用也會減弱。17. 海水的剝蝕作用海水的運動形式:海浪、潮汐、洋流、濁流、洋底熱泉。海浪:海水有規(guī)律的波狀運動。主要由風的吹刮作用引起。(沖蝕、磨蝕、溶蝕)潮汐:在月球-地球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引潮力作用下引起海水周期性漲落的現(xiàn)象。洋流:海洋中沿固定方向流動的水體。一般分為表層洋流(由信風及溫度差異引起,形成暖流和寒流)和深層環(huán)流(由海水鹽度和溫度差異引起)。海水的主要物理性質:海水的溫度海水的密度海水的壓力海水的透明度和顏色。海洋環(huán)境的分帶:濱海帶、淺海帶、半深海帶、深海帶。18. 地下水的剝蝕作用:主要是溶蝕作用。空隙的形態(tài)有孔隙(碎屑顆粒之間的空隙)、裂隙(基巖中的面狀破裂)、溶
18、隙(沿裂隙被溶蝕的空隙)。19. 搬運作用:風化和剝蝕作用所產(chǎn)生的各種產(chǎn)物,被流水、冰川、風等運動著的介質從原地轉移到另一地點的遷移過程。河流的搬運作用有機械(懸移、躍移、推移)和化學(溶運)兩種方式。(拖運、懸運、溶運)20. 海洋的搬運作用:機械(懸移、躍移、推移)和化學兩種方式。洋流僅能以懸運方式搬運極細的物質,是一種無分選的特殊搬運方式。21. 地下水的搬運作用:主要為溶運。22. 河流的沉積作用:山口的沉積作用(洪積-沖積扇:沉積物在山前地帶堆積成扇形地貌)河谷中的沉積作用(河床相沉積、漫灘相沉積)河口區(qū)的沉積作用(河口區(qū):河流入?;蛉牒牡囟?。三角洲:該地區(qū)的河流沉積物在平面上多呈
19、三角形)沖積物:河流的碎屑沉積物。層理:沉積物的層狀特征。23. 海洋的沉積作用在海洋沉積物中,陸源物質占大部分(主要由河流搬運而來,也包含有海蝕作用產(chǎn)物和風的搬運物),其次為海洋源物質(海洋生物遺體、海洋化學物質),再次為火山噴出物及宇宙塵。濱海(機械沉積為主):波浪和潮汐運動強烈的近岸水域。濱海區(qū)沉積類型:海灘沉積(礫灘、沙灘、泥灘)沿岸堤、沙壩、沙咀沉積泄湖沉積(淡化泄湖、咸化泄湖)淺海(生物沉積、生物化學沉積)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沉積場所。24. 成巖作用:由松散狀態(tài)的沉積物轉變?yōu)楣探Y沉積巖的過程。成巖作用的作用方式:壓實作用(壓固脫水作用):壓實是成巖過程中的主要物理變化。膠結作用:膠
20、結是松散的礫和砂成為固結的礫巖,砂巖的主要途徑。重結晶作用:主要發(fā)生在化學沉積物中和碳酸鹽類沉積物中。微生物及有機質的作用。25. 沉積巖中的特有礦物(自生礦物):粘土礦物、白云石、方解石、石膏、硬石膏。層理是沉積巖中最普遍的一種原生構造。根據(jù)層理特征,可以分析判斷沉積介質的特征和沉積環(huán)境。層理的主要類型:水平層理、平行層理、波狀層理、斜層理、粒序層理、凸鏡狀層理、塊狀層理。沉積巖的結構:碎屑結構、泥質結構、晶粒結構、生物結構、火山碎屑結構。26. 變質作用:各種巖石(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基本上在固態(tài)下受到內動力地質作用,發(fā)生礦物成分和結構、構造的變化而變成一種新巖石的過程。遭受變質作用而
21、變成的新巖石稱為變質巖。變質作用的控制因素:溫度。壓力、活動性流體、時間。變質作用類型:接觸熱變質作用、動力變質作用、氣-液變質作用、區(qū)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變質作用的方式:重結晶作用變質反應或重組合作用交代作用變形與碎裂作用。變質巖、巖漿巖、沉積巖中均可出現(xiàn)的礦物主要在變質巖中出現(xiàn)的礦物石英、斜長石、鉀長石、白云母、黑云母、金云母、輝石、橄欖石、磁鐵礦、赤鐵礦、磷灰石、角閃石石墨、剛玉、滑石、軟玉、硬玉、方柱石、紅柱石、藍晶石 27. 地質年代:地質體形成或地質事件發(fā)生的時代。相對地質時代:地質時代單位只表明相對的新老關系,不具有年代的時間關系。絕對年代:按同位素年齡測定地質體形成或地質
22、事件發(fā)生距今多少年。地質年代單位:宙、代、紀、世、期、時年代地層單位:宇、界、系、統(tǒng)、階、時帶地層:具有一定層位的一組巖層。地層劃分和對比方法:生物地層學方法巖石地層學方法地殼運動的方法同位素地質學方法。地層接觸關系:整合接觸相鄰的新、老地層產(chǎn)狀一致假整合接觸相鄰的新、老地層產(chǎn)狀一致,分界面為剝蝕面角度不整合接觸產(chǎn)狀不一致,分界面為剝蝕面,剝蝕面產(chǎn)狀與新地層一致,老地層以不同角度斜交接觸侵入接觸巖漿的侵入體穿插到周圍巖石中,其標志是侵入體與圍巖接觸帶有接觸變質現(xiàn)象,圍巖年齡早于侵入體沉積接觸地層覆蓋在侵入巖上,分界面為剝蝕面,地層年齡晚于侵入體。代(界)紀(系)世(統(tǒng))新生代(界Kz) 第三紀
23、(系R)第四紀(系)Q全新世(統(tǒng)Qh)更新世(統(tǒng)Qp)新第三紀(系)N上新世(統(tǒng)N2)中新世(統(tǒng)N1)老第三紀(系)E漸新世(統(tǒng)E3)始新世(統(tǒng)E2)古新世(統(tǒng)E1)中生代(界Mz)白堊紀(系)K晚白堊世(統(tǒng)K2)早白堊世(統(tǒng)K1)侏羅紀(系)J晚侏羅世(統(tǒng)J3)中侏羅世(統(tǒng)J2)早侏羅世(統(tǒng)J1)三疊紀(系)T晚三疊世(統(tǒng)T3)中三疊世(統(tǒng)T2)早三疊世(統(tǒng)T1)古生代(界Pz)二疊紀(系)P晚二疊世(統(tǒng)P2)早二疊世(統(tǒng)P1)石炭紀(系)C晚石炭世(統(tǒng)C2)早石炭世(統(tǒng)C1)泥盆紀(系)D晚泥盆世(統(tǒng)D3)中泥盆世(統(tǒng)D2)早泥盆世(統(tǒng)D1)志留紀(系)S晚志留世(統(tǒng)S3)中志留世(統(tǒng)S2
24、)早志留世(統(tǒng)S1)奧陶紀(系)O晚奧陶世(統(tǒng)O3)中奧陶世(統(tǒng)O2)早奧陶世(統(tǒng)O1)寒武紀(系)晚寒武世(統(tǒng)3)中寒武世(統(tǒng)2)早寒武世(統(tǒng)1)新元古代(界)(Pt3)震旦紀(系)Z晚震旦世(統(tǒng)Z2)早震旦世(統(tǒng)Z1)28. 地震: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地殼的快速顫動,是一種經(jīng)常發(fā)生的地質現(xiàn)象,是構造運動的特殊形式。地震的地理分布: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印尼地震帶大洋中脊和大陸裂谷地震帶大陸板塊內部地震帶。地震作用:地震的孕育、發(fā)生到產(chǎn)生余震的全部過程。震級:表示震源釋放能量大小的級別,釋放能量越大,地震的震級就越大。烈度:指地震對地面及建筑物等的破壞程度。29. 構造變形:在地殼運動過程中,地殼中的巖石受力發(fā)生的永久性變形。巖層:指成層的沉積巖,包括噴出巖和由二者經(jīng)過變質作用而成的變質巖。產(chǎn)狀:地質體(巖層、巖體、礦體等)在地殼中的空間位置和產(chǎn)出狀態(tài)。產(chǎn)狀三要素:走向、傾向、傾角。通過地質羅盤直接測量。30. 褶皺:巖層在構造運動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一系列彎曲的現(xiàn)象?;拘螒B(tài):背形:向上彎曲的褶皺向形:向下彎曲的褶皺中性褶皺:向旁側彎曲。根據(jù)褶皺地層的新老排列關系及其形態(tài)特征分為背斜和向斜。背斜核心部位的巖層年代較老,兩側的巖層年代較新,巖層一般向上彎曲;向斜核部為老巖層,兩側為新巖層,巖層一般向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蘭州博文科技學院《文化項目案例解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淄博市恒臺縣2025屆三年級數(shù)學第二學期期末聯(lián)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云南省曲靖市馬龍縣2025屆四下數(shù)學期末經(jīng)典模擬試題含解析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文學改編影視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傳媒學院《汽車美容與裝飾》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石油職業(yè)技術學院《測試技術與信號處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春電子科技學院《高級日語聽力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宜春市四校2025年高三下期中考試(物理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銀川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總復習階段測試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2024北京五中分校初二(下)期中數(shù)學試題及答案
- 乙酰氯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NB-T+10110-2018風力發(fā)電場技術監(jiān)督導則
- 我國中學導師制的歷程、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
- 安全帶檢測報告(共8頁)
- 公司erp項目激勵制度
- Excel函數(shù)和公式練習
- 國際石油合同講座1018
- 某核電項目機械貫穿件安裝施工管理技術研究
- JGJ_T231-2021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標準(高清-最新版)
- 基于單片機的接觸器控制器設計
- 50t汽車吊性能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