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狀(1)_第1頁
地球的形狀(1)_第2頁
地球的形狀(1)_第3頁
地球的形狀(1)_第4頁
地球的形狀(1)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球的形狀教學設計執(zhí)教者:榮華希望小學 夏自軍一、教學目標1 . 通過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搜集并整理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時經歷的曲折過程,意識到科技發(fā)展在人類認識事物方面的重要作用。2 .能嘗試用模擬實驗的方法驗證地球是個球體的結論。3 .了解地球形狀的基本數(shù)據(jù),通過計算,初淺感受地球的大小。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時經歷的曲折過程。2、難點:能嘗試用模擬實驗的方法驗證地球是個球體的結論。三、教材分析科學( 3 6 年級)課程標準對“地球與宇宙”部分分解為“地球的概貌”“地球運動與所引起的變化”和“天空中的星體”, 地球的形狀屬于“地球的概貌”部分

2、,課標要求“知道地球的形狀、大??;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本課以歷史發(fā)展的軌跡為線索,展現(xiàn)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說明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有兩大部分:首先,介紹人類逐步認識地球形狀的科學史,展現(xiàn)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科學史,建立科學的地球形狀的概念。這是本課的重點,即讓學生了解人類逐漸正確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感受到前人不斷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精神。第二,借助計算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在頭腦中建立科學的地球大小概念,讓學生意識到用計算得出的數(shù)據(jù)可以對事物做出解釋。四、教學方法作為六年級的學生,人人都應該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因此,本課的重點不是告訴學生地球地球形狀的是一個球

3、體,而是要讓學生體驗人類探索地球形狀所經歷的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并且能用模擬實驗來驗證地球的形狀確實是一個球體。此外, 還要讓學生是準確表述地球的形狀。因此, 本課應該采用在學生搜集資料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補充說明的方法,由以往學生的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閷W生的接受式探究。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出示地球的圖片師:你們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嗎?【板書課題】學生回答問題。二、交流資料,共同經歷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人類是怎么知道地球形狀是一個球體的呢?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到底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呢?1. 師生交流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資料師: 課前, 老師請同學們搜集并整理了關于不同時期人類對地球形狀的猜

4、想及學說的資料。首先, 就請大家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做相應的補充介紹,并進行相應的板書。( 1 )古代中國人的猜想: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像一個鍋,是半圓的;地像一個方形的棋盤,是平的。這種對地球形狀的猜想被稱為“天圓地方”。可以看出這種猜想更接近于一種很主觀的想象。這種思想已經滲透到方方面面。古代錢幣、古詩中都有這種思想的反映。( 2)古代印度人的猜想:大地被四頭大象馱著,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龜身上,海龜又蹲在一種巨大的蛇身上。他們的觀點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3)張衡的“渾天說”:我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張衡根據(jù)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循環(huán)交替的現(xiàn)象,提出了“渾天說”, 他認為“渾天如雞

5、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 4)亞里士多德的猜想:他根據(jù)月食的景象分析認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邊緣是圓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體或近似球體。教師提問:月食是怎樣形成的?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講述月食的形成。教師談話:今天我們就來模擬一次月食的形成,看看亞里士多德說的有沒有道理。我們來看大屏幕,這里模擬月球表面,我們把手電射出的光當做太陽光,老師準備了兩個不同形狀的物體,一個是圓形,一個是正方形,我們看看它們投射到月球表面的影子分別是什么樣子?教師分別演示。教師小結:看來只有球體或近似球體的物體投射的影子才是弧形的,說明亞里士多德的猜想是十分科學的。( 5)帆

6、船進出港的模擬實驗教師談話:人們從站在海邊觀察航船進出港的奇特現(xiàn)象大膽猜測,地球是球形的。講解:用傘面模擬海平面,觀察由遠及近的航船,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在用桌面模擬海平面,觀察由遠及近的航船,看看有什么不同。學生分組模擬“帆船進出港”的實驗并匯報。教師小結:正如大家所觀察到的那樣,站在海邊觀察由遠及近的航船,總是先看見船只的桅桿,在逐漸看見船身。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人們大膽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6)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談話: 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歷經了千難萬險,甚至麥哲倫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他的這次環(huán)球航行在人類歷史上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他和他的船隊第一次以實際行動證明了地球確實是球體。( 7)當代

7、人類的探索談話: 隨著當代航天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終于可以飛出地球,卻外太空觀察地球了。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教師補充。1957 年,蘇聯(lián)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人類第一次借助儀器在外太空探測地球的形狀。1961 年,蘇聯(lián)宇航員加加林搭乘“東方 1 號”飛船在太空中繞地球飛行,這是人類第一次在遠遠的太空觀察地球。1969 年,美國人登上月球,清楚地拍攝到了地球的照片。2003 年 10 月 15 日, 我國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我們中國人也終于可以在外太空來觀察地球的形狀了。( .師生共同對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資料梳理分類談話:剛才我們共同交流了不同時期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

8、,現(xiàn)在請大家將這些猜想和學說進行分類。學生嘗試對資料進行整理、分類。 教師給與適當?shù)膸椭鸵龑?。教師小結:通過分類我們發(fā)現(xiàn),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實際上經歷了一次有無根據(jù)的猜想到有根據(jù)的猜想,再到實踐驗證,最后經過精細觀察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不斷發(fā)展的而且曲折漫長的。三、學生計算,感受地球的大小談話: 通過現(xiàn)代科技的精確測量,我們測量出了地球的一些基本數(shù)據(jù)。根據(jù)資料計算,如果你以每小時行走4 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 小時,當你繞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齡大概多大?學生計算,感受地球的大小。教師小結:以我們的速度繞地球一周,竟然需要三年多的時間,地球真大呀!四、師生總結提問: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談各自

9、的收獲??偨Y: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人類對地球形狀的 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 而且這個過程也是十分曲折而 漫長的,在這個過程中,科技的發(fā)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反思認識地球的形狀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對于學生來說并不 是一個具有難度的問題,所以本課導入開門見山,直接提問“地 球是什么形狀的? ”唯一對于學生來說會出現(xiàn)問題的地方,僅僅 在于不能用準確的詞匯描述地球的形狀,所以在這里,教師準備了一些演示用具,如圓形紙片、球形物體等,給學生一些適當?shù)?指引。在師生交流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資料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并沒有要求學生必須按照時間順序或者其他順序進行有序的匯報,而是由學生自主選擇想

10、要匯報的內容,因此,資料的呈現(xiàn)是隨機的, 并沒有實現(xiàn)安排好,所以教師在課件的呈現(xiàn)上也體現(xiàn)出了隨機 性、靈活性,這樣,更好的體現(xiàn)了科學課堂的開放性和學生的主 體地位,也可以通過學生、教師的共同交流,讓全體學生更充分 地體驗人類對地球認識所經歷的過程。 其中月食的形成是學生沒 有接觸過的知識,這里,教師通過講解和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幫助 學生理解亞里士多德的推論過程。 海邊帆船進出港的現(xiàn)象, 對于 身處內陸的學生是很難見到的,因此采用了小組合作模擬的方 式,幫助學生理解大地是曲面而不是平面的道理?!爸廊祟愓J 識地球形狀時經歷的曲折過程”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材只是資 料的簡單呈現(xiàn),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教材

11、的內容進行呈現(xiàn),無疑會使本課變成被動的接受式學習, 學生學習會枯燥得很,也不能調 動從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所以,在課前,教師布置學生搜集 相關資料并在課堂進行展示, 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也 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在課堂上,教師采用了學 生先匯報,教師后補充的方法,這樣不經使課堂變得生動、豐富 起來,而且,也將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榻邮?死學習。將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中的主要觀點進行分類是在 教材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這樣設計的意圖在于,引導學生面對紛繁復 雜的材料進行整理的意識和能力。在學生對主要觀點分類的過程 中,也使學生對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這一事件,在思維上有所提升,再次強化了本課“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時經歷的曲折過程” 的教學目標。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之后, 學生的思維必然會出現(xiàn)一 些疲勞和懈怠,這時我在短暫的介紹地球基本數(shù)據(jù)后,引導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