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季度分析_第1頁
抗菌藥物季度分析_第2頁
抗菌藥物季度分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3年第三季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檢查分析報告第一部分、2013年1-9月份全院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我院2013年1-9月份抗菌藥物的門診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率、清潔手術使用率及使用強度詳見下面的曲線圖。、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圖表 1)分析: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要求控制在20%下。我院第一、二、三季度的使用情況遠低于控制線,波動在 10%-12%L間。并呈現(xiàn)小幅波動,總體下降趨勢二、住院患者使用率(圖表 2)70.00%63.00%56.00%49.00%42.00%35.00%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要求控制在60%7下。我院第一、二、三季度的使用情況低于控制線10個百分點,波動在40%-

2、508之間。并呈現(xiàn)小幅波動,總體下降 趨勢。能保持保持較低的使用率。三、清潔手術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圖表3)95,00%8000%65.00%50.00%35.00%20,00%56.58%1 ,11J1111J1L.1月2月3月4月5h6月7月8月9月分析:清潔手術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應控制在30%嚇,我院使用率偏高 但最近一直波動與30%左右,沒有明顯上升。四、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圖表 4)55 147 39 DDDs31Zk296223藥151-1丄1i1丄J1J1 2刀3丿J4刀5月6H7刀8刀 9月I分析:抗菌藥物使用強度要求控制在40DDDS以下,我院第一、二、三季度 的抗菌藥物使用強

3、度低于30DDDS符合標準。1r2JJ3JJ4J5丿”6H8丿第二部分臨床科室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檢查情況2013年第三季度對各臨床科室的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每月進行專項檢查,個月共檢查302個科次。把發(fā)現(xiàn)各個科室存在的問題匯總分析。并綜合分析此類 問題較上個季度的整改情況。現(xiàn)將檢查情況匯總如下。一、2013年第1-3季度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基本情況:門診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率總體下降趨勢;清潔手術使用率及使用強度基本穩(wěn)定。原因:1、抗菌藥物專項整治力度加大。2、 門診處方嚴格控制;門診管理對應用抗菌藥物的品種、用量等有相應限制,如限 制使用級抗菌藥物不能于門診使用。3、臨床醫(yī)師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定,按照適

4、應癥應用抗菌藥物。4、 通過學習培訓,臨床醫(yī)師對于藥物的規(guī)范用法的認識,如用量、頻次、療程等, 較前有提高。減少隨意性。5、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相關規(guī)定,使應用部分藥物有較高的“門檻”。6感染相關管理力度較大,較少院內感染發(fā)生,用藥減少。二、2013年第1-3季度主要問題發(fā)生率變化趨勢(圖表5)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47.00%42.00%37.00%32.00%27.00%22.00%17.00%|十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亠抗菌藥物的使用、停止、更換未在病程記錄中說明理由T-有關微生物學標本送檢不合理分析:整體情況有好轉趨勢,大部分問題發(fā)生的比例減少,但問題仍然存在1、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不

5、合理使用問題計算方法為: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占所有手術科室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問題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圍手術期抗 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問題明顯減少。 較第一季度下降了超過十個百分點。 較前明顯 改進。2、 有關微生物學標本送檢不合理的問題也呈逐漸下降趨勢。較前有持續(xù)改進。3、 “抗菌藥物的使用、停止、更換未在病程記錄中說明理由”出現(xiàn)較前有上升。原 因可能如下:(1)檢查病歷數(shù)量較前增多,原來未發(fā)現(xiàn)此類問題的科室,也找出了問題。(2) 本季度病人較多,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在44%右,使用抗菌藥物 多,病 歷中出現(xiàn)問題也相應稍多。(3)其他問題減少。三、存在問題的科室數(shù)(括號內為發(fā)現(xiàn)該問題的科室數(shù)

6、目):1、應用抗菌藥物治療無指征(11個);2、聯(lián)合用藥無指征或不合理(21個);3、 抗菌藥物治療用法不規(guī)范(27個):如選擇藥物不恰當(3個);單次劑量 過大或過?。?個);療程過長或過短(2個);頻次不規(guī)范(16個); 給藥途徑錯誤(0個);或溶劑不合適(0個);4、抗菌藥物的使用、停止、更換未在病程記錄中說明理由(90個);5、微生物學標本送檢(62個):(1)無法留取標本送檢,未在病程記錄中說明理由(42個);(2) 微生物學標本能送檢的未送檢(13個);(3) 微生物學標本送檢不合理(標本留取不合理或先用藥后送檢)(7個);6、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18個):(1)無申請表或申請不合

7、理(13個);(2) 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未送檢微生物學(1個);(3)包括有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無依據(jù),起點高(4個);7、越級使用抗菌藥物(1個),為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圍手術期應用抗菌藥物(37個):(1)預防用藥無指征(4個);(2)術前用藥時間不合理(4個);(3) 術中用藥,手術時間超過 3小時,或出血量1500ml,術中未追加抗 菌藥物 (2 個);(4) 術后用藥,用藥時間長不符合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原則,或超時病程中未 記錄原因(24個);(5)藥物用法不合理(如單次劑量過大等)(3個)。9、其他問題:(1)抗菌藥物皮試與下達用藥醫(yī)囑為同一時間,不符合實際;(2)有家屬

8、拒絕送檢血培養(yǎng)的,病程記錄中無體現(xiàn)。4.12%13.85%0.37%674%10J1%23.22%3370%7.87%四、以上問題構成具體分布如下圖(圖表6)-!無指征用藥塁聯(lián)合用藥無指征'治療用藥不規(guī)(品種、用法)"I病程記錄中未說明理由微生物學標本送檢問題-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管理二越級使用圍手術期應用抗菌藥物分析:出現(xiàn)最多問題仍然是以下三個:抗菌藥物的使用、停止、更換未在病 程記錄中 說明理由;有關微生物學標本送檢不合理或相關記錄不合理; 圍手術期 抗菌藥物不合理應 用。五、有關微生物學標本送檢的問題構成(圖表7)分析:“無法留取標本送檢,未在病程記錄中說明理由”所占比例

9、仍是最多n (1 )無法留取標本送 檢,未在病程記錄中說 明理由;廠(2)微生物學標本能送 檢的未送檢;1 ( 3)微生物學標本送檢 不合理(標本留取不合 理或先用藥后送檢)11.29%-預防用藥無指征8.11% 10.81%六、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問題的構成(圖表8)術中用藥,手術時間超過 3小時,或出血量1500ml,術中未追加抗生 素;術前用藥時間不合理;"i術后用藥,用藥時間長不 符合抗菌 藥物臨床使用 原則,或超時病程中未 記錄原因;藥物用法不合理。分析:術后用藥時間過長,但病程 記錄中為記錄原因是最多科室出現(xiàn) 的問題第三部分原因分析1、抗菌藥物的使用、停止、更換未在

10、病程記錄中說明理由。這一問題出現(xiàn)的科室數(shù)量較前有所上升。仍然是涉及科室最廣泛的問題。這是一個沒有較高技術要求,但卻普遍存在的問題。仍是質控重點。原因可能如下:(1)檢查病歷數(shù)量較前增多,加強檢查力度,嚴格檢查標準,原來未發(fā)現(xiàn)此類問題的科室,也找出了問題44%左右,使用抗菌藥(2)本季度病人較多,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在物多,病歷中出現(xiàn)問題也相應稍多。(3)其他問題減少。(4)臨床醫(yī)師“重治療,輕記錄”的觀念。工作強度又大,容易忽略記錄。( 5)部分臨床醫(yī)師未合理用藥,無據(jù)可尋,無理可依,所以無法記錄。2、有關微生物學標本送檢不合理的問題三個季度以來呈逐漸下降趨勢。較前有持續(xù)改進。其中“無法留取

11、標本送檢,未在病程記錄中說明理由”出現(xiàn)的科室數(shù) 量最多。分析原因主 要有以下幾點:( 1)不能送檢的而病程記錄中不記錄原因的問題,這也是一個沒有較高技 術要求, 但卻普遍存在的問題。 部分人認為無法送檢的不需要在病程中記錄原因; 但無法送檢標本 的情況,也包括一部分無適應癥的用藥,所以無標本可送。( 2)能送檢標本而不送檢問題。臨床醫(yī)師的慣性思維,習慣于經(jīng)驗用藥。 認為微生 物學標本,尤其是培養(yǎng),所需時間較長,且陽性率不高,對臨床指導意 義不大,以至于送 檢率偏低。( 3)部分送檢不及時,主要是取標本與下抗菌藥物醫(yī)囑時間相近;但標本 并不是隨 時隨地就能取到,比如痰培養(yǎng)。有時因操作不當,導致標

12、本不合格,而 臨床醫(yī)務人員不能 發(fā)現(xiàn)。 檢驗科發(fā)現(xiàn)標本不合格時, 臨床認為已經(jīng)送檢, 已盡早 開始用藥治療,以免貽誤 治療時機。(4)患者盡早用藥,處理及時,符合實際,患者滿意。( 5)患方因素:一直以來都處在濫用抗菌藥物的社會環(huán)境中,患者一直把 抗菌藥物 當做“感冒藥”、“消炎藥”,不認為需要做病原學檢查。病原菌學檢 查留取有一定的要 求,培養(yǎng)花時間,可能有陰性結果,有一定的費用。有的患者 反感、不配合,認為留取標 本送檢查多此一舉,是醫(yī)院變相收費的伎倆。3、圍手術期應用抗菌藥物的相關問題。從趨勢圖可以看出,三個季度以來,下 降趨勢明 顯,下降幅度較大。不合理使用問題明顯減少。較前明顯改進。

13、而且在 最多科室中出現(xiàn)的 為“術后用藥時間長,但病程中未記錄原因”。此種問題發(fā)生 率仍有較大的下降空間。出 現(xiàn)這類問題的原因主要為:(1)術后用藥時間長,但病程中未記錄原因。1)部分醫(yī)生往往錯誤的認為多用幾天抗菌藥物更保險;有時術后低熱,也不能完全正確區(qū)分是否存在感染, 就不敢停用抗菌藥物; 有時是治療性應用, 而 病程記錄沒有說 明原因, 誤認為是不合理; 目前的醫(yī)患關系較緊張, 手術患者術 后一旦發(fā)生感染或治療 反復,往往會產(chǎn)生醫(yī)療糾紛。術后患者2)患者因素:常常也認為多用幾天藥,病才好得快,且不易復發(fā);特別是強烈要求醫(yī)師多用幾天藥,便于傷口愈合。用藥時間延長,患者滿意, 醫(yī)師也更有安全

14、感。( 2)術前用藥時間不合理;選用藥物不合適(起點高等);用法用量錯誤;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出血量1500ml,術中未追加抗菌藥物等問題,主要原因是醫(yī)師對清潔手術 ( I 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術前給藥管理規(guī)定、普通外科 I 類(清潔 ) 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管理細則、圍手術 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管理規(guī) 定 等規(guī)定, 抗菌藥物應用、 藥理學等知識掌握不熟 練。4、抗菌藥物治療用法不規(guī)范(如選擇藥物不恰當;單次劑量過大或過??;療程過長或過短;頻次不規(guī)范;給藥途徑錯誤;或溶劑不合適等)、聯(lián)合用藥無指征 或不合理、應用抗 菌藥物治療無指征、 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等問題。 出現(xiàn)的原因

15、:( 1 )對各種相關法律法規(guī)認識不到位。( 2)對藥物說明書等不關注,不了解;存在超說明書用藥的情況。( 3)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規(guī)范,抗菌藥物分級管理辦法等相關規(guī)定,藥理學,疾病相關治療等臨床知識掌握不不熟練。( 4)不了解抗菌藥物的特點(如抗菌譜、組織分布和排泄途徑等特點)、 藥動學 / 藥效學,認為“廣譜抗菌藥物比窄譜抗菌藥物療效好”。隨意制訂給藥劑量、途徑、分配方案和療程,使很多抗菌藥物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5)患者認識誤區(qū)。認為大劑量、長療程能“好得快”。部分患者不愿意一天內多次應用抗菌藥物。要求“就那么一小瓶,一塊給我打上吧,省的到時候(半夜)還得再扎一針”。而醫(yī)方為避免醫(yī)患矛

16、盾,往往接受此類意見。5、其他情況:( 1)抗菌藥物皮試與下達用藥醫(yī)囑為同一時間,不符合實際。實際正常情況應為先下皮試,觀察皮試為陰性后,才能下達相應抗菌藥物醫(yī)囑。但由于以前約定俗成的情況, 多將皮試與下達用藥醫(yī)囑為同一時間。 當皮 試為陽性時,再 停醫(yī)囑。這樣容易造成差錯。在規(guī)范抗菌藥物用法之后,皮試為 陽性時,就不應該出現(xiàn)相 應抗菌藥物醫(yī)囑。(2)有家屬拒絕送檢血培養(yǎng)的,病程記錄中無體現(xiàn)。這屬于拒絕檢查治療方案的情況。是知情同意制度中涉及的方面。者可能 出于降低費用, 或懷疑醫(yī)生的診療方案等不同情況。 應按相關規(guī)定處理。 當患者 可能出于降低費用, 或懷疑醫(yī)生的診療方案等不同情況, 在 反

17、復溝通無效的情況 下,應將具體情況記錄在病歷中,并請患方簽字確認。第四部分 整改措施1、( 1)加強法律意識, 各種重要的診療活動不僅應正確實施, 更均應記錄病程, 尤其 是抗菌藥物方面。( 2)按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原則等各種管理辦法合理用藥,做到用藥有理有據(jù),好寫記錄。(3)加強抗菌藥物相關病歷書寫的管理,強化認識。( 4)熟練應用電子病歷,優(yōu)化工作流程,養(yǎng)成更改醫(yī)囑并及時記錄的習慣。2、( 1)嚴格遵守用藥的適應癥, 確有指征的應多方尋找病原學, 不僅可做培養(yǎng), 也可 做病原學鏡檢及PCT等間接指標。確實不能送檢的,要在病程記錄中記錄原因。( 2) 醫(yī)師加強學習,改變傳統(tǒng)觀念,需找治療證

18、據(jù)。病原學結果對治療有較大指導意義,能送檢的盡量送檢。(3) 醫(yī)師下醫(yī)囑后,立即督促送檢病原學??咕幬锸褂煤笤偎蜋z會影響結果的陽性 率。(4) 加強臨床和微生物檢驗科的交流,優(yōu)化送檢環(huán)節(jié),增加標本合格率,盡量提高陽 性率。(5) 增加合理用藥的宣傳教育,加強溝通。可結合各種媒體的報道,讓患者了解亂用 抗菌藥物的巨大危害。 目前隨著醫(yī)療進步, 尋證醫(yī)學的發(fā)展, 留取病原 學意義重大,作 用明確。可使治療少走彎路,減少住院時間及花費。以增加患者 配合送檢的依從性。3、 ( 1)再學習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規(guī)范、清潔手術(I 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術前給藥管理規(guī)定、普通外科I 類(清潔 )切口手術圍手 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管理細則、 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管理規(guī)定等規(guī)(2) 加強與患方溝通,預防手術感染,只要在手術開始至縫合完畢這段時間人體的抗菌藥物血藥濃度到達到有效范圍, 就可抵御術后可能引起的感染。術前 “提前用藥,術后用藥天數(shù)越多越保險 ”“越高級的藥越好”的認識是錯誤的。并且圍術期大量應用抗菌藥物并不能有效地降低術后切口的感染率。(3)醫(yī)院、科室均應進一步加強圍手術期用藥的管理、質控。4、 (1)組織科室人員學習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規(guī)范、抗菌藥物分級管理辦法 及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各相關規(guī)定。( 2) 注意學習藥物說明書。( 3) 學習藥理學,疾病相關治療等臨床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