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錨具技術_第1頁
預應力錨具技術_第2頁
預應力錨具技術_第3頁
預應力錨具技術_第4頁
預應力錨具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預應力錨具技術文件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0月發(fā)放編號: 受控狀態(tài): 使用部門: 預應力錨具技術文件2008-10-30實施2008-10-20發(fā)布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發(fā)布目 錄1、原材料進廠檢驗規(guī)定(Q/XZG YM JW 0012008)52、錨下墊板鑄件進廠檢驗規(guī)定(Q/XZG YM JW 0022008)103、螺旋筋進廠檢驗規(guī)定(Q/XZG YM JW 0032008)124、主要原輔料進廠檢驗規(guī)定(Q/XZG YM JW 0042008)135、錨具檢驗和試驗規(guī)定(Q/XZG YM JW 0052008) 156、測量過

2、程確認準則的規(guī)定(Q/XZG YM JW 0062008) 197、不易檢測、關鍵工序測量過程規(guī)定(Q/XZG YM JW 0072008) 218、錨具錐度著色檢測規(guī)定(Q/XZG YM JW 0082008) 249、螺旋槽機用絲錐刃磨檢測規(guī)定(Q/XZG YM JW 0092008) 2510、擴孔鉆刃磨檢測規(guī)定(Q/XZG YM JW 0102008) 2611、14°圓錐鉸刀刃磨檢測規(guī)定(Q/XZG YM JW 0112008) 2712、設備能力(精度)鑒定規(guī)定(Q/XZG YM JW 0122008) 2813、夾片熱處理軟件校準規(guī)定(Q/XZG YM JW 01320

3、08) 3014、錨具產品鍍鋅進廠檢驗規(guī)定(Q/XZG YM JW 0142008) 3215、超聲波探傷作業(yè)指導書(Q/XZG YM JW 0152008) 3416、常用鋼材調質處理作業(yè)指導書(Q/XZG YM JW 0162008) 3617、錨具系列產品調質處理作業(yè)指導書(Q/XZG YM JW 0172008) 3918、夾片熱處理作業(yè)指導書(Q/XZG YM JW 0182008) 4319、錨具張拉試驗作業(yè)指導書(Q/XZG YM JW 0192008) 4820、夾片張拉破斷試驗作業(yè)指導書(Q/XZG YM JW 0202008) 5721、夾片硬度檢測作業(yè)指導書(Q/XZG

4、YM JW 0212008) 5922、錨圈、連接體硬度檢測作業(yè)指導書(Q/XZG YM JW 0222008) 6123、金相檢測作業(yè)指導書(Q/XZG YM JW 0232008) 6324、磁粉探傷作業(yè)指導書(Q/XZG YM JW 0242008) 6725、產品磷化處理作業(yè)指導書(Q/XZG YM JW 0252008)6926、錨具產品鍛造件進廠檢驗的規(guī)定(Q/XZG YM JW 0262008)7127、關于錨具及配套件外協(xié)(外包)的規(guī)定(Q/XZG YM JW 0272008)7328、錨具出廠檢驗規(guī)定(Q/XZG YM JW 0282008)7529、記錄控制清單 78原材料

5、進廠復驗的規(guī)定1 目的及范圍2 引用標準2.1 GB 700 碳素結構鋼技術要求2.2 GB 3077 合金結構鋼2.3 GB 699 優(yōu)質碳素結構鋼技術要求2.4 GB/T 4162 鍛軋鋼棒超聲波檢驗方法2.5 GB 702 熱軋圓鋼和方鋼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2.6 GB 709 熱軋鋼板和鋼帶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2.7 GB 2101 型鋼驗收、包裝、標志及質量證明書的一般規(guī)定3 技術要求3.1 牌號:圓鋼:45/40Cr/20CrMnTi/Q235鋼板:Q2353.2 機械性能:機械性能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牌 號力 學 性 能s(N/2)b(N/2)5(%)(%)不小于45

6、355600164040Cr785980945 20CrMnTi10803.3 化學成分 化學成分符合表2的規(guī)定。表2 化學成分牌號C%S不大于%P不大于%Mn%Si%Cr%Ti%450.0350.035不大于0.2540Cr0.0350.0350.80-1.10 20CrMnTi0.0350.0353.4 低倍組織3.5 探傷3.6 表面質量3.7 尺寸3.8 重量3.9 交貨狀態(tài)4 檢驗要求4.1 質檢科按圖紙、標準進行檢查驗收。4.2 供方提供每批產品質量證明書。 5 檢驗5.1 在進行檢驗前,檢驗員必須先驗證如下內容:5.2 機械性能5.4 低倍組織 牌 號低倍組織類型一般疏松中心疏松

7、偏析45(40Cr/20CrMnTi)級()3.03.03.05.5 探傷5.6 表面質量圓鋼直徑d ()圓度50公稱直徑公差50%5080公稱直徑公差65%80公稱直徑公差70%表5鋼材尺寸直徑()局部缺陷允許深度100鋼材尺寸負偏差100鋼材尺寸公差5.7 尺寸直徑d()5.5772020303050508080110110150150200200250允許偏差±0.40±0.40±0.50±0.60±0.80±1.10±1.40±2.00±2.505.9 交貨狀態(tài)6 判定及記錄編 制文件會簽審 核批

8、 準錨下墊板鑄件進廠檢驗規(guī)定1 目的2 范圍3 引用標準3.1 GB/T14370 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3.2 TB/T3193 鐵路工程預應力筋用夾片式錨具、夾具和連接器技術條件3.3 GB 977 灰鑄鐵機械性能試驗方法3.4 JG/T5011.4 建筑機械與設備 灰鑄鐵件通用技術技術條件4 技術要求4.1 牌號4.1.1 圓錨下墊板鑄件:HT1504.1.2 扁錨下墊板鑄件:HT200 低回縮錨具用錨下墊板鑄件:HT2004.2 機械性能 4.2.1 圓錨下墊板鑄件:母材取樣,抗拉強度130N/mm2。4.2.2 扁錨下墊板、低回縮錨具用錨下墊板的鑄件:母材取樣,抗拉強度170N

9、/mm2。 4.3 熱處理4.3.1 鑄件須作人工時效處理。4.3.2 加工面不允許出現(xiàn)白口,出現(xiàn)白口須作軟化退火處理。4.4 尺寸尺寸、圓角按圖紙要求,未注尺寸公差均按CT9。4.5 表面質量 4.5.1 表面上的型砂、澆口、冒口、結疤、毛刺、粘砂等均應清除干凈、徹底,整個錨下墊板不得生銹。4.5.2 承壓面上不允許有顯著降低強度和有損外觀的缺陷。4.5.3 大端承壓面應平整,不應有氣孔、砂眼、縮孔、縮松等缺陷。4.5.4 表面粗糙度值:Ra50m ;錨下墊板大端面止口的平面度不大于0.5mm 。4.5.5 按設計圖技術要求有產品標識及供方標識。5 檢驗要求每件產品應有產品標識及供方標識,每

10、批產品附檢驗合格證或質量證明書,其中包括“制造廠名稱、鑄件名稱、圖號、牌號、交貨日期、數(shù)量、重量、技術要求中規(guī)定的各項試驗結果及檢驗結論”。6 檢驗方法6.1 外觀、尺寸、形狀檢驗:用目測或測量工具等進行。 6.2 抗拉強度檢驗:根據質量穩(wěn)定情況,由質檢科長決定拉力試驗頻次,1批1次至3批1次。6.2.1 扁錨下墊板和低回縮錨具用錨下墊板鑄件:若錨下墊板母材試棒檢驗后抗拉強度170N/mm2,則該批產品為合格。6.2.2 圓錨下墊板鑄件:若錨下墊板母材試棒檢驗后抗拉強度130N/mm2,則該批產品為合格。注:在母材上取樣(指定為大端承壓面)。6.3 熱處理:人工時效檢驗用目測。白口組織檢驗以加

11、工及斷面情況目測。7 記錄Q/XZY412e02 外協(xié)產品檢驗統(tǒng)計表編 制文件會簽審 核批 準螺旋筋進廠檢驗規(guī)定1 目的及范圍 為了明確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有效控制螺旋筋質量,特制定本規(guī)定。 本規(guī)定適合本廠所有預應力筋用夾片式錨具、連接器、低回縮錨具用螺旋筋的進廠檢驗。2 引用標準2.1 GB 700 碳素結構鋼2.2 GB 702 熱軋圓鋼和方鋼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3 技術要求3.1 牌號:Q2353.2 機械性能:抗拉強度375N/mm2。3.3 表面質量 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見的裂紋,如有必須予以清除,不得生銹。原則上不允許有接頭,特殊情況下只允許一個對接接頭,接頭強度不得低于母材強度

12、且打磨平整、光滑。鋼筋切斷處打磨光滑。3.4 尺寸 尺寸按設計圖,外徑尺寸公差±10mm。4 檢驗4.1 機械性能:按原材料爐批號在工件上取樣(3件),做機械性能試驗。4.2 表面質量 目測4.3 尺寸 用游標卡尺或卷尺進行檢測。5 判定及記錄5.1 結果均滿足要求判為合格。5.2 填寫記錄真實、準確、清晰,保存相關記錄。 Q/XZY412e02 外協(xié)產品檢驗統(tǒng)計表編 制文件會簽審 核批 準主要原輔料進廠檢驗規(guī)定1 目的 為了驗證主要原輔料滿足使用要求,特制定本規(guī)定。2 范圍 本規(guī)定適用于原輔料A 類、B類、C類(A類包括熱處理用滲劑、磷化液及淬火用油等;B 類包括機加工所用的機油、

13、柴油、清油、冷卻液等;C類包括錨具包裝箱、配件及標件等)的驗證過程。3 職責3.1 技術科負責本規(guī)定的制定。3.2 質檢科負責本規(guī)定的實施、驗證。3.3 生產部門配合質檢科實施驗證。4 驗證過程4.1 對A類原輔料的驗證如下: 4.1.1 供方是否在合格供方名錄之列。4.1.2 供方提供的合格證、質量證明書等內容是否完全。4.1.3 將所購原輔料按工藝文件所規(guī)定的參數(shù)分別試生產產品,若調質處理作硬度、金相、外觀檢驗;若CN共滲處理作硬度、金相檢驗;若磷化處理作外觀檢驗。4.1.4 試驗產品的各項性能合格則相應原輔料合格,反之,則相應的原輔料不合格。4.2 對B類原輔料的驗證如下:根據實際生產試

14、用,若滿足使用則相應的原輔料合格,使用部門確認入庫;反之,則相應的原輔料不合格,退貨。4.3 對C類原輔料的驗證如下:4.3.1 錨具包裝箱:在合格供方名錄內,核對合格證后按設計圖檢驗符合要求即可入庫,否則退貨。在一年內抽查二種常用規(guī)格的包裝箱作沖擊試驗。4.3.2 配件及標件:庫管員或使用者目測其外表無缺陷、無銹蝕,且名稱、規(guī)格相符,即可入庫或使用,否則退貨。編 制文件會簽審 核批 準錨具檢驗和試驗的規(guī)定1 目的為確保檢驗和試驗控制程序及各項檢驗制度在本單位的有效實施,明確規(guī)定預應力筋用夾片式錨具、夾具、連接器和低回縮錨具的檢驗和試驗的要求,特制定本規(guī)定。2 范圍本規(guī)定適用于預應力筋用夾片式

15、錨具、夾具、連接器和低回縮錨具的生產全過程檢驗和試驗。3 引用標準3.1 GB/T14370 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3.2 TB/T 3193 鐵路工程預應力筋用夾片式錨具、夾具和連接器技術條件3.3 Q/XZ 06-2008 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企業(yè)標準)4 職責4.1 技術科負責本規(guī)定的制定。4.2 質檢科負責本規(guī)定的實施、控制和管理。4.3 進廠檢驗、過程檢驗、最終檢驗、出廠檢驗和試驗的檢驗人員按本規(guī)定的要求實施。4.4 有關庫管人員、發(fā)貨人員和操作工人協(xié)助實施。5 規(guī)定和要求5.1 進廠檢驗和試驗進廠檢驗人員按采購控制相關規(guī)定,核實供方是否是合格供方;驗證供方提供的資料

16、;按照原材料、錨下墊板鑄件、螺旋筋進廠的規(guī)定以及超聲波探傷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相關要求及規(guī)定進行檢驗和驗證,經檢驗和驗證合格的原材料、外購件和外協(xié)件才能辦手續(xù)入庫或轉序。5.2 過程檢驗和試驗5.2.1 過程檢驗人員嚴格按圖紙、工藝、標準、規(guī)程以及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等相關規(guī)定要求進行檢驗和試驗,經過檢驗合格的零件方能轉入下工序,不合格品做好標識、隔離,并通知相關部門處理。5.2.2 過程檢驗和試驗人員應遵循的原則:5.2.2.1 在工裝未做調整、更改,工藝或操作方法未做更改,且連續(xù)(停產不超過一周)、穩(wěn)定生產的情況下,各工序半月進行1次首檢。5.2.2.2 半月進行1次首檢的產品、工序,每周巡檢次

17、數(shù)不得少于1次。5.2.2.3 若工裝與工藝調整、更改或產品質量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應每班首檢、巡檢直至產品質量穩(wěn)定、正常為止。5.2.3 熱處理過程檢驗和試驗5熱處理檢驗人員嚴格按熱處理工藝規(guī)程、作業(yè)指導書及相關規(guī)定要求進行檢驗和試驗。5 硬度檢驗每爐抽取3%,每件檢測四點,第一點不作為檢測依據。當硬度值在設計要求的允許偏差范圍內判為合格;如有一件不合格,則需進行全檢,合格者方可轉入下工序。大批量連續(xù)生產時,硬度檢驗按月取樣進行,硬度檢驗量不得少于月生產量的3%。上述試驗結果如質量不穩(wěn)定,應增加取樣。5 金相檢驗夾片抽取1片/天(生產時)作金相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技術要求,如不符合要求,涉及當天

18、的其它爐次夾片取樣作金相檢驗。5.2.3.4 夾片張拉破斷試驗每爐夾片須抽取6付進行張拉破斷試驗,試驗結果應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則該爐夾片判為不合格。5.3 最終檢驗和試驗5.3.1 預應力筋用夾片式錨具、低回縮錨具最終檢驗和試驗,應在滿足以下條件的基礎上進行:5.3.1.1 原材料、外購(外協(xié))件已檢驗、驗證合格;5.3.1.2 所有加工過程(含特殊過程)都已檢驗合格;5.3.1.3 工序流程記錄卡、質量相關記錄清楚無誤;5.3.1.4 產品數(shù)量、標識文字相符。5.3.2 預應力筋用夾片式錨具、低回縮錨具最終檢驗和試驗按以下規(guī)定進行檢驗和試驗:5.3.2.1 外觀檢驗按工藝規(guī)程、設計圖進

19、行檢驗,按2000件(套)為一個批次,每批抽取不少于5%,尺寸符合工藝規(guī)程、設計要求,應判為合格,如此項尺寸有1套超過允許偏差,則應取雙倍數(shù)量重做檢驗,如仍有1套不符合要求,則應逐套檢查;目測外表缺陷、表面質量的檢查應全檢;錨圈、連接器、鎖頭器、低回縮錨具用錨圈和承壓螺母等磁粉探傷每批抽取不少于10%,如1件有裂紋,則應逐件進行磁粉探傷。大批量連續(xù)生產時,出廠檢驗按月取樣進行,外觀檢驗抽樣數(shù)量不得少于月生產量的5%。上述試驗結果如質量不穩(wěn)定,應增加取樣。5.4 出廠檢驗和試驗5.4.1 外觀檢驗及硬度檢驗:5.4.1.1 驗證5.3.2外觀檢查。5.4.1.2 驗證5.2.3.2硬度檢驗記錄。

20、5.4.2 靜載試驗按錨具張拉試驗作業(yè)指導書、錨具系列產品批次及可追溯性管理規(guī)定等相關規(guī)定進行靜載性能試驗,按2000件(套)為一個批次,每批次錨圈、低回縮用錨圈和承壓螺母、連接體抽取3組,如符合要求,應判為合格;如有一組不符合要求,應取雙倍數(shù)量重新試驗,如仍有一組不符合要求,則該批產品判為不合格。大批量連續(xù)生產時,靜載試驗按月取樣進行,按同一規(guī)格每月不得少于3個組裝件。上述試驗結果如質量不穩(wěn)定,應增加取樣。低回縮錨具的回縮量試驗,按2000件(套)為一個批次,每批抽取不少于3個樣品。如符合要求,應判為合格;如有一件不符合要求,應另取雙倍數(shù)量重新試驗,若全部試件合格,判為合格;如仍有一件不符合

21、要求,則該批產品判為不合格。大批量連續(xù)生產時,回縮量試驗按月取樣進行,按同一規(guī)格每月不得少于3個樣品。上述試驗結果如質量不穩(wěn)定,應增加取樣。(回縮量試驗和靜載試驗可以一同進行)錨圈、低回縮用錨圈的強度試驗,按2000件(套)為一個批次,每批抽取不少于3個樣品。如符合要求,應判為合格;如有一件不符合要求,應另取雙倍數(shù)量重新試驗,若全部試件合格,判為合格;如仍有一件不符合要求,則該批產品判為不合格。大批量連續(xù)生產時,強度試驗按月取樣進行,按同一規(guī)格每月不得少于3個樣品。上述試驗結果如質量不穩(wěn)定,應增加取樣。5.5 包裝、防護檢驗檢驗人員嚴格按產品包裝技術的規(guī)定、錨具產品防護管理規(guī)定等相關規(guī)定要求執(zhí)

22、行,對裝箱、防護、包裝和標識進行100%的檢驗。(符合要求后由檢驗員在工序流程記錄卡及產品包裝入庫記錄表上蓋章確認)5.6 交付檢驗 產品發(fā)貨時,檢驗員須對產品包裝、標識、防護、規(guī)格型號、數(shù)量、批次等進行檢驗。(符合要求后由檢驗員在產品發(fā)貨記錄表上蓋章確認)5.7 質量記錄5.7.1 所有檢驗人員嚴格按錨具系列產品批次及可追溯性管理規(guī)定、記錄控制程序、規(guī)定填寫質量記錄。填寫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用詞恰當,數(shù)據真實、準確、可靠,字跡清晰,不得任意涂改,確系筆誤只能劃改,劃改者應簽章。嚴禁用鉛筆填寫或更改。5.7.2 檢驗人員嚴格按錨具系列產品批次及可追溯性管理規(guī)定,對相關記錄進行確認、監(jiān)督檢查。5

23、.7.3 質量記錄完成后,應進行存檔備案。6 記錄Q/XZGYMJW005e002 工序巡回檢驗記錄卡Q/XZGYMJW005e003 質量報表Q/XZGYMJW005e004 錨具產品出廠檢驗記錄Q/XZGYMJW005e005 年合格證發(fā)放記錄表Q/XZGYMJW005e006 產品質量保證書(合格證)編 制文件會簽審 核批 準測量過程確認準則的規(guī)定1 目的及范圍為了嚴格控制測量過程,測量結果真實可靠,特制定本準則。本準則適用于超聲波、磁粉、金相、硬度、靜載試驗、低回縮錨具回縮量試驗、強度試驗、錨具錐度著色檢測等測量過程的確認。2 引用文件Q/XZG 002 預應力公司熱處理設備及介質控制

24、辦法Q/XZG YM JW008 錨具錐度著色檢測規(guī)定Q/XZG YM JW015 超聲波探傷作業(yè)指導書 Q/XZG YM JW021 夾片硬度檢測作業(yè)指導書 Q/XZG YM JW022 錨圈、連接器硬度檢測作業(yè)指導書Q/XZG YM JW023 金相檢測作業(yè)指導書 Q/XZG YM JW024 磁粉探傷作業(yè)指導書 Q/XZG YM JW019 錨具張拉試驗作業(yè)指導書3 職責3.1 技術科負責制定相關作業(yè)指導書及操作規(guī)范;3.2 質檢科負責確認的實施;3.3 生產部門協(xié)助準備測量產品。4 準備4.1 測量人員:操作者經培訓合格后并持有資格證。4.2 測量設備(儀器): 測量設備或儀器經校準或

25、檢定,且在檢定周期內。4.3 測量工件(產品): 被測量工件(產品)經檢驗符合本測量過程的相應要求。(尺寸、外觀、粗糙度)4.4 方法: 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金相、硬度、靜載試驗、錨圈強度試驗、低回縮錨具回縮量試驗等按相的關作業(yè)指導書進行,錐度著色按相關的檢測規(guī)定進行。4.5 環(huán)境: 測量環(huán)境整潔、干凈。5 操作5.1 上述條件具備情況下,由質檢科長組織。5.2 測試人員按作業(yè)指導書的規(guī)定對相應測試工件進行測試。5.3 質檢人員按操作或作業(yè)指導書對測試過程進行監(jiān)督檢驗,需外委或加工后才能驗證的待后序完成后作出檢驗結果。6 確認準則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金相、硬度采用與標準試塊比較法,靜載試驗

26、、錨圈強度試驗、低回縮錨具回縮量試驗采用同批次錨具送權威部門檢測復核法,錨具錐度著色檢測采用同件產品外委檢測復核法。7 綜合判定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金相檢測結果不低于標準試塊標識等級為測量過程合格,反之不合格;硬度檢測結果與標準試塊標識硬度差不大于0.5HRC為測量過程合格,反之不合格;靜載試驗檢測合格的同批次錨具經權威部門檢測合格,則靜載試驗過程合格,反之為不合格?;乜s量試驗檢測合格的同批次錨具經權威部門檢測合格,則回縮量試驗過程合格,反之為不合格。 錨具錐度著色檢測合格的同件錨具產品外委檢測合格,則錨具錐度著色檢測過程合格,反之為不合格。8 確認周期測試過程準備環(huán)節(jié)中五大要素任一要素發(fā)生

27、變化、工藝變化或發(fā)現(xiàn)異常時,均應按本準則重新確認。9 記錄Q/XZJGYe101 測量過程確認表編 制文件會簽審 核批 準不易測量、關鍵工序測量過程的規(guī)定1 目的為高效、準確的按設計及工藝要求對工件進行測量,特制定本規(guī)定。2 范圍預應力筋用夾片式錨具、夾具、連接器、低回縮錨具等產品加工過程中不易測量、高精度、復雜、關鍵工序。3 工作過程3.1 夾片 3.1.1 攻絲3.1.1.1 工件是上工序檢驗確認合格的工件;.2 使用特制絲錐,每批特制絲錐進廠須抽12只進行牙形角及大小徑的檢測,合格后方可入庫并領用;3.1.1.3 按工藝要求進行加工后,目測爛牙及平齒情況。3.1.2 車外錐3.1.2.1

28、 工件是上工序檢驗確認合格的工件;.2 靠模在校準有效期內且無異常情況,以保證工件錐度;數(shù)控車床及設定的程序在校準有效期內且數(shù)控車床無異常情況,以保證工作錐度;3.1.2.3 按工藝要求加工后,用環(huán)規(guī)及深度尺檢測工件外露高度保證工件大端尺寸;3.1.2.4 操作者每班第一件應進行檢驗,生產過程中每不超過20件均應進行尺寸檢驗。 磨外錐/精車外錐(關鍵工序)3.1.3.1 工件是上工序檢驗確認合格的工件;3.1.3.2 環(huán)規(guī)及百分表在校準有效期內且無異常情況;3.1.3.3 按工藝要求加工后,用環(huán)規(guī)著色檢測工件錐度;3.1.3.4 用環(huán)規(guī)及百分表檢測工件外露高度,保證工件大端設計尺寸;.5 操作

29、者每班第一件應進行檢驗,生產過程中每不超過10件均應進行著色檢驗,每10件均應進行尺寸檢驗。3.1.4 切槽、倒角3.1.4.1 工件是上工序檢驗確認合格的工件;3.1.4.2 使用的切槽刀按設計要求加工,并且試加工樣件經檢驗合格;3.1.4.3 按工藝要求加工后,用游標卡尺檢測槽底直徑;3.1.4.4 操作者每班第一件應進行檢驗,生產過程中每不超過10件均應進行尺寸檢驗。3.1.5 倒齒、倒角3.1.5.1 工件是上工序檢驗確認合格的工件;3.1.5.2 使用的倒齒、倒角刀按設計要求加工,并且試加工樣件經檢測錐度、圓角且樣件均合格。3.1.5.3 按工藝要求加工后,用塞規(guī)檢測倒齒深度,用游標

30、卡尺檢測倒齒大端尺寸。3.1.5.4 操作者每班第一件應進行檢驗,生產過程中每不超過10件均應進行尺寸檢驗。3.2 錨圈、低回縮錨具用錨圈及承壓螺母3.2.1 粗鉆3.2.1.1 工件是上工序檢驗確認合格的工件;3.2.1.2 使用數(shù)控鉆床設定的程序在校準有效期內且數(shù)控鉆床無異常情況;3.2.1.3 使用的錐鉆刃磨后錐度檢測合格,保證工件錐度;3.2.1.4 按工藝要求加工后,用深度尺測量塞規(guī)外露高度,并保證尺寸;3.2.1.5 錐孔大端尺寸;3.2.1.6 用游標卡尺測量相鄰孔距壁厚差,并保證孔距及分度圓設計尺寸;3.2.1.7 操作者每班第一件應進行檢驗,生產過程中每不超過5件均應進行尺寸

31、檢驗。 精鉸(關鍵工序).1 工件是上工序檢驗確認合格后的工件;.2 鉸刀是經檢測合格的;.3 塞規(guī)及百分表在校準周期內且無異常情況;.4 按工藝要求加工后,用塞規(guī)及百分表檢測塞規(guī)外露高度,并保證工件錐孔大端設計尺寸;.5 用塞規(guī)著色檢測工件錐度;.6 操作者每班第一件應進行檢驗,生產過程中每件進行尺寸檢驗,每換一把刀具加工的第一孔均應進行著色檢驗。 低回縮錨具用錨圈及承壓螺母:車內、外螺紋(關鍵工序).1 工件是上工序檢驗確認合格后的工件;.2 螺紋環(huán)塞規(guī)在校準周期內且無異常情況;.3 按工藝要求加工后,用螺紋環(huán)塞規(guī)檢測工件,并保證工件設計尺寸;.4 操作者每班第一件應進行檢驗,生產過程中每

32、件進行尺寸檢驗。3.3 粗糙度的檢驗及檢驗頻次 各工序粗糙度均采用目測檢驗; 以上各工序目測檢驗項目操作者應在工序中進行全檢;4 控制 操作者按本規(guī)定進行操作,不做記錄。編 制文件會簽審 核批 準錨具錐度著色檢測規(guī)定1 目的 為保證錨具關鍵工序(精鉸錐孔、磨外錐)在錐度檢測數(shù)據準確、有效的基礎上,提高檢測工效,特制定本規(guī)定。2 范圍 預應力筋用錨圈、連接體、夾片、低回縮錨具用錨圈。3 控制要求3.1 環(huán)塞規(guī)合格且在校準有效期內;3.2 檢測方法經確認有效。4 檢測方法4.1 用紅丹粉與煤油調制成著色劑;4.2 將環(huán)(塞)規(guī)及工件擦拭干凈;4.3 在環(huán)(塞)規(guī)工作錐面上均勻涂抹適量的著色劑;4.

33、4 將工件與環(huán)(塞)規(guī)錐面稍用力貼合在一起,做不大于120°的相對往復旋動,往復次數(shù)35次;4.5 分離工件與環(huán)(塞)規(guī),觀測工件上已著色面積。5 判定5.1 錨圈、連接體、低回縮錨具用錨圈錐孔著色面積不小于60%為合格,反之為不合格;5.2 夾片著色面積不小于40%為合格,反之為不合格;6 記錄 工序操作者不做記錄,專職檢驗員按相關規(guī)定做首、巡、終檢記錄。編 制文件會簽審 核批 準旋槽機用絲錐刃磨檢測規(guī)定1 目的 為了保證夾片產品達到設計圖和工藝要求,特制定本規(guī)定。2 范圍 本規(guī)定適用于本公司夾片。3 引用標準 GB/T 3506 螺旋槽絲錐4 技術要求4.1 粗糙度,前面粗糙度R

34、a0.8,且不得有燒傷、碰傷等缺陷; 4.2 加工工件達到工藝規(guī)程要求。4.3 通常前角13°18°(不作為檢測依據);5 檢測工具 粗糙度對比塊。6 檢驗6.1 第一支絲錐試加工工件不少于5件,所有試加工工件須全部合格;6.2 目測粗糙度,全檢。7 結果判定 結果符合技術要求為合格。編 制文件會簽審 核批 準擴孔鉆刃磨檢測規(guī)定1 目的 為了保證夾片擴孔達到設計圖和工藝要求,特制定本規(guī)定。2 范圍 本規(guī)定適用于本公司夾片。3 引用標準 GB 1141 錐柄擴孔鉆4 技術要求4.1 粗糙度,后面、刃帶粗糙度Ra0.8,且不得有燒傷、碰傷等缺陷;4.2 通常鋒角120°

35、;;后角6°10°;外刃長度不小于1.5mm,刃帶寬1mm(磨損后不得小于0.2mm),且同一擴孔鉆三刃寬窄均勻;刃帶各處寬窄均勻,6齒刃帶相互寬窄均勻;(不作為檢測依據)4.3 加工工件達到工藝規(guī)程要求;5 檢測工具粗糙度對比塊。6 檢驗6.1 第一把擴孔鉆試加工工件不少于2件,所有試加工工件須全部合格;6.2 目測粗糙度,全檢。7 結果判定 結果符合技術要求為合格。編 制文件會簽審 核批 準14°圓錐鉸刀刃磨檢測規(guī)定1 目的 為了保證錨圈、工具錨圈和連接器達到設計圖和工藝要求,特制定本規(guī)定。2 范圍 本規(guī)定適用于本公司錨圈、工具錨圈、低回縮錨具用錨圈和連接體。

36、3 引用標準 GB/T 1139 莫氏圓錐和米制圓錐鉸刀4 技術要求4.1 錐度14°0-4;4.2 粗糙度,后面粗糙度Ra0.8,刃帶粗糙度Ra0.4,且不得有燒傷、碰傷等缺陷; 4.3 通常后角6°10°,刃帶寬0.10.3mm,且同刃帶各處寬窄均勻,6齒刃帶相互寬窄均勻(不作為檢測依據); 4.4 加工工件達到工藝規(guī)程要求。5 準備錨圈、工具錨圈、低回縮錨具用錨圈和連接體用環(huán)塞規(guī)、粗糙度對比塊。6 檢驗6.1 第一把鉸刀至少試鉸2件單孔錨圈,進行靜載試驗,合格后試加工工件不少于2件,所有試加工工件須全部合格,6.2 錐度著色檢測,接觸面積不小于80%,全檢;

37、6.3 目測粗糙度,全檢。7 結果判定 結果符合技術要求為合格。編 制文件會簽審 核批 準設備精度能力鑒定規(guī)定1 目的及范圍 為嚴格控制產品生產過程,確保生產產品合格,特制定本規(guī)定; 本管理文件適用于產品生產使用的所有生產類設備。2 職責 設備管理部門(或設備專管員)對設備精度能力鑒定進行歸口管理,負責組織進行設備精度能力鑒定,對鑒定結果進行存檔并采取適宜處置措施。3 準備設備精度能力的鑒定應在設備基本功能齊全,影響設備正常運行的硬件無損壞的情況下進行。4 要求4.1 車床 主軸跳動不大于0.05mm,縱向導軌相對于主軸100mm平行度不大于0.05mm,橫向導軌相對于主軸在100mm垂直度不

38、大于0.05mm。4.2 鉆床/攻絲機 主軸跳動不大于0.03mm,工作臺面相對于主軸100mm垂直度不大于0.03mm。4.3 磨床 砂輪主軸跳動不大于0.01mm,頭架主軸跳動不大于0.01mm,頭架與尾架主軸中心高差不大于0.015mm。4.4 銑床 主軸跳動不大于0.03mm,工作臺面相對于主軸平行度100mm不大于0.03mm,橫向導軌相對于主軸垂直度100mm不大于0.03mm,縱向導軌相對于主軸垂直度100mm不大于0.03mm。4.5 鋸床 端面(100mm)對軸線垂直度不大于0.5mm。4.6 熱處理設備 箱式爐、井式爐、多元共滲真空爐溫度容差±10,氣體滲碳氮化爐

39、溫度容差±5,鑄鏈爐溫度容差±7.5。4.7 其它生產設備按相應通用技術要求。5 實施5.1 車、銑、鉆、磨床及其它生產設備每年鑒定一次,如進行中修、大修、影響鑒定項目的維修須在修復后重新進行鑒定。5.2 熱處理設備每年鑒定1次,如進行中修、大修、影響鑒定項目的維修須在修復后重新進行鑒定。6 綜合判定 根據檢測數(shù)據或樣件檢測數(shù)據,生產主管、技術科長做出鑒定結論,結果符合要求判為合格。如為熱處理設備須經總工批準后有效。7 處置 如鑒定合格,該設備可用于生產;如鑒定不合格,由設備管理部門或設備專管員提出修復措施,組織進行修復,并提請重新鑒定。8 記錄 Q/XZY410e10 設

40、備精度能力鑒定表編 制文件會簽審 核批 準夾片熱處理軟件校準規(guī)定1 目的對UBE-600滴注式氣體滲碳氮化爐自動線夾片熱處理軟件進行校準,確保熱處理過程受控,符合工藝要求,保證熱處理產品滿足設計要求。2 校準項目2.1 參數(shù)的正確性(時間);2.2 過程的穩(wěn)定性及重復性;3 技術要求3.1 時間實測數(shù)據偏差滿足工藝要求;3.2 經過重復校核滿足工藝要求,即過程的穩(wěn)定性及重復性可靠。4 校準校準時,設備完好;所使用的儀器、儀表應校準或檢定合格;4.1 時間 分別按工藝過程對其均熱、強滲、擴散、均溫、瀝油、清洗、干燥、回火時間進行校核。4.2 過程的穩(wěn)定性及重復性分別按4.1的項目進行校核,重復2

41、次,并記錄。5 校準方法5.1 時間的校準采用已校準的時鐘或秒表;5.2 重復性和穩(wěn)定性采用設定相同的參數(shù)進行對比。6 判定 滿足技術要求為合格。7 校準周期 7.1 正常情況下校準周期為一年;7.2 在生產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異常(如設備進行中修或大修,相關儀器、儀表進行過維修或更換后),應重新進行校準。8 記錄Q/XZGYMJW013e001 軟件校準記錄編 制文件會簽審 核批 準錨具產品鍍鋅進廠檢驗規(guī)定1 目的2 范圍3 引用標準4 技術要求4.1 外觀在鍍件表面不應有明顯的鍍層缺陷,如起泡、孔隙、粗糙、裂紋或局部無鍍層。但如果是因鍍件基體的缺陷引起的不可避免的鍍層缺陷除外。鍍層應光亮、清潔、無缺陷。4.2 鋅鍍層的最小局部厚度鋅鍍層的最小局部厚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