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網(wǎng)站刪除,僅供學習與交流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復(fù)習.精品文檔.勸學一、文言實詞1通假字(1)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2)雖有其槁暴,不復(fù)挺者(通“又”,再;通“曝”,曬)(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zhì),稟賦)2古今異義(1)輮以為輪古義:把做成今義:認為(2)金就礪則利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今義:黃金(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淵博3詞類活用(1)動詞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使彎曲)(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3)名詞作狀語。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日)/上
2、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4)名詞作動詞。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數(shù)詞作形容詞。用心一也(專一)二、文言虛詞1而連詞,表修飾。吾嘗終日而思矣吾嘗跂而望矣連詞,表轉(zhuǎn)折。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眠B詞,表并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連訶,表承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連詞,表遞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2于(1)介詞,從。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2)介詞,比。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3)介詞,表對象,可以不譯。介詞,向善假于物也3之代詞。青,取之于藍(代靛青)/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3、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助詞,的。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4焉兼詞,于之,從這里。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句末語氣助詞,了。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三、文言句式1判斷句(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斷)(2)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斷)(3)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斷)2省略句(1)鞣(之)以(之)為輪 (分別省動詞、介詞的賓語“之”)3倒裝句(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于藍取之、于藍青,狀語后置)(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乎己參省,狀語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狀語后置)(4)蚓無爪
4、牙之利,筋骨之強(利之爪牙、強之筋骨,定語后置)師 說一、文言實詞1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通“授”,傳授) (2)或師焉,或不焉(通“否”)2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 今義:指在學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古義:用來的 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一定 今義:用不著,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義:無論 今義:沒有,否定副詞 (5)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而且 今義:連詞,表目的或結(jié)果 (6)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眾多的人,大家 (7)小學而大遺 古義:小的方面學習 今義:指教育
5、的一個階段,也指實施這種教育的機構(gòu) 3一詞多義 (1)師 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吾師道也(動詞,學習)(2)傳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名詞,解釋經(jīng)文的著作)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4詞類活用 (1) 名詞作動詞。 吾師道也(以為師,學習)/ 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低于) (2) 名詞的意動用法。 吾從而師之(以為師)/ 孔子師郯子(以為師) (3)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而恥學于師(以為恥) (4) 形容詞作名詞。 小學而大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見其明也(高明的地方)二、文
6、言虛詞1而 (1) 連詞,表并列。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2) 連詞,表轉(zhuǎn)折。 惑而不從師/小學而大遺 (3) 連詞,表承接。 吾從而師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擇師而教之 (4) 連詞,表修飾。 則群聚而笑之 (5) 表陳述語氣。 如是而已2之 (1) 助詞,的。 古之學者必有師/彼童子之師 (2)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3)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4) 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詞,他。 作師說以貽之(6)代詞,這,這一類。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7、/3其 (1)代詞,那些。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2)代詞,他。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3) 代詞,他的。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 ( 5 ) 副詞,加強感嘆語氣。 其可怪也歟4于 (1) 介詞,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 介詞,向。 而恥學于師 (3) 介詞,對于。 于其身也 (4) 介詞,從。 皆出于此乎 (5) 介詞,被。 不拘于時5乎 (1) 介詞,相當于“于”,譯為“在”。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2) 介詞,相當于“于”,表比較,譯為“比”。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3) 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 其皆出于此乎
8、(4) 語氣助詞,表感嘆,譯為“唉”、“呢”。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也(1) 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2) 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其為惑也終不解矣(3) 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 其可怪也歟三、文言句式1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者也”,表判斷)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表判斷)2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賓語“之”)(2)吾從(之)而師之(省賓語“之”)3倒裝句(1)而恥學于師(于師學,介賓后置)(2)師不必賢于弟子(于弟子賢,介賓后置)(3)句讀之不
9、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賓語前置)4被動句不拘于時(介詞“于”表被動)始得西山宴游記一、文言實詞1通假字(1)自余為僇人(通“戮”,引申為有罪)(2)夢亦同趣(通“趨”,往,赴)2古今異義 (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義:這樣之后 今義:表承接,接著 (2)頹然就醉 古義:倒塌,文中指身子傾倒的樣子 今義:精神萎靡不振 (3)游于是乎始古義:從此 今義:連詞,表承接,就這樣 (4) 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 古義:土地 今義:地球陸地表面的一層疏松物質(zhì)。 3一詞多義 (1)窮 窮回溪(動詞,走到盡頭) 窮山之高而止(動詞,走到盡頭) 而不知其所窮(動詞,走到盡頭)(2)夢 臥而夢(動詞,做夢) 夢
10、亦同趣(名詞,夢境)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詞,曾經(jīng)) 始指異之(副詞,才) 游于是乎始(動詞,開始)4詞類活用 (1) 形容詞用作動詞。 窮山之高而止(走到盡頭)/窮回溪(走到盡頭)/ (2)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始指異之(以為異) (3) 形容詞用作名詞。 自遠而至(遠處) 縈青繚白(青山,白水) (4) 名詞用作動詞。 外與天際(連接)/ 臥而夢(做夢)/ 故為之文以志(寫作文章) (5) 名詞用作狀語。 日與其徒上高山(每天)/箕踞而遨(像箕畚一樣)二、文言虛詞1而 (1) 連詞,表修飾。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2) 連詞,表承接。 披草而坐,傾壺而醉/臥
11、而夢/覺而起,起而歸 (3) 連詞,表轉(zhuǎn)折。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窮/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4) 連詞,表條件,才。 窮山之高而止2之 (1) 助詞,的。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 代詞,它。 始指異之(指西山)/ 故為之文以志(指宴游西山這件事) (3)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3為 (1) 動詞,成為。 自余為僇人/不與培螻為類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詞“于”)(2)始指(之)異之(省略賓語“之”,指代西山) 2判斷句 是歲元和四年也(“也”,表判斷)
12、3.定語后置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定語后置)赤 壁 賦一、文言實詞1通假字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 (2)山川相繆(通“繚”,環(huán)繞) (3)舉酒屬客(通“囑”,勸人飲酒) (4)舉匏尊以相屬(通“樽”,酒杯;通“囑”,勸人飲酒)2古今異義(1)徘徊于斗牛之間 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一種競技方式(2)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曠遠的樣子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3一詞多義 (1)東 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軍) 東望武昌(狀語,向東)(2)望 七月既望(名詞,農(nóng)歷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看) (3)
13、下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占)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詞,下面)(4)如 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往) 如訴如泣(副詞,像)4詞類活用(1) 名詞用作動詞。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打魚砍柴)/下江陵(攻占)/ 順流而東(向東進軍)(2) 動詞的使動用法。 舞幽壑之潛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婦(使哭泣)(3) 名詞的意動用法。 侶魚蝦而友糜鹿(以為侶,以為友)(4) 名詞用作狀語。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向南)/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5) 形容詞用作動詞。 正襟危坐(使端正,整理)/渺滄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二、文言虛詞 1而 (1) 連詞,表
14、轉(zhuǎn)折。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2) 連詞,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變者而觀之(3) 連詞,表并列。 侶魚蝦而友麋鹿2之 (1) 助詞,的。 月出于東山之上/哀吾生之須臾 (2) 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凌萬頃之茫然 (3)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茍非吾之所有/吾與子之所共食 (4) 代詞,它、它們。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耳得之而為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3于 (1) 介詞,在。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間/漁樵于江渚之上/托遺響于悲風/于是飲酒樂甚 (2) 介詞,從。 月出于東山之上 (3) 介詞,被。 此非孟
15、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 語氣詞,表示疑問。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羨乎(2) 介詞,在。 相與枕藉乎舟中(3) 形容詞詞尾。 郁乎蒼蒼/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三、文言句式 l判斷句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疑問句 (1)何為其然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 (2)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3)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 (4)此非曹孟德之詩乎(“乎”表反問語氣)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問語氣) (6)而又何羨乎(語氣詞“乎”,表反問語氣) 3省略句 (1)(其聲)如怨如慕,(其聲)如泣如訴(省略
16、主語“其聲”) (2)(其聲)舞幽壑之潛蛟,(其聲)泣孤舟之嫠婦(省略“其聲”) (3)(蘇子與客)相與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語“蘇子與客”) 4倒裝句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狀語后置) (2)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于東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間徘徊,狀語后置) (3)凌萬頃之茫然(茫然萬頃,定語后置) (4)渺渺兮予懷(予懷渺渺,主謂倒裝)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 (6)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漁樵,狀語后置) 阿房宮賦一、文言實詞1古今異義(1)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 古義:遮斷,遮蔽 今義:不讓聚在一起,避免接觸(2)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
17、直走咸陽 古義:趨向 今義:行走(3)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古義:天氣 今義:是指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4)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古義:指宮室建筑精巧 今義:指人各用心機,互相排擠(5)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古義:可惜 今義:憐憫,值得憐憫2一詞多義(1)一 六王畢,四海一(動詞,統(tǒng)一) 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形容詞,全部,所有)(2)縵 廊腰縵回(名詞,無花紋的帛,這里名詞作狀語,像綢帶一樣) 縵立遠視(形容詞,久長)(3)盡 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副詞,達到頂點)奈何取之盡錙銖(動詞,取盡)(4)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動詞,讓) 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連詞,假使)(5)愛 秦愛紛奢,人
18、亦念其家(動詞,喜愛) 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動詞,愛護) 為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動詞,成為) 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動詞,做,當)3詞類活用 (1) 數(shù)詞作動詞。 六王畢,四海一 (統(tǒng)一)(2) 名詞作狀語。 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向北,向西)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像綢帶一樣) 辭樓下殿,輦來于秦(乘輦車)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把鼎、把玉、把金、把珠)(3) 名詞作動詞。 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出現(xiàn)虹)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出現(xiàn)龍)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唱歌,彈琴)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化為焦土)鼎鐺玉石,金塊珠礫(當作鐺、石、塊、礫)(4) 動詞作名詞。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指金玉珠寶之物)(
19、5) 動詞意動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以為鑒)二、文言虛詞1焉 (1) 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 盤盤焉,囷囷焉 (2) 句末語氣詞。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2而(1) 連詞,表承接。 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縵立遠視,而望幸焉/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 連詞,表轉(zhuǎn)折。 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鑒之3其(1) 代詞。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宮車)/ 幾世幾年,摽掠其人,倚疊如山(代六國)/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代秦國)(2) 代詞,自己的,作定語。 使六國各愛其人4于(1) 介詞,到。 辭樓下殿,輦來于秦(2) 介詞,表比較。
20、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5之 (1) 動詞,往,去。 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詞,的。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3) 代詞。 奈何取之盡錙銖(代財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三、文言句式1判斷句 (1)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也”,表判斷) (2)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者也”,表判斷) (3)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也”,表判斷) 2疑問句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2)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代詞“奈何”表疑問) (3)誰得而族滅也(疑問代詞“誰”與“也”表疑問)3省略句 (1)五步(有)一樓,十步(有)一閣(省謂語“有”)
21、 (2)長橋臥(于)波,未云何龍(省介詞“于”) (3)幾世幾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詞“于”)4倒裝句 (1)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于南畝之農(nóng)夫多,狀語后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賓語前置)5被動句 戍卒叫,函谷舉(“舉”有被攻占之意,意念被動句)六 國 論一、文言實詞1通假字(1)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2)暴秦之欲無厭(通“饜”,滿足)2古今異義(1)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古義:它實際上的數(shù)量 今義:實際上(2)思厥先祖父古義:祖輩和父輩 今義:父親的父親(3)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古義:到結(jié)局 今義:連詞(4)可謂智力孤危古義:智謀和力量 今義:理解事物的能
22、力(5)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古義:先例,舊事 今義:真實的或虛構(gòu)的有關(guān)人物的事情(6)后秦擊趙者再 古義:兩次 今義:又,又一次(7)然后得一夕安寢古義:這樣以后 今義: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8)刺客不行 古義:不起身赴秦 今義::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9)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古義:可,可以;以,憑借 今義助動詞,表示可能或能夠3詞類活用(1) 名詞作狀語。 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2) 名詞作動詞。 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義不賂秦(堅持正義)(3) 形容詞作動詞。 不能獨完(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堅持到最終)(4) 形容詞作名詞。 小則獲邑
23、,大則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一詞多義 (1)兵 非兵不利(名詞,兵器、武器) 而秦兵又至矣(名詞,軍隊) 斯用兵之效也(名詞,戰(zhàn)爭)(2)暴 暴霜露(動詞,暴露) 暴秦之欲無厭(形容詞,兇暴,殘酷的)(3)事 以地事秦(動詞,侍奉)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名詞,事情)(4)猶 猶抱薪救火(動詞,像,好象)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副詞,仍然,還)(5)終 終繼五國遷滅(副詞,終于)惜其用武而不終也(動詞,堅持到最終)(6)始 始有遠略(名詞,起初)始速禍焉(副詞,才) (7)向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副詞,假使,如果)并力西向(動詞,朝著,對著)(8)得 較秦之所得(動詞,獲得) 此言得之(動詞,適合,得當)然后得一夕安寢(動詞,獲得)二、文言虛詞1而(1) 連詞,表因果。 賂秦而力虧(2) 連詞,表修飾。 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 (3) 連詞,表轉(zhuǎn)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燕雖小國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4) 連詞,表并列。 二敗而三勝/與贏而不助五國也(5) 連詞,表承接。 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2之(1) 助詞,的。 破滅之道也/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2)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較秦之所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土豆收獲機市場現(xiàn)狀分析及前景預(yù)測報告
- 輔導員理論考試試題及答案
- 儲能專業(yè)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二級近幾年OFFICE試卷及答案
- 化學期中考試卷子及答案
- 2025年廣告策劃師職業(yè)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社會倡導與兒童權(quán)利保護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網(wǎng)絡(luò)工程專業(yè)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應(yīng)用心理學考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公共治理與行政效能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國迷迭香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分析及發(fā)展建議研究報告
- 2025年山東地區(qū)光明電力服務(wù)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國家工作人員保密教育線上培訓必考題庫附含參考答案
- 2025年合肥市公安局第一批招考聘用警務(wù)輔助人員591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糾四風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 科目一考試題庫含答案100題
- 醫(yī)務(wù)人員手衛(wèi)生規(guī)范課件
- 江蘇省漁船安全隱患排查技能競賽(海洋組)考試題及答案
- 計算與人工智能概論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湖南大學
- 【MOOC】太極功夫-西南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醫(yī)院培訓課件:《醫(yī)務(wù)人員職業(yè)暴露及安全防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