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孟德爾(G.Mendel)遺傳因子的概念假設的生物性狀的符號例題1:一個AB血型人的母親不可能是AAB血型BA血型CB血型DO血型。(西北大學2005年考研試題 2分)知識要點:1. ABO血型由IA 、IB、i 3個復等位基因控制,其中IA 、IB 間為共顯性關系,IA 、i間, IB、i 間為完全顯性關系。2.ABO血型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解題思路:1.根據(jù)知識要點1,AB血型的個體必然帶有兩個共顯性的基因,因此其基因型為IAIB2.根據(jù)知識要點2,AB血型的個體的兩個共顯性基因IA、IB必然分別來自于他的雙親,即IA、IB兩等位基因分別由其雙親產生的配子而來。AB血型的個體的雙親
2、必然分別帶有IA和IB基因,而帶有IA或IB基因的個體的血型可能是A型、B型或AB型,但不可能是O型。標準答案: 為D解題捷徑: 遇到此類習題,可以不用推算,AB血型的個體其雙親不可能是O血型,所以直接選O血型即可。例題2:基因型相同的生物體一定有著相同的表型,基因型不同的生物體其表型亦不會相同。(中山大學1992年考研試題 2分)知識要點:1.基因型2.表型3.外顯率4.表現(xiàn)度5.遺傳異質性解題思路:1.根據(jù)知識要點1,基因型是指個體的遺傳組成;2.根據(jù)知識要點2,表型是指表現(xiàn)出來瘄性狀,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或可用物理、佛學方法測定的;3.根據(jù)知識要點3,外顯率是某一顯性基因(在雜合狀態(tài)下)或
3、純合隱性基因在一個群體中得以表現(xiàn)的百分比,外顯率不是100%,提示相同的基因型可以有不同的表型。據(jù)此可以判斷:題中所說的“基因型相同的生物體一定有著相同的表型”是不對的。4.根據(jù)知識要點4,表現(xiàn)度是基因在個體中的表現(xiàn)程度,或者說具有同一基因型的個體或同一個體的不同部位,由于各自遺傳背景的不同,所表現(xiàn)的程度可有顯著的差異。由此也可以判斷:“基因型相同的生物體一定有著相同的表型”是錯誤的。5.根據(jù)知識要點5,遺傳異質性是指一種性狀可以由多個不同的基因控制。所以題中所說的“基因型不同的生物體其表型亦不會相同”是不正確的。標準答案: ×解題捷徑:該題考查的是基因型與表型的關系,涉及的知識點有
4、多個,因為題干由兩句話并列組成,而兩句話都是錯誤的,只要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否定其中的一句話,即可得到正確答案。例題3:基因型為 AaBbCcDd的個體能形成種配子,其中含三個顯性基因一個隱性基因的配子的概率為,該個體自交得到的 種基因型中二純合二雜合的基因型的概率為。(河南師范大學2006年考研試題)知識要點:1.分離律2.自由組合律3.配子種類概率4.獨立事件的概率計算解題思路:1.根據(jù)知識要點1,生物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等位基因要彼此分開;2.根據(jù)知識要點2,生物在形成配子時,非等位基因之間隨機組合;3.根據(jù)知識要點3,配子產生的種類可用2n來計算,其中n為等位基因對數(shù),對任何一
5、對等位基因來說,配子中出現(xiàn)顯性與隱性基因的概率都是1/2,而隱性基因又可以是4個等位基因中的任意一個,所以得到的配子中含有三個顯性基因一個隱性基因的概率為C41·(1/2)4,即1/4。4.根據(jù)知識要點4,對任何一對等位基因來說,形成純合子的概率為1/2,形成雜合子的概率也是1/2,另外,純合基因可以是4對等位基因中的任意2個,因此得到二純合二雜合的基因型的概率是C42·(1/2)4,即3/8。標準答案: 16 1/4 3/8解題捷徑:該題考查的是考生對分離律與自由組合律的綜合運用能力,其中產生配子種類與基因型種類與等位基因對數(shù)之間有固定的數(shù)字關系,可以直接套用公式:配子種
6、類=2n,基因型種類=3n,即可得出正確答案,至于多對等位基因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計算,可采用多個獨立事件同時出現(xiàn)的相乘法則結合組合公式來進行計算,而不必繁瑣的分枝法進行分析。例題4:若具有n對表現(xiàn)獨立遺傳相對改善差異的兩親本雜交,在完全顯性的情況下,其F2代中表型有種類型,表現(xiàn)型的分離比例為 。(中山大學1991年考研試題)知識要點:1.表型2.基因型3.完全顯性4.子二代表型數(shù)5.性狀分離比解題思路:1.根據(jù)知識要點1,表型是指個體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2.根據(jù)知識要點2,基因型是指生物體的遺傳組成;3.根據(jù)知識要點3,完全顯性遺傳是指雜合子的性狀與顯性純合子的性狀完全相同,所以從表型上看,F(xiàn)2
7、代不同等位基因所決定的性狀的分離為31;4.根據(jù)知識要點4,完全顯性時,子二代的表型數(shù)為2n; 5.根據(jù)知識要點5,表現(xiàn)型的分離比為(3+1) n。標準答案: 2n (3+1) n解題捷徑: 該題考查的是考生對雜交中基因對數(shù)與表型的關系,不必推理,將公式寫出即可。例題5:假定一個座位上有20個復等位基因,那么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有(河南師范大學2006年考研試題)A20種 B210種C200種 D190種知識要點:1.復等位基因2.等位基因3.純合子4.雜合子解題思路:1.根據(jù)知識要點1,在一個群體內,同源染色體的某個相同座位上的等位基因超過2個以上時,就稱作復等位基因;2.根據(jù)知識要點2,等位基
8、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不同的等位基因組合產生不同基因型,包括純合子與雜合子;3.根據(jù)知識要點3,純合子是指在同源染色體同一位點上的兩個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個體;如果某一座位上有20個復等位基因,則所能形成的純合子基因型為20個。4.根據(jù)知識要點4,雜合子是指在同源染色體同一位點上的兩個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個體;如果某一座位上有20個復等位基因,則所能形成的雜合子基因型為C202個,即190個。標準答案: 210解題捷徑:復等位基因數(shù)量與可能的基因型種類的關系可以用下述公式表示: N(N-1)/2,其中N表示復等位基因數(shù)目,考生直接套用公式計算即可,不必再去推理
9、。第二章 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遺傳單位例題1:家鼠有兩個隱性性狀:低垂耳和易脫落的尾。這兩個性狀是由在3號染色體上的相距6mu的兩個基因所決定的。用正常耳(De)和易脫落尾(ft)家鼠與低垂耳(de)和正常尾(Ft)家鼠雜交,F(xiàn)1代再與低垂耳和易脫落尾的家鼠測交,問在100個測交后代中不同類型家鼠的期望比是多少?(南開大學2003年考研試題 10分)知識要點:1相引相(coupling phase)與相斥相(repulsion phase):把甲乙兩個顯性性狀連系在一起遺傳,而甲乙兩個隱性性狀連系在一起遺傳的雜交組合,稱為相引相或相引組(coupling phase);把甲顯性性狀和乙隱性性狀連
10、系在一起遺傳,而乙顯性性狀和甲隱性性狀連系在一起遺傳的雜交組合,稱為相斥相或相斥組(repulsion phase);2重組頻率可以作為兩個基因在染色體圖上的距離的數(shù)量指標,基因在染色體圖上的距離簡稱圖距,用圖距單位表示。1%的重組率為一個圖距單位(map unit, mu),1cM=1%的重組率;3減數(shù)分裂中如果在同源染色體所觀察的兩個基因的非姊妹染色單體間發(fā)生交換會導致連鎖基因間的重組。解題思路:要知道測交后代中各種類型的家鼠的期望值,就是要知道F1產生的配子的類型及比例。本題中親本使用的是相斥相的親本,因此F1種親本型配子的類型是Deft和deFt,根據(jù)兩個基因的圖距是6mu,可以知道F
11、1產生的四種配子及比例分別為Deft,47%;deFt,47%;DeFt,3%;deft,3%。因此期望值分別為47,47,3,3只,顯然比值就應該是474733。標準答案:474733例題2:在番茄中,圓形果(O)對長形果(o)顯性,單一花序(S)對復狀花序(s)顯性。兩對基因連鎖,圖距為20單位。今以純合圓形果單一花序植株與長形果復狀花序植株雜交,問:(1)F2中有哪些表現(xiàn)型?各類型理論百分比為多少?(2)如希望得到5株純合圓形果復狀花序植株,F(xiàn)2群體至少為多少?(3)假定這兩對基因不連鎖,要得到5株純合圓形果復狀花序植株,F(xiàn)2群體數(shù)至少為多少?(上海師范大學2002年考研試題 25分)知
12、識要點:1連鎖遺傳規(guī)律:連鎖遺傳的相對性狀是由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間控制,具有連鎖關系,在形成配子時傾向于連在一起傳遞;交換型配子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單體間交換形成的。因此,在產生的四種配子中,大多數(shù)為親型配子,少數(shù)為重組型配子,而且其數(shù)目分別相等,均為1:1。2相引相和相斥相概念及區(qū)別(同例2)。3重組頻率和圖距的關系(同例2)。解題思路:1根據(jù)題意,純合圓形果單一花序植株基因型為OOSS,與長形果復狀花序植株基因型為ooss,二者雜交后F1代基因型為OoSs,兩基因為相引相。2由于兩個基因間圖距為20單位,因此F1代產生的配子及比例如下:配子 OS os Os oS 比例 40% 4
13、0% 10% 10%自交后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如下:基因型: OOSS OoSS OOSs OoSs OOss Ooss ooSS ooSs ooss 比 例: 16% 8% 8% 34% 1% 8% 1% 8% 16%因此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圓形果單一花序(O_S_)66% 圓形果復狀花序(O_ss)9% 長形果單一花序(ooS_)9% 長形果復狀花序(ooss)16%3純合的圓形果復狀花序植株的基因型為OOss,該類型植株的理論比應為1%,因此如果要得到5株該基因型的植株,那么群體至少應該有500株。4加入這兩個基因連鎖,那么其關系為自由組合的關系。F1代產生的配子為四種且比例相同?;蛐蜑镺
14、Oss的植株是由兩個相同的Os配子結合得到的,因此F2代中OOss基因型個體的理論比例為1/16,要得到5株這樣的植株群體至少應為80株。標準答案:(1)圓形果單一花序(O_S_)66% 圓形果復狀花序(O_ss)9% 長形果單一花序(ooS_)9% 長形果復狀花序(ooss)16%(2)500(3)80例題3:在果蠅中, 有一品系對三個常染色體隱性基因a、b和c是純合的,但不一定在同一條染色體上,另一品系對顯性野生型等位基因A、B、C是純合體,把這兩個個體交配,用F1雌蠅與隱性純合雄蠅親本回交,觀察到下列結果:表型 數(shù)目abc 211ABC 209aBc 212AbC 208 問:(1)這兩
15、個基因中哪兩個是連鎖的?(2)連鎖基因間的重組值是多少? (15分) (中科院遺傳所2004年考研試題 15分;廈門大學2000年考研試題)知識要點:1組由組合和連鎖互換都可以產生重組型的后代,但是兩種重組型后代產生的機制是有很大區(qū)別的,自由組合產生的重組型后代是染色體間的重組造成的基因之間的自由組合;而連鎖互換產生的重組型后代是由于染色體內重組產生的,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單體間的交換造成的基因間的重新組合。從產生的重組型后代的比例上來說,如果是測交后代,自由組合產生的重組型和親本型在比例上是一致的,而連鎖互換產生的重組型后代遠遠小于親本型。甚至如果兩個基因完全連鎖的話測交后代類似于一個基因的測交
16、結果。2重組值RF =(重組型/親本型)×100%。解題思路:三個基因的雜合體和純合隱性親本雜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一般會有以下可能:1三個基因完全連鎖,那么測交后代一般只有兩種表現(xiàn)型,類似于1對等位基因測交后代表現(xiàn)型;2三個基因有兩個完全連鎖,那么測交后代一般會有4種表現(xiàn)型,類似于2對等位基因測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3三個基因不完全連鎖或者三個基因不在同一染色體上,那么測交后代一般會有8種表現(xiàn)型,只不過這兩種情況的后代的比例不同。標準答案:(1)顯然ac是連鎖的。(2)是完全連鎖,重組值是0。解題捷徑:根據(jù)測交后代是四種表現(xiàn)型可以判斷雖然是三個基因的遺傳,但是實際上類似兩個基因測交的后代表型數(shù),
17、因此必然有兩個基因是完全連鎖的,重組值是0。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ac兩個基因總是連鎖在一起的,因此可以明顯判斷出ac是完全連鎖的。例題4:有一果蠅品系對四個不同的隱性基因a、b、c、d是純合體,aabbccdd與AABBCCDD雜交,其F1雌蠅再與隱性純合雄蠅回交,產生2000個子代,表型數(shù)據(jù)如下:表型 數(shù)目 表型 數(shù)目abcd 668 a+c+ 69+ 689 +b+ 1+d 98 +b+d 76abc+ 97 ab+ 1ab+d 5 +cd 1+c+ 5 a+ 145a+cd 2 +bcd 143 問:1)這四個基因之間的重組距離是多少?畫出它們之間的連鎖圖。 2)第一和第三基因之間的干涉度是多少
18、? 3)第二和第四基因之間的干涉度是多少? 4)三交換的數(shù)目與預期值相等嗎?其并發(fā)率和干涉度是多少?(廈門大學1998年考研試題 15分)知識要點:1重組頻率和圖距的關系(見例2)。2雙交換的發(fā)生頻率很低,在測交子代中表現(xiàn)出來的數(shù)目就很小。這是判定是否發(fā)生雙交換的依據(jù)。假如兩次交換的發(fā)生與否是相互獨立的,那么雙交換的預期頻率應為兩個單交換頻率的乘積。如果在某對基因間發(fā)生一次交換的條件下,會影響另一對基因間交換的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稱為干涉。干涉的大小通常用并發(fā)系數(shù)來表示:干涉=1-并發(fā)系數(shù)。解題思路:這是一個四個基因的連鎖分析,F(xiàn)1的雌蠅是四個基因的相引相的雜合體,由于回交的雄蠅是隱性純合因此回交后
19、代的表現(xiàn)型直接反映F1雌蠅的基因型。對于基因的重組值的計算和三點測驗的方法一樣。根據(jù)計算出來的兩兩基因間的單交換值計算理論雙交換值,然后根據(jù)與實際雙交換的比值計算并發(fā)系數(shù)和干涉度。標準答案:(1) RF(a-b)=436/2000×100%=21.8%RF(a-c)=300/2000×100%=15%RF(b-c)=160/2000×100%=8%RF(c-d)=350/2000×100%=17.5%RF(b-d)=200/2000×100%=10%RF(a-d)=630/2000×100%=31.5%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確定四個基因間的連
20、鎖圖如下:ac10cM8cM15cMdb(2)干涉I=1-C(并發(fā)系數(shù)),第一個基因d和第三個基因c之間的雙交換值=5/2000×100%=0.25%。第一和第三個基因的并發(fā)系數(shù)C=0.25%/(10%×8%)=0.3第一個基因d和第三個基因c之間的干涉度為:I=1-0.3=0.7。(3)計算同(2)(4)三交換產生的表型為d+c+和+b+a三交換理論的比例為:10%×8%×15%=0.12%實際的比例為:2/2000×100%=0.1%三交換的并發(fā)系數(shù)為C=0.83,干涉度為1-0.83=0.17。例題5:已知一個連鎖圖為a 10 b 20
21、c,并發(fā)系數(shù)為50%,一基因型為abc/ABC個體。問:(1)此個體能形成哪幾種配子?比例如何?(2)自交后代中三個位點上為隱性純合的個體占多大比例?(3)自交后代中三個位點上均為雜合的個體占多大比例?(河南師范大學 2001年考研試題 15分)知識要點:1如果在二條非姊妹染色單體上分別發(fā)生兩次單交換,單交換的概率為,單交換的概率為,如果這兩次交換同時發(fā)生(即為雙交換),其概率理論上為()(),假設實際測得雙交換的概率為。并發(fā)系數(shù)(coefficidence of coincidence or coincidence)C為觀察到的雙交換數(shù)除以預期雙交換這一比值。C= /()()這個結果遠小于1
22、,也就是說實際發(fā)生的雙交換比預期發(fā)生的概率要小得多,這是由于一次重組事件的發(fā)生,干擾了另一次重組事件的發(fā)生,這一現(xiàn)象稱為染色體的干涉(chromasomal interference)或稱為交叉干涉(chiasma interference)。以I來表示。干涉和并發(fā)系數(shù)的關系以下式表示:I1C。解題思路:首先根據(jù)題意知道三個基因是連鎖的關系,由于并發(fā)系數(shù)是50%,因此可知是不完全連鎖,所以判斷可以產生8種類型的配子。其次,根據(jù)給定的三個基因間的距離可以知道兩兩基因間的單交換值。根據(jù)單交換值計算理論雙交換值。然后再根據(jù)并發(fā)系數(shù)的計算公式計算出實際雙交換值。即可確定每種配子的比例。標準答案:(1)
23、因為并發(fā)系數(shù)為50%,因此是不完全干涉,可以產生8種配子。兩個單交換的交換值分別為10%和20%,雙交換的交換值為10%×20%×50%=1%。8種配子的比例為:ABC 35.0% abc 35.0%ABc 9.75% abC 9.75%AbC 0.5% aBc 0.5%aBC 4.75% Abc 4.75%(2)自交后代中三個位點都是隱性純合的比例為35%×35%=12.25%(3)自交后代中三個位點均雜合的比例為35%×35% +9.75%× 9.75%+0.5%× 0.5%+4.75%× 4.75% =12.25%+0
24、.95%+0.0025%+0.225%=13.43%第三章 基因的化學本質是DNA例題1:DNA序列“pAGATTAAGCC”的反向互補序列是_ 。(華南理工大學2005年考研試題 1分)知識要點:1.互補序列是堿基間的互補2.兩條互補序列排列方向相反,但都要從5端讀起3.核酸的書寫規(guī)范是磷酸末端在前,羥基端在后解題思路:1.根據(jù)知識要點1,互補堿基序列為TCTAATTCGG2.根據(jù)知識要點2,反向互補序列是5GGCTTAATCT 33.根據(jù)知識要點3,反向互補序列的正確寫法應為pGGCTTAATCT標準答案:pGGCTTAATCT解題捷徑:掌握DNA序列的閱讀方向和書寫規(guī)則例題2:核酸主要有
25、_和_兩種,由于它們的_不同,所以_在酸性條件下更穩(wěn)定。(華南理工大學2005年考研試題 每空4分)知識要點:1.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種2.DNA與RNA的區(qū)別主要在側鏈上,DNA沒有羥基,RNA側鏈含有羥基3.羥基呈堿性,與酸容易發(fā)生酸堿中和反應解題思路:1.根據(jù)知識要點1,核酸主要有DNA和RNA兩種2.根據(jù)知識要點2,DNA與RNA的側鏈不同3.根據(jù)知識要點3,DNA因為沒有側鏈上的羥基,所以在酸性條件下更穩(wěn)定標準答案:DNA、RNA、側鏈、DNA解題捷徑:熟悉DNA和RNA的概念、結構合特性例題3:DNA是以半保留方式進行復制的,如果放射性全標記的雙鏈D
26、NA分子在無放射性標記的溶液中經兩次復制,那么所產生的4個DNA分子其放射性狀況如何?(華南理工大學2005年考研試題 2分)A.兩個分子含有放射性 B.全部含有放射性C.雙鏈中各有一半含有放射性 D.所有分子的兩條鏈都沒有放射性知識要點:1.DNA以半保留方式復制,新生的互補鏈與母鏈構成子代DNA分子2.一個雙鏈DNA分子經兩次復制,產生4個子代分子,其中2個分子含有原來的母鏈3.母鏈是放射性全標記的解題思路:1.根據(jù)知識要點1,子代分子中會保留一條完整的母鏈2.根據(jù)知識要點2,兩次復制后,一條雙鏈DNA分子產生了4個子代分子,其中2個分子
27、含有原來的模板鏈3.根據(jù)知識要點3,兩個分子中的兩條模板鏈帶有放射性標記,也就是這兩個分子含有放射性標準答案A解題捷徑DNA復制的特點。例題4:關于PCR的陳述哪一個是錯誤的?(華南理工大學2005年考研試題 2分)A.PCR循環(huán)包括模板變性、引物退火和核苷酸合成B.PCR要用熱穩(wěn)定的DNA聚合酶C.理想的PCR引物要長度和G+C含量都相似D.PCR反應中需要4種NTP的參與 知識要點:1.PCR是DNA的循環(huán)復制2.PCR中酶是熱穩(wěn)定的3.PCR反應中需要4種dNTP的參與解題思路:1.根據(jù)知識要點1,排除A2.根據(jù)知識要點2,排除B3.根據(jù)知識要點3,確定答案為D標準答案:D解題
28、捷徑:根據(jù)PCR中上下游引物大小一般不一致直接確定答案。例題5:寫出下列生物在減數(shù)分裂II后期的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數(shù)目: (1) 水稻; (2) 果蠅; (3) 擬南芥(2OO2 年浙江大學考研試題 8分)知識要點:1.三個常見物種的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為:水稻:24條,果蠅:8條,擬南芥:10條2.經過減數(shù)分裂I后,減數(shù)分裂II染色體數(shù)目只有原來的一半3.減數(shù)分裂II后期,著絲點分離,染色體又稱作染色單體,和染色單體數(shù)目一樣解題思路:1.根據(jù)知識要點1,確定這三個物種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分別為:24,8,102.根據(jù)知識要點2,確定染色體數(shù)目分別為12,4,53.根據(jù)知識要點3,確定染色單體數(shù)目分別
29、為12,4,5標準答案:水稻:12,12;果蠅:4,4;擬南芥:5,5 解題捷徑:熟悉模式生物的基因組和減數(shù)分裂后期II的特點。對體細胞染色體的數(shù)目直接減半例題6:提取一種生物的DNA,經過堿基組成分析,知其A含量為23%,試問C占多少?假設MS2RNA噬菌體基因組中A占28%,試問能由此求得C含量嗎?為什么?(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1992年考研試題 10分)知識要點:1.基因組DNA為雙鏈2.DNA中堿基的配對規(guī)律是A與T,G與C3.DNA中A+C/T+G=14.MS2RNA噬菌體是一種RNA病毒,其遺傳物質是單鏈RNA。解題思路:1.根據(jù)知識要點1和2,在該基因雙鏈中A與T的數(shù)目相等,G與
30、C的數(shù)目相等, A含量為23%,所以T含量也為23%。 2.根據(jù)知識要點3,在該基因雙鏈中應該A+C的數(shù)目等于T+G的數(shù)目,那么G+C含量為1-(23%+23%.=54%,則C的含量為54%/2=27%。3.根據(jù)知識要點4,單鏈RNA中不存在完整的堿基配對情況,所以不能由A的含量求得C的含量。 標準答案:C占27%。對于MS2RNA噬菌體,不能根據(jù)A的含量求得C的含量。解題捷徑:雙鏈DNA中,A=T、G=C,所以, C %=1/2(1-2×A%.,而單鏈DNA或單鏈RNA中無此規(guī)則。第四章 細菌和噬菌體的遺傳分析例題1:酵母菌的中性小菌落的線粒體DNA有缺陷,但決定線粒體的核基因是正
31、常的。分離性型小菌落的線粒體DNA是正常的,但帶有一個決定線粒體有缺陷的隱性核基因。將這樣的中性小菌落和分離型小菌落雜交。問:二倍體F1表型是什么?由二倍體細胞產生的子囊孢子發(fā)育成的單倍體世代的表型如何?(浙江大學2000年考研試題 10分) 知識要點: 1酵母菌是單細胞子囊菌,它的生活周期中具有形態(tài)上相同的單倍體和二倍體世代交替。成熟的二倍體營養(yǎng)細胞可以進行出芽生殖。但在某些環(huán)境條件下,二倍體細胞會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單倍性的四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釋放出來后長大形成單倍體成體細胞。 2酵母菌二倍體細胞的形成是由兩個單倍性的子囊孢子相互結合形成,雙方提供等量的核物質和細胞質。正常的核基因、正常的
32、細胞質基因是顯性3酵母菌的小菌落類型分為分離性小菌落、中性小菌落、抑制性小菌落。分離性小菌落是由于核基因發(fā)生了突變,表現(xiàn)為經典的孟德爾式遺傳,與野生型大菌落雜交形成的二倍體細胞為正常的,二倍體細胞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4個子囊孢子1/2發(fā)育成大菌落,1/2發(fā)育成小菌落;中性小菌落是由于細胞質中的線粒體上的基因發(fā)生了突變,大多數(shù)中性小菌落都是沒有mtDNA,與野生型大菌落雜交形成的二倍體細胞為正常的,但此二倍體細胞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4個子囊孢子全部發(fā)育成為大菌落;抑制性小菌落是許多突變型的表現(xiàn),是由于核基因的突變或者是由于mtDNA的突變,或者兩方面因素都存在。抑制性小菌落可以在二倍體中表現(xiàn)出來,完全抑制性
33、的可以把二倍體細胞全部轉變成小菌落的,也可以把由此產生的四個子囊孢子都轉變成小菌落的。解題思路: 1根據(jù)知識要點1知道此二倍體F1 是生活周期中的一個時期根據(jù)知識要點2知道此雜交產生的二倍體F1 細胞質中有正常線粒體也有不正常線粒體,細胞核中有突變基因也有正?;?,因此,此二倍體F1 的表現(xiàn)型為正常大菌落。 2根據(jù)知識要點3知道此二倍體F1 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四個子囊孢子的細胞質中有正常細胞質也有不正常細胞質,但是,有2個子囊孢子的核基因是突變的,有2個子囊孢子的核基因是正常的,因此,產生的4個子囊孢子的表現(xiàn)型為2正常大菌落,2小菌落。標準答案: 二倍體F1表型是正常大菌落。由二倍體細胞產生的子囊
34、孢子發(fā)育成的單倍體世代的表型是2大菌落:2小菌落。解題捷徑:分離型小菌落、中性小菌落,只要核中有不正?;?,不管細胞質中有否正?;颍浔硇投紴樾【?。當核中有正常基因時,質中有正常基因其表型為大菌落,質中沒有正?;蚱浔硇蜑樾【?。 例題2:給你一條長300核苷酸的RNA,你怎樣判斷它是tRNA、rRNA 還是mRNA?來源于真核生物或是來源于細菌?(中科院遺傳所2000年考研試題 10分) 知識要點: 1無論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tRNA的長度均為7090個核苷酸、原核生物的5SrRNA為120個核苷酸、16SrRNA為1540個、23SrRNA為2900個;真核生物的5SrRNA為120個
35、、5.8SrRNA為160個、18SrRNA為1900個、28SrRNA為4700個。 2原核生物是邊轉錄邊翻譯蛋白質,mRNA邊降解,mRNA片段不容易得到。真核生物是轉錄后mRNA要經過加工,通過核孔轉移到細胞質中才進行翻譯活動,真核生物的mRNA容易得到。 解題思路: 1. 根據(jù)知識要點1可知此300個核苷酸的RNA為mRNA。 2. 根據(jù)知識要點2可以推知此mRNA為真核生物的。 標準答案:根據(jù)tRNA、rRNA 、的長度判斷此RNA只能為mRNA。來源于真核生物。 解題捷徑: 記住tRNA、rRNA的大概長度和原核生物的mRNA不易獲得。例題3:細菌中斷雜交實驗,Hfr基因型為M N
36、 O P , F- m n o p 。試驗之結果,基因傳遞次序為M ,P ,N ,O ;試驗為M ,O ,N , P ;試驗為P ,M,O ,N 。據(jù)以上結果,繪出細菌染色體示意圖。 標明上述基因。另外繪制3個細菌染色體圖,分別標明上述三個試驗的 F 因子的插入位置和方向。(中國農業(yè)大學1995年考研試題 10分) 知識要點:1基因單方向轉移情況下,當某基因有時是第一個轉移過去,有時是最后一個轉移進去時,說明該生物的染色體為環(huán)狀的。(已有實驗證明細菌的染色體為環(huán)狀的.。2細菌的基因從Hfr到F-為單方向轉移,離原點越近的基因轉移的越早,否則轉移的越晚。3Hfr菌株的形成是由于F 因子插入到染色
37、體DNA,F(xiàn) 因子插入時的方向、位置是隨機的。4細菌的基因轉移時是先在F 因子的原點處斷開,然后原點就象火車頭一樣拉著其它基因進入F-細胞。 解題思路:1根據(jù)知識要點1說明細菌的染色體是環(huán)狀的。2根據(jù)知識要點2可以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次序。3根據(jù)知識要點3,4可以繪出三個Hfr菌株中F 因子插入的位置和方向。 標準答案: 細菌的染色體以及幾個基因的排列次序為 M O P N試驗中Hfr菌株的F 因子插入位置方向 M O P N試驗中Hfr菌株的F 因子插入位置方向 M O P N試驗中Hfr菌株的F 因子插入位置方向 M O P N 為F 因子解題捷徑: 關鍵是記住細菌的染色體為環(huán)狀的,遺
38、傳物質單方向轉移,F(xiàn) 因子插入的位置、方向隨機。例題4:兩個桿菌基因a和b基因轉化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根據(jù)轉化分析中連鎖的定義,指出這兩個基因是否連鎖?如果是連鎖的,二者相距多遠? 實驗 供體 DNA 受體DNA 重組子類型 個體數(shù) A a+ b- a- b- a+ b- 232 a- b+ a- b+ 341 a+ b+ 7 B a+ b+ a- b- a+ b- 130 a- b+ 96 a+ b+ 247 知識要點: 1相互連鎖的基因共同轉化的可能性遠遠大于兩個不連鎖的基因。 2兩個實驗中雙轉化類型比例一樣時不連鎖。雙轉化類型比例不一樣時連鎖。 3轉化過程中兩個基因相距越遠發(fā)生交換的可能性越
39、大。4兩個連鎖的基因a b或不連鎖的基因a、b都有發(fā)生共同轉化的可能,但當降低DNA濃度時,基因a b 同時轉化頻率與單獨轉化時頻率相等,說明連鎖。若不連鎖,則a b 同時下降比例遠遠大于單個基因轉化時頻率。 解題思路: 1根據(jù)知識要點1可以知道這兩個基因是連鎖的,因為,在實驗A中 a+ 與b+ 基因是在不同的DNA片段上,可以視為不連鎖。此時,a+ 與b+ 的雙轉化的個體數(shù)僅有7個,比例為:(7/232+341+7.×%=1.21%;而實驗B中只有一種DNA片段,a+ 與b+ 的雙轉化的個體數(shù)有247個,比例為:(247/130+96+247.×%=52.2%。因此,兩個
40、基因是連鎖的。 2根據(jù)知識要點2,兩個實驗中雙轉化類型的比例明顯不一樣,所以,a+ 與b+是連鎖的。3根據(jù)知識要點3可以利用實驗B的數(shù)據(jù),找出交換類型a+ b-和a- b+,利用它們的數(shù)據(jù)計算兩個基因間的距離。 標準答案:這兩個基因連鎖。這兩個基因間相距47.78個圖距單位:既 ×%=47.78% 13096 13096247 解題捷徑: 直接比較兩個實驗中雙轉化類型的數(shù)目,判斷是否連鎖。若題中給的有降低DNA濃度的條件,則可以利用知識要點4進行判斷。 例題5:用一野生型菌株提取出來的DNA轉化一個不能合成丙氨酸(Ala.、脯氨酸(Pro.和精氨酸(Arg.的突變菌株。產生不同類型的
41、菌落,其數(shù)目如下:1、ala+ pro+ arg+ 8400 2、ala+ pro- arg+ 2100 3、ala+ pro- arg- 840 4、ala- pro +arg+ 420 5、ala+ pro+ arg- 1400 6、ala- pro- arg+ 8407、ala- pro+ arg- 840試問這三個基因在基因組上的排列順序和距離?(中國農業(yè)大學1998年、浙江大學1999年考研試題 15分,16分)知識要點: 1兩個基因相距越遠,轉化時發(fā)生交換的可能性越大。 2細菌的重組特點是沒有相反重組子出現(xiàn)。 3雙交換類型是數(shù)目最少的類型。 解題思路: 1根據(jù)題意是用得到的ala+
42、 pro+ arg+ DNA片段去轉化ala- pro- arg-菌株。 2根據(jù)知識要點1可以根據(jù)交換類型的多少測定基因間的距離,alapro 間的交換類型有類型2、3、4、7;proarg間的交換類型有類型2、5、6、7;alaarg間的交換類型有類型3、4、5、6。 3根據(jù)知識要點2轉化后只能出現(xiàn)1到7七種類型的轉化子菌落,不會出現(xiàn)ala- pro- arg。并且在計算各個基因間的距離的公式中分母只能有六種類型的數(shù)目。如: alapro=2+3+4+7/1+4+2+3+5+7=0.30 proarg=2+5+6+7/1+2+4+5+6+7=0.37 alaarg=3+4+5+6/1+2+3
43、+4+5+6=0.25 根據(jù)以上的計算可以判定ala基因位于中間。4根據(jù)知識要點3可以直接判定ala基因位于中間。標準答案: 這三個基因在基因組上的位置和次序為: pro ala arg 0.30 0.25解題捷徑: 數(shù)目最少的類型是雙交換類型,直接把基因定位在中間,然后分別計算基因proala間、基因alaarg間的值即可。 至于在上面計算出的proarg間的值僅有0.37,那是由于少計算了雙交換值,類型3、4其實都為proarg之間的交換,但是在計算時沒有算上,即840+420/14000=0.09,所以加上二倍雙交換值即0.37+2(0.09.=0.55,剛好與0.30+0.25相等。第
44、六章 個體發(fā)育遺傳信息傳遞和表達的統(tǒng)一體例題1:現(xiàn)分離了一DNA片段,可能含有編碼多肽的基因的前幾個密碼子。該片段的序列如下:5CGCAGGATCAGTCGATGTCCTGTG33GCGTCCTAGTCAGCTACAGGACAC5(1)哪條鏈是轉錄的模板鏈?(2)其mRNA的核苷酸序列如何?(3)翻譯是從那里開始的?知識要點:1 mRNA序列與DNA雙鏈中的模板鏈互補;2 mRNA序列與DNA雙鏈中的有意義鏈相比,只存在U和T的差異;3所有的翻譯均需要起始密碼子AUG。解題思路:1根據(jù)知識要點2.和3.,只有上鏈中存在ATG,因此下鏈為模板鏈;2根據(jù)知識要點2.,只需把有意義鏈中的T代換為U即
45、為mRNA序列;3根據(jù)知識要點3.,mRNA中只有一個AUG,所以翻譯從此開始。標準答案:(1)下鏈為模板鏈。(2)mRNA的核苷酸序列為5CGCAGGAUCAGUCGAUGUCCUGUG3.(3)翻譯從AUG開始.例題2:對于下列的各個大腸桿菌二倍體來說,請指出在添加和不添加誘導物時其半乳糖苷酶和透過酶是否是可誘導的或者組成型的或者是負的。(1)i+O-Z-Y+/i+OcZ+Y+(2) i+OcZ+Y+/ i-OcZ-Y-(3) i-O+Z-Y+/ i-OcZ+Y+(4) i+OcZ-Y-/ i-OcZ-Y-(5) i-O+Z+Y-/ i+OcZ-Y-知識要點:1野生型乳糖操縱子由一個調節(jié)基
46、因(lacI)、一個啟動序列(lacP)、一個操縱基因位點(lacO)以及三個結構基因(Z、Y、A)組成。2操縱基因和啟動序列的突變總是順式顯性、反式隱性;調節(jié)基因的突變則順式和反式均為顯性。3O:阻遏物不存在時,操縱基因開放其操縱子內的結構基因,即位于同一個DNA片段(順式)中的Z、Y基因可以編碼產生蛋白質;存在阻遏物時,操縱基因關閉其操縱子內的結構基因,即位于同一個DNA片段(順式)中的Z、Y基因不能編碼產生蛋白質; OC:操縱基因的組成性突變,對阻遏物不敏感,處于永久開啟狀態(tài); Z:如果操縱子是開放的,則產生半乳糖苷酶 Z:一個錯義突變,產生一個沒有活性的半乳糖苷酶 Y:如果操縱子是開放
47、的,則產生半乳糖苷通透酶 Y:一個錯義突變,產生一個沒有活性的半乳糖苷通透酶 I:產生可以在細胞內擴散的阻遏蛋白,在沒有乳糖時,與O結合,使其關閉;在乳糖存在時,與乳糖結合,O開放; I:由于突變,不能產生有活性的阻遏物解題思路:1 據(jù)以上知識要點,(1)、(2)、(3)中均存在存在OC,且順式的Z、Y均有一個拷貝是正常的,所以(1)、(2)、(3)中Z、Y為組成型表達;2 據(jù)以上知識要點,(4)中,Z、Y基因均為突變型基因,因此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均不產生有活性的酶;3.(5)中,雖然存在OC但順式的Z、Y均為突變型;與O順式的Z+ Y-,因此,Z基因為誘導性表達,Y基因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均不產生
48、有活性的酶。標準答案:基因型表型加誘導物無誘導物ZYZY(1)i+O-Z-Y+/i+OcZ+Y+(2) i+OcZ+Y+/ i-OcZ-Y-(3) i-O+Z-Y+/ i-OcZ+Y+(4) i+OcZ-Y-/ i-OcZ-Y-(5) i-O+Z+Y-/ i+OcZ-Y-例題3:在一個含70的U和30C,并有RNA聚合酶的系統(tǒng)中,假定在合成mRNA時,核苷酸的連接為隨機,則mRNA中所有可能的三聯(lián)體密碼子的期望頻率為多少?知識要點:1.遺傳密碼為三聯(lián)體密碼,因此一個給定的mRNA具有三種可能的開讀框。解題思路:1如果在mRNA合成時核苷酸的連接為隨機,則在某一位置一特定核苷酸出現(xiàn)的概率與其含量
49、有關。標準答案:可能出現(xiàn)的組合為隨機事件。UUU、UUC、UCU、UCC、CUU、CUC、CCU、CCC的期望頻率分別是:0.343、0.147、0.147、0.063、0.147、0.063、0.063、0.027。例題4:下表中a,b,c代表大腸桿菌乳糖操縱子中的阻遏基因I、操縱基因O和結構基因Z,但其具體的對應關系是未知的。根據(jù)表中所列的特征找出a,b,c和I,O,Z間的對應關系。知識要點:1 大腸桿菌中乳糖操縱子的基本知識。2 操縱基因為順式調控因子,阻遏蛋白為反式調控因子。3 結構基因的野生型對于突變型為顯性。解題思路:在單倍體中,如果某一基因發(fā)生突變,仍能檢測到酶的活性,則他一定不
50、是結構基因。如果沒有誘導物也可以檢測到酶的活性,則這個基因可能是操縱基因或阻遏基因。標準答案:a-b+c+和a+b+c-無論是否存在誘導物均有酶的產生,則a和c都不是結構基因,所以b是結構基因。a+b+c-/ a-b-c+在無誘導物時無酶產生,有誘導物時有酶產生。如果a是操縱基因則無論是否有誘導物,均應有酶的產生,所以a是阻遏基因,c是操縱基因。aI、bZ、 c= Y。例題5:下表列出了大腸桿菌lac操縱子的基因型,請你根據(jù)以下菌株中基因的特征完成該表的填寫。知識要點:1 大腸桿菌中乳糖操縱子的基本知識。2 Oc為組成型突變,即不受阻遏蛋白的影響。3 Is為超阻遏突變,即無論誘導物是否存在,該
51、操縱子均受阻遏。解題思路:1 操縱基因為順式調控因子,阻遏蛋白為反式調控因子。2 結構基因的野生型對于突變型為顯性。標準答案:第七章 染色體畸變例題1:假定果蠅中有按下列順序連鎖的6個基因:“a一b一cde一f”。將果蠅abcdefabcdef與野生型果蠅雜交。大約一半的后代表現(xiàn)出完全的野生型表型。但一半后代呈現(xiàn)出de的隱性表型。請解釋該實驗結果。知識要點:1.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類型,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包括缺失、重復、倒位和易位四種類型。缺失:染色體失去了某些區(qū)段。重復:染色體的某些區(qū)段重復,或稱增加。倒位:染色體內部結構的順序顛倒。易位:非同源的染色體彼此交換了某些區(qū)段。2.缺失的遺傳效應:缺失了一段染色體,當然也就缺失了原來這段染色體上所載的基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峰期倉庫工作計劃
- 2024年河南省醫(yī)療保障局下屬事業(yè)單位真題
- 2024年南安市實驗中學招聘筆試真題
- 社交媒體經理工作總結與傳播策略計劃
- 內蒙古烏海二十二中學2025屆數(shù)學七下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年網絡管理員考試自己測試試題
- 材料力學性能測試疲勞壽命環(huán)境因素重點基礎知識點
- 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qū)2025年七年級數(shù)學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未來戰(zhàn)略中的社交媒體影響試題及答案
- 電商平臺開發(fā)考問試題及答案
- 腸道病毒(共33張PPT)
- DB33T 2540-2022 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評價規(guī)范
- 2023屆高三語文模擬試卷及參考答案2023年全國高考(北京卷)語文及試題解析
- 清華大學抬頭信紙
- 設備一級保養(yǎng)表(行吊)
- 《教育心理學電子書》word版
- 工業(yè)園區(qū)智慧環(huán)保安全應急管理平臺方案
- 國家郵政紙箱尺寸
- T∕CGMA 033001-2018 壓縮空氣站能效分級指南
- 40篇短文搞定高考英語3500詞(共42頁)
- 烴與烴的衍生物的轉化關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