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勘復習題含答案_第1頁
道勘復習題含答案_第2頁
道勘復習題含答案_第3頁
道勘復習題含答案_第4頁
道勘復習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填空題1、現(xiàn)代交通運輸由(       )、(        )、(       )、航空、管道等五種運輸方式組成。2、根據我國高速公路網規(guī)劃,未來我國將建成布局為“7918”的高速公路網絡。其中“7918”是指(     )、(     )、(    )。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2、 B012003)規(guī)定:公路根據功能和適應的交通量分為(      )、(      )、(      )、(      )、(     )五個等級。4、各級公路能適應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將各種汽車折合成(          )的交通量。5、高速公路為專供汽車(

3、0;       )、(        )行駛并應(        )出入的多車道公路。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線功能的一級公路的設計交通量應按(        )年預測;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級公路和二、三級公路的設計交通量應按(        )年預測。7、設計交通

4、量預測的起算年應為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      )通車年。8、我國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將設計車輛分為(      )、(      )和(      )三種。9、設計速度是確定公路(        )的最關鍵參數(shù)。10、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將公路服務水平劃分為(   

5、60;   )級。其中高速、一級公路以(           )作為劃分服務水平的主要指標,設計時采用(       )級。1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規(guī)定二、三級公路以(      )和(        )作為劃分服務水平的主要指標,設計時采用(  

6、0;    )級。12、公路勘測設計的階段可根據公路的性質和設計要求分為(     )、(     )和(     )三種。13、汽車通過彎道時,由于橫向力系數(shù)的存在,它不僅影響到乘客的舒服度,還增加了(燃油)消耗和(汽車輪胎)磨損。14、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有(滾動阻力)、(空氣阻力)、(坡度阻力)、(慣性阻力)。15、公路平面線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線)、(圓曲線)和(緩和曲線)。16、兩個轉向相同的相鄰曲線間以直線形成的平面線形稱為(同

7、向)曲線,而兩個轉向相反的相鄰曲線間以直線形成的平面線形稱為(反向)曲線。17、在轉向相同的兩相鄰曲線間夾直線段處,其直線長度一般不小于(6V或6倍設計車速)。18、在轉向相反的兩相鄰曲線間夾直線段處,其直線長度一般不小于(2V或2倍設計車速)。19、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定,公路上的圓曲線最小半徑可分為(極限最小半徑)、(一般最小半徑)和(不設超高最小半徑)三種。20、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定,公路上的圓曲線最大半徑不宜超過(10000)米。2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定:當圓曲線半徑小于(不設超高最小半徑時),應設緩和曲線。但(四級)公路可不設緩和曲線,用直線徑相連接。22、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定,緩和

8、曲線采用(回旋線),其方程表達式為(R·L=A2)。2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定:高速和一級公路應滿足(停車)視距的要求;二、三、四級公路應保證(會車)視距的要求。24、平曲線上行車視距的檢查有兩種方法,一是(解析法),另一是(幾何法)。25、平面線形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線、(回旋線)、(圓曲線)、(回旋線)、直線的順序組合起來的線形形式。26、在公路路線縱斷面圖上,有兩條主要的線:一條是(地面線);另一條是(設計線)。27、縱斷面的設計線是由(直線(均坡線)和(豎曲線)組成的。28、縱坡度表征勻坡路段縱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線(高差)和(水平距離)之比的百分數(shù)來度量的。29、新建公路路基

9、設計標高即縱斷面圖上設計標高是指:高速、一級公路為(中央分隔帶的外側邊緣)標高;二、三、四級公路為(路基邊緣)標高。30、縱斷面線型的布置包括(設計標高)的控制,(設計縱坡度)和(變坡點位置)的決定。31、緩和坡段的縱坡不應大于(3%),且坡長不得(小于)最小坡長的規(guī)定值。32、二、三、四級公路越嶺路線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5%)和(5.5%)為宜,并注意任何相連3KM路段的平均縱坡不宜大于(5.5%)。33、轉坡點是相鄰縱坡設計線的(交點),兩坡轉點之間的距離稱為(坡長)。34、在凸形豎曲線的頂部或凹形豎曲線的底部應避免插入(小半徑)平曲線,或將這些頂點作為反向平曲線的(拐點)。35、縱

10、斷面設計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線(縱斷面設計)圖和(路基設計)表上。36、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路基橫斷面由(行車道)、(中間帶)、(路肩)以及緊急停車帶、爬坡車道、變速車道等組成。37、二、三、四級公路的路基橫斷面由(行車道)、(路肩)以及錯車道組成。38、路基填土高度小于(20)米大于(0.5)米的路堤稱為一般路堤。39、路基挖方深度小于(20)米、一般地質條件下的路塹稱為一般路塹。40、路基邊坡的坡度,習慣上用邊坡的(高度)與(寬度)的比值來表示。41、為防止零星土石碎落物落入邊溝,通常在路塹邊坡坡腳與邊溝外側邊緣之間,設置(碎落臺)。42、若平均運距(不大于)免費運距時,可不計運費。4

11、3、土石方縱向調配時,從(挖方)體積重心到(填方)體積重心的距離稱為平均運距。44、計價土石方數(shù)量V計=(V挖)+(V借)。45、填方=本樁利用+(填缺);挖方=本樁利用+(挖余)。46、填缺=遠運利用+(借方);挖余=遠運利用+(廢方)。47、本公里土石方調配完畢,應進行公里合計,總閉合核算式為:(跨公里調入方)+挖方+(借方)=(跨公里調出方)+(填方)+廢方。48、一般情況下,(挖方)路基和填土高度小于(0.5)米的矮路堤均應設置邊溝。49、中間帶由(中央分隔帶)及兩條左側(左緣帶)組成。50、取土坑分為(路側取土坑)和(路外集中取土坑)兩種方式。51、路基工程中的挖方按(天然密實方)體

12、積計算,填方按(壓實后的)體積計算。52、橫斷面設計成果主要是(路基橫斷面設計圖)和(路基土石方計算表)。53、選線是一項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政策性)和(技術性)都很強的工作。54、選線一般要經過的三個步驟是(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體定線)。55、根據方案比較深度上的不同,路線方案比較可分為(原則性方案比較)和(詳細方案比較)兩種。56、平原區(qū)地形持征是: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3度)以下。57、沿溪線布局時,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是(河岸選擇)、(線位高度)及(橋位選擇)。58、越嶺線布線應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選擇(埡口的位置),確定(過嶺標高),擬定埡口兩側(展線方式)。59

13、、越嶺線展線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線)、(回頭展線)、(螺旋展線)等三種。60、根據地形情況的不同丘陵區(qū)路線布設的方式一般按三類地帶分段布線:平坦地帶(走直線),斜坡地帶(走勻坡線),起伏地帶(走中間)。61、沿河線選線,路線應優(yōu)先考慮布置在具有(較寬臺地),且無地質不良現(xiàn)象,而且(支谷小而少),以及(陽坡迎風)的河岸上。62、當確定采用山脊線方案后,路線布置主要解決選擇(控制埡口)、側坡選擇和(細部布設)三個問題。63、公路定線一般有(紙上)定線、(實地)定線和(航測)定線三種方法。64、實地放線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穿線交點法)、(撥角法)、(直接定交點)等。65、在地形、地物條件受限制時,圓

14、曲線半徑的確定一般可由(外距)、(切線長)和(曲線長)控制,也可由曲線上任意點控制和縱坡控制等。66、在確定園曲線半徑時,宜先用大于標準所規(guī)定的(一般最?。┌霃?,只有當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條件限制時,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霃街?,不要輕易采用(極限最?。┌霃?。67、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應符合(因地制宜)、(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確保質量)的原則。68、初測階段水準點應沿公路布設,水準點宜設于公路中心線兩側(50300米)范圍之內。水準點間距宜為(11.5KM)。69、公路定測目的是為(施工圖設計)和(編制工程預算)提供資料。70、斷鏈有“長鏈”和“短鏈”之分,當路線樁號長于地面實際里程時叫(

15、短鏈),反之則叫(長鏈)。若有樁號k3+110=k3+105.21則為(長鏈4.79米),若有樁號k3+157=k3+207則為(短鏈50米)。71、定測階段的水準點應沿線布設且有足夠的數(shù)量,平原微丘區(qū)間距為(12KM);山嶺重丘間距為(0.51.0KM)。72、定測階段的筑路材料料場調查主要有三個方面內容:料場(使用)條件的調查、料場(開采)條件的調查、料場(運輸)條件的調查。73、樁號K5+178.50表示路線(起點)至樁位的(水平)距離為(5178.50)M。74、能否設置緩和曲線的判別式為(2)。75、定測階段中平組的任務是測出各中樁的(地面)高程并與水準點閉合。76、公路小橋涵采用的

16、水文調查方法有(形態(tài)調查法)、(徑流形成法)和(直接類比法)。77、橫斷面測量的工作內容有橫斷面(方向確定)、橫斷面(施測)與橫斷面圖(繪制)三項。78、對改建公路中基本利用現(xiàn)有公路的定測,中線釘樁時一般采用沿路中線設(點)樁和路邊設(指示)樁的方法。79、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將公路服務水平劃分為四級。其中高速、一級公路以車流密度作為劃分服務水平的主要指標,二、三級公路以延誤率和平均運行速度作為劃分服務水平的主要指標。 80、在轉向相同的兩相鄰曲線間夾直線段處,其直線長度一般不小于6V。 81、我國測量坐標系統(tǒng)通常有三種大地坐標系統(tǒng)、 高斯3º

17、; 平面直角坐標系統(tǒng) 、平面直角坐標系統(tǒng) 。82、停車視距可分解為反應距離、制動距離、安全距離等三部分距離。 83、縱坡度表征勻坡路段縱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線紙上、實地、航測之比的百分數(shù)來度量的。 84、在地形、地物條件受限制時,圓曲線半徑的確定一般可由外距、切線長、曲線長控制,也可由曲線上任意點控制和縱坡控制等。 85、對于交通量較大的交叉口,減少或消滅沖突點的措施通常有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創(chuàng)建立體交叉。 86、“3S”系統(tǒng)是指:地理信息系統(tǒng)、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遙感技術系統(tǒng)。 二、選擇題1、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容許的交通組成是(   )

18、。A 專供汽車行駛       B 專供小客車行駛      C 混合交通行駛2、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中規(guī)定的各級公路所能適應的交通量是指(   )。A 年平均晝夜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時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3、公路設計交通量是指(   )。A 公路設計時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開放交通時的交通量   C設計年限末的交通量4、雙車道二級公路

19、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為(   )。A 1000-4000輛      B 3000-7500輛       C 500015000輛5、確定公路等級的重要依據是(   )。A 設計車輛         B 交通量             C

20、設計車速6、公路的設計車速是指在該設計路段內能保持安全和舒適行駛的(   )行車速度。 A 最小             B 最大          C 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許的最大7、橫向力系數(shù)的定義(A)。A 單位車重上受到的橫向力  B 橫向力和豎向力的比值  C橫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8、反映汽車在圓曲線上行駛橫向安全、穩(wěn)定程度的指標是(D)。A

21、離心力 B橫向力 C 垂向力 D橫向力系數(shù)9、汽車轉彎行駛時的理論軌跡為(D)。A 二次拋物線  B 高次拋物線  C 雙柳線  D回旋曲線10、公路直線部分的路拱橫坡度為2%,則公路圓曲線部分最小超高橫坡度應是(B)。A 3%   B 2%   C 5 %  D非定值11、基本型平曲線,其回旋線、圓曲線、回旋線的長度之比宜為(A)。A 1:1:1    B  1:2:1    C 1:2:3  

22、  D 3:2:112、技術標準規(guī)定各級公路最大容許合成坡度的目的是(A)。A 控制急彎和陡坡的組合 B控制最大超高橫坡度 C 保證冰雪路面行車安全 D比縱坡指標更科學合理13、不使駕駛員操作方向盤感到困難的平曲線最小長度為設計車速的(C)行程。 A 3s    B 5s     C 6s    D 9s14、橫凈距是指視距線至(C)的法向距離。A 路中線 B 路面內邊緣線  C行車軌跡線  D 路基內邊緣線15、各級公路超高橫坡度的最小值是(D

23、)。A 1.5%    B 2%    C 3%    D 直線段路拱橫坡度16、二、三、四級公路的路基設計標高一般是指(C)。A 路基中線標高 B 路面邊緣標高  C 路基邊緣標高 D路基坡角標高17、設有中間帶的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其路基設計標高為(D)。A 路面中線標高    B 路面邊緣標高 C 路緣帶外側邊緣標高 D 中央分隔帶外側邊緣標高       &#

24、160;     18、凸形豎曲線最小長度和最小半徑地確定,主要根據(A)來選取其中較大值。A 行程時間,離心力和視距 B 行車時間和離心力            C 行車時間和視距     D 視距和理性加速度19、豎曲線起終點對應的里程樁號之差為豎曲線的(C)。A切線長 B 切曲差 C 曲線長20、平原微丘區(qū)一級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為10%,設計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線半徑設置超高橫坡度達到10%則此路段縱

25、坡度只能用到(A).A 0%  B 0.3% C 2%  D3%21、最大縱坡的限制主要是考慮(B )時汽車行駛的安全。A 上坡     B  下坡     C 平坡22、確定路線最小縱坡的依據是(D )。A 汽車動力性能   B 公路等級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23、公路的最小坡長通常是以設計車速行駛(C)的行程來規(guī)定的。A 3-6s   &#

26、160;  B 6-9s    C 9-15s   D 15-20s24、在平原區(qū),縱斷面設計標高的控制主要取決于(A)。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 最小縱坡和坡長  D 路基設計洪水頻率25、在縱坡設計中,轉坡點樁號應設在(B)的整數(shù)倍樁號處。A 5m   B 10m    C 20m   D 5.0m        26、公路工程技

27、術標準規(guī)定,公路豎曲線采用(A)。A 二次拋物線  B 三次拋物線   C 回旋曲線  D 雙曲線27、路基設計表是匯集了路線(D )設計成果。A 平面    B 縱斷面     C 橫斷面    D 平、縱、橫28、(B)的橫斷面稱為典型橫斷面。A 特殊設計    B 經常采用     C 不常采用29、一般路堤是指(B)。A 填土高度在12m以下的路堤 B 填土高

28、度在20m以內的路堤 C 邊坡采用1:1.5的路堤。30、一般路塹是指(A)。A 一般地質條件下挖方深度不大于20m的路基B 一般情況下,挖方深度在10m左右的路基。  C 挖方深度小于20的路基31、路基土石方的體積數(shù)量(C )。A 應扣除橋涵,擋土墻的體積 B不扣除橋涵體積 C 應扣除大、中橋及隧道所占路線長度的體積32、人工運輸土石時,免費運距為第一個(A)。A 20m     B 10m     C 50m 33、路基填方用土取“調”或“借”的界限距離稱為(D )。A

29、 免費運距   B 平均運距   C 超運運距    D 經濟運距34、下面關于橫斷面上“經濟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D)。A 當?shù)孛鏅M坡度不大時,挖方和填方基本平衡的標高控制點B當?shù)孛鏅M坡度較陡時,路基多挖少填的標高控制點C當?shù)孛鏅M坡度很陡時,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標高控制點。D縱坡面上沿線各種標高控制點的統(tǒng)稱。35、護坡道的作用是(A)。A 減緩路堤邊坡保證路基穩(wěn)定  B 路基排水的重要設施 C 屬于路基防護工程范疇    D 設置棄土堆的理想位置36、繪制橫斷面圖的比例尺一般為(B)。A

30、 1:100  B 1:200  C 1:500 D1:100037、越嶺線在選線中起主導作用的是(B)。A 平面與縱面   B 縱斷面   C 地質與土質38、平原區(qū)布線應合理考慮路線與城鎮(zhèn)的關系,一般是(C)。A 穿過城鎮(zhèn)   B 離開城鎮(zhèn)    C 靠近城鎮(zhèn)39、沿河線應保證不受洪水威脅,其選線的要點首先在于(B)。A 橫斷面    B 平面與縱面   C 地質與土質40

31、、沿溪線低線位的優(yōu)點,其中有(A)。A 平縱面比較順直平緩,路線線形可采用較高的技術標準B 路基防護工程少  C 在狹窄河谷地段,路基廢方處理容易41、為在地形上某兩控制點間確定路線的導向線,此地形圖的等高距為2m,比例尺為1:2000,擬定此段路線平均縱坡為4%,分規(guī)所張的開度應為(C)。A 5 cm   B 2 cm    C 2.5 cm   D 4 cm 42、紙上定線中橫斷面的控制,主要為了控制(B)。A 路基設計標高    B 經濟點最佳位置 

32、    C 路線的縱坡度43、兩個相鄰的反向曲線間應保留一定的直線段長度,其半徑應根據(B)來確定。A 曲線長    B 切線長   C 外距44、導線交點內側有障礙物,曲線半徑一般應根據(C)來確定。A 曲線長    B 切線長    C 外距45、按照平均縱坡在等高線上所截取的長度的各個連線為(B)。A 自由型路線    B 均坡線    C 導向線46、根據地形地物,以及

33、工程艱巨性和地質不良情況,選擇相應的控制點,調整控制點前、后縱坡,在等高線上截取的各點連線為(C)。A 自由型路線   B 均坡    C 導向線47、復曲線半徑的選擇應先選(B)。A 第一曲線半徑   B 受地形控制較嚴重的那個半徑   C 第二個曲線半徑48、定線測量階段,測角是觀測路線(B)。A 左角   B 右角   C 轉角49、路線起終點的固定至少應選擇(A)固定點作護樁。A 二個   

34、0; B 三個     C 四個50、進行路線固定時,一定要量出護樁至固定樁的(C)。A 水平距離     B 垂直距離    C 空間距離51、初步測量結束后需要編制(C)。A 竣工決算    B 施工預算    C 設計概算52、某段路線起點樁號為K1+380,終點樁號為K27+394.58,中間有兩處斷鏈,一處長鏈57.94m,一處短鏈43.36m,則該路線總長(A)。A 26029.16 m

35、0;       B 27380 m      C 26000 m5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中規(guī)定的各級公路所能適應的交通量是指(A)。 A. 年平均日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時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54、公路設計時確定其幾何線形的最關鍵的參數(shù)是(C)。 A. 設計車輛   

36、60; B .交通量    C. 設計車速 55、超高附加縱坡度,是指超高后的(B)縱坡比原設計縱坡增加的坡度。 A.外側路肩邊緣    B.外側路面邊緣   C.路面中心 56、公路彎道加寬一般在(B)進行。 A. 外側   B. 內側     C .兩側同時 57、高速、一級公路一般情況下應保證(A)。 A .停車視距  &

37、#160; B.會車視距   C .超車視距 58、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況下的超高構成可采用(B)。 A. 內邊軸旋轉    B.外邊軸旋轉    C. 中軸旋轉 59、公路直線部分的路拱橫坡度為2%,則公路圓曲線部分最小超高橫坡度應是(B)。 A. 3%      B. 2%      C.非定值 60、汽車行駛時的理

38、論軌跡為(C)。 A. 二次拋物線   B. 高次拋物線      C.回旋曲線 61、二、三、四級公路的路基設計標高一般是指(C)。 A. 路基中線標高     B.路面邊緣標高      C.路基邊緣標高  62、凸形豎曲線最小長度和最小半徑地確定,主要根據(A)來選取其中較大值。 A. 行程時間、離心力和視距 B.加速度、行車時間和離心力&#

39、160;C.加速度、行車時間和視距 63、汽車在公路上行駛,當牽引力等于各種行駛阻力的代數(shù)和時,汽車就(B)行駛。 A. 加速 B. 等速  C. 減速  D. 無法確定 64、在平原區(qū),縱斷面設計標高的控制主要取決于(A)。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 最小縱坡和坡長   65、路基填方用土取“調”或“借”的界限距離稱為(A)。 A. 經濟運距   

40、;B.平均運距     C. 超運運距 66、繪制橫斷面圖的比例尺一般為(B)。 A. 1:100    B. 1:200    C. 1:500  67、平原區(qū)布線應合理考慮路線與城鎮(zhèn)的關系,一般是(C)。 A.穿過城鎮(zhèn)     B.離開城鎮(zhèn)      C.靠近城鎮(zhèn) 68、導線交點內側有障礙物,曲線半徑一般

41、應根據(C)來確定。 A.曲線長      B.切線長      C.外距 69、詳細測量結束后需要編制(B)。 A. 竣工決算   B. 施工圖預算     C. 設計概算 70、當平曲線半徑小于(B)時,平曲線應設置超高。 A. 一般最小半徑   B. 不設超高最小半徑   C.

42、60;極限最小半徑      71、路基設計表是匯集了(C)。 A.平面、縱面綜合設計成果   B.縱、橫面綜合設計成果  C.平、橫、縱綜合設計成果 四、問答題1現(xiàn)代交通運輸方式有哪些?與這些運輸方式比較,公路運輸有哪些特點?7設置緩和曲線的目的是什么?答:設置緩和曲線的目的是:利于駕駛員操縱方向盤; 消除離心力的突變,提高舒適性;完成超高和加寬的過渡;   與圓曲線配合得當,增加線形美觀。8確定緩和曲線最小長度需從哪幾個方面考慮?答:控制離心加速度增長率,滿足旅

43、客舒適要求;根據駕駛員操作方向盤所需經行時間;根據超高漸變率適中;從視覺上應有平順感的要求考慮。11在縱斷面設計中,確定最大縱坡和最小縱坡的因素分別有哪些?12緩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對設置緩和坡段有何規(guī)定?答: 緩和坡段的作用是:改善汽車在連續(xù)陡坡上行駛的緊張狀況,避免汽車長時間低速行駛或汽車下坡產生不安全因素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對設置緩和坡段的規(guī)定:對于不同設計速度的公路,連續(xù)上坡(下坡)時應在不大于相應縱坡最大坡長范圍內設置緩和坡段,且緩和坡段的縱坡度不應大于3%,長度應符合縱坡長度的規(guī)定。13確定豎曲線最小半徑時主要考慮哪些因素?答:對于凸形豎曲線應考

44、慮:緩和沖擊;經行時間不宜過短;滿足視距要求。 對于凹形豎曲線應考慮:緩和沖擊;前燈照射距離要求;跨線橋下視距要求;經行時間不宜過短。14簡述平、縱面線形組合的基本原則。答:應能在視覺上自然地誘導駕駛員的視線,并保持視覺的連續(xù)性; 平面與縱斷面線形的技術指標應大小均衡,不要懸殊太大,使線形在視覺上和心理上保持協(xié)調; 選擇組合得當?shù)暮铣善露龋岳诼访媾潘桶踩熊嚕?#160;應注意線形與自然環(huán)境和景觀的配合與協(xié)調。16確定轉坡點位置時應考慮哪些問題?答:確定轉坡點位置時應考慮:  盡可能使填挖工程量最小和線形最理想;  使

45、最大縱坡、最小縱坡、坡長限制、緩和坡段滿足有關規(guī)定的要求;  處理好平、縱面線形的相互配合和協(xié)調;  為方便設計與計算,變坡點的位置一般應設在10米的整數(shù)樁號處。18簡述縱斷面設計的方法與步驟。答: 縱斷面設計的方法與步驟是:(1)做好準備工作;按比例標注里程樁號和標高,點繪地面線;繪出平面直線與平曲線資料,以及土壤地質說明資料;將橋梁、涵洞、地質土質等與縱斷面設計有關的資料在縱斷面圖紙上標明;熟悉和掌握全線有關勘測設計資料,領會設計意圖和設計要求。(2)標注控制點;(3)試定縱坡;(4)調整縱坡;對照技術標準,檢查縱坡是否合理,不符合要求時則應調整縱坡

46、線。(5)核對;選擇有控制意義的重點橫斷面“戴帽”檢查。(6)定坡;縱坡線經調整核對后,即可確定縱坡線。(7)設置豎曲線;根據技術標準、平縱組合均衡等確定豎曲線半徑,計算豎曲線要素。(8)根據已定的縱坡和變坡點的設計標高及豎曲線半徑,即可計算出各樁號的設計標高。19什么是公路橫斷面圖?橫斷面設計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橫斷面設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公路橫斷面圖:公路中線的法線方向剖面圖,它是由橫斷面設計線和橫斷面地面線所圍成的圖形。 公路橫斷面設計的主要內容有:根據行車對公路的要求,結合當?shù)氐牡匦巍⒌刭|、氣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確定橫斷面的形式、各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23簡述路基土石方計

47、算的方法與調配原則。路基土石方計算與調配的任務是什么?土石方調配時如何進行校核?答:(1)路基土石方計算的方法:先采用積距法或坐標法分別計算每一設計橫斷面的填、挖面積,然后利用平均斷面法或棱臺體積法分別計算相鄰斷面間的填、挖體積數(shù)量,依次類推,可以計算出路線的土石方體積。  (2)路基土石方的調配原則:先橫向后縱向,填方優(yōu)先考慮本樁利用,以減少借方和調運方數(shù)量;土石方調配應考慮橋涵位置對施工運輸?shù)挠绊懀话愦鬁喜蛔骺缭竭\輸,同時應注意施工的可能與方便,盡可能避免和減少上坡運土;根據地形情況和施工條件,選用適當?shù)倪\輸方式,確定合理的經濟運距;土方調配“移挖作填”應綜合考慮,保

48、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避免水土流失;不同的土方和石方應根據工程需要分別進行調配;回頭曲線路段,優(yōu)先考慮上下線的土方豎向調運。25公路選線一般應考慮哪些原則?答:要考慮:比選原則多方案論證比選,確定最優(yōu)方案;      安全原則正常使用情況下不會有大的破壞;      均衡原則功能和指標與造價之間的平衡;      協(xié)調原則線形的協(xié)調;施工的協(xié)調;環(huán)境與景觀的協(xié)調;     &#

49、160;環(huán)保原則減小影響與污染。26在平原區(qū)選線的路線布設中,應注意處理好哪些方面的問題?答:正確處理好路線與農業(yè)的關系; 處理好路線和橋位的關系; 處理好路線與城鎮(zhèn)居民點的關系; 注意土壤、水文條件(要注意保證路基的穩(wěn)定性); 注意利用老路,并與鐵路、航道及已有公路運輸相配合; 注意就地取材和利用工業(yè)廢料。28簡述紙上定線的步驟。答:紙上定線的步驟如下: (1)定導向線  擬定路線可能方案,選定合適方案;  紙上放坡;(相鄰等高線平距: )  定導向線;將坡度線根據地形情況

50、,移動線位,確定中間控制點,調整坡度重新放坡所得的折線。 (2)修正導向線,定平面試線 向線;修正導向線;平面試線;二次導向線;最后線位(即采用線)。36、平面線形的設計一般原則。答:線型直接、連續(xù)并與地形和環(huán)境相協(xié)調;滿足力學和視覺心理上的要求;保持線形的均衡和連貫;避免連續(xù)急彎;平曲線有足夠的長度;五、計算題1、假設車輪距為1.7m,裝載重心高度 hg=1.8m ,曲線半徑R-50m,路拱坡度i0=±0.03,求傾覆的臨界速度。2試計算山嶺重丘區(qū)二級公路的圓曲線三個最小半徑值。3. 某單圓曲線,交點樁號為K0+350 ,轉角y=46°30,若要該曲線

51、外距控制為4.60m ,試確定該曲線的平曲線半徑,并計算曲線元素及主點樁號。4. 已知兩相鄰平曲線:JD50樁號為K9+977.54,T=65.42 m,緩和曲線長Ls=35米,切曲差J=1.25m;JD51樁號為K10+182.69,T=45 .83 m。試計算(1)JD50平曲線五個主點樁樁號;(2)JD50JD51交點間的距離;(3)兩曲線間的直線長度為多少。5如圖1所示,A點里程樁號為K3+040,其設計標高為47800m,變坡點B(K3+240)處豎曲線的切線長用25m。求:K3+215,K3+240,K3+260及C點(K3+390)的設計標高。   

52、 6.某山嶺區(qū)二級公路,變坡點樁號為 K3+030 .00,高程為427 .68 ,前坡為上坡,i1= +5%,后坡為下坡,i2 = 4%,豎曲線半徑 R=2000m。試計算豎曲線諸要素以及樁號為 K3+000.00 和K3+100.00處的設計標高。7某豎曲線半徑R=3 000m,其相鄰坡段的縱坡度分別為:i1=3%,i2=1%,轉坡點樁號為K6+770,高程為39667m。要求完成:(1)豎曲線各要素計算;(2)如果曲線上每隔10m設置一樁,請按表1完成豎曲線上各樁點的高程計算。                    豎曲線高程計算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