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_第1頁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_第2頁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_第3頁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_第4頁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注釋】1萊,古國名,在今山東省黃縣東南,公元前567年被齊所滅。維,即今山東省高密縣。2力行,努力做事。重于齊,為齊所重,受齊國人敬重。3重(ch6ng)肉,有重復(fù)的肉食,即有兩種肉菜。4危言,不畏危難而直言。危行,正直行事。5順命,遵命行事。衡命,權(quán)衡利弊斟酌辦事。【譯文】晏平仲,名嬰,是齊國萊地夷維人。他侍奉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憑著他的節(jié)省儉樸,努力做事,為齊人所敬重。他當(dāng)了齊國宰相以后,吃飯從來沒有兩盤有肉的菜,侍妾不穿綢緞衣服。他在朝上時,國君有話問到他,他就直言回答;無話問到他,他 就正直地做事。國家的政治清明,他就遵從政令行事;國家的政治不清明,他就權(quán)衡利弊斟酌辦事。因此,他

2、能歷仕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名揚諸侯。【原文】越石父賢,在縹繼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駿贖之,載歸1。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2。晏子G91DEM,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 絕之速也3?”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訕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縹繼中,彼 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縹繼之中4?!标套佑谑茄尤霝樯峡??!咀⑨尅?越石父,齊國的賢士??~繼(1 6 ixi 6),捆綁犯人的繩子。左駿(c a n),馬車左邊 的馬。2弗謝,沒有告辭,主語“晏嬰”省略。謝,告辭。 閨(gu i ),內(nèi)室的小門。久之,很長時間,“之”是助詞,湊足音節(jié)。絕,斷絕

3、交往。3G91DD(jue )然,驚異的樣子。攝,整理。 謝,道歉。厄(6 ),危難。4訕(q U),屈;信,通“伸”。 感寤,有所感而覺悟。寤,通“悟”?!咀g文】越石父是個賢能的人,他因犯罪而被繩索捆綁押送。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了他,晏子就解下車子左邊駕車的馬為他贖罪,同他一起坐車回家。 晏子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走進(jìn)內(nèi)室好長時間,越石父就請求同他絕交。晏子大吃一驚,急忙整好衣冠道歉說:“我雖然沒有仁德,可是我把您從危難中解救出來,您為什么提出絕交這么快呢?”越石父說:“不是這樣。我聽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屈辱,但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受到尊重。當(dāng)我處在繩索捆綁之中時,那些人是不了解我的。

4、你既然覺悟到了并贖我出來,這就是我的知己;知己而待我無禮,那我還不如被捆綁好呢 !"晏子于是就請他進(jìn)來待為上客?!驹摹筷套訛辇R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NFDA我夫1。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2。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3。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 以實對5。晏子薦以為大夫。4。”其后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1御,駕馭車馬的人。門間,門縫。NFDA3(kui ),窺,從小孔或縫隙里偷看。2擁,持。大蓋,大的車蓋。策,馬鞭,用作動詞,揮鞭趕車。3去,

5、離開,離去。 志念,思慮。 自下,使自己處于別人之下。4乃,卻。5抑損,謙卑。 怪,感到奇怪?!咀g文】晏子做齊國宰相,有一天坐車外出,他的車夫的妻子從門縫里偷看她的丈夫。只見她的丈夫給宰相駕車,支起車上的大傘蓋,揮鞭趕著駕車的四匹馬,神氣十足,非 常得意。不久,車夫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要求離去。丈夫問她離去的原因。妻子說:“晏子 身高不滿六尺,卻做了齊國的宰相,名揚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思慮深沉,常常表現(xiàn)出謙 卑的神態(tài)。而現(xiàn)在你身高八尺, 卻給人家做車夫,可是你的心意反倒自以為滿足了,我因此 要求離去。”從此以后,她的丈夫自己就謙虛謹(jǐn)慎了,晏子覺得很奇怪,便問他,車夫如實 相告。晏子便推薦他做了

6、大夫?!驹摹刻饭唬?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1,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 2。至其書,世多有 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3。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4。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 稱霸哉5?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6?!必M管仲之謂乎?方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后去7,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8?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jìn)思盡忠,退思補(bǔ)過”者哉9!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 所忻慕焉10?!咀⑨尅?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都是管子中的篇名。晏子春秋,后人托名晏子作,內(nèi)容是記載晏子的言行事跡。2其

7、著書,即“其所著書”,他們所寫的書。行事,所做的事情,事跡。 次,編次,編寫。3軼(y i)事,同“逸事”,不見于記載的事情。4孔子小之,“小”用作意動,意即看不起。論語八侑:“子曰:管仲之小哉! ”5王,指王道,即以仁義治天下,與以武力征服天下的“霸道”相對。6這三句引言見孝經(jīng)事君,原文是:“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jìn)思盡忠, 退思補(bǔ)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后去” 一事,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齊莊公與齊大夫崔杼的妻子棠姜私通,崔杼殺了莊公。晏嬰進(jìn)了崔家之門, 把莊公的尸體枕在自己的大腿上痛哭,然后站起身來,連跺了幾次腳,盡了君臣之禮,才離開。8 “見

8、義不為,無勇也”是論語為政中孔子說的話。9犯君之顏,冒犯君主的威嚴(yán)?!斑M(jìn)思盡忠,退思補(bǔ)過”是孝經(jīng)事君中的話,參見本文注6。10雖,即使。 執(zhí)鞭,拿著馬鞭子趕車,也就是做駕馬車的車夫。忻慕,高興欽暴?!咀g文】太史公說:我讀了管子的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又讀了晏子春秋,他們的言論記載得很詳盡啊。讀了他們的著作以后,還想觀察他們的 行為,所以就編列了他們的傳記。至于他們的著作,社會上已有很多,所以不再論及,只記 載他們的逸事。管仲是世人所說的有才干的大臣,可是孔子卻小看他。難道是因為孔子認(rèn)為周朝政治 衰微,桓公既然賢明,而管仲并沒有勉勵他行王道,竟然輔佐他成了霸主嗎?古語說:“順從君王的美善

9、之舉,匡正君王的過失錯誤,就能使君臣相親?!边@難道就是說的管仲嗎?當(dāng)晏子伏在莊公的尸體上大哭,盡了君臣之禮離開的時候,難道就是人們所說的“遇 見堅持正義的機(jī)會,卻不去做,就是沒有勇氣”的人嗎?至于他的進(jìn)諫,敢于冒犯君主的威嚴(yán),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上了朝就想竭盡忠心,退了朝就想彌補(bǔ)過失”的人??!假使晏子還活著,我就算是給他拿著馬鞭趕車,也是高興欽慕的。原文公子聞趙有處土毛公藏于博徒(1),薛公藏于賣漿家(2),公子 欲見兩人,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3)。公子聞所在,乃問步往從此兩 人游(4),甚歡。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大 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5),公子妄人耳(

10、6)?!狈蛉艘愿婀?。公子乃謝夫人去,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fù)魏王 而救趙,以稱平原君(7)。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8),不求士也。 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游, 尚恐其不我欲也(9),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游。”乃裝為去 (10)。夫人具以語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謝(11),固留公子(12)。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復(fù)往歸公子,公子傾平 原君客(13)。公子留趙十年不歸。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王患之, 使使往請公子(14)。公子恐其怒之,乃誡門下:“有敢為魏王使通者 (15),死。”賓客皆背魏之趙(16),莫敢勸公子歸。毛公、薛公

11、兩 人往見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 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17),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18),公 子當(dāng)何面目立天下乎? ”語未及卒(19),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 救魏(20)。注釋(1)處士:指有才德而未仕或不仕的人。博徒:聚賭的人。?(2)賣漿家:出賣酒漿的店家。(3)自匿:主動地隱藏起來。(4)間步:悄悄地步行。游:交游,交往。(5)妄:胡亂。(6)妄人:無知妄為的人。(7)稱:符合,滿足。(8)豪舉:豪放的舉動。另一說,張文虎校刊史記集解索隱 正義札記云:“謂徒以客眾為豪耳?!?9)不我欲:即“不欲我”,不要我。(10)乃裝為去:于是整理行裝準(zhǔn)備離去

12、。足(11) 免冠謝:脫帽謝罪。(12) 固 : 堅 持 、 堅 決 。(13) 傾:倒出來,竭盡。(14) 使使:前“使”字,派遣;后“使”字,使者。(15) 這一句的意思是說:有敢于替魏王使者通報傳話 的 。(16) 之:往、到。(17) 恤:體恤,顧念。(18) 夷:平。(19) 卒:結(jié)束。(20) 告車趣駕:囑咐車 夫 趕 快 套 車 。 趣 , 通 “ 促 ”, 急 促 , 趕快。譯文公 子聽 說 趙 國 有 兩 個 有 才 有 德 而 沒 有 從 政 的 人 ,一 個 是 毛 公 藏 身 于賭徒中,一個是薛公藏身在酒店 里 ,公子很想見見這兩個人,可是這兩個人躲了起來不肯見公子。公

13、子 打聽到他們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 步 行 去 同 這 兩 個 交 往 ,彼 此 都 以 相 識 為 樂 事 ,很 是 高 興 。平 原 君 知 道了這個情況,就對他的夫人說:“當(dāng)初我聽說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個舉世無雙的大賢人,如今我聽說他竟然 胡 來,跟那伙賭徒、酒店伙計交往,公子只是個無知妄為的人罷了?!逼皆姆蛉税堰@些話告訴 了 公子。 公 子聽 后就向夫 人告辭準(zhǔn) 備離 開這里 ,說:“以 前我聽說平原君賢德,所以背棄魏王而救趙國,滿足 了平原君的要求?,F(xiàn)在才知 道 平原君 與 人交 往,只是 顯示富貴的豪 放舉動罷了,他 不 是求取賢士人才啊。我從在大梁時,就常常聽說這兩個人賢能有才

14、 ,到了趙國 ,我惟恐不能見到他們。拿我這個人跟他們交往,還怕他們不要我呢, 現(xiàn)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們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這個人不值得結(jié) 交 。 ”于 是 就 整 理 行 裝 準(zhǔn) 備 離 去 。夫 人 把 公 子 的 話 全 都 告 訴 了 平 原 君 , 平原君聽了自感慚愧便去向公子脫帽謝罪,堅決地把公子挽留下來。 平原君門下的賓客們聽到這件事,有一半人離開了平原君歸附于公 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公子,歸附在他的門下。公子的為人使平 原君的賓客仰慕而盡都到公子的門下來。公子留在趙國十年不回魏國。秦國聽說公子留在趙國,就日夜不 停地發(fā)兵向東進(jìn)攻魏國。魏王為此事焦慮萬分,就派使臣去請公子回 國

15、。公子仍擔(dān)心魏王惱怒自己,就告誡門下賓客說:“有敢替魏王使 臣通報傳達(dá)的,處死?!庇捎谫e客們都是背棄魏國來到趙國的,所以 沒誰敢勸公子回魏國。這時,毛公和薛公兩人去見公子說:“公子所 以在趙國受到尊重,名揚諸侯,只是因為有魏國的存在啊?,F(xiàn)在秦國 進(jìn)攻魏國,魏國危急而公子毫不顧念,假使秦國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 的宗廟夷平,公子還有什么臉面活在世上呢? ”話還沒說完,公子臉 色立即變了,囑咐車夫趕快套車回去救魏國。昔先圣王 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 則天下平矣。平得于公。伯禽將行,請所以治魯,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日:“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

16、去其荊而可矣。”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則至公矣。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萬物皆被 其澤、 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病矣,漬甚,國人弗諱,寡人將誰屬國?”管仲對日:“昔者臣盡力竭智,猶未足以知 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 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諾,曰:“公誰欲相 ?"公曰:“鮑叔牙可乎?”管仲 對曰:“不可。夷吾 善鮑叔牙,鮑叔牙之為人也,清廉潔直,視不己若者,不 比于人;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勿已,則隰朋其可乎 ?” “隰朋之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黃帝,而

17、 哀不己若者;其于 國也,有不聞也;其 于物也,有不知也; 其于人也,有不見也。 勿已乎,則隰朋可也?!狈蛳?,大官也。 處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 大匠不斫, 大皰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腹泄?,去私惡,用管子而為五伯長。(選自呂氏春秋卷一 貴公 )注伯禽:周公之子,被封到魯,成為魯國的第一位國君。利而勿利也:意為“(為政時要)利民而不要利己”。夷吾:管仲,名夷吾?;腹珪r為齊相,幫助桓公成為春秋五 霸之首。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絕江海者托于船,致遠(yuǎn)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是故呂尚聘,而天

18、下知商將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紂用惡來,齊用蘇秦,秦用趙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齊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嘆曰: “昔我先君桓公,長轂八百乘以霸諸侯,今我長轂三千乘,而不敢久處于此者,豈其無管仲歟! ”弦章對曰: “臣聞之,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則車下之臣盡管仲也?!睏钜蛞娳w簡主曰: “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走來見。 ”簡主聞之,絕食而嘆,跽而行,左右進(jìn)諫曰: “居鄉(xiāng)三逐,是不容眾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見過八矣。 ”簡主曰: “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

19、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見之,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子路問于孔子曰: “治國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賢而賤不肖。 ”子路曰: “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賢者怨之,不肖者讎之;怨讎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 卷八 " 尊賢 ,有改動)參考譯文: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榮的名聲流傳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賢臣,謙虛地對待士人。 朝廷沒有賢臣,就像鴻鵠沒有翅膀一樣,雖然有飛翔千里的愿望,還是不能達(dá)到自己心中想要到達(dá)的地方;所以越過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達(dá)遠(yuǎn)方的人要

20、依靠車馬,想要稱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賢士。因此, 呂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將要滅亡,周將要稱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齊、秦一定會稱霸了。紂王任用惡來,齊國任用蘇秦,秦王任用趙高,天下人就知道他們將要滅亡了。齊景公攻打宋國,來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長嘆道:“過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輛兵車,就能在諸侯中稱霸。如今我有三千輛兵車,卻不敢長久地呆在這里,難道是因為沒有管仲的緣故嗎?”弦章回答說:“我聽說,水面寬廣,魚兒就長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誠。從前,因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現(xiàn)在如果桓公在這里,那么車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睏钜蚯笠娳w簡主,說:“我在家鄉(xiāng),三次被人驅(qū)逐,侍奉國君,

21、又有五次被撤職;聽說 您喜愛士人,特地跑來見您?!壁w簡主聽了,停止吃飯,嘆息不已,直起身子,跪著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勸諫說: “在家鄉(xiāng)三次被人驅(qū)逐, 這說明他不受大家歡迎;事奉國君五次被撤職,這說明他對國君不忠;現(xiàn)在您看中的這個人,已經(jīng)被人指出八次過失了?!壁w簡主說:“你們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婦的仇敵;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亂世所疏遠(yuǎn)的;正直的行為,是邪惡壞人所憎惡的。”于是出去接見楊因,并授給他相位,國家治理得很好。子路問孔子說:“怎樣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治理國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賢能的人, 輕視那些沒有才能的人。 ”子路說:“晉國的中行氏尊重賢能, 輕視那些沒有才能的人,他的滅亡是什么緣故

22、?”孔子說:“中行氏尊重賢人卻不能重用他們,輕視不賢之人卻不能罷免他們;賢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賢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賢能的人埋怨他,不賢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擺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滅亡,能夠辦得到嗎?”斗且廷見令尹子常,子常與之語,問蓄貨聚馬。歸以語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見令尹,令尹問蓄聚積實,如餓豺狼焉;殆必亡者也。夫古者聚貨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馬不害民之財用。國馬足以行軍,公馬足以稱賦,不是過也。公貨足以賓獻(xiàn),家貨足 以共用,不是過也。夫貨馬郵則闕于民,民多闕則有離叛之心,將何以封矣?“昔斗子文三舍令尹,無一日之積,恤民之故也。成王聞子文

23、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設(shè)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秩之。成王每出子文之祿,必逃,王止而后復(fù)。人謂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對曰:夫從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無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故莊王之世,滅若敖氏,唯子文之后在,至于今處郵,為楚良臣?!薄敖褡映?,先大夫之后也,而相楚君無令名于四方。民之羸餒,日已甚矣。四境盈壘,道相望,盜賊伺目,民無所放,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 怨于民多矣。子常其能賢于成、靈乎?成不利于穆,愿食熊蹯,不獲而死。靈不顧于民,一國棄之如遺跡焉。子常為政,而無禮不顧甚于成、靈,其獨何力以待之!”期年,乃有柏舉之戰(zhàn),子常奔鄭,昭

24、王奔隨。(選自國語楚語,有改動)注: 子常, 子囊 (即后文的“先大夫”) 之孫; 斗且及后文的斗子文,都是楚國的官員。文中這些人名及地名下加了橫線;文中成王(后文又簡稱“成”)這類王名下也加了橫線。稱賦:與兵賦相稱。賓獻(xiàn):饋贈及進(jìn)貢。若敖氏,與斗子文同族。放:依。斗且在朝廷上拜見子常,子常和他談話,問斗且怎樣才能聚斂財物、名馬而致富。(斗且)回家對他的弟弟說:“楚國大概要滅亡了 ! 如果不是這樣,令尹大概要不免于難了! 我拜見令尹,令尹問如何聚斂財物,就像饑餓的豺狼一樣;恐怕是一定要滅亡了?!肮艜r候 (君臣) 積蓄財寶不妨害百姓穿衣吃飯,聚斂馬匹也不損害百姓的財用。國家征收的馬匹滿足行軍所用

25、就夠了,公卿征收的馬匹足夠打仗也就行了,都不超過限度。公卿的財物足夠饋贈進(jìn)獻(xiàn)就行了,大夫家里的財物足夠供給使用也就行了,也都不超過限度。財物和馬匹超過了限度,百姓那里就不充足,百姓不充足就會產(chǎn)生反叛之心,那么將憑什么來立國呢?“過去斗子文三次辭去令尹的職務(wù), 家里連一天用來生活的積蓄都沒有,這是體恤百姓的緣故。成王聽說斗子文幾乎吃了上頓就沒有下頓,因此每逢朝見時就預(yù)備一束干肉,一筐干糧,用來送給子文。直到現(xiàn)在還成為國君對待令尹的常例。成王每當(dāng)增加子文的俸祿時,子文一定要逃避,直到成王停止給他增祿,他才返回朝廷任職。有人對子文說: 人活著就是求個富貴, 但你卻逃避它,為什么呢? 他回答說:當(dāng)政的

26、人是庇護(hù)百姓的,百姓的財物空了,而我卻得到了富貴,這是使百姓勞苦來增加我自己的財富,那么我離死亡也就不遠(yuǎn)了。我是在逃避死亡,不是在逃避富貴。 所以楚莊王在位的時候, 滅了若敖氏家族,只有子文的后代 存活了下來,直到現(xiàn)在還居住在鄖地,做著楚國的良臣。“現(xiàn)在的子常,是先大夫(子囊)的后代,輔佐楚君,在外卻沒有好的名聲。百姓疲弱饑餓,一天比一天厲害。四方邊境上布滿了堡壘,路上餓死的人隨處可見,盜賊伺機(jī)作亂,百姓無所依靠。子常對這些都不去救濟(jì),卻聚斂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子常難道能比成王、靈王更賢明嗎?成王因為對穆王無禮,臨死時想吃熊掌都沒有得到。靈王不顧念百姓的死活,一國的百姓都背棄了他

27、,就像行人遺棄腳印一樣。子常執(zhí)政,他的無禮、對百姓的不顧念比成王、靈王還厲害。他獨自一人憑什么力量來對付這種敗亡的局面呢! ”過了一年,就發(fā)生了柏舉之戰(zhàn),子常跑到鄭國,昭王跑到隨國。智伯率韓、魏二國伐趙。圍晉陽,決晉水而灌之。城下緣木而處,縣釜而炊。襄子謂張孟談曰:" 城中力已盡,糧食匱乏,大夫病,為之奈何?" 張孟談曰:"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無為貴智士。臣請試潛行,見韓、魏之君而約之。" 乃見韓、魏之君,說之曰:" 臣聞之,唇亡而齒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趙,趙將亡矣。趙亡則君為之次矣。及今而不圖之,禍將及二君! " 二君曰:" 智伯之為人也,粗中而少親,我謀而泄,事必敗,為之奈何?" 張孟談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圖之。" 二君乃與張孟談陰謀,與之期。張孟談乃報襄子。至其日之夜,趙氏殺其守提之吏,決水灌智伯。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軍,殺其身而三分其國。襄子乃賞有功者,而高赫為賞首。群臣請曰:" 晉陽之存,張孟談之功也。而赫為賞首,何也?襄子曰:" :晉陽之圍也,寡人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