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流程_第1頁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流程_第2頁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流程_第3頁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流程_第4頁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流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目前已相當成熟,其核心技術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對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進及發(fā)展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傳統(tǒng)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在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已較少使用。根據污水的水量、水質和出水要求及當?shù)氐膶嶋H情況,選用合理的污水處理工藝,對污水處理的正常運行、處理費用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一、典型生活污水水質經使用后的生活用水水質發(fā)生了變化,水中增加了有機物、懸浮物和致病菌。比較典型的生活污水水質中生化需氧量(BOD5)-般為l00-400mgLI化學需氧量(CODcr)-般為2501000 mgL I懸浮物(Ss)一般為1

2、00-350mgLIPH值為6-9。二、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典型的生活污水處理完整工藝如下:污水前處理 生化法 二沉池消毒 出水          |                     |          -污泥

3、處理系統(tǒng)-前處理也稱為預處理技術,常用的有格柵或格網、調節(jié)池、沉砂池、初沉池等。由于生活污水處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們稱污水處理工藝是特指這部分,如接觸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厭氧和好氧)處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經濟、最適用的污水處理工藝,根據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質及現(xiàn)場的條件而選擇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對投資及運行成本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作一簡介。1、 無能耗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裝置即改進型化糞池,工藝流程如下:污水厭氧水解池 厭氧過濾池 氧化溝出水厭氧水解池即為國標化糞池,厭氧過濾池即為厭氧接觸氧化池,內置填料,氧化溝即利用排水溝及強制通風,空氣

4、中的氧氣溶入污水中的過程為自然進行。這一污水處理工藝適宜單個住宅樓的生活污水處理,且可與國標化糞池組合使用,其最大的優(yōu)點是運行費用為零。出水水質可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二級標準。該工藝適宜于污水量小于20m3/d的污水處理工程,可在較為富裕的農村地區(qū)使用。2、 A/O法即厭氧好氧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下:污水前處理厭氧水解池接觸氧化池沉淀池過濾池出水                  |_ 污泥回流_|設計要點:A:厭氧水

5、解池采用上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的形式,設計水力停留時間為24小時。厭氧池下部為污泥床區(qū),污泥床厚度通??刂圃?1.2M之間,進水系統(tǒng)可采用脈沖進水中阻力布水系統(tǒng),底部設布水溝,保留污泥不沉積底部,呈懸浮狀態(tài)。污泥床平均濃度為3035g/l,則污泥負荷為0.350.30kgCODcr/kg(ss).d。B: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之間的一種污水處理工藝。池內設有填料,微生物一部分以生物膜的形式固著于填料表面,一部分則以絮狀懸浮生長于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的特點。曝氣系統(tǒng)可采用鼓風或射流曝氧增氧系統(tǒng)(設計時必須考慮投資及運行成本)。為培養(yǎng)微生物的不同的優(yōu)勢菌種,將

6、接觸氧化池分為兩格是行之有效的。第一格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2.5小時,有機負荷為1.15kgBOD5/m3.d。第二格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1.5小時,有機負荷0.768kgBOD5/m3.d。A/O法的主要特點是:適應能力強;耐沖擊負荷;高容積負荷;不存在污泥膨脹;排泥量非常少;具有較好的脫氮效果。由A/O法衍生的A2/O、A3/O污水處理工藝,原理上是相似的。3、SBR法即間歇式活性污泥法,由于它具有一系列優(yōu)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特征,目前已普遍應用于污水處理工程中。SBR法中曝氣池兼具沉淀的作用,厭氧、好氧也在同一池進行。其運行操作由流入、反應、沉淀、排放、待機五個工序組成。通過調節(jié)每個工序的時間

7、,可達到除磷脫氮的效果。前處理SBR反應器 過濾出水             |          污泥處置設計要點:理論上SBR反應器的容積負荷有一個較在的范圍,為0.11.3 kgBOD5/m3.d,但為安全計,一般取低值,如0.1 kgBOD5/m3.d左右。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最高水位即反應時的水位,最低水位是指排放工序結束時的水位,最低水位必須保證在排水在此水位時,沉淀污泥不隨

8、上清液而流失。SBR工藝的主要特點有:出水水質較好;占地少;不產生污泥膨脹;除磷脫氮效果好。4、氧化溝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其池體狹長,故稱為氧化溝。氧化溝有多種構造型式,典型的有:A:卡羅塞式;B:奧巴爾型;C:交替工作式氧化溝;D:曝氣沉淀一體化氧化溝氧化溝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其規(guī)模從每日幾百立方米至幾萬立方米,工藝日趨完善,其構造型式也越來越多。其主要特點是:進出水裝置簡單;污水的流態(tài)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于池體狹長,又類似于推流式;BOD負荷低,處理水質良好;污泥產率低,排泥量少;污泥齡長,具有脫氮的功能。設計要點: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5000mg/l;生物固體

9、平均停留時間,去除BOD5時,取58天,當要求硝化反應時取1030天;水力停留時間為20、24、36、48h,根據對處理水水質要求而定;BODSS負荷(Ns)為0.030.07kgBOD/(kgMLSS.d);BOD容積負荷(Nv)為0.10.2 kgBOD/(m3.d);污泥回流比為50150%;混合液在渠內的流速為0.40.5m/s;溝底流速為0.3 m/s。三、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生活污水工程案例污水主要來源為: 生產區(qū)、生活區(qū)的生活污水、衛(wèi)生間沖洗水, 雨季時部分雨水管網未分流, 而造成的雨污混合水。污水水質:BOD5: 100-120mg /L; CODCr: 120-150 mg /

10、L; SS: 200-250 mg /L; pH: 6.5-9。1工藝流程圖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流程見圖1。2生物接觸氧化池技術探討2.1 生物接觸氧化池的結構圖及氧化池簡介污水處理站中共5座圓柱體形生物接觸氧化池 (留有檢修時備用池) , 氧化池由池體、纖維狀填料、布水裝置、曝氣裝置、排泥裝置、出水裝置等組成。其中1#、2#生物接觸氧化池底面直徑為6.6 m, 池總高5.6 m, 填料層高度3 m, 每池設計污水處理量為30 m3 /h。3#、4#、5# 生物接觸氧化池底面直徑為7.5 m, 池總高5.6 m, 填料層高度3 m, 每池設計污水處理量為40 m3 /h。2.2 生物膜的培養(yǎng)及馴

11、化生物氧化池中采用自然培菌法培養(yǎng)生物膜。培菌時, 先向氧化池內注入生活污水至填料上表面, 再向氧化池內加入10m3 過濾后的糞便水, 開啟羅茨鼓風機對氧化池進行悶曝。經過一個星期的悶曝氣后, 填料上開始出現(xiàn)黏稠狀的生物膜。接下來打開氧化池的進水閥門, 連續(xù)向氧化池內進水, 進水量由2m3、4 m3、6 m3 逐步增大。連續(xù)進水時經常觀察氧化池內水面的顏色、懸浮物含量、曝氣及氣泡等情況。水溫在20 25# 時, 經過30 50 d 左右的培養(yǎng), 可完成氧化池內的生物膜培養(yǎng), 此時氧化池處理水量可達到設計處理量( 1#、2#生物氧化池單池設計處理量為30 m3 /h, 3#、4#、5#生物氧化池單

12、池設計處理量為40 m3 /h)。如果要縮短生物膜的培養(yǎng)時間, 可用本站其他生物氧化池底的沉積污泥作為菌種進行接種培菌。培菌時先向氧化池內注入10 20 m3 其他氧化池內的沉積污泥作為菌種, 再向氧化池內注入10 15 m3 過濾后的糞便水, 使氧化池在高BOD5 負荷下掛膜。繼續(xù)向氧化池內添加生活污水至填料以上 20 cm 左右, 進行悶曝, 悶曝時間為2 d。悶曝2 d 后開始小水量進水, 進水量從小逐步加大到設計處理量。采用接種培菌, 一般在14 20 d 左右就能完成氧化池內生物膜的培養(yǎng)。2.3 水力停留時間對運行效果的影響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污水時, 氧化分解速度或硝化速度對接觸時間

13、的依賴性很大。微生物對有機物的轉化過程與微生物機體的化學過程緊密聯(lián)系。所以, 無論是將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簡單的無機物, 或者是比較簡單的分解氧化產物合成復雜的細胞物質, 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從降低廢水有機物質含量這一角度來說, 有機物轉移到生物膜所需的時間是重要的。這個轉移實質上是微生物對廢水中的有機物吸著吸附過程。這個轉移一般能夠在同生物膜接觸后數(shù)分鐘內完成。但是, 生物處理對廢水中有機物的凈化作用, 不僅是由于生物吸附與吸著作用, 更重要的是吸附吸著后的氧化分解和細胞合成作用, 使有機物無機化。被吸附在生物膜上的有機物, 經氧化分解與合成全部轉化為穩(wěn)定物質所需時間較長(數(shù)小時乃至數(shù)十天)

14、。因此, 處理時間越長, 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吸著、吸附、降解作用越徹底, 處理水BOD 殘留率愈小, 處理效果較好; 反之亦然。污水處理站1#、2# 生物接觸氧化池處理量為 20 30m3 /h時, 污水與生物膜的接觸時間為3 5 h; 3#、4#、5#生物接觸氧化池處理水量為30 40 m3 /h時, 污水與生物膜的接觸時間為3 4 h。生物氧化池在運行過程中遇到天氣變化, 水溫較低時, 通常采用降低氧化池的處理量, 延長污水與生物膜的接觸時間來確保氧化池對有機污染物的分解效率。2.4 生物氧化池內的曝氣設備及曝氣的作用生物氧化池內曝氣設備有羅茨鼓風機、曝氣管和曝氣頭。其曝氣頭采用充氧效率高、

15、經久耐用的微孔橡膠模曝氣頭。氧化池內曝氣作用主要有以下 3個方面的作用:1) 充氧: 生物接觸氧化法主要是利用好氧性細菌完成生物凈化作用的方法。微生物的氧化、合成內源呼吸需要氧。所以除了營養(yǎng)物質外, 氧是保證微生物正常生長的一個重要條件。供氧使氧化池內的溶解氧控制在一個相當?shù)乃缴稀?) 充分攪拌, 形成紊流: 從流體力學的觀點來看, 供氧使池內水流充分攪動, 形成紊流, 紊流越甚, 被處理水與生物膜的接觸效率越高, 傳質效率越好, 從而提高處理效果。3) 防止填料發(fā)生堵塞, 促進生物膜更新: 供氣的攪動作用使填料上衰老的生物膜及時剝落, 防止填料堵塞。同時還促進生物膜更新, 提高處理效果。氧

16、化池在運行過程中池內溶解氧的含量通過調節(jié)羅茨鼓風機供風量來實現(xiàn), 池內的溶解氧含量控制在2.5 3.5 mg /L,同時也可以查看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更多關于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廢水的技術文檔。2.5 進水SS對運行效果的影響生物接觸氧化法比其他好氧生物法維護管理方便, 其要點就是要防止氧化池內的填料發(fā)生堵塞。進入氧化池內懸浮物( SS ) 多, 池內填料就越容易發(fā)生堵塞。污水處理站生物氧化池在運行過程中曾出現(xiàn)因進入氧化池內的懸浮物含量高, 池內填料發(fā)生堵塞, 填料發(fā)生堵塞后生物膜的面積大大減少, 造成氧化池水面的色度較大、懸浮物含量較高、氧化池出水水質較差等情況, 這一情況出現(xiàn)后, 通過采取了加

17、大填料反沖洗強度和縮短反沖洗周期后得到解決。因此, 在氧化池時要加強一級的預處理, 盡量去除原污水中的懸浮物質以防止填料發(fā)生堵塞和降低氧化池的處理負荷。2.6 填 料填料是生物膜賴以棲息的場所, 是生物膜的載體。因此, 載體填料是氧化池的關鍵, 直接影響著生物接觸氧化法的效能。對于載體填料通常的要求是: 有一定的生物膜附著能力; 比表面積大; 空隙率大, 水流阻力小; 強度大, 化學和生物穩(wěn)定性好, 經久耐用; 截留懸浮物質能力強; 不溶出有害物質, 不引起二次污染; 與水的比重相差不大, 以免過分地增大氧化池荷重; 形狀規(guī)則, 尺寸均一, 使之在填料間形成均一的流速; 貨源充足, 價格便宜,

18、 運輸和施工安裝方便等。污水處理站氧化池內選用生物膜附著能力強、水力學特性好和價格便宜的尼龍纖維填料, 填料層高度為3米, 填料成立體狀上下固定在填料支架上。2.7 填料的反沖洗及氧化池的排泥污水處理站氧化池在日常的運行管理中, 一方面, 加強氧化池內填料的反沖洗: 氧化池每運行8 h就對池內填料進行一次反沖洗。反沖洗時開大羅茨鼓風機的供風量反沖洗填料, 使填料上沉積的懸浮顆粒物質和衰老的生物膜脫離填料。反沖洗曝氣量為正常曝氣量的兩倍, 即水汽比為1: 20, 反沖洗時間為10 15m in。通過填料的反沖洗不但有效地防止了填料發(fā)生堵塞, 還促進了生物膜的更新, 確保了氧化池的正常運行。另一方

19、面, 每天早班對氧化池進行排泥, 防止污泥在斗底長時間沉積會發(fā)生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等有毒害氣體影響生物膜的活性和懸浮顆粒堵塞填料。2.8 氧化池的日常維護1) 調節(jié)好原污水的水質與水量, 盡量去除原水中的各種懸浮物質, 特別是纖維狀懸浮物, 以防止填料堵塞。2) 要仔細地觀察氧化池內的顏色、氣泡、臭氣、懸浮物污泥和曝氣狀況。一旦發(fā)現(xiàn)不正常, 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3) 填料反沖洗時, 曝氣量要緩慢增大, 以防止曝氣量瞬時增大使生物膜大量脫離填料。4) 仔細觀察斜管沉淀池工況, 如發(fā)現(xiàn)沉淀池水面的色度大、懸浮物含量多、濁度大等情況, 因立即采取措施調整。3 處理后的水質該公司的生活污水經生物接觸氧

20、化法處理, 水質良好, 能穩(wěn)定達到相關標準要求, 完全可以回收利用, 做到污水零排放。四、沉淀SBR組合工藝處理生活污水1工程設計科技園生活污水水質特點如下:CODCr :200250 mg/L,BOD5 :100130 mg/L,NH3 - N:430 mg/L, T - P :24 mg/L, SS:150200 mg/L,根據實際情況要求選擇一種占地面積小,造價和運行費用低,運行穩(wěn)定,管理簡便的廢水處理工藝,且出水水質基本達到( GB8978 -1996)一級排放標準。2工藝流程及預測效果根據業(yè)主要求,考慮到科技園廢水的水質特點,結合科技園的實際情況和出水水質,需采用設備緊湊、占地面積小

21、、抗沖擊負荷、出水水質好的工藝,決定采用沉淀- SBR組合工藝對污水進行處理,其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溢流通過格柵,經集水井通過提升泵進入沉淀調劑池,經沉淀調節(jié)后的出水,由泵提升進入SBR池,出水排放(或部分經過接觸消毒后回用) , 污泥由污泥泵從沉淀池和SBR池一起打入污泥池,濃縮、脫水后外運處理。此工藝設計具有占地面積小、投資少、管理簡單等優(yōu)勢被業(yè)主選用,其進、出水主要指標見表1。3主要構筑物及設備1)格柵格柵主要去除污水中的SS物,格柵寬度B =600 mm,間距為10 mm,過柵速度V = 0.3 m / s,格柵前水深為1 m,電機功率為0.37 kW ( 1臺

22、) ,自動清渣(格柵井尺寸: 8 m ×2 m ×8. 5 m,進水深度7.25 m計)。2)沉淀調節(jié)池沉淀調節(jié)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2座,尺寸:15m ×10 m ×4 m,有效水深為3.5 m, HRT為6 h,沉淀池兼調節(jié)功能,池底設錐形斗。 斗內污泥由CP51。 5 - 65T型污泥提升泵將污泥提升至污泥濃縮池內,沉淀后污水由C - 37 - 100 (臺灣產)型提升至SBR反應池內。3) SBR反應池SBR反應池通過SBR 厭氧、兼氧,好氧生化過程降解COD、BOD,完成廢水序批處理過程。 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池4 座, SBR 運行周期進水1。 5

23、 h、曝氣3.5 h (進水1 h后曝氣) 、沉淀1 h、排水1 h;有機物污泥負荷率為0.18kg BOD / ( kgMLSS·d) ,污泥濃度4 000 mg/L,每座SBR池的有效容積為670 m3 ,尺寸為11.5 m ×11.5 m ×5.5 m,有效水深4.7 m。 內設水下曝氣器作為充氧設備,需氧量以去除1 kgBOD需氧1.16 kg計算,需氧量為603.2 kg/d,折算成20清水狀態(tài)下的需氧量為956.2 kg/L, 供氧速率為19.92kgO2 /h。 污泥由CP51。 5 - 65T型污泥泵提升至污泥濃縮池,主要設備配置:污泥排泥泵CP5

24、1。 5 -65T(1.5 kW) 4臺,每池1臺;XFP - IV (Q = 500m3 /h)潷水器4臺,每池1臺;水下曝氣器190TR2(進口19 kw) 4臺,每池一臺,開停由DO儀控制。4)污泥濃縮池污泥濃縮池用于貯存、濃縮剩余污泥,污泥產量為去除1 kg BOD產生干污泥0.3 kg,每日產泥量為156 kg,經沉淀后污泥含水率按99.5%計,污泥體積為31.2 m3 ,設置4 m ×4 m ×6 m污泥濃縮池2座。5)污泥脫水間、配電值班室及化驗室化驗室內設污泥帶式脫水機PK - 2 - 1000型1套,配置空壓機Z - 0。 2 - 7 (2。 2 kW)型

25、及綱帶清洗泵(2。 2 kW)混合裝置各1 臺。 另設PAM投加裝置以調劑污泥;脫水間面積70 m2 ,尺寸:10 m ×7 m,層高4.5 m;配電值班室及化驗室面積78 m2 ,尺寸: 10 m ×7.8 m,層高4.5 m。6)接觸消毒池接觸消毒池兼作回用清水池1座,尺寸: 11.7m ×8 m ×4 m。7) SBR工藝自動控制系統(tǒng)自動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整個工藝過程中泵、電磁法、氣控閥、加藥閥、攪拌機等的自動控制和保護,自動完成pH值監(jiān)控和SBR工藝過程的控制。設備配置:中文智能型pH 值在線監(jiān)控儀2臺, 1用1備。 420 mA信號輸出DO儀4臺,每池1臺,與水下曝氣器連鎖,根據SBR池溶解氧設定要求控制水下曝氣器開停。 SBR由PLC及液位計控制,各水位控制機械格柵及水泵開停。4工程調試運行4.1調試運行主要調試工作為好氧活性污泥的接種、馴化,鑒于該生活污水可生化性良好,活性污泥的培養(yǎng)和馴化可同步進行。 接種污泥采用深圳某污水處理廠的生化污泥(含水率99.8% ) ,采用間歇培養(yǎng)法,按BOD5 NP = 10051適當投加糞便水以補充氮、磷調節(jié)水質,同時調節(jié)SBR反應池曝氣時間以控制污泥膨脹,抑制絲狀菌的大量繁殖和過度生長。 通過近半個月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