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_第1頁
高強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_第2頁
高強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_第3頁
高強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_第4頁
高強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強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摘要:高強預應力管樁上浮在施工中很容易發(fā)生,不僅影響施工進度,而且還影響成樁質量。只要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是可以確保樁基工程的進度和質量。關鍵詞:高強預應力管樁;上浮原因;處理措施;預防措施1前言由于高強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具有承載力高、造價低、適應性強、管樁工業(yè)化生產等特點,在沿海軟土地區(qū)得到廣泛應用。但在預應力管樁的施工過程中,很容易發(fā)生上浮現象,影響樁基工程的進度和質量。本文通過高強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工程實例,對上浮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其處理措施和預防措施,供大家參考。1工程概況該工程為框架結構的大型公共建筑,總建筑面積為26710m2,柱距為1215m

2、,基礎采用PHC-AB600型高強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樁徑600,總樁數855根,單樁設計承載力特征值N=3200KN,平均入土深度33.18m,持力層為強風化花崗巖,持力層土的極限端阻力特征值qpk=6000kPa。施工采用錘擊法,四臺樁機分四個區(qū)域同時從中心開始。在打樁過程中,基樁上浮比較嚴重,整個場地上升300500mm左右。經檢測三根樁,基樁承載力不滿足設計要求,停止檢測,等待處理。2地質情況本工程位于廣東沿海一帶的淺灘區(qū),海床橫坡平緩,經填海工程改造,場地大體平整,地表高程約為6.08.3m,已經過堆載預壓處理,地層自上至下主要分布有:層為壓實人工填土,南部夾有大塊石,層厚9.00m1

3、6.50m,平均厚度11m左右。層為全新統海相沉積層,分為粉質粘土和礫砂兩層,其中粉質粘土呈飽和、流塑狀態(tài),底部不均勻夾少量砂,層厚0.60m12.4m;礫砂呈飽和、稍密狀態(tài),局部為中粗砂或粉細砂,層厚0.50m7.40m。層為上更新統河流相沖洪積層,以礫砂為主,局部為中砂或粉細砂,稍密中密狀態(tài),層厚0.70m11.l0m。層為上更新統沼澤相淤積層,淤泥質粉質粘土,呈飽和、流塑軟塑狀態(tài),局部地段含淤泥質粗、礫砂,分布不均,層厚0.50m6.30m。層為第四系殘積層,礫質粘性土:呈濕、可硬望狀態(tài),為混合花崗巖風化殘積土,層厚0.50m6.80m。層為震旦系混合花崗巖,按其風化劇烈程度可分為四個風

4、化帶,其強風化花崗巖是本工程基礎持力層。4上浮原因分析管樁上浮主要原因是擠土效應。由于擠土效應一方面對松填土有擠密作用,可提高地基承載力,但對壓實土在擠密的同時,造成樁身上浮、移位和地面隆起,影響樁的承載力。對飽和軟土的擠土樁,在樁基施工后因孔隙水壓力消散、土層再固結沉降產生樁的負摩擦力亦會引起樁承載力的下降和樁基沉降的增大。經分析認為,樁承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樁身上浮所引起,但不排除樁底發(fā)生疏松和涌樁等原因。4.1樁的數量多、體積大本工程占地面積10783m2,長126m,寬84m,總樁數855根,同時由于該工程柱距大,1215m,每個承臺樁數較多,大多數承臺樁數為1020根,最多的達24根

5、。由于樁與樁之間的相互影響,導致樁身上浮。根據施工記錄,本工程總樁數855根,樁徑600,總入土深度達28365.1m,從26.240.5m不等,平均深度33.18m,按每根樁9.38m3計算,則打入地下的混凝土樁總體積約8020m3。如果不考慮土質壓縮,平均分攤到面積10783m2的場地,則平均要提高約0.74m??梢姶蛉牖炷恋牧渴欠浅4蟮模麄€場地上升300500mm就不足為奇了。當土飽和密實,被擠到極限密實度而向上隆起時,相鄰的樁將被浮起。4.2沖孔灌砂的影響根據勘察資料,場地為填海區(qū),地下水豐富,與海水聯動,填土下存在砂層和淤泥,不適宜采用鉆孔灌注樁,也不適宜采用天然地基或復合地基,

6、如采用預制樁,則南部夾有大塊石,要穿過厚約18m的填石,施工困難。因此設計在南部采用先沖孔灌砂,再打預應力管樁。這樣就不需考慮不同基礎型式之間的差異沉降,但由于沖孔灌砂數量多,達244根,因此需排開更多的地下空間,大量的砂才能沖入孔中,同時在砂孔中打樁,進樁較困難,容易打破樁頭,加劇了場地的隆起。4.3測量誤差由于儀器、操作、讀數等原因,所測數據存在測量誤差。本工程主要是測點沒有固定,由于施工原因,管樁頂面很難在一個水平上,因而樁頂每一點標高不一致,如果先后兩次測點不再同一點,就出現了不同的標高。為了測得比較準確的數據,在樁頂作出標志。5處理措施及效果5.1確定處理方案全部樁打完后,重新測量,

7、發(fā)現絕大部分樁存在上浮現象,而且有的上浮很厲害,最大的達56mm。為此召開專題會議,分析原因并研究處理方法。根據本工程情況,樁數較多,場地存在密實度較大的砂層,部分樁頭在收錘后接近極限荷載或出現輕微裂縫,如果繼續(xù)采用錘擊法,將可能打壞管樁,因此最后確定采用靜壓處理方案進行處理。5.2確定靜壓參數為了獲得比較詳細的試驗數據,并具有可比性,選取不同區(qū)域兩根樁作試驗對比,確定上浮較大的兩根樁C60-5及C144-11進行靜壓試驗。終壓力值均為采用6000KN,其中C60-5樁長29.3m,上浮35mm,壓入45mm,C144-11樁長37.3m,上浮46mm,壓入61mm。一周后,做靜載試驗,承載能

8、力滿足設計要求。根據靜載試驗曲線,終壓力值確定為6000KN,比較合適。5.3多次靜壓處理除作過靜載試驗的5根樁外,所有樁均按照確定的靜壓參數作靜壓處理,以徹底消除上浮。場區(qū)采用一臺靜壓樁機施工,靜壓前,將露出地面的樁頭全部鋸掉,入土較深的樁先接樁處理,施工順序是從中心開始分區(qū)域對稱進行,嚴格監(jiān)控終壓力值不超過6000KN,施工過程中詳細做好施工記錄。施工完畢,再全部重新測量樁頂標高,與靜壓前測量的樁頂標高相比較,絕大部分樁已消除上浮。但還有部分樁上浮未徹底消除,上浮的高度較小,最多的為15mm,大多在110mm之間。經過分析認為,靜壓處理有明顯的效果,上浮高度在10mm以下的可不作處理,僅對

9、上浮高度在10mm以上的進行補壓。5.4處理效果處理完畢后,按照有關要求,選取12根樁做靜載,76根樁做高應變動測檢驗。根據靜載試驗報告,實際總沉降量為16.536.86mm,殘余沉降量為0.588.67mm,全部滿足設計要求。高應變動測檢驗也符合規(guī)范要求。6預防措施6.1優(yōu)選樁型及施工方法首先應從設計方面把關,對沿海填土區(qū),特別是新近填土區(qū)又經過強夯或碾壓處理,應盡量避免采用高密度、大管徑的預應力管樁,優(yōu)先采用其他樁型,如鉆孔灌注樁、沖孔灌注樁及筒樁等。對于管樁也應優(yōu)先采用靜壓法,以減小施工振動對周圍管樁的影響。6.2嚴格控制壓樁順序在軟土地基施工較密集的群樁時,沉樁次序不當,很容易使樁向一

10、側擠壓造成位移或涌起。對群樁承臺應考慮壓樁時的擠土效應不同深度的樁基應先深后淺、先大后小、先長后短。同一單體建筑,一般要求先施壓場地中央的樁,后施壓周邊樁,當一側毗鄰建筑物時,由毗鄰建筑物處向另一方向施壓。同時要求施工順序從中心承臺開始,按梅花形跳承臺進行,即縱、橫軸線承臺兩個方向均要隔一個承臺,才能進行下一個承臺靜壓,同時要求任意一個承臺與相鄰的前后左右承臺的靜壓時間至少間隔七天以上,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相鄰承臺之間的相互影響。沉樁期間不得開挖基坑,一般宜間隔14d,待孔隙壓力基本消散后再開挖。6.3適當加大壓樁終壓力值壓樁終壓力的選用一般以兩倍的管樁單樁豎向承載力設計值作為參考值,但施工中的壓

11、樁終壓力可適當加大。因為施工中的壓樁終壓力是根據在施工瞬間荷載(終壓力作用時間只是終壓控制貫入度的瞬間)作用下有土體側向約束的情況來確定的。在施工中應定期檢查壓樁的終壓力是否達到預定值或超出極限值,以確保每一根樁達到設計要求且不致壓壞。6.4適當擴大監(jiān)測范圍根據設計要求,管樁施工過程中,應隨時對樁機周圍5m范圍內的成樁進行樁頂標高監(jiān)測,以隨時發(fā)現問題,隨時解決。根據我們的經驗,新近填土又經過強夯或碾壓處理的沿海填土區(qū),其樁機影響范圍與填土厚度存在一定量的關系。本工程開始按照設計要求監(jiān)測樁機周圍5m范圍內的成樁,監(jiān)測過程中發(fā)現,樁機周圍10m左右范圍內的成樁均受到影響,而本工程平均填土厚度約11m左右。7幾點建議7.1沉樁過程的資料控制對于管樁上浮方面,主要需隨時監(jiān)測并記錄每根樁的樁頂標高,認真做好原始資料的統計及匯總工作,必要時需繪出每根樁的樁頂標高隨時間而變化的曲線,或繪出每根樁與樁機距離變化的曲線。認真分析曲線變化,找出影響樁頂標高的關鍵因素,從而指導下一步的施工。7.2大面積群樁建議抽樁復壓管樁全部沉樁或錘擊到位后,不管有無上浮,為確保樁底不發(fā)生疏松和涌樁,對于大面積群樁,須抽取一定數量的樁進行復壓,壓樁力可減至靜載荷試驗值。需復壓的樁主要是指單樁承臺、樁數多的承臺、單樁承載力比較大的承臺以及地質條件相對復雜的承臺等。7.3相鄰承臺沉樁應錯開一定時間由于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