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設計_第1頁
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設計_第2頁
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設計_第3頁
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設計_第4頁
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設計中外的交往與沖突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6課一、教學目標設計: 認知目標:了解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等基本史實,掌握明朝對外關系的概況;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觀察和分析圖片及史料的能力。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綜合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情感目標:通過史實的學習,增加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學生感受鄭和、戚繼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全的人格。二、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內容:本課介紹明朝的對外關系。明初社會安定,國力雄厚,對外交往活動頻繁。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鄭和下西洋,增進了我國同亞非

2、各國的交流,鄭和下西洋標志著我國古代航海事業(yè)發(fā)展到了頂峰,是我國古代經濟發(fā)達的體現(xiàn),同時也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精神。明朝時期,我國邊疆遭到日本的侵略,民族英雄戚繼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肅清了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這是歷史上我國人民抵御外辱的第一次勝利,捍衛(wèi)了中國的主權,保障了我國沿海地區(qū)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確定重點: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 難點:本課設計的空間概念較多,古今地名有差異,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便。結合課件理解鄭和的遠航架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友誼的橋梁,在鄭和船隊到達的很多地方,都有紀念他的遺跡,影響至今,意義深遠,需重點掌握。結合梯度練習題,了解戚繼光抗倭

3、情況,培養(yǎng)學生崇高的歷史責任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三、教學對象分析:初一學生的特點好奇心強,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活躍課堂氣氛,以及化整為零的一系列探究問題的呈現(xiàn),給學生以自我展示的舞臺,還給學生一個空間,促進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使歷史課堂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以體現(xiàn),師生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了解學生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出發(fā)點,學生的內在需要是學習動機產生的源動力,是一個人主動發(fā)展的前提。為此,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創(chuàng)建積極主動的學習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采用探究性學習

4、,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策略和方法,利用投影、課件等現(xiàn)代教學媒體輔助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五、教學媒體設計:歷史學科的特點具有過去性和不可重復性,為此我運用動態(tài)的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使學生形象地再現(xiàn)了鄭和出航、下西洋的過程及最終到達的地點等壯觀景象,還展示了鄭和的紀念郵票及他所到亞非一些國家的紀念遺跡;戚繼光抗倭情況出示一些梯度題化整為零;播放七子之歌和澳門回歸錄像,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拉進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六、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專心-專注-專業(yè)教 學 過 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播放鄭和下西洋的一段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二、探究新知 走進教材1、踐行歷史 探尋鄭和下

5、西洋的足跡 指導學生看書,找出這節(jié)課學習的三個內容,并從特征上加以說明是屬于交往還是沖突事件。 教師板書 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看書9394頁,前后桌的同學可以交流。問題: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鄭和嗎?西洋指的是哪里?你知道鄭和下西洋的前提條件嗎?他航行的目的是什么?下面是關于鄭和能夠成功實現(xiàn)遠航的幾種說法,你同意其中的哪種說法?能說明你的理由嗎?甲說:明朝前期國力強盛。乙說:鄭和從小能吃苦耐勞,培養(yǎng)了英勇無畏的氣概。丙說:造船業(yè)發(fā)達、航海技術的掌握、指南針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識的積累。丁說:與其他船員無關。明確了下西洋的目的,又具備了下西洋的條件,接下來該出發(fā)了。教師出示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動態(tài)示意圖設

6、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教師播放錄像,學生觀看。形象壯觀的景象,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新課做好鋪墊。屏幕顯示有梯度的問題,學生結合問題看書,了解鄭和下西洋的前提條件、目的。屏幕顯示問題學生討論、交流,了解了鄭和下西洋的條件。 教師演示課件,從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再現(xiàn)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培養(yǎng)學生觀察、識圖能力,突破難點:古今 學生得出:鄭和出發(fā)地點、最遠到達哪里、規(guī)模及其影響。這時教師再出示一組表格,讓學生結合95頁教材內容加以完成。鄭和下西洋的盛況簡表時間次數規(guī)模人數到達范圍教師再出示一組2005年發(fā)行的鄭和下西洋的紀念郵票,引領學生計算出這是紀念鄭和下西洋多少周年而發(fā)行的?(600年)增進學生的時間概念,

7、引領學生欣賞郵票的同時,了解鄭和下西洋所到區(qū)域,增進學生的空間概念。并由此來引導學生歸納概括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鄭和不畏艱難險阻,將畢生的精力獻給了航海事業(yè),他的遠航架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友誼的橋梁,史書上對他的家世生平并沒有多少記載,但他的名字卻在他留下的足跡上生根發(fā)芽。今天在鄭和曾到過的亞非一些地方,都有紀念他的遺跡(教師出示圖片),說明當地人們深深地懷念著這位中國各代的和平友好使者,這也是鄭和當年的遠航促進中國與亞非人民友好往來的有力證據。地名不同的差異。 通過填表,學生了解了鄭和下西洋的盛況。通過圖片展示,再現(xiàn)了鄭和當年下西洋的情景,以及與各國友好交往的史實,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展示

8、亞非地區(qū)紀念鄭和遺跡的圖片,加深直觀印象,拓展知識面。人物鄭和下西洋哥倫布到達 美洲達·加瑪到達印度比較結果時間次數1404-1433 7次1492-15044次1497-1498 1次人數278001500160船數200 艘17 艘4 艘船只大小長151米 寬61.8米長24.5米寬6米到達范圍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美洲印度歸納:鄭和下西洋與歐洲航海家的航海目的有本質的不同。歐洲航海家探尋新航路之后,便開始了對亞、非、拉美各國的殖民掠奪,這才有了后來的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鄭和航海目的是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lián)系。當鄭和下西洋不計經濟效益,給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終因明朝

9、國力的衰退而悄然結束。明朝中后期,國勢日漸衰落,東南沿海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明政府派年輕將領戚繼光抗倭,下面就讓我們走近戚繼光,看一看他是怎樣抗擊倭寇的。2、體驗歷史 走近戚繼光倭寇是指哪些人?明朝中期為什么會出現(xiàn)倭患?倭患給沿海人民帶來哪些危害?屏幕展示鄭和與歐洲航海家的對比表,從中得出結論,正確評價鄭和。教師總結設計意圖:結合課件,師生合作探究,了解掌握了鄭和下西洋的前提條件、目的、概況及其歷史意義。通過動態(tài)路線圖突出重點:鄭和下西洋。屏幕出示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展示倭寇活動區(qū)域圖,了解倭寇的危害。學生很快得出結論。教師再出示一組問題戚繼光抗倭分哪兩個階段? 結果?評價戚繼光?學生合作

10、交流后,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戚繼光抗倭取勝的原因?在中國古代史上還有哪支軍隊以紀律嚴明著稱?使學生真正理解戚繼光抗擊的是外來侵略,被譽為民族英雄。理解他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高貴品德。我們了解了鄭和和戚繼光,下面我們聽首歌曲。這首歌叫七子之歌, 歌詞中的澳門是“七子”中最早遭受侵略的地方,葡萄牙是何時采取什么方式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的?請同學們閱讀教材97頁,讓我們感悟歷史話說澳門古今。3、感悟歷史 話說澳門古今1553年,葡萄牙用欺騙手段,以晾曬貨物為由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教師提示學生注意這里說“攫取”而不是奪取,說明澳門的主權仍然掌握在明政府手中,真正喪失主權是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也就是近代

11、以后。提問:澳門什么時候回歸的? 1999年12月20日,這是一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讓我們走近那一刻,重溫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展示戚繼光人物圖片及戚繼光抗倭示意圖,了解戚繼光抗倭事跡,從而正確評價戚繼光。屏幕出示問題,引導學生理解教材。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圖片,結合戚繼光抗倭史實,認識戚繼光是歷史上我國人民抵御外辱的第一次勝利,捍衛(wèi)了中國的主權,保障了我國沿海地區(qū)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突出重點:戚繼光抗倭。培養(yǎng)學生學會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同時展示圖片,再現(xiàn)了澳門被葡萄牙攫取居住權的那段歷史。學生看書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的時間及中國收回主權的時間。播放澳門回

12、歸錄像,重溫那時激動人心的時刻,增強民族自豪感。設計意圖:通過播放歌曲和澳門回歸的錄像以及史實的學習,使學生從澳門古今對比中,提升感性認識,升華情感。三、課堂小結:今天我們了解了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和戚繼光抗倭的功績,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以他們?yōu)榘駱?,努力學習,學好本領,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把我們的中華民族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讓我們共同祝愿祖國的明天更美好!結尾播放歌曲祖國你好烘托氣氛,深化主題。板面設計: 第 16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交往:鄭和下西洋沖突 戚繼光抗擊倭寇 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練習設計:1、明朝的“西洋”是指哪里?2、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壯舉發(fā)生在哪位皇帝時?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3、鄭和為什么能成功地實現(xiàn)遠航?(討論)4、填充下列表格,歸納鄭和下西洋有什么特點?時間次數規(guī)模人數到達范圍5、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是什么?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