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埡口隧道施工_第1頁
馬埡口隧道施工_第2頁
馬埡口隧道施工_第3頁
馬埡口隧道施工_第4頁
馬埡口隧道施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馬埡口隧道施工新運公司 冉荃方【摘 要】 馬埡口隧道全長107m, V級圍巖,距離隧道中線約27m處有一大型蓄水池,約95m處還有一同等蓄水量的水池,水池距隧道洞頂垂直距離約21m。本文主要介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確保隧頂水池及大型水管安全?!娟P鍵詞】 淺埋 隧道 施工技術1 工程概況馬埡口隧道全長107m,為電氣化單線鐵路隧道。該隧道為曲線隧道,所在曲線半徑為800m,進口段位于圓曲線上,出口段位于緩和曲線上,隧道線路為平坡。隧道通過地段較單一,風化不均,節(jié)理較發(fā)育,巖層單斜,地下水不發(fā)育,上覆24m粘土層,其下為夾雜風化泥巖、角礫狀灰?guī)r,穩(wěn)定性差,圍巖定性為V級。該隧道平面位置位于816廠

2、區(qū)406高地,高地頂部距離隧道中線約27m處有一大型蓄水池,其蓄水量為1000m3,稍遠處還有一同等蓄水量的水池,供給整個816廠及白濤鎮(zhèn)工業(yè)、生活用水。該水池建于1976年,屬生產(chǎn)用裝配式儲水池(406水池),距隧道洞頂垂直距離約21m,據(jù)隧道側壁水平距離約22米。且在隧道進口處有2條輸水管(1200、530為A3鋼,2.3m卷焊管)通過,影響隧道開挖進洞。2 施工方案及措施根據(jù)爆破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和以往施工經(jīng)驗及水池鑒定情況,馬埡口隧道的爆破垂直振速控制在1.5cm/s。考慮到進口端圍巖情況較差,且進口位置就有兩根大型水管,出口端的巖層情況較好,因此,施工時采用從出口單向掘進。2.1 洞口施工

3、洞口仰坡加固處理、地表注漿,隧道拱部設雙層超前管棚并注漿。為防止開挖后仰坡坍滑,對仰坡還需進行超前小導管注漿加固,并在仰坡面輔以鋼筋網(wǎng)并噴射混凝土保護層以穩(wěn)定整個仰坡面,其方式見圖示:其仰坡之超前管棚采用3.5長42鋼管,鋼管前端2.5m范圍內按梅花形布設6注漿孔,超前管棚之鋼管打入仰角為810º,下層與開挖輪廓線間距為0.1m,鋼管間距取下層0.3m,上層0 .4m,層間距0.4m。2.2 洞身開挖洞身采用正臺階法施工,如下圖所示。因本隧道洞門施工安排在隧道貫通后進行,因此在進行洞身施工的時候,要做好洞口端的臨時排水溝設施,并與永久排水設施綜合考慮。洞身開挖采用短(微)臺階法(如圖

4、),原設計采用格柵剛架,為增加加固的剛度,改換為14號工字鋼架,間距80cm。 開挖時,先開挖拱部(1),形成臺階,然后拱腳、墻部(2)同時開挖,一次爆破成型,爆破進尺控制在0.8m1.0m以內,施工中視圍巖具體情況而定。爆破后,通風找頂(不允許出現(xiàn)欠挖,以保證隧道凈空),清除松動石塊,并清洗巖面后,隨即初噴混凝土封閉巖面,I部采用人工將碴翻出,由裝碴車集中出碴。裝碴完成后,即作掛網(wǎng)錨固,及時做好噴混凝土初期支護護面,后續(xù)工字鋼架支護及時緊跟在噴射混凝土后,并做好圍巖變形監(jiān)控,以作及時處理。在作工字鋼架支護時,襯砌立模施工亦可同時進行,但襯砌循環(huán)進尺應保證有9m以上。施工過程中要及時做好排水設

5、施,以防積水影響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施工工序見隧道開挖工序圖。3 控制爆破設計針對本隧道圍巖破碎、節(jié)理發(fā)育、圍巖自穩(wěn)能力差,且旁邊有兩座大水池等特點,爆破設計嚴格按短進尺、弱爆破原則進行。為減少爆破作業(yè)對圍巖和對地表建筑物的擾動,按軟巖隧道減輕地震動控制爆破、微臺階法開挖方案進行設計。網(wǎng)路采用多段位非電豪秒雷管爆破網(wǎng)路設計方案。1、掏槽方式:中間掏槽眼采用直眼掏槽,外圍裝藥掏槽眼采用斜眼掏槽,其余均為直眼。2、設計循環(huán)進尺為0.8m,進洞后根據(jù)圍巖實際情況及爆破效果再行對爆破設計進行調整。3、隧道拱部采用光面爆破,邊墻采用預裂爆破,核心采用控制爆破,掏槽采用拋擲爆破,洞身開挖通風找頂后,立即

6、進行噴錨支護作為臨時支護。4、爆破時布點對爆破震速進行測定,并據(jù)此對爆破布眼方案及裝藥量予以修正,以控制爆破時的震動速度不至于給水池帶來不利影響。5、采用分段起爆,達到“干擾降振”;爆破布眼方案見下圖(馬埡口隧道開挖爆破設計圖)。4 施工測量監(jiān)控針對本隧道實際情況,確定以下列各項為本隧道的施工監(jiān)控量測項目:洞內外觀察、拱頂下沉、地表沉陷量。其各項的內容、方法、測試儀器及要求精度詳見下表: 監(jiān)測項目測試方法和儀表測試精度主要內容洞內外觀察現(xiàn)場觀察、地質羅盤開挖面圍巖的自穩(wěn)性(無支護時圍巖的穩(wěn)定性)、巖層強度、風化變質情況、節(jié)理發(fā)育程度和方向性、填充物的性態(tài)、破碎帶、褶皺、涌水位置、涌水量、涌水壓

7、力和水質等情況,核對圍巖級別。支護襯砌變形、開裂、有無錨桿拉斷松動或陷入圍巖的現(xiàn)象、噴射混凝土是否產(chǎn)生裂縫剝離和剪切破壞、鋼架變形、壓屈位置和狀態(tài)、鋼架與混凝土的粘結情況、二次襯砌變形開裂和破壞、漏水大小和范圍、有無底鼓現(xiàn)象,洞口段地表的變形、下沉、開裂情況拱頂下沉水準測量方法、水準儀、塔尺1mm監(jiān)視拱頂?shù)慕^對下沉值,了解判斷變化情況,判斷拱頂?shù)姆€(wěn)定性,防止塌方地表下沉水準測量方法、水準儀、塔尺1mm判斷隧道開挖對地表產(chǎn)生的影響及防止沉陷措施的效果,推測作用在隧道上的荷載范圍爆破振動觀測爆破振動記錄儀觀測爆破對建筑物的影響5.1 地表下沉及爆破振動5.1.1 地表下沉及爆破振動測點布置:如圖所

8、示:1、2、3、4、5、6、7、8各點為地面下沉觀測點,1、2、3,6、7、8按10m間距布置,3、4、5、6按20m間距布置,測點直接布置在裸露的巖層或石頭上。.a、b、c、d、e、f各點為爆破震動觀測點,分別布置在水池四周基礎頂混凝土面上,其中e點在水池頂蓋之上,監(jiān)測水池位置的爆破振動。 測量成果1、地表下沉2、爆破振動觀測5.1.3 測量成果分析1、測量點垂直位置雖然尚未開挖,但是已經(jīng)存在下沉,在目前的地質情況及施工條件下,預下沉量約為總下沉量的18;2、隧道開挖之后,約3天出現(xiàn)地面下沉,開始為加速下沉,下沉到一定時間之后穩(wěn)定,穩(wěn)定之后的地面下沉量在測量時值較小,約為總下沉量的5,下沉穩(wěn)

9、定的時間為714d;3、隧道開挖之后20天進行襯砌,襯砌之后,3個月的總下沉量較小,為12mm;4、上導坑開挖完畢之后,下導坑對地面的振動影響較小,本隧道下導坑裝藥量為36kg,上導坑為18kg,實測結果:下導坑爆破時地面最大振速為0.456cm/s,為上導坑的32;5、爆破裝藥量對振速的影響不是線性分布,最小裝藥量為9kg,最大裝藥量為18kg,裝藥量增大9kg,實測實際振速增大不到2;6、圍巖情況對振速影響較明顯,圍巖較好的地質條件下,振速衰減較慢,反之,則較快;7、距離及埋置深度對振速影響較大;5.2 拱頂下沉量1、拱頂下沉量測斷面間距為1020m,測點水平位置與地面下沉觀測點相對應,每

10、個斷面3個拱頂下沉測點,分別布置在拱中及兩側拱腰;2、量測頻率和量測時間的確定,見下表;變形速度(mm/d)量測斷面距開挖面的距離(m)量測頻率>1005.612次/天1055.611.21次/天5111.2281次/2天<1>281次/周3、測量成果4、測量成果分析掛網(wǎng)噴錨、鋼拱架未施工前,拱頂變形速度較快,掛網(wǎng)噴錨施工結束之后2天,拱頂速度放慢,拱頂下沉速率最大值出現(xiàn)在掛網(wǎng)噴錨之后1天,由于施工要求強支護,未等圍巖變形收斂就早襯砌,鋼拱架的安裝對拱頂下沉值未見明顯影響(本隧道設計不是復合襯砌);與地面下沉相反,拱頂總下沉值與埋深成正比;仰拱、襯砌施工之后,拱頂位移立即停止,地表沉降則緩慢發(fā)展。6 結束語本隧道長度較短,圍巖較破碎,埋置深度較淺,隧道頂部有水池等大型建筑物。通過采取一些必要的施工爆破措施,施工監(jiān)控手段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