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KPM進行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的主要步驟_第1頁
利用PKPM進行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的主要步驟_第2頁
利用PKPM進行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的主要步驟_第3頁
利用PKPM進行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的主要步驟_第4頁
利用PKPM進行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的主要步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利用PKPM進行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的主要步驟默認分類2007-05-10 10:23:15 閱讀493 評論0 字號:大中小訂閱利用PKPM進行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的主要步驟一、執(zhí)行PMCAD主菜單1,輸入結構的整體模型(一根據(jù)建筑平、立、剖面圖輸入軸線1、結構標準層“軸線輸入”1結構圖中尺寸是指中心線尺寸,而非建筑平面圖中的外輪廓尺寸2根據(jù)上一層建筑平面的布置,在本層結構平面圖中適當增設次梁3只有樓層板、梁、柱等構件布置完全一樣(位置、截面、材料,并且層高相同時,才能歸并為一個結構標準層2、“網(wǎng)格生成”軸線命名(二估算(主、次梁、板、柱等構件截面尺寸,并進行“構件定義”1、梁2主梁:h = (1/

2、81/12 l ,b=(1/31/2h3次梁:h = (1/121/16 l ,b=(1/31/2h2、框架柱:2控制柱的軸壓比柱的軸壓比限值,抗震等級為一到四級時,分別為0.71.0柱軸力放大系數(shù),考慮柱受彎曲影響,=1.21.4樓面豎向荷載單位面積的折算值,=1315kN/m2柱計算截面以上的樓層數(shù)柱的負荷面積3、板樓板厚:h = l /40 l /45(單向板 且h60mmh = l /50 l /45(雙向板 且h80mm(三選擇各標準層進行梁、柱構件布置,“樓層定義”1、構件布置,柱只能布置在節(jié)點上,主梁只能布置在軸線上。2、偏心,主要考慮外輪廓平齊。3、本層修改,刪除不需要的梁、柱

3、等。4、本層信息,給出本標準層板厚、材料等級、層高。5、截面顯示,查看本標準層梁、柱構件的布置及截面尺寸、偏心是否正確。6、換標準層,進行下一標準層的構件布置,盡量用復制網(wǎng)格,以保證上下層節(jié)點對齊。(四定義各層樓、屋面恒、活荷載,“荷載定義”1、荷載標準層,是指上下相鄰且荷載布置完全相同的層。2、此處定義的荷載是指樓、屋面統(tǒng)一的恒、活荷載,個別房間荷載不同的留在PM主菜單3局部修改(五根據(jù)建筑方案,將各結構標準層和荷載標準層進行組裝,形成結構整體模型,“樓層組裝”1、樓層的組裝就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則。2、樓層組裝完成后整個結構的層數(shù)必然等于幾何層數(shù)。3、確定“設計參數(shù)”,總信息、地震信息、風荷載

4、信息等。二、執(zhí)行PMCAD主菜單2,布置次梁樓板1、此處次梁是指未在主菜單1布置過的次梁,對于已將其當作主梁在主菜單1布置過的梁,不得重復布置。2、對樓梯間進行全房間開洞,“樓板開洞”3、對個別房間板厚發(fā)生變化的,按照設計實際作局部修改,“修改板厚”4、對有懸挑板的梁上布置懸挑板,“設懸挑板”5、第1層布置好后,下一層的布置盡量利用“拷貝前層”避免重復工作,拷貝前層時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需要,決定是否拷貝前層的樓板開洞、修改板厚、設懸挑板、次梁布置等信息。三、執(zhí)行PMCAD主菜單3,輸入荷載信息1、“樓面荷載”對個別房間進行樓面荷載修改,如:板厚有變化的房間的樓面恒載、廁所的樓面恒載及門廳、走道、樓

5、梯間的樓面活荷載等。2、“梁間荷載”對梁承受的非板傳來的荷載(如填充墻等進行輸入,注意,對梁承受填充墻荷載的需考慮窗洞、樓梯間全房間開洞的須根據(jù)實際情況計算梯段傳至樓層梯梁的均布恒(活載、梯段及休息平臺經(jīng)平臺梯梁(、梯柱傳至下層框架梁的集中恒(活載3、“節(jié)點荷載” 梯段及休息平臺經(jīng)平臺梯梁(、梯柱傳至框架柱的集中恒(活載4、程序能對梁的自重、板的導荷進行自動計算,這些荷載都不能在此處重復計算,荷載的輸入是指程序不能計算和導算的外加荷載,一定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計算輸入,不得多輸,更不能漏掉荷載。切記,樓梯間的荷載往往容易漏掉!5、第1層布置好后,下一層的布置盡量利用“層間拷貝”避免重復工作,可根

6、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前面已經(jīng)布置好的任意一層作荷載拷貝,還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是否拷貝樓面荷載、梁間荷載、節(jié)點荷載等信息。四、執(zhí)行PMCAD主菜單C ,平面荷載顯示校核1、顯示各層輸入的樓面荷載、梁間荷載、節(jié)點荷載,以供校核2、如要保留各荷載文件,必須為每個文件另取文件名,“指定圖名”3、荷載文件格式為*.T,可用主菜單9“圖形編輯、打印及轉換”打開文件,或轉換為DWG文件用CAD打開。五、執(zhí)行TAT-8主菜單1,接PM生成TAT數(shù)據(jù)1、一般選擇“生成荷載文件”,否則,沒有TAT荷載;2、一般選擇“考慮風荷載”,否則,荷載組合中沒有風荷載;3、一般選擇“不保留”以前的TAT計算參數(shù),特別是當在PMCA

7、D中對結構模型作過改變時(如增刪構件等,必須對TAT參數(shù)重新定義,以避免PM與TAT矛盾;六、執(zhí)行TAT-8主菜單2,數(shù)據(jù)檢查和圖形檢查2、3,并重新進行數(shù)據(jù)檢查,直到?jīng)]有錯誤提示為止。2、執(zhí)行“3.參數(shù)修正”對TAT計算參數(shù)進行定義,除根據(jù)結構的實際情況選擇外,幾個重要參數(shù)按如下原則選取:1總信息:結構類型,按實際選取;結構材料及特征,按實際選取;地震力計算信息,一般選“計算水平地震”;豎向力計算信息,一般選“模擬施工加載1”;柱取1.0,上層柱取1.25;是否考慮P-效應,一般多層房屋可選不考慮;是否考慮梁柱重疊的影響,一般可選不考慮;2地震信息:是否考慮扭轉耦連,一般需要考慮,對稱的結構

8、,可以選擇不考慮;計算振型個數(shù),當?shù)卣鹆τ嬎悴捎盟惴?(側剛計算法,不考慮耦連的振型數(shù)不大于結構的層數(shù),考慮耦連的振型數(shù)不大于3倍的層數(shù);當?shù)卣鹆τ嬎悴捎盟惴?(總剛計算法,振型數(shù)一般大于12;周期折減系數(shù),視填充墻的多少取0.71.0,填充墻越多,取值越小;結構的阻尼比,僅對鋼結構、混合結構需要相應地減小,鋼結構取0.02,混合結構取0.03;5%的偶然偏心,對高層應考慮由質量偶然偏心引起的可能的最不利的地震作用;樓層最小地震剪力系數(shù),選擇“打勾”,程序取規(guī)范值為默認值;3調整信息0.2Q0,對高層框架剪力墻結構中框架部分地震剪力的調整;梁剛度放大系數(shù),考慮樓板對梁剛度的影響,中梁取12,連

9、梁取11.5;梁端負彎矩調幅系數(shù),取0.71對主梁進行負彎矩折減,正彎矩相應增大,一般取0.85;梁彎矩放大系數(shù),考慮活荷載最不利布置時取1.0,不考慮活荷載最不利布置時常取1.2;梁扭轉折減系數(shù),考慮樓板對梁的扭轉效應的影響,當結構沒有樓板或有弧梁時,應取1;4材料信息砼容重,考慮抹灰等影響,取2628;梁箍筋間距,應填入加密區(qū)的間距,并滿足規(guī)范要求;柱箍筋間距,應填入加密區(qū)的間距,并滿足規(guī)范要求;5設計信息柱墻活荷載折減,一般選“按規(guī)范折減”;梁、柱配筋保護層厚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6風荷載信息是否重算風荷載,如在TAT中定義了多塔、彈性節(jié)點等,應選擇“重新計算”。其他參數(shù)按實際或取默認值。4

10、、執(zhí)行“9.文本文件查看”,數(shù)檢報告TAT-C.OUT。七、執(zhí)行TAT-8主菜單3,結構內力和配筋計算1、“質量、質心坐標和剛度計算”,一般選擇“打勾”,生成計算書文件TAT-M.OUT。2、“結構周期、地震力計算”,一般選擇“打勾”,算法一般采用“側剛”,但空曠結構由于沒有樓板,不能采用剛性樓板定義,必須用“總剛”模型。總剛模型一定是耦連的,振型數(shù)大于等于6。3、“結構位移計算和輸出”,一般選擇“打勾”,輸出一般選擇“簡化”。周期、位移計算完成后,生成樓層位移文件,TAT-4.OUT。4、“梁活荷載不利布置計算”,一般選擇“打勾”。5、“基礎上剛度計算”,在基礎計算時是否考慮上、下部結構協(xié)同

11、工作,只有在用JCCAD時,才可以實現(xiàn)。6、“構件內力標準值計算”,一般選擇“打勾”。7、“配筋及驗算”,一般選擇“打勾”。8、“12層以下框架薄弱層計算”,對79度純框架結構,應該選擇“打勾”,進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層的抗震變形驗算。八、執(zhí)行TAT-8主菜單5,分析結果圖形和文本顯示1、執(zhí)行“3 繪各層柱、梁、墻配筋驗算圖PJ*.T”,查看和輸出結構各層柱、梁、墻的配筋簡圖,紅字表示超筋。2、進入“9 文本文件查看”打開“超配筋信息文件GCPJ.OUT”,查看是否有超限,及什么原因引起超限:1對鋼筋砼柱,有以下3種超限提示:*(NUcN,Uc=N/Ac/fc,表示軸壓比超限;* Rs >

12、; Rsmax,表示柱配筋率超限;*(NVxVx,Vx > Fvx=Ax*fc*B*H0,表示柱抗剪截面不夠;*(NVyVy,Vy > Fvy=Ay*fc*B*H0,表示柱抗剪截面不夠;2對鋼筋砼梁,有以下4種超限提示:*(NsX > 0.25H0,表示梁受壓區(qū)高度超限;*(NsRs > Rsmax,表示梁主筋配筋率超限;*(NTvV,V > Fv=Av*fc*B*H0,表示梁抗剪截面不夠;*(NTvV,T,V/(BH0+T/Wt >0.25fc,表示梁剪扭截面不夠;3、針對具體情況,返回PM主菜單1進行構件截面的修改,重復上面的步驟,直至不出現(xiàn)超限信息。4

13、、執(zhí)行“6 梁撓度、柱節(jié)點驗算和墻邊緣構件圖PD*.T”,查看和輸出梁的撓度圖,紅字表示超限。5、如要作基礎設計,執(zhí)行“7 匯底層柱墻最大組合內力圖DCNL*.T”6、執(zhí)行“9 文本文件查看” ,主要有:1TAT-M.OUT,結構控制參數(shù)、各層質量和質心坐標、各層風荷載輸出文件2TAT-4.OUT,樓層位移文件3GCPJ.OUT,各層構件超配筋信息輸出文件九、執(zhí)行TAT-8主菜單6,梁歸并(全樓歸并1、輸入歸并層數(shù)。2、輸入適當?shù)臍w并系數(shù),一般取0.20.3。3、生成各層梁歸并圖,LGB-*.T。十、執(zhí)行TAT-8主菜單A,梁平面圖畫法1、輸入需要畫的層號。2、選擇“重新生成配筋”。3、執(zhí)行“

14、修改參數(shù)”,選擇合適的“施工圖紙規(guī)格”,“是否根據(jù)允許裂縫寬度自動選筋”選擇“打勾”。4、執(zhí)行“繼續(xù)”,查看“撓度圖”、“裂縫圖”,并執(zhí)行“次梁加筋”,計算并布置次梁處附加筋。5、對圖面做相應調整,“存圖退出”,生成該層梁平面施工圖PL*.T。6、其他層梁平面施工圖依次重復上述步驟。十一、執(zhí)行TAT-8主菜單C,柱歸并(全樓歸并1、輸入適當?shù)臍w并系數(shù),一般取0.2。2、生成各層梁歸并圖,ZGB-*.T。十二、執(zhí)行TAT-8主菜單E,接PK繪制柱施工圖->平面圖柱大樣畫法1、選擇“重新選筋”。2、選擇合適的“圖紙?zhí)枴?“結構平面圖繪圖比例”、“柱剖面大樣繪圖比例”。3、執(zhí)行“4 繪制施工圖

15、”,“選擇樓層”進行各層柱平面施工圖ZPM*.T的繪制。十三、執(zhí)行PMCAD主菜單5,畫結構平面圖首先確定要畫的樓層號1、選擇“1修改樓板配筋參數(shù)”,對各項參數(shù)進行確認和修改。支座受力鋼筋最小直徑:8板分布鋼筋的最大間距:250雙向板計算方法:彈性算法邊緣梁支座算法:梁截面剛度相對樓板較大時“按固端計算”,否則“按簡支計算”有錯層樓板算法:錯層較大時“按簡支計算”,錯層較小時“按固端計算”是否根據(jù)裂縫寬度自動選筋:選擇“打勾”,允許裂縫寬度取默認0.3mm使用矩形連續(xù)板跨中彎矩算法:選擇“打勾”鋼筋級別:全部選用一級鋼鋼筋放大系數(shù):取默認值鋼筋強度設計值:取默認值鋼筋級配表:根據(jù)工程情況增(刪

16、級配表,給出合適的鋼筋級配。2、選擇“2修改邊界條件”,先顯示邊界條件,再按照工程實際情況,對樓板邊界條件逐個進行調整。主要是不符合在樓板配筋參數(shù)中定義的邊緣梁支座算法的地方,要在此修改邊界條件。3、執(zhí)行“4 畫平面圖參數(shù)修改”,確定合適的圖紙?zhí)?、比例尺?!鞍邃摻钜幪枴?此項控制樓板鋼筋標注方式。選擇“打勾”,相同的鋼筋編同一個號,只在其中的一根上標注鋼筋級配及尺寸;選擇“不打勾”,圖上的每根鋼筋均要標注鋼筋的級配及尺寸。本工程要求不畫鋼筋表,板鋼筋均不編號,鋼筋不用簡化標注,柱“涂黑”,梁線選擇“虛線”。4、執(zhí)行“0 繼續(xù)”,查看樓板計算結果圖形。1執(zhí)行“2 現(xiàn)澆板計算配筋圖”,生成板計算

17、配筋圖BAS*.T。2執(zhí)行“6 現(xiàn)澆板裂縫寬度圖”,查看有否裂縫寬度超限。滿足,則進行下一步繪施工圖;否則,應選擇“返回PM主菜單”修改板厚,按上述步驟重新計算。5、執(zhí)行“0 進入繪圖”,繪制樓板施工圖PM*.T。1執(zhí)行“畫板鋼筋”,選擇“自動布筋”。此時可有2種選擇:“按樓板歸并結果配筋”,則只在樣板間內布筋,其余與之編號一樣的房間均采用相同配筋;若不歸并,則每個房間的配筋均按實際配筋在圖上表達。選擇“通長配筋”->“板底配筋”,對相鄰幾個配筋相同的連續(xù)房間實現(xiàn)板底貫通配筋,即鋼筋不在中間支座斷開并錨固。選擇“改板鋼筋”->“移動鋼筋”,對鋼筋標注位置重疊的鋼筋作適當調整,保證圖

18、面清晰。2執(zhí)行“標注軸線” ,選擇“自動標注”,標注軸線并命名。3執(zhí)行“存圖退出”,“插入圖框”6、依次鍵入其他要畫的樓層號,重復上述步驟。十四、執(zhí)行PMCAD主菜單9,圖形編輯、打印及轉換1、執(zhí)行“圖形拼接”,將多個*.T文件合并成一個文件以方便對比查看,如可將輸入的各層樓(屋面恒(活荷載、梁間荷載、節(jié)點荷載等拼接形成一個荷載文件,各層結構構件幾何平面圖FP*.T拼接形成一個構件布置文件,各層柱、梁配筋驗算圖PJ*.T拼接形成一個文件,各層梁平面施工圖PL*.T拼接形成一個文件,各層柱平面施工圖ZPM*.T拼接形成一個文件,各層樓板施工圖PM*.T拼接形成一個文件,等。4、2、執(zhí)行“T轉DW

19、G”,將T格式的文件轉換為DWG格式的文件,以便在AutoCAD中對各文件作進一步地編輯、修改、打印利用PK計算原教學樓算例中某一榀框架的主要步驟一、執(zhí)行PMCAD主菜單4,形成PK文件7、選擇“1框架生成”,否則,沒有TAT荷載;8、單擊“風荷載”項的“×”形標記,在隨之彈出的“風荷載信息”中將“風荷載計算標志”改為“1”,即計算風荷載,檢查其他項無誤后“確定”退出;9、程序自動計算“風荷載體形系數(shù)”,若正確,則回車,“風荷載”項的“×”形標記將變?yōu)椤啊?10、在屏幕右側鍵入“要輸出框架的名稱”,如pk-35、輸入“要計算框架的軸線號”,如3;6、程序自動計算“各層迎風面

20、寬度”,若正確,則回車;7、選擇“0結束”,程序將生成一個接力PK建模的特定格式的數(shù)據(jù)文件,文件即上面第4步給出的輸出框架名,pk-3。二、執(zhí)行PK主菜單1,PK數(shù)據(jù)交互輸入和數(shù)檢5、選擇“打開已有數(shù)據(jù)文件”,單擊“文件類型”下拉框,選擇“空間建模形成的平面框架文件(pk-*”,找到前面生成的框架數(shù)據(jù)文件pk-3,打開。6、單擊“參數(shù)輸入”對PK計算參數(shù)進行修改或確認:1總信息參數(shù):自重自動計算IA,選“算柱和梁”;其他各項按實際情況或規(guī)范要求確定。2地震計算參數(shù):地震力計算方式IS,選“振型分解法”;其他同TAT中地震參數(shù)的確定。3結構類型按實際選擇,框架;4分項及組合系數(shù)各項取缺省值;5補充參數(shù)剪力墻結構或有吊車時需要輸入;7、單擊“計算簡圖”,首先生成框架立面圖(KLM.T,檢查無誤,單擊“正確”;然后生成恒載圖(D-L.T,檢查無誤,單擊“正確”;接著生成活載圖(L-L.T,檢查無誤,單擊“正確”;接著生成左風載圖(L-W.T,檢查無誤,單擊“正確”;最后生成右風載圖(R-W.T,檢查無誤,單擊“正確”;。8、單擊“退出程序”,退出主菜單1,完成PK計算模型的輸入,程序生成PK內力計算所需的數(shù)據(jù)三、執(zhí)行PK主菜單2,框、排架結構計算1、輸入“計算結果文件名”,如PK-3.OUT,生成計算書文件(包含前面模型輸入中所有的參數(sh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