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教學簡案_第1頁
題西林壁教學簡案_第2頁
題西林壁教學簡案_第3頁
題西林壁教學簡案_第4頁
題西林壁教學簡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題西林壁教案 柏雪瑛我以支架式教學的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來上題西林壁這課,具體環(huán)節(jié)如下:1. 搭腳手架2. 創(chuàng)設情境3. 自主探究4. 協(xié)作學習5. 效果評價下面是我用支架式具體在教學中得運用: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古詩。2體會詩人在廬山時,觀察的地點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樣。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教學重點1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2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jié)奏,掌握抑揚頓挫。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思想,說說自己的感受。教學課時1 課時教學準備1學生收集有關蘇軾的資料. 2教師準備CD圖片,供學生欣

2、賞。運用支架式教學的過程1. 搭腳手架 首先對學生原有的水平進行分析,我班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能運用教學工具來解決比較簡單的問題,對古詩講究形象、色彩、韻律等有一定的了解,通過啟發(fā)引導學生能明白古詩的含義,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圖,并能進行一定的遷移。 掌握目標: 能理解古詩的含義,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能進行一定的遷移,可改寫,吟誦,以達到學以致用。2. 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利用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出示學習的目標,學生嘗試解決。在本首詩中我的提問如下:(1) 進入情景,播放CD學生欣賞。師:對這首詩的作者,同學們了解多少?(目的:提前讓學生預習,這樣便于隨機教學)

3、生:蘇軾,宋朝人,他的詩、詞、畫都很有名。生: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有很多傳世佳作。(學生七嘴八舌的交流)師;你們對作者還真了解,那么知道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嗎?生:搖頭不知道。(2) 出現最近發(fā)展發(fā)展區(qū),我給予指導。(3) 師:沒,老師查到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讀讀, (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及時的幫學生搭腳手架,便于學生對下面知識的學習)3. 獨立探索由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先去分析,探索過程中適當的提示。(1) 輕聲讀課文 遇到生字、長句等句子讀不通的反復多度幾遍。(2) 學生有不懂的記下來,老師進行引導。(3) 過度師:請同學們打開書,反復的把這首詩讀幾遍。師:我們不能光會讀,會背就

4、好了,同學們想想怎樣記下它呢?生:可以通過看注釋理解詩意。生:通過查字典理解詞意。生:還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畫畫。師:請同學們根據詩意,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對這首詩自學,需要老師幫助的舉手示意,老師隨時為你。(2) 進行學習效果的反饋,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到人生哲理,適時進行。(3) 過度師:現在我們一起交流我們的學習收獲好嗎?生:根據自己的收獲舉手回答。師:很據學生回答指導,小結,提問,升華知識。師;找出這首詩的名句,誦讀。過度4. 協(xié)作學習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協(xié)商探討,構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進行小組討論。(1) 把你們認為好的句子,喜歡的句子,小組抄下來。(2) 設身處地站在詩人的角

5、度,想想詩人為什么在游廬山之后悟出這個道理?(3) 小組討論寫兩句詩句告訴人們應怎樣才能全面的看清問題?師:其實去過廬山的人很多,為什么只有蘇軾才悟出這個道理呢?回想剛才的背景資料,詩人的曲折經歷。(小組討論)小組一:我們原來只知道蘇軾有才華會受到賞識,沒想到也會遭人陷害。小組二:蘇軾由看山聯想到看事,認識到自己以前沒有認清官場的真面目,以后既要看表面也要看本質。師:真會學習?。皶r評價)(4) 師:現在我們也來當一回詩人,寫兩句詩來告訴人們要怎樣才能全面的看清問題?小組一:要識廬山真面目,就要站在廬山外。小組二:要是廬山真面目,就要反復多接觸。師:多有靈性啊,你們可算得上是小蘇軾了。5. 效

6、果評價總結師: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作業(yè)1背誦、默寫題西林壁。2結合生活事例,說說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意思。板書設計題西林壁一解詩題,知作者。 書寫:題西林壁 蘇軾 (宋) 二抓字眼,明大意。嶺:連綿不斷的高山;峰:高而尖的山頭 三多誦讀,悟詩情 。四自創(chuàng)詩句告誡世人。 教學反思:首先學習的蘇軾的題西林壁。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時,我想讓學生一起朗讀這首詩,然后讓學生借助有關資料和書上的注釋,自己去讀去理解詩所表達的意思。最后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再去欣賞廬山的山峰,站在詩人的角度,把自己當作詩人,走進廬山去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詩人當年在廬山寫下這首詩時的情景。這樣,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再來感悟詩中所蘊含道理的就很容易。我先采用同桌互相交流的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字面上的意思,讓他們明白詩人會寫下“為什么看不清廬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來是自己處在廬山的群山之中”。這個問題拋出之后,我讓學生們模擬表演試試看,自己坐在教室里,是否能看到整個教室的面貌,這樣學生有了親身體驗,當然學生有了親身體驗也就明白了世人所寫的意思。 最后我回顧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存在以下兩點遺憾:一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