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實驗專題(運動學部分)_第1頁
高考物理實驗專題(運動學部分)_第2頁
高考物理實驗專題(運動學部分)_第3頁
高考物理實驗專題(運動學部分)_第4頁
高考物理實驗專題(運動學部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實驗專題(力學與運動學部分)1. (2013四川高考)在探究兩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一同學猜想可能與兩電荷的間距和帶電量有關.他選用帶正電的小球rA和B , A球放在可移動的絕緣座上, B球用絕緣絲線懸掛于玻璃棒 C點,_ 如圖所示.;實驗時,先保持兩球電荷量不變, 使A球從遠處逐漸向B球靠近,觀察到兩1球距離越小,B球懸線的偏角越大;再保持兩球距離不變,改變小球所帶的電荷量,觀察到電荷量越大,B球懸線的偏角越大.實驗表明:兩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隨其距離的 而增大,隨其所帶電荷量的 而增大.此同學在探究中應用的科學方法是 (選填:累積法”、等效替代法”、控制變量法

2、”或演繹法”).2. (2013四川高考)如圖1所示,某組同學借用 探究a與F、m之間的定量關系”的相關實驗思想、原理及操作,進行 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動能變化的關系”的實驗: 為達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細繩及托盤,通過調(diào)整墊片的位置,改變長木板傾斜程度,根據(jù)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 運動. 連接細繩及托盤,放人砝碼,通過實驗得到圖2所示的紙帶.紙帶上 0為小車運動起始時刻所打的點,選取時間間隔為 0.1s的相鄰計數(shù)點 A、B、C、D、E、F、G .實驗時小車所受拉力為0.2N ,小車的質(zhì)量為 0.2kg.請計算小車所受合外力做的功 W和小車動能的變化AEk,補填表中空格(結果保留至小數(shù)點后第四

3、位).O-BO-CO-DO-EO-EW/J0.04320.05720.07340.0915Ek/J0.04300.05700.07340.0907分析上述數(shù)據(jù)可知: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W= Ek,與理論推導結果一致. 實驗前已測得托盤質(zhì)量為7.7 10-3kg,實驗時該組同學放入托盤中的砝碼質(zhì)量應為kg(g取9.8m/s2,結果保留至小數(shù)點后第三位)3. (2013成都一診)(8分)探究小車加速度與合力、質(zhì)量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若要探究小車加速度與合力的關系,應保持 不變,分別改變施加在小車上的拉力F,測出相對應的加速度 a 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右端墊高,在沒有拉力作用時,讓小車拖著紙

4、帶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運動,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計時點,如果相鄰計時點間距,就說明 摩擦力和小車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平衡;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填選項序號字母A. 實驗前,將接好紙帶的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B. 實驗前,將接好紙帶的小車停在靠近滑輪處C. 先接通電源,再使紙帶運動D. 先使紙帶運動,再接通電源*-15.6027.60 實驗中使用50Hz交流電源,在打出的紙帶上選擇 5個計數(shù)點A、B、C D E,相鄰兩個計 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測出C點到A點、E點到C點的距離如圖乙所示, 則紙 帶的加速度 以 a=m/s2。4. (2013成都二診)在“探究單擺的周期和擺

5、長的關系”實驗中。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和(填選項序號字母);A. 懸線越短越好B.懸線上端固定且擺角要小C.擺球應在豎直平面內(nèi)擺動D.擺球擺至最高點時開始計時 以擺球通過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用停表記下擺球通過平衡位置N次所用的時間t,則單擺周期T=;用米尺量出懸線的長度10,用游標卡尺量出擺球的直徑d,貝y擺長1=; 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以T為縱軸,I為橫軸,作出T-L圖像,發(fā)現(xiàn)圖線是曲 線;然后嘗試以T2為縱軸,I為橫軸,作出T2 l圖像,發(fā)現(xiàn)圖線是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直線,由此得出單擺做簡諧運動的周期和擺長的關系是()1 2 1 2A. TB. TC. T 二丨 D. T2 乂 I5.

6、(2013成都三診)某學習小組為測一遙控電動小車的額定輸出功率,進行了如下實驗:A. 用天平測出電動小車的質(zhì)量為0.5 kgB. 將電動小車、紙帶和打點計時器按圖甲所示安裝C. 接通打點計時器(打點周期為0.02s)靜止時再D. 使電動小車以額定輸出功率起動,達到最大速度一段時間后關閉小車電源,待小車 停止打點(小車運動過程中所受阻力保持恒定)E. 在上述過程中,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所打的部分點跡如圖乙所示術平菰道cm甲11J一 8.00 &0U 18,10I 7.6H,7J6 乙請你分析紙帶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在A、B兩點中,打點計時器先打下的是 點; 該過程中,小車運動的最大速度為 m/s

7、; 關閉小車電源后,小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是 m/s2 小車的額定輸出功率為 W。6. (2013綿陽一診)如圖1,用小錘輕擊彈簧金屬片,A球向水平方向飛出,同時BS球被松開,豎直向下運動. 用不同的力打擊彈簧金屬片,可以觀察到 A . A球的運動線路不同,B球的運動線路相同B . A , B兩球運動線路相同C . A , B兩球同時落地D .力越大,A , B兩球落地時間間隔越大 用頻閃照相的方法研究 A、B兩球的運動,如圖2它們運動過程的頻閃照片僅從照片上看,相 鄰豎直線之間的距離相等,相鄰水平線之間的距離不相等,據(jù)此,可以認為A .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勻速運動 B .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勻加速運動

8、 C .小球在豎直方向做勻速運動 D .小球在豎直方向做勻加速運動7. (2013綿陽一診)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 下列操作正確且必要的有 .A.用秒表測出重物下落的時間 B 用天平稱出重物的質(zhì)量C 裝配好器材,接通電源,松開紙帶,讓重物自由下落 D .在點跡清晰的紙帶上,沿重物下落的方向,依次取若干個連續(xù)的點并標記,作為 某小組的同學,用6V、50Hz的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如圖3所示,0為重錘下落的起點,選取的測量點為A、B、C、D、E, F,各測量點到O點的距離h已標在測量點下面.打點計時器打 C點時,重物下落的 速度V=m/s (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分別求出打其他各點

9、時的速度v ;作v2-h關系圖象如圖所示,圖線是一條直線,則該實驗(選填能”或不能”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測量點yIO20g=m/s2.(結果該小組的同學利用在 中得到的v2-h關系圖象求本地的重力加速度.則 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8. (2013綿陽二診)一小組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做“探究物體質(zhì)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實驗。小車及里 電磁打 面的鉤碼點計時器砝碼盤及砝碼甲乙丙 下列說法正確的有。A 平衡摩擦力時,用細線一端掛空砝碼盤,另一端與小車相連,將木板適當傾斜,使小車在 木板上近似做勻速直線運動B. 每次改變砝碼及砝碼盤總質(zhì)量之后,應重新平衡摩擦力C. 應讓砝碼及砝碼盤總質(zhì)量遠大于小車

10、及里面鉤碼的總質(zhì)量D .可以近似認為小車受到的拉力等于砝碼及砝碼盤的重力 乙圖為實驗中按規(guī)范操作打出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從比較清晰的點跡起,在紙帶上標出了連續(xù)的5個計數(shù)點A、B、C、D、E,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都有 4個點跡沒有標出,用刻度尺分別測 量出A點到B、C、D、E的距離如圖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接在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上,則此次實驗中小車運動加速度的測量值a =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某同學平衡摩擦力后,改變砝碼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分別測量出小車的加速度a。以砝碼的重力F為橫坐標,以小車的加速度 a為縱坐標,得如圖丙所示的aF圖像,則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主要原因是。9. (2013綿陽三診)如圖,用一根結實的細繩,一端栓一個小物體,在足夠大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掄動細繩,使小物體做圓周運動。當你掄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