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1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2011年上海歷史,6)在商代,商王和許多邦國首領都稱“王”。不過,商王不僅是本國君長,他還是邦國的( )A國主 B領主 C盟主 D君主【考點】商朝政治制度內(nèi)外服制度【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歷史知識記憶能力。商實行內(nèi)外服制,商王控制著支配內(nèi)外服的實際權力。故選C項?!敬鸢浮緾2.(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24)董仲舒認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諸侯、崇周制而“大一統(tǒng)”,以此為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服務,從而將周代歷史與漢代政治聯(lián)系起來。西周時代對于秦漢統(tǒng)一的重要歷史影響在于( )A.構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確立了君主大權獨攬的集權
2、意識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認同 D.實現(xiàn)了國家對土地與人口的控制【考點】早期政治制度【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比較分析和材料信息解讀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對西周政治制度的準確把握。A項錯在有效控制,因為因為分封制下受封者享有較強獨立性;土地與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國家手中,D項錯誤;B項君主大權獨攬的集權意識是在百家爭鳴時期法家思想的體現(xiàn)。分封制確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宗法制實行嫡長子繼承制,把血緣關系與政治關系相結合,從而把國與家結合起來,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認同,對后世影響深遠。故選C項?!敬鸢浮緾3(2011年海南卷,1)秦統(tǒng)一后,“廢封建,立郡縣”,確立專制集權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
3、延續(xù)到明清。“分王子弟,以為屏藩”,是歷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緣分封長期存在說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權長期穩(wěn)定 B血緣分封是中央集權的基礎 C分王子弟是皇權的一種體現(xiàn) D周代制度受到歷代政權推崇【考點】早期中國政治制度(分封制與宗法制)【解析】本題考查歷史知識的遷移運用和材料解讀能力。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東周時期諸侯爭霸,故A項錯誤;中央集權的基礎是郡縣制,中央集權否定分封血緣,故B、D項錯誤;封建時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之所以長期實行血緣分封,主要是維護皇帝的特權。故選C項?!敬鸢浮緾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2011年本課時沒有命制選擇題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1(2011年上海歷史,
4、7)歷史是復雜的。有時吸取前人的歷史教訓會導致新問題的產(chǎn)生。下列史實能佐證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漢推行郡國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漢啟用布衣將相C隋二世而亡,唐廣招賢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實行寬簡舒緩法令【考點】西漢初期地方體制【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歷史知識的記憶與理解能力。本題解題關鍵是“吸取前人的歷史教訓而導致新問題的產(chǎn)生”,秦朝滅亡后,漢代統(tǒng)治者認為秦短期而亡是因為郡縣制,實行了結果郡國并行制導致王國問題的產(chǎn)生。B、C、D三項都使新王朝初期經(jīng)濟得到了恢復發(fā)展,并沒有產(chǎn)生新的問題?!敬鸢浮緼2(2011年四川卷,13)清代史學家趙翼據(jù)西漢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無賴之徒
5、”的現(xiàn)象,認為“秦、漢間為天地一大變局”。下列主張體現(xiàn)了這種“大變局”的是( )A廢除苛政,休養(yǎng)生息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D以法為教,以吏為師【考點】古代中國選官制度【解析】本題考查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材料解讀能力。根據(jù)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作者的觀點應該是中國的選官制度由“世襲制”向“官僚政治”轉變,西漢初年出現(xiàn)了“布衣將相”的政治局面。B和D項屬于思想方面;A項屬于經(jīng)濟方面;只有C項屬于要打破世襲制。故選擇C項?!敬鸢浮緾3(2011年江蘇歷史,4)據(jù)南臺備要記載:“江浙省調兵剿捕之際,行省官凡有輕重事務,若是咨稟,誠恐緩不及事。(如今)凡有調遣軍情重事及創(chuàng)動官錢,不須
6、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qū)處?!边@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與中央權力之爭難以調和 B獲得了緊急事務處置權 C行政長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權力不再受到中央節(jié)制【考點】古代中國中央集權制度地方機構改革(行省制度)【解析】本題考查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材料解讀能力。“凡有調遣軍情重事及創(chuàng)動官錢,不須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qū)處。”說明江浙行省獲得了急事處置權。地方絕對服從于中央、行省長官由皇帝任命。A、C、D表述錯誤?!敬鸢浮緽4(2011年海南卷,4)馬可·波羅行紀中記述,元朝時“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離開舊都而遷居新都”。這里的“契丹省”指的應當是 A嶺北行省 B遼陽行
7、省 C甘肅行省 D云南行省【考點】行省制度(古代少數(shù)民族的分布)【解析】本題把史地知識結合考查歷史知識的遷移運用和識圖能力。契丹族活躍于中國東北地區(qū)。遼陽行省轄地東北三省及內(nèi)蒙古東部。據(jù)此可以判斷契丹省應為遼陽行省,故選B項。嶺北行省為蒙古和回紇族聚居地,甘肅原是西夏族聚居地。排除A、C;云南行省原是南詔的居住地?!敬鸢浮緽5(2011年上海文綜,9)如圖為中國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體制示意圖,該朝代是( )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考點】三省六部制【解析】本題考查歷史知識的再認再現(xiàn)。示意圖反映的是,隋朝建立、唐朝完善的“三省六部制”,故選C項?!敬鸢浮緾6(2011年廣東文綜,13)
8、隋唐以前,官府設有譜局,考定父祖官爵、門第。此后該現(xiàn)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終結 B察舉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設立 D科舉制的推行【考點】古代中國的選官制度科舉制【解析】本題考查基礎知識的再認再現(xiàn)。題干反映的是門第觀念逐漸淡化,這明顯與科舉考試注重才能密切相關。選擇D項。【答案】D7(2011年江蘇歷史,2)右圖所示為唐書所載830名進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見,唐代科舉制( ) A為選拔士族子弟而設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縮小了人才選拔的范圍 D兼顧多個階層但不完善【考點】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科舉制【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歷史知識的遷移和圖表解讀能力。唐書所載的830名進士出身于
9、士族、寒族以及小姓,說明唐代科舉制兼顧多個階層但不完善。故選D項。科舉制以考試成績作為選官標準,打破了士族子弟的壟斷,擴大了選才范圍,所以A、B、C表述錯誤?!敬鸢浮緿8.(2011年山東文綜,9)錢穆在評論中國古代某制度時說,它“可以培植全國人民對政治之興味可以團結全國各地域于一個中央之統(tǒng)治”。這一制度是( )A.郡縣制 B.察舉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考點】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科舉制【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材料解讀能力。材料強調這項制度可以調動各階層參與政治并且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這與科舉制下普通下層的老百姓考試獲得參與國家政權的機會、擴大統(tǒng)治基礎、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相吻合,故選
10、C項?!敬鸢浮緾9.(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40)(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按“官有能而祿有功”的原則,廢除血緣世襲的貴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漢初,秉承法家理念,功與能為官吏升遷任免的主要依據(jù)。漢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個人品行對于引導、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視。東漢時,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矯情虛偽而無實際才能成為普遍現(xiàn)象,曹操執(zhí)政,強調“唯才是舉”,功、能者優(yōu)先,“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zhàn)之士”。西魏北周選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藝者,為其可以治民?!睆娬{對官員的品行和政績考核。“其志行名者,則舉之;其志行不善
11、者,則去之凡求賢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審者,必由任而試之,考而察之?!闭幾贼宀澲袊肪V要材料二 唐代將品德與任職態(tài)度方面的“四善”作為考察官員最重要的內(nèi)容:“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蓖瑫r規(guī)定各類職務的最佳業(yè)績標準,稱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結果??己朔譃榫诺龋骸耙蛔钏纳茷樯仙?,一最三善為上中,一最二善為上下居官飾詐,貪濁存狀,為下下?!薄吧啤笔谦@得薪酬獎勵與迅速提升的關鍵。據(jù)新唐書材料三 取士概歸學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設立學堂者,并非專為儲才,乃以開通民智為主,使人人獲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國,下得自謀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
12、治理,次者亦不失為合格之國民。查科場試士,但憑文字之短長,不問人品之賢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為世詬譏。今學堂定章于各項科學外,另立品行一門,用積分法,與各門科學一體考核,同記分數(shù),共分言語、容止、行動、作事、交際、出游六項,隨處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試時,亦以該生平日品行分數(shù),并合計算。凡算學、地理、財政、兵事、交涉、鐵路、礦務、警察、外國政法等事,但有一長,皆可保送。俟考試時分別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為主事、中書、知縣官。摘編自袁世凱、趙爾巽、張之洞等會奏之停科舉推廣學校折暨上諭立??婆e以廣學校(1905年)(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至唐官員選拔所體現(xiàn)的“德”、“才”觀的變化并簡
13、析其原因。(15分)(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述清末對“德”、“才”的新認識。(10分)【考點】中國(古代和清末)的選官制度【解析】本題以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為線索考查人才問題,突出考查歸納比較和綜合分析能力。第(1)問考查秦至唐人才選拔的依據(jù)變化和原因。變化可從材料一中概括,如“官有能而祿有功”、“個人品行”、“唯才是舉”、“品德與任職態(tài)度”等角度概括,注意全面性。原因可從社會背景、官員選拔、傳統(tǒng)思想影響等方面分析。第(2)問首先注意從材料中歸結出清末對德才的看法,然后綜合前面的德才觀進行評價,可從時代需要、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多個角度進行概括?!敬鸢浮浚?)變化:秦至漢武帝時,以功勛、能力
14、為選拔官吏的主要依據(jù);漢武帝以后,選拔官吏越來越注重官吏的個人品行;曹操強調“唯才是舉”;西魏北周時強調德行優(yōu)先,同時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顧、以德優(yōu)先的考核制度。(8,分) 原因:儒家思想對制度建設的影響日益深入:具體歷史背景影響人才選拔的標準;建設高素質的官吏隊伍。(7分)(2)德和才都是國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強調學校在德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過課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養(yǎng)成:在官員選拔中更重視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繼承古代德才兼?zhèn)涞娜瞬庞^;適應時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養(yǎng)。(10分)10(2011年上海歷史,35)選官制度中國歷史上的選官制度有一個演變的過程,西周、漢代與唐
15、代是三個重要的發(fā)展階段。問題:(12分)(1)按示例填寫表格。(6分)西周血統(tǒng)漢德才唐科舉制(2)簡要評述漢、唐的選官制度。(6分)【考點】古代中國選官制度【解析】本題以選官制度為切入點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歸納概括能力。第(1)問可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即可,如世卿世祿制、察舉制、考試成績。第(2)問在評述漢、唐的選官制度即推舉制、科舉制時一定要注意一分為二,即要看到積極,也要看到局限。如推舉制可從其舉薦優(yōu)秀人才和結成特殊關系等角度入手;科舉制可從統(tǒng)治基礎和真才實學等角度分析?!敬鸢浮浚?)世卿世祿制;推舉制:考試成績。(6分)(2)論據(jù)(4分)答案1:能全面評述兩種選官制度的利弊得失。(4分)就推
16、舉制而言,推薦者若出于公心,舉賢不避親,也能選拔到優(yōu)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舉人與被推舉人之間結成特殊的施恩、報恩關系。就科舉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則上皆可參加考試,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但若考試內(nèi)容不恰當,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實學。答案2:單方面評述兩種選官制度的利或弊。(2分) ·其他答案。(0分) 組織(2分) 答案l:敘述連貫成結構。(2分) 答案2;敘述較連貫。(1分) 其他答案:羅列論據(jù)。(0分)第4課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1(2011年海南卷,6)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下詔:“宜令郡縣皆立學,禮延師儒教授生徒,以講論圣道,使人日漸月化,以復先王之舊,以革污染之習,此最急務,當速行之?!薄皬拖?/p>
17、王之舊”實質上是指( )A延續(xù)元朝典章 B繼承華夏傳統(tǒng) C復興漢唐制度 D回歸周朝典制【考點】中央集權制度(明朝專制主義的強化)【解析】本題考查知識的理解和材料解讀能力。解答時不僅要理解材料,還要抓住題眼“實質”?!爸v論圣道”說明朱元璋主張恢復儒家文化,朱元璋所說的“先王”在明之前的漢族政權,排除A項;“令郡縣皆立學”表明明朝實行的是郡縣制,排除D項; C項是具體朝代制度,而不是實質問題排除C項;華夏傳統(tǒng)指漢族的農(nóng)耕文明、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tǒng)等,所以實質是繼承華夏傳統(tǒng),故選B項。【答案】B2(2011年海南卷,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體沿襲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財政的官員,俗稱“藩臺”。該官職的正
18、式名稱是( ) A節(jié)度使 B樞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考點】中央集權制度的發(fā)展(地方機構改革)【解析】本題考查歷史知識的再現(xiàn)。根據(jù)題干信息“明代”“地方行政制度”“主管一省之民政、財政”可知該官職是布政使。A項是唐朝后期的地方武將; B項是北宋掌握中央兵權的官職;C項北宋掌握中央財政權的官職。故本題選D項?!敬鸢浮緿單元綜合1.(2011年北京卷,13)中國古代常常通過分割和削弱相權來加強皇權。下列表述準確的是( )A.西漢通過削弱諸侯王勢力分化相權 B.北魏實行三長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權C.宋代設立三司使來分割丞相的財權 D.清設軍機處消除了皇權與相權矛盾【考點】古代中國專制主義的發(fā)展(中央機構改革)【解析】本題考查歷史知識的記憶與理解。漢武帝通過建立中以削弱相權。三長制的實行是為了削弱地方勢力,明朝已經(jīng)廢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沒有皇權與相權的斗爭。因此選B項?!敬鸢浮緾2(2011年上海歷史,9)中國歷史上,與秦、南朝齊、宋同時并存的少數(shù)民族分別是( )A匈奴、契丹、滿族 B契丹、鮮卑、匈奴C女真、鮮卑、匈奴 D匈奴、鮮卑、契丹【考點】古代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解析】本題考查歷史知識的再認再現(xiàn)。秦朝時并存的是匈奴;孝文帝改革曾仿照南朝齊制定官制禮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程設計需求分析心得
- 貴陽護理課程設計
- 預應力重力壩課程設計
- 鏈輪制造課程設計
- 課程設計模具圖紙
- 西點制作整體課程設計
- 組態(tài)4層電梯課程設計
- 鑄造工藝課程設計外體
- 鉆孔的鉆模 課程設計
- 電氣測試課程設計
- TSGD7002-2023-壓力管道元件型式試驗規(guī)則
- 2024年度家庭醫(yī)生簽約服務培訓課件
- 建筑工地節(jié)前停工安全檢查表
- 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全文打印
- 液相色譜質譜質譜儀LCMSMSSYSTEM
- 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章程核準表-空白表格
- 派克與永華互換表
- 第二章流體靜力學基礎
- 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情景互動教學策略探究教研課題論文開題中期結題報告教學反思經(jīng)驗交流
- 春節(jié)新年紅燈籠中國風信紙
- 注塑件生產(chǎn)通用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