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第一單元 微小的世界 4怎樣放得更大∣教科版_第1頁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第一單元 微小的世界 4怎樣放得更大∣教科版_第2頁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第一單元 微小的世界 4怎樣放得更大∣教科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怎樣放得更大?教材簡析:在使用放大鏡的過程中,學生都希望放大鏡能把物體放大更多倍數(shù),以便把物體看得更清楚。這也是在顯微鏡創(chuàng)造之前,人們的想法和一直努力追求的日標。但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有限的,直到17世紀,人們發(fā)現(xiàn)用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進步放大倍數(shù),從而創(chuàng)造了顯微鏡,人們的這個目的才得以實現(xiàn)。本課指導學生經(jīng)歷前人創(chuàng)造顯微鏡的過程,用兩個放大鏡自制一個顯微鏡,并嘗試用自制的顯微鏡進展觀察。教學背景:本課是在前幾課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根底上,探究如何使物體放得更大?其實是引導學生經(jīng)歷人類探究創(chuàng)造顯微鏡的過程。在前幾課的學習過程中,已經(jīng)有很多學生也曾將兩把放大鏡重疊去觀察物體,希望獲得更大的圖像,

2、當時的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本課以學生的這種行為引入,讓學生利用兩把放大鏡比照觀察前兩課上所觀察過的物體,如味精、白糖晶體,如螞蟻、蝴蝶等昆蟲,這樣,學生對兩把放大鏡組合后產(chǎn)生的效果會有更深化的認識。 教學設計:教學目的:一科學概念: 1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2顯微鏡的創(chuàng)造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茖W詞匯:凸透鏡 顯微鏡二過程與方法:1用兩個放大鏡組合制作一個簡易顯微鏡。2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3閱讀課文中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茖W方法:實驗探究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認識到人類創(chuàng)造顯微鏡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2認

3、識到科學的不斷開展,會促使技術不斷地改進,而技術的開展,又會促進科學研究的開展。3學習科學家對科學執(zhí)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究精神。核心價值觀:激發(fā)興趣和探究精神。重點:經(jīng)歷顯微鏡的創(chuàng)造,用兩個放大鏡組合制作一個簡易顯微鏡。難點:調節(jié)兩個放大鏡之間的焦距。教學流程:一、導入1師:前幾課在放大鏡下我們看到了昆蟲世界,觀察了美麗的晶體,欣賞了肉眼看不到的物體細微之處,想不想把物體看得更精細?課件激趣2那么怎樣才能把物體放大更多的倍數(shù)呢?3學生大膽設想,提出自己的想法。4板書課題。怎樣放得更大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二、指導自制顯微鏡1探究怎樣放得更大。1小組合作請同學用兩只手一前一后拿兩個放大倍數(shù)不

4、同的透鏡,反復調整兩個透鏡之間的間隔 來觀察物體,然后拿開一個透鏡,只用一個透鏡觀察物體,反復屢次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2交流匯報。3老師小結:我們剛剛經(jīng)歷的過程就是人們創(chuàng)造顯微鏡的過程。在 17 世紀,人們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一個凸透鏡把另一個凸透鏡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這樣明顯進步了放大倍數(shù),這就是最早的顯微鏡。顯微鏡的創(chuàng)造,使人類的視野一下子拓展了許多,人們觀察的范圍也大大地擴大了。2制作顯微鏡1小組討論顯微鏡的制作方法和步驟2師生合作總結顯微鏡的制作方法和步驟:用兩個放大倍數(shù)不同的凸透鏡上下挪動調整兩個凸透鏡之間的間隔 直到找到物體最清楚的圖像,用卡紙筒和膠帶紙把兩個凸透鏡固定下來,用手電筒

5、或用鏡子增加亮度。3學生獨立制作老師巡回指導。4展示自制顯微鏡,進展嘗試、評價、討論。三、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事物1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棉布,青苔、花粉、纖維等,1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2用一個放大鏡時有什么不同?2比照討論3小結:在顯微鏡下微小世界真奇妙,四、理解顯微鏡的開展1閱讀?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書P11。2討論:列文虎克是怎樣創(chuàng)造顯微鏡的?在顯微鏡下微生物是什么樣的?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什么?3介紹各種顯微鏡1最早的光學顯微鏡:荷蘭詹森父子制作的顯微鏡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顯微鏡。由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組成,它是光學顯微鏡。后來光學顯微鏡經(jīng)不斷改進,最大放大倍數(shù)可達1500倍左右。2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場代替透鏡。一下子把放大倍數(shù)進步到一萬倍。20世紀90年代放大率進步到200萬倍。3掃描隧道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可達3億倍。小結:學習科學家對科學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究的精神課外延伸: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常用的物體。生成預見:學生用兩個放大鏡重疊去觀察物體時,應強調焦距的調整對于看清物體至關重要,可每次調整會很費事,要讓學生耐心地嘗試。確定兩個放大鏡的焦距后,再提供卡紙等材料,讓學生加工制作簡單顯微鏡進展觀察。然后告訴他們所經(jīng)歷的過程就是人類創(chuàng)造顯微鏡的過程,并閱讀教材中“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