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推斷復習學案一【學習目標】1 掌握考試說明中規(guī)定的15個虛詞的用法。2 掌握推斷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基本方法。二【考綱闡釋】考試說明對本考點的要求是“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而且明確列出“而、何、乃、其、且、若、所、為、焉、以、因、于、與、則、之”15個常見文言虛詞。要求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常見文言虛詞”,是以15個為重點;二是“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是指在具體語境中的常見意義和用法。強調“在文中”這一范圍,主要是考查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理解并辨別文言虛詞的不同意義和用法的能力。三【知識積累】1.識記(即背誦常見的15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見高三復習指導叢書語文
2、p·287290頁2.掌握推斷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方法(見高三復習指導叢書語文p·8587頁四【例析及練習】第一課時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買五人之頭而函之(五人墓碑記(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項脊軒志( -連詞。分別表示并列、遞進、承接、轉折、假設、因果、修飾關系。代詞。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也可譯為“你(余知而無罪也左傳·昭”。 兵者,危道也,須戮力同心。
3、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也,而況(2戰(zhàn)乎?故馮婉貞曰:“諸君而(3有意,瞻予馬首可也?!蓖褙?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藍而(5青于藍。婉貞博學而(6日參省乎己,非特效書生終日而(7思也。眾應之。既而(8,婉貞率諸少年結束而(9出,果大捷。眾皆嘆:婉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幗英杰而(11。(1(2(3(4(5(6(7(8(9(10(11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大王來何操?(鴻門宴(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沛公大驚
4、,曰:"為之奈何.?"(鴻門宴(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季氏將伐顓臾( -疑問代詞。其中單獨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作定語,可譯為“什么”。疑問副詞。其中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竞我浴考础耙院巍?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分別“憑什么”等。 “徐公何(1
5、能及君也?”本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據何(3為?原其理,乃愛之深也。嗟乎,情之誤,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1(2(3(4(5(6(7 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嬴乃夷門抱關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季氏將伐顓臾( -副詞。其中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于是(項王乃.復引兵而東”“這才”等強調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
6、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代詞。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今欲發(fā)之,乃肯從我乎?漢書·翟義傳”。不能作賓語。 嘗聞放翁志節(jié),畢現示兒,乃(1讀之。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2翁”一句,大為感佩,乃(3忠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齒,乃(4曰:“此徒沽名耳。”眾人質之以理,其辭窮,乃(5不得已而謝。原其言,炒作乃爾(6,無乃(7自高耳。(1(2(3(4(5(6(7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
7、禪山記(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祭十二郎文(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離騷( -代詞。其中第三人稱代詞??纱?、代事物,用在名詞前,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賓語或修飾語,應譯為“他”“它”(包括復數,不能加“的
8、”。活用為第一人稱??捎米鞫ㄕZ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詞。-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揣測、反詰、期望、商量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搭配。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一定”“還是”等或省去不譯。連詞。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設,可譯為“如果”;表選擇,可譯為“是還是”。 狐謂狼曰:“羊肉其(1鮮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飽其(4口福?!崩窃?“其(5如猛犬何?”狐間于犬曰:“羊數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無所怒,其(7無聞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為
9、一雪其(10恥。君其(11許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無辭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遠矣,護羊愈謹。狐與狼遂去。(1(2(3(4(5(6(7(8(9(10(11(12(13 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五人墓碑記(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石壕吏( -連詞。遞進關系,“并且”、“況且”;讓步關系,“尚且”;并列關系?!皩⒁薄皶呵摇薄肮们摇?“存者且(1偷生,死者長已矣”,此豈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盡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不佞之人,則李唐且(3亡,必矣。
10、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漣矣,于斯世則無進身之途??v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辭”之豪氣,無用武之地,亦何用?(1(2(3(4(5(6(7 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促織(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赤壁之戰(zhàn)( 動詞。像,好像。代詞。表人稱,相當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叭绻薄凹僭O”等。 “若(1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逼嬖?若(2人之思,若(3天驚石破,花開鐵樹,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治彷叺盀槠漪~之一鱗,若(5龍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鄉(xiāng),常望月懷遠,登高作賦,至若(7柳子厚則不然,以超人之思,
11、抒難抑之情,絕矣。(1(2(3(4(5(6(7 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指南錄后序(臣所過屠者朱亥(信陵君竊符救趙(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信陵君竊符救趙(鴻門宴( 助詞。其中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所”字結構。“所”字結構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八焙蛣釉~結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復音虛詞“所以”?!八焙汀耙浴边B用,文言文中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手段或憑借,相當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一種表示原
12、因,相當于”。 “吾所以(1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藺相如此言,足使之為天下所(2欽。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豈他人可及?察其言,觀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釣譽矣。與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5過之時,前訪朱亥,其度豈常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1(2(3(4(5(6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廉頗藺相如列傳(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廉頗藺相如列傳(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過秦論(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察今(鴻門宴( -動詞。翻譯比較靈活。
13、其中根據具體語境,可譯為“演奏”。以為。判斷詞,是。-介詞。其中表被動,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介紹涉及的對象。給,替。對,向。介紹原因或目的。為了,因為。語氣詞。位于句尾,表疑問、感嘆、反詰,可譯為“呢”。 “天行有常,不為(1堯存,不為(2桀亡?!贝藶?3至理,當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為(5巫所惑。巫者,以詭為(6業(yè),其所為(7皆為(8利也。故為(9其來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為(10天下除殘去穢,乃吾輩本分,何辭為(11?(1(2(3(4(5(6(7(8(9(10(11第二課時 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阿
14、房宮賦(激于義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記(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論語( 語氣助詞。常用于句末,一般可不譯。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后,有詞尾的作用,相當于“然”。兼詞。相當于“于之”、“于此”。表疑問,“哪里”、“怎么”。 秦軍過崤山間,見峭峭焉(1,狹狹焉(2,未料有伏焉(3,將士雖全力以搏,無奈進退不能,少焉(4,死之殆盡,故致大敗。于是余有嘆焉(5,驕而輕敵若此,焉(6能不敗?萬軍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則必無顏世上矣。(1(2(3(4(5(6(7(8 解釋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
15、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祭十二郎文(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談笑以死(五人墓碑記(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屈原列傳(作師說以貽之(師說(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鄒忌諷齊王納諫( -介詞。其中-表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勺g為“用、拿、憑、依據、按照、憑借身份”等。起提賓作用,“把”。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
16、于”。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連詞。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不譯。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不譯。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不譯。表示目的關系,“以”后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通假字。通“已”,已經?!奥暑I”;“以為,認為”。
17、 “秉燭夜游,良有以(1也?!比粢?2己美于潘安,則出無傷;否則,以(3吾之容現于當衢,則恐驚人。故自當以(4書卷為伴,棄險以(5遠則不敢至之怯,慕“擁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之美暢游書海以(8極夫天地之樂,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棄之也,豈以(10一冕之故而棄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長享逸樂。吾雖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師,然終未以(13權貴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賢不見用,忠不見以(15”之嘆。(1(2(3(4(5(6(7(8(9(10(11(12(13(14(15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因賓客至藺相如門
18、謝罪(鴻門宴(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 -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方式,可分別譯為“依靠、憑借”“通過、經由”“趁著”等。 因(1能授官,不以門第取人,且不因(2舊制,此乃曹操成大業(yè)之因(3。其常因(4人不備,襲取之,如烏巢焚糧。此一役,動搖袁紹軍心,因(5乘勢擊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許攸之力而得。途經紹墓,因(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豈常人可比?因(8此其得眾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業(yè)。(1(2(3(4(5(6(7(8(9 乃設九賓禮于庭(廉頗藺相如列傳(青,取之于藍(勸學(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到廉頗藺相如列傳(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19、師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進學解(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秋水( 介詞??偸歉~、代詞或短語結合,構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系。-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到”“對(于”“由于”等。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作前還有“見”“受”等字 “黃鳥于(1飛,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吾等,則久別矣。自十年前偶見之,于(3今已十載,未睹其姿。今造林還草,生態(tài)漸復,黃鳥復見,其鳴之美則倍于(4昔,吾鄉(xiāng)之美譽于(5四方
20、。于是(6吾有嘆焉。然暢飲抒懷,陶然于(7是,不亦樂乎?(1(2(3(4(5(6(7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廉頗藺相如列傳( 介詞。相當于“和”“跟”“同”。動詞。“給”“結交、親附”。通假字。通“歟”。句末語氣詞,可表反詰或疑問?!笆肱c”“與孰”表示比較與選擇,譯為:“跟比較,哪一個” 朝過夕改,君子與(1之,吾亦贊同。然今人與(2古人孰智,廟堂與(3坊間之識,相去甚遠。為國者,與(4清廉之君子,離奸佞之小人,身體力行,事乃成。今
21、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比百姓者,獨何與(5?吾等與(6君建言,又恐君自與(7吾復算耳。(1(2(3(4(5(6(7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鴻門宴(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岳陽樓記( -連詞??杀硎径喾N關系。表示承接關系。一般用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復句中的前后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系??勺g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表示條件、假設關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
22、,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于“那么”“就”。表示并列關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可譯為“就”,或不譯。表示轉折、讓步關系。表示轉折時,用在后一分句,譯為“可是”“卻”;表示讓步時,用在前一分句,譯為“雖然”“倒是”?!熬褪恰薄?“此則(1岳陽樓之大觀也”,道出岳陽樓之美,然岳陽樓之聞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則(2天下如岳陽樓者多矣,何獨顯其名?范希文若不應邀作賦,文播寰宇,則(3岳陽樓能名揚天下與?當世之風,位卑則(4足羞,官盛則(5近諛,范氏則(6不然,高唱“不以物
23、喜,不以己悲”之調。友人被貶,未別離去,及至河邊,則(7已在舟中矣,足見其性情之篤。(1(2(3(4(5(6(7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數存之。(信陵君竊符救趙(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與妻書(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逍遙游( -代詞。分幾種情況:-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們”“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有時或用作第一人稱
24、或第二人稱,相當于“”我“你”。指示代詞,表近指??勺g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助詞。也分幾種情況: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放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結構助詞。檔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結構助詞。放在倒置的動(介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提前的標志。結構助詞。放在倒置的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后置的標志。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 一僧欲之(1南海,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應。其獨往,其待也與?均
25、之(4二策,僧以簞食瓢飲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難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撓,實可欽佩。然汝之(8言亦過矣,君將驕而笑之(9乎?”(1(2(3(4(5(6(7(8(9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推斷復習學案(教師版一【學習目標】1 掌握考試說明中規(guī)定的15個虛詞的用法。2 掌握推斷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基本方法。二【考綱闡釋】考試說明對本考點的要求是“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而且明確列出“而、何、乃、其、且、若、所、為、焉、以、因、于、與、則、之”15個常見文言虛詞。要求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常見文言虛詞”,是以15個為重點;二是“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是指在具體語境中
26、的常見意義和用法。強調“在文中”這一范圍,主要是考查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理解并辨別文言虛詞的不同意義和用法的能力。三【知識積累】1.識記(即背誦常見的15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見高三復習指導叢書語文p·287290頁2.掌握推斷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方法(見高三復習指導叢書語文p·8587頁四【例析及練習】第一課時一、復習“而” 解釋句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買五人之頭而函之(五人墓碑記(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填然鼓
27、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連詞。分別表示并列、遞進、承接、轉折、假設、因果、修飾關系。代詞。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也可譯為“你(余知而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判斷“而”在文段中的意義。兵者,危道也,須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也,而況(2戰(zhàn)乎?故馮婉貞曰:“諸君而(3有意,瞻予馬首可也?!蓖褙?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藍而(5青于藍。婉貞博學而(6日參省乎己,非特效書生終日而(7思也。眾應之。既而(8,婉貞率諸少年結束而(9出,果大捷。眾皆嘆:婉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幗英杰而(11。解
28、析:1、連詞,并列關系 2、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3、連詞,假設關系 4、代詞。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 5、連詞,轉折關系6、連詞,遞進關系 7、連詞,修飾關系 8、不久,一會兒 9、連詞,承接關系 10、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11、語氣助詞,放在句末,表示肯定。二、復習“何” 解釋句中“何”字的意義和用法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大王來何操?(鴻門宴(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沛公
29、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疑問代詞。其中單獨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作定語,可譯為“什么”。疑問副詞。其中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竞我浴考础耙院巍?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拿
30、什么”“憑什么”等。 判斷“何”在文段中的意義“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據何(3為?原其理,乃愛之深也。嗟乎,情之誤,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疑問,怎么。2、疑問代詞,可譯為“為什么”3、疑問代詞,可譯為“什么”4、疑問副詞,可譯為“多么”5、疑問代詞,可譯為“什么”6、可譯為“憑什么”7、可譯為“怎么樣”三、復習“乃” 解釋句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嬴乃夷門
31、抱關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副詞。其中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于是(項王乃.復引兵而東”“這才”等強調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代詞。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今欲發(fā)之,乃肯從我乎?漢書·翟義傳”。不能作賓語?!緹o乃】表猜測,譯為“恐怕”。 判斷“乃”在文段中的意義嘗聞放翁志節(jié),畢現示兒,乃(1讀之。至“王師北定中原
32、日,家祭無忘告乃(2翁”一句,大為感佩,乃(3忠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齒,乃(4曰:“此徒沽名耳。”眾人質之以理,其辭窮,乃(5不得已而謝。原其言,炒作乃爾(6,無乃(7自高耳。解析:(1副詞,表承接,于是。(2代詞,用作第二人稱,“你”、“你的”。(3副詞,表判斷,相當于“為”、“是”、“就是”。(4副詞,表轉折,相當于“竟然”、“卻”。(5副詞,表條件,相當于“才”。(6復音虛詞,相當于“樣子”。(7復音虛詞,表猜測,相當于“恐怕吧”。四、復習“其” 解釋句中“其”字的意義和用法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則
33、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祭十二郎文(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代詞。其中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詞前,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
34、賓語或修飾語,應譯為“他”“它”(包括復數,不能加“的”?;钣脼榈谝蝗朔Q??捎米鞫ㄕZ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詞。-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揣測、反詰、期望、商量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搭配。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一定”“還是”等或省去不譯。連詞。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設,可譯為“如果”;表選擇,可譯為“是還是”。助詞。起調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 判斷“其”在文段中的意義狐謂狼曰:“羊肉其(1鮮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飽其(4口福?!崩窃?“其(5如猛
35、犬何?”狐間于犬曰:“羊數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無所怒,其(7無聞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為一雪其(10恥。君其(11許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無辭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遠矣,護羊愈謹。狐與狼遂去。解析:1、副詞,表示推測語氣,可譯為“大概” 2、連詞,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 3、代詞,可譯為“其中” 4、代詞,可譯為“我,自己” 5、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又 6、代詞,可譯為“他的” 7、8連詞,表示選擇關系,可譯為“是還是” 9、第三人稱代詞,它們 10、指示代詞,可譯為“那” 11、副詞,表示商量語氣,可譯為“還是” 12、副詞,表反問語
36、氣,難道,怎么 13、助詞,補足音節(jié),不譯五、復習“且” 解釋句中“且”字的意義和用法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五人墓碑記(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連詞。遞進關系,“并且”、“況且”;讓步關系,“尚且”;并列關系。副詞。相當于“將”“將要”“暫且”“姑且” 判斷“且”在文段中的意義“存者且(1偷生,死者長已矣”,此豈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盡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不佞之人,則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漣矣,于斯
37、世則無進身之途??v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辭”之豪氣,無用武之地,亦何用?解析:1、副詞,暫且 2、連詞,遞進關系,并且 3、副詞,將要 4、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一步的議論。況且,再說 5、就像 6、連詞,并列關系 7、連詞,尚且六、復習“若” 解釋句中“若”字的意義和用法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促織(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赤壁之戰(zhàn)( 動詞。像,好像。代詞。表人稱,相當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連詞。表假設,相當于:“如果”“假設”等。 判斷“若”在文段中的意義“若(1為
38、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逼嬖?若(2人之思,若(3天驚石破,花開鐵樹,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治彷叺盀槠漪~之一鱗,若(5龍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鄉(xiāng),常望月懷遠,登高作賦,至若(7柳子厚則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難抑之情,絕矣。解析:1、連詞,假設關系,“如果”。 2、代詞,“這”。 3、副詞,表推測,好像。 4、代詞,“你”。 5、連詞,選擇關系,“或、或者”。 6、表意思他轉,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有“再說”、“至于”的意思。 7、相當于“至如”“至于”。七、復習“所” 解釋句中“所”字的意義和用法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指南錄后序(臣所過屠者朱亥(信陵君竊符救趙(嬴
39、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信陵君竊符救趙(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助詞。其中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所”字結構。“所”字結構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八焙蛣釉~結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復音虛詞“所以”?!八焙汀耙浴边B用,文言文中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手段或憑借,相當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一種表示原因,相當于“的原因(緣故”。 判斷“所”在文段中的意義“吾所以(1為此者,以先國家
40、之急而后私仇也”,藺相如此言,足使之為天下所(2欽。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豈他人可及?察其言,觀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釣譽矣。與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5過之時,前訪朱亥,其度豈常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解析:1、“的原因” 2、表示被動 3、“所+動詞”后面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作用 4、“是用來的” 5、“所+動詞”構成所字結構 6、“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八、復習“為” 解釋句中“為”字的意義和用法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廉頗藺相如列傳(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廉頗藺相如列傳(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41、,(過秦論(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察今(何辭為?(鴻門宴( -動詞。翻譯比較靈活。其中根據具體語境,可譯為“演奏”。以為。判斷詞,是。-介詞。其中表被動,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介紹涉及的對象。給,替。對,向。介紹原因或目的。為了,因為。語氣詞。位于句尾,表疑問、感嘆、反詰,可譯為“呢”。 判斷“為”在文段中的意義“天行有常,不為(1堯存,不為(2桀亡。”此為(3至理,當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為(5巫所惑。巫者,以詭為(6業(yè),其所為(7皆為(8利也。故為(9其來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為
42、(10天下除殘去穢,乃吾輩本分,何辭為(11?解析:1、2介詞,因為 3、動詞,是 4、介詞,對、向 5、介詞,被 6、動詞,作為 7、動詞,做 8、介詞,為了 9、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 10、介詞,替 11句末語助,可譯為“呢” 核按鈕P81-82“板塊二文言虛詞”1、4、6、7、9題第二課時九、復習“焉” 解釋句中“焉”字的意義和用法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阿房宮賦(激于義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記(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語氣助詞。常用于句末,一般可不譯。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后,有詞尾的作用,相當于“然”。
43、兼詞。相當于“于之”、“于此”。代詞。表他稱,相當于“之”。表疑問,“哪里”、“怎么”。 判斷“焉”在文段中的意義秦軍過崤山間,見峭峭焉(1,狹狹焉(2,未料有伏焉(3,將士雖全力以搏,無奈進退不能,少焉(4,死之殆盡,故致大敗。于是余有嘆焉(5,驕而輕敵若此,焉(6能不敗?萬軍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則必無顏世上矣。解析:1、2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3、兼詞,“在這里”3、兼詞,在哪里4、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5、句末語氣助詞,不譯6、疑問代詞,怎么7、句末語氣詞,相當于“呢”8、代詞,他們十、復習“以” 解釋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久之,能以足
44、音辨人。(項脊軒志(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祭十二郎文(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談笑以死(五人墓碑記(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屈原列傳(作師說以貽之(師說(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介詞。其中-表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勺g為“用、拿、憑、依據、按照
45、、憑借身份”等。起提賓作用,“把”。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連詞。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不譯。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不譯。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不譯。表示目的關系,“以”后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
46、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通假字。通“已”,已經。動詞。“率領”;“以為,認為”。 判斷“以”在文段中的意義“秉燭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則出無傷;否則,以(3吾之容現于當衢,則恐驚人。故自當以(4書卷為伴,棄險以(5遠則不敢至之怯,慕“擁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之美暢游書海以(8極夫天地之樂,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棄之也,豈以(10一冕之故而棄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長享逸樂。吾雖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師,然終未以(13權貴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賢不見用,忠不見以(15”之嘆。解析:1、名詞,原因
47、 2、動詞,認為 3、介詞,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依據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譯為“憑借” 4、介詞,把 5、連詞,相當于“而”,表并列 6、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關系 7、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關系 8、連詞,表目的關系,可譯為“來” 9、介詞,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 10、介詞,因為11、連詞,表原因,可譯為“因為” 12、介詞,可譯為“在” 13、介詞,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跟、和” 14、助詞,與“上”組合,表示界限和范圍 15、動詞,可譯為“用”十一、復習“因” 解釋句中“因”字的意義和用法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鴻門宴(因擊沛公于坐(鴻
48、門宴(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 -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方式,可分別譯為“依靠、憑借”“通過、經由”“趁著”等。副詞?!坝谑?、就”。 判斷“因”在文段中的意義因(1能授官,不以門第取人,且不因(2舊制,此乃曹操成大業(yè)之因(3。其常因(4人不備,襲取之,如烏巢焚糧。此一役,動搖袁紹軍心,因(5乘勢擊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許攸之力而得。途經紹墓,因(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豈常人可比?因(8此其得眾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業(yè)。解析:1、介詞,根據2、動詞,沿襲3、名詞,原因4、介詞,趁著5、副詞,于是6、介詞,憑借7、介詞,經由,通過8、介詞,因
49、為9、連詞,連接分句,用于因果關系復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十二、復習“于” 解釋句中“于”字的意義和用法乃設九賓禮于庭(廉頗藺相如列傳(青,取之于藍(勸學(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到廉頗藺相如列傳(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進學解(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秋水( 介詞??偸歉~、代詞或短語結合,構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系。-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到”“對(于”“由于”等。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
50、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作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 判斷“于”在文段中的意義“黃鳥于(1飛,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吾等,則久別矣。自十年前偶見之,于(3今已十載,未睹其姿。今造林還草,生態(tài)漸復,黃鳥復見,其鳴之美則倍于(4昔,吾鄉(xiāng)之美譽于(5四方。于是(6吾有嘆焉。然暢飲抒懷,陶然于(7是,不亦樂乎?解析:1、助詞,動詞詞頭,不譯 2、介詞,表示對象,可譯為“對于” 3、介詞,可譯為“到” 4、介詞,表示比較,可譯為“比” 5、介詞,表示被動,可譯為“被”6、與“是”構成復音詞“于是”,相當于“對此”7、于:介詞,可譯為“在”十三、復習“與” 解釋句中“與”字的意義和用法
51、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廉頗藺相如列傳( 介詞。相當于“和”“跟”“同”。動詞。“給”“結交、親附”。通假字。通“歟”。句末語氣詞,可表反詰或疑問?!笆肱c”“與孰”表示比較與選擇,譯為:“跟比較,哪一個” 判斷“與”在文段中的意義朝過夕改,君子與(1之,吾亦贊同。然今人與(2古人孰智,廟堂與(3坊間之識,相去甚遠。為國者,與(4清廉之君子,離奸佞之小人,身體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比百姓者,獨何與(5?吾等與(6君建言
52、,又恐君自與(7吾復算耳。解析:1、動詞,贊許 2、與“孰”組成固定結構,譯為:“跟比較,哪一個”1連詞,表并列,和,跟,同 4、動詞,結交,親附 5、通“歟”句末語氣助詞,表疑問,呢 6、介詞,表施動者發(fā)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相當于“為” 7、介詞,和,跟,同。十四、復習“則” 解釋句中“則”字的意義和用法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鴻門宴(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岳陽樓記( -連詞??杀硎径喾N關系。表示承接關系。一般用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復句中的前后
53、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系??勺g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表示條件、假設關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于“那么”“就”。表示并列關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勺g為“就”,或不譯。表示轉折、讓步關系。表示轉折時,用在后一分句,譯為“可是”“卻”;表示讓步時,用在前一分句,譯為“雖然”“倒是”。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 判斷“則”在文段中的意義“此則(1岳陽樓之大觀也”,道出岳陽樓之美,然岳陽樓之聞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則(2天下如岳陽樓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qū)高坡民族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12月質量監(jiān)測九年級數學試卷
- 2021年高考英語考點總動員系列-專題03-介詞和介詞短語(解析版)
- 【名師一號】2020-2021學年新課標化學必修一-綜合能力檢測4-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 四年級數學(上)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2021高考地理二輪專項突破:自然地理事物特征描述和原理闡釋(2)課后訓練及詳解
- 《肝硬化的臨床表現》課件
- 【名師一號】2020-2021學年蘇教版化學必修二雙基限時練21-蛋白質和氨基酸
- 【2022屆走向高考】高三數學一輪(北師大版)基礎鞏固:第4章-第7節(jié)-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應用舉例
- 《甲狀腺術后的護理》課件
- 室內配線工年終工作總結計劃匯報
- 江蘇省高中名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2024年上海市16區(qū)高考英語一模試卷聽力部分匯編(附14區(qū)聽力音頻)含答案與文本
- 《無人機飛行操控技術(微課版)》全套教學課件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深圳高級中學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
- 2024年房屋租賃補充協議參考模板(四篇)
- 婦科宮腔鏡技術風險評估預案
- 老年病護理學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寧夏銀川市第一中學2025屆數學高一上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廣東省深圳市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上學期英語期中試卷(含答案)
- 《4.3.1等比數列的概念》說課稿
- 養(yǎng)老院老年護理培訓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