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qū)高層建筑工程結構抗震基本參數表2012年版_第1頁
內蒙古自治區(qū)高層建筑工程結構抗震基本參數表2012年版_第2頁
內蒙古自治區(qū)高層建筑工程結構抗震基本參數表2012年版_第3頁
內蒙古自治區(qū)高層建筑工程結構抗震基本參數表2012年版_第4頁
內蒙古自治區(qū)高層建筑工程結構抗震基本參數表2012年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件 內蒙古自治區(qū)高層建筑工程結構抗震基本參數表(2012年版)工程名稱樓棟號設計階段場地類別建筑抗震設防烈度(加速度)計算用設防烈度抗震措施用設防烈度抗震設防類另嵌固層所在樓層號地下室層數基礎埋深(m)主樓層數主樓結構類型主樓基礎類型主樓結構高度(m>主樓結構高度限值呢裙樓層數裙樓結構類型裙樓基礎類型裙樓結構高度(m>裙樓結構高度限值呢屋頂塔樓層受r屋頂塔樓高度m有無連體是否多塔大空間結構屋蓋跨度(m)懸挑長度(m)單向最大長度(m)序號限值A計算值或規(guī)無; 限值B計算值或規(guī)負a在規(guī)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考慮偶然偏心的扭轉位移比<1.201b裙房以上較多樓層的扭轉位移比,或最

2、大層間位移角不大于04跟位移匕<1.40或 0 160c偏心率或相鄰層質心偏心距與相應邊長的比值<0.15<0. 202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與平動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的比值按表三要求填3塔樓與大底盤的質心偏心距占底盤相應邊長的百分比,或相鄰層質心偏心距與根函百分比< 20%a結構平面凹進或凸出的一側尺寸與相應投影方向總尺寸的百分比<30%<40%b結構平面突出部分長度與連接寬度的比值<2.00(1.50)4c角部重疊的結構平面其角部重疊面積與較小一側面積的比值>0. 30>0. 20僅 算一d結構平面中部兩側收進的總尺寸占平面寬

3、度的百分比<30%< 50%e平面中部兩側收進的總尺寸與平面典型寬度的比值,且細腰部分的長寬比>0.30H<2.0項a樓板有效寬度占該層樓板典型寬度的百分比>50%>40%僅算b樓板開洞面積占該層樓面面積的百分比<30%<40%一項5c樓層錯層限值為無”填,'有”或(d樓板開洞后任一方向的凈寬(m)>5.0e或樓板開洞后洞口周邊任一邊的凈寬(m)>2.0a樓層側向剛度與相鄰上層側向剛度的比值按表二要求年L按表三要求填6b框架結構樓層側向剛度與其上三層側向剛度平均值的比值>0.8c結構底部嵌固層側向剛度與相鄰上部樓層側向剛

4、度的比值>1.5a上部樓層收進部位的高度與房屋總高度之比大) 進后的水平尺寸與下部樓層水平尺寸的比值二0.2時,上部樓層收>0.757b上部樓層豎向構件水平尺寸(外挑)與下部樓層相應方向抗側力結構水平總尺寸塞趾1值c豎向構件水平外挑尺寸(m)<48屋頂塔樓結構面積小于屋頂層結構面糠窿頂塔樓高度與房屋結構高度限值白<0.209抗側力結構的層間受剪承載力與相鄰上一層的比值>0.80>0.6510部分框支結構等效剪切剛度(或等效抗側剛度)與相鄰上層的比值按表三要求填11框支轉換層樓層數限值為無”填,'有”或(無按表三要求填12上下墻、柱、支撐不連續(xù)(不包括

5、屋頂設備用房及裝飾構件)限值為無”填,'有”或(13短肢剪力墻承受的傾覆力矩與結構底部(或樓層)總地震傾覆力矩的比值<0. 501479度設防的厚板轉換結構限值為“無”填“有”或,無”15各部分層數或層剛度相差超過 30%勺錯層及連體結構限值為“無”填“有”或,無”16連體兩端塔樓高度、體型顯著不同或沿大底盤某個主軸方向的振動周期相差<25%17a局部的穿層柱、斜柱、夾層、個別構件錯層或轉換,個別樓層錯層限值為無”填,'有”或(b結構具有轉換層、加強層、錯層、連體和多塔的類型數< 1< 318巨型結構及單跨高層框架一限值為“無”填“有”或,無”“計單位超

6、限自評結論:設計單位 (簽章)設計人技術負責人簽章施工圖審查機構超限審查結論:審查機構 (簽章)審查人技術負責人簽章注:1、在初步設計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由設計單位結構設計人填寫,高層建筑工程(按結構單元劃分)均需填寫。具體要求詳填寫說明 2、表中限值A為不規(guī)則限值,限值 B為特別不規(guī)則限值。表中注明按“表二”或“表三”要求填寫的內容應按實際工程結合“表二”或“表三”要求填寫。3、每項中含a h c等子項時,用于限值時,不重復計算不規(guī)則項,僅視為一項;用于B使值重復計算不規(guī)則項(注明者除外)4、超限審查結論欄在施工圖審查階段由施工圖審查機構負責審定并填寫。5、填寫相關要求詳內蒙古高層建筑工程

7、結構抗震基本參數表填寫說明(附后)。內蒙古自治區(qū)高層建筑工程結構抗震基本參數表填寫說明(2012年版)1、工程名稱和樓棟號:按初步設計文件的內容填寫。當同一建筑樓 棟號中劃分有若干個結構單元時,對每個屬于高層建筑結構的單元應分別 填寫本表。2、設計階段:分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兩個階段。3、填表時間:按實際申報日期填寫。4、場地類別:按地勘資料或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提供的依據填寫,分 I 0、I 1、II、III、IV 類。5、抗震設防烈度:填寫建筑物設防烈度,抗震計算和抗震措施的設 防烈度不一致時,應分別填寫。6、抗震設防類別:按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 (GB50223-2008的 規(guī)定確定建筑物

8、抗震設防類別,分甲(特殊設防類)、乙(重點設防類)、 丙(標準設防類)。7、結構嵌固層所在樓層號:上部結構嵌固點的樓層號。按建筑圖對 應樓層的劃分填寫,如嵌固點取在基頂時,填基礎。8、地下室層數:與地下室高度對應的結構樓層數。9、基礎埋深:室外地坪起算點至基礎底標高的深度。10、主樓層數:與主樓結構高度對應的結構樓層數。11、主樓結構高度:從室外地坪起算至大屋面結構頂板的高度,不包 括局部高出部分(如樓、電梯間出屋面等)。12、裙樓層數:與裙樓結構高度對應的結構樓層數。13、裙樓結構高度:從室外地坪起算點至裙樓屋頂結構頂板的高度, 不包括局部高出部分(如樓、電梯間出屋面等)。14、屋頂塔樓層數

9、:與塔樓高度對應的結構樓層數。15、屋頂塔樓高度:屋頂塔樓的結構高度。屋頂塔樓應滿足下列條件:樓層收進部位的高度(從室外地坪起算點起算),與房屋總高度之比小于0.2 ,結構面積(不包括懸挑部分)小于屋 頂層結構面積(不包括懸挑部分)的1/3 ,且樓層收進后的水平尺寸(任 一方向)小于下部樓層水平尺寸的 0.75倍。16、主樓結構體系:按內蒙古自治區(qū)超限高層建筑工程界定規(guī)定 (以下簡稱:超限規(guī)定)第四條表一的分類填寫。當采用不在上述范圍 內的新型結構體系時,按實際填寫。17、裙樓結構形式:主要指超出主體結構范圍的大裙樓,所選用的結 構形式與主樓結構形式不一致時填寫。無裙樓時可不填。18、主體結構

10、及裙樓結構高度限值: 按超限規(guī)定第四條規(guī)定填寫。19、主樓及裙樓基礎類型:按實際情況填寫。20、主樓及裙樓結構的抗震等級:按現行抗規(guī)和高規(guī)規(guī)定填。21、有無連體:當連接體使兩側結構相互影響時為連體。22、是否多塔:同一結構單元有兩個及兩個以上塔樓為多塔。23、大空間結構:當為大空間結構時填寫此部分內容,否則可不填。 采用本表表述不清的大空間結構可另行制表。24、在考慮偶然偏心影響的規(guī)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結構的扭轉位移 比(樓層豎向構件最大水平位移和層間位移與該樓層位移平均值的比值):規(guī)定樓層的最大值,不包括地下室和出屋面塔樓。限值按超限規(guī)定第 五條規(guī)定填。25、相鄰層偏心率:X向和Y向所有樓層

11、的最大值。一般情況下填寫 相鄰層形心偏心率,當有可靠計算依據時,可采用剛度的偏心率。26、相鄰層質心相差與邊長的比值:X向和Y向所有樓層的最大值。27、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Tt與平動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 的比值:限值按超限規(guī)定第五條規(guī)定填。28、結構平面凹進或凸出的一側尺寸與相應投影方向總尺寸的百分 比:B1/B的值,結構平面凹進或凸出時填寫,如無填零。一側凹進一側凸出兩側收A1>A229、結構平面中部兩側收進的總尺寸占平面寬度的百分比:(B-B2) /B的值,結構平面有兩側收進時填寫,一側收進時與28項相同,如無填零30、結構平面突出部分長度與其連接寬度之比:突出長度指與其連

12、接寬度相對應的長度,如無填零的值,無角部重疊情況時,填無角部重疊32、樓板有效寬度占該層樓板典型寬度的百分比:B1/B的值,如無開典型寬度是指在規(guī)則平面前提下相應的有代表性的寬度,在考慮平面規(guī)則性時,可以認為滿足下述條件時的建筑平面為基本規(guī)則平面(平面示意圖詳JGJ 3-2010圖1) 6、7度時,L/BW6.0、l/BmaxE0.35、l/b <2,02) 8、9度時,L/BW5.0、l/BmaxW0.30、l/b <1,533、樓板開洞面積占該層樓面面積的百分比:為各樓層中的最大值樓梯間、連體電梯間視為開洞,當樓梯間、電梯間四周采用鋼筋混凝土墻圍合,且墻厚不小于200時,可不作

13、為樓板開洞34、樓板開洞后任一方向的凈寬:即樓板任一位置同一方向的最小板寬。明顯大于5m時,可填 5m樓板開洞后任意一邊的凈寬:不包括主體結構懸挑部分,如無開洞,31、角部重疊的結構平面其角部重疊面積與較小一邊的比值:A3/A2洞,填1。其中有效寬度應扣除凹入和開洞寬度。樓板有效寬度可填2m35、樓層錯層:樓面高差大于梁高或 600mm錯層面積大于該層總面 積的25%如無錯層,可填無。36、樓層側向剛度與相鄰上層的比值: 按超限規(guī)定第五條規(guī)定填。37、樓層側向剛度與其上三層平均值的比值:按超限規(guī)定第五條 規(guī)定填。38、底層側向剛度與相鄰上部樓層的比值:此條僅針對框 -剪、剪力 墻、框-筒、筒中

14、筒結構,框架結構可不填。39、上部樓層收進部位的高度,與房屋總高度之比大于0.2時,上部樓層收進后的水平尺寸與下部樓層水平尺寸的比值:用于上部收進的建 筑。上部樓層收進部位的高度從室外地坪起算點起算;上部樓層收進后的 水平尺寸包括任一方向;房屋總高度指大屋面的結構計算高度,如無可填 1。40、豎向構件水平外挑與相應方向抗側力結構總尺寸的比值:如無填,一| 二 奪。41、豎向構件水平外挑尺寸(m):如無填零。42、塔樓與大底盤的質心偏心距占底盤相應邊長的百分比:當有多個 塔樓時,上部塔樓的質心為綜合質心。43、等效剪切剛度(等效抗側剛度)與相鄰上層的比值:用于底部大 空間結構和帶轉換層的結構,按

15、超限規(guī)定第五條規(guī)定填寫,建筑結構 非底部大空間和不帶轉換層時可不填。44、結構具有轉換層、加強層、錯層、連體和多塔的類型數:按高 規(guī)第十章復雜高層類型數填寫,如無填零或無。錯層結構指樓面高差大 于梁高或600mm寸,多數樓層同時前后、左右錯層(不包括個別樓層錯層 的情況,錯層的定義參見本說明第 35條);連體指采用剛性或柔性連接, 使兩側協同工作的建筑結構,不包括采用結構措施使兩側完全獨立工作的 結構。45、框支轉換層樓層數:按表三填。46、對于可不填的項目,可打斜杠。47、超限自評結論:由設計單位在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階段分別填寫“超限”或“不超限”F列任一情況為超限高層建筑:1)表中結構高度超過限值。2)表中不滿足限值A三項及三項以上者。按限值 A判定是否超限時, 尚應結合第五條其它不規(guī)則綜合考慮。3)表中不滿足限值B 一項者。按限值B判定是否超限時,尚應結合 第五條其它不規(guī)則項綜合考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