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常識第二課最佳選擇題_第1頁
哲學常識第二課最佳選擇題_第2頁
哲學常識第二課最佳選擇題_第3頁
哲學常識第二課最佳選擇題_第4頁
哲學常識第二課最佳選擇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哲學常識第二課最佳選擇題1.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口的增長 ,自然資源的消耗急劇加大, 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 .從哲學上看 ,這種情況表明A. 經濟發(fā)展 資源 環(huán)境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B. 在增加生產和降低消耗中 , 增加生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C. 人口的增長是影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要原因D. 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2. 辯證法認為聯系就是A. 規(guī)律 B.事物的對立C.事物之間的關系D.事物之間和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 相互制約的關系 .據此回 答 35 題 .3. 事物的聯系a 是普遍的 b 是客觀的 c 是多樣的 d

2、 是無法改變的 e 是客觀規(guī)律A. ab B.abc C.abcd D.abcde4. " 拔出蘿卜帶出泥 "的比喻蘊涵的哲理是A.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B. 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C.事物存在前后相繼的歷史聯系D.事物的本質是通過現象來表現的5. "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 ,并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系無法改變".這表明A. 人們可以否定有害的聯系B. 人們可以根據需要 ,建立新的聯系 C. 人們可以改變聯系的客觀性D.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tài),建立新的具體聯系6. 沙柳是防風固沙的優(yōu)良樹種 .但是由于種植沙柳費錢費力 ,又無法帶來經濟效益 ,難以

3、有效實施 .針對這種情況 ,內蒙古自治區(qū)某地政府支持建立了以沙柳為原料的制板 造紙 加工企業(yè) ,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極大地調動了個人和集體的積極性,大家爭相承包荒地,種植沙柳蔚然成風 .從哲學上看 ,上述事例中 ,種植沙柳固沙防風從難以實施到有效實 施,其成功之處在于A. 發(fā)現了沙柳具有固沙防風的性質B.掌握了植樹造林的規(guī)律C. 發(fā)現了事物之間更深刻的聯系D.掌握了用沙柳制板造紙的技術7.2001 年8月 31日,我國第一個國家生態(tài)工業(yè)園區(qū)在廣西貴港市正式建立.它采取一種循環(huán)經濟模式 , 形成兩條工業(yè)生態(tài)鏈 :甘蔗制糖 _制糖廢料制酒 _ 酒精廢液制造有機 復合肥;甘蔗制糖_蔗渣造紙 _黑

4、液堿回收 .從哲學上看 ,這表明A.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B.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C.整體和部分不可分割D.新事物必定戰(zhàn)勝舊事物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在我國農業(yè)人口占大多數的情況下 要實現全面小康 ,最大的難點在于農村 .據此回答 8-9 題.8.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離不開農村經濟的發(fā)展,這是因為A. 部分比整體更重要B.部分制約整體,整體不能脫離部分而存在C. 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體功能 D. 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9.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關鍵在農村 ,這是因為A. 農村經濟結構不合理 B. 農村的科技水平落后C. 農業(yè)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 但農村經濟相對滯后 D. 農村的產業(yè)化水平

5、低 建設誠信體系 ,共筑誠信不僅僅是企業(yè)的事情 ,也是全社會的事情 ,領導干部要率 先垂范 ,還要把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單位教育和社會教育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 .據此回答 10-11 題.10. 共筑誠信 ,要把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單位教育和社會教育結合起來,說明A.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B.正確的意識是需要建設和培養(yǎng)的C. 人的意識只有通過上述教育才能形成D.不同的環(huán)境下,人們形成的意識也各不相同11. 上述材料的要求 ,其主要原因是A. 事物的聯系既是普遍的 ,又是具體的B. 一定的結果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C.誠信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內涵D. 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

6、物無條件地聯系著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 ,要鼓勵各地區(qū) 各部門 各單位在服從國家利益的前提條 件下 ,大膽進行探索和試驗 ,改變過去那種對企業(yè)統(tǒng)得過多過死的現象,讓企業(yè)有更多的自主權 , 增強企業(yè)的活力 , 使其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揮出來 .據此回答 12-13 題.12. 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 ,各地區(qū) 各部門 各單位要服從國家利益 .這是因為A. 國家利益重要 ,局部利益可有可無B. 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中 ,整體處于統(tǒng)帥的決定地位C. 任何整體都是由部分組成的D.整體和部分有著嚴格的界限13. " 讓企業(yè)有更多的自主權 ,增強企業(yè)的活力 ",其哲學依據是A.部分的變化會影

7、響整體的變化B.沒有整體就無所謂部分C. 整體的性能狀態(tài)及其變化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tài)及其變化D. 整體功能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有人用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中國經濟像一個人 ,"三農 "卻成了巨人的 "短腿",這讓巨人再怎么有力量也跑不起來.據此回答 1415 題.14. 上述材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A. 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 ,部分不能離開整體而存在B. 在一定條件下 ,關鍵部分的性能狀態(tài)對整體功能的發(fā)揮有決定作用C. 整體和部分是有區(qū)別的D.物質是世界的本質15. 上述道理給我們的解決 "三農 "問題提供的哲學啟示是A. "三農

8、"問題解決不好,會影響到社會的穩(wěn)定B. 必須加強農業(yè)的基礎地位C.必須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yōu)目標D. 必須搞好"三農",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fā)揮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 ,任何運動都必須有自己的承擔者或者叫載體.否則 ,這種運動根本不會存在 .據此完成 16-17 題.16. 運動的承擔者是A.人類社會B.自然界C.物質D.宏觀物體17. 我國唐代著名和尚慧能認為 , 一切運動都不過是人們主觀意識的變化 . 這一觀點A. 正確肯定了事物的運動變化 B. 承認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C. 否認了物質運動過程中存在著相對靜止 D. 是一種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 點八、&quo

9、t;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歷史上 ,我們的草原曾經如此蔥郁茂盛.而今,曾經豐茂的草原退化成 "風吹草低見沙梁 " .據此回答 18-19 題.18. 從"風吹草低見牛羊 "到"風吹草低見沙梁 "說明了A. 事物是發(fā)展的 ,要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B. 物質是運動的 ,靜止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C. 事物的運動變化具有相對性 D. 客觀事物的存在與發(fā)展和人的意識無關19. 思古看今 ,草原專家如是說 :"在草原效益中 ,生態(tài)效益是第一位的 ,其次是社會效益 ,第 三才是經濟效益 . "草原專家的

10、說法A. 只看到了生態(tài)效益 ,卻忽視了經濟效益 B .只是理論上的認識 ,在實踐中是行不通的C. 告訴我們必須正確處理整體和局部 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D. 有利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但不利于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事物的聯系是紛繁復雜 多種多樣的 .在事物的多種聯系之中 ,原因和結果的聯系是人們 在實踐中經常遇到的一種聯系 , 是人們用以探索和揭示事物奧妙的一種重要聯系.據此回答 20-21 題20. "在此之后 "不等于"因此之故 ".因為A. 因果聯系并非都是先行后續(xù)的關系B. 原因和結果的界限有時是不確定的C. 并非所有先后相繼出現的現象都具有因果聯系D.

11、 原因和結果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21. 下列命題反映事物因果聯系的有a 厄爾尼諾現象與氣候反常現象 b 世界霸權主義與世界不太平 c 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 與腐敗現象 d 慧星的出現與人類的災害A. ab B.abc C.bc D.abcd中世紀的歐洲由于大量砍伐森林,導致老鼠的天敵急劇減少,老鼠因失去天敵而大量繁殖,鼠疫病菌席卷了歐洲一些人口集中的大城市.而霍亂最初的流行 ,是由于不衛(wèi)生的飲水所致 .無數的事實證明 ,城市自身的衛(wèi)生狀況往往會影響居民的健康.據此回答 22-23題.22. 上述材料告訴我們這樣的哲理A. 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 無條件的B. 一事物同周圍其他事物聯系

12、的狀態(tài)對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狀態(tài)至關重要C. 聯系具有客觀性 ,人們是無法改變的D. 動物之間的生物鏈是影響人類生存的決定因素23. 上述材料對于我們當今經濟 社會發(fā)展的啟示是A.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前提 B 充分發(fā)揮意識的能動作用 是正確處理問題的關鍵 C. 必須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D. 保護人類自身健康,關鍵取決于人本身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 , 是黨中央貫徹鄧小平同志關于我國現代化建設 " 兩個大局 "的戰(zhàn)略 思想,面向新世紀做出的重大決策 .據此回答 24-25 題.24. 實施西部大開發(fā) ,要把人口問題擺在重要位置 ,納入社會經濟

13、發(fā)展的總體規(guī)劃 ,堅持發(fā) 展經濟和控制人口兩手抓 ,實現人口 資源 環(huán)境與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 .從哲學上看 ,這是因 為A. 西部的人口狀況與社會經濟發(fā)展要求不相適應B. 人口素質的高低是西部大開發(fā)成功的關鍵C. 人的意識能動性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決定作用D. 聯系是普遍的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25. 在西部大開發(fā)中 ,絕不能一哄而起 遍地開花 ; 絕不能搞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絕不能搞花架子 .這三個"絕不能 "蘊涵的哲理是A. 意識對事物變化發(fā)展起積極作用 B. 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fā) ,使主觀符合客觀C. 意識的能動性對改造世界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D. 只有搞好西部大開發(fā) ,才

14、能實現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26. 唯物辯證法認為 ,事物的運動 變化 發(fā)展與聯系之間的關系是A. 由于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才構成運動 變化和發(fā)展B. 由于事物是運動 變化 發(fā)展的 ,才構成聯系C. 事物的普遍聯系的原因是發(fā)展 D.聯系是發(fā)展的結果和表現27. 英國哲學家畢爾生說 :"萬物都在運動 ,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 ".這一觀點是A.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B.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C. 離開意識談物質的不可知論觀點D.離開物質談意識的精神萬能論觀點信息技術革命的發(fā)展 ,給社會生產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但某些人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 搞"科學算命 "

15、并冠以 "新潮"的名字,稱之為 "時代的發(fā)展 ".據此回答 28-29 題.28. 把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搞 "科學算命 "稱之為 "時代的發(fā)展 "的觀點A.是正確的,因為它運用了先進的信息技術 B.是正確的,因為它是以前所沒有的C.是錯誤的,因為它沒有正確理解發(fā)展的實質D. 是錯誤的,因為它沒有看到事物的運動和變化29. 信息技術革命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據統(tǒng)計 ,電子計算機芯片技術每 18個月就要更新一次 .這一事實表明A. 事物的運動是相對的 有條件的 B. 事物總是運動變化的C.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

16、的特殊狀態(tài) D.物質是運動的主體當今世界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 ,新事物不斷出現 .因此,我們必須善于緊跟形勢的發(fā)展,研究新情況 ,解決新問題 ,使我們的認識跟上時代的步伐 .據此完成 30-31 題.30. 從哲學上看 ,所謂 "新事物 "是指A.新出現的力量強大的事物B.發(fā)展速度快的事物C.比較成熟和完善的事物D.符合客觀規(guī)律 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事物31. 上述要求蘊涵的哲學道理是a必須用發(fā)展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b辦事情必須從整體著眼,顧全大局c必須使自己的思想適應不斷變化的客觀情況d 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A.bcd B.acd C.abc D.abd從前有位

17、老師帶學生去神廟學習禮儀.老師三跪九叩 ,學生也三跪九叩 ;老師焚香 ,學生也跟著焚香 .出廟門時 ,老師不小心踩到一塊西瓜皮上摔了一跤,學生們也紛紛把腳踩到西瓜皮上摔一跤 .據此回答 32-33 題.32. 從世界觀來看 ,上述學生的行為屬于A.違背物質決定意識的唯心主義B.否認了事物的普遍聯系C. 經驗主義 D. 唯書唯上的唯心主義和照抄照搬的機械論33. 上述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A.要如實地把事物看成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過程B.要滿腔熱情地支持新事物C. 對待傳統(tǒng)文化 ,既要批判地繼承 ,又要大膽創(chuàng)新 ,推動事物發(fā)展D. 要把物質和運動有機統(tǒng)一起來34.2001 年11月 19日次晨,許多天文

18、愛好者觀察到壯觀的獅子座流星雨.與先前幾次流星預報相比 ,天文學家對這次流星雨的爆發(fā)時間和強度作了更為準確的預報.據此回答(1)-(2)(1) 上述事實說明A.流星雨的出現是一種偶然現象B.流星雨的出現并無規(guī)律可循C. 人類終于完全認識了流星雨現象D. 人們對流星雨及其規(guī)律的認識能力不斷提高(2) " 只要你對著飛馳的流星許個愿,你的愿就能夠實現 ."這種說法A. 肯定了聯系的普遍性和多樣性 B .揭示了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C.否認了意識的能動作用D.忽視了聯系的客觀性和條件性規(guī)律是客觀的 ,但人們在規(guī)律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發(fā)現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據此回答 35-

19、38 題 .35. 規(guī)律客觀性集中表現為A.規(guī)律是不可抗拒的B.規(guī)律是永恒的C.規(guī)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D.規(guī)律是不能被創(chuàng)造的36. "拔苗助長 "事與愿違 ,"庖丁解牛 "事半功倍 .這兩則故事的不同結果所反映的同一哲 理是A.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B.人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C.不能用固定不變的眼光看問題D.想問題辦事情必須以尊重客觀規(guī)律為基礎37. 規(guī)律不是浮現在事物表面的現象的東西 ,而是隱藏在事物現象之中的本質的聯系 人們之所以能認識它 ,是因為a 規(guī)律是可以認識的 b 規(guī)律是事物之間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c 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不是消極

20、被動的 ,而是積極能動的反映d 人們能夠運用抽象思維能力 ,對大量的具體現象進行概括和總結 ,發(fā)現認識其中的規(guī)律A.ab B.cd C.acd D.abcd38. 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害是巨大的,為了預防地震 ,許多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 ,但迄今為止人們還不能準確地預防地震.這說明A. 有的規(guī)律人們可以認識 ,有的規(guī)律人們不能認識B. 規(guī)律的客觀性決定了人們在規(guī)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C. 人們對規(guī)律的認識和利用不是輕而易舉的D.人類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 宋人有閔其苗不長而揠之者 , 茫茫然歸 ,謂其人曰 "今日疾矣 ! 予助苗長矣 !"其子趨而往視之 ,苗則

21、槁矣 ."據此回答 39-40 題.39. 上述典故的哲學寓意是A. 事物的運動是永恒的B. 事物運動有其自身規(guī)律C.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D.物質和運動不可分40. 上述典故給我們的啟示是A.辦事情必須遵循客觀規(guī)律B.做工作必須高度重視意識的反作用C. 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物質運動的絕對性,又要承認相對靜止的存在D. 辦事情必須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yōu)目標"我們既不能做自然的奴隸 ,也不能做自然的主人 ,我們要做自然的朋友 ."據此回答41-42 題41. 我們之所以不能做自然的主人 ,是因為A.人在自然界面前是無能為力的B.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被消滅C.規(guī)律

22、是永恒不變的D.規(guī)律的存在和發(fā)生作用是無條件的42. 做自然的朋友告訴我們A.做工作必須重視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B.看問題必須堅持發(fā)展的觀點C.辦事情必須正確處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D.改造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以生物技術為代表的農牧業(yè)現代化極大地提高了農業(yè)生產率,滿足了人類對糧食和肉類的需求 .但是 ,在使用現代農業(yè)技術時,如果片面注重產量而不顧自然規(guī)律和生態(tài)平衡,便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 .據此回答 43-44 題 .43. 生物技術在農牧業(yè)中的運用說明A.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B.意識能反作用于客觀事物C.意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D.自然界的存在和發(fā)展是客觀的44. 在使用現代農業(yè)技術時 ,如果不顧自然規(guī)律和生態(tài)平衡,便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 .從哲學上看 , 這是因為A.規(guī)律是可以被認識和利用的B.規(guī)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聯系C.規(guī)律是客觀的,違背規(guī)律必然受到規(guī)律的懲罰D.規(guī)律的存在和發(fā)生作用是無條件的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運動 變化 發(fā)展的 ,但是,事物的變化 發(fā)展不時雜亂無章的 毫無 秩序的 ,而是有著確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都有無法違背的客觀規(guī)律 .據此回答 45-47 題.45. 規(guī)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下列各項中 ,蘊涵本質聯系的選項是A."輔車相依,唇亡齒寒”B."動兮靜所伏,靜兮動所依”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