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井中學讀書體會四篇_第1頁
西井中學讀書體會四篇_第2頁
西井中學讀書體會四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讀留一塊黑板有感西井中學郭明玉“我說黑板是取消不了的。講課如果只有 PPT 就會束縛思維。還有就是人際關系和人情味的問題, 就像是我們到一個商店里,一個機器說歡迎光臨和一個店員笑瞇瞇地跟你說歡迎光臨感覺是不一樣的。 ”“我認為更好的說法應該是 給我留一塊黑板 。我們一方面不否定現(xiàn)代技術手段,另一方面也要留一塊黑板 ?!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界老前輩顧明遠先生在留一塊黑板中的兩段話,深受啟發(fā)。結合最近自己的講課經(jīng)歷,談一些自己的看法。最近我校正組織全校所有教師進行網(wǎng)上曬課這一活動, 老師們需要在多媒體教室進行錄制, 然后上傳自己的曬課視頻。 不經(jīng)意間看到這個標題, 被這個書名深深吸引了。 “久旱

2、逢甘霖” , 我便愛不釋手地閱讀一番, 汲取我所需的水份和營養(yǎng), 來解答環(huán)繞心中很久的疑惑 -用多媒體上課, 使用 PPT呈現(xiàn)板書?還是需要寫板書?毋庸置疑, 課堂教學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它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很多新的元素 -微課、 PPT、微信、電腦等,如果我們合理使用這些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 無疑能夠使我們的課堂錦上添花,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如果我們的課堂過分依賴于多媒體, 學生在眼花繚亂的 PPT之后,真正學到的東西所剩無幾。師生之間精彩的互動也被冷冰冰、硬生生的多媒體所取代。課堂上師生的思想火花也不能被隨時記錄下來。我很困惑: 我們的學生能從這樣的課堂學到什么?記得剛剛使用多

3、媒體上課的時候,總是使用一些動畫來制作課件,課堂不注重板書的設計。學校有經(jīng)驗的前輩,給出的建議是太花哨,學生關注的是你的課件多漂亮、美觀,而忽視了課堂的重要所在。 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看見到的只是眼花繚亂、豐富多彩的圖片、動畫和視頻。一節(jié)課完了,像上了一節(jié)圖片欣賞課,腦海里只有知識的碎片。一節(jié)課下來,偌大的黑板上一個字沒有,或者是有幾個隨意潦草的字跡, 可想而知學生一堂課下來, 心里的思路也如亂七八糟的板書一樣,思路不清,思維混亂。偏移了課堂的重心。所以我們不能被多媒體牽著鼻子走。顧明遠先生提出:留一塊黑板,的確有震耳發(fā)聵的效果。要恰當合理使用多媒體。我們的教育一直在改革, 但是無論什么時候, 傳統(tǒng)

4、的板書設計也應該適當保留。無論到什么時候寫板書是一項教師的基本功,但是如今寫板書已經(jīng)漸漸被忽視了,甚至被看成落伍了。曾經(jīng)在一次聽課中遇到一位年輕教師下鄉(xiāng)講課, 講了一節(jié)課, 一個字的板書也沒有, 課下我問這位老師: 這節(jié)課是否應該有板書?他用很奇怪的眼神看了看我回答: 不需要板書, PPT里面都有的。還曾記得讀師范的時候,教歷史的李老師一黑板思路清晰的板書,邊講解邊列板書,一節(jié)課下來呈現(xiàn)的是完整的知識結構,至今我還保留著完整的歷史筆記; 教英語的趙小青老師寫的一手漂亮的英語, 像比著四線三格寫的一樣,像英語的手寫印刷體一樣規(guī)范,整整齊齊,每堂課的板書都讓我們賞心悅目。再看現(xiàn)在很多課堂里的黑板,

5、幾乎成了擺設,要不就是空無一字,要不就是字跡潦草,東寫幾個字西寫幾個字,猶如草稿紙。寫板書本身就是對學生思維力的訓練,對教師教學思路的梳理。所以我堅信板書是一堂完整的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它能幫你理清知識構架,小結整節(jié)課的內容,讓學生一目了然;能傳達給學生很多內容。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要精煉“三筆字”,爭取每節(jié)課都能精心設計好板書, 更應該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自己基本功的學習和提高,夯實自己的教學基本功。也談“揚長避短”和“抑長補短”讀記者采訪教育家唐勝昌 的心得體會西井中學趙文娟近日有幸接觸了解放日報上海觀察記者采訪原上海中學校長、 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校監(jiān)、上海市基礎教育國際課程比較研究所所長

6、唐勝昌的有關內容。 其中有兩個關鍵詞“揚長避短”和“抑長補短”深有感觸。結合現(xiàn)有的教育現(xiàn)狀和日常教學,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我們在教學過程中, 往往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某一科成績突出, 這是興趣和愛好的結果,而另一科或幾科卻是短板。 家長和教育者是如何認識這種偏科現(xiàn)象的呢?放眼全球教育,國際課程的特點是“揚長避短” ,而國內的課程特點是“抑長補短”。我認為“揚長避短”有可取之處,充分發(fā)展孩子的長處,讓學生有深厚的中國情節(jié)。個性化的知識結構和開闊的國際視野這應該是教育者和家長的共同目的。而實際上我們往往是在拼命地補短,追求全面發(fā)展。也就是“抑長補短”.試問現(xiàn)實社會中能安身立命的是什么?當然是長處。往往一個

7、長處就夠了。你能要求一個航天專家非要精通良種培育嗎 ?國際教育對我們的第一個沖擊就是到底是“揚長”還是“補短” ,而我們卻過度強調補短,這勢必造成“抑長”的后果。結果原本的強項頁強不到哪里去,因為忙著補短。所以“揚長避短”還是“抑長補短”就成了一個尖銳的教育思想沖突。當然這不是教育觀念問題而是課程體系問題, 沒有課程體系, 觀念只是句空話。怎樣能真正做到“揚長避短” 。答案就是課程體系的選擇性。現(xiàn)在教育界提出了學科群的思想。學科群的觀念是要求學生必選一個大的學科群,一般6-8門,各種各樣的變化組合。學科群里的學科每門都要學,但可以分層次。有的可以水平低一些,但有的必須高水平 -總之就是讓學生的

8、長處充分發(fā)展。話又說回來了, 這個可供選擇的課程體系的確認牽扯到教學大綱的修改, 考試體系的修改, 考試標準的重新確立等問題, 一個普通的教師是無法改變的。 但作為一個英語教師,我希望我的學生英語學科都是強項,因為:一種語言能為人開啟一條人生走廊, 兩種語言會使這條走廊的沿途處處開啟大門-弗蘭克史密斯語言的限制就是對我們的世界的限- 薩拉 .考爾德韋爾掌握另一種語言,擁有第二個靈魂-查理曼大帝語言是靈魂的血肉,有了血肉思想才能奔跑,語言才得以成長。-奧利弗 .文德爾何默斯2016年9月 16日翻開經(jīng)典,開啟智慧人生路讀論語心得體會讀論語,讓我有很多收獲。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論語啟發(fā)我教育學生,

9、要做到: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啟發(fā)學生,要做到:“學貴有恒”讓學生對自己有信心,學習的關鍵在于堅持不懈,學不會不輕易放棄,一點一滴腳踏實地長期積累。而不是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或者是聰明者的一躇而就。 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是“溫故而知新” ,重視思考,因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作為一個長期脾氣暴躁的我, 論語啟發(fā)我要去管理好自己的不良情緒,盡可能不給別人找麻煩,誰都不容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一個在家庭生活中曾經(jīng)長期無原則退讓的我終于明白, 對待不公,要勇敢的站出來,把心里的話說出來。不能“以德報怨” ,要“以直報怨”。不做受氣小媳婦,自己做自己

10、的主人,自尊自愛。自己都不愛自己,那就會任人作踐。自己保護自己。做生活的強者。讀完論語明白了很多道理。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 是一位諄諄教導的老師教會了我們?yōu)槿颂幨赖牡览?。更是引領我們向上的階梯。論語告訴我們生活的最高享受是精神不是物質, 顏回住陋巷,一簞食,一瓢飲?;匾膊桓钠錁?。因為顏回找到了自己最喜歡,最愛的東西,把心安頓好了,其余一切就好說了?,F(xiàn)實生活里的我們,煩惱種種, 論語教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價值,過得幸福,首先的修煉自己, 去學習,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由內而外,長期點點滴滴,腳踏實地,每日做“三省乎其身的反躬自問”。自己修

11、煉好了,工作、家庭,就都好了。一部論語 ,滿滿的智慧。論語核心是:“仁”,我覺的,就是愛。一部論語,一部啟迪人生智慧的書,如一盞指路明燈,能讓我們在黑暗中找回正確方向; 如一杯香茶, 讓我們理解細細品味人生百態(tài),才能感受它的香甜; 一部教人如何去愛的書。各種獲取人生幸福的技巧了然于胸。反復研讀,總有收獲。西井中學駢亞民讀鈕宇大文集有感西井中學郭玉紅初聞鈕宇大的名字,是我以初一新生身份唱響“黎城一中”校歌時。音樂老師告訴我們校歌的詞作者是我縣詩人鈕宇大。 當時大家樂的直笑: “這名字真新鮮,咋會有人姓鈕呢?哈哈”話隨風而逝二十多年,上個學期偶然發(fā)現(xiàn)同事手里有本鈕宇大文集 ,頓時疑惑萬分,他到底是

12、什么人?秉著好奇心在手機上輸入“鈕宇大”三字,跳出來的結果真真嚇我一跳:頭銜之多,作品之豐盛,令我頓生敬畏之情。在此簡而又簡的稱他為優(yōu)秀詩人、小說家,著名書法家和篆刻家吧。真不愧為上黨才子!說實話,鈕宇大先生的作品我只讀了一本, 內容是反應文革前后我市農村人民真實生活情景的。 對文革我不了解, 沒有發(fā)言權。當然,對鈕宇大先生的作品,我也不敢談感受,沒有讀過何來讀后感?只是看完介紹后, 心里有感而發(fā), 不知深淺的亂寫幾句,當做我的感受吧。孝為文之本 - 中國是禮儀之邦,孝敬父母是我國傳統(tǒng)美德。而先生的孝親行為很好的詮釋了孝的真諦。 當年他之所以辭職山大離開太原,返回黎城,就是因為父母年邁多病無人

13、照顧。在親情和工作面前, 他選擇了前者。 先生有多篇詩文寫到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對父母思念之苦,讀后令人動容。有詩曰孝親 :“父母恩同三月雪,賜兒骨血和兒親。樹高千尺懷根土,一簇青枝一片心”,侍奉雙親仙逝后,先生才揮淚別故土,上任廣東珠海特區(qū)。勤為文之基 - 鈕宇大能成為書法家,源在一個“勤”字。他從小喜歡書法,但家貧買不起紙墨,于是便磨一塊方磚,化半碗燒土蘸著練習。 家里給倆毛錢讓他趕廟會, 他寧愿餓肚子也要買上一本字帖。就這樣“勤學苦練五暑三冬,橫平豎直忽成形” 。從童子功到大家,怎一個苦字了得!敬為文之根 - “師恩難忘、”“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古訓在先生身上再次折射出熠熠光輝。 鈕宇大對教

14、過他的老師一貫尊崇敬仰,視同父母。從啟蒙老師楊德祥到大學恩師姚奠中,老師的名字刻在他的心里,傾瀉于詩歌文章中。 綺羅香·致韓玉峰師中寫到“學燕飛冰,追魚去水,都是當年風景。嚴師訓,授業(yè)經(jīng)年,寬友道。立身為鏡,最動人。剪燭寒窗,艱危奮發(fā)寫操行” 。更在姚奠中老師百歲壽辰時奉上“百歲期頤慶壽豐, 年高九秩始名宏,顏公筆意參碑石,普國聲傳姚奠中”的詩句。望著先生的詩作,腦中忽然記起近日“四川學生毆師案” ,心中疑惑不已:是鈕宇大、魯迅之類尊師重教人過時了,還是這會文化道德在倒退?為何在回報師恩的季節(jié)屢屢聽聞“辱師事件” ,“弒師案”的發(fā)生?其中固然有師之過,但更重要的是人性的猖獗,道德的敗壞。某些心性扭曲的人趁著法律的間隙把打老師當做名揚社會的資本,可悲的是一句未成年讓他們逍遙法外。是,未成年是事實,但不是辱師的理由!恩師如母,試問打人者,面對母親,你怎么舉起的拳頭?良心何在?長此以往,教師成了高危行業(yè),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