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學案_第1頁
大自然的語言學案_第2頁
大自然的語言學案_第3頁
大自然的語言學案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自然的語言第一課時目標定向1. 積累“萌發(fā)、次第、翩然、孕育、銷聲匿跡、衰草連天”等詞語,并學會運用。2.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篩選主要信息,整體把握文意。3. 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4. 了解物候知識,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自組學習一 . 課前“個體學習” :1.走進作者:竺可楨( 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zhèn)(今屬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2. 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讀準下列加點字:衰草連天(shu i)連翹( qio)緯度( wi )銷聲匿

2、跡(xi o)蓑衣( su )阻撓( no)忌諱( hu)悄然無聲(qio)3. 解釋下列詞語:銷聲匿跡:形容消失得無影無蹤。形容隱藏起來不出聲不露面。衰草連天:形容荒草遍地,極其荒涼的樣子。風雪載途:風雪滿途。形容旅途艱難,風雪形容氣候非常惡劣。草長鶯飛:綠草茂盛,鶯兒啼飛,指春天的美好景象。二 . 課上“個體學習” :二讀課文,思考并完成下列問題:(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1. 朗讀課文, 然后根據要求, 快速準確地按要求篩選信息, 整體把握文意。 閱讀要求如下來:(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學有

3、什么意義?明確:(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yè)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 2)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 容易掌握, 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yè)生產上。3)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4)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2.朗讀課文,為劃分段落層次明確:第一部分(1 3 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第二部分( 45 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第三部分( 6 10 段)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第四部分( 1112 段)說

4、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3. 再讀課文,結合“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明確:第一部分引出說明對象,第二部分對此作具體闡釋,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進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說明的基礎。 全文采用邏輯順序, 條理分明, 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練習檢測什么是智力?有人說,智力涵義包括聰穎、預見、速度,能同時應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義為學習、 作判斷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現代文獻中, 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維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還有人把智力表達得更簡潔,說智力是作猜測,是發(fā)現一些新的內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測” 。對許多人來說,就是你不知怎么辦時,無計可施

5、時,慣常的做法不奏效時,所需要的創(chuàng)新能力。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動物呢?這取決于腦的發(fā)達程度。腦只有外面那一層大腦皮層明顯地與形成“新的聯想”有關。而人的大腦皮層甚至比甜橙皮還薄,大約只有2 毫米,僅相當于一枚一角硬幣的厚度。人的大腦皮層布滿了縐褶,但是如果把它剝離下來并將它展開,它的面積大約相當于 4 張打印紙。黑猩猩的大腦皮層只有 1 張打印紙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郵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動物的智力高很多。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智力。 2 本文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3第二段運用的說明方法有作比較 打比方 列數字。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答: 介紹了

6、對智力的多種解釋;并通過人和動物大腦皮層的比較,說明人的智力比動物的智力高很多。課外學習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明確:不能調整。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另外,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個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則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排列順序。 對四個因素的解說由一個設問句引出, 接下來用 “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接詞,使這一部分層次井然,條理清晰,易于接受。第二課時目標定向1. 揣摩語言,體會本

7、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2. 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自主學習. 課前“個體學習”自讀課文,劃出文中生動的語句,反復朗讀并將其抄寫下來:1. 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2. 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3. 燕子翩然歸來。 4. 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5. 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6. 到處呈現一片蓑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 課上“個體學習” :二讀課文,思考并完成下列問題:(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如把文章的標題改為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好不好?明確:不好。失去了說明的生動性。 “大自然的語言”是“物候現象”的形象化說法,易激發(fā)

8、讀者的閱讀興趣。賞讀文章第 1、 2 兩段,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1)學生齊讀 1、 2 段。( 2)教師用簡潔的語言重新擬開頭,要求學生與原文比較,說說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教師語言: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復始。每個季節(jié)都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自然現象 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明確:學生比較改文與原文不同的表達效果。改文簡潔,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語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 3)精讀 1、 2 段,具體說說這一段文字寫得好,好在哪里?明確:文字寫得好,好在用詞形象生動。如“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萌”字準確地反映了草木開始生長的狀況;如“繁花次第開放”,“次第”貼

9、切地表現了花開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氣息; 如“葉子漸漸變黃” ,“漸漸” 確切地表達了葉子枯黃的過程; 如“簌簌地落下” ,“簌簌”摹擬風吹落葉的聲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肅 殺;如“風雪載途” ,“載”恰當地描寫了風雪飄落的程度。這兩段文字好,好在修辭格的運用。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大自然寫活了。如“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 “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杏花開了,就 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 。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為農民操心,惟恐他們誤了農事,這種手法大大加強了說明的生動性和文章的可讀性。

10、2. 自讀下面句子,揣摩加下劃線的詞語,體會說明語言的科學性。( 1)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 2)北京的物候記錄, 1962 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 1960 年遲 10 天左右,比 1965 年遲五六天。明確:“許多”表示流傳下來大部分的農諺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 “許多”一詞表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白笥摇北硎静淮_定, 估計 . 也許比十天少, 也許比十天多. 而作者也不能確定精確的數字. 說明文語言要科學嚴謹.練習檢測根據要求回答問題:1. 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句中“沉睡”和“蘇醒”兩個詞的作用?明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11、把“大地”人格化,顯得親切動人。2. 燕子翩然歸來。句中“翩然”一詞的作用?明確:翩然指輕快地飛舞的樣子,用來描繪燕子的飛行十分恰當、形象。3. 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能否將句中的“孕育果實”改為“結果”?明確:用詞典雅,如果改為植物“結果”則顯得口語化。4. 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句中“簌簌”一詞的作用?明確:“簌簌”是紛紛落下的樣子,用詞形象、典雅。5. 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能否將上句中的“銷聲匿跡”改為“消失了”?明確:“銷聲匿跡”指消失了鳴叫聲,藏起了形跡,用詞形象、典雅。如果改為“消失了”則顯得口語化。課外學習聯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對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的理解。花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