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歷史考研名詞解釋_第1頁
魏晉南北朝歷史考研名詞解釋_第2頁
魏晉南北朝歷史考研名詞解釋_第3頁
魏晉南北朝歷史考研名詞解釋_第4頁
魏晉南北朝歷史考研名詞解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二、名詞解釋 1“王與馬,共天下”:是就東晉政權的實質而言。東晉政權是以僑姓士族和吳姓士族為支柱建立的。東晉建立時,得到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導等的支持。王導幫助司馬睿爭取到吳姓士族即江南地區(qū)土著士族的擁護。司馬睿稱帝,以王導為首的王氏士族功勞最大,所以王導為丞相,以王導族兄王敦任鎮(zhèn)東大將軍,王氏士族執(zhí)掌了大權,所以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 【解析】東晉的世家大族地位相當之高,比如王氏、謝氏等等,他們對東晉王朝的影響可謂是全方位的。所以考生在回答有關東晉的問題時,注意對這個角度的把握與分析。 2六鎮(zhèn):北魏前期在都城乎城以北邊境設置的六個軍鎮(zhèn),自西而東為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六鎮(zhèn)。主

2、要是為了防御來自北方柔然的侵擾,拱衛(wèi)首都平城。北魏前期中期,對六鎮(zhèn)極為重視。北魏邊鎮(zhèn)置鎮(zhèn)都大將及僚屬,鎮(zhèn)下置戍,鎮(zhèn)兵巡行防戍。六鎮(zhèn)將領全由鮮卑貴族擔任,戍防軍人主要是鮮卑人。 【解析】六鎮(zhèn)是北魏邊防的重要建制,也包含了北魏同其他民族的交往。最重要的是六鎮(zhèn)從創(chuàng)立到起義,其中的過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魏的社會矛盾,考生應注意對六鎮(zhèn)具體情況的大致掌?51?握,尤其是北魏末年民族大起義的影響。 3土斷:土斷是東晉、南朝整理戶籍及調整地方行政區(qū)劃的政策。目的是劃定州、郡、縣領域,居民按實際居住地編定戶籍,故稱土斷。土斷政策的中心內容是整理戶籍,居民不分僑舊,一律在所居郡縣編入正式戶籍,取消對僑人的優(yōu)待,以

3、便政府統(tǒng)一對編戶齊民的剝削。土斷結果使政府增加了收入和兵源。僑人則加入了負擔調役的行列。從此由北人變成了南人,客觀上加速了南北人民的融合。 【解析】 東晉時期南來的人口增多,以及設置僑州郡縣,難以掌握實際的人口情況是實行土斷的原因,考生需要將土斷的政策與東晉實行的其他相關的政策放在一起來掌握,尤其是土斷的實行效果和影響。 4傅粉何郎;何郎指的是三國曾魏時的何晏,才華出眾,容貌俊美,而且喜歡修飾打扮,面容細膩潔白,無與倫比。后人就把“傅粉何郎”作為一個典故,用來形容人面容白凈漂亮,甚至也用來形容一些潔白的物品。何晏是三國時期魏的著名玄學家,漢大將軍何進之孫,為曹操所寵愛。少以才秀知名,好老、莊言

4、。曹爽秉政,何晏黨附爽,后為司馬懿所殺。 【解析】魏晉玄學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是由漢代道家思想、黃老之學演變發(fā)展而來的,是漢末魏初的清談直接演化的產物。考生應對其有大致的了解,尤其是代表人物,可能在名詞解釋或選擇題中出現, 5齊民要術:齊民要術是中國北魏的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的最早最完整的農書。書名中的“齊民”,指平民百姓?!耙g”指謀生方法。齊民要術大約成書于北魏末年,它系統(tǒng)總結了在此以前中國北方的農業(yè)科學技術,對中國古代農學的發(fā)展產生過重大影響。【解析】齊民要術是南北朝時期,甚至是中國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農學著作,不僅

5、屬于農業(yè)的范圍,更多的是科學著作,考生需要對此著重把握。 6破六韓拔陵:破六韓拔陵是北魏末六鎮(zhèn)起義首領。破六韓又作破六汗或破落汗,匈奴單于之后裔,原居沃野鎮(zhèn)為鎮(zhèn)民。北魏都洛陽后,鎮(zhèn)將兵士受鮮卑族和漢族大地主的排抑,身份低落。破六韓拔陵所領導的六鎮(zhèn)起義,是淪落的鮮卑人及被征服的各族人民,聯(lián)合反對鮮卑貴族及漢世族大地主的壓迫和剝削的斗爭,有其進步的意義。 【解析】北魏末期,作為統(tǒng)治階層的鮮卑貴族,日益腐化墮落,政治黑暗,經濟動蕩,社會矛盾逐漸升級,最后釀成了北魏末期的民族大起義,其中破六韓拔陵就是代表人物,考生需要注意對北魏末期民族大起義的掌握,可能在簡答題中出現。 7宗主督護:北魏前期地方基層組

6、織的一種形式。西晉末年以后,北方長期戰(zhàn)亂,十六國時期,諸少數族政權頻繁更迭,地方基層行政機構實際已不復存在,各地豪強地主聚族而居,紛紛以宗族鄉(xiāng)黨的形式,割據一方,武裝自衛(wèi),從事生產,維持生存。在宗主督護制下,各地宗主實際分割了國家大量的勞動力,構成了地方割據勢力的基礎。孝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三長制,取代了宗主督護制。 【解析】宗主督護是北魏早期的做法,是少數民族處理同中原漢族關系的做法,產生了一定的效果,考生應注意對這一做法產生原因的分析,以及為什么會被三長制所取代。 8九品混通:九品混通是北魏前期實行的賦稅制度。當時的正稅一般為每戶平均納調帛二匹、絮二斤、絲一斤、粟二十石。但是按照北魏

7、政府的規(guī)定,并不是簡單的平均分擔。而是由縣令計貲定課,分為“三等九品”,三等指的是將賦稅按等級送到不同的地區(qū),而九品指的就是賦稅的等級。上三品的進入京師,中三品的進入別的州的重要糧倉,下三品的留在本州。這就是所謂的九品混通。 【解析】九品混通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府征收戶調時的一種原則性規(guī)定??忌鷳⒁鈱⑦@種賦稅制度放在魏晉時期的多種賦稅制度中一起來掌握,同時還要注意執(zhí)行的效果以及后續(xù)的?52?影響。 9洛陽伽藍記: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是一部記載城市佛教寺院的書,本書以記洛陽伽藍為題,另度地理、政治、人物、風俗各個領域。除了部分的內容是取材于前人撰述外,余皆作者親見親聞之洛陽佛寺的景色及其有

8、關掌故,真實、親切、傳神。洛陽伽藍記和水經注、齊民要術是傳世的北魏三大名著,是研究6世紀北朝城市經濟地理罕有的史料。 【解析】洛陽伽藍記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是研究歷史地理的重要著作,考生需要對北魏時期的重要著作重點掌握,可能在名詞解釋中出現。 10顏氏家訓: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七卷,共二十篇。顏之推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禮法影響,又信仰佛教。但他博識有才辯,處事勤敏,所以在南北胡漢各個政權之下,先后都受寵任。該書包含不少有關南北朝社會、政治、文化的細致的觀察和通達的議論。書中記載的許多情況,有很高史料價值。 【解析】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的重要著作

9、,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需要考生能有大致的了解。 11部曲:部曲在漢代本是軍隊編制的名稱,大將軍營有五部,部下有曲。聯(lián)稱泛指某人統(tǒng)率下的軍隊。東漢末黃巾起義和其后的軍閥混戰(zhàn)時,許多苦于戰(zhàn)亂的農民都去請求武裝的世族大姓保護,而世族大姓為聚眾自?;虺鰩熥鲬?zhàn),也需要充實武裝力量,于是承襲了東漢以來私兵的傳統(tǒng),作戰(zhàn)時是部曲,平時是佃客,即且耕且戰(zhàn)的武裝耕作者。 【解析】部曲和佃客一樣,雖多是由賓客轉變而成,但兩者又有區(qū)別。佃客一定和土地有聯(lián)系,部曲卻不一定與土地有聯(lián)系。部曲作為士兵應該絕對服從所屬軍官的命令,他們的主要職責是作戰(zhàn)。部曲活躍的時候,通常是軍事行動頻繁的時候。魏晉以后,佃客的身份卑微化,部曲

10、地位也隨之卑微化。 12“元嘉之治”:宋武帝劉裕死后,長子劉義符即位,兩年后,大臣徐羨之等殺劉義符,立劉裕三子劉義隆,史稱宋文帝。宋文帝繼續(xù)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在東晉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戶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又實行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fā)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 【解析】元嘉之治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有的治世,考生應著重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和實行的政策,注意同北朝統(tǒng)治的橫向比較。 13均田制:西晉末年,中國北方在長期戰(zhàn)亂之后,戶口遷徒,土地荒蕪,國家賦稅收入受到嚴重影響。為保證國家賦稅來源,北魏孝

11、文帝于太和九年頒布均田制并開始執(zhí)行。均田制的基本內容主要有,規(guī)定每戶應占有的土地數量,井嚴禁買賣,這種政策對豪強地主兼并土地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國家可以進行公開的授田,將本來依附于豪強大族的農民和一些流民招來,開墾荒地,發(fā)展生產,有利于國家賦稅的征收和徭役的征發(fā)。 【解析】均田制是我國古代土地制度中一項重要的內容,考生應注意將其放在古代土地制度的沿革中一并掌握,同時也作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可能在簡答或材料分析題中出現。 14五刑:五刑有奴隸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奴隸制五刑包括墨,劓,剕,宮,大辟。即墨刑在額頭上刻字潦墨,劓刑割鼻子,剕刑砍腳,宮刑毀壞生殖器,大辟死刑,從夏代開始

12、逐步確立,是一種野蠻的、不人道的、故意損傷受刑人肌體的刑罰。進入封建社會后,奴隸制肉刑開始遙漸被廢除,封建五刑分別為笞、杖、徒、流、死,這標志著中國刑罰制度的重大進步。 15水經注:魏晉南北朝的地理學有很大的發(fā)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酈道元為水經作注,以水經所記水道為綱,補以支流小水一千多條,逐一探求源流,述其變遷,詳記其所經地區(qū),山脈、城邑、關津的地理、歷史狀況,以及名勝古跡,是我國古代一部全面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53? 【解析】水經注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fā)展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中國古代史上地理學的重要代表作??忌鑼ζ錃v史地位有一定的認識,井大致了解其內容。 1

13、6三長制:魏孝文帝元宏改革時,為加強中央政府對人民的實際控制,于太和十年建立三長制,以取代宗主督護制。三長制規(guī)定,五家為鄰,設一鄰長;五鄰為里,設一里長;五里為黨,設一黨長。實行后,國家直接控制的自耕農民大量增加,國家賦稅收入相應增加,農民賦稅負擔也有所減輕。北魏后期社會經濟明顯地恢復和發(fā)展,與此有密切關系。北魏的三長制后來成為北齊、隋、唐時期鄉(xiāng)里組織的基礎。 【解析】實行三長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與均田制相配套的基層行政體制,相對于被其替代的宗主督護體制來說,更符合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中央集權。考生應同其他的改革內容放在一起整體把握,容易在簡答題中出現。 17衣冠南渡:衣冠南

14、渡又稱永嘉南渡,指西晉末年中原地區(qū)戰(zhàn)亂,周邊少數族內徒建立割據政權,釀成永嘉之亂,中央朝廷受到威脅,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臣民南渡,史稱“永嘉之亂”或者“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guī)模南遷?!耙鹿凇保砦拿鞯囊馑?,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遷,晉朝首都遷至江東建康,自此史稱東晉。 【解析】永嘉南渡雖然是因逃避戰(zhàn)亂而起,但是客觀上卻使大批北方農民來到南方,對江南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我國經濟中心南移起到奠定基礎的作用,考生應著重記憶這次人口遷徙的結果和影響。 18“封錮山澤”:“封錮山澤”在字面上指的是將山林川澤禁錮起來,外人不得進入。山林川澤在東漢之前,都是歸國家所有的,

15、普通人民都可以進入其中,從事樵采捕撈,作為農業(yè)之外的副業(yè),補助生活。到了東漢末年,已經開始有大的地主及官僚將這些山林川澤歸為私有,但是數量上并不多。而在東晉和南朝時期,這種現象逐漸普遍化,大片的山林川澤歸為私人所有,不許勞動人民進入,造成了他們生活上的貧困,使社會矛盾開始尖銳。 【解析】“封錮山澤”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東晉和南朝時期世家大族莊園經濟所帶來的社會問題,者生應能從速一方面進行分析。 19“混一戎華”:南北朝時期,統(tǒng)一中國北方的鮮卑族拓跋部皇帝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素懷大志,并不以鮮卑族是少數民族而自外于中原民族的大家庭?!袄ㄋ谋?,混一戎華”,這個概念最早就是由他提出的,太武帝之所以能提出

16、這樣的口號,并鞏固北魏的統(tǒng)治長達百多年,和他提倡各民族間的融合是分不開的,而且在他的統(tǒng)治內,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政策,也都是圍繞鞏固這個多民族的統(tǒng)一而進行的。 【解析】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的又一個民族大融合時期,漢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中,許多政策都對民族融合起到了推動作用,考生應時這類內容重點掌握,可能在大題中出現。 20僧祗戶:是北魏創(chuàng)立的寺院經濟的重要形式?!吧蟆保鉃椤按蟊姟?。北魏太武帝滅佛之后,緊接著是一場更為狂熱的佛教復興運動。北魏的統(tǒng)治者利用佛教來鞏固其統(tǒng)治,所以在北魏時期,寺院經濟發(fā)展較為迅速,基本成為一種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其中有大批的普通勞動者,充當寺院的勞動力

17、,成為寺院經濟的一部分。 【解析】僧祗戶是北魏寺院經濟中很有代表性的部分,注意對其產生原因的掌握,此外,還有佛圖戶,也是寺院經濟中的一部分??忌鷮@個時期的寺院經濟要重點把握,將南北方的寺院經濟對比來掌握。 21廣陵之役:,公元219年曹操去世,在他統(tǒng)治之下的青州和徐州勢力,想乘機發(fā)動政變。當時針對青、徐二州變亂的情況,有兩種聲音,一種主張不發(fā)喪,以曹操的名義攻打二州,平息叛亂。而另一個意見是主張安撫,反對進兵。最后曹丕采納了后者。到了曹丕政權穩(wěn)定以后,逐漸將二州的兵權收回。后來曹丕兩次發(fā)動廣陵戰(zhàn)役,名義上是針對東吳的軍隊,但是兩次都沒有同吳軍的主力交鋒,實際上曹丕是借由攻打東吳為名,整肅青徐

18、二州的豪強勢力,達到消除叛亂的目的。 ?54? 【解析】廣陵之役名為攻打東吳,實際上是消除地方叛亂,是曹魏政權得以建立,和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礎,所以考生需要掌握這件事情的影響和意義,容易在選擇或者名詞解釋中出現。 22淮南三叛:司馬氏掌握大權,并排除異黨,廢掉魏帝曹芳,另立曹髦為帝,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引起了諸多軍事將領的不滿,公元255年,大將軍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在淮南起兵,反對司馬氏,但是很快就被鎮(zhèn)壓下去。司馬師死后,司馬昭上臺,在他掌權期間,又爆發(fā)了大將軍諸葛誕的起兵叛亂,也被司馬昭所平定。由于三人的起兵地點都在淮南,所以被統(tǒng)稱為“準南三叛”。 【解析】司馬氏代魏,建立西晉王朝是一個

19、很長的過程,中間經歷了很多變化,考生需要對這個過程有大致的了解,可能在選擇或名詞解釋中出現。 23單于臺: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內遷,占據了廣大的中原地區(qū),同原有的漢人雜居,所以在少數民族的建立過程中,就要解決對胡人和漢人的統(tǒng)治問題。政治制度上,這些少數民族政權多采用了“胡漢分治”的政策,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中用于專門管理和統(tǒng)治其他少數民族的政治機構就叫做單于臺,可見統(tǒng)治者對管理除漢族以外少數民族的重視。 【解析】 由于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存在著管理的差異性,所以十六國中大部分的政權實行胡漢分治的政策,并逐步將少數民族遺留的原始制度向封建制度進行過渡,這體現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大融合的趨勢,考生

20、應注意同前后時代民族融合的特點結合來掌握。 24占山格:占山格為南朝劉宋政府準許私人有限占據山澤的規(guī)定。“格”特指法律條文。東晉以來,士族豪門兼并土地,占山護林,屢禁無效。劉宋大明七年,朝廷從羊希之議,廢除壬展之科,頒布此法,官僚貴族及百姓可按品秩高低占有山澤。占山格是政府首次在法律上承認山澤為私家占有,表明南朝政府對大土地所有者之妥協(xié)。事實上,士族豪強多逾限占據山澤,占山格往往流為虛文。 【解析】 占山格的頒布主要是針對“封錮山澤”,由于私人對山川湖泊的侵占,使普通農民無法進入,從而生活貧困,社會矛盾尖銳,是東晉的一大弊病,所以劉宋政府認識到這一點,對其進行改革,但效果并不理想。 25塢堡:

2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塢壁也稱塢堡或壁壘。多擇既有山林險阻,又可進行農耕的宜守宜農之地設置。塢壁主要盛行于北方地區(qū)。十六國和北魏的統(tǒng)治者,往往按塢主的實力大小,分別給予官職,大小塢壁又成為各級地方政權機構的治所。北魏前期,推行宗主督護制,更全面地承認了宗主們及其控制下的大小塢壁的合法地住。魏孝文帝推行三長制,三長代替了宗主;鄰、里、黨等地方基層組織也取代了大、小塢壁組織。 【解析】塢壁的產生是胡人入主中原后,本地的漢族人,依托本地的強姓大族,建立起來的一種地方組織,被少數民旋政權所承認,并允許其存在。它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組織,能夠自給自足,由此產生的塢壁經濟是北朝的一大特色。 26氐:中國西北古代民族,處陜甘川交邊地區(qū)。西晉初年,關中氐、羌、漸為編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