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材料學實驗指導書——瓦楞紙板、塑料_第1頁
包裝材料學實驗指導書——瓦楞紙板、塑料_第2頁
包裝材料學實驗指導書——瓦楞紙板、塑料_第3頁
包裝材料學實驗指導書——瓦楞紙板、塑料_第4頁
包裝材料學實驗指導書——瓦楞紙板、塑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八 紙板戳穿強度的測定(參考標準:GB/T 2679.72005) 一、定義 紙板戳穿強度(puncture resistance)是指在規(guī)定的試驗條件下,用符合標準規(guī)定的戳穿頭穿透紙板所消耗的能量,以焦耳(J)表示。紙板在制成紙箱或其它容器后,在使用或運搬過程中難免要遭到?jīng)_撞作用,為抵抗這種作用,使之免受破壞,要求紙板應具有足夠的抗沖擊強度。對紙扳抗沖擊性能的測定,通常在一種所謂戳穿強度儀上進行。二、測試儀器包括指針、刻度盤、擺臂、上下夾板、松釋裝置、配重孔和戳穿頭。(1)儀器的底板 應牢固地連接到堅固的基礎上,在試驗過程中不應產(chǎn)生震動和移動,以免損耗能量,且應保持水平(2)擺捶和戳穿頭

2、 由弧形擺臂、擺軸、手柄、戳穿頭組成。戳穿頭為正三角棱錐形,高25士0.7mm,棱邊圓角的半徑為1.0mm 1.6mm。戳穿頭安裝在90度的圓弧形探臂上,通過擺的運動由戳穿頭沖擊紙板而進行戳穿。 (3)夾持裝置 其上有兩塊水平的上、下夾板,上夾板是固定的,其下面應處于擺軸水平面上,或位于擺軸水平面上方不超過7mm處;下夾板是活動,用于夾緊試樣,有效面積不小于175×175mm。夾板,中間各有一個邊長為100士2mm的等邊三角形的孔,上、下夾板的孔應相重合。測試時,試樣夾于兩夾板間,施于上、下夾板間的力不小于250N(25kg),但最大不能大于l000N(100kg)。 (4)指示裝置

3、 包括指針和刻度盤。 三、 測試原理 置擺于一定位置而具有位能,釋放擺,其位能轉變成動能而擺動。用其戳穿頭沖擊試樣而使之被戳穿。戳穿過程中的總能量消耗即代表試樣的戳穿強度,其值等于擺在開始和運動結束時的位能差。 四、儀器的調試及校對 1. 戳穿頭位置的調節(jié) 在測定范圍內(nèi),當擺的重心處于最低點時,戳穿頭的尖端應在通過擺的旋轉軸的水平的士5mm范圍內(nèi)。否則,要升降平衡秤砣調節(jié)。 2. 零點的校對 除去擺上的重和試樣夾板,將指針調至最大值處,把擺置于開始測試位置,按下釋放鈕,使擺體擺動,這時指針應指在零點,否則,必須用擺上的零點調節(jié)螺絲調節(jié)。在更換不同重量的重砣時,必須重新調節(jié)零點。 3. 指針摩擦

4、力的調節(jié) 將指針放在零點,置擺于開始測試位置,按下釋放鈕,使擺體擺動,這時指針不得超過零點外3mm,否則,要在指針軸承上注油潤滑或放松指針彈簧的壓力予以調節(jié)。 4. 擺軸摩擦的調節(jié) 在不加任何配重砝碼時,使擺自由地擺動到停止,擺動次數(shù)不應少于100次。在擺錘上加合適的配重砝碼,將指針撥至滿刻度,釋放擺錘,擺即擺動。此時指針所指的數(shù)值就是該配重砝碼對應的擺軸摩擦阻力。反復測定5次,取其算術平均值,該值應不超過該配重砝碼所對應最大刻度的1%5. 防摩擦環(huán)阻力的校對 指針調好零點后,將一塊中間帶有邊長61mm等邊三角形孔的鋁板與試樣壓板的孔對正,壓在壓板中間,然后將防摩擦套環(huán)套在戳穿頭的后部,并將指

5、針撥至最大刻度,使擺錘置于若不符合其實位置。釋放擺錘,擺即擺動,戳穿頭穿過鋁板的三角形孔,而防摩擦套環(huán)則留在鋁板上。此時刻度盤上的指針讀數(shù)就是防摩擦套環(huán)摩擦阻力。反復測定五次,取其算術平均值。該值應不大于0.25J,否則應調節(jié)戳穿頭上的三個頂球螺釘,以適當減小彈簧壓力;若該值太小,防摩擦套環(huán)在戳穿頭的后部套得太松,會影響測定結果,可調節(jié)戳穿頭的三個頂球螺釘,增減彈簧的壓力來調節(jié)。 6. 擺體總力矩的校準 在擺體配重孔的后端加一小軸,小軸的末端裝有一垂直向下的螺釘,把擺放在待釋放位置,螺釘?shù)南氯痦斣谔炱降囊欢嘶蝽斣诎醭颖P上,釋放擺,在天平的另一端加砝碼,直至擺的上平面平行,即天平達到平衡為止。

6、五、試樣采取、處理和制備 1.試樣采取 按GB/T450進行 2.試樣處理 按GB/T10739進行 3.試樣制備 從處理后的每張樣品中,切取不小于175×175mm的試樣8張。試樣應平整,無機械加工痕跡和外力損傷。在任何情況下,戳穿試樣應距樣品邊緣、折痕、劃線或印刷部位不少于60mm。如果由于某種原因,用已印制的紙板做試驗,則應在試驗報告中說明。 六、測試步驟(1)將175×175mm的試樣置于夾板中間,調節(jié)手輪,使壓力彈簧均勻加壓,以壓緊試樣,壓力可調整在250-600N(25-60kg)范圍(2)撥指針至最高刻度值,將防摩擦環(huán)套在戳穿頭上,把擺置于待測定位置。按下釋放

7、鈕,擺被釋放,戳穿頭戳穿試樣,指針在刻度盤上即指示出試樣的戳穿強度,以J表示,準確至最小分度值的一半。測定結果應保持在刻度值的20-80范圍內(nèi),否則,應調節(jié)重砣重量。注意事項:測定完后,必須將保險手柄撥回,并固定好擺體。(2)在儀器空載時,不準隨意釋放擺體,以免損傷、儀器。七、結果和計算(1)將一張試樣的縱向正面、縱向反面,橫向正面、橫向反面各2個測定值進行算術平均,作為該試樣的戳穿強度。若防摩擦套環(huán)阻力和擺軸摩擦阻力之和大于或等于測試值的1%,則用測定值減去該阻力之和,作為試樣的戳穿強度。 (2)若要測定一張試樣的縱向戳穿強度,則應將其縱向正面、縱向反面的測定值進行算術平均;同樣若要測定一張

8、試樣的橫向戳穿強度,則應準確到0.1J;如果最終結果大于12J,則準確至0.2J。必要時,應報告最大值、最小值、標準差和變異系數(shù)。 八、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以下項目:1.本標準標號:GB/T26792.試樣編號、試驗的大氣條件3.使用儀器的類型4.實驗原理和實驗步驟5.測定結果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標準偏差和變異系數(shù)6.必要時,應報告縱、橫向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7.試驗時期和地點8.任何不符合本部分規(guī)定的操作三 瓦楞紙板性能的測定實驗一 瓦楞原紙和箱紙板環(huán)壓強度(RCT)的測定(參考標準:GB/T 2679.81995)一、定義 紙板和瓦楞紙板加工成紙箱后,在使用的過程中,因紙箱的貯運

9、,會經(jīng)受一定的壓力,為使紙箱在此壓力作用下不被壓壞,使所裝貨物免受破損,要求承做紙箱的材料應有足夠的環(huán)壓強度。 環(huán)壓強度(Ring Crush):環(huán)形試樣邊緣受壓直至壓潰時所能承受的最大壓縮力,以kN/m表示。環(huán)壓強度指數(shù):平均環(huán)壓強度除以定量為環(huán)壓強度指數(shù),以N·m/g二、測試儀器 環(huán)壓強度通常采用壓縮強度儀進行測定,該儀器可以進行多種壓縮強度測定。1.切樣沖刀可沖切尺寸精確到本標準要求的專用沖刀。2.試樣座內(nèi)徑49.30±0.05mm,槽深6.35±0.25mm。圓形槽底與試樣座地面平行度偏斜不大于0.01mm。槽壁與槽底呈直角,夾角處不得有倒角與圓弧。為此,

10、最好槽底和槽壁分兩件加工再組裝成一體。槽壁切線方向加工有寬度不大于1.25mm的試樣插縫。試樣座配有不同直徑的內(nèi)盤,使試樣座插入內(nèi)盤所產(chǎn)生的試樣夾縫適應不同厚度的試樣。試樣厚度內(nèi)盤的直徑0.1500.17048.80±0.050.1710.20048.70±0.050.2010.23048.60±0.050.2310.28048.50±0.050.2810.32048.30±0.050.3210.37048.20±0.050.3710.42048.00±0.050.4210.49047.80±0.050.4910.

11、57047.60±0.050.5710.67047.30±0.050.6710.77047.00±0.050.7710.90046.60±0.050.9011.00046.20±0.053.壓縮儀(1)儀器結構 傳動機構:由蝸輪、蝸稈、鏈輪、絲桿等組成。 測量機構:由上、下壓板組成。壓板尺寸不小于100mm×100mm,板面平直,并滿足如下要求:兩板間平行度偏差不大于1:2000兩板的橫向晃動量不超過0.05mm上壓板連接傳動機構,可以上下移動。下壓板安裝在壓力傳感器上,壓力的變化通過傳感器檢測后經(jīng)A/D轉換器轉換成電信號,放大后由液

12、晶顯示器或光電顯示器直接顯示讀數(shù)。 三、測試原理 儀器是根據(jù)虎克定律和梁的彎曲變形理論而設計的。 測定時,試樣置于上、下壓板間的試樣座內(nèi)。開動儀器,使上隨板以恒速(12.5±2.5mm/min)下降,當接觸試樣時,上壓板所承受的壓力即通過試樣、下壓板傳遞到彈簧板上而使之變形,其變形程度由裝設在彈簧板下面的壓力傳感器接受,壓力的變化通過傳感器檢測后經(jīng)A/D轉換器轉換成電信號放大后,由液晶顯示器或光電顯示器直接顯示讀數(shù)。即為試樣的環(huán)壓強度。四、取樣與處理1.按GB/T 450的規(guī)定取樣,對試樣按GB/T 10739的規(guī)定進行處理并在該條件下進行試樣。2.從處理后的試樣上嚴格按縱向切取長1

13、52.0±0.2mm,寬12.70±0.1mm的試樣??v橫向至少各切10片,切片邊緣不許有毛邊或影響測定結果的其他缺陷。試樣長邊垂直于縱向的試樣用以測定縱向環(huán)壓強度,試樣長邊平行于縱向的試樣以測定橫向環(huán)壓強度,試樣兩長邊的平行度誤差不大于0.015mm。五、測試步驟 (1)試樣中均需要用戴手套的手接觸試樣。首先測定試樣的厚度,根據(jù)試樣厚度選擇試樣座的內(nèi)盤。小心地把試樣插入試樣座,并確保插到底部。(2)把試樣座放在下壓板中間位置,同時試樣環(huán)開口朝向操作者。啟動儀器,使上限板均勻下降而壓縮試樣,直至試樣被壓潰,讀取壓力值,精確到1N,待指針不動后提起上壓板。(3)縱橫每個方向至

14、少重復測定10片試樣,同時每個方向均5片試樣正面朝外,5片試樣反面朝外完成環(huán)形測試。 六、結果計算1.分別計算縱橫向力的平均值F(N)。 2.環(huán)壓強度: 式中 R-環(huán)壓強度,kN/m; F-試樣壓潰時讀取的壓力值,N; 152-試樣長度,mm。報告平均環(huán)壓強度R,精確至0.01kN/m 3.環(huán)壓指數(shù): 式中 Rd-環(huán)壓指數(shù),N·m/g R-環(huán)壓強度,kN/m; W-定量,g/m2。 精確到0.1 N·m/g 七、精密度 試驗結果的精密度 試樣重復性再現(xiàn)性10個試樣的平均值橫向6.6%32.0%20個試樣的平均值縱向3.6%17.8%橫向4.6%16.0% 八、試樣報告 試驗

15、報告包括以下內(nèi)容:. 本國家標準號. 所用溫濕度處理條件. 測試試樣的標志和說明. 所用的儀器類型. 根據(jù)需要報告環(huán)壓強度、環(huán)壓強度指數(shù)和變異系數(shù). 與本標準任何偏離或可能的影響因素。實驗二 瓦楞紙板耐破強度的測定方法(參考標準:GB/T 65451998)本標準規(guī)定了以液壓增加法測定瓦楞紙板的耐破強度的方法。本標準適用于耐破度為350-5500kpa 的瓦楞紙板。 一、定義耐破強度 (Bursting strength):在試驗條件下,瓦楞紙板在單位上所能承受的垂直于試樣表面的均勻增加的最大壓力。二、測試儀器1.試樣夾盤系統(tǒng)上夾盤直徑(31.5±0.%)mm,下夾盤孔直徑(31.5

16、±0.5)mm。上下夾環(huán)應同心,其最大誤差不得大于0.25mm。兩夾環(huán)彼此平行且平整。測定時接觸面受力均勻。測定時為防止試樣滑動,試樣夾盤應具有不低于690kpa 的夾持力。但這樣的壓力一般會使試樣的瓦楞壓塌,應在報告中注明。2. 膠膜膠膜是圓形的,由彈性材料組成。膠膜被牢固地夾持著,它的上表面比下夾環(huán)的頂面約低5.5mm。膠膜材料和結構應使膠膜凸出下夾盤的高度與彈性阻力相適應,即:凸出高度為10mm 時,其阻力范圍為(170-220kpa;凸出18mm 時,其阻力范圍為(250-350)kpa。三、測試原理將閉幕式樣置于膠膜之上,用試樣夾夾緊,然后均勻地施加壓力,使試樣與膠膜一起自

17、由凸起,直至試樣破裂為止。試樣耐破度是施加液壓的最大值。四、試樣的采取、處理與制備 1. 試樣的采取按GB450 的規(guī)定進行。2. 試樣應按GB10739 的規(guī)定進行溫濕處理五、 試樣的制備試樣面積必須比耐破度測定儀的夾盤大,試樣不得有水印、擠痕或明顯的損傷。在試驗中不得使用曾被夾盤壓過的試樣。六、 試驗步驟在GB10739 的規(guī)定的大氣條件下進行載樣和試驗。開啟試樣的夾盤,將試樣夾緊在兩試樣夾盤的中間,然后開動測定儀,以(170±15)mL/min 的速度逐漸增加壓力。在試樣爆破時,讀取壓力表上指示的數(shù)值。然后松開夾盤,使讀數(shù)指針退回到開始位置。當試樣有明顯滑動時應將數(shù)據(jù)舍棄。七、

18、 結果表示以正反面各10 個貼向膠膜的試樣進行測定,以所有測定值的算術平均值(kpa)表示。八、 試驗報告試驗報告包括如下內(nèi)容:a.本國家標準編號;b.樣品種類、規(guī)格;c.試驗所用的標準;d.試驗場所的大氣條件;e.所用試驗儀的名稱和型號、所用夾持力;f.紙板正反面耐破度的平均值,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g.試驗日期、地點、試驗人員等。實驗三 瓦楞紙板平壓強度的測定(FCT)一、定義瓦楞紙板的平壓強度是指試樣在其瓦楞被壓潰前所能承受的垂直于紙板平面的最大壓力,以kPa表示。二、測試儀器 采用與測定環(huán)壓強度一樣的壓縮強度儀。三、測試步驟 切取面積為65cm2(直徑91±0.5mm)的圓形試樣

19、(切邊應整齊并與瓦楞紙板面垂直),平放在儀器的下壓板中心處。開動儀器,使上壓板以12.5±2.5mm/min的速度向下運動,壓縮試樣至瓦楞槽紋被壓潰,記錄指示數(shù)值,準確至1N。 更換試樣,以同樣程序進行十次測定在測定時若瓦楞不是對稱壓潰應廢棄重做。四、結果計算 瓦楞紙扳的平壓強度按下式計算: 式中 FCT平壓強度,kPa; F試樣承受的最大壓縮力,N; A試樣面積,cm2。以所有測定值的算求平均值表示結果,并報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計算結果準確至10kPa。實驗四 瓦楞紙板邊壓強度的測定(ECT)(參考標準:GB/T 65461998) 一、定義 瓦楞紙板的邊壓強度(Edgewise C

20、rush strength)是指直接立于壓板間的試樣,在被壓潰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壓縮力,以Nm表示。 二、測試儀器 (1)采用與測定環(huán)壓強度同樣的儀器。 (2)金屬導板:兩塊拋光的長方形金屬塊,其截面大小20mm×20mm,長度小于100mm用于夾持試樣,使之垂直于壓板。 三、測試原理 將長方形的瓦楞紙板立于壓板間(槽紋垂直壓板),運動壓板,使試樣承受不斷增長的壓縮力至被壓潰,由試樣所承受的最大壓縮力,求得試樣的邊壓強度。四、試樣的采取和制備1.試樣的采取 按GB/T 450規(guī)定進行,并按GB/T 10739規(guī)定進行溫濕處理。2.試樣的準備 切取瓦楞方向為短邊的矩形試樣,其尺寸為(2

21、5±0.5) mm×(100±0.5) mm。試樣上不得有壓痕、印刷痕跡和損壞。除非經(jīng)雙方同意,試樣的數(shù)量應保證測取10個有效數(shù)據(jù)。 五、測試步驟 瓦楞槽紋要垂直于長邊。置試樣于儀器的下壓板中心位置,并用金屬導板夾持(其槽紋與壓板垂直)。啟動儀器,使上壓板以12.5±2.5mmmin的速度下降,待上壓板負荷至50N時將導板去掉,繼續(xù)加壓至壓潰,讀取最大負荷時的壓縮力,準確至1N。更換試樣,按同樣程序進行十次測定。在測定時若試樣傾斜或面板裂開,應廢棄重做。 六、結果計算 試樣的邊壓強度按下式計算: 式中 ECT邊壓強度,Nm; F最大壓縮力,N; L試樣長

22、邊尺寸,mm。 以所有測定值的算術平均值表示結果,并報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計算結果準確至10Nm。七、試驗報告試驗報告包括以下內(nèi)容:. 本國家標準號. 樣品種類和規(guī)格. 試驗所用的標準. 試驗場所的大氣條件. 所用試驗儀器的型號和加壓速度。. 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 其它有助于說明試驗結果的資料實驗五 瓦楞紙板粘合強度的測定(參考標準:GB/T 65481998) 本方法適用于測定各種瓦楞紙板(包括單瓦楞、雙瓦楞和三瓦楞紙板)楞峰與面紙或芯紙的粘合強度。 一、定義粘結強度是指瓦楞芯紙與面紙或里紙的結合強度。二、測試儀器1.耐壓強度測定器:應符合GB 65461998瓦楞紙板邊壓強度的測定方法規(guī)定

23、的邊壓強度測定器的技術要求。2.切取試樣的裝置:應符合GB 65461998所規(guī)定的切刀和要求。3.附件:附件是由上部分附件和下部分附件組成。是對試樣各粘著部分施加均勻外力的裝置。三、測試原理將針形附近插入試樣的楞紙和面紙之間(或芯紙之間),然后對插有試樣的針形附件施壓,使其做相對運動,直至被分離部分分開。四、試樣的采取、處理與制備1.試樣的采取和預處理 按GB 450-79紙與紙板平均試樣的采取及檢驗前試樣的處理方法的規(guī)定進行。2.試樣的制備 從樣品中切取10個25mm×80mm的瓦楞紙板試樣,瓦楞方向與短邊尺寸線的方向一致。五、測試步驟 1.先將被測試樣裝入附件,然后將其放在測量

24、器下壓板的中心位置。2.開動測定器,以12.5± 2.5mmmin的速度對裝有試樣的附件施壓,直至楞和面紙(或芯紙)分離為止。記錄所需的最大的力。讀數(shù)精確至1N。 4.結果計算 以試樣被全部分離時所需的最大力表示。單位為牛頓,按下式計算: 式中:P粘合強度,Nm;F試樣被全部分離時所需最大力,N;L試樣長邊的尺寸,m。 六、試驗報告試驗報告包括以下內(nèi)容: 本標準標號 試驗的日期和地點、試驗人員、試驗單位 待測試驗的種類和說明 試驗場所的大氣條件 所用試驗儀器的型號和加壓速度。 實驗結果,精確至三位有效數(shù)字 對測量的誤差分析 其它有助于說明試驗結果的說明四 包裝材料塑料薄膜性能的測試在

25、塑料包裝材料中,各種塑料薄膜、復合塑料薄膜具有不同的物理、機械、耐熱以及衛(wèi)生性能。人們根據(jù)包裝的不同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來使用。如何評價包裝材料的性能呢?國內(nèi)外測試方法有很多。我們應優(yōu)先選擇那些科學、簡便、測量誤差小的方法。優(yōu)先選擇ISO國際標準、國際先進組織標準,如ASTM、TAPPI等和我國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如BBT標準、QBT標準、HBT標準等等。塑料試樣的狀態(tài)調節(jié)和試驗的標準環(huán)境(參考標準:GB/T 29181998)一、定義1.1 標準環(huán)境standard atmosphere標準環(huán)境是指優(yōu)先選用的、規(guī)定了空氣溫度和濕度且限制了大氣壓強和空氣循環(huán)速度范圍的恒定環(huán)境,該空氣中不含明顯

26、的外加成分,且環(huán)境未受到任何明顯的外加輻射影響。注:1 標準環(huán)境使樣品或試樣能夠達到并保持規(guī)定的狀態(tài)。2 標準環(huán)境相當于實驗室的平均環(huán)境條件,并能建立在(環(huán)境可控制的)狀態(tài)調節(jié)拒、箱或房間中1.2狀態(tài)調節(jié)環(huán)境conditioning atmosphere進行試驗前保存樣品或試樣的恒定環(huán)境。2.3 試驗環(huán)境test atmosphere在整個試驗期間樣品或試樣所處的恒定環(huán)境。2.4 狀態(tài)調節(jié)conditioning為使樣品或試樣達到溫度和濕度的平衡狀態(tài)所進行的一種或多種操作。2.5狀態(tài)調節(jié)程序conditioning procedure狀態(tài)調節(jié)環(huán)境和狀態(tài)調節(jié)周期的結合,注 3 :在本標準中,通常

27、選擇標準環(huán)境作為狀態(tài)調節(jié)環(huán)境和試驗環(huán)境。2.6 室溫ambient temperature相當于沒有控制溫、濕度的實驗室一般大氣條件的環(huán)境。二、原理如果把試樣暴露在規(guī)定的狀態(tài)調節(jié)環(huán)境或溫度中,那么試樣與狀態(tài)調節(jié)環(huán)境或溫度之間即可達到可再現(xiàn)的溫度和/或含濕量平衡的狀態(tài)。三、標準環(huán)境除非另有規(guī)定,使用表1所給的條件作為標準環(huán)境。表1標準環(huán)境標準環(huán)境代號空氣溫度t相對濕度U%備注23/502350應該使用這種標準環(huán)境,除非另有規(guī)定27/652765對于熱帶地區(qū)如各方商定可以使用注4:表1中的數(shù)值適用于大氣壓強在86kPa和106kPa之間的一般海拔高度及空氣循環(huán)速度1m/s場合。四、標準環(huán)境的等級表

28、2給出了標準環(huán)境的兩種不同等級,對應于溫度和相對濕度的不同容差(即容許偏差)水平。表2給出的容差適用于試驗環(huán)境內(nèi)或狀態(tài)調節(jié)環(huán)境內(nèi)試樣所處的空間并且包括了對時間和對環(huán)境內(nèi)試樣位置兩方面的偏差。表2對應于不同容許偏差的標準環(huán)境等級等級溫度容許偏差t相對溫度容許偏差U%23/5026/651(加嚴)±1±5±52(一般)±2±10±10五、 標準溫度和室溫如果溫度對所測性能沒有影響或其影響可忽略不計,則不必控制相對濕度。相應的兩個環(huán)境稱作“溫度23”和“溫度27",同樣,如果溫度和濕度對所測性能都沒有任何顯著影響,則溫度和相對濕度

29、都不必控制。在這種情況下,該環(huán)境稱為“室溫”?!笆覝亍敝傅氖沁@樣一種環(huán)境:其空氣溫度保持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而不考慮相對濕度、大氣壓或空氣循環(huán)流速的影響。通常,空氣溫度范圍為1828,應稱作“1828的室溫”。六、程序1 狀態(tài)調節(jié)狀態(tài)調節(jié)周期應在材料的相關標準中規(guī)定。當在相應標準中未規(guī)定狀態(tài)調節(jié)周期時,應采用下列周期:a) 對于標準環(huán)境23/50和27/65,不少于88h :b) 對于1828的室溫,不少于4h ,2 試驗除非另有規(guī)定,狀態(tài)調節(jié)后的試樣應在與狀態(tài)調節(jié)相同的環(huán)境或溫度下進行試驗。在任何情況下,試驗都應在將試樣從狀態(tài)調節(jié)環(huán)境內(nèi)取出后立即進行。實驗一 塑料拉伸性能試驗方法(參考標準:GB/

30、T 10401992) 一、定義 拉伸強度(tensile strength)是指在拉伸試驗中,試樣直至斷裂為止所承受的最大拉伸應力。 拉伸斷裂應力(tensile break stress)是指試驗試樣斷裂時的拉伸應力。 拉伸屈服應力(tensile yield stress)是指在拉伸應力應變曲線上屈服點處的應力。 偏置屈服應力(offset yield stress)是指應力應變曲線偏離直線性達規(guī)定應變百分數(shù)(偏置)時的應力。 斷裂伸長率(elongation at break)是指在拉力作用下,試樣斷裂時標線間距離的增加量與初始標距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拉伸應力應變曲線(tensile

31、 stressstrain curve)由應力應變的相應值彼此對應地繪成的曲線圖。通常以應力值作為縱坐標,應變值作為橫坐標。 二、測試儀器 (1)試驗機:任何能滿足本標準試驗要求的。具有多種速率移動的試驗機均可使用。 (2)試驗機示值應從每級表盤滿刻度的10%90%,但不小于試驗機最大載荷的4%讀取,示值的誤差應在±1%之內(nèi)。電子拉力試驗機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3)形變測量裝置:測量誤差應在±1%之內(nèi)。(4)夾具:試驗夾具移動速度應符合規(guī)定要求。測定型試樣時,推薦使用圖1所示的專用夾具。也可用能滿足試驗要求的其它夾具。三、試驗速度 試驗速度設有以下九種:速度A 1mm/min

32、±50%;速度B 2mm/min±20%;速度C 5mm/min±20%;速度D 10mm/min±20%;速度E 20mm/min±10%;速度F 50mm/min±10%;速度G 100mm/min±10%;速度H 200mm/min±10%;速度I 5mm/min±10%;試驗速度應為使試樣能在0.55min試驗時間內(nèi)斷裂的最低速度。四、試樣薄膜和薄片的試樣形狀和尺寸根據(jù)GB/T 1040.32006規(guī)定,薄膜和薄片的試樣優(yōu)先選用寬度為1025mm、長度不小于150mm的長條形試樣。夾具間的距離為1

33、00±5mm,試樣中部間隔為50mm的兩條平行標線。對于斷裂伸長率很高的薄膜材料,可能超過試驗機的行程限度,可以把夾具間的初始距離減少到50mm。 L3150mm;L=100±5mmL0=50mm;b2=1025mmh為薄膜的厚度 五、試樣制備及要求 1.試樣制備和外觀檢查,按GB1039規(guī)定進行。2.建議仲裁試驗時,型試樣厚度采用4mm,型試樣厚度采用2mm。3.試樣厚度除表中規(guī)定外,板材厚度d10mm時,可用原厚為試樣厚度;當厚度d10mm時,應從兩面等量機械加工至10mm,或按產(chǎn)品標準規(guī)定加工。4.每組試樣不少于5個。對各向異性的板材應分別從平行于主軸和垂直于主軸的方

34、向各取一組試樣。六、試驗步驟 1.試樣的狀態(tài)調節(jié)和試驗環(huán)境應按GB2918規(guī)定進行。2.在試樣中間平行部分做標線示明標距,此標線對測試結果不應有影響。3.測量試樣中間平行部分的寬度和厚度,精確至0.01mm。型試樣中間平行部分的寬度,精確至0.05mm。每個試樣測量三點,取算術平均值。4.夾持試樣,夾具夾持試驗時,要使試樣縱軸與上、下夾具中心連線相重合,并且要松緊適宜,以防止試樣滑脫或斷在夾具內(nèi)。5.選定試驗速度,進行試驗。6.記錄屈服時的負荷,或斷裂負荷及標距間伸長。若試樣斷裂在中間平行部分之外時,此試樣作廢,另取試樣補做。 七、結果計算和表示 1.拉伸強度或拉伸斷裂應力或拉伸屈服應力或偏置

35、屈服應力按(1)式計算 (1) 式中 t拉伸強度或拉伸斷裂應力或拉伸屈服應力或補偏置服應力,MPa; p最大負荷或斷裂負荷或屈服負荷或偏置屈服負荷,N; b試樣寬度,mm。d試樣厚度,mm。2.斷裂伸長率按式(2)計算:(2) 式中 t斷裂伸長率,%; G0試樣原始標距,mm; G試樣斷裂時標線間的距離,mm。3.試驗時,如果試樣沒有明顯的屈服點(見圖2,曲線C),可測定偏置屈服應力。偏置屈服時的應變X必須在有關的產(chǎn)品標準中規(guī)定,或由雙方確定。否則可取應變3.5%作為X。但是,在任何情況下,X必須小于拉伸強度處的應變。4.標準偏差值按式(3)計算:(3)式中:標準偏差值; 單個測定值; 一組測

36、定值的算術平均值; n測定個數(shù)5.計算結果以算術平均值表示,取三位有效數(shù)字,t取一位有效數(shù)字,S取一位有效數(shù)字。八、試驗報告試驗報告包括以下內(nèi)容:. 本國家標準號;. 材料名稱、規(guī)格、來源及生產(chǎn)廠;. 試驗的類型、尺寸和制備方法;. 試驗溫度、濕度及試樣狀態(tài)調節(jié). 試驗機型號,試驗速度;. 試樣的主軸方向;. 拉伸強度;. 拉伸斷裂應力;. 拉伸屈服應力;. 偏置屈服應力;. 斷裂伸長率;. 實驗日期、試驗人員實驗三 等壓法薄膜/透氧性能測試(庫侖計檢測法)(參考標準:GB/T197892005)一、 適用范圍這個測試方法探討了一種用于確定氧氣滲透進入包裝物的穩(wěn)定滲透速率的測試方法。更明確地說

37、,這種測試方法適用于在通常使用時能夠封起一個干燥空間的所有包裝物。二、定義1穩(wěn)態(tài)( steady-state)當試樣吸收的氣體數(shù)量與透過試樣的氣體數(shù)量達到平衡時的狀態(tài)。2氧氣透過率(oxygen transmission rate,O2GTR)在試驗條件下,在單位時間內(nèi)透過單位面積試樣的氧氣數(shù)量。國際單位是mol/(m2s )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1 atm),常使用的氧氣透過率單位是cm3 (m3·24h ),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Standar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STP) 1atm= 0.1013M Pa,1cm3 (STP)=44.62mol,24

38、h =86.4X103s ,則1c m3 (STP)/(m2·24h )=5.160×10-10mol/( m2·s)3氧氣透過量( oxygen permeance,P02)氧氣透過率與試樣兩側氧氣分壓之差的比值。國際單位是mol/(m2sP a)常用的氧氣透過量單位是cm3/ (m224h0 .1 M Pa)4氧氣透過常數(shù)(oxygen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02)氧氣透過量與試樣厚度之積,國際單位為mol/(msP a)常用的氧氣透過常數(shù)單位是cm3/(m·24h· 0 .1 M Pa)氧氣透過常數(shù)是材料的一

39、種特性,僅對均質材料才有意義三、 測試原理這種試驗方法中采用氧氣作為測試氣體,氮氣作為載氣氣體。在包裝物的外部和內(nèi)部形成一定的氧濃度差,外部為氧濃度高的一側,而內(nèi)部為氧濃度低的一側,在整個滲透過程中氧氣從包裝物外部透過包裝物壁向內(nèi)部滲透。這種試驗方法使用庫侖氧氣傳感器及其相關設備。氧氣透過率(O2GTR)是將包裝物固定在測試裝置上并在測試環(huán)境中達到平衡后測定的。包裝物裝夾完成后能夠形成如下的測試環(huán)境:包裝物內(nèi)側被氮氣流緩慢凈化、外側暴露在氧氣濃度已知的環(huán)境中。包裝物可以暴露在環(huán)境大氣中,它含有20.8的氧氣,或者是浸在100的氧氣環(huán)境中。當氧氣滲透通過包裝物壁進入載氣氮氣流中,它會被載氣流攜帶

40、至庫侖傳感器處,庫侖傳感器探測到氧氣會輸出電流,電流的大小與單位時間內(nèi)流入傳感器的氧氣總量成正比。 等壓法透氧測試原理圖三、測試儀器薄膜/容器透氧儀轉子流量計用于監(jiān)控測試腔上腔的氣體流量。閥1位于氧氣傳感器的后測,用于封閉傳感器。閥2位于氧氣傳感器的前側,用于把氣流切換至傳感器或封閉傳感器。閥3用于調節(jié)下腔氮氣的流量。閥4用于調節(jié)上腔氮氣的流量,并防止上下腔的氣流混合,和閥5構成雙保險。閥5用于調節(jié)上腔氮氣的流量,并防止上下腔的氣流混合,和閥4構成雙保險。閥6用于調節(jié)上腔氧氣的流量。上腔、下腔用于安裝試樣。打印機輸出打印結果。氣路接口用于連接高純氮氣、氧氣的進出。附加下腔測試容器試樣時使用。瓶

41、托測試容器試樣時,用于制作試樣。氧罩測試容器時,用于罩在容器的外側,在容器外部形成高濃度氧環(huán)境。四、調試設備1吹掃氮氣輸出閥及管路 設備初次使用時,由于氮氣鋼瓶至設備之間的管路中充滿空氣,故該管路在和設備連接前,需要吹掃干凈。具體吹掃方法為:首先打開鋼瓶閥門(逆時針旋轉)。再次打開輸出閥(順時針旋轉),把壓力調節(jié)為0.05MPa開始向外排放氣體;然后關閉鋼瓶閥門(順時針旋轉),等輸出閥中的殘余氣體完全排放干凈后,關閉輸出閥門,再立即打開鋼瓶閥門,然后打開輸出閥,對輸出器及管路反復吹掃,注意每一次打開鋼瓶閥門時都要在管道出口無氣體排出之后。如此反復開關鋼瓶至少10次后,打開鋼瓶閥門,把輸出閥出氣

42、調節(jié)旋鈕調節(jié)至0.01MPa,此時才可將氮氣管路和設備左側的“N2ln”連接,連接方法和氮氣管路與鋼瓶輸出閥的連接相同。此后管路內(nèi)應始終保持有氮氣流流出(除非設備長時間不用)。以后更換鋼瓶,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導致輸出閥中有空氣滲入時,需要再一次重復上述操作,以清除減壓閥中的氧氣。2氧氣傳感器的吹掃 設備上電后,按操作鍵進入“系統(tǒng)零點”界面,讀取氧氣傳感器的輸出值,若輸出值過大(超過500ppm),則說明傳感器腔中進入了氧氣。在長時間的運輸及放置過程中,管道會有微量的氧氣進入傳感器腔,從而在封閉的傳感器中使氧濃度增高。為了增加傳感器的使用壽命,應及時對傳感器進行吹掃。具體吹掃方法為:(1)首先把高

43、阻隔膜放置在測試腔內(nèi)(2)把氮氣鋼瓶輸出閥的輸出壓力調至0.05MPa,調節(jié)儀器右側的閥3,開始對測試室下腔通入1020ml/min的氮氣進行吹掃。(3)約一小時后,先把儀器左側的閥1打開,再把閥2旋到“On”位置,繼續(xù)吹掃,至傳感器信號降低到10ppm以下后,把閥2旋至“Off”位置,并關閉閥1,把傳感器封閉在氧濃度為10ppm以下的腔中,以延長傳感器的壽命。(4)注意接通傳感器時,先通閥1,再通閥2;關閉傳感器時,先關閥2,再關閥1.以后開關這兩個閥時,均要嚴格按此順序操作,否則有損壞傳感器的危險。五、試驗過程 1 薄膜測試(1)試樣制備將樣品放到裝有無水氯化鈣或其它干燥劑的干燥器中進行試

44、樣狀態(tài)調節(jié),時間不少于48 h,實驗室環(huán)境條件為230C 士20C ,相對濕度為50%士10%用隨機附帶的取樣器裁取直徑為140mm的試樣三件。(2)裝夾試樣 取下上腔。掀開玻璃罩,逆時針旋轉每一個測試腔上的三個旋鈕,旋轉旋鈕時,每個旋鈕的旋轉幅度盡量一致。取下上腔后,將旋鈕朝下依次放在玻璃罩上。用脫脂酒精棉把三個滲透腔的工作面仔細擦拭干凈。待酒精徹底蒸發(fā)后,把真空油脂涂在下腔由凹槽向外約13mm的環(huán)形平面上,油脂涂抹應遵循既要覆蓋所有上述區(qū)域,又要厚薄均勻一致的原則。把取好的薄膜試樣輕輕放在已涂抹過油脂的下腔平面上。放置時不要覆蓋下腔周邊的孔,并防止薄膜折損。用手指輕輕抹平薄膜,使薄膜被油脂

45、貼在下腔上,并消除薄膜和下腔平面之間的氣泡。安裝上腔。把卸下來的上腔按照原來位置放在下腔上,依次順時針旋轉每個上腔的三個旋鈕。每次旋轉旋鈕要小幅度進行,直到三個旋鈕共同旋牢。注意:放置上腔時,一定注意不要對上下腔的工作面產(chǎn)生碰撞、劃傷等損壞,以免影響密封性。放置上腔時,一定注意上腔的四個小孔和下腔的四個小孔對好。(3)流量調節(jié)進入薄膜“零點測試”界面,確認機器左側的閥1、閥2處在關閉狀態(tài),確認機器右側的閥6處在關閉狀態(tài)。調節(jié)閥4、閥5,觀察儀器右側的轉子流量計,把上腔的氮氣流量控制在20ml/min左右,調節(jié)閥3,觀察液晶顯示屏右上角的流量顯示,把下腔氮氣流量控制在10ml/min左右。調節(jié)閥

46、門旋鈕時應注意輕輕調節(jié),調節(jié)幅度不可過大,一般每次調節(jié)幅度控制在1/4圈以下,調節(jié)好后仔細觀察顯示值,待其穩(wěn)定后在確定下一步旋鈕調節(jié)方向及幅度。(4)確定零點 保持上腔流量20ml/min,下腔流量10±1ml/min,吹掃2h以上,然后先打開閥1,在打開閥2,繼續(xù)吃掃24個小時(系統(tǒng)零點吹掃完畢) 按“確認”鍵進行操作,此步驟非常重要,不可泄露。 (5)上腔同氧氣 推出“零點測試”界面,進入“試驗”界面,此時的透氧量值應顯示為0,依次關閉閥5、閥4(務必按此順序操作)。打開右側的閥6,觀察設備右上側的轉子流量計,把流量控制在20ml/min左右,儀器液晶上顯示的透氧量開始緩慢上升,

47、表示有氧氣透過薄膜進入下腔。 持續(xù)試驗4小時后,此時液晶顯示的透氧量即為最后的試驗結果。用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要求選擇“手動”還是“自動”模式。(6)試驗結束 試驗結束后,關閉閥6,把機器左側的閥2旋轉到Off的位置,再次關閉閥1,開關順序不能顛倒。腔中測試的薄膜不要取出,待下次有新試樣需裝夾時再取出。再次裝夾試樣時,視情況也不必把殘留的油脂擦去,可直接把油脂抹平,放上試樣。 若儀器近期還要做實驗,可把氮氣流調至5ml/min左右的小流量,對系統(tǒng)始終供氣,防止外界氧氣的滲入;若儀器長期不用,則關閉鋼瓶輸出閥,停止供氣,然后蓋好有機玻璃罩,關掉電源。 六、結果計算1氧氣透過率 Ro2=(EeEo)Q

48、/(A·R)式中:Ro2氧氣透過率,cm3 /(m2·24h) Ee穩(wěn)態(tài)時測試電壓,mV Eo試驗前零電壓,mV A試樣面積,m2 Q儀器測試常數(shù),cm3·/(mV·24h) R負載電阻值,2氧氣透過量 PO2=RO2/P式中:PO2氧氣透過量,cm3 /(m2·24h·0.1MPa) Ro2氧氣透過率,cm3 /(m2·24h) P透氣室中實驗氣體側的氧氣分壓,單位為MPa;即氧氣的摩爾份數(shù)乘以總壓力(通常為1個大氣壓)。載氣側的氧氣分壓視為零。3氧氣透過常數(shù) Po2= Po2·t式中:PO2氧氣透過常數(shù),cm3

49、 /(m2·24h·0.1MPa) PO2氧氣透過量,cm3 /(m2·24h·0.1MPa) t試樣的平均厚度,m4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取平均值,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七、試驗報告a)試驗報告應包括如下內(nèi)容:b)所用的試驗方法;c)所用的試驗氣體;d)試樣厚度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e)試驗結果;f)試驗條件;g)試驗人員及試驗日期;實驗四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試驗方法(杯式法)(參考標準:GB103788)一、定義 水蒸氣透過量(WVT)在規(guī)定的溫度、相對濕度,一定的水蒸氣壓差和一定的厚度的條件下,1m2的試樣在24h內(nèi)透過的水蒸氣量。 水蒸氣透過系

50、數(shù)(Pv)在規(guī)定的溫度、相對濕度環(huán)境中,單位時間內(nèi),單位水蒸氣壓差下,透過單位厚度,單位面積試樣的水蒸氣量。二、測試原理在一定的溫度下,使試樣的一側保持恒定的飽和蒸氣壓,另一側保持干燥。飽和水蒸氣透過試樣進入干燥側,通過測定透濕杯內(nèi)蒸餾水蒸發(fā)減重隨時間遞減的變化量求出試樣的透濕量。三、測試儀器和試劑1.透濕性測試儀:溫度精度為±0.6,相對濕度精度為±2%,2.透視杯及定位位置:透視杯有質輕、耐腐蝕性、不透水、不透氣的材料制成。有效面積至少為25m2。3.測量薄膜厚度精度為0.001mm;測量片材厚度精度為0.01mm。4.密封蠟:密封蠟應在溫度38、相對濕度90%條件下暴

51、露不會軟化變形。若暴露面積為50cm2,則在24h內(nèi)質量變化不能超過1mg。 密封蠟配方如下: a.85%石蠟(熔點為5052)和15%蜂蠟組成;b.80%石蠟(熔點為5052)和20%粘稠聚異丁烯(低聚合度)組成。5.干燥劑:無水鹵化鈣粒度為0.62.36mm。使用前應在200±2烘箱中干燥2h。四、試樣1.試樣應平整、均勻,不得有空洞,針眼、折皺、劃傷等缺陷。每一組至少取三個試樣。對兩個表面材質不同的樣品,在正反兩面各取一組試樣。2.試樣在試驗前應按照GB2911998中的規(guī)定,在溫度23±2、50±5%RH的環(huán)境條件下,至少放置12h3.試樣用標準的圓片沖刀

52、沖切。試樣直徑74mm×34.裝夾試樣一定要按圖示順序裝夾試樣,順序不可顛倒!壓蓋一定要旋緊。除此之外,在裝夾過程中還需注意如下問題:1 壓蓋2 聚四氟乙烯密封圈3 上橡膠平墊圈4 4試樣5 支撐盤6 下橡膠平墊圈7 透濕杯體在測試質地較硬的試樣時,可以去掉支撐盤;對于質地較軟、平整性差的試樣,應先使試樣貼于支撐盤上,再按圖示順序進行裝夾。試樣應盡量保持其平整性。試驗表面無皺折、破損現(xiàn)象,并且表面干凈,無灰塵、水漬等。透濕杯應使用蒸餾水。往透濕杯中加水時,應避免有液滴濺到螺紋上。杯中水位高度為杯槽高度的三分之二,在旋緊的過程中,應避免蒸餾水溢出杯槽。注意:在更換試樣時,上、下橡膠平墊

53、圈應同時更換,將密封圈完全擦拭干凈,放入干燥皿中進行干燥處理48小時以上,以備下次使用。要用濾紙將密封圈位置處,以及螺紋絲道中的蒸餾水吸拭干凈,確認沒有水漬存在后再用完全干燥好的密封圈進行試樣裝夾。五、試樣條件條件A:溫度38±0.6,相對濕度90±2%RH條件B:溫度23±0.6,相對濕度90±2%RH六、試驗步驟1.打開主機電源 按下左側的電源開關,給主機上電。 注意:給主機上電前,一定確保在稱重傳感器上的托盤中無透濕杯。 若試驗中斷電,再次通電前一定將透濕杯從稱重傳感器上的托盤中取下。2.正確裝夾和放置試樣,關閉密封門。 按照裝夾順序,將試樣夾持在

54、透濕杯內(nèi),保持透濕杯水平。沿托盤的圓周,用手將3個透濕杯輕輕放到托盤的3個孔內(nèi),然后關好密封門。3.合理設置參數(shù) 合理設置預熱時間、設定溫度、試驗模式等,正確設置打印、通訊等狀態(tài)。4.進入試驗狀態(tài) 按“返回”鍵到主界面,選中“試驗”,按確認鍵自動進入試驗。注:試驗過程中,請仔細觀察當前顯示的濕度,在預熱狀態(tài)時,若濕度不為90%RH±2%RH,取出干燥筒,通過增加分子篩托架內(nèi)的4A分子篩重量,使之滿足要求。進入判斷狀態(tài)、試驗狀態(tài)時,若濕度不為90%RH±2%RH,不可往分子篩托架內(nèi)增減4A分子篩。需按復位鍵,回到待機狀態(tài),在往分子篩托架內(nèi)增減4A分子篩。5.試驗自動結束,出具測試報告 試驗自動結束,結束后系統(tǒng)將出具測試報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