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將伐顓臾中不可忽視的三個細節(jié)_第1頁
季氏將伐顓臾中不可忽視的三個細節(jié)_第2頁
季氏將伐顓臾中不可忽視的三個細節(jié)_第3頁
季氏將伐顓臾中不可忽視的三個細節(jié)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季氏將伐顓臾中不可忽視的三個細節(jié)季氏將伐顓臾是一篇對話體議論文,記錄了在三桓叛上、四分公室的年代里,孔子和子弟冉有季路的言論。文中,弟子支持季氏攻打顓臾,而這有違老師的“禮” “仁”的思想??鬃訉λ麄兊南敕ㄟM行了批評,觀點鮮明,情緒慷慨激昂。筆者在備課時發(fā)現(xiàn),文中有三個細節(jié)不容忽視: 子路沉默了文中共有三次師生對話,如果我們細心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在說話的過程中,子路不見了?第一次對話是冉有與子路一起的,而后兩次只剩下冉有。里面沒有了子路,準確地 說,是子路沉默了。因為, 在第三次對話中孔子點了季路的名。由此可見,季路沒走,還在場,只是一言不發(fā)了。為什么只剩下冉有“一個人在戰(zhàn)斗”?這

2、里有“嚼頭”。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與當時氣氛有關(guān)。師生相見,一旦學(xué)生躲躲閃閃地說出了想法,就招來老師一頓猛批,可見氣氛緊張。剛開始,孔子是“溫柔一刀”,“無奈乎”,表面猜測,實則否定,話中有話,綿里藏針。接著是慷慨激昂,從“伐”之無 名(“先王以為東盟主”)、無禮 (“在邦域之中”)、無理(“社 稷之臣”)三個角度,證明此戰(zhàn)無義無 德。二人觀點被批得體無 完膚。古人云:識時務(wù)者為俊杰。此時,選擇閉 嘴是明智的。再 者,與子路性格有關(guān)。子路伉直好勇,講義氣,對老師忠 心不二, 是尊師敬道的典范。說苑?建本記載:“昔者由事二親之時,常食藜霍之實,而為親負米百里之外”。對子路的尊師孝順,孔子也

3、有評價:“由也事親師,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且子路還是善于接受別人批評和勇于改正錯誤之人??鬃釉?jīng)稱贊說:“子路好勇,聞過則喜?!睂Υ?,孟子日:“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币虼?,當老師指出自己錯誤時,子路不敢反駁、不能反駁。第三,從表達效果看,子路與冉有形成了鮮明對 比,一噤一里,一柔一剛,人物形象生動,個性 鮮明。同時也反 映出孔子的教育效果,一次談話就澆滅了一位學(xué)生心中的 火苗,效果立竿見影。三個軍事術(shù)語文中人物對話, 三次提及軍事進攻術(shù)語, 分別是“季氏將有 事于顓 臾”,“何以伐為”、“今不取”。第一個“有事”,根據(jù)書下注釋,指祭祀和戰(zhàn)爭,此處應(yīng)補一句:古代多指祭祀。例如,以

4、左傳為例,“有事”共出現(xiàn) 過7次,只有2次 指戰(zhàn)爭。二人此處用“有事”,說法婉轉(zhuǎn),閃爍其詞,別有用心,含混不清的背后是心虛和忐忑。第二個詞“伐”,是孔子所言,大有“剝你的皮、 抽你的筋”之辣勁?!胺ァ北緸榭硽?,如廣雅 ?釋詁一下:“伐,殺也?!焙髞硪隇檫M攻,如“武王伐紂” “鄭子罕伐許”, 孔子直用“伐” 字,洞若觀火,明晰“有事”的內(nèi)涵,揭開虛偽的面紗,使進攻 之意昭然 若揭。且,文獻中常稱“有鐘鼓日伐”,多用于諸侯或平級之間的公開宣戰(zhàn),一般師出有名。 孔子此處用“伐”也是良 苦用心,意謂此次軍事行 動師出無名,不可伐(先王封國),不 必伐(邦域之中),不當伐(社稷 之臣),一個“伐”字直

5、言此 戰(zhàn)師出無名,不可妄為。第三個“取”,這是冉有脫口而出急不 擇言的結(jié)果。取即拿下,跳過進攻過程,直言勝利結(jié) 果,包藏的是冉有言必行、行必果的戰(zhàn)略雄心。巧妙的是,冉有用的是“不 取”,反面立論,先破待立,著眼未來,夸大后果,力證此次軍事進攻的合理性、前瞻性與重要性,試圖力挽狂瀾于既倒,讓老師收回成見??鬃铀拇吸c名 文中,師生三次對話,老師四次點名,前三次只點冉有, 第 四次是兼顧兩人。 這四次點名,中間兩次正常,前后兩次不正常。 說其正常, 是因為中間兩次老師只與冉有對話,憤慨的老師無暇 顧及在旁低頭不語的子路,當然主攻冉有。在此,主要剖析首尾 兩處的非正常。第一次點名, 孔子直言“求” 一

6、人, 而沒有提及子路。 按理,二 人拜見, 老師應(yīng)兼顧雙方。 可為啥不提子路呢?這正是孔子的 聰明和高 明之處,這高明建立在對兩位了解的基礎(chǔ)之上。 在孔子眼里看來,冉有 政事能力遠高于子路,論語 ?先進第十一:“政事:冉有、季路;文學(xué):子游、子夏?!鼻掖舜伟菀娛恰叭?有、季 路見孔子”,冉有在前,為主,子路在后,為賓。綜合考慮,此次戰(zhàn)略思路應(yīng)為冉有提出, 子路只是來幫助壯膽的。 對此,孔子明察秋毫。同時, 孔子了解子路為人,曾言:“柴也愚,參 也魯,師也辟,由也 ?汀保?即 子路性格率性粗魯,立場不堅定。相對于老沉的冉有,喜歡意氣用事的子路更容易被攻破?!扒苜\ 先擒王”,為此,孔子直接與冉有交鋒,抓住矛盾主要方面,有的放矢,直擊要害。再者,在孔氏教育集團中,據(jù)載, 孔子與子 路的關(guān)系最鐵,子路曾陪侍老師十余年之久。再說,即便此處孔 子冷落了子路,子路也不會心生異想。第四次點名,實屬突然。孔子明明在與冉有一人對話,怎么忽然提及子路,讓被冷落的子路冷不防地被拎到讀者面前。并且,這次還是先點的是子路。為何?原來此處點名,具有轉(zhuǎn)承作用。一則表明仁政思想和以德治國方略已被闡釋清楚,二則說明接下來你們應(yīng)該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