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文言虛詞_第1頁
常見文言虛詞_第2頁
常見文言虛詞_第3頁
常見文言虛詞_第4頁
常見文言虛詞_第5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常見文言虛詞一、“之” (1)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1、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2、輟耕之隴上。4、侵之愈急。5、子孫視之不甚惜。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7、汝識之乎?8、可以知之矣。9、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10、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11、余之力尚足以入。12、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13、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1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15、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16、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17、頃之,煙炎張?zhí)臁?8、蚓無爪牙之利。19、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20、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2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2、22、夫晉,何厭之有。(2)規(guī)律總結(jié)(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1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 (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2 .指示代詞,表近指??勺g為"這",通常作復(fù)指性定語。(二)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1 .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志。2 .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3 .結(jié)構(gòu)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4 .音節(jié)助詞。(三)用作動詞(實詞)(3)應(yīng)用訓(xùn)練判斷“之”在文中的意義。一僧欲1之南海,詢于唐僧,唐僧不2之應(yīng)。久3之,此僧以簞食瓢飲4 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

3、何難6之有? ”唐僧日:“汝7之百折 不撓,實可欽佩。然汝8之言亦過矣,君將驕而笑9之乎? ”二、“而”(1)典型例題 解釋句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1、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3、圖窮而匕見4、余聞而愈悲5、莊宗受而藏之6、溫故而知新7、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10、惜其用武而不終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12、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1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14、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15、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麗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17、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18、徐而察之19、夫諸侯而

4、驕人則失其國20、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21、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22、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兒醒,大啼(2)規(guī)律總結(jié)1、作第二人稱代詞,通“爾”,你、你的。2、也可作連詞,表并列,遞進,轉(zhuǎn)折,相承,假設(shè)等。例如:3、助詞,副詞詞尾(3)應(yīng)用訓(xùn)練判斷“而”在文段中的意義。兵者,危道也。須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則,何以勝?故馮 婉貞曰:“諸君2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瘪T氏雖小,然青,取之于藍3 而青于藍,更勝其父。婉貞博學(xué)4而日參省乎己,非只效書生終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敵之大捷。非7而所謂小女子也,乃巾幗英

5、杰8而。三、“以”(1 )典型例題 1、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2、自以壽不得長3、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4、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5、忠不必用矣,賢不必以6、如或知爾,則何以哉?7、宮之奇以其族行8、農(nóng)民以鬻子者9、無以,則王乎!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1、不賂者以賂者喪12、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1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15、不以此時引綱維,盡思慮16、愿以十五城請易璧17、請其矢,盛以錦囊18、方其系燕父子以組19、余船以次進20、物以類聚,人以群分21、高祖以圣武定鼎22、以相國守代23、以資政殿學(xué)士行24、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

6、少。25、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26、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27、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28、木欣欣以向榮29、作師說以貽之30、舉以予人,如棄草芥31、背晉以歸梁32、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2)規(guī)律總結(jié)1 .動詞,認為;用: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2 .介詞,表動作與對象間的多種關(guān)系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對象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3 .連詞,與“而”相似,但不能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4 .副詞,通“已”,已經(jīng)。(3)應(yīng)用訓(xùn)練判斷“以”在文中的意義?!氨鼱T夜游,良有1以也。”若2

7、以己美于潘安,則出無傷;否則,3以如 吾之容現(xiàn)于當(dāng)衢,則恐驚人。故自當(dāng)4以書卷為伴,棄夷5以近則隨眾而游, 險以遠則獨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鬧天宮”之勇,從而可醉乎“木欣 欣7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之美暢游書海8以極夫天地之樂,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棄之也,豈10以一 冕之故而棄心神之逸? 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長享逸樂。吾雖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師,然終未13以權(quán)貴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 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賢不見用,忠不見15以”之嘆。四、“乃”(1 )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1、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曹劌論戰(zhàn))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

8、記)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4、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項羽本紀)5、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6、 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赤壁之戰(zhàn))7、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8、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9、與爾三矢,矢其無忘乃父之志?。W陽修伶官傳序)(2)應(yīng)用訓(xùn)練判斷“乃”在文中的意義。嘗聞放翁志節(jié),畢現(xiàn)示兒,1乃讀之。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 告2乃翁” 一句,大為感佩,其真3乃忠貞之土也!然亦有人不齒,4乃日:“此徒沽名耳。”眾人質(zhì)之以理,其辭窮,5乃不得已而謝。答案:1、 副詞,表承接,可譯為于是2、 代詞,可譯

9、為你的3、 副詞,相當(dāng)于是4、 副詞,可譯為竟然,卻5、副詞,可譯為才五、“因”(1 )經(jīng)典例題解釋句中“因”字的意義和用法。罔不因勢象形。變法者因時而化。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不如因而厚遇之。因擊沛公于坐。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因拔刀斫前奏案。(11)相如因持璧卻立(12)于今無會因。(13)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14蒙故業(yè),因遺策。(15)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饃。(2)規(guī)律總結(jié)1 .用作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jù)、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 “由于”,“趁著” “憑借”,“經(jīng)過” “通過”。2 .

10、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便"。3、動詞,承襲(3)應(yīng)用訓(xùn)練判斷“因”在文中的意義 1因能授官,不以門第取人,且不2因舊制,此乃曹操成大業(yè)之3因。其常 4因人不備,襲取之,如烏巢焚糧。此一役,動搖袁紹軍心,5因乘勢擊破 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因許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變?yōu)闃s木也。途 經(jīng)紹墓,其尚8因眾人至前拜祭。其量豈常人可比? 9因此其得眾人之心, 以一天下。10因具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業(yè)。六、“所”(1 )典型例題解釋句中“所”字的意義和用法1、樂土樂土,爰得我所2、某所,而母立于茲3、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4、故余雖愚,卒獲

11、有所聞 5、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余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7、則以兵圍所寓舍8、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9、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10、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11、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12、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13、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14、所以游目騁懷1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16、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17、父去里所,復(fù)還18、離宮別館,三十六所(2)規(guī)律總結(jié)1 .所+動詞一表的人(事、物、地方)2 .所以一表原因表憑借3 .為+所。4、作名詞,表處所5、表約數(shù)(3)應(yīng)用訓(xùn)練判斷“所”在文中的意義“吾1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藺相如此言,足使之為天 下2所欽。以其

12、3所居位,能如此,豈他人可及?察其言,觀其行,可見其 4所言非偽飾耳。與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5 所過之時,前訪朱亥,其度豈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七、“于”(1 )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于”字的意義和用法乃設(shè)九賓禮于庭。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前一個“于”)荊國有余地而不足于民。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悔。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quán)日君幸于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11)燕王欲結(jié)于君。(12)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1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后一個“于”)(14)吾祖

13、死于是,吾父死于是(15)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2)規(guī)律總結(jié)(一)介詞,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 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于 ""給""由于"等。(二)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quo

14、t;。(三)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 見""受"等字和它相應(yīng)。(四)復(fù)音虛詞"于是",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的“于是"不完全相同。1 .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 詞相同?,F(xiàn)代漢語也這樣用。2 .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于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3)應(yīng)用訓(xùn)練判斷“于”在文中的意義?!包S鳥1于飛,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則久別矣。自十年前 偶見之,3于今已十載,未睹其姿。今造林還草,生態(tài)漸復(fù),黃鳥復(fù)見,其 鳴之美

15、則倍4于昔。吾鄉(xiāng)之美已聞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鄉(xiāng),此乃 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暢飲抒懷,陶然醉9于是,不亦 樂乎?八、“若”(1 )典型例題解釋句中“若”字的意義和用法1、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2、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3、執(zhí)事聰明文章,與孟軻、揚雄相若4、曾不若孀妻弱子5、以為莫己若者6、為蛇將若何?7、亦使之若何? 8、國其若之何?9、更若役,復(fù)若賦,則何如? 10、若毒之乎?11、若屬皆且為所虜12、若臣,則不可以入矣13、若先王之報怨雪恥14、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15、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16、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17、若舍鄭以為東道主18、若不闕秦,將焉取之1

16、9、叔父若能光裕大德20、時有軍役若水旱,民不困乏21、以萬人若郡降者,封萬戶22、夫晉之亂,吾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 以為朝夕之23、南宮適出,子日:“君子哉若人?!保?)規(guī)律總結(jié)(一)用作代詞。1 .表第二人稱,相當(dāng)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2 .表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樣""如此"。(二)用作連詞。1 .表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假設(shè)"等。2 .表選擇,相當(dāng)于"或""或者"。

17、(三)復(fù)音虛詞“若何” “若夫、至若" 為句首語氣詞。用于引起下文, 意思為“至于說到”。(四)動詞如同、像(3)應(yīng)用訓(xùn)練判斷“若”在文中的意義?!?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逼嬖?若人之思,3若天驚石破, 花開鐵樹,非4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治彷叺盀槠漪~之一鱗5若龍之一爪也。6若夫常人思鄉(xiāng),常望月懷遠,登高作賦,至若柳子厚則不 然,以超人之思,抒難抑之情,絕矣。九、“其”(1 )典型例題解釋句中“其”字的意義和用法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3、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4、向使六國各愛其地5、童微伺其睡6、洎牧以讒誅

18、,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7、獨具為文猶可識8、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9、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11、距其院東五里12、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13、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14、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15、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17、爾其無忘乃父之志18、國無主,其能久乎?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0、其竟以此而隕其生乎?21、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22、吾其還也23、其極刑,曰:“順我,即先刺心;否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24、將比今之諸侯而誅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誅之乎?25、天其弗識,人胡能覺? 2

19、6、瀑與消,瀏其清矣27、北方其涼,雨雪其雪28、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9、彼蒼天者,曷具有極30、既見君子,云其何憂31、入之愈深,其進愈難32、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2)規(guī)律總結(jié)1 .代詞,代第三人稱,他(它),他(它)的2 .代詞,代第一人稱,我,我的3 .作指示代詞4 .作連詞5 .語氣副詞(3)應(yīng)用訓(xùn)練 判斷“其”中在文中的意義 人言,藺相如徒以1具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觀之,則非徒口舌耳。相如 觀秦王無意償趙城,則卻立睨柱,秦王恐2具破璧,遂許之齋戒,因得以完 璧歸趙,3其僅口舌哉?若與庸人議之,其必日:“吾4其與之.”焉敢如 此? 歸國,將

20、相失和。途遇廉頗,即轉(zhuǎn)退避,當(dāng)5具時,何人能如此?門 客詢以因,相如則言:“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觀古今英杰之所為,6具 皆出于此乎?故吾以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為訓(xùn)。 且吾意相如之才, 罕有其匹,古今英杰僅8具一二。9具是耶,其非耶? 10其若是,則雖見 霰雪紛11具無垠,亦無恨矣,吾亦無有“悔12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 之憾了。十、“且”(1 )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且”字的意義和用法1、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2、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4、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6、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7、不出,火且盡 8、驢一鳴,虎大駭

21、,以為且噬己也,甚恐9、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10、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2)規(guī)律總結(jié):1、連詞2、副詞(3)應(yīng)用訓(xùn)練“存者1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此豈石壕一地,唐王朝盡然耳。若此,帝 尚每日聲歌,2且委政非人。則李唐3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4且漣 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則必危??v有“死5且不避,卮酒安足辭”之豪 氣,無用武之地,亦有何用?十一、“則”(1 )典型例題解釋句中“則”字的意義和用法1、伐柯伐柯,其則不遠。2、合散消息,安有常則。3、作地勢,高下九則。4、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5、此則寡人之罪也。6、口耳之聞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7、河出圖,雒書,圣人則之。8、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9、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10、然則諸侯之地有限。11、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1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1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