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設計說明_第1頁
學校設計說明_第2頁
學校設計說明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設計說明一、設計概要1. 設計背景建設用地位于柳州市。設計概要 用地內預計將建設學校設計,教學樓、辦公樓、宿舍樓等建筑的設計,道路景 觀規(guī)劃設計等。二、設計依據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50352-2005 ) 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GB50045-95,2005 版) 汽車、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67-97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JGJ50-2001, J114-2001)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GB50189-2005 ) 日喀則市規(guī)劃管理技術規(guī)定 建設方提供的方案投標文件以及其他設計要三、設計理念1. 通過項目建設,提升鐘山縣教育辦公形象及功能;2. 創(chuàng)造簡潔

2、、大方的現代風格建筑群,豐富地區(qū)空間形象。3. 學校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設計, 配套部分公共服務設施、 體育活動設施, 形成有 效的互動。四、總體設計說明1. 視線分析 建筑布局 教學樓、辦公樓和行政樓等主要建筑位于校園的主干道兩側,使校園內形成了濃厚的教育、 學習氛圍。 各個設施的建筑布局的方式統一為一體,對道路景觀加以規(guī)劃,尤其考慮到人流車流的視覺效果 .2. 交通流線分析 用地的主要車輛出入口按照規(guī)劃要求由南門和北門進入,在此設置了停車場。 行人流線主要集中在南側大門主入口。 行人流線和車輛流線分別依附不同的道 路,盡可能的減少交叉,形成圓滑通順的道路交通系統。3. 綠化設計以濃厚的教學氛圍為

3、背景,打造舒適安靜的環(huán)境景觀 積極利用校園的非建筑用地,將景觀搭配引入場地的設計中,努力營造舒適、 宜人、自由、 開放、 完整、美觀的景觀空間, 為提升地域的景觀品質做出貢獻入口廣場 充分考慮建筑物的主要朝向和入口位置,將基地的南側作為人行的主要入口, 與城市道路銜接,形成對外開放的學校廣場,也提供面向市民的展示空間。開 闊、敞亮是學校廣場的主要特點和要素。各種景觀設施靈動性和情趣感,是藝 術文化內涵的體現。內庭圍合空間 利用建筑創(chuàng)造寧靜的內庭圍合空間,屏蔽外界的干擾,平靜的水面、獨立舒適 的小空間,為在此工作學習的人們提供安靜、祥和的室外空間。幽靜、沉思、 生活、安居成為內庭圍合空間的主旋律

4、。片區(qū)綠化作為基地室外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和活動類 型,人們可以奔走嬉戲,可以靜坐觀賞,可以三五成群談天說地,是室外活動 放松之地。結構設計說明一、設計依據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規(guī)范、規(guī)程(6)2、(GB 50068-2001)(GB 50009-2001)(GB 50223-95)(GB 50011-2001)(GB 50007-2002)(GB 50010-2002)(JGJ 94-94)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 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 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 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 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 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行業(yè)標準建筑

5、樁基技術規(guī)范 自然條件(1) 工程所在地區(qū)基本風壓為Wo=m2,地面粗糙度類別為 C類。(2) 工程所在地區(qū)基本雪壓為So=m2,雪載準永久值系數分區(qū)為III區(qū)。(3) 本工程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工程所在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建筑結構的阻尼比取,設計特征周期為,場地類別IV類。3、主要設計參數(1) 本工程建筑結構以及各類結構構件的安全等級均為二級,重要性系數均為(2) 本工程建筑結構以及各類結構構件的設計使用年限均為50年。(3) 本工程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丙級,地下室防水等級為二級。二、材料選用1各類結構構件所用混凝土等級及構件尺寸在后續(xù)設

6、計階段明確,地下室底 板、外墻等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抗?jié)B等級為S6o2、普通鋼筋采用 HPB235級和HRB335級鋼筋,預埋件采用鋼。3、建筑填充隔墻采用輕質材料。三、結構上的作用1永久荷載為結構及設備的自重。2、可變荷載:樓面及屋面活荷載標準值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50009-2001)取值。3、其他作用:(1) 結構分析時不計溫度應力的作用,通過在合適的位置設置后澆帶及適當提 高配筋率等措施,控制因溫差產生的不利影響。(2) 結構分析時考慮地基、基礎及上部結構的共同作用,基礎設計時按規(guī)范要 求控制建筑的整體沉降及不均勻沉降,嚴格控制基礎相對上部荷載的偏心。四、上部結構設計1上部結構選型

7、:根據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合理選用結構方案和建筑材料,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高層建筑,采用剪力墻-框架柱結構,抗震等級為三級;一、二、三、四層公共 建筑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等級為三級;為保證結構的整體受力性能,控制樓板裂縫,除特殊部位采用輕鋼結構外,其余樓(屋)蓋均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屋)蓋。2、伸縮縫、沉降縫的設置:對于地上部分平面尺寸超岀規(guī)范要求結構伸縮縫最大間距的建筑物,應在合適的位置設置伸縮縫或后澆帶等措施來控制建筑物因溫差產生的不利影響。地下室通過在合適的位置設置伸縮縫、后澆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及適當提高配筋率等措施,消除混凝土收縮及溫度應力的影響。五、基礎設計

8、由于無地勘資料,本工程暫定建筑結構采用樁基、條形(獨立)基礎等, 待巖土工程勘察完成后,在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階段,根據地質勘察資料及 施工條件,確定合理基礎形式及基礎尺寸。給水排水設計一、設計依據:建筑及有關工種提供的條件圖及設計資料; 業(yè)主提供的有關資料和對本工程的設計要求; 國家現行有關設計規(guī)范;二、工程概況和設計范圍:本工程設計范圍包括規(guī)劃紅線內的給水系統、熱水系統、消防系統、中水系統、排水系統。三、設計內容:1給水系統(1) 水源:本工程水源為城市自來水,既有DN300給水管道一條,經一路規(guī)劃DN500給水管道一條;校區(qū)擬設置三根 DN300引入管,將校區(qū)環(huán)狀給水管網與城市環(huán)狀 管網

9、連通。本工程離城市水廠較近,市政給水管道水壓滿足多層建筑的供水要 求。、用水量:用水量標準如下:教學樓:50L/人 d;學生宿舍:150L/人d;教工公寓:300L/人d;食堂:25L/顧客次;公共浴室:100L/顧客次;未預見及管網漏損:15 %的日用水量;規(guī)劃校區(qū)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為5430 m3/d ,最大時用水量 720 m3/h。(3) 系統形式:高層建筑的下部(五層及五層以下)及所有多層建筑利用市政水壓由室外給水 管網直接供水;高層建筑的上部采用二次加壓供水系統,二次加壓設備采用無 負壓變頻調速恒壓供水設備。(4) 室外給水管道管徑)100者采用球墨給水鑄鐵管,橡膠圈接口;管徑V 1

10、00者采用鋼塑復合管,絲扣連接。室內給水管道干、立管采用鋼塑復合管,管徑)100者卡箍連接,管徑V 100者絲扣連接;支管采用PP-R管道,熱熔連接。2、熱水系統:(1) 設置范圍:公共浴室、學生宿舍考慮集中熱水供應。教工公寓、教學樓、行政辦公等用水 分散建筑根據用水點靈活設置小型熱水器,以滿足用熱需要。(2) 用水量:用水量標準如下(60 0C):學生宿舍:60L/人d;公共浴室:60L/顧客次;規(guī)劃校區(qū)最高日熱水量為1440 m3/d ,最大時用水量 480 m3/h。(3) 系統形式:集中熱水系統采用機械循環(huán)系統,熱交換站共設置兩座,分別滿足相對獨立的 用熱區(qū)域(單身宿舍及公共浴室)的用

11、熱需要,熱源為蒸汽。室外熱水管道采用銅管,焊接連接,保溫處理后直埋鋪設。室內熱水管道采用PP-R熱水管,熱熔連接。3、消防系統:(1) 設置范圍:消火栓給水系統:超過五層或體積超過10000m3的教學樓、學生宿舍等多層建筑及高層建筑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餐廳、校行政中心、會議中心、文體活動中心等。(2) 、消防用水量:室內消火栓用水量 30L/S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30L/So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用水量:28L/S ;危險等級為中危險級 I級,噴水強度6L/min"m',保護面積160m' o(3) 、系統形式:消火栓給水系統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均采用區(qū)域臨時高壓給水系統,

12、兩系統相互獨立,系統均由低位消防水池、消防給水泵、屋頂消防水箱及管網組成,消 防水池和屋頂消防水箱共用,其余相互獨立。室外區(qū)域臨時高壓管網和建筑室 內消火栓管網均呈環(huán)狀布置。消防水池容積500m3左右;屋頂消防水箱18m3;消火栓給水泵共 2臺,一主一備;噴淋給水泵共 2臺,一主一備;上述設備均設于餐廳部分。(4) 、室外消防管網:室外消防管網為生活消防合用低壓系統,管網呈環(huán)狀布置。室外消火栓間距不大于120m,保護半徑為 150m.(5) 、消防給水管道采用熱鍍鋅鋼管,管徑) 100者卡箍連接,管徑v 100者 絲扣連接。(6) 、其它滅火系統:計算機工程館網絡中心機房、主機房、電子閱覽室、

13、特藏室等設置氣體滅火系 統。(7) 、滅火器配置:根據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guī)范,除計算機房等設置C02滅火器外,其余建筑均按規(guī)定設置磷酸按鹽干粉滅火器。4、中水系統:(1) 中水水源:目前,本工程規(guī)劃地界內貫穿有河流。河流水質達到日類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水質較優(yōu);河流沒有通航要求,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多方面岀發(fā),本工程擬采用河水 作為中水水源。(2) 、中水供水范圍:沖廁(高層建筑除外)、澆灑道路綠地、消防用水。(3) 、用水量:用水量標準:宿舍、教工公寓沖廁用水:21 % H生活用水量;教學樓沖廁用水:60%日生活用水量;澆灑道路綠地:3L/m' - d;未預見及管網漏損:15 %的

14、日用水量;規(guī)劃校區(qū)中水最高日用水量為3410 m3/d ,最大時用水量 300 m3/ho(4) 、水質標準:處理后中水應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 標準。(5) 、系統概述:根據校區(qū)規(guī)劃布局,共設置三套相對獨立的中水系統;中水系統由取水構筑物、水處理系統和供水系統組成。水處理工藝根據河水水質確定,擬采用一級處理+消毒的工藝流程。供水系統由中水蓄水池和變頻調 速恒壓供水設備組成,蓄水池儲存35 %日中水用量。(6) 、室外中水管道管徑)100者采用球墨給水鑄鐵管,橡膠圈接口;管徑V100者采用鋼塑復合管,絲扣連接。室內中水管道干、立管采用鋼塑復合管,管徑)100者卡箍連

15、接,管徑V 100者絲扣連接;支管采用PP-R管道,熱熔連接。5、排水系統:(1) 系統概述:室內生活污水系統采用污廢合流制;屋面雨水系統采用87式雨水斗重力式排水;室外排水系統為雨污分流制。建筑物室內污水排岀室外經化糞池處理后就近排入校內污水管道,經管道收集后根據自然地形及建筑物的建設周期分期分片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屋面雨水匯集至雨水口由屋面雨水斗收集后經雨水立管排入室外雨水檢查井,地面雨水由道路雨水口匯集后經雨水檢查井與屋面雨水一道根據自然地形就近排入校區(qū)內的自然河流。、排水量:污水量標準:采用生活用水量的850%計,總排水量為 6250m3/d ,最大時排水量為 830m3/ho雨水量

16、標準:揚州地區(qū)暴雨強度公式為:,降雨歷時采用5分鐘,設計重現期1年,綜合徑流系,總雨水量為18414L/SO(3)局部污水處理: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食堂含油污水經小型隔油池處理。、室外污水管道采用 UPVC雙壁波紋管,橡膠密封圈接口。管道連接采用 管頂平接。管道基礎采用砂石基礎。室外雨水管道管徑 5 600時采用UPVC雙壁波紋管,橡膠密封圈接口,管道基 礎采用砂石基礎;管徑 600時采用鋼筋混凝土管,石棉水泥砂漿接口,管道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基礎。管道接口采用管頂平接。電氣設計一. 設計依據:1相關部門提供的有關資料。2、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JGJ16-98)3、低壓配電電氣設計規(guī)范。(

17、GB-50054-95)4、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J16-87)5、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2000)二. 設計內容:1高壓供電系統和變配電所。2、低壓配電系統。3、電力及自動控制。4、照明、應急照明。5、防雷接地。三、供電設計:1負荷等級:本工程消防負荷如消防水泵、消防電梯、排煙設施、事故應急 照明、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設備等按一級負荷要求供電,其中消防中心用 電、應急照明以及管理用計算機電源為特別重要負荷一般客梯、生活水泵及重 要照明等按二級負荷要求供電,一般照明.空調動力,景觀照明等按三級負荷 要求供電。2、負荷計算:本工程用電指標(估算值):Pe=40500kW Kx

18、=, Pj=24300KW;Sj=30375kVA.整個校區(qū)擬設 牟"5個室內變電所,變壓器裝機容量為:20800KVAO 整個校區(qū)變壓器總裝機容量為:40000KVAo其負荷率約為:76%O3、功率因數補償:本工程采用低壓集中補償方式,分別在各變電所內設置靜 電電容器自動補償柜,功率因數歸算至高壓側為以上。四、低壓配電系統:1低壓采用380/220伏供電,丁 N-S及丁 N-C-S制,設專用保護接地線( PE), 隨線路通配全樓。2、所有一級負荷均采用雙電源供電,二路電源分別獨立。3、低壓系統采用放射式及樹干式混合供電,對重要負荷或大容量電力負荷采用放射式供電,其余為樹干式。五、電

19、力設計:1消防及其它重要負荷,均采用雙電源供電,在末端自動切換,兩路電源分 別來自不同母線上的兩臺變壓器。2、對于一級負荷中的特別重要負荷同時增設UPS不停電電源裝置,以保證用電的可靠性。火災報警主機自帶備用電池電源。應急照明采用EPS浮充電池應急電源。六、自動控制:1消防用電設備,由控制中心火災自動報警聯動系統控制。七、照明設計:1、照明電源:照明電源由變電所引來;應急照明及其它一級照明負荷電源采用雙電源末端切換方式供電。照明電源為 380/220伏,接地型式采用丁 N-S和TN-C-S制,專設 PE保護線。2、燈具光源選擇:均勻布置,采用節(jié)能型日光燈。3、應急照明:(1) 消防中心、,控制

20、機房等處均為雙電源供電、自動切換,按全部容量供電。 并增設帶鎬銀電池應急燈。(2) 部分照明做應急照明,采用雙電源供電,自動切換。(3) 門廳、樓梯間、走道等處設疏散指示和安全岀口指示燈,由雙電源供電,燈 具自帶鎬銀電池,放電時間不小于小時。4、景觀照明、: 景觀照明包括建筑立面照明、噴泉照明、庭園照明等。建筑立面照明:根據建筑立面造型以及藝術效果的需要,通過各種泛光燈、投 光燈、激光燈對建筑物各個層面進行照射,還可用內透式照明以及用霓虹燈勾 畫建筑物輪廓等。噴泉照明:燈光、音樂與噴泉造型配合,顯示各種藝術效果。庭園照明:采用各種藝術造型的庭園燈、草坪燈照射道路、小徑、草坪等,并 采用投光燈、

21、低桿燈、矮燈等照射樹木、花草、假山、 涼亭、石景、碑牌等,烘托岀優(yōu)美、寧靜或熱鬧的氣氛。八、防雷設計:1本工程各個建筑均按三類防雷設計。2、防直擊雷:沿屋頂四周用D12鍍鋅圓鋼敷設避雷帶,直接利用金屬屋面作接閃器利用基礎內鋼筋作接地裝置,將三者焊成電氣通路,屋面所有突岀金屬 體均與避雷帶連接。3、防雷電波入侵:進岀建筑物的各種金屬管道、電纜鋼愷等均于入戶處與防雷接地裝置連接。重要設備電源箱處設SPD防浪涌過電壓保護器。4、接地電阻應不大于1歐。九、接地設計:1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系統,即變壓器中性點接地、保護接地及弱電系統接 地等共用防雷接地裝置。2、由室內變電所供電的電氣線路采用TN-S接地系

22、統。由室外變電所供電的電氣線路采用TN-C-S接地系統。在變電所內設置總接地點。3、PE線隨線路配至各用電體,插座內 PE線與N線應嚴格分開。4、建筑物內所有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和裝置外可導電部分均應可靠接地(PE),實施等電位聯結。十、強電防火措施1消防供電等級: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水泵、消防風機、火災自動報警聯控設備、火警通訊廣播設備、火災應急照明等消防用電為一級負荷。2、消防供電系統:采用二路高壓 10千伏供電,兩路高壓分別引自亮個不同區(qū)域的變電所,高壓電源相互獨立、同時工作。消防系統用電從變壓器低壓岀口 處分開形成獨立防災供電系統,不與普通負荷混合供電,變電所消防岀線配電 柜抽屜作紅色消防

23、標記以方便識別。消防設備均采用雙回路且在最末一級配電箱處自動切換,火災報警控制系統及重應急照明系統設不停電電源。3、火災應急照明:于疏散樓梯及走道、消防中心、消防水泵房、變電所等處 設應急照明,由專用雙電源切換線路供電,容量供全部照明,重要用房及人員 密集場所還設置有帶鎬銀電池應急燈。4、安全岀口及疏散指示:門廳、岀人口、樓梯間、走道、公共場所等處設疏 散指示和應急岀口指示燈,疏散指示及岀口指示燈帶鎬銀電池,放電時間不小 于小時。5、電氣線路敷設:建筑內的電力、照明、自控等主要線路采用阻燃型電線電 纜,重要消防設備如消防水泵、報警主機等及應急照明的供電線路采用耐火型 電線電纜,均穿鋼管暗敷,吊

24、頂及網架內敷設時外涂防火漆。弱電(智能化)系統設計依據1) 各專業(yè)所提條件及要求;2)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 50314-2000);3)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JGJ/T16-92);4) 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guī)范(GB/T 50311-2000);(GB 50200-94(GB 50348-2004);(YD 5032-97);(GB50116-98);5) 有線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guī)范6) (公共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guī)范7) 會議電視系統工程設計規(guī)范8)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guī)范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2000);")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

25、規(guī)范(GB/50343-2004);一、設計內容:1通信網絡系統(CNS);2、綜合布線系統(PDS);3、設備自動化系統(BAS);4、衛(wèi)星及有線電視系統(CATV);5、公共安全系統(PSS)包括閉路監(jiān)視系統、防盜報警系統。6、公共廣播系統(PAS);7、火災自動報警控制系統( FAS);二、通信網絡系統:1系統內容:通信網絡系統包括兩大部分:一是電話通信網絡,傳輸信息以語音為主兼有數 據與傳真等;二是聯接各種高速數據處理設備(如網絡交換機、服務器、工作 站等)的計算機網絡。網絡布線采用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2、電話網絡:電話信息插座的設置:按每個工作區(qū)域設置一個電話信息插座;室、會議室、其

26、它功能用房等處按需要設置。3、計算機網絡:計算機信息插座的設置:按每個工作區(qū)域設置一個計算機網絡信息插座,教室、會議室、其它功能用房等處按需要設置。信息插座均采用雙口型,一個用于語 音,一個用于數據。三、綜合布線系統:系統構成:結構化布線系統由工作區(qū)子系統、水平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垂直干線子系統和設備間子系統構成。并分區(qū)域設分配線間,配線間內設置分配線架。四、設備自動化系統:本作節(jié)能的原則校區(qū)內可設BAS其系統監(jiān)控可包括的子系統為:VRV系統、新風系統、電梯系統、給排水系統、變配電系統(高低壓、變壓器)、照明系 統(公共區(qū)域照明、泛光照明、景觀照明)。1 . VRV系統:如室內空氣處理采用 V

27、RV系統,為保證室內環(huán)境的要求。BA系統可通過通訊網關讀取其相關數據,而進行合理的控制。2. 送排風系統:根據建筑的暖通設計,監(jiān)控送風系統,以保證建筑室內的新風量。保證室內空氣的品質。監(jiān)控車庫的排風系統,根據車庫內部的CO濃度,排岀停車庫的污濁空氣,提高室內空氣品質。監(jiān)控內容為風機的手/自動開關,運行狀態(tài),熱 故障報警狀態(tài),啟停控制。3. 高低壓變配電系統:自動記錄高低壓、變壓器設備的相關數據。對高壓側工作狀態(tài)、故障報警進行 監(jiān)測;對低壓側各主干線的開關狀態(tài)及電流、電壓、頻率、有功功率、功率因 數、用電量進行監(jiān)測和記錄,對變壓器的溫度進行檢測,高溫報警。4. 照明系統分區(qū)域控制照明用電. 按節(jié)

28、假日及每天預定的時間程序對建筑內公共區(qū)域照明 進行啟停。根據室外的光照度對路燈、庭院燈、草坪燈等進行啟停控制,按照 模式(一般時間,節(jié)假日、重大節(jié)假日)對室外建筑物裝飾照明、泛光照明等 進行監(jiān)控。5. 電梯系統通過通訊網關檢測電梯的工作狀態(tài)和故障報警,顯示電梯所在樓層等信息。6. 給排水系統對生活水箱(池)、集水井的液位進行檢測,并據此對相關水泵進行啟??刂?,五、衛(wèi)星及有線電視系統:校區(qū)內設置電視前端設備,可接收衛(wèi)星電視、自辦節(jié)目、教學及城市有線電視 網節(jié)目。其終端插座按教室、辦公室、會議室、其它功能用房等處需要設置。六、公共安全系統:校區(qū)公共安全系統由閉路監(jiān)視系統、防盜報警系統、樓宇對講訪客

29、、停車場管 理系統等子系統組成。(1)保安閉路電視監(jiān)控系統一在校區(qū)主要道路、路口及各重要建筑主要岀入口 處、重要通道、電梯和必須設防的場所設置各種前端攝像機,將圖像傳至監(jiān)控 中心,集中進行實時監(jiān)控和記錄,使保衛(wèi)人員隨時了解整個校區(qū)的動態(tài)。同時 可采用多媒體圖像處理技術進行圖像的分析、檢索和儲存等處理。對于重點防 范的部位安裝超聲、紅外雙鑒探頭,并與閉路電視監(jiān)控系統聯鎖。防盜報警系統一在相關重要的部門設置電子門鎖(門禁)、紅外探測器、玻 破報警裝置,女口:重要辦公室.重要的管理庫房,財務中心等處。并與閉路電 視監(jiān)控系統聯鎖。(3)停車場管理系統一在停車場各岀入口設置停車場自動化管理系統。通過讀卡

30、機、車輛擋桿、指示燈牌等,對停車場岀入口進行控制,實現對車輛進岀及停 車指示的有效管理。通過布防,將非法侵入信號進行報警、記錄、確認和及時處理。同時留有與公 安11時及警中心聯網的通訊接口。七、火災自動報警控制系統:按國家規(guī)范需要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的建筑物內,設置火災自動報警控制系統,校區(qū)內設一個總的中心控制室.并設諾干個分控室,一般場所設置點式感煙探測器.大型高空間場所設置紅外對射感煙探測器。所 有公共場所設置消防廣播。1消防供電系統:消防電源采用雙回路在最末一級配電箱處自動切換,火災 報警控制系統設 UPS不停電電源。2、電氣線路敷設:建筑內的電力、照明、自控等主要線路采用阻燃型電線電 纜,

31、重要消防設備如消防水泵、消防電梯、防排煙風機、防火卷簾門等的供電 線路采用耐火型電線電纜,均穿鋼管暗敷及在豎井內橋架敷設。3、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火災報警乃消防聯動系統根據消防規(guī)范要求,按不同環(huán)境設置智能煙感、溫感 檢測探頭,帶電話插孔的手動報警按鈕及消火栓按鈕,監(jiān)測防火閥、干(濕) 式報警閥、檢修閥及水流指示器的狀態(tài)。并通過二總線的計算機網絡傳輸方式 傳送到消防控制中心的火災自動報警計算機控制主機上,對火災發(fā)生區(qū)域進行定位顯示和報警。在火災確認后通過消防聯動系統,控制消防泵、噴琳泵等啟 動,關閉相應的防火閥并返回信號、啟動排煙機和加壓送風機并返回信號、控 制防火卷簾和防火門并返回信號

32、,控制非消防電梯??渴讓蛹跋离娞荽?, 切斷非消防電源、啟動應急照明系統和緊急廣播系統。指揮人員疏散。在消防 控制中心設消防報警電話總機和與當地消防部門聯系的119火警專線電話。動力設計一、設計依據:1 .鍋爐房設計規(guī)范(GB50041-92)2. 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GB50028-93) (2002年版)3. 相關專業(yè)提供的資料;二、設計范圍:鍋爐房工藝設計 2.鍋爐房供熱系統設計 3.室外供熱管網三、鍋爐房本鍋爐房主要供應校區(qū)生活及采暖用熱.校區(qū)建筑規(guī)模和人數不斷地擴大,因此,根據本工程對供熱特點及總供熱量,擬在校區(qū)內設置兩座鍋爐房,鍋爐房設食堂附近,鍋爐房層高為6米。鍋爐選擇:生活熱水食堂蒸煮、洗衣機房及空調蒸汽用量估算值:EG-30T/ /h:,考慮各用熱單位交錯使用和同時使用系數,擬在一期鍋爐房內設置 2臺4T/h, 2臺5T/h,燃氣蒸汽鍋爐,采暖季節(jié)同時運行4臺鍋爐,非采暖季節(jié)運行1至2臺鍋爐;在二期鍋爐房內設置 3臺4T/h燃氣蒸汽鍋爐,采暖季節(jié)同時運行 3臺鍋爐, 非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