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大禹出生地_第1頁
也談大禹出生地_第2頁
也談大禹出生地_第3頁
也談大禹出生地_第4頁
也談大禹出生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大 禹 出 生 山 東 考 李 灃 一、大禹是華夏之祖 ,對大禹出生地的探討,也是對華夏之源的探討,對華夏文明之源的探討。歷史文獻和近代史學(xué)著作中,對大禹出生地的論述似乎比較一致,分岐不大,爭論也不多。對大禹的出生地,文獻載:禹興于西羌。 (史記·六國年表)大禹出西羌。 (后漢書·載良傳)大禹出于西羌。 (新語·術(shù)事)伯禹“西羌夷人也?!保ǖ弁跏兰o(jì)) 禹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產(chǎn)高密(禹),家于西羌,曰石紐。 (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也。傳曰:“禹生自西羌?!?(史記集解引皇甫謐語姒,禹氏。禹生戎地,一名文命。 (太平御覽八十二

2、引尚書緯·帝命驗)西羌,顧名思義,西方之羌。夏、商、周均定都中原,夏、商、周時的羌,均在王畿的西方。后漢書·西羌傳曰:“河關(guān)(古河關(guān)縣屬金城郡,金城即今蘭州)之西南,羌地是也?!蔽髑际巧痰慕?,商伐西羌的記載,在甲骨卜辭中比比皆是。文獻中還有“武丁征西羌鬼方三年乃克?!惫试娫疲骸白员素登?,莫敢不來王?!敝軙r,“及文王為西伯,西有昆夷之患?!薄袄ヒ闹肌币簿褪乔既种??!凹拔渫醴ド?,羌矛率師會于牧野?!闭f明商、周時,羌戎主要在西方,但也有很多已經(jīng)雜居中原。中原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古時統(tǒng)稱夷,具體來說,東方曰夷,西方曰羌或曰戎,南方曰蠻或曰越,北方曰狄或曰胡,這個界限大體正確,但不

3、是絕對正確。例如戎和狄,北方有西方有,甚至中原也有。因此姜和戎是混居的,由于混居,抑和互婚,還有一個姜戎氏。著名史學(xué)家顧頡剛、徐中舒、劉起釪諸先生考證,姜戎是九州戎的一支?!肮嗜种Q,以九州戎為最廣,合全部而言之?!?“甚疑禹本為羌族傳說中之人物” 這些記載和分析說明,禹生于西羌,或者說禹是西方戎地的人。顧頡剛先生主張此說,郭沫若及爾后的不少學(xué)者也認同此說禹生于西羌,禹所出的西羌的地望,也就是九州戎的地望,按照顧頡剛和劉起釪先生的考證,九州戎“是中國西半部的一個大地名,其境大抵西從今陜甘二省交界處起,北由隴山,南抵秦嶺,東達嵩山,而以晉境為主體?!毙熘惺嫦仍诎褪裎幕w論一文中說:“陸渾之戎后

4、來又稱為陰戎,為九州戎。他們所居的區(qū)域極廣。左傳·昭公四年把陸渾的居區(qū)作了一個概括的敘述說:四岳、三涂、陽城、大室、荊州、中南、九州之險也。這個九州,就是九州戎?!笔穼W(xué)界論及夏的疆域時,往往引用此文,也就是說,九州戎的地域與夏的地域,基本重合。關(guān)于夏都,有平陽、安邑、陽城、陽翟諸說,而且這些說法,現(xiàn)在基本都有考古學(xué)的證明。劉起釪先生在引證了各種考古數(shù)據(jù)后說:“根據(jù)這些測定年代,則陶寺類型文化的時代最早,東下馮類型二里頭文化時代次之,偃師二里頭文化時代最晚。”這三個考古文化區(qū)域基本對應(yīng)著平陽、安邑、陽城,說明禹夏是從晉中到晉南,再到河南偃師地區(qū)。照此分析,禹的出生地似在秦晉之間。帝王世

5、紀(jì)有:“鯀國在秦晉之間”之語,如果說這一記載正確,與劉先生的上述分析就十分吻合。上述文獻記載和史學(xué)前輩考證分析的結(jié)論就是,禹生于西羌或曰羌戎,其地望在九州之域,再具體點,就是秦晉之間。二、由于大禹是具有神話色彩的歷史人物,對禹的出生地大而化之,考證到此也就可了。但有的經(jīng)史學(xué)家對此還不滿足,對禹的出生地說的更為具體,具體到郡、縣、村。三國時的經(jīng)學(xué)家譙周(蜀漢大臣,巴西西充國人,今四川閬中西南)在蜀本紀(jì)中說:“禹本汶山廣柔縣人也,生于石紐?!碧茝埵毓?jié)在史記正義中云:“禹生于茂州汶川縣,本冉駹國,皆西羌?!彼?jīng)·沫水注:“廣柔縣有石紐鄉(xiāng),禹所生也?!便肷娇ず蟾臑槊?,汶山郡的郡址,就在汶川

6、縣縣城。元和郡縣圖志云:“廣柔故縣,在縣(汶川縣)西七十二里。禹本汶山廣柔人,有石紐邑,禹所生處,今其地名刳兒畔?!卞居钣浻终f:“石紐村在汶川縣西一百四十里?!比龂院?,尤其是唐時的歷史文獻,把禹的出生地說的十分具體了,即汶山郡廣柔縣石紐(或石紐村、石紐鄉(xiāng)、石紐邑、石紐山)從文獻學(xué)上考察,“石紐”最早出自何文?經(jīng)查有二:一是劉宋裴駰在史記集解中引晉人皇甫謐語:“孟子稱禹生石紐”,這一引言的可靠性令人懷疑。如果孟子確有其言,就直截了當(dāng)引孟子曰,為什么裴駰又引晉人皇甫謐曰?說明此語的出處已經(jīng)十分含糊。二是后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吳越春秋曰:高密(禹)“家于西羌,地曰石紐。石紐在蜀西川也?!壁w曄后漢人,

7、趙曄的吳越春秋比上述各文獻都要早,這應(yīng)該是“石紐”說的最原始出處。趙曄是會稽(浙江紹興)人,早年去犍為郡資中(今四川資陽)拜經(jīng)學(xué)大師杜撫為師,一去二十年,因此他對蜀地及蜀地的傳說掌故還是很了解,他的這個說法恐怕不是憑空捏造,而是來自當(dāng)?shù)氐拿耖g,也就是蜀人的傳說。對趙曄的吳越春秋,歷來的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都有說詞,即“此書撰寫并不全依正史,攙雜了傳說故事和主觀想象,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尤近小說家言?!睆堄X在吳越春秋校注中也說:“本書從記載史實這一點來說,是一部史書。但從他記載的內(nèi)容與格調(diào)來說,又不同于嚴(yán)謹(jǐn)?shù)氖芳抑畬嶄?。它是一部介于史家與小說之間的作品?!币虼?,在我們判斷“石紐”之說的可靠性和史料來源時,

8、都可參照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對趙曄的書和對趙曄的這些評論。對禹的出生地說的最為肯定和具體,而且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應(yīng)屬三國人譙周的蜀本紀(jì),又稱蜀王本紀(jì)。蜀本紀(jì)史傳為揚雄所作。但經(jīng)徐中舒先生考證,認為“蜀本紀(jì)或蜀王本紀(jì)的作者是蜀漢時代的譙周而不是西漢末年的揚雄?!毙煜壬J為,蜀本紀(jì)薈萃成書,當(dāng)在劉焉(益州牧)、劉備相繼統(tǒng)治益州之時,其根據(jù)是華陽國志的作者、蜀人常璩對該書成書過程的議論。常琥在華陽國志序中說,蜀本紀(jì)是劉焉賓客根據(jù)談晏(晏會上的閑聊)資料寫成的。劉焉賓客中有位來敏,在來敏的本蜀論中有很多蜀地的典故,如:蜀王望帝治汶山,以鱉令為相,“時玉山出水,如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令決玉山,民得安處。

9、”劉焉時代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叫秦宓,廣漢綿竹縣人,對蜀地傳說了如指掌,他應(yīng)廣漢太守的請求,講了三個傳說,第一個是鱉令治水,與來敏的說法同;第二個就是“禹生石紐,今之汶川郡是也”;第三個是“三皇乖祗車,出谷口,今之斜谷是也?!毙熘惺嫦壬f:“以上秦宓所陳本紀(jì)三事,皆見于蜀本紀(jì)或蜀紀(jì)中。秦宓所陳的本紀(jì),也就是后來蜀本紀(jì)或蜀紀(jì)的藍本?!笨磥眵M令治水、禹生石紐,都是在三國甚至于漢時,就廣為流傳的蜀地民間典故。這些民間流傳有一個共性,就是均出自蜀人之手之口。這些民間流傳是不是史實?或者有多大的史實成分?常琥的話很值得重視。常琥撰華陽國志),他也是蜀人,后于劉焉、來敏、秦宓百年左右。徐中舒先生說:“常琥是一

10、個封建的正統(tǒng)派史學(xué)家。他認為先蜀年代絕不能早于黃帝、堯、舜之世。他說世俗間橫有為蜀傳者,言蜀王蠶叢之間周回三千歲。他因為不相信先蜀積年久遠,就說,這都是世俗間的橫說。他認為蜀本紀(jì)中所載許多神話也是同樣的橫說?!睆臍v史地理學(xué)的角度分析,汶山郡廣柔縣石紐村,即現(xiàn)在的北川羌族自治縣。現(xiàn)在成都的西北部還有汶川、茂縣、北川等地名,說明石紐位于今四川的腹地,與關(guān)中十分遙遠,與夏國的中心相距三千余里,而且中間橫亙著東西長千里,南北寬數(shù)百里的秦嶺山脈。孟子說:“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毕膰蚩隙]有到達蜀地。秦嶺海拔2000多米,地勢險要,因此自古就有“蜀道難”的說法。在秦以前,中原與蜀處于隔

11、絕狀態(tài)。李白蜀道難中有:“蠶叢及漁鳧(蜀先祖),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乃與秦塞通人煙?!闭f明到了秦時,蜀和漢中或者說內(nèi)地才有了交通。與漢中交通,那是戰(zhàn)國時期秦惠王以后的事。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兵從漢中經(jīng)“石牛道”(即有名的南棧道)伐蜀,從此漢中與蜀開始來往,如同李白上述詩里說的。顧頡剛先生說,“本來夏桀之國不過從河、濟到華山的”,夏的疆域“反正離不了現(xiàn)在河南省的北部和山西省的南部,帶著一點兒河北省的南端,他們的敵國和與國都在山東省?!笨傊?,夏時中原與蜀還沒有交通,夏的疆界還沒有到達秦嶺,更談不到越過秦嶺到達蜀的腹地。綜上引述,無論吳越春秋還是蜀王本紀(jì),關(guān)于禹生石紐之說,恐怕不是信史,

12、理解為民間傳說,而且是蜀人的傳說,較為妥當(dāng)。三、文獻中與“禹生石紐”類似的傳說還有“禹生石坳”、“禹生昆石”、“禹生于石”諸說。1、 禹生于石坳:帝王世紀(jì)曰:伯禹夏后氏,姒姓也。父鯀妻修已見流星貫昴,夢禹降生在個低洼的山谷里。這里的“石坳”是地形之名,不是地域之名?!佰辍迸c“紐”兩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相混的可能。兩字不僅外型相似,讀音也相似,因坳字的本字幼,而“幼”和“紐”在一個音部。2、 禹生于昆(原字為昆旁加石字,下同)石:隋巢子曰:“禹產(chǎn)于昆石,啟生于石?!焙螢槔ナ??石是名詞,昆應(yīng)是形容詞。段玉裁曰:“昆,小蟲。傳曰昆者眾也?!闭沾私忉?,“昆石”就是像蟲一樣的石頭,或者是很多石頭。緄

13、、鯤、琨及禹生之昆石之昆,皆緣于昆字。丁山先生說:“竊意鯤、鰥、鯀,形或不同,音本相似,初蓋一字,后乃歧為三名,鯀之為鯀,當(dāng)因神話中鯤魚為名?!崩ナ梢岳斫鉃橄耵~一樣的一塊大石頭,也可以理解為禹父鯀化為巨石,禹從鯀石中出。3、禹生于石:隋巢子:“禹產(chǎn)于昆石,啟生于石?!毖组_山圖:“古有大禹,女媧十九代孫。堯理天下,洪水既甚,人民墊溺,大禹念之,乃化生于石紐山泉,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愛而吞之,有娠,十四月生子,及長,能知泉源,代父鯀理水。循甲開山圖說禹“乃化生于石紐山泉”,其母女狄來山泉汲水,從山泉里得到了如珠的石子,愛而吞之生了禹。這里有兩點:一是輪回托生,禹化為山泉中的如珠石子,禹母簡

14、狄吞而生禹;二是此處“石紐”為山泉中的一粒如珠石子,已經(jīng)不是汶川郡的石紐村了。這也是對禹生汶川石紐的間接否定。夏后氏是石生說,如果把禹生石紐、禹生昆石、禹生石坳,都歸結(jié)為石生說的具體說法,是石生傳說中的變異或者訛傳的話,禹生汶川廣柔的所謂石紐就不能成立。四、對于禹的出生地,比較而言,顧頡剛、劉起釪先生的禹生于西羌,是九州戎,是九州戎中的羌氏之戎,也稱羌戎氏,所在地域也就是左傳中“四岳、陽城、太室、荊山、中南,九州之險也”,含晉全境、豫西和陜甘的一部分的說法,更合于文獻記載和考古學(xué)的證明。但對這一說法再仔細分析,覺得仍有矛盾之處。對于禹生西羌和禹生戎地,顧頡剛先生說:“甚疑禹本為羌族傳說中之人物

15、,羌為西戎,是以古有戎禹之稱?!庇终f:“姜之于羌,其字出于同源,彼族蓋以羊為其圖騰,故在姓為姜,在種為羌?!眲⑵疴D先生說:“可知夏人戎人祖先原一,血統(tǒng)原同,只是由于文化發(fā)展的不同,分成了不同的部族?!庇砩谖髑?,不管是西羌的那一支,或者此羌在何處,總之,他是羌人的后裔。而羌即姜,羌是姜姓之本。照此分析,禹乃姜戎氏之裔胄,與申、呂、齊、許共祖,這就把夏后氏歸到了炎帝、共工、伯夷這個大族團中了,起碼是從這個大族團中分化出來的。這就與史記和大戴禮記說的“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和“顓頊產(chǎn)鯀,鯀產(chǎn)文命,是為禹”相矛盾。因黃帝、顓頊,姬姓也;而炎帝、共工、伯夷,姜姓也。禹的祖宗到底是姜姓還是姬姓

16、?禹到底是炎帝族團的人,還是黃帝族團的人?顧、劉先生的結(jié)論,給予了個與文獻記載相矛盾的答案。對禹的出生地,我們可以撇開“石紐說”和“西羌說”,換一個角度進行分析,也就是全面的理解和考證文獻中的記載。因為文獻對禹出生的記載,不止“石紐”、“西羌”這些內(nèi)容,還有其它非常重要而被我們忽視了的內(nèi)容。下面試著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些分析:大戴禮記曰:鯀娶于有莘氏,有莘之子謂之女志氏,產(chǎn)文命。世本曰:鯀娶有莘氏,謂之女志,是生高密。帝王世紀(jì)曰:伯禹夏后氏,姒姓也。父鯀妻修己見流星貫昴,夢接感,又吞神珠薏苡,胸拆面臨一地石坳。吳越春秋曰:鯀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壯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為人所感,因

17、而妊孕,剖脅而產(chǎn)高密。禹父鯀為堯臣,清雷學(xué)淇在竹書紀(jì)年義證中“謂鯀之治水為堯巨卿也”。鯀封崇地,史記·夏本紀(jì)·索引引連山易:“鯀封于崇”,所以國語·周語稱鯀為“崇伯鯀”。禹父鯀的封地在崇,崇應(yīng)在崇(嵩)山附近,也就是現(xiàn)今的河南鞏縣、登封之間。鯀為堯臣,鯀在堯時治水,“九歲,功用不成”。鯀在堯時治水九年,實際鯀在堯身邊不止九年。所以鯀的活動范圍,就在帝堯的周圍,或帝堯的所治水域。帝堯足跡有多種說法。說文:“陶丘有堯城,堯常居之,后居于唐”。漢書·高紀(jì)薛瓚注:“堯初居于唐,后居陶?!碧疲窈颖碧瓶h;陶,今山東定陶。先居后居暫且不說,總之堯在這兩個地方居住過。

18、除此之外,還有堯都平陽之說。平陽,一說在今山西臨汾,一說在今山西太原。堯時的政治或者說公共事務(wù)是治水,堯的治水指揮中心,或曰堯時的政治中心,應(yīng)該在“四瀆”或“河濟”之間,因為各種文獻記載的洪水,主要在這一區(qū)域,而治水的方法歸結(jié)起來,就是將泛濫之水導(dǎo)入海。山西是山地,雖有季節(jié)性和區(qū)域性的洪水,但不會形成江河湖水泛濫橫流,水逆行;再說此處的洪水不能直接導(dǎo)入海。山西不是堯洪水的中心區(qū)域。當(dāng)時的治水指揮中心,不可能設(shè)在臨汾或太原,只能設(shè)在河濟之間。另外,堯是顓頊和舜之間的過渡性人物,顓頊封高陽都帝丘,高陽在今陳留,帝丘在今濮陽;舜都陳,陳在今曹縣西南的虞城。因此堯都,只能在太行山的東麓,不可能坐落在比

19、較封閉的太行山西麓。堯都臨汾、太原的話,就遠離了治水的中心區(qū)域,遠離了當(dāng)時的政治中心,這恐怕與事實不符。禹的父親鯀娶有莘氏之女,說明有莘氏應(yīng)在鯀的活動范圍內(nèi)。莘是一個很古老的氏族或方國,詩·大雅·大明:“纘女維莘”。傳曰:“莘,大姒國也?!陛返牡赝?,文獻中說法不一,檢其要者,有下列幾處:1、 衛(wèi)地,今山東莘縣北。左傳·桓公十六年:“公使諸齊,使盜待諸莘,將殺之?!倍抛ⅲ骸拜?,衛(wèi)地,陽平縣西北有莘亭?!标柶?,漢縣,治莘邑故城,即今莘縣城。2、 汴州陳留。括地志:“古莘國,在汴州陳留縣東五里,故莘城是也。”陳留,漢縣,元和郡縣圖志:“屬汴州,武德四年屬杞州,今汴州雍丘

20、縣是也。故莘城,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古莘國地也,國語湯伐桀,桀與韋、顧之君拒湯于莘之墟,遂戰(zhàn)于鳴條之野。”3、 曹州濟陰郡,在今山東曹縣西北。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登有莘之墟以觀師?!倍抛ⅲ骸坝休?,故國名”。元和郡縣圖志:濟陰縣“古曹國,在縣東北四十七里,故定陶是也。莘仲故城,在縣東南三十里。蓋古莘之國也。汴州陳留和曹州濟陰的古莘國,從文獻記載上看雖分兩處,但仔細分析起來,恐怕實屬一地。從現(xiàn)今地圖上看,陳留或杞縣,距離曹縣或定陶,也就是五、六十公里。而文獻中說的這個莘國的方位,是“故莘城,在縣(陳留或杞縣)東北三十五里”,“莘仲故城,在縣(曹縣)東南三十里”。今杞縣東北三十五里和今

21、曹縣東南三十里,實際是一個地方,即有莘古國,兩處都說這是“有莘之墟”?!坝休分妗币彩枪哦ㄌ盏?,即堯曾都此?!坝休分妗币彩恰按箧病?,今杞縣(原杞州或雍州)乃禹后杞國?!坝休分妗笔巧虦缦牡淖詈髴?zhàn)場,即“湯伐桀,桀與韋、顧之君拒湯于莘之墟?!本C上所述,有莘氏的地望,應(yīng)在古曹州東南陳留東北。禹父鯀是堯臣。不管堯的居處有多少說法,由于定陶據(jù)河濟和“四瀆”中間,在堯 的諸多居處中,定陶應(yīng)是堯的治水中心。鯀的活動區(qū)域也應(yīng)在堯的管轄范圍內(nèi)。有莘氏就在定陶附近,鯀娶有莘氏,從地域社會學(xué)觀念上講是順理成章。禹父在堯身邊供職,而堯在定陶;禹母娘家緊挨定陶,一般來講,禹的出生地應(yīng)在這個區(qū)域。與這個結(jié)論相關(guān)的

22、還有一個細節(jié),即上面說的禹生于石、石坳、昆石,禹 母吞石紐山泉中的石子而生禹,禹母“嬉于砥山得薏苡以吞之”而生禹。說明禹的出生地是山地。元和郡縣圖志載:曹州有“曹南山,在縣東二十里?!笔乐驹唬骸安苣仙?,曹風(fēng)詩所謂薈兮蔚兮,南山朝隮,是也。有汜水出焉,即漢書云:高祖即位于汜水之陽?!便崴驮跐幗?。有莘氏地有山有水,與禹母的懷孕地和禹的出生地十分相符。五、文獻中關(guān)于禹母的記載,還有一個重要的細節(jié),即禹母的名字。大戴禮記和世本謂女志;吳越春秋為女嬉;尚書、帝王世紀(jì)、宋符瑞志為修已。在這諸多文獻中,無疑尚書最具權(quán)威性。禹母修已,東夷首領(lǐng)少皋之后,潛夫論載:少皋青陽“有才子四人,曰重、曰該、曰修、曰

23、熙,后嗣修紀(jì),見流星,意感生白帝文命戎禹。”其它文獻曰修已,因“己”是“紀(jì)”的本字,紀(jì)是周后才有的字,因此修紀(jì)的本字是修己。修是族稱,即少皋氏分衍出的修族(宗族或氏族);己是姓,史書均曰己姓出自少皋。己姓即姒姓,繼董增齡之后,劉師培、顧頡剛、聞一多諸先生都承認此說,并做了進一步的補充和論證。董增齡正義云:“禹母修己吞薏苡而生禹,故姒姓。薏苡古通意 , 從反己己有終已之意,是己姓即姒姓?!眲熍噫π蔗屧疲骸凹?、 古通,故姒、巳同文。祝融后裔之己古亦作姒。巳、姒二姓由同而分,又杞為夏裔,杞也姒字異文?!鳖欘R剛在祝融族諸國的興亡( )一文中說:“祝融八姓中,首一姓為己姓,而夏姓姒,姒從 , ( )即

24、已( )的反寫,所以董增齡說己姓即姒姓?!闭沾苏f來,禹母乃東夷少皋后裔。禹和夏后氏的姒姓,來源于東夷少皋己姓。順此思路考察,禹生于曹地也還有別的旁證。在禹母有莘氏和帝堯之墟的古曹州西南,有一個名字十分古怪的地方,稱楚丘,或稱雍丘,或稱戎州,或稱己氏,而這個地方又是古代夏后氏杞國所在地。史記·夏本紀(jì):“湯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笔酚?#183;杞世家:“殷時或封或絕,周武王封東樓公于杞,以奉夏祀?!贝蟠鞫Y記·少閒:“成湯卒受天命故乃放移夏桀,散亡其佐,乃遷姒姓于杞。”杞地,看來是夏的圣地,也可能是夏的祖地,所以司馬遷曰“周武王封東樓公于杞,以奉夏祀?!彼?jīng)云:“睢水又東逕雍丘縣故城北(守敬按:漢縣屬陳留郡,后漢因,魏屬陳留國,后魏為陽夏郡,今杞縣治。)舊杞國也。殷湯、周武封夏后,繼禹之嗣。城內(nèi)有夏后祠。昔在二代(夏、商)享祀不輟?!保ㄊ鼐窗矗簳n一百五十二引陳留風(fēng)俗傳,雍丘有夏后祠,有神井,能興霧雹。古來享祀,至今不輟。)杞地的夏后祠,夏商二代就享祀不輟。說明該祠出自夏人之手,而不是后人之作。 杞地在雍丘縣故城,屬陳留郡。元和郡縣圖志載:“楚丘縣,古戎州己氏之地,至漢為己氏縣,屬梁國,后漢濟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