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博物館設計_第1頁
公共建筑-博物館設計_第2頁
公共建筑-博物館設計_第3頁
公共建筑-博物館設計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公共建筑 - 博物館設計指導書一、概述博物館屬于博覽建筑類型, 除博物館外, 還包括各類、 各式展覽館以及其他規(guī)模大小不等的陳列館展覽中心等, 其設計方法大同小異。 博物館是 “對人類和人類環(huán)境的物質見證進行搜集、保護、研究、傳播和展覽”的機構,因此它具有采集保管、調查研究、普及教育三大基本職能。 以下將著重闡述博物館建筑方案設計中可能會遇到的有關設計問題。2博物館建筑按規(guī)??煞?: 大型館 ( 面積大于 10000m) 、中型館 ( 面積 4000 10000 m2) 、小型館 ( 面積小于 4000 m2) 。二、博物館的功能組成及功能分析1 、博物館功能組成博物館建筑最基本的組成有展覽陳

2、列區(qū)、觀眾服務區(qū)、 藏品保管區(qū)、 文保技術區(qū)、行政管理區(qū)、學術研究區(qū)、設備后勤區(qū)七大部分 ( 圖 2) 。這七部分功能區(qū)又各自包含著相應的房間組成 ( 圖 1) ,根據不同規(guī)模、不同性質的博物館,其功能組成還會有增減 - 如特大型博物館,還有圖書資料區(qū)、安全保衛(wèi)區(qū)、對外服務區(qū)等。而小的博物館功能組成可能只有二、三個區(qū)。圖 1 博物館的功能組成2、博物館的功能分析在上述博物館七個功能區(qū)中, 展覽陳列是核心部分, 并與觀眾服務設施部分構成對外開放部分 ; 而藏品陳列區(qū)、技術用房、學術研究用房、行政設備輔助用房構成了內部作業(yè)部分并服務于對外開放部分。 在圖 2 中,圖形大小示意各用房面積的差別,線條

3、的粗細表示它們相互間關系密切的程度。 根據這七個功能分區(qū),我們應注意到在方案構思過程中, 應盡量使粗線連接的功能區(qū)相對要靠近些, 以避免流線過長。圖 3 博物館的出入口分析精選文庫做到對上述博物館大的功能分析的理解不是太困難, 問題是把博物館所有房間的功能關系搞清楚并不是太容易。 為此,需要特別對博物館的出入口布置及其相互關系做出分析,從圖 3 博物館的出入口關系中可以看出下列幾個問題 :圖 2 博物館的功能分區(qū)分析(1) 博物館建筑對外出入口至少應包含 : 觀眾出入口、管理人員出入口、藏品出入口、后勤輔助出人口。 根據博物館的性質和規(guī)模, 這些出入口有的可以合并 ( 如小型博物館可將管理人員

4、和藏品出入口合二為一 ); 有的甚至因為沒有某種功能部分而取消這部分的出入口 (如某些小型專博物館沒有設備用房, 也就無需考慮后勤的出入口 ) 。對于博物館建筑的這幾個出入口都相應要與用地的出入口發(fā)生對應關系。一般來說,博物館用地范圍內最好有至少兩個與城市道路銜接的出人口 一個作為主入口與博物館建筑的觀眾入口相對應, 另一個次要入口與其余的內部作業(yè)幾個功能區(qū)的出入口相對應 ( 圖 ) 。(2)觀眾服務區(qū)內各功能房間眾多,諸如 : 休息、接待、問詢、存包、咖啡座、賣品部、衛(wèi)生間等,這些房間基本圍繞門廳或大廳布置,并都處在博物館建筑空間序列的前部。(3)展覽陳列區(qū)是博物館建筑的主體部分,應處在核心

5、部位。它所包含的展廳, 雖然數量多、空間大,但功能并不復雜,僅包含展具儲藏。根據博物館的不同性質、不同規(guī)模,展廳可細分為陳列廳、展覽廳、室外展場。分清這幾種不同展覽空間的性質,有助于設計者將它們布局在恰當的地方。當然,在這個功能區(qū)內還包含了為觀眾服務的休息、衛(wèi)生間等。(4) 學術研究區(qū)是大中型博物館內研究人員工作的地方,作為功能分區(qū)應布局在相對獨立的區(qū)域。 根據博物館的不同特色, 學術研究區(qū)所包含的房間內容并不一樣。如綜合博物館有對各類文物進行研究的文物保護環(huán)境研究室、 熱釋光斷代研究室、青銅工藝研究室、陶瓷工藝研究室、金屬文物腐蝕控制研究室、 x 光工作室、激光工作室、照相室等等。如果是美術

6、館, 學術研究區(qū)就包含有創(chuàng)作室、研究室、畫室、圖書資料室等。這些房間之間不需要很緊密的功能聯系,但與藏-2精選文庫品庫要有方便聯系。(5) 藏品保管區(qū),它由藏品庫及為藏品庫服務的各相關房間組成。各類藏品庫 ( 一般庫房、珍品庫 ) 組成完全獨立的區(qū)域,由總門控制與外界隔離。而為藏品庫服務的緩沖間、藏品暫存庫、鑒賞室、儲藏室、管理辦公室等都應布置在藏品庫房的總門之外。(6) 文保技術區(qū)是對藏品進行處理的專設房間。根據文保的技術要求設置有鑒定室、編目室、熏蒸室、實驗室、攝影室、修復室、 文物復制室、標體制作室、裱糊室等相應的技術用房。文保技術區(qū)要與藏品保管區(qū)接近,但其中的熏蒸室、實驗室要與藏品庫有

7、一定距離。(7) 行政管理區(qū)包含館長、接待、會議、財務、黨團辦公等各辦公室,它們要靠近內部入口, 以便與外來人員聯系方便, 又要有通暢的過道與陳列區(qū)、 藏品保管區(qū)、文保技術區(qū)取得聯系。(8) 設備后勤區(qū)包含空調機房、變配電房、水泵房、水工、電工、行政庫房等,它們可布置在博物館偏僻一角,也可在館區(qū)內單獨設置。圖 4 博物館的流線分析3 、博物館建筑流線分析上述博物館建筑的眾多房間如何配置成一個有機整體, 只能通過清晰的流線-3精選文庫組織把各空間串起來。 因此,對博物館建筑功能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把所有房間之間的關系搞清楚,這就是流線分析。從圖 4 所表述的博物館流線分析圖我們可以看出:(1) 博物

8、館可分為 : 一般觀眾流線、專業(yè)人員流線、藏品流線、行政管理流線。它們各自有單獨的出人口與外界聯系。(2) 一般觀眾流線和專業(yè)人員流線以及它們所聯系的房間屬于對公眾開放的區(qū)域,應布局在博物館建筑的前區(qū),接近博物館主要出入口。(3) 藏品流線和行政管理流線以及它們所聯系的房間屬于館內作業(yè)區(qū)。帥布局花博物館建筑的后區(qū),與觀眾流線隔開。(4) 前區(qū)的展覽陳列與后區(qū)的藏品庫應盡可能靠近,使藏品運輸流線短捷。(5) 設備后勤區(qū)應與其他房間保持 - 定距離,沒有直接的流線關系, 并有單獨的出入口。三、博物館建筑方案設計主要相關法規(guī)(JGJ66-91)1 、總平面(1) 館區(qū)內應功能分區(qū)明確, 室外場地和道

9、路布置應便于觀眾活動、 集散和藏品裝卸運送。(2) 陳列室和藏品庫房若臨近車流量集中的城市主要干道布置,沿街一側的外墻不宜開窗。(3) 新建博物館建筑的基地覆蓋率不宜大于 40%。(4) 館區(qū)內應設置自行車和機動車停放場地。2 、建筑設計(1) 大中型館內 2 層或 2 層以上的陳列室宜設置貨客兩用電梯, 2 層或 2 層以上的藏品庫房應設置載貨電梯。(2) 藏品的運送通道應防止出現臺階, 樓地面高差處可設置不大于 1:12 的坡道。珍品及對溫度、濕度變化較敏感的藏品不應通過露天運送。(3) 大、中型館的藏品宜按質地分間儲藏,每間庫房的面積不宜小于50 m2,應單獨設門。重量或體積較大的藏品宜

10、放在多層藏品庫房的地面層上。(4) 藏品暫存庫房、鑒賞室、儲藏室、辦公室等用房應設在藏品庫房的總門之外。(5) 收藏對溫濕度較敏感的藏品, 應在藏品庫區(qū)或藏品庫房的入口設緩沖間,面積不小于 6 m2 。(6) 陳列室的面積、分間應符合靈活布置展品的要求,每一陳列主題的展線長度不宜大于 300m。(7) 陳列室單跨時的跨度不宜小于 8m,多跨時的柱距不宜小于 7m。(8) 大、中型館內陳列室的每層樓面應配置男女廁所各一間,若該層的陳列室面積之和超過 1000 m2,則應再適當增加廁所的數量。男女廁所內至少應各設 2 只大便器,并配有污水池。(9) 大、中型館應設置報告廳, 位置應與陳列室較為接近

11、, 并便于對外開放。報告廳宜按 1-2m2/ 座設計。(10) 水池、噴泉不應緊貼藏品庫房和陳列室布置。(11)藏品庫區(qū)的防火分區(qū)面積,單層建筑不得大于1500 m2 ,多層建筑不得大于 1000 m2,同一防火分區(qū)內的隔間面積不得大于500 m2。陳列區(qū)的防火分區(qū)面積不得大于 2500 m2 ,同一防火分區(qū)內的隔間面積不得大于1000 m2 。-4精選文庫(12) 藏品庫區(qū)的電梯和安全疏散樓梯應設在每層藏品庫房的總門之外, 疏散樓梯宜采用封閉樓梯間。(13) 陳列室的外門應向外開啟,不得設置門檻。四、博物館建筑方案設計要點1 、總平面設計(1) 妥善選擇館區(qū)用地與城市道路銜接的主次入口位置,

12、使之對外聯系做到主入口能迎合觀眾主要人流方向, 次要人口便于館內人員和藏品的進出, 且兩者適當拉開距離,有利于博物館建筑的對外開放部分與館內作業(yè)部分兩大功能分區(qū)的布局。(2) 合理把握館區(qū)用地的圖 ( 建筑 ) 底 ( 場地 ) 關系,做到 " 圖" 的覆蓋率不大于 40%。建筑適當集中,且以南北朝向為主。場地平面形狀便于按室外功能分成若干區(qū),且有足夠的館前廣場和停車場地。2 、建筑方案設計要點( 1) 根據用地出入口位置和總平面的圖底關系使博物館的屁覽陳列區(qū)、觀眾服務區(qū)、學術研究區(qū)、收藏保管區(qū)、行政辦公區(qū)、設備后勤區(qū)六大部分的功能分區(qū)合理,使觀眾參觀路線與藏品運送路線互不交叉。(2) 陳列室是博物館的核心部分,主要解決好 " 三線 "( 流線、光線、視線 ) 的設計問題。對于考試來說重點要測試的是如何處理好陳列室的流線設計問題, 這涉及到陳列區(qū)各陳列廳的布置形式。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方式:1) 串聯式。參觀路線連貫,方向單一,國內多為順時針進行。適合連續(xù)性強的展出,如歷史博物館。2) 放射式。各陳列室環(huán)繞放射樞紐 ( 大廳、共享空間 ) 布置,觀眾參觀完一個或一組陳列室后,同到放射樞紐,再到其他陳列室。適合觀眾選擇性參觀,如美術館。3) 大廳式 : 利用大廳綜合展出或靈活分隔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