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流派CH.2.新劍橋學派_第1頁
西方經濟學流派CH.2.新劍橋學派_第2頁
西方經濟學流派CH.2.新劍橋學派_第3頁
西方經濟學流派CH.2.新劍橋學派_第4頁
西方經濟學流派CH.2.新劍橋學派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3793字CH.2. 新劍橋學派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紹新劍橋學派的主要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主張。學習本章,要求大家了解新劍橋學派的形成和理論淵源;理解其方法論和理論前提;把握其價值理論、分配理論、經濟增長理論、“滯脹”理論;搞清其經濟政策主張及其與新古典綜合派主張的區(qū)別。重點和難點 重點:1. 該學派理論的基本特點;2. 該學派的價值論和分配論;3. 該學派增長理論的特點;4. 該學派的 “滯脹”理論;5. 該學派的經濟政策主張及其與新古典綜合派的區(qū)別。難點:1.其經濟增長理論;2.其政策主張與新古典綜合派的區(qū)別。【凱恩斯的通論出版以后,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凱恩斯的追隨者紛紛對凱恩斯的

2、經濟理論進行了解釋、補充和發(fā)展,力圖使凱恩斯理論“動態(tài)化”和“長期化”(因為凱恩斯的通論一書,一般被稱為是一種短期的、比較靜態(tài)的分析),因此,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經濟波動論、宏觀經濟學等。所有這些在凱恩斯的通論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經濟理論,一般通稱為“后凱恩斯經濟學” 關于“后凱恩斯經濟學”這一概念,在西方經濟學文獻中,曾泛指戰(zhàn)后在凱恩斯的通論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經濟理論。但自新劍橋學派出現(xiàn)后,該詞常指新劍橋學派的經濟理論。如,美國挑戰(zhàn)雜志自1978年5-6月起,連載了以后凱恩斯經濟學指南為總標題的一系列文章,其內容主要就是介紹與新古典綜合派相對立的新劍橋學派的理論和政策觀念。(post-Keynesia

3、n economics)?!亢髣P恩斯經濟學發(fā)展至今,大致可以分為兩大學派:一是以美國薩繆爾森、索洛和托賓等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派,該學派后來自稱為“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其特點是盡量把凱恩斯理論與新古典學派的傳統(tǒng)理論結合起來;二是以英國劍橋大學教授瓊羅賓遜(Joan Robinson)、皮羅斯拉法(Piero Sraffa)、尼古拉卡爾多(Nichola Kaldor)、盧季帕西內蒂(L.L.Pasinetti)等為代表的新劍橋學派,該學派與新古典綜合派相對立,特點是竭力使凱恩斯理論和新古典學派的傳統(tǒng)理論分開。第一節(jié) 新劍橋學派的形成和理論淵源一、新劍橋學派的形成新劍橋學派(neocambrid

4、ge school)是在二戰(zhàn)后經濟學界紛紛創(chuàng)立和修正經濟增長理論和模型的熱潮中,以瓊羅賓遜為首的一些英國經濟學家,同以美國薩繆爾森為首的新古典綜合派就經濟增長、分配理論等進行激烈論爭的過程中形成的。【由于這個學派的主要成員羅賓遜、斯拉法、卡爾多、帕西內蒂等都在英國劍橋大學任過教,而他們的經濟理論、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張又與以馬歇爾為代表的老劍橋學派有所不同,因而被稱為新劍橋學派。新劍橋學派是現(xiàn)代凱恩斯主義的一個重要分支,與另一個重要分支新古典綜合派相對應。由于該學派代表人物斯拉法和帕西內蒂的原籍是意大利,所以這一學派也被稱為“英國-意大利學派”。而該學派論爭的對手薩繆爾森、索洛任教的美國麻省理工學

5、院(MIT)所在地也叫劍橋,因此他們之間的爭論被稱做“兩個劍橋之爭”?!?956年羅賓遜出版了資本積累一書,卡爾多也在經濟研究評論上發(fā)表了題為“幾種不同分配理論”的論文,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經濟增長理論模型。兩者的共同點是,從凱恩斯的投資-儲蓄分析出發(fā),把經濟增長理論與分配理論結合起來,這一觀點標志著新劍橋學派的形成。新劍橋學派的另一個獨特之處在于:其基本觀點不是由一個代表人或創(chuàng)始人建立的,而是由一些代表人物觀點的綜合形成的?!荆ɡ?,否定邊際生產力的觀點是斯拉法早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主張回到李嘉圖的觀點也是他在20世紀60年代初的倡議;強調投資對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主要得益于波蘭經濟學家卡

6、萊斯基(Michal kalecki,1899-1970);把經濟增長理論與階級的收入分配結合起來的觀點,則是羅賓遜和卡爾多的貢獻。)新劍橋學派的主要經濟學說是:以凱恩斯的收入分配理論為依據(jù),主張恢復李嘉圖的傳統(tǒng),建立一個以客觀價值論為基礎,以現(xiàn)代收入分配理論為中心的理論體系;同時提出和討論向沒有食利者階層和文明生活過渡的經濟政策,企圖通過改變資本主義現(xiàn)存的分配制度來挽救資本主義。所以,這一學派也被稱為新李嘉圖學派或凱恩斯學派?!慷?、新劍橋學派的理論淵源新劍橋學派的理論淵源主要有三個方面:(1)凱恩斯的通論一書。【新劍橋學派師承了凱恩斯的“投資-儲蓄分析”,強調投資對就業(yè)量和國民收入水平的決定

7、作用。他們十分強調,凱恩斯經濟理論的基本要點是通論第24章中關于社會哲學的論述,即論述資本主義社會財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以及推論資本主義社會必然走向沒有食利者階層的文明生活新階段。】(2)卡萊斯基的經濟理論對新劍橋學派的理論也有很大影響。【卡萊斯基在1933年發(fā)表的“商業(yè)循環(huán)理論大綱”這篇著名論文中,提出了幾乎與凱恩斯有效需求理論相同的資本主義經濟周期波動的理論,并把不完全競爭、壟斷價格等因素的作用引進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強調投資對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瓊羅賓遜對此十分推崇,認為“卡萊斯基所作的說明在一定程度上比他(指凱恩斯引者)更富于邏輯上的一貫性” 瓊羅賓遜、約翰伊特韋爾:現(xiàn)代經濟學導論,商務

8、印書館1982年版,第63頁。,因而,“卡萊斯基的論述在某些方面是比凱恩斯的通論更為真正的通論?!薄凯偭_賓遜:“經濟理論的第二次危機”,載現(xiàn)代國外經濟學論文選第一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7頁。(3)對新劍橋學派理論有重大影響的經濟學家是斯拉法?!舅估ㄓ?960年出版了他近30年的研究成果:用商品生產商品。在這本小冊子中,斯拉法以其精良的文字、嚴謹?shù)倪壿?,重新恢復了李嘉圖的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為新劍橋學派的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提供了基礎,也為批判新古典綜合派的邊際生產力分配論提供了武器。新劍橋學派宣稱,要通過斯拉法的理論返回到李嘉圖的古典經濟學傳統(tǒng),“重建政治經濟學”。所以,該學派也往往被

9、人稱為“新李嘉圖主義”?!康诙?jié) 方法論和理論前提一、新劍橋學派的方法論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方法上,新劍橋學派都有自己的鮮明特征。新劍橋學派的方法論可歸納如下:(1)恢復凱恩斯的歷史分析法,強調歷史(特別是時間)、制度(尤其是私有財產)、關系(重點是勞資關系)等因素;摒棄新古典學派的均衡分析方法。(【羅賓遜認為:“在理論方面,通論的主要論點是打破均衡的束縛,能考慮現(xiàn)實生活的特征昨天和明天的區(qū)別。就這個世界的現(xiàn)在來說,過去是不能召回的,未來是不能確知的。例如,對收入分配就必須從歷史因素著手分析,而不能單純從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來分析。無論什么時候,貨幣工資率多少是一種歷史偶然的事,它依賴過去長時期勞工

10、市場上的種種條件”。 現(xiàn)代國外經濟學論文選第一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5頁。這就是說,經濟運行是一個歷史過程,目前的經濟行為必須依靠對過去和未來的看法來作出決定。但是,人們對未來知之甚少,因為“未來在本質上是不確定的”,理性的選擇行為是不存在的,人們只能按照慣例和主觀推測來作出經濟決策。因此,人們的預期常常會落空,而按照常規(guī)所作出的判斷也往往被現(xiàn)實打破,從而經濟的波動是不可避免的??傊?,經濟過程是一種通過“歷史時間”的運動,它只能是一種單向的,在波動中從過去走向不確定的未來。羅賓遜指出,新古典學派把經濟的運行描繪為像“鐘擺”一樣的機械運動,從而抽象掉了今天和明天的區(qū)別,抽象掉了歷史,并由

11、此認為資本主義是一個“一般均衡的制度”。而新古典綜合派拋棄了凱恩斯的歷史分析方法,完全繼承了新古典派的均衡概念。羅賓遜指出,一旦引入時間概念,這種機械的均衡觀“就站不住腳了” 同上書,第22頁。他們的微觀基礎基本上就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論和要素供求均衡價格決定收入的分配論;他們宏觀分析的核心,就是找到儲蓄曲線與投資曲線相交的均衡點。而這恰恰是拋棄了通論的精髓?!浚?)主張凱恩斯經濟理論的統(tǒng)一性,將宏觀長期動態(tài)分析與微觀短期靜態(tài)分析相結合。【新劍橋學派認為,價值問題,尤其是分配問題同整個經濟活動水平密切相關,應作為分析全面經濟動態(tài)的基本問題,從宏觀上加以把握。而凱恩斯經濟理論作為一種宏觀經濟理論

12、體系,其主要缺點是沒有價值論和分配論的微觀分析基礎。要使宏觀經濟學具有微觀經濟學基礎,就應研究價值論和分配論。】新劍橋學派明確主張:價值應具有“客觀”、“物質”的基礎,即價值主要由生產條件來決定,而不能把價值視為主觀的概念;分配論應研究收入分配的相對份額是如何決定的?它們又是如何變動的?其變動趨勢是什么?價值論和分配論均是不可分的。如沒有價值論的探討,收入分配問題也就不能得到解決,而不研究收入分配理論,價值理論也就無從談起。新劍橋學派從價值論和分配論入手,把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結合起來,與凱恩斯的經濟理論相比有了新的發(fā)展?!纠?,新劍橋學派的經濟學家在設計宏觀模型時,吸收了卡萊斯基的分析方法

13、:用動態(tài)的總量分析補充凱恩斯所采用的比較靜態(tài)的分析方法;用分解為工人和資本家兩個階級的收入、儲蓄和消費等總量,來代替凱恩斯的有關概念。這樣,各個總量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不僅說明了收入水平的變動趨勢,同時也反映了兩個階級在收入分配中的利益對立關系及其變動趨勢,從而把宏觀動態(tài)理論同微觀分配理論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浚?)確定結構分析和制度分析,摒棄邊際分析。新劍橋學派認為,價值的決定與部門的生產結構和技術條件有關,收入分配則取決于制度因素。因而,他們主張以收入分配的制度分析作為收入分配格局決定的基礎,從而反對新古典綜合派堅持的邊際分析方法。例如,斯拉法在其1960年出版的用商品生產商品一書中尖銳地指出:如

14、果消費的數(shù)量和投入的數(shù)量一直保持不變,則既無邊際效用又無邊際產品,這樣就什么都沒有了。二、新劍橋學派理論的基本特點【新劍橋學派在理論上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強調收入分配理論、摒棄邊際生產力分配理論和強調貨幣是導致經濟不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等?!浚ㄒ唬娬{收入分配理論【研究收入分配,是凱恩斯以來任何學派都日益重視的理論問題。新劍橋學派則力圖把經濟增長理論和收入分配理論融為一體,著重考察經濟增長過程中工資(勞動收入)和利潤(財產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相對份額的變化,主張回到新古典特別是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的主題國民收入在社會各階級之間的分配上來?!吭谑杖敕峙淅碚摰难芯糠矫?,他們從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出發(fā),肯定投

15、資是資本主義經濟活動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并提出了兩個特殊的觀點:(1)在投資與儲蓄的關系上,必須變更其傳統(tǒng)的“儲蓄支配投資”的舊觀點,應堅持“投資支配儲蓄”的凱恩斯新觀點。【傳統(tǒng)觀點認為,任何時候作為投資的基金來源的儲蓄是一定的,故投資受儲蓄的支配。而凱恩斯理論認為投資與儲蓄的決定是由不同的人作出的,投資多少由企業(yè)家支配,并不受公眾儲蓄的支配,只有增加投資才能增加收入和就業(yè)。因此是投資支配儲蓄,而不是相反?!浚?)投資不僅決定著生產水平和就業(yè)水平,而且是工資和利潤在國民收入分配方面的主要決定因素。【因為國民收入最后分解為工資和利潤兩大部分,兩者相對份額的大小直接依存于利潤率的高低。因為該學派假設

16、,工人沒有或只有微不足道的儲蓄,儲蓄主要來自企業(yè)(資本家),而作出投資決定的又是企業(yè)家(資本家) 在這里,企業(yè)的經營權是統(tǒng)一的。,故利潤的高低對國民收入中工資和利潤的相對份額起著決定作用。利潤率越高,則利潤總額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越大,工資總額的比重越?。环粗?,則相反。如果國民收入一定,則工資和利潤總是呈反方向變化?!俊拘聞驅W派根據(jù)其收入分配理論和經濟增長理論,考察現(xiàn)代經濟社會(資本主義)而得出的結論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增長更加有利于利潤收入集團,而不利于工資收入集團,工資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將越來越低,或者說具有下降的趨勢。所以,資本主義經濟增長必然帶來“富裕中的貧窮”,收入分配的失調才是資本

17、主義社會的真正病根。于是,新劍橋學派給出的對策是,要消除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就應改進它的收入分配制度。】(二)摒棄邊際生產力分配論1926年斯拉法在經濟學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競爭條件下的收益率”的文章,著重批判了邊際生產力分配論。該文章雖然在西方經濟學界沒有引起太大的震動,但對新劍橋學派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新劍橋學派認為,所謂邊際生產力不外乎是增加一個單位勞動或資本所增加的單位產品的價值,其貨幣表現(xiàn)即為產品的價格。但要計算產品的價格,必須先知道各投入因素如勞動和各種資本的價格。而這些投入因素的價格如不知道它們的工資率、利率和利潤率又無從計算。因此,用來決定分配份額的工資率、利率和利潤率的

18、邊際生產力還得用工資率、利率和利潤率來計算。這完全是一種循環(huán)論證,根本不能說明什么問題?!敬送猓舾鶕?jù)邊際生產力理論,則生產要素對產品價值的貢獻與其獲得的相應報酬是相對的;它們之間的收入分配份額即使有差距,甚至是很大的差距,在客觀上也是公平合理的。這種結論與新劍橋學派堅持通過人為地調整收入分配格局以減少貧富差距的主張是不相容的。因此,新劍橋學派堅持用自己的分配理論來代替邊際生產力理論?!浚ㄈ娬{貨幣是導致資本主義經濟不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新劍橋學派認為,資本主義是一種貨幣經濟。貨幣之所以存在,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未來是“不確定”的,是不可預知的;而貨幣是一種流動性最大并且風險最小的價值貯藏手段,可

19、以在“現(xiàn)在”和“不確定”的未來之間提供一個“確定的”環(huán)節(jié)。】所以,人們愿意把一部分收入或財富用貨幣的形式保存起來,一切契約(債務的、交易的)也用貨幣來計量或規(guī)定。但在另一方面,也正是貨幣的存在加劇了資本主義經濟的不穩(wěn)定性。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由于貨幣的存在使收入和支出、儲蓄和投資不一定相等,這也就使得商品的生產與銷售不一定相等,從而無法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第二,貨幣和信用制度的存在為企業(yè)家(資本家)的投資提供了融資便利,使之不受自有資金或財富的限制?!具@樣,企業(yè)家(資本家)可以把生產資源較多地投向利潤高的投資品的生產,而較少地投向工人所需要的消費品的生產,這意味著工人所得到的實際工資份額相對下

20、降。這就產生了不穩(wěn)定因素,即貨幣工資與實際工資發(fā)生了分離。在這種情況下,工人不得不要求提高貨幣工資,而工資的提高導致物價水平的上升,形成工資物價、物價工資螺旋式上升的通貨膨脹 瓊羅賓遜稱這種情況為“通貨膨脹關口”(inflation barrier)。,最后造成信心崩潰、增長停滯,經濟陷于蕭條,產生大量失業(yè)?!恳虼?,新劍橋學派堅持凱恩斯傳統(tǒng),認為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動決定于貨幣數(shù)量的流行理論是不能說明問題的;物價水平主要是由貨幣工資率決定的。按照其理論觀點,工業(yè)制成品的價格一般是在產品的直接成本(工資和原材料費用)的基礎上加一定比例的毛利或利潤而成的。這個加成比例的大小是由產品的“壟斷程度”決定的

21、。在壟斷程度不變的條件下,工業(yè)制成品的價格主要是由直接成本的變動,特別是貨幣工資率的變動決定的,而貨幣工資率則是由勞資雙方談判決定的?!具@樣,在接近充分就業(yè)的條件下,工資談判成為政治問題,從而導致階級沖突工人為保持他們的工資在總收入中的份額而斗爭,企業(yè)則為提高自己的利潤而希望降低工資的份額。】這種為增加各自所得的相對份額而進行的斗爭,又不可避免地導致工資物價、物價工資螺旋式上升的通貨膨脹。此時,大量的失業(yè)也無法阻止物價水平的持續(xù)上升。這就是新劍橋學派對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出現(xiàn)的通貨膨脹和失業(yè)并存“滯脹”現(xiàn)象的解釋。三、新劍橋學派經濟分析的理論前提在整個經濟分析的理論前提方面,新劍橋學派與新古典綜

22、合派的主要分歧反映在兩個問題上:一是如何看待“薩伊定律”;二是如何認識投資與儲蓄之間的關系。對于前者,凱恩斯以前的古典經濟學家是完全信奉“薩伊定律”的,認為在自由競爭條件下,由于市場的自發(fā)調節(jié),總供給總是等于總需求的,經濟總是趨于充分就業(yè)均衡的。凱恩斯在通論中抨擊了“供給自動創(chuàng)造需求”的薩伊定律,摒棄了新古典學派關于資本主義經濟可以通過市場自動調節(jié)以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均衡的說教。但是,凱恩斯本人確實也說過:“實行管理以后,總產量與充分就業(yè)下之產量相差不遠,則從這點開始,經典學派理論(即新古典經濟學引者注)還是對的?!?凱恩斯:通論,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71頁。新古典綜合派正是以此作為依據(jù),認為

23、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使資本主義經濟達到充分就業(yè)后,新古典經濟理論可以再度適用。羅賓遜對凱恩斯的上述理論持否定的態(tài)度,認為這是凱恩斯“考慮不充分的、完全與他的主要論點相反的意見”。 瓊羅賓遜:“經濟增長的年代”,載現(xiàn)代國外經濟學論文選第一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38頁。她指出,新古典綜合派在把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與新古典經濟學綜合起來的過程中,使得“薩伊定律被矯揉造作的恢復了,并在它的掩護下,所有舊學說都偷偷地又恢復過來了”。 同上書,第31頁。 對于后者,在投資與儲蓄的分析中,新劍橋學派認為,“正統(tǒng)觀念是以薩伊定律的說法為依據(jù)的,根據(jù)薩伊定律,儲蓄量決定投資率?!?瓊羅賓遜、約翰伊特韋爾:

24、現(xiàn)代經濟學導論,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65頁。新古典學派正是持有這樣的觀點,認為在任何時候,儲蓄總是一定的,只要通過利息率的調節(jié),儲蓄總是可以全部轉化為投資的,因而投資是由儲蓄支配的。凱恩斯的觀點則相反,他認為投資和儲蓄是由不同的人處于不同的目的進行的,投資是由公司、企業(yè)家決定的,儲蓄是由居民行為決定的。居民儲蓄的增加,意味著消費需求的減少,從而減少了有效需求,減少了就業(yè)。只有增加投資,才能增加收入和就業(yè),從而使儲蓄和投資在新的國民收入水平上達到相等。新劍橋學派認為,根據(jù)凱恩斯的觀點,不是儲蓄支配投資,而是“儲蓄不能不受投資量(增添設備和原材料的支出)的支配。儲蓄水平隨收入水平而變化,在工

25、人失業(yè)和生產設備利用不足的時候,投資支出的增加會提高收入,從而增加消費支出,又增加儲蓄?!?瓊羅賓遜、約翰伊特韋爾:現(xiàn)代經濟學導論,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65頁。而新古典綜合派則認為,只要根據(jù)居民的儲蓄傾向算出充分就業(yè)時所能達到的國民收入的儲蓄量,然后通過政府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安排足夠的投資來吸收這筆儲蓄,經濟就可以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均衡了。這種觀點實際上是拋棄了凱恩斯“投資支配儲蓄”的基本論點,“回到了儲蓄支配投資這種均衡世界,而微觀理論也就可以再滑進老槽了?!?瓊羅賓遜:“經濟理論的第二次危機”,載現(xiàn)代國外經濟學論文選第一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7頁??傊谛聞驅W派看來,新古典綜

26、合派無論是在經濟學方法論上還是在經濟分析的理論前提方面,都已背叛了凱恩斯經濟理論。瓊羅賓遜說:“在北美以及由北美向世界傳播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經濟理論,我稱之為冒牌的凱恩斯主義” 瓊羅賓遜:“經濟增長的年代”,載現(xiàn)代國外經濟學論文選第一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30頁。,“曲解凱恩斯理論的冒牌凱恩斯主義,實際上助成了與失業(yè)、通貨膨脹交織在一起的無計劃的增長局面?!?同上書,第29頁。從而產生了經濟學的“第二次危機”。第三節(jié) 價值論與分配論新劍橋學派的基本理論主要包括價值理論、分配理論、經濟增長理論、“滯脹”理論和經濟政策主張。本節(jié)和以后幾節(jié),則按照上述的邏輯順序,分別對這幾個理論和主張進行考察。

27、本節(jié)主要討論價值和分配理論,由于時間關系,本節(jié)的內容留給大家課后自學(書PP.46-50)。第四節(jié) 經濟增長理論 新劍橋學派的經濟增長模型,也是在哈羅德-多瑪經濟增長模型上發(fā)展起來的。新劍橋學派經濟增長理論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把經濟增長同收入分配問題結合起來考察,一方面闡述如何通過收入分配的變化來實現(xiàn)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另一方面說明在經濟增長過程中收入分配變化的趨勢。瓊羅賓遜和卡爾多是新劍橋學派經濟增長理論的奠基者,1956年,他們分別在自己的著作和文章中提出了各自的經濟增長模型。我們先來考察卡爾多的經濟增長模型。一、卡爾多的經濟增長模型在卡爾多的模型中,經濟增長速度和收入分配是具有相互內在聯(lián)系的

28、范疇??柖嗾J為,既然社會的收入是在各個階級之間分配的,其中每一個階級都有自己的固定不變的儲蓄傾向,那么,收入分配中利潤和工資的比例關系就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儲蓄水平,從而決定了儲蓄率和經濟增長速度。另一方面,要達到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就要有一定的積累率,從而也要有相應的收入分配的比例關系。因此,經濟增長速度和積累率也是影響國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設Y國民收入;W工資總額(勞動者收入);P利潤總額(財產收入);S儲蓄總額;sw工資總額中儲蓄所占比例(勞動者的儲蓄傾向);sp利潤中儲蓄所占比例(財產所有者的儲蓄傾向);I投資總額。上述關系可用下面一組方程來說明: (2.1) (2.2)將(2.1

29、)變形為W=Y-P,代入(2.2),則有 (2.3)將(2.3)移項整理后,可寫成下列形式 (2.4)在卡爾多模型中,收入分配和資本積累是直接相關的,當sp和sw既定時,資本積累率(I/Y)直接影響著利潤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P/Y),換言之,投資量直接決定著利潤量的大小??柖噙\用這一模型所反映的各經濟變量相互之間的關系,闡明了經濟增長理論中的兩個基本問題:經濟均衡增長的條件和決定經濟增長率的各種因素。關于經濟均衡增長的條件,卡爾多認為,只要把spsw這一限制條件作為收入分配機制運用到經濟增長模型中去,那么,經濟均衡增長不僅是存在的,而且是穩(wěn)定的??柖鄥s信,在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S同I的任何偏離

30、都會引起國民收入分配的變化,以致使得S適應于I。例如,在充分就業(yè)條件下增加投資并導致社會總需求的普遍增加,將會產生的后果是價格上漲超過工資提高的速度,因此,收入分配的變化有利于利潤的增加和降低工資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由于spsw,結果收入分配的變化使社會總儲蓄增加,S與I恢復均衡。假定出現(xiàn)相反的情形,投資和社會總需求趨于全面縮減,則價格的下跌會快于貨幣工資下降的速度,收入分配變化將有利于勞動者,由于spsw,結果社會總儲蓄將會相應減少,使得S與I恢復均衡。這種通過國民收入分配的變化來調整儲蓄,使之適應于投資的分配機制的作用,在西方經濟學文獻中,通常被稱為“卡爾多效應”。據(jù)此,卡爾多斷言,在短期

31、內,國民收入分配是投資和總需求及相對價格變動的函數(shù)。在分析長期經濟增長的因素時,國民收入分配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它直接影響到積累率的大小。在公式(2.4)中,如果sw和sp不變(同時資本-產出系數(shù)也不變),積累率的任何上升(也就意味著國民收入增長率的上升),必然要求利潤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增大,反之亦然??柖鄬⑹街泻械倪@一系數(shù),稱為“收入分配的靈敏度系數(shù)”,因為它表明了積累率的變化對利潤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影響。sp-sw之間的差額越大,積累率變化對利潤份額的影響就越??;sp-sw之間的差額越小,此種影響就越大。同樣,假定積累率是既定的,那么收入分配的變化將取決于資本家和勞動者各自

32、的儲蓄傾向,當sw不變時,sp愈小,P/Y值愈大。也就是說,資本家儲蓄的愈少、消費的愈多,利潤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愈大。這也正是了新劍橋學派所信奉的卡萊斯基名言:“工人花費他們所得到的,資本家得到他們所花費的?!笨柖嘟洕鲩L模型表明,經濟中的增長問題和分配問題是密切相關的。經濟要按照充分就業(yè)均衡道路增長,勢必涉及收入分配問題。由于社會中各階級的儲蓄傾向是不相同的,因此,收入分配將要精確規(guī)定利潤和工資在國民收入中的相對份額,以保證一定社會積累率的實現(xiàn);并且,當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發(fā)生波動時,分配份額的改變是保證經濟穩(wěn)定增長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如果將卡爾多模型中的(2.3)式寫成,并使公式兩端同除以Y,

33、則得到全社會儲蓄率s(=S/Y)的公式 (2.5)將(2.5)式代入哈羅德經濟增長模型,得到 (2.6)由于V=K/Y,代入上式后,則有 (2.7) 設p為利潤率,等于P/K,則 (2.7)假定自然增長率(Gn)等于,V=3;sp=0.3,sw=0.05;若利潤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P/Y)為0.4,則將上述數(shù)字代入(2.6)式,可算出有保證的增長率(Gw)=5%,GwGn,不能保持經濟沿著充分就業(yè)的均衡道路增長。在這種情況下,若將利潤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調整到0.6,同時假定sp與sw不變,即可改變全社會的儲蓄率,使之從收入分配變化前的15%提高到20%,從而使得Gw= Gn。二、瓊羅賓遜的經濟

34、增長模型瓊羅賓遜的經濟增長模型與卡爾多的模型略有不同,她力圖根據(jù)由社會生產的兩大部類之間在技術經濟上的相互聯(lián)系,引出與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有關的主要經濟變量的關系。它運用了兩大部類生產和兩大階級收入的分析模型,把生產部門劃分為投資品(生產資料)和消費品(消費資料)兩大部類,把總收入分為利潤和工資兩大部分。按照她的分析,工人將其所有收入(工資總額W)用于消費(C),資本家將其所有收入(利潤總額P)用于投資(I),這時,工人的收入等于消費品的總價格,資本家的利潤等于投資品的總價格,國民收入中工資和利潤的相對份額,等于消費品的總價格與投資品的總價格之比。如果根據(jù)凱恩斯的儲蓄等于投資的假定,P=S=I,

35、則有下列方程 Y=W+P=W+S=W+I (2.8)如果加進資本存量(K)的考察,那么利潤率()就等于資本積累率(g),公式表示為 (2.9)倘若取消資本家將其全部收入都用于投資的假定,這時利潤總額中有一部分被用作資本家的消費,其余部分則是可用作投資的儲蓄總額。用sp表示資本家的儲蓄傾向(儲蓄總額占利潤總額的比重),則利潤、儲蓄和投資三者間的關系為 或 (2.10)把(2.10)代入(2.9),得到 (2.11)在中性技術進步的假定條件下(假定技術進步并不引起資本和勞動在產品價值構成中的相對份額),資本價值對產量的比例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保持不變,因而,資本增長率(I/K)就等于整個經濟增長率(g

36、)。根據(jù)上述公式所揭示的經濟關系,在資本家儲蓄傾向一定的情況下,利潤率與積累率(從而經濟增長率)有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即一定的利潤率產生于一定的積累率(或增長率),而一定的積累率(或增長率)又必須以一定的利潤率水平為前提,兩者成正比變化。按照瓊羅賓遜的經濟增長理論,資本主義經濟穩(wěn)定地、均衡地發(fā)展,必須滿足下列條件:技術穩(wěn)定而沒有偏向,市場競爭機制充分發(fā)揮作用,積累率與勞動人口增長率以相同的比例增長,利潤率長期不變,實際工資水平隨人均產量上升而提高,資本家對未來的投資收益有足夠的信心,投資以每年相同比例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年產量(國民收入)同資本量(新增資本即投資)以一種適當?shù)谋壤瑫r增長。瓊羅

37、賓遜把滿足上述條件的經濟增長稱為“黃金時代”。與卡爾多不同的是,瓊羅賓遜認為,“穩(wěn)定增長模型不過是用簡單形式說明論點的一個便當方法。在現(xiàn)實中,增長決不是穩(wěn)定的。” 瓊羅賓遜、約翰伊特韋爾:現(xiàn)代經濟學導論,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45頁。絕不能根據(jù)增長模型就輕率地斷言資本主義經濟會自動地趨向一條充分就業(yè)的穩(wěn)定增長的均衡途徑,她強調指出,由于資本主義經濟中經常出現(xiàn)資本家的積累沖動不穩(wěn)定而引起的投資波動、市場競爭機制受阻礙、勞動力的供給不足或過剩、技術進步對生產方法和經濟結構的影響等,所以不可能經常具備“黃金時代”所需要的種種條件。瓊羅賓遜在以“黃金時代”為標準,對資本主義經濟失調的類型進行分析

38、時,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不能穩(wěn)定增長的一些原因,認為“勞動與財產的分離”,即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是造成資本主義經濟中各種矛盾和沖突的重要原因。例如,瓊羅賓遜指出,假如資本家的高利潤不是高積累的結果,而是壟斷的結果,那么,由于工資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社會消費水平的增加將受到阻礙,從而進一步制約了投資需求,使得在高利潤的條件下出現(xiàn)投資縮減和經濟停滯的趨勢。這時,必須通過改變國民收入的分配來使得工資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提高,從而解決經濟增長過程中的矛盾,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第五節(jié) 不完全競爭和“滯脹”理論一、不完全競爭理論瓊羅賓遜對經濟學的早期貢獻,主要是在微觀經濟學方面。她提出并系統(tǒng)闡述了不

39、完全競爭理論,對建立在完全競爭基礎上的傳統(tǒng)經濟學的價值理論、價格理論進行了批判。在1933年出版的為她贏得了很高學術聲譽的不完全競爭經濟學一書中,她在否定傳統(tǒng)理論的同時,提出了不完全競爭理論?,F(xiàn)在,該理論及其分析方法,已經成為當代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瓊羅賓遜出版其不完全競爭經濟學的前幾個月,美國經濟學家張伯倫(Edward Hastings Chamberlin,1899-1967)出版了其代表作壟斷競爭理論(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1933)。當時他在哈佛大學任教。二人都把競爭和壟斷經常交織在一起的客觀經濟現(xiàn)象作為出發(fā)點,來

40、研究其特點及其運行規(guī)律,但二人的研究重點與分析方法又有所不同。當代西方經濟學較多地使用“壟斷競爭”,并不是因為他比“不完全競爭”更為合理,而是因為它更像一個專門的經濟學術語。特別是該書的新的價格分析方法,為當代西方經濟學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經濟史學家熊彼特對此書的評論是:“不論就其開創(chuàng)性的成就或其流暢明白的表達方式而言,這本書都是一件令人欽佩的工作。” 熊彼特:政治經濟雜志,1934年4月號。瓊自稱為“向分析經濟學家提交了一箱子工具。”轉引自美瑪喬里·謝潑德·特納:瓊羅賓遜于兩個劍橋之爭,第40頁。這本著作的主要特點是:(1)廣泛使用“邊際收入”概念。馬歇爾在其數(shù)理分析中曾

41、提及此概念,但沒有形成一個正式的概念和術語。后經瓊羅賓遜的分析和應用,并結合早已流行的邊際成本概念,使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決定價格的原則,成為當代西方經濟學廣泛接受的理論;同時,也把傳統(tǒng)的供求決定價格原則提高到更高的分析水平。(2)價格歧視。馬歇爾在其工業(yè)和貿易一書中就曾使用過此術語,但瓊羅賓遜認為,價格歧視是不完全競爭的一個重要特征。她說:“一旦市場存在某種程度的競爭不完全,商品價格就會出現(xiàn)某種程度差別,這是由于各個市場的需求彈性不相同。”她認為,所謂價格歧視,是指企業(yè)可以對不同的購買群規(guī)定不同的價格。但企業(yè)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具備兩個前提:一是要求企業(yè)能夠確切地知道不同市場的價格需求彈性;二是

42、市場是分割的,以便企業(yè)能夠防止消費者從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市場??傊?,企業(yè)應使各個市場在價格歧視條件下,其總產出的邊際成本等于總的邊際收入,以期達到利潤最大化。她利用此概念解釋了一些現(xiàn)實社會中的經濟現(xiàn)象:諸如醫(yī)生對貧富不同的患者收取不同的手續(xù)費、鐵路部門對不同客人制定不同的客運價格等等。(3)買方壟斷。瓊羅賓遜認為,一個從事生產的壟斷者必然是其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買方壟斷者,此時,關于壟斷者的理論,如邊際收入應等于邊際成本、價格歧視等,也同樣適應于買方壟斷。瓊還使用這一概念,對勞動市場作了深入的分析。但由于勞動市場的復雜性,故西方經濟學家對此問題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在寫作不完全競爭經濟學過程中所運

43、用的馬歇爾的分析方法,后來被瓊羅賓遜所摒棄。從這個意義上說,有兩個瓊羅賓遜。一個是以“馬歇爾理論為核心”的瓊羅賓遜,這個羅賓遜從經濟學是一門嚴肅的學問(1932)到不完全競爭經濟學保持一致。但不久就出現(xiàn)了第二個瓊羅賓遜,這個羅賓遜成了凱恩斯主義的追隨者。二、停滯膨脹理論 1.“滯脹”的根源新劍橋學派認為,現(xiàn)代通貨膨脹是“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這種類型的通貨膨脹會抑制經濟活動,加劇失業(yè),因而產生“滯脹”?!皽洝钡母淳驮谟诔跫壆a品部門和制造品部門之間由于生產增長所帶來的比例失調。2“滯脹”的原理新劍橋學派用市場的不完全性來解釋初級產品和制造品的比例失調。在他們看來,如果市場是完全的,就是說不存

44、在壟斷因素,產品價格完全由市場供求狀況決定,那么市場機制可以自動調節(jié)各部門之間的生產和分配,使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但事實上,市場是不完全的,在市場競爭中存在壟斷因素。在初級產品市場中,某些初級產品的市場價格對個別生產者和消費者來說雖然是既定的,但其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價格的變動是調節(jié)未來生產和消費的信號。而在制造品市場上,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的大部分產品生產都集中在大公司、大集團手中。這些大公司的力量很強大,可以操縱價格,因而其產品的價格就不是由市場決定的,而是生產者自己確定的,一般是由成本價格加壟斷利潤來決定。由于初級產品與制造品價格的決定方式不同,必然引起初級產品生產部門和制造品生產部門之間增長的比

45、例失調,而且這種比例失調的后果落到初級產品市場上,由初級產品部門承擔。兩個部門比例失調的突出后果表現(xiàn)為初級產品價格變化。當初級產品價格下降時,會減少初級產品部門資本家的利潤,勢必降低資本家投資的積極性,抑制對初級產品生產的投資,從而導致初級產品供給的減少。因此,生產全面萎縮,甚至會發(fā)生經濟危機。當初級產品價格上漲時,由于制造品成本提高,必然引起制造品價格上漲,引發(fā)通貨膨脹。因為,大公司可以操縱價格,用提高價格的辦法保證自己的實際收入不下降,;而強大的工會可以要求提高工資,結果造成工資物價的螺旋上升。通貨膨脹一方面阻礙了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減少了對勞動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又降低了工人的實際工資。為彌補實際工資的下降,工人不得不增加勞動力的供給。這樣,通貨膨脹不僅沒有減少失業(yè),反而增加了勞動力供給,從而使通貨膨脹與失業(yè)并存,形成了 “滯脹”局面。第六節(jié) 經濟政策主張一、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