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固體廢棄物好氧填埋的可行性研究_第1頁
城市固體廢棄物好氧填埋的可行性研究_第2頁
城市固體廢棄物好氧填埋的可行性研究_第3頁
城市固體廢棄物好氧填埋的可行性研究_第4頁
城市固體廢棄物好氧填埋的可行性研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33卷第3期2003年7月吉 林 大 學 學 報 (地 球 科 學 版)journa l of jilin university( e arth science edition)vol. 33no. 3jul.2003文章編號:16715888(2003) 03033505城市固體廢棄物好氧填埋的可行性研究王 蕾,趙勇勝,董 軍(吉林大學 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吉林 長春130026)摘要:在我國,城市固體廢棄物(msw)多用厭氧填埋法處理,該方法有降解速度慢、 氣體不易控制等缺點 。通過好氧填埋法與厭氧填埋法處理msw的對比實驗,得出利用好氧填埋處理msw ,使有機物降解率明顯高于厭氧法。同時,

2、根據(jù)垃圾場內(nèi)部含氧量及濕度等因素將會影響好氧填埋效果,并在借鑒半好氧填埋技術(shù)的基礎上,最終提出用分層通風來提高供氧效率,并與污水回灌等方法結(jié)合,不但解決垃圾場內(nèi)部含水量不足問題,還能加快場內(nèi)有機物的降解,使其迅速穩(wěn)定。關鍵詞:好氧填埋法;厭氧填埋法;降解;半好氧填埋中圖分類號:x705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020916基金項目: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173) ;吉林大學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403010123016)作者簡介:王蕾(1977 ) ,女,山東壽光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水土環(huán)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研究, email :wangleimay 163. net.通訊聯(lián)系人:趙勇勝(196

3、2) ,男,內(nèi)蒙古達茂旗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水土環(huán)境污染模擬預報、 控制和治理研究 1我國城市人均垃圾產(chǎn)量為1 kg d 左右1 ,接近工業(yè)發(fā)達國家水平,而無害化處理率(43. 7 %) 卻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 98 % ,包括再生及處置)2 。根據(jù)美國epa固體廢物管理部門1997年的報告3 ,美國等其他發(fā)達國家城市固體廢棄物(municipal sol2id waste,msw) 的處理用地質(zhì)填埋(landfill ) (約 60 %左右 ) ,其次是回收利用和焚燒( 約 25 %) ,用混合堆肥法處理的比例最小。地質(zhì)填埋仍是處理垃圾的主要方法 。1好氧填埋的理論基礎國際上對ms

4、w的地質(zhì)填埋主要有兩種觀點。首先是瑞士環(huán)保部門提出的最終堆放理論:固體廢物一經(jīng)堆放,不會使進入環(huán)境(空氣 、 水 、 土壤 ) 中的物質(zhì)發(fā)生顯著改變;與其相反的是 “反應堆理論” :廢物在堆放場中發(fā)生物理、 化學和生物化學作用,使填埋場內(nèi)部盡快達到穩(wěn)定4 。目前 ,地質(zhì)填埋中常用的是 “包容理論” ,主要研究各種屏障技術(shù),將固體廢物包圍起來,使其發(fā)生厭氧反應。而本文根據(jù) “反應堆理論”,提出注入空氣法,主要目的是利用供氧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使其充分分解,最終形成穩(wěn)定的產(chǎn)物 (co2和水蒸汽) 。此時 ,填埋單元相當于一個大的容器 ,通過管理調(diào)控滲濾液、 可揮發(fā)性氣體(lfg)及其它影響好氧降解的

5、因素(濕度 、 溫度等 ) ,加快場內(nèi)的生物化學反應,縮短填埋場穩(wěn)定時間。2實驗設計及步驟2. 1新老垃圾有機物降解對比實驗我國簡易垃圾場經(jīng)msw 堆放后 ,壓實并覆土,其內(nèi)部基本處于厭氧發(fā)酵狀態(tài)。本次實驗用厭氧柱模擬填埋場,柱子內(nèi)部填放垃圾,上部緩慢加水,使其處于厭氧狀態(tài)。然后從柱子底部取淋濾液,對其各項指標進行測定。其中新鮮垃圾取自北京西郊南部 “北天堂垃圾場” ,放置不足 2 個月 ;陳腐垃圾取自長春市已封場多年的 “車家垃圾廠” 。實驗裝置如圖1 ,實驗結(jié)果分析將選取有代表性的生化需氧量(cod) 的變化來說明垃圾內(nèi)部的反應情況,圖 2、 圖3 分別為新鮮垃圾、 陳腐垃圾在厭氧條件下有

6、機物降解曲線,橫坐標水土比5ws為隨著實驗進行淋濾液的累計質(zhì)量(w) 與厭氧柱中垃圾的總量(s) 之比 ,它是一個無量綱變量,隨著時間的增加,ws值也增大 。從圖 2、 圖 3 中可以看出:反應初期,新鮮圖1厭氧柱模擬垃圾填埋場示意圖fig. 1experimentaldesign of landfillby anaerobic column圖2新鮮垃圾cod降解示意圖fig. 2cod degradation curve of freshw aste圖3陳腐垃圾cod降解示意圖fig. 3demonstrativefigureof cod changing by old w aste垃圾有機

7、物濃度從最初的18 680 mg l 垂直降至7720 mg l ,中期的變化較初期小,cod 降到 3 600 mgl ,最終在 cod900 mg l ,ws為 1. 0 時基本穩(wěn)定;陳腐垃圾也由初始值932 mg l 大幅度降至284.4 mg l 后略微浮動至260. 4 mg l ,在ws為 1. 2 時 ,cod 在200 mg l 左右小幅度變化。新老垃圾cod降解率分別為 0. 95,0. 44。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厭氧發(fā)酵初期 ,新鮮垃圾或是陳腐垃圾,降解效果都很好,而降解到一定程度時就難以繼續(xù)。說明用傳統(tǒng)的厭氧填埋有很大的局限性,需作改進 。2. 2好氧填埋、厭氧填埋處理

8、msw 對比實驗為使好氧 、 厭氧實驗結(jié)果具有可比性,所用垃圾均來自長春市 “車家垃圾場” ,并在相同環(huán)境,同一時間進行實驗,各自包括飽和帶和非飽和帶。其中飽和帶的含水率大于50 % ,非飽和帶的含水率約為15 %。厭氧裝置見圖1 ,用 2 個厭氧柱分別代表厭氧飽和帶以及厭氧非飽和帶。好氧裝置見圖4 ,由好氧槽和充氣設備組成,包括飽和帶、 非飽和帶 。圖4好氧槽飽和帶及非飽和帶實驗裝置圖fig. 2experimentaldesign of saturation zone and unsatur2ation zone in aerobic tanker3好氧 、 厭氧對比實驗結(jié)果分析3. 1t

9、oc 、 tn 降解率的分析圖 5、 圖 6 分別是總有機碳(toc) 、 總氮 ( tn) 降解率柱狀圖。圖中 1 ,2 ,3 ,4 分別為好氧飽和帶、 好氧非飽和帶、 厭氧飽和帶 、 厭氧非飽和帶。由圖 5 可知 :總體來看,好氧條件下toc 降解效果較好。好氧飽和帶toc降解變化最大,約 50 % ,非飽和帶相對較低 ,約 36%。二者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好氧非飽和帶 msw內(nèi)部含水率較低,需水微生物在養(yǎng)料上得不到滿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厭氧飽和帶toc降解率較非飽和帶大,此規(guī)律與好氧條件下一致。由圖 6 tn 降解率可以看出,無論是好氧條件還是厭氧條件,tn 降解能力相差不

10、大。這是由于硝酸633吉 林 大 學 學 報(地 球 科 學 版)2003年 圖5toc在好氧厭氧條件下降解率比較fig. 5comparison of toc degradation rate圖6tn在好氧厭氧條件下降解率比較fig. 6comparison of tn degradation rate根與氨根在適宜條件下發(fā)生轉(zhuǎn)化,tn 總體上保持不變 。反應方程如下:有 機 氮 細菌分解nh3 + o2+ 消化細菌no-3 細菌脫氮作用n2。3. 2好氧厭氧條件下各項指標最終值的比較表 1是氯離子、硬度 、 總 fe、 ph 、 cod、 tn 在好氧和厭氧條件下飽和帶、 非飽和帶中垃圾場

11、內(nèi)部反應末期的數(shù)值比較,從表中可以看出: (1) 好氧槽及厭氧柱飽和帶的ph 略大于7,已達中性,而厭氧非飽和帶 ph 為 6. 2 ,這是由于 msw 中氧氣量不足,含水率低 ,使微生物降解速率減慢,填埋場仍處在厭氧酸化狀態(tài) ; (2)從各項指標的最終值來看,好氧填埋法處理垃圾 ,對總 fe、 cl-、 硬度 、 tn 的影響不大,較厭氧填埋法并無太大的優(yōu)勢,而在處理有機物方面效果顯著 ;(3) 據(jù)表 1 中 cod 值 ,好氧條件下處理msw具明顯優(yōu)勢 。由于實驗在相同外界環(huán)境下,用相同垃圾且同時進行,造成飽和帶與非飽和帶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msw 內(nèi)含水率的不同。反應初期,微生物活動頻繁,

12、需水量較大,降解速度快,至反應末期,能量的消耗使微生物活性減弱,此時飽和帶的水分過多 ,又成為其降解的障礙,使得同為好氧或厭氧條件下飽和帶最終值反而大于非飽和帶。表1好氧厭氧條件下各項指標最終值比較table 1final data comparison of several items under the aer2obic and anaerobic situations(cl)硬度(總fe)(tn)(c od)(mg?l- 1)ph好氧槽飽和帶非飽和帶1 200.961 601.281 406.6561 582.4883.821. 943.5829. 538327. 57. 6厭氧柱飽和帶

13、非飽和帶1 000.81 200.961 406.6561 582.4882.721.3729.6729.1478647. 56. 23. 3垃圾場內(nèi)部溫度變化分析溫度是微生物降解的指示。msw 經(jīng)堆放后,填埋場內(nèi)垃圾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漸漸腐熟,溫度有升高的趨勢 。本次實驗分別記錄了好氧槽內(nèi)、 厭氧柱內(nèi)的溫度變化情況。(1)厭氧柱內(nèi)溫度普遍高于室溫。同時非飽和帶的溫度略高于飽和帶,使得 cod 濃度最終值造成差異 ,分別為 64 mg l ,78 mg l 。(2)雖然好氧槽內(nèi)溫度普遍較室溫低,但反應末期各指標值較厭氧柱低。主要是因為:好氧槽容積大 ,暴露在空氣中的面積較厭氧柱大,使積聚起的熱量

14、很快散失;同時鼓風使低溫空氣進入垃圾空隙中,也帶走一部分熱量。4優(yōu)化填埋場的方案4. 1影響好氧發(fā)酵的環(huán)境因素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知:首先供氧量的多少至關重要6 。供氣量太大,不但造成供氣量過剩,還把發(fā)酵裝置中的熱量帶走,使裝置內(nèi)的溫度升不上去;供氣量太小,對微生物供氧不足 ,使 msw分解速度減慢。其次溫度也很重要。由于好氧菌的生命活動是由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組成的,這些反應受溫度的影響極為明顯。再次微生物生長也需要一定的濕度,實驗中的厭氧 、 好氧條件下,非飽和帶toc降解率約36 % ,都低于飽和帶。因此 ,當 msw自身水分不足以維持有機質(zhì)的生物降解時,應人為提高垃圾含水率。國內(nèi)733第

15、3期 王 蕾,趙勇勝,董 軍:城市固體廢棄物好氧填埋的可行性研究的衛(wèi)生填埋終場覆蓋多采用滲透系數(shù)很小的防護層 ,防止降水 、 地表徑流等的影響,這在一定意義上減少了滲濾液,但同時也抑制了需水量較大的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因此 ,好氧填埋場應不完全限制滲濾液的產(chǎn)生,而是適量利用滲濾液循環(huán)等手段一方面增加 msw的含水率,同時引進回灌中的細菌、 好氧微生物加快有機物的降解。4. 2現(xiàn)有的處理msw的好氧填埋場模式下部陳腐垃圾加土覆蓋后,已進入穩(wěn)定的產(chǎn)氣階段 。根據(jù)垃圾發(fā)酵的4 個階段7 ,即有氧分解、 厭氧分解 (無甲烷生成 ) 、 厭氧分解(有甲烷生成,但不穩(wěn)定 ) 、 厭氧分解 ( 有甲烷生成,穩(wěn)

16、定 ) 。當陳腐垃圾中的甲烷進入新鮮垃圾層中,會形成易燃易爆的混合氣體 ,給填埋場帶來危害。kallel amjad 教授提出了處置城市垃圾的半好氧填埋模式8 : (1) 該模式是在老式填埋場中采用豎直井通入空氣,加快微生物反應 。上層通風確保場內(nèi)垃圾為好氧狀態(tài),下層通風灌入空氣到陳腐垃圾內(nèi)部,使其由厭氧狀態(tài)變成好氧狀態(tài) ,產(chǎn)生性質(zhì)穩(wěn)定的co2; (2) 該模式與通風井和滲濾液收集系統(tǒng)結(jié)合,充分利用自然通氣來加快微生物的反應。4. 3好氧填埋場的優(yōu)化根據(jù)影響本次實驗結(jié)果的幾個因素,并借鑒kallel amjad教授半好氧垃圾填埋模式,將厭氧式填埋改進為好氧填埋,如圖 7 所示 。井中安裝上、

17、中 、下 3 根供風管 。豎直井上部通風負責供給垃圾好氧降解時所需的氧氣。圖7好氧填埋場優(yōu)化示意圖fig. 7optimizationof aerobic landfillsite中部通風管的作用與半好氧模式相同,空氣滲入垃圾層將比重小于空氣的甲烷驅(qū)替出去,使垃圾從厭氧發(fā)酵階段轉(zhuǎn)換為好氧階段。下層通風管位于淤泥層,主要是將厭氧消化狀態(tài)的污泥轉(zhuǎn)變?yōu)楹醚跸?。它與回灌裝置結(jié)合,使污水流向垂直井,抽水到地面后,污水與空氣接觸,易于形成活性污泥,重新回灌到上層新鮮垃圾,不但能調(diào)節(jié)垃圾填埋場的濕度,還為垃圾場內(nèi)部有機物的降解補充營養(yǎng)。5結(jié)論與建議本文通過好氧填埋與厭氧填埋處理msw 的對比實驗 ,得出以

18、下結(jié)論:(1) 應用好氧填埋法處理msw 時 ,有機物降解效果優(yōu)于厭氧填埋法。(2) 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氧必不可少,但要適量 。(3)垃圾場內(nèi)部處于好氧狀態(tài)時,濕度的大小是影響垃圾內(nèi)部降解的一個重要條件。(4)分層通風提高了供氧效率,與污水回灌結(jié)合 ,不但解決了垃圾場內(nèi)部含水量不足的問題,還加快了場內(nèi)有機物的降解。從長遠看,好氧填埋可使垃圾在短期內(nèi)完全腐熟。當然厭氧填埋也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因此要本著無害化 、 資源化原則9 ,利用危險性評價方法,深入研究好氧填埋和厭氧填埋技術(shù),兼顧二者的優(yōu)點,提出適合 msw處理的最優(yōu)方法。參考文獻:1 聶永豐,王偉.我國填埋場滲濾液控制現(xiàn)狀、 問題與解決

19、途徑j .環(huán)境科學研究,1998 ,11(3) : 2527.nie yongfeng , wang wei. presentstate, problem and way inthe control of landfillleachate in chinaj .researchof en2vironmental science, 1998 ,11(3) : 2527.2 townsend t g, miller w l , earle j f k. leachate recycleinfiltrationponds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995 , 121

20、(6) :465471.3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gency. municipal and industri2al s olid waste division a .report no. epa530 -g - 97 -015. characterization of municipal s olid waste in the unitedstates c.us: epa,1997.4 peter baccini.the landfill : reactor and final storage swissworkshop on land disposal of

21、s olid waste gerzensee m .swiss:springer verlag ,1989.5 趙勇勝,林學鈺.地下水污染模擬及污染的控制和處理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4. 3134.zhao yongsheng, lin xueyu. modeling , control and disposalof groundwaterpollution m.changchun:jilin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house ,1994. 3134.6 陳滿江,李國建.高溫好氧法處理生活垃圾中的供氧與833吉 林 大 學 學 報(地 球 科 學

22、版)2003年 通風控制j .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2000 ,8(1) :2425.chen manjiang ,liguojian.the cost calculation model ofmunicipal domestic wast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j .engineering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2000 ,8(1) :2425.7 emcon assicuates.methane generation and recovery fromlandfillsm.1420 koll circle , sa

23、njose , california95112 :emconassociates, 1980. 5100.8 kallel amjad.oxygen gas consumption and trans fer in oldlandfillsitedbol . http : wastegr2 - er. eng. hokudai. ac.jphome, august 3rd,2001.9 蘇小四,張貽俠,閆靜奇,等.中國城市垃圾研究的典型實例長春市垃圾普查與整治j .長春科技大學學報,2001 ,31 (4) :376381.su xiaosi ,zhang yixia , yan jingqi

24、 ,et al. a typical exampleof chinesemsw research:msw investigation and its disposalin changchun, northeast china j .journal of changchun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31 (4) : 376381.the feasibi lit y of aerobic lan dfillinmunicipalsolid waste (msw ) disposalwanglei , zhao y ong 2sheng,

25、 dongjun(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6,china)abstract : anaerobicsanitarylandfill is popular in disposingmsw(municipal s olid waste ) in china. but it hasseveraldisadvantages , suchas slowdegradationrate, difficulties in gascontrolling, etc. thispaperthroughanaerobicandaerobiccontrastingexperiments, elicits that organicsdegradationratein aerobicland fill is betterthanin anaerobiclandfill.at the sametime , accordingto that severalfactors, suchas oxygencontent, humidity and s o on , will influ2enceaer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