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頤和園_第1頁
迷人的頤和園_第2頁
迷人的頤和園_第3頁
迷人的頤和園_第4頁
迷人的頤和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迷人的頤和園-標(biāo)志景點之一 原創(chuàng)攝影 -  2012-05-14 11:18:22|  分類: 【攝影天地】 |         頤和園是一個百去不厭的地方,春夏秋冬各有各的風(fēng)采,魅力無窮。因為離我所住的地方近,半年中去了12次。本周日再次來到頤和園。頤和園里藍(lán)天、白云、青山、綠水,好一副優(yōu)美的山水畫,感覺人在畫中游。         以下片子均為原片,未加任何PS和光影,甚至裁剪都省去了。本次拍片是我所有去頤和園拍

2、片最滿意的一次。1. 東宮門    東宮門區(qū)在頤和園最東邊。這一帶原是清朝皇帝從事政治活動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見大臣的仁壽殿和南北朝房、寢宮、大戲臺、庭院等。東宮門現(xiàn)在是頤和園的正門,它坐西朝東,門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繪著絢麗的圖案。六扇朱紅色大門上嵌著整齊的黃色門釘,中間檐下掛著九龍金字大匾,上書“頤和園”三個大字,為光緒皇帝御筆親題。頤和二字則取頤養(yǎng)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門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龍石雕刻著二龍戲珠,為乾隆年代所刻,是從圓明園廢墟(安佑宮)上移來的,它是皇帝尊嚴(yán)的象征。東宮門當(dāng)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3、0;    一早不到八點,頤和園東宮門門口已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舉小旗的導(dǎo)游都數(shù)不勝數(shù)。2. 東宮門前的南邊獅子不知您注意到?jīng)]有,在北京許多的風(fēng)景旅游點的大門前都有一對獅子,起著避邪鎮(zhèn)院作用。這一對獅子有公母之分,母的左腳下踩著一只肚皮朝上的小獅子在玩耍,非常溫馨可愛。南邊的獅子是母的,北邊的是只公的,右腳踏著一只球。"壽星石"位于仁壽殿前.清光緒十二年重建頤和園時從北京西北郊(現(xiàn)北京大學(xué)校園內(nèi))移來而建。此石色調(diào)清雅,造型奇特,形似壽星;故稱“壽星石”。壽星石還可以作為仁壽殿前玄關(guān),可以避邪,有了它,仁壽殿不至于一進(jìn)門就暴露無疑在游人面

4、前。5. 頤和園仁壽殿 仁壽殿在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nèi)。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稱仁壽殿。東向,面闊七間,兩側(cè)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壽門,門外為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所陳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在殿前還陳設(shè)有兩對龍鳳造型的銅香爐,在朝里活動中是用來點香,渲染氣氛的。按古代禮制,龍居中,象征皇帝,鳳在兩側(cè),象征皇后。而在這里,卻是龍在兩側(cè),這與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不無關(guān)系,突出了鳳的地位。6. 頤和園仁壽殿旁麒麟     在漢白玉須彌座上的這只銅制怪獸,人稱麒麟,亦作“騏麟”

5、,簡稱“麟”,俗稱四不象,是龍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貴。麒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dāng)作仁獸瑞獸。雄性稱麒,雌性稱麟,現(xiàn)實中常認(rèn)為長頸鹿是麒麟的原型,常用來比喻杰出的人。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豬尾于一身,乃吉祥之寶。有角,為龍角,其角極為堅硬,為淺灰色。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麒麟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    原來麒和麟是雄雌兩種性別相同的動物。7. 知春亭竹外桃花三兩只,春江水暖鴨先知”,每年春天來到的時候,這里就是頤和園中最早報春的地方。該亭位于

6、昆明湖東岸前突出湖面少許的人工堆筑的小島上,是一座雙圍柱重檐四角亭。立于知春亭遠(yuǎn)眺,在視域范圍內(nèi),從北面的萬壽山前山區(qū)、西堤、玉泉山、西山、直至南面的龍王廟小島、十七孔橋、廓如亭,視線橫掃過去,形成了2000多米長,恰似中國畫長卷式的天然風(fēng)景構(gòu)圖立體畫面。而從東堤上看萬壽山東岸,知春亭又成了使畫面大大豐富起來的近景。從樂壽堂前面向南望,知春亭小島遮住了平淡的東堤,增加了湖面的層次。從"觀景"與"點景"兩方面看,知春亭位置的選擇都是極其成功的。8. 知春亭和佛香閣遙相望8. 石舫石舫,也稱清晏舫,在長廊西端湖邊,是一條大石船,取名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

7、。是頤和園唯一帶有西洋風(fēng)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圓靜寺的放生臺。乾隆修清漪園時,改臺為船,更名為“石舫”。石舫,長36米,船體用大塊青石堆砌而成,倉樓部分是木結(jié)構(gòu)。為了有統(tǒng)一的效果,倉樓部分都油飾成大理石花紋,整個石舫混為一體。在頤和園的建筑群眾,別具一格。要建這樣一座巨型的石船,除了點綴整個園林景觀之外,還有其政治意義。乾隆在石舫記寫道:“夫若凜載舟之戒,奠磐石之安,虛明洞達(dá),職思其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石舫,始建于1755年,乾隆引用唐代魏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建造,象征清朝政權(quán)穩(wěn)如磐石“永

8、不能覆”。舫上艙樓,1860年被毀,1893年重建,取“河清海晏”之義,定名清晏舫,是慈禧太后觀景和飲宴的地方。9. 玉帶橋        玉帶橋在西堤六橋中是最令人喜愛的一座。玉帶橋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橋,是當(dāng)年乾隆從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橋身用漢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潔白的橋欄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飛翔的仙鶴,雕工精細(xì),形象生動,顯示了雕刻工匠們的藝術(shù)才能。 玉帶橋位于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該橋單孔凈跨11.38米,矢高約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橋面是雙反向曲線,組成波形線

9、橋型,配有精制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蛋尖形橋拱,特別高聳,好似玉帶。此橋舊名“穹橋”俗稱駝峰橋,均以形象命名。橋身、橋欄選用青白石和漢白玉雕砌,潔白如玉,宛如玉帶,故名。橋下原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帝后乘船至玉泉山的通道。玉帶橋為清乾隆時建造,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據(jù)說,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從此橋下經(jīng)過,不僅因為這座橋交通方便,還因為它造型玲瓏秀美?,F(xiàn)在,橋頭還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題:東面是:螺黛痕平鋪明月鏡,虹光百尺橫映水晶簾。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島宮闕水邊多。用阿娜多姿來形容這座美麗的橋一點都不過。10. 繡漪橋    

10、;    地球人都知道頤和園有座橋叫玉帶橋,但是知道跟玉帶橋長得一摸一樣的繡漪橋的人不多。原因之一可能是繡漪橋在頤和園的東南角,一般旅行社為了趕時間是不帶游客穿過長長的東提去的,所以外地來北京旅游的游客幾乎都沒有去過。         繡漪橋建造于1750年,位于昆明湖東南與長河的交匯處,是連接?xùn)|堤與西堤、長河與昆明湖的水陸交通要道,繡漪橋在頤和園的南如意門內(nèi),是頤和園中最南端的橋。是昆明湖和長河的界橋,也是東堤連接西堤的起點。據(jù)說,此橋是帝后們從長河水路來頤和園進(jìn)入昆明湖必經(jīng)的“大門

11、”橋,因此設(shè)計和建造得都十分講究,橋形精美華麗。此橋和西堤上的玉帶橋是一對“姐妹橋”。玉帶橋在昆明湖的西北,是昆明湖的進(jìn)水口,繡漪橋位于昆明湖的東南,是昆明湖的出水口和長河的起點。兩橋的造型相同,只是繡漪橋尺寸較玉帶橋略小。 繡漪橋和西堤的玉帶橋一樣,都建于乾隆年間,為全石結(jié)構(gòu)單孔高拱劵橋。橋身長32.2米,全長44.8米,寬5.8米。繡漪橋不僅體態(tài)秀美,其欄桿也制作的非常精致,用“雕欄玉砌”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橋正中的欄桿上鐫刻著乾隆皇帝手書的“繡漪橋”匾,橋身兩側(cè)刻有一副對聯(lián),均為乾隆皇帝御筆撰寫。       

12、0;      該片是5月24日拍攝,那天是晴天,萬里無云。11. 佛香閣佛香閣:位于在萬壽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個高21米的方形臺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層四重檐的建筑;閣高41米,閣內(nèi)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jié)構(gòu)復(fù)雜,為古典建筑精品。原閣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后,光緒十七年(1891年)花了781894年)竣工,是頤和園里最大的工程。閣內(nèi)供奉著“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    是萬壽山頂最高處一座宗教建筑,是一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jié)構(gòu)組成。建筑外層全部用精美的黃、綠兩色

13、琉璃瓦裝飾,上部用少量紫色、藍(lán)色的琉璃瓦蓋頂,整座建筑顯得色彩鮮艷,富麗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爸腔酆!币辉~為佛教用語,本意是贊揚佛的智慧如海,佛法無邊。該建筑雖極像木結(jié)構(gòu),但實際上沒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磚發(fā)券砌成的,沒有枋檁承重,所以稱為“無梁殿”。長廊又因殿內(nèi)供奉了無量壽佛,所以也稱它為“無量殿”。12. 佛香閣正面近景13.萬壽山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閣為中心,形成了一組氣勢雄偉、巍峨壯觀的建筑群。東側(cè)有“轉(zhuǎn)輪藏”和“萬壽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側(cè)有五方閣和寶云閣。登臨山頂,可俯看昆明湖景色。    14.蘇州街蘇州街,地處頤和園的后湖,是

14、一個仿江南水鎮(zhèn)而建的買賣街。清漪園時期岸上有各式店鋪,如玉器古玩店、綢緞店、點心鋪、茶樓、金頤和園蘇州街銀首飾樓等。店鋪中的店員都是太監(jiān)、宮女妝扮?;实塾涡視r開始“營業(yè)”。后湖岸邊的數(shù)十處店鋪1860年被列強焚毀?,F(xiàn)在的景觀為1986年重修。         該片拍攝2009年9月19日。15. 宿云檐城關(guān)        從頤和園石坊向北,在蒼松翠柏之中,有一座很雄偉的建筑,名”宿云檐“,又稱貝闕。它是頤和園內(nèi)六座城關(guān)建筑之一。上層有城樓,下層有圓形的門洞。        宿云檐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