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暫行辦法_第1頁
南寧市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暫行辦法_第2頁
南寧市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暫行辦法_第3頁
南寧市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暫行辦法_第4頁
南寧市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暫行辦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南寧市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促進依法行政,保證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廉潔 勤政,準確、高效實施行政管理,防止和糾正行政過錯行為,根 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jiān)察法等法律法規(guī),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管理公共事務的 組織以及行政機關依法委托的組織(以下統(tǒng)稱行政機關)及其工 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以下統(tǒng)稱工作人員),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行政過錯,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不履行、不當履行、違法履行法定職責,或者違反內部工作程序, 影響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貽誤行政管理工作,或者損害行政相 對人合法權益,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行為。第四條行政行為應當合法、合

2、理、程序正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前款規(guī)定,造成行政過錯的,應 當追究行政過錯責任。第五條 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應當堅持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 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教育與懲處相結合的原則。第六條行政機關應當建立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并將其 納入行政執(zhí)法責任制,作為工作責任目標和崗位考核的重要內容。第二章責任追究范圍第七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 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 議法和信訪條例規(guī)定的應給予行政處分的行為,應當追究 行政過錯責任。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或不當實施非行政許可審批行為 需追究行政過錯責任的,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 規(guī)定

3、執(zhí)行。第八條 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征收和行政征用過程中,有下 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行政過錯責任:(-)無法定依據(jù)實施行政征收、征用的;(二)未經法定程序批準,擅自設立行政征收、征用項目的;(三)未按法定范圍、時限實施行政征收、征用的;(四)截留、私分或擅自開支行政征收款,違法處置征用財 物的;(五)實施行政征收、征用不開具合法票據(jù)、證明的;(六)其他違反行政征收、征用規(guī)定的行為。第九條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檢查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應當追究行政過錯責任:()無法定依據(jù)實施行政檢查的;(二)不按法定程序實施行政檢查的;(三)超越法定權限實施行政檢查的;(四)放棄、推諉、拖延、拒絕履行行政檢查職

4、責的;(五)對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違法行為隱瞞、包庇、袒護、縱容, 不予制止和糾正的;(六)其他違反行政檢查規(guī)定,損害被檢查對象合法權益的。 第十條行政機關在執(zhí)法過程中采取行政強制措施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行政過錯責任:(一)無法定依據(jù)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的;(二)違反法定程序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的;(三)超越法定權限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的;(四)其他違反行政強制措施規(guī)定,損害行政相對人合法權 益的。第十一條 行政機關在履行行政裁決職責時,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應當追究行政過錯責任:(-)對符合條件的裁決申請不予受理的;(二)不告知當事人救濟權利和途徑的;(三)無特殊原因又不在法定期限內作出行政裁決決定的;

5、(四)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和適用法律錯誤作出行政裁決決 定的;(五)索取和收受賄賂的;(六)其他違反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規(guī)定,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第十二條 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4 的,應當追究行政過錯責任:(-)不按規(guī)定在辦公場所明顯位置懸掛辦事示意圖和公開 辦事流程圖的;(二)不涉密的服務內容、辦事程序、承諾期限、收費標準、 監(jiān)督渠道、辦事結果未公開的;(三)面向社會直接受理業(yè)務的窗口單位,工作時間空崗的;(四)違反公務回避規(guī)定造成不良后果的;(五)對被委托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的組織的執(zhí)法活動不進行 監(jiān)督檢查,該組織出現(xiàn)嚴重行政過錯的;(六)違法處置扣押、凍結、罰沒財物的;(七

6、)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 組織履行義務的;(八)違法限制或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九)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經營自主權的; (十)依法應當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法定職責而拒絕履行的;(十一)應當依職權履行職責而拒絕、推諉、拖延履行的;(十二)拒絕、推諉、拖延處理公民對違法行為投訴,對違 法行為不予查處的;(十三)行政違法行為被依法責令改正而不予改正的;(十四)不按時執(zhí)行具有法律效力的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生效判決和裁定的;(十五)制定和發(fā)布規(guī)范性文件,違反法定程序、超越職權 范圍、設定與上位法相抵觸的內容的;(十六)損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7、組織合法權益的其他違法行為。第十三條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內部行政職責時,有下 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行政過錯責任:(一)對公務來文、來電,未按規(guī)定登記,無正當理由不按 規(guī)定時限報送批辦,貽誤行政管理工作的;(二)對不屬于本單位職權范圍或不宜由本單位辦理的事項,不說明、不請示、不轉送,置之不理,造成嚴重后果的;(三)公文辦理中遇有涉及其他部門職權的事項,不與有關部門協(xié)商,或協(xié)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見,未報請上級領導或機關裁 決,擅作決定的;(四)未嚴格執(zhí)行保密管理規(guī)定,致使文件、檔案、資料泄 密、損毀或者丟失的;(五)制發(fā)公文,未嚴格核對文種、文號、格式、文字及印 章,發(fā)生嚴重后果的;(六)未按規(guī)定

8、程序報請審定和簽發(fā)而擅自發(fā)文的;(七)未按規(guī)定使用單位印章的;(八)其他違反內部行政管理制度,造成嚴重后果的。第三章責任劃分與承擔第十四條行政過錯責任分為:直接責任、主要領導責任和 重要領導責任。第十五條 不需經審核批準的行政行為,承辦人作出后造成 行政過錯的,承辦人負直接責任。需審核批準的行政行為,承辦人不經審核批準直接作出或不 依照審核批準結果作出,造成行政過錯的,承辦人負直接責任。承辦人弄虛作假、徇私舞弊,致使審核人、批準人未能正確 履行審核批準職責,造成行政過錯的,承辦人負直接責任。第十六條承辦人擬辦意見有錯誤,審核人、批準人應當發(fā) 現(xiàn)而沒有發(fā)現(xiàn),或者發(fā)現(xiàn)后未予糾正,造成行政過錯的,承

9、辦人 負直接責任,審核人負主要領導責任,批準人負重要領導責任。第十七條 審核人不采納或改變承辦人正確意見,經批準人批 準造成行政過錯的,審核人負直接責任,批準人負主要領導責任。審核人未報請批準而直接作出決定,造成行政過錯的,審核 人負直接責任。第十八條 批準人不采納或改變承辦人、審核人正確意見, 造成行政過錯的,批準人負直接責任。批準人直接作出決定造成行政過錯的,批準人負直接責任。第十九條 領導指令、干預具體行政行為造成行政過錯的, 指令、干預的領導負直接責任。第二十條 上級機關改變下級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造 成行政過錯的,上級機關負責人負重要領導責任。第二十一條 經過聽證作出的決定,批準

10、人同意聽證主持人的 錯誤建議造成行政過錯的,聽證主持人負直接責任,批準人負主 要領導責任;批準人不采納聽證主持人的正確建議造成行政過錯 的,批準人負直接責任。行政許可舉行聽證后,聽證主持人不按照聽證筆錄作出行政許 可建議的,聽證主持人負直接責任。第二十二條原具體行政行為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或依據(jù)錯 誤,復議機關改變或維持,造成行政過錯的,復議機關負責人負 主要領導責任。第四章責任追究方式和處理第二十三條 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方式分為:(一)責令改正;(二)責令作出書面檢查;(三)通報批評;(四)取消當年評優(yōu)評先資格;(五)扣發(fā)獎金;(六)告誡談話;(七)暫停執(zhí)法活動或停職離崗培訓;(八)調離執(zhí)法崗位

11、、建議吊銷行政執(zhí)法證件;(九)降職; (十)責令引咎辭職。行政行為除按本辦法規(guī)定追究行政過錯責任外,有關法律、法 規(guī)和規(guī)章規(guī)定予以行政處分的,應當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第二十行政過錯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損害后果和影響大小,分為一般過錯、嚴重過錯和特別嚴重過錯:(一)情節(jié)輕微,給行政相對人或者行政管理秩序造成損害后果和影響較小的,屬一般過錯;(二)情節(jié)嚴重,給行政相對人或者行政管理秩序造成損害后果嚴重、影響較大的,屬嚴重過錯;(三)情節(jié)特別嚴重,給行政相對人或者行政管理秩序造成 損害后果特別嚴重、影響重大的,屬特別嚴重過錯。第二十五條 一般過錯,對負直接責任者、主要領導責任者 或重要領導責任者單獨或者合并給

12、予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一) 至(六)項行政處理。第二十六條 嚴重過錯,對負直接責任者,單獨或者合并給 予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四)至(九)項行政處理;對負主要領 導責任、重要領導責任者,單獨或者合并給予本辦法第二十三條 第(四)至(八)項行政處理。第二十七條 特別嚴重過錯,對負直接責任者,單獨或者合 并給予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四)至(九)項行政處理;對負主 要領導責任和重要領導責任者,單獨或合并給予本辦法第二十三 條第(四)至(十)項行政處理。第二十八條 行政過錯責任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從重 處理:(一)一年內出現(xiàn)兩次以上應予追究行政過錯情形的;(二)干擾、阻礙、不配合對行政過錯調查的;(三

13、)對申訴人、控告人、檢舉人或責任追究承辦人員打擊 報復的;(四)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有徇私舞弊行為,收受當事人財物、 宴請和其它利益的。第二十九條行政過錯責任人主動發(fā)現(xiàn)并及時糾正錯誤,未 造成重大損失或不良影響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追究行政 過錯責任。第三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追究工作人員的行政過錯責 任:(一)因適用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不明確導致認識理解 偏差的;(二)結案后發(fā)現(xiàn)新的證據(jù),使原認定事實和案件性質發(fā)生 變化的,但故意隱瞞或因過失遺漏證據(jù)的除外;(三)因行政相對人弄虛作假、致使工作人員無法作出正確 判斷的;(四)因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行政過錯情形發(fā)生的;(五)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的

14、其他情形。第三十一條 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行為過程中發(fā)生過錯,情 節(jié)輕微的,給予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行政處理;情節(jié)嚴 重或者特別嚴重的,單獨或者合并給予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二) 至(五)項行政處理。第三十二條 因行政過錯造成國家賠償責任的,適用中華 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guī)定。第五章 責任追究機構和程序第三十三條 各級行政機關的行政過錯責任,由其上級部門負 責追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過錯責任追究,按人事管理權限規(guī)定辦理。 行政監(jiān)察機關、政府法制部門依法負責行政過錯責任追究的監(jiān) 督檢查工作。第三十四條各級行政機關應當設立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機構,由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監(jiān)察、法制、人事、審計等機構

15、負責人共同組成,主要履行下列職責:(一)決定是否進行調查;(二)審議調查或審理報告;(三)作出處理決定。第三十五條 調查處理行政過錯案件實行回避制度。行政過 錯責任追究機構人員與行政過錯案件或被調查人有利害關系、可 能影響公正處理的,應當回避。回避由被調查人或具有回避事由的人員提出申請,由行政過 錯責任追究機構研究決定。第三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調查,以確定實 施該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是否應當承擔行政過錯責 任:(一)發(fā)布規(guī)范性文件和制定行政措施有違法情形被上級機 關或者主管機關依法撤銷的;(二)經行政訴訟,被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撤銷或部分撤銷、 判決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或者變

16、更、責令履行法定職責的;(三)經行政復議,被復議機關決定撤銷或部分撤銷、變更 具體行政行為、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責令履行法定職責的;(四)在上級或同級人大、政府或上級政府部門行政執(zhí)法監(jiān) 督檢查中,被認定錯誤的;(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訴、檢舉、控告的;(六)本級行政機關認為需要或上級機關要求調查追究的。第三十七條 對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投訴、檢舉、 控告,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機構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審查并決定是 否受理。經審查有事實依據(jù)的,應當受理;沒有事實依據(jù)的,不 予受理。有明確投訴人、檢舉人、控告人的,應當告知不予受理 理由。其它應當調查的情形,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機構應當在行政行

17、 為被認定違法或不當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開展調查。第三十八條 決定進行調查的案件,應當在決定受理之日起 15個工作日內調查處理完畢。情況復雜的,經批準,可再延長15 個工作日辦理。但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第三十九條投訴人、檢舉人、控告人對不受理決定不服, 或認為不便向作出行政行為的機關提出投訴、檢舉、控告的,可 向行政監(jiān)察機關提出。第四十條對行政過錯責任人的處理決定,有明確投訴人、檢舉人和控告人的,應當告知投訴人、檢舉人和控告人。第四條行政過錯責任人有陳述權和申辯權。行政過錯責任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自收到處理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作出處理決定的機關提出復核或向同級監(jiān)察機關提出 申訴,也可以依法向同級人事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