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巖與沉積相_第1頁
沉積巖與沉積相_第2頁
沉積巖與沉積相_第3頁
沉積巖與沉積相_第4頁
沉積巖與沉積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沉積巖:是在地殼表層的條件下,由母巖的風化產物、火山物質、有機物質、宇宙物質等沉積巖的原始物質成分,經過搬運作用、沉積作用以及沉積后作用而形成的一類巖石。2、地殼表層:指大氣圈的下層、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巖石圈的上層。地殼表層條件:常溫、常壓,受水、大氣、生物和重力的作用明顯。(溫度、壓力、水和大氣的作用、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學作用、重力作用)3、組成沉積巖的物質來源:陸源物質、生物源物質、深源物質、宇宙源物質4、物理風化作用:發(fā)生機械破碎而化學成分不改變的風化作用?;瘜W風化作用:母巖發(fā)生氧化、水解、溶慮等化學變化而分解,形成新礦物的風化作用。5、母巖風化的階段:破碎階段、飽和硅鋁階段、酸性

2、硅鋁階段、鋁鐵土階段。6、母巖風化產物的類型:(1) 碎屑殘留物質(2) 新生成的礦物(3) 溶解物質7、風化殼(帶):由風化殘余物質組成的地表巖石的表層部分,或者說已經風化了的地表巖石的表層部分。8、層流:一種緩慢流動的流體,流體質點作有條不紊的平行線狀運動,彼此不相摻混。紊流:一湍流,一種充滿了漩渦的多湍流的流體,流體質點的運動軌跡極不規(guī)則,其流速大小和流動方向隨時間而變化,彼此相互摻混。 9、真溶液物質的搬運和沉積作用的根本控制因素是它們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越容易搬運,越難沉積;溶解度越小,越易沉積,越難搬運。10、機械沉積分異作用:碎屑物質在搬運和沉積過程中,當介質運動的速度和運移的

3、能力在一定的方向上作有規(guī)律的變化時,它們也相應按照顆粒大小、密度和形狀發(fā)生分異,依次沉積。11、化學沉積分異作用:溶解物質在溶液中的化學活潑性或溶解度大小,從溶液中沉積出來的難易程度是有差別的,即它們從溶液中沉淀出來是有一定先后順序的,原來共存于溶液中的各種成分,在其搬運及沉積作用過程就逐漸地發(fā)生了分異現象,而逐漸地分離開來,這就是溶解物質在其搬運及沉積作用過程中的化學分異作用。12、波痕:是風、水流或波浪等介質的運動,在沉積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種波狀起伏的層面構造。波長(L):兩個相鄰波峰或波谷之間的水平距離。波高(H):波峰與波谷之間的高差。 波痕的形態(tài)大小差別很大,種類繁多,按成因可大致分為

4、三種類型:浪成的、流水的和風成的。13、流水波痕: (1)成因:由定向流動的水流形成,見于河流和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帶。(2)特點:波峰波谷均較圓滑,呈不對稱狀,陡坡指示水流方向。14、浪成波痕:(1)成因:由產生波浪的動蕩水流形成,常見于海、湖淺水地帶。(2)特點:波峰尖銳、波谷圓滑、形狀對稱。(比較異同點)風成波痕:(1)成因:由定向風形成,常見于沙漠,海,湖濱岸的沙丘沉積中。(2)特點:常具平直的,平行的波脊,形成不對稱,不對稱度比流水波痕更大。 15、槽痕:水流在泥質沉積物表面沖刷而成的不連續(xù)的長形小凹坑。槽模是一些規(guī)則而不連續(xù)的舌狀突起(課本)(上覆砂質層底面上的槽痕鑄型老師的課

5、件)。16、紋(細)層:組成層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單位,紋層之內沒有任何肉眼可見的層。層系:由許多在成分、結構、厚度和產狀上近似的同類型紋層組合而成。它們形成于相同的沉積條件下,是一段時間內水動力條件相對穩(wěn)定的產物。17、水平層理和平行層理:(1)共同點:紋層呈直線互狀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層面。(2)不同點: 水平層理主要產于泥質巖、粉砂巖以及泥晶灰?guī)r中,是在比較弱的水動力條件下,由懸浮物沉積而成。出現在低能環(huán)境中,如深湖、瀉湖、深海等環(huán)境。平行層理主要產于砂巖中,是在較強的水動力條件下,由床沙物質遷移而成的。一般出現在急流或高能環(huán)境中,如河道、湖岸、海灘等環(huán)境。(比較)18、板狀交錯層理:層系之

6、間的界面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大型板狀交錯層理在河流沉積中最為典型。楔狀交錯層理 :層系之間的界面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層系厚度變化明顯呈楔形。層系間常彼此切割,紋層的傾向及傾角變化不定。常見于海、湖淺水地帶及三角洲地區(qū)。 槽狀交錯層理:層系底界為槽形沖刷面,紋層在頂部被切割。在橫切面上,層系界面是槽狀,紋層與之一致也是槽狀;在縱切面上,層系底界面呈弧狀,紋層與之斜交。頂視為重疊的瓣狀。(比較)19、羽狀交錯層理 :一種特殊類型的交錯層理。其特點是紋層平直或微向上彎曲,相鄰斜層系的紋層傾向相反,延伸至層系界面彼此呈銳角相交,呈羽毛狀。20、脈狀層理:在水動力較強,砂的供應,沉積和保存比泥更為有利

7、的條件下形成的。這種層理的特征是泥質沉積物主要分布在砂質波痕的 波谷中,而在波脊上很薄很缺失,以致使泥質沉積物呈脈狀體分布在砂質沉積物中。透鏡狀層理:與脈狀層理相反,透鏡狀層理是在水動力條件較弱,泥的供應,沉積和保存比砂更有利的情況下形成的。這種層理的特點是砂質沉積物呈透鏡狀體被包在泥質沉積物中。這些透鏡狀體在空間分布上呈斷續(xù)分布,內部一般具有發(fā)育良好的波痕前積紋層,實際上是孤立波痕的產物。比較21、遞變層理:又稱粒序層理,是具有粒度遞變的一種特殊層理。其特點由底向上至頂部顆粒逐漸由粗變細,除了粒度變化外,沒有任何內部紋層。主要由濁流形成。22、包卷構造:或稱包卷構造、旋卷層理、扭曲層理等。是

8、在一個層內的層理揉皺現象,表現為由連續(xù)的開闊“向斜”和緊密“背斜”所組成。它與滑塌構造不同,雖然細層扭曲很復雜,但層是連續(xù)的,沒有錯斷和角礫化的現象。而且一般只限于一個層內的層理變化。 滑塌構造:指已沉積的沉積層在重力作用下發(fā)生運動和位移所產生的各種同生變形構造的總稱 。沉積物可以順斜坡呈非常緩慢的運動蠕動,也可以產生較好的水平位移的運動滑動,從而引起沉積物的形變,揉皺,斷裂,角礫巖化以及巖性的混雜等。23、碟狀構造:由模糊的形如碟狀的上凹紋層組成,直徑一般為幾cm。它們在橫向上斷續(xù)分布,垂向上互相重疊,其間為泄水通道的砂柱分開。24、假晶:在適宜條件下,在松軟沉積物表面上可形成鹽類和冰等物質

9、的結晶體,這些晶體后來由于溶融、溶解作用等而消失,從而在層面上留下特殊的晶體印痕。這種印痕經沉積物充填后,就形成警惕假象即假晶。25、結核是巖石中自生礦物的集合體。這種礦物集合體表現為在成分、結構、顏色等方面與圍巖有顯著判別的不規(guī)則團塊。(圖示p47)26、同生結核:與沉積作用同時形成的,結核不切穿層理,而是層理繞過結核呈彎曲狀。成巖結核:成巖階段物重新分配的產物。它既可以切穿層理,又可見層理繞過結核呈彎曲狀。后生結核:形成于沉積物固結成巖以后,由外來的溶液沿裂隙或層面進入巖石內部沉淀或交代而成的,常沿裂隙帶和層理分布,故它切穿層理而無層理彎曲現象。27、陸源碎屑巖:由母巖機戒破碎的產物碎屑物

10、質經過機戒搬運和沉積,并進一步壓實和膠結而形成的一類沉積巖。28、成分成熟度:指以碎屑巖中最穩(wěn)定組分的相對含量來標志其成分的成熟程度。29、雜基是碎屑巖中的細小的機械成因組分, 其粒級以泥級為主, 可包括一些細粉砂。 膠結物:碎屑巖中以化學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間孔隙中的自生礦物。30、粒度指碎屑顆粒的絕對大小。31、三級命名法:50%的粒級定為巖石的主名,即基本名; 介于5025%之間的粒級以形容詞“××質”的形式寫在基本名之前;2510%的粒級作次要形容詞,以“含××”的形式寫在最前面;含量小于10%的粒級一般不反映在巖石的名稱中。(簡答)32、球度是一個

11、用來度量顆粒近于球體程度的定量參數。33、顆粒的形狀:圓球體、橢球體、扁球體、長扁球體34、 圓度:指碎屑顆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圓的程度。35、膠結類型:在碎屑巖中,膠結物或填隙物的分布狀況及其與碎屑顆粒的接觸關系。(基底式、孔隙式、接觸式、鑲嵌式)36、碎屑結構的支持類型可劃分為兩類:雜基支撐結構和顆粒支持結構。在雜基支撐結構中,雜基含量高,顆粒在雜基中呈漂浮狀。在顆粒支撐結構中,顆粒之間可有不同的接觸性質,包括點接觸、線接觸、凹凸接觸、和縫合接觸。37、結構成熟度:指碎屑沉積物經風化、搬運和沉積作用的改造,使之接近最終極結構特征的程度。38、底礫巖:常位于海侵層位的最底部,分布于侵蝕面上,與下

12、伏地層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觸,為海侵開始階段的產物。 成分一般較簡單,穩(wěn)定組分較高,磨圓度高,分選性好,基質含量少。39、層間礫巖:整合地夾于其它巖層之間,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蝕間斷,與下伏地層是連續(xù)沉積的。礫石成分較復雜,磨圓度差,基質成分復雜。 它們通常是當地巖石邊沖刷、邊沉積的破壞產物。40、濱岸礫巖:在波浪作用的濱岸地帶,由河流搬運來的礫石沿海(湖)岸長期改造而成,礫石成分較單一,以穩(wěn)定組分為主,成分成熟度高,分選性好,磨圓度極好,填隙物雜基少,膠結物多,結構成熟度高。41、河成礫巖:成因是山區(qū)河流,河床沉積的底部滯留沉積,礫石成分復雜,有不穩(wěn)定組分,成分成熟度低,分選性較差,磨圓度不一

13、,中等較好,填隙物雜基較多,結構成熟度較低。42、砂巖:砂級碎屑(2.1mm)含量大于50%的碎屑巖。砂巖的結構特征主要是粒度大小,可將砂巖分為粗砂巖(20.5mm),中砂巖(0.50.25mm),細砂巖(0.250.1mm)。石英砂巖:最突出的特征是 石英顆粒占90%以上,有少量的長石顆粒和燧石巖屑,重礦物通常由極圓狀鋯石,電氣石,金紅石等穩(wěn)定的重礦物組成,其含量在千分之幾數量級。膠結物大多為硅質,次為鈣質,鐵質及海綠石等,不含雜基貨雜基很少。為顆粒支撐,主要是孔隙式膠結, 也可以出現接觸式膠結。石英砂巖的顏色多為灰白色,有些略帶淺紅,淺黃,淺綠色色調。石英砂巖中,常見各種波痕和交錯層理構造

14、。石英砂巖石高度成熟砂巖,它的風化作用, 分選作用和磨蝕作用持續(xù)較久的終極產物。一般認為,它的形成需要穩(wěn)定的大地構造條件和砂的多旋回沉積作用。石英砂巖主要產自于海岸環(huán)境,并發(fā)育于穩(wěn)定的地臺區(qū)。長石砂巖類:長石含量高是該類砂巖最大的特點,長石含量大于25%,石英含量小于75%,巖屑含量小于50%。這種砂巖常含有少量的粘土雜基,雜基很細而污濁,并被氧化鐵和有機物污染。膠結物常為鈣質,也有鐵質,硅質和粘土礦物。其膠結類型多為顆粒支撐,多為孔隙式膠結。膠結物結構多為顯晶結構,也可見大結構及嵌晶結構。長石砂巖中交錯層理十分常見。其顏色有肉紅色,這是鉀長石含量高所致;也有灰色灰白色及其他色調。長石砂巖分選

15、性,磨圓度變化很大,由分選性差的棱角到分選性好的圓狀均可見。43、膠結作用是指從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礦物質(膠結物),將松散的沉積物固結起來的作用。膠結作用是沉積物轉變成沉積巖的重要作用,也是使沉積層中孔隙度和滲透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44、交代作用是指一種礦物代替另一種礦物的現象。 交代作用可以發(fā)生于成巖作用的各個階段乃至表生期。45、火山碎屑巖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種火山碎屑物質(巖屑,晶屑,玻屑)堆積后經多種方式固結而形成的巖石。介于火山巖和沉積巖的一種過渡巖石類型。46、碳酸鹽巖的基本結構組分:顆粒、泥、膠結物、生物格架、晶粒。47、內碎屑:沉積盆地中已沉積的弱固結或固結的碳酸鹽沉積物,經波浪

16、、潮汐等水流、風暴等的作用沖刷、破碎、搬運、磨蝕、再沉積而形成的顆粒。48、鮞粒:一種由核心和包殼組成的粒徑小于2mm的球形或橢球形顆粒。碳酸鹽泥:相當于砂巖的雜基,但他不是陸源的,而是盆地內形成的細小的碳酸鹽泥屑。具有泥晶和微晶結構,晶粒小于0.03mm,充填于顆粒組分之間,對顆粒起膠結作用。49、膠結物:充填于碳酸鹽巖原始粒間起膠結作用的化學沉淀物質。晶粒:按粒度劃分為礫晶,砂晶,粉晶,泥晶等。50、亮晶異化石灰?guī)r:主要由異化顆粒組成,其粒間孔隙主要為亮晶方解石充填,或者空著,很少含有微晶方解石泥,這種石灰?guī)r是在水動力條件很強的環(huán)境中形成的,強大且持續(xù)的水流或波浪使異化顆粒得到很好淘洗,把

17、微晶方解石泥從沉積環(huán)境中沖洗走,因此沉積下來的主要是分選很好的異化顆粒。在異化顆粒沉積以后,再從粒間水中沉淀出亮晶方解石,成了他們的膠結物。這樣就形成了梁靜異化的石灰?guī)r 微晶異化石灰?guī)r:主要由異化顆粒和微晶方解石泥組成,不含或含很少含亮晶方解石膠結物,形成這種石灰?guī)r的水動力比形成亮晶異化石灰?guī)r的水動力條件弱得多,因此微晶方解石泥很難被水沖洗走,所以異化顆粒和微晶方解石泥一起沉積下來,形成微晶異化石灰?guī)r。由于異化顆粒的粒間孔隙已被微晶方解石泥所充填,所以就沒有多少空間再讓粒間水占據,因此也就不可能形成較多的亮晶方解石。51、沉積相:沉積環(huán)境及在該環(huán)境中形成的沉積巖(物)的綜合。52、相序遞變規(guī)律

18、 (沃爾索相律):“只有那些沒有間斷的,現在能看到的相互鄰接的相和相區(qū),才能重疊在一起”。即只有在橫向上成因相近且緊密相鄰而發(fā)育著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疊覆出現而沒有間斷。53、沉積體系: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動力系統控制的、成因上有內在聯系的沉積體或沉積相在空間上有規(guī)律的組合。組成沉積體系的基本單元是相。54、沖擊扇:發(fā)育在山谷出口處,主要由暫時性洪水水流沖刷形成、范圍局限、形狀近似于圓錐狀的山麓粗碎屑堆積物。55、旱扇:發(fā)育一條主體水道,扇邊界清晰,粗碎屑向末端很快變細,厚度急劇減薄,發(fā)育泥石流。濕扇:常年有流水分布的地區(qū),扇體形態(tài)不清,多由礫石質辮狀河組成辮狀平原,地形平緩,河道多,切割淺,

19、不固定,缺少泥石流沉積。56、沖積扇的鑒定標志:巖性、結構、沉積構造、顏色、生物化石、垂向層序及沉積相組合(在地震剖面、測井曲線上的特征)形成條件:發(fā)育在山谷出口處,主要由暫時性洪水水流形成、范圍局限、形狀近似于圓錐狀的山麓粗碎屑堆積物。57、曲流河 :單河道,彎度指數>1.5,河道較穩(wěn)定,寬深比低。側向侵蝕和加積作用使河床向凹岸遷移,凸岸形成點砂壩(邊灘)。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流地區(qū)。辮狀河:多河道,多次分叉和匯聚構成辮狀。河道寬而淺,彎曲度小,其寬深比值高,彎度指數<1.5,河道砂壩(心灘)發(fā)育。河流坡降大,河道不固定,遷移迅速,亦稱“游蕩性河”。 多發(fā)育在山區(qū)或河流上游河段以

20、及沖積扇上。59、古代河流沉積的鑒別標志:巖石類型及其組合、結構、沉積構造、生物化石、沉積層序、砂體形態(tài)60、理想的陸源碎屑湖泊的沉積模式具有沉積物繞湖盆呈環(huán)帶分布的特點,即從湖岸至湖盆中央大致依次出現砂礫巖、砂巖、粉砂巖和泥巖或碳酸鹽巖.61、陸源碎屑湖泊相的鑒別標志:巖石類型、沉積構造、生物化石、垂向層序、分布范圍及沉積厚度62、三角洲是海(湖)陸交互地帶近河口處,河流攜帶沉積物傾瀉入海(湖)形成的沖積平原。它在平面上呈頂尖朝向陸地的三角形沉積體,其上有錯綜分布向海(湖)散開的分支河道。 63、三角洲形成和發(fā)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河流的作用:河流流量和輸沙量是形成三角洲的物質基礎。 蓄水體(

21、河、湖)的密度與河水密度的差異 蓄水體的水動力作用 河口區(qū)海底地形:坡度 蓄水盆地的構造特征:主要是水盆地的穩(wěn)定性和沉降速度。64、扇三角洲 :沖積扇作為供源形成的三角洲。 沉積物很粗,富含礫石,泥石流等重力流沉積發(fā)育。65、辮狀(河)三角洲:指由單一的底負載河流進積形成的辮狀河進入穩(wěn)定水體中而形成的富砂和砂石質的粗粒三角洲。沉積物較粗,砂和含礫砂為主,砂泥比高。66、三角洲相的鑒別標志:巖石類型、粒度分布特征、沉積構造、生物化石、沉積層序、砂體形態(tài)。67、海底地形可分為陸棚、大陸坡、大洋盆地三個地貌單元。 陸棚、陸坡、陸隆合稱大陸邊緣。68、按照海岸地貌,濱岸相劃分為海岸沙丘、后濱、前濱和近

22、濱四個亞相。69、后濱亞相:位于上部海岸沙丘帶下界與平均高潮線之間的潮上帶,平時暴露地表經受風的作用,只有在特大高潮或風暴浪時才被海水淹沒,受到波浪和弱水流的作用,屬潮上帶。(后濱亞相沉積物是具平行層理的砂,粒度較沙丘帶粗,圓度及分選較好,可見小型交錯層理。風暴期在后濱與海岸沙丘交界附近因水的分選可使重礦物集中而形成砂礦。)70、前濱亞相位于平均高潮線與平均低潮線之間,地形平坦,起伏較少,并逐漸向海傾斜。( 前濱亞相的沉積以中砂為主,分選較好。層系平直,以發(fā)育低角度交錯層理為特征。對稱、不對稱波痕以及菱形波痕大量出現,極淺水的其他標志如沖刷痕、流痕、變形波痕、流水波痕、生物攪動構造亦常見到。)

23、71、瀉湖是為海岸所限制,被障壁島所遮攔的淺水盆地。72、淡化瀉湖: 在潮濕氣候區(qū),注入瀉湖的淡水大大超過蒸發(fā)量,形成淡化瀉湖。沉積特征:(1)巖石類型:以鈣質粉砂質砂巖、粉砂質粘土巖、粘土巖為主,若為清水沉積,則以泥晶灰?guī)r、白云巖、含泥灰?guī)r為主。(2)沉積構造:交錯層理一般不發(fā)育,若有波浪作用,可發(fā)育緩波狀層理、水平波狀層理及波痕。(3)生物化石種類單調,多為適應淡化水體的廣鹽性生物。73、咸化瀉湖:在炎熱干旱的氣候條件下,瀉湖缺乏大量淡水注入,水體的蒸發(fā)量大大超過注入量,含鹽度逐漸提高二變成咸化瀉湖。沉積特征:(1)巖石類型:以粉砂巖、粉砂質泥巖為主,并可夾有鹽漬化和石膏化的砂質粘土巖,可

24、出現石膏、巖鹽夾層。若為清水沉積時,則主要是石灰?guī)r、白云巖,并夾有石膏及鹽巖層。(2)沉積構造:多出現水平層理及塑性變形層理,可見鹽類假晶及泥裂。(3)生物化石:生物種屬單調,以廣鹽性生物最發(fā)育。74、潮坪(灘):發(fā)育在具明顯潮汐周期而無強烈風浪作用的平緩傾斜的海岸地區(qū)。一、尤爾斯特隆圖解:顆粒開始搬運的水流速度要比繼續(xù)搬運所需的流速大,因為始動流速不僅要克服顆粒本身的重量,還要克服顆粒間的吸附力才能發(fā)生移動。0.052毫米的顆粒所需始動流速最小,而且始動流速與沉積臨界流速相差也不大。大于2毫米的顆粒其搬運與沉積的兩個流速曲線更接近,但兩者的流速值也都是隨著粒徑的增大而增加。小于0.05毫米的

25、顆粒,兩個流速相差很大。所以粉砂以下的物質一經流水搬運,就長期懸浮不易沉積。沃克圖解:當流動強度為p時,它所能滾動的礫石最大粒徑為8cm,同時所能懸浮的最大顆粒為2.2mm。當流動強度略小于p時,可使粒徑為8cm的礫石和2.2mm的顆粒同時沉積,從而可能形成雙縱數的礫巖。當流動強度在p附近反復變動時,即屬持續(xù)水流時,則可能形成礫巖質沉積與礫石質沉積的互層,其平均力度應分別為2.2mm與8cm左右。如果流動強度急劇減小,則可能造成分選極差的多眾數的礫,砂,粉砂和泥的混合沉積物。如圖虛線所示,沉積1.0mm的沙粒所需流動強度要比沉積7cm礫石所需強度小很多。因此在平均力度為7cm的礫石沉積的孔隙中

26、所填充的1mm大小的砂,不可能同時沉積,后者應是在水流強度減小后的孔隙滲濾填充物。二、??朔诸?;福克的石灰?guī)r分類基本上是一個三端元的分類。三端:異化顆粒,微晶方解石泥(微晶);亮晶方解石膠結物。三個主要巖類1、亮晶異化石灰?guī)r、微晶異化石灰?guī)r、微晶石灰?guī)r。??税?、類叫做異?;瘜W巖,把類叫做正?;瘜W巖。把由生物格架,所組成的礁石灰?guī)r,叫做生物巖類。Folk還根據異化顆粒的粒度特征、各種異化顆粒的相對含量以及其他成因特點,制定了一個綜合性的碳酸鹽巖分類表。??朔诸悆?yōu)點:(1)把碎屑巖的結構觀點系統地引進到碳酸鹽巖中來首先提出異化顆粒和異常化學巖的觀點,從而打破了石灰?guī)r的陳舊一統的“化學巖”的概念。(

27、2)創(chuàng)建了一套全新的石灰?guī)r結構分類和術語系統。缺點:(1)三端元中“亮晶”不是獨立的組分,實際上是兩端元組分。(2)分類中未考慮重結晶作用的影響。(3)綜合分類表中“清規(guī)戒律”太多,制造了不必要的人為的麻煩。(4)“正常化學巖”和“異?;瘜W巖”為非描述性的成因術語,用它對巖石類型進行概括,并不恰當。鄧哈姆分類:對于顆粒-灰泥石灰?guī)r來說,是兩端元組分分類 。兩個端元:顆粒:(異化顆粒)泥:( 灰泥或微晶方解石泥)  巖石類型:顆粒巖、高能環(huán)境、泥質顆粒巖、顆粒質泥巖、泥巖。Dunham還劃分出了兩種特殊類型 :粘結巖、結晶碳酸鹽巖 Du

28、nham分類優(yōu)點:1、簡明扼要,有高度的概括性。 2、與??说姆诸愊啾?增加了一類結晶碳酸鹽巖。  Dunham分類缺點:術語系統比較別扭和欠嚴謹,如“泥巖”易與粘土巖中的“泥巖”相混。2、 碳酸鹽巖的結構組分:1、顆粒(分內碎屑、鮞粒、藻粒、球粒、生物顆粒)2、泥3、膠結物4、晶粒5、生物格架6、孔隙。3、 毛細管濃縮作用準同生白云化作用 機理:熱帶地區(qū)潮上帶,剛沉積的疏松的文石顆粒間的正常海水在干熱氣候中不斷蒸發(fā)。同時海水又通過毛細管作用,源源不斷地補充到這些疏松的沉積物的顆粒之間。久而久之,粒間水的鹽度增大,從這種鹽水中首先沉淀出來的是石膏,使粒間

29、水或表層積水的Mg/Ca高達20:1甚至更高(正常海水的Mg/Ca約為3:14:1)。這種高鎂的粒間鹽水或表層水經常與文石顆粒相接觸,使文石被交代,被白云化,即使文石轉化為白云石。 (2)回流滲透白云化作用 機理:潮上帶高鎂粒間鹽水對表層沉積的白云化基本完了時,產生這種高鎂鹽水的地質條件還仍然持續(xù)存在,多余的高鎂鹽水必然會向下回流、滲透,在其穿過下伏的碳酸鈣沉積物或石灰?guī)r時,必然會使它們發(fā)生白云石化,從而形成白云巖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guī)r。4、 陸源碎屑湖泊相的沉積模式(亞相的劃分及其特征) 1、湖成三角洲亞相(在河流入湖的河口處,流速降低,沉積物在河口堆積。平面上呈

30、三角狀或舌狀,剖面呈透鏡狀。河流作用居主要地位。沉積類型以砂巖和粉砂巖為主。)2、濱湖亞相(距岸最近,接受來自湖岸的粗碎屑物質;水動力條件復雜;水位較淺)3、淺湖亞相(該相帶水淺但始終位于水下;巖石類型以粘土巖和粉砂巖為主;生物化石豐富。)4、半深湖亞相(位于浪基面以下水位較深部位;巖石類型以粘土巖為主)5、深湖亞相(位于湖盆中水體最深部位;巖石總特征是粒度細,顏色深,有機質含量高)6、湖灣亞相(在濱淺湖地區(qū),沉積物以細粒的泥頁巖沉積為主)7、湖泊重力流亞相(沉積物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流入湖泊深水區(qū)堆積形成滑塌型重力流,形態(tài)上呈扇形)6、 河控三角洲的沉積相模式(1)河控三角洲是在河流輸入泥砂量

31、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設作用遠遠超過波浪、潮汐破壞作用的條件下形成的。 (2)按照三角洲的形態(tài),可進一步分為鳥足狀三角洲和朵狀三角洲兩種類型。 (3)三角洲的亞相類型及其特征1、三角洲平原亞相(三角洲沉積的陸上部分,其范圍包括從河流大量分叉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廣大河口區(qū),是與河流有關的沉積體系在濱海區(qū)的延伸。巖性:砂巖、粉砂巖、泥巖(包括泥炭、褐煤等)。結構構造:分選性差;層理構造復雜,見雨痕、干裂、足跡等層面構造。生物化石:少見,淡水動物化石和植物殘體。分布:呈透鏡狀,橫向變化大。以分支河道和沼澤沉積為主體。)2、三角洲前緣亞相 (處于三角洲平原外側的向

32、海方向,位于海平面以下,為河流和海水的劇烈交鋒帶,沉積作用活躍,是三角洲砂體的主體。)3、前三角洲亞相 (環(huán)境:位于三角洲前緣的前方,實際上為處于浪基面以下的正常海相沉積。 巖性:主要由暗色粘土和粉砂質粘土組成。構造:常發(fā)育水平層理及塊狀層理?;阂姀V鹽性生物化石,如介形蟲、雙殼類 )7、 潮坪沉積亞相的劃分:1、潮上坪(紅褐色泥巖;結核)2、高潮泥坪(紅褐色、褐色泥巖;水平及波狀粉砂巖紋層)3、中潮坪(泥巖和石英砂巖互層;干裂紋、交錯紋層、脈狀、透鏡狀、波狀紋層)4、低潮坪(石英砂巖;平行層理、流動卷痕、波狀及交錯層理、人字型構造、再作用面)5、淺的潮下帶(石英砂巖;大型交錯層理、塊狀砂巖、潮渠、人字型構造、再作用面)。8、 鮑馬序列的特征:A段:底部遞變層段(主要由砂巖組成,底部含礫石,下粗上細的正粒序,底面見沖刷充填構造和槽模)B段:下平行紋層段(與A段為漸變關系,多為中細砂,含泥質,顯平行紋層,粒度變化不明顯,片狀塊屑和長形碎屑定向分布,見剝離線理)C段:流水波紋層段(以粉砂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