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力》教案(1)_第1頁
【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力》教案(1)_第2頁
【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力》教案(1)_第3頁
【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力》教案(1)_第4頁
【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力》教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1力主備人:梅炳靈 授課時間:教學內(nèi)容 :力的概念,力的單位,力的三要素 教學時數(shù):1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知道,能用示意圖表示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和生活經(jīng)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xiàn)象。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從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教學重點: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教學難點:力的概念,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釋有關現(xiàn)象。教學課型與教學方法:新授課。 方法:先學后教、適當點撥,自主學習,學生實驗教學資源的利用及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案、檢測題,彈

2、簧,磁鐵,氣球,橡皮筋教學過程: 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時間2分鐘)2 學習目標1:掌握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2:力的三要素 3:用示意圖表示力 4:認識物體間力作用是相互的 活動一:觀察教材圖片,完成下列問題。 1、上述事例中有那些共同的地方?2、在力的現(xiàn)象中會涉及哪幾個物體?3.發(fā)生力的作用時兩個物體是否必須接觸嗎?二.先學后教活動二:自學課本第126頁的內(nèi)容并自己根據(jù)現(xiàn)有器材演示,完成下列問題。(時間5分鐘) (1) 用圖-所示的器材做實驗。思考問題:小鋼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運動,當磁鐵靠近小鋼球時,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_(2)看課文圖12.4-2乙、丙,交流圖中在運動員力的作用下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

3、由此得出:力可以 (3)用力拉和壓彈簧,看看彈簧的形狀(長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_(4)學生看課本圖12.4-2甲,交流圖中在射箭運動員力的作用下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由此得出:力可以 練一練:如圖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中,其中圖(a )表示力可以使物體 ;圖(b )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體的 發(fā)生改變。 由此得出結(jié)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活動三:閱讀課本42頁你能說說力的單位及符號嗎?_,托起一個雞蛋的力大約為_?;顒铀模洪喿x書本第42頁“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讓學生提出猜想:可能與力作用的大小有關;可能與力作用的方向有關;可能與力作用的位置有關。引導學生根據(jù)前面觀察力作用效果的實驗結(jié)合課文圖示

4、以及學生生活的經(jīng)驗進行論證。完成下列問題:活動五:力的圖示。閱讀書本第42頁,完成下列問題: 教師適當提示:畫力的示意圖的要領:確定受力物體、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在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還可以在力的示意圖旁邊用數(shù)值和單位標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顒恿禾骄浚毫Φ淖饔檬窍嗷サ?、請同學們觀察或進行下列實驗,通過觀察或?qū)嶒災銈儗αΦ淖饔糜惺裁葱碌恼J識、(1)演示:用一個氣球去壓另一個相同的氣球,讓學生觀察:兩個氣球都變扁了。(施力的氣球在施力時也變扁了,說明它同樣受到另一

5、個氣球作用力)(2)演示:兩個帶相同電荷的通草球靠近時相互排斥。(一個通草球排開另一個通草球時,自己也被排開了,說明兩個通草球同時都 受到了對方力的作用)(3)學生實驗:伸出手去,讓一個同學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嗎?打你的同學也感到疼嗎?(打的同學感到疼,說明他的手也被打了)(4)學生實驗:向上擰書包,你對書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覺到了書包也在拉你?(拎書包手同時受到書包向下的拉力)(5)看課文第33頁圖11.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開時自己坐的船也被推開了。(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開時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開了。說明推船的人同時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

6、被推開時連同他坐的船也被推開。)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結(jié)論: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作用力。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完成下列問題:課堂小結(jié):(約4分鐘)(可師生共同小結(jié)本科收獲)當堂訓練(15分鐘)(學生學案)布置作業(yè):板書設計: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2)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2、力的單位 3、力的三要素: 4、力的圖示:教學反思: 7.1力一、學習目標1:掌握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2:力的三要素 3:用示意圖表示力 4:認識物體間力作用是相互的 活動一:觀察教材圖片,完成下列問題。 1、上述事例中有那些共同的地方?2、在力的現(xiàn)象中會涉及哪幾個物體

7、?3.發(fā)生力的作用時兩個物體是否必須接觸嗎? 活動二:自學課本第126頁的內(nèi)容并自己根據(jù)現(xiàn)有器材演示,完成下列問題。(時間5分鐘) (1) 用圖-所示的器材做實驗。思考問題:小鋼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運動,當磁鐵靠近小鋼球時,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_(2)看課文圖12.4-2乙、丙,交流圖中在運動員力的作用下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由此得出:力可以 (3)用力拉和壓彈簧,看看彈簧的形狀(長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_(4)學生看課本圖12.4-2甲,交流圖中在射箭運動員力的作用下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由此得出:力可以 練一練:如圖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中,其中圖(a )表示力可以使物體 ;圖(b )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體的 發(fā)生改

8、變。 由此得出結(jié)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顒尤洪喿x課本42頁你能說說力的單位及符號嗎?活動四:閱讀書本第42頁“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完成下列問題:(1)拉彈簧時,所用的力越大,彈簧被拉得越_;用的力越小,彈簧被拉得越_;騎自行車時,蹬車的力越大,自行車運動的越_。蹬車的力越小,自行車運動的越_。這說明:力_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2)我們用力拉彈簧,彈簧會_;用力壓彈簧,彈簧會_;司機師傅向左打方向盤,汽車會向_拐彎;向右打方向盤,汽車會向_拐彎。這說明:力_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3)如右圖:用力推門,每次手的位置距離門軸遠近不同。體會手在不同位置時施力的不同效果。當手距門軸越遠(

9、點A)時,越 _力;距門軸越近(點B)時,越_力。(省費)(注:力作用在物體上的點叫力的作用點)這說明:力_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偨Y(jié):力所產(chǎn)生的效果跟力的_、_ 和_有關?;顒游澹毫Φ膱D示。閱讀書本第42頁,完成下列問題: 在物理學中通常用一根_的線段表示力: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_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_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_或_表示力的_:在同一圖中, 越大,線段應越長?;顒恿洪喿x書本43頁探究:“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1)用手用力拍擊桌面,手有何感覺? 分析:手拍擊桌子,手是 ,桌子是 ;(受力物體、施力物體)但手感覺到疼,說明手拍桌子的同時,受到了桌子給手的 ,此力的施力物

10、體是 ,受力物體是 。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擊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 分析:左手拍擊自己的右手,左手是 ,右手是 ;(受力物體、施力物體)但左手也感覺到疼,說明左手拍擊自己的右手的同時,受到了右手給左手的 ,此力的施力物體是 ,受力物體是 。(3)結(jié)論: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 。也就是說 合作探究: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小組討論交流)當堂檢測:1、力一般用字母 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 ,簡稱 ,符號 2、人推車時,是_和_之間發(fā)生了力的作用,對于人推車的力,施力物體是_,這時,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體是_。3、力的_、_、_稱為力的三要素。4、

11、游泳的人,手腳用力向后劃水,人就能向前進,這表明,人向后給水作用力的同時受到了_的推力,這個現(xiàn)象表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5、下列物體運動狀態(tài)沒有發(fā)生改變的是 ( )A、汽車啟動時,從靜止變?yōu)檫\動 B、在豎直方向勻速上升的氣球C、在草地上滾動的足球 D、汽車在盤山公路上勻速行駛6、下列關于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觸的物體才能有力的作用; B、有些力是物體本身具有的,沒有施力物體;C、只施加力,而自己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D、較大的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一定較大。7、使一薄鋼條的下端固定,分別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發(fā)生(a)、(b)、(c)、(d)各圖中的形變,如果力的大小 F1

12、=F3=F4F2,那么,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關的圖是( )A、圖(a)和(b) B、圖(a)和(c) C、圖(a)和(d) D、圖(b)和(d).8、完成下面力的示意圖(1)用50牛的力豎直向上提箱子。(2)用80牛與水平方向成30°的力沿左斜向上拉小車,畫出拉力 第2節(jié) 彈力主備人:阮紅梅 審核人 : 梅炳靈 授課時間:教學內(nèi)容:彈力 教學時數(shù): 1 課時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2)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3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jié)構(gòu)。(2)通過自制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掌握彈簧

13、測力計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生活中彈力應用的實例有濃厚的興趣,體會科學技術的價值.教 學重 點: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教 學難 點:自制彈簧測力計授課類型: 新授課教學方法:實驗法,歸納法教 學準 備:彈簧、紙條、刻度尺、木板等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學過程:活動1:自主預習一、引入新課( 做一做)日常生活中,用力壓尺子,尺子發(fā)生形變,撤去壓力后恢復原狀,把橡皮筋拉長,橡皮筋變長,松手后,橡皮筋恢復原狀。試一試: 將細彈簧的一端掛在鐵釘上以此固定彈簧的一端,另一位同學穩(wěn)固木架以免傾倒,合作完成以下實驗和填空引入“彈性”概念二、新課教學(一)彈性:物體受力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二

14、)塑性:物體受力發(fā)生形變,不受力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不能恢復原狀。(三)彈力: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四)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原理:活動2:合作探究:量一量: 探究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實驗:自制彈簧測力計。彈簧的一端掛在木板上,另一端掛不同重力的鉤碼,分別作標記。想一想:提問:為什么彈簧稱的刻度是均勻的? 說一說: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所測的力不能超出測力計的測量范圍;2、認清測力計的最大測量值和最小測量值;3、使用前調(diào)整指針對準零刻線;4、測力

15、計測重力時不能傾斜放置。三、小結(jié):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四、鞏固練習:活動3:完成當堂檢測課堂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板書設計 1.彈性形變和彈力 彈性形變: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夠恢復原狀的形變. 非彈性形變:在外力停止作用后,不能恢復原狀的形變. 彈力: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物體間直接接觸;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 2.幾種彈力 支持力、拉力 3. 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性體的彈力和彈性體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即F=kx,其中k是勁度系數(shù),單位N/m.教學反思 第2節(jié) 彈力導學稿自主預習: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_2、請同學

16、們結(jié)合本節(jié)學習目標認真閱讀教材P52-P53內(nèi)容,完成下列問題;做一做:(注意:不能拼命用力)(1)輕壓一把直尺,使它發(fā)生形變,撤去壓力,直尺會 ;(2)把橡皮筋拉長,松手后,橡皮筋會 ;(3)橡皮泥在外力的作用下會變形,失去外力后 ;以上現(xiàn)象的共同點是 ;不同點是 ;總結(jié): 像直尺、橡皮筋、彈簧等受力時會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 ,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 。像橡皮泥一樣,一旦受力變形后,不能再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zhì)叫做 。想一想:為什么在前面的(1)和(2)中不讓同學們拼命用力?_填一填:彈力是物體由于 而產(chǎn)生的。作用在物體上的外力越大,物體的形變也 。3.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 ,生活中你見

17、過什么樣的測力計?_4.物理實驗中經(jīng)常使用的測力計叫 ,觀察它的結(jié)構(gòu)有_,并嘗試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動彈簧測力計,你能說出它的測力原理嗎?_合作探究:(一)、彈力1、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2、討論:一根彈簧能無限制拉伸嗎?觀看桌面上的彈簧測力計,你認為該怎樣保護它?(二)探究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做一做:用彈簧分別掛相同質(zhì)量的一個鉤碼、兩個鉤碼、三個鉤碼,觀察彈簧伸長的長度,你會發(fā)現(xiàn) ;填一填:測量 的工具叫做測力計。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利用這個道理做成的測力計,叫做 。用一用:(1)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多少?_它的每一個小格表示_N?為什么要看量程?_(2)測量前要調(diào)零,

18、你還知道哪些儀器也需要調(diào)零?_體驗:用手拉測力計的掛鉤,使指針指到1N、5N、I0N,觀察彈簧測力計長度的變化,感受1N、5N、10N的力。 (3)試著用彈簧測力計提起你的筆袋,提起它所用的力是_?說一說: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使用前,“三看” 、 、 使用時:把掛鉤輕輕拉動幾下,看看是否靈活,實際測量時,要使測力計內(nèi)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的力的方向一致。彈簧不要與彈簧測力計的外殼摩擦。讀數(shù)時, 。當堂檢測:1、彈力是物體由于 而產(chǎn)生的。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是:物體相互 ;且發(fā)生 ,彈力的大小與物體發(fā)生的 有關。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拉力、 、支持力都屬于彈力。2、蹦床運動員在比賽時,往往是借助

19、于蹦床形變而產(chǎn)生的 ,使運動員跳得更高.3、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_ ;實驗室里常用測量力的儀器是_。它的工作原理是_ 4、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要注意看清它的_ ,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_,否則將會_彈簧測力計。 5、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它的最大刻度值是_,刻度上每一小格表示_,圖中M受到的拉力大小應為_。6、甲、乙兩位同學各用200牛頓的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400牛頓;B、200牛頓;C、100牛頓;D、0牛頓。 7、要測量一個約8N的力時,應選用的最恰當?shù)膹椈蓽y力計是( ) A、量程為20N,分度值為0.5N B、量程為10N,分度值為0.1N C

20、、量程為5N,分度值為0.1N D、以上三個彈簧測力計都可以7.3 重力主備人:吳文文 審核人:梅炳靈 授課時間:教學內(nèi)容 :重力是如何產(chǎn)生的、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等內(nèi)容。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產(chǎn)生的。2、知道重心的概念。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重力的存在。2、通過探究,了解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系。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激發(fā)學生自己參與思維活動的興趣,珍惜自己的思維活動成果。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教學重點: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教學難點:重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教學課型與教學方法:新授課。 方法:先

21、學后教、適當點撥教學資源的利用及教學準備:演示用彈簧測力計、鉤碼、細線、石塊、鉤碼、彈簧測力計、多媒體課件、導學過程一、實驗引入:(2分鐘)學生觀察實驗: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做圓周運動。思考:1、小球為什么不會飛走?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原因:有繩子的 力在束縛著小球。2、同樣的,月亮在繞地球做類似的運動,為何不會飛走?那肯定在 和 之間也有一個類似繩子拉力的力在束縛著月亮。我們稱這個叫引力。3、樹上的蘋果落向地面、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拿在手里的粉筆撒手后同樣落向地面而不飄在空中說明地球上以及附近的物體也受到地球的 。4、在這個基礎上,牛頓精心的研究了歷史上很多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了這樣

22、一個真理: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大到天體,小到灰塵之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 。 5、我們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 , 符號是 。6、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受力物體是 。7、力的三要素是: 、 、 。同樣重力是力的一種也有三要素。知識拓展:假如在地球沒有受到重力可能出現(xiàn)哪些情景?2、 新知探究:學習目標1:理解重力的概念、影響重力的因素,計算重力的公式自學指導1:學生看書找出重力的概念,表示的字母。(1分鐘)重力的概念: 用字母 表示提出問題:物體的重力大小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學生大膽進行猜想。并進行試驗,并完成導學練習“活動二”(10分鐘) 1、在地面上拿起大小不同的兩個

23、石塊,你有什么感覺?2、探究:重力大小可能與 有關?(寫出你的猜想)下表是研究重力與 關系所做的實驗記錄:質(zhì)量m/kg重力G/NG/m1分組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2觀察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畫出質(zhì)量與重力關系的圖像你能得出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系是: 。結(jié)論:物體所受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成 比,用公式表示為 。從數(shù)值上說物體受到的重力約是該物體質(zhì)量的 倍,即G / m = N / kg ,我們把這個數(shù)值叫g。(粗略計算時可取g=10 N / kg)訓練: 1、一個物體的質(zhì)量是250g,它的重量是多少?學習目標二:掌握重力的方向及應用自學指導2:探究重力的方向。演示實驗,將小球懸掛在鐵架臺的橫桿上,待球靜止時,找出細線與水平面

24、的關系。使鐵架臺傾斜再做實驗。學生根據(jù)實驗完成導學練習的“活動三”1、 重力的方向:不管怎樣將鐵架臺傾斜一個角度,懸掛在上面的小球靜止時懸線的方向始終與 的方向 。所以說重力的方向始終是 。自學指導3、閱讀課本找出以下問題:1、重力的應用: 。2、當鉛垂線和墻壁 時證明墻壁豎直。3、當鉛垂線和桌子 時證明桌子豎直4、自制重垂線,并用它來檢驗窗臺和自己桌子是否豎直。學習目標三:知道重心的概念,會找重心活動四:探究重心1、請同學們把一本書或正方形的卡片放在手指上并讓它們靜止不動,并總結(jié)方法。并填寫導學練習活動四的第一題。2、將正方形的卡片撕掉一半再讓學生找出重心,并總結(jié)方法。完成導學練習的活動四的

25、第二題3、看書找出重心的概念,完成導學練習的第三題課堂小結(jié):談談你的 收獲。(3分鐘)板書設計: 重力定義:地球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三要素:大?。篏=mg 方向:豎直向下 作用點:物體的重心布置作業(yè):教學反思:7.3重力的當堂檢測 班級 姓名 分數(shù) 一、實驗引入:學生觀察實驗: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做圓周運動思考:1、小球為什么不會飛走?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原因:有繩子的 力在束縛著小球。2、同樣的,月亮在繞地球做類似的運動,為何不會飛走?那肯定在 和 之間也有一個類似繩子拉力的力在束縛著月亮。我們稱這個叫引力。3、樹上的蘋果落向地面、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拿在手里

26、的粉筆撒手后同樣落向地面而不飄在空中說明地球上以及附近的物體也受到地球的 。4、在這個基礎上,牛頓精心的研究了歷史上很多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了這樣一個真理: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大到天體,小到灰塵之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 。 5、我們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 , 符號是 。力的三要素是: 、 、 。同樣重力是力的一種也有三要素。 6、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受力物體是 ?;顒右唬褐亓Φ母拍睿?用字母 表示活動二:(10分鐘) 1、在地面上拿起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你有什么感覺?2、探究:重力大小可能與 有關?(寫出你的猜想)下表是研究重力與 關系所做的實驗記錄:質(zhì)量m/kg重力G/NG/

27、m1分組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2觀察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畫出質(zhì)量與重力關系的圖像,你能得出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系是: 。結(jié)論:物體所受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成 比,用公式表示為 。從數(shù)值上說物體受到的重力約是該物體質(zhì)量的 倍,即G / m = N / kg ,我們把這個數(shù)值叫g。(粗略計算時可取g=10 N / kg)訓練:1一個物體的質(zhì)量是250g,它的重量是多少? 2一個物體的重力是200N,它的質(zhì)量是多少?活動三:探究重力的方向,觀察演示實驗明確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不管怎樣將鐵架臺傾斜一個角度,懸掛在上面的小球靜止時懸線的方向始終與 的方向 。所以說重力的方向始終是 。施工中要把墻壘得筆直工人用重錘線來檢查。重

28、錘線是利用了 原理制成的。不管物體運動軌跡如何重力方向不變?;顒铀模禾骄恐匦?、對于規(guī)則物體來說中心在 。2、對于不規(guī)則的物體來說用 的方法來找重心。3、重心的位置可以在 、 。4、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在的位置及放置狀態(tài)和運動狀態(tài)無關,但一個物體內(nèi)質(zhì)量分不發(fā)生變化時,其 位置也發(fā)生變化。5、看書找出重心的定義: 。當堂訓練:1、關于重力與質(zhì)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重力和質(zhì)量都不隨位置而改變 B物體受到的重力與質(zhì)量成正比C重力就是質(zhì)量 D物體受到的重力和質(zhì)量都是不變的2、假如沒有重力,下列猜想正確的是( )A樹葉隨風搖擺 B物體不會下落 C杯子中的水會輕易倒出來 D舉起很重的物體不容易。3.下列

29、關于重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在斜面上向下滾動的物體所受的重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B. 投出的籃球上升過程中不受重力,下落過程中才受重力作用C. 物體的重心一定是在物體上D. 地面附近的物體在失去支持時,要向地面降落,這是由于物體受到重力作用的緣故4質(zhì)量是2.5kg的物體,受到重力是_N一個物體受到重力是4.9,則物體質(zhì)量大約是_g5、畫出地面上重10N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圖6、畫出靜止在斜面上重20N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圖。7、在空中飛行的足球受到5N的重力的示意圖。8、“想想議議”中提到的不倒翁為什么不會倒下去,因為 很低,物體越 。思維拓展15t 9、如圖為橋頭的限重標志,你知

30、道它的含義嗎,在遵守規(guī)則的情況下,該橋允許通過的車的總重是多少?10、月球?qū)λ砻嫖矬w的引力只有地球?qū)Φ孛嫖矬w引力的1/6,一個連同裝備共90kg的宇航員,在月球上重約( )A900N B150N C5400N D600N第七章 力的復習教案主備人:阮紅梅 審核人 : 梅炳靈 授課時間:教學內(nèi)容:力的復習 教學時數(shù): 1 課時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力的定義,知道重力,彈力,摩擦力,會計算物體的重力。(2).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 (3).會畫出力的示意圖 (4).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受力的特征 (2)通過自制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掌握彈簧測力

31、計的使用方法。 (3)通過觀察,感受重力的存在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生活中力應用的實例有濃厚的興趣,體會科學技術的價值.教 學重 點:彈力,重力,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教 學難 點:自制彈簧測力計授課類型: 復習課教學方法:總結(jié)法,歸納法教 學準 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學過程:活動1:自主復習 【知識結(jié)構(gòu)】 1.定義:物體對物體_。 2.相互作用力: 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力時,乙物體對甲物體也_,所以說力的作用是_的。 特點:大小_,方向_,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體的_ 力可以使物體的_發(fā)生改變。 4.力的三要素:_、_、_。描述力 5.力的單位:_,符號_。1N的

32、力有多大?_。 6.力的示意圖: 先找力的作用點 在找力的方向最后標明力大小 定義:因物體發(fā)生_而產(chǎn)生了力叫做彈力。_、_實質(zhì)是彈力。 7.彈力 .彈簧測力計的結(jié)構(gòu):主要由_、_、_等組成。 工作原理:_。 8.應用: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一看_;二看_;正確使用 使用前要進行_ 測量時:_。 重力定義:_而產(chǎn)生的力,簡稱_;重力的施力物體是_。 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系:_或_。g=_。重力的方向:_;重力的作用點稱為_。滑動摩擦力定義:_。摩擦力影響摩擦力的因素:_、_。 _; 減小摩擦方法 _; 增大摩擦方法 _。 _?;顒?:一、課堂鞏固:1、下列物體的重力接近10N的是:( )A、一名中學生 B

33、、一輛自行車C、一件加厚羊毛衫 D、一個雞蛋2.、重錘線是根據(jù)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用它來檢查墻砌地是否_,木工常用水平儀檢驗工作臺是否_。當把一水平儀東西方向放置時,人在南邊看垂體偏在中線左方。當把它南北方向放置時,人在東邊看,垂體偏在中線右方,此桌面的_高。3.、自行車是我們熟悉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來看,使用時涉及到不少有關摩擦的知識。例如:A、輪胎上刻有花紋B、車輪做成圓形C、塑料套緊套在車把上D、在轉(zhuǎn)動部分添加潤滑劑E、腳踏板凹凸不平F、剎車時用力捏閘G、車軸處裝有滾珠H、緊套在車把上的塑料套有凹處。上述內(nèi)容中通過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通過增大壓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通

34、過變滑動為滾動而減小摩擦的是_。通過使接觸面變光滑而減小摩擦的是_。4. 測量力的大小工具叫 ,在物理實驗中,經(jīng)常使用 ,測量力的大 小 . 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5. 一只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放在水平桌面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請作出該物體受力示意圖。(g取10N/Kg)活動三、課后提升:(一)選擇題1、下列做法中,屬于減小摩擦的是( )A、鞋底和輪胎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紋B、自行車剎車時,閘皮壓緊在鋼圈上C、在機器的轉(zhuǎn)動部分安裝滾動軸承并加潤滑油D、為了防止傳動皮帶打滑,需要把皮帶張緊些 2下列做法中,屬于增大摩擦的是( )A鎖生銹不好打開時,將少量食油注入鎖孔后,就容易打開了B拉鏈拉不動時,可在拉鏈上抹

35、一點石蠟,就容易拉了C搬運笨重貨箱時,可在地上鋪幾根圓木,就容易推動了D汽車失事的馬路上流滿了潤滑油,可在路面上撒些沙子或木渣子,就更安全了3趙強同學學了物理后,養(yǎng)成了觀察生活的好習慣,他發(fā)現(xiàn)好多藥瓶瓶蓋的側(cè)面都做有密集的豎條紋,如圖所示,其目的是為了( ) A堅固耐用B增大粗粒程度,從而增大摩擦,便于旋開和旋緊C便于運輸D節(jié)約材料4下列摩擦屬于滾動摩擦的是( )A鉛筆與卷筆刀間的摩擦 B旱冰鞋與地面間的摩擦C花樣滑冰鞋的冰刀與冰再面間的摩擦 D自行車剎車時閘皮與鋼圈間的摩擦5、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各種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征。下列各種生物的特征有利于減小摩擦的是( )A、泥鰍體表面的黏液 B、壁虎腳上的刷狀肉墊C、人手指上的螺紋 D、蛇體表的粗糙鱗片6、下列關于力的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