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禮儀:葬禮_第1頁
民俗禮儀:葬禮_第2頁
民俗禮儀:葬禮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民俗禮儀:葬禮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時間,方式各有不同。幼年夭折者有之,逝于非命者有之,犯戒而誅者有之,為情自 盡者有之,壽終正寢者實為多數(shù),不一而足。常規(guī)而論,人死了之后,家屬及親人要為其操辦葬禮,寄托哀 思。尤其是那些年邁而壽終正寢者,喪葬之禮辦得更為“體面”而 熱鬧。因益陽人諱忌,故把喪事稱為“白喜事”,以此來表達其家 屬和親人對亡者的孝敬和悼念。告慰亡靈,盡心盡孝的悼念方式多 種多樣。服孝、痛哭,自古以來傳承和流傳甚廣的活動方式主要有 以下多種,且連貫在一起。其順序依次是送終、服孝、守靈 (夜)、 痛哭、超度、還山 (下葬 )、立碑、祭奠等程序。除了城鎮(zhèn)干部、國家公務員死后,政府法律規(guī)定

2、用新式葬法 火化外,鄉(xiāng)村百姓死后仍傳承著古老的土葬方式,且流傳至今。 它源于古老的宗教與迷信。尤其表現(xiàn)在為亡者操度靈魂方面,更是 自有套路,像模像樣,儼然如真。儒、佛、道三教之中,道教是流 傳最廣、影響最深的實用型宗教。道教為死者超度亡靈的禮儀及程 序簡述如下:1、送終:依照傳統(tǒng)風俗,子女在父母病重期間,應該寸步不離 地服侍、守候在他的身邊。即使在外地求學、做官或是經商的子女, 聞訊應立即趕回家中,陪伴父母度過他的人生的最后時刻 - 此謂之 “送終”。違背這一習俗的人,將會受到社會輿論及亡者旁系親戚 的嚴厲譴責和怪罪,大概此俗沿襲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的緣故吧

3、。2、招魂:在我國古代,親人剛死時,守護人要放一點蠶絲或棉 花在其鼻孔下“試氣”。家人站在屋外的高坡上揮舞著死者的外服 或官帽 (服)等物,呼喚死者的名字以示“招魂”。招魂之后,再次 查驗死者鼻孔前的絲棉動靜以及心臟脈搏等情況,以最后確認親人 是否真的死了3、壽衣:在彌留之際,親人要馬上給死者抹澡換衣 (稱“抹 尸” )穿好壽衣戴好壽帽。死者臨終之際,有的要對親人囑咐、安頓 一番,以了卻自己未盡的事業(yè)或心愿。在當?shù)孛袼字校斑z言”貴 如黃金,晚輩得到老人的臨終吩咐被認為是幸運的。據(jù)說有的因此而財運亨通,吉星高照。在確定死者不可復生之后,亡者的親屬圍 在一起,哭成一片。在禮記中有規(guī)定:男人只能嗚

4、咽而啼,婦女則應邊哭邊跳。但失去親人的哭泣是不可能按照冷靜而理智的設 計方式來進行的。所以,人們聽到的往往是從死者身邊傳出的伴隨 呼喚死者的嚎啕大哭之聲。4、下榻:按照道教的常規(guī),到了下午三四點時,就要把死者從 床上移至堂屋,靠西邊的一側。頭朝里,腳朝外,并同時燃放鞭炮, 謂之“下榻”。同時還要在神龕上燃香點蠟,以祭祀先祖神靈。另 外,在死者的腳邊燃香三柱,紅蠟一支,謂之“照路”,好讓死者 有靈魂通向天堂或陰間地府。死者親屬在堂屋內守護著,謂之“盡 孝”和“守夜”。街坊鄰居、親朋戚友聞訊趕來吊孝,死者的兒子 孫子要出門迎接,行雙膝或單膝跪地之叩拜禮。前來的賓朋即刻上 前攙扶,口里喊著“節(jié)哀”或“高升”之類的安慰話,這一禮節(jié)人 稱為“領孝”。在七仙湖區(qū)人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