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的中醫(yī)分類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7/6c4a5691-04a0-428c-a165-80add97a1d11/6c4a5691-04a0-428c-a165-80add97a1d111.gif)
![胃病的中醫(yī)分類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7/6c4a5691-04a0-428c-a165-80add97a1d11/6c4a5691-04a0-428c-a165-80add97a1d112.gif)
![胃病的中醫(yī)分類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7/6c4a5691-04a0-428c-a165-80add97a1d11/6c4a5691-04a0-428c-a165-80add97a1d113.gif)
![胃病的中醫(yī)分類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7/6c4a5691-04a0-428c-a165-80add97a1d11/6c4a5691-04a0-428c-a165-80add97a1d114.gif)
![胃病的中醫(yī)分類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7/6c4a5691-04a0-428c-a165-80add97a1d11/6c4a5691-04a0-428c-a165-80add97a1d11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心整理胃病的中醫(yī)分類一、中醫(yī)胃病分類。中醫(yī)辯證,將胃病詳分其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各證型。主要有:肝胃氣滯型、脾胃氣虛型、 脾胃虛寒型、胃陰不足型、瘀阻胃絡型、肝胃郁熱型、寒熱錯雜型、飲食停滯型等。中醫(yī)根據胃病的臨床表現特點而確定其病證名稱,大致有“胃脘痛”、“嘈雜”、“吞酸”、 “嘔吐”、“痞滿”、“反胃”、“胃緩”、“傷食”、“吐血”、“呃逆”、“曖氣”等。1、?胃脘痛:簡稱胃痛,古稱“心胃痛”、“心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窩處經常必生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 病癥?,F代醫(y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出血、胃黏膜脫垂癥、胃痙攣、胃神經官 能癥、十二脂腸炎、胃癌及部分肝炎、膽囊炎、膽石癥
2、、膽道蛔蟲癥、胰腺炎等,均會出現胃脘痛。胃脘痛僅僅是一種臨床表現,六淫邪氣犯胃所致的胃脘痛,多為卒然暴痛,屬于急性、以實證為主;胃痛日久,臟腑失調,胃脘痛反復發(fā)作,時輕時重,多為慢性,以虛證為多。胃痛初起,其病性較輕,多病在氣分;凡胃痛兼有脹悶感,且脹痛攻竄兩脅及背部,痛無定處, 多屬氣滯。胃痛日久不愈則屬氣滯而致血瘀,由氣分而病及血分,此類胃痛是以刺痛為主,痛有定處,有明顯的拒按。凡胃脘冷痛,遇寒加劇,喜熱飲食,得熱胃痛減輕,多屬寒證;胃痛拒按,饑時作痛,進食后 胃痛加劇,多屬實證。臨床醫(yī)師進行中醫(yī)的辨證施治可達到療程短、見效快、無痛苦、標本兼治的效果,是愈后不易復發(fā)的、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
3、2、嘔吐:嘔吐是因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而引起胃內容物經食道口腔吐出的病癥,多屬于胃部的病變。 嘔吐的發(fā)生,多與外感、內傷、飲食失節(jié)致?lián)p傷脾胃有關,臨床常根據嘔吐的聲音強弱、吐勢的緩 急、嘔吐物的性狀、氣味及其他兼癥,判斷胃病的寒熱虛實。凡吐勢徐緩,聲音微弱,嘔吐物清稀 者,多屬虛寒證。嘔吐屬實證者,多兼有胃痛。屬食滯引起的,胃脘多有脹滿,曖腐酸臭,且有暴飲暴食的病史。 屬于氣逆引起者,必兼胃脘脹痛,且連于兩脅肋部。3、泛酸:泛酸是指因胃中酸液過多,隨胃氣上逆泛溢而入食道,乃至咽部,隨即咽下。常見腸潰瘍、慢 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等疾病。泛酸常與胃痛兼見,但也常單獨出現。多出肝炎內郁、胃氣不和而發(fā),或
4、者因脾胃虛寒、不能 運化而致。泛酸兼有胃脘燒灼感,脘腹脹悶,口干口渴,心煩易怒,兩脅脹痛,舌紅苔黃者,多為 肝氣犯胃引起。4、呃(e)逆:呃逆俗稱“打嗝”,是指氣逆上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不能自制的病癥。呃逆有間歇 的、短暫的、或連續(xù)的發(fā)作幾種。其證雖有寒熱虛實之分,總因胃失和降、氣逆而上所致。呃逆一癥,臨床上應辨別虛實寒熱的不同,實證多因外邪或痰瘀、氣滯、食滯所致,或一時進 食太快以及飲水嬉笑引起,其呃逆發(fā)病時間短,呃聲響亮有力,連續(xù)發(fā)作。虛證多見于脾腎虛寒、精心整理胃陰于足,其呃逆時斷時續(xù),呃聲低長、無力。胃寒呃逆,其呃聲沉緩有力,兼胃脘不舒,得熱則 減,得寒則甚。5、曖氣:曖氣也是
5、胃病的常見癥狀,指胃中之濁氣上逆,經食道由口排出的病癥。曖氣與呃逆不同,曖氣聲音低長,是氣從胃中上逆;呃逆聲音急而短促,發(fā)自喉間。曖氣多因感受外邪,或飲食不節(jié), 或痰火內擾,導致胃氣不和,清濁升降失常,胃氣不降,反氣逆而上所出現的癥狀。6、痞(pi)滿:痞滿是指胃脘部痞塞不通,胸膈滿悶不舒,按壓時不覺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癥。 凡是六淫 外邪內陷于胃,或飲食積滯,痰濕內阻,七性內傷,以及脾胃虛弱,皆能出現痞滿之癥。現代醫(yī)學 中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癥、胃下垂、消化不良癥等疾病在病變過程中, 大多會出現痞滿的癥狀。7、反胃:反胃是指病人進食后,食物停積胃腑不能下行,而見脘腹
6、痞脹,宿食不化, 過一段時間后則盡 吐出的癥狀,可表現為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反胃多由飲食不節(jié),酒色過度,或長期憂思郁怒,使 脾胃之氣損傷,胃陽漸虛,以致氣滯、血瘀、痰凝而阻滯于胃,胃腑失其通降下行之功能,宿食難 消而成。因此,胃陽虛是其發(fā)病的關鍵,現代醫(yī)學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十二指腸憩室,急、 慢性胃炎,胃黏膜脫垂癥,十二指腸壅積癥,胃部腫瘤,胃神經官能癥等等,凡并發(fā)胃幽門部痙攣、 水腫、狹窄、引起胃排空障礙的疾病,在臨床上常常出現脘復痞脹,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 吐的反胃癥狀。&食欲減退:食欲減退包括不思飲食,納少與納呆。不思飲食是指不想進食,或食之無味, 納少是指進食量
7、減少,常由不思飲食所致;納呆是指無饑餓和要求進食的感覺, 可見于脾胃本身的疾病,如消化不 良、急慢性胃炎、胃瘍病,或見于各種急慢性疾病的過程和病后恢復期。二、胃脘痛1、病理胃脘痛發(fā)生的原因,有病邪犯胃、肝胃不和、脾胃虛寒等幾個方面。A、病邪犯胃。外感寒邪,邪犯于胃,或過食生冷,寒積于中,皆使胃寒而痛。尤其是脾胃虛 寒者更易感受寒邪而痛發(fā);又加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內生濕熱,或食滯不化,可以發(fā)生熱痛或食痛。B、肝胃不和。憂郁惱怒傷肝,肝氣失于疏泄,橫逆犯胃而致胃脘疼痛。肝氣郁結,里面可以 化火?;鹦坝挚蓚?,均可使疼痛加重,或病程式纏綿。C、脾胃虛寒。素體虛弱,勞倦過度,饑飽失常,久病不愈,均可損傷
8、脾胃陽氣,使中氣虛寒 而痛。均使氣機不利,氣滯而作痛;脾胃陽虛,脈絡失于濡潤,致使脈絡拘急而作痛。氣滯日久不 愈可致血脈凝澀,瘀血內結,則疼痛更為頑固難愈。2、胃脘痛的治療胃脘痛的辯證,主要辨別是病邪(寒、熱、食滯等)阻滯引起的,還是臟腑失調(肝氣郁結、 脾胃虛弱)引起的;病在肝,還是病在脾胃;是實證(病邪阻滯、肝郁、肝火),還是虛證(脾胃 陽虛或胃陰不足);尚屬氣滯還是已成血瘀等幾個方面。對本病的治療,以“理氣止痛”為臨床上 通用之法,但是。還需進一步審證求因,屬于病邪阻滯者,當辯其邪而去之;由于肝氣郁滯者,當 疏泄肝氣;因于脾胃虛寒者,當溫中散寒;疼痛日久不愈者,往往由于化火、傷陰、血瘀所
9、致,當 分別病情采用清火、養(yǎng)陰、化瘀等法。精心整理A、?病邪阻滯主證: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局部熱敷痛減,口不渴或喜熱飲,苔白,脈緊。辯證:寒邪犯胃,或食生冷,寒積于中,陽氣被寒邪所遏而不能舒展,以致疼痛。舌 苔白膩,脈昆屬寒,胃痛暴作時,多見緊脈。治法:散寒止痛B、食滯胃脘 病因病理多因暴飲暴食,損傷脾胃,脾胃納化失常,中焦氣機受阻所致。食濁內阻則脘腹脹滿,納呆,大便不暢或稀溏,便下惡臭,舌苔厚膩,脈滑。胃氣不得下降則上逆故惡心、嘔吐、呃逆、曖氣吞 酸。臨床表現主證:胃脘脹悶,甚則疼痛,曖腐吞酸,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減,或大便不爽,苔厚膩。 辯證:飲食過多,停積于中,故見脘腹脹悶而痛,曖
10、腐吞酸;嘔吐之后,積滯得去,脘痛得減。 舌苔厚膩。治法:消食導滯,和胃降逆C、?肝氣犯胃主證:胃脘脹滿,攻撐作痛,連及兩脅,曖氣,大便不暢,脈弦。辯證:肝主疏泄,情志不舒,則肝氣郁結,橫逆犯胃作痛;脅為肝之分野,氣病多游走,故其 痛攻撐而連及兩脅;氣機不利,胃失通降,因而脹滿、曖氣,大便不暢,肝氣犯胃,可見弦脈。治法:疏肝理氣D、?脾胃虛寒主證:胃痛隱隱,泛吐清水,喜曖喜按,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白,脈軟弱或沉細。辯證: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水飲停聚,故痛不甚而泛吐清水。脾陽虛而寒盛者,則畏寒喜暖, 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折,脈軟弱或沉細,均為中虛有寒陽氣不能輸布之象。治法:溫中散寒E、瘀血
11、凝滯主證:胃脘痛有定處,痛如針刺或刀割,或見吐血紫黑,便血如墨,舌質紫暗,脈細澀。辯證:疼痛日久難愈因血瘀為氣滯和虛寒之進一步發(fā)展,病根更深,瘀血有形,故痛有定處, 久痛入絡,脈絡損傷,所以吐血、黑便。舌色紫黑,脈細澀,為血行不暢之癥。治法:化瘀通絡以上胃脘疼痛諸證,病邪阻滯者多為急性疼痛;肝氣郁滯、脾胃虛弱者多為慢性疼痛。病邪阻滯、氣滯火郁或脾胃虛寒,均可形成辨血內停。因此,上述諸證,往往不是單純不變的,牙實并見、 寒熱錯雜的并不少見,臨證時必須靈活掌握。三、胃火熾盛治療多因清志過急,化火或邪熱犯胃,過食辛熱之品而致。熱邪郁胃,則胃脘灼痛。熱郁氣逆則吞 酸嘈雜,火有消谷之力故消谷善饑。火逆循
12、經上火故口臭,牙齦腫痛,舌紅苔黃。熱灼血絡,迫血 妄行則齒衄。熱結陽明,消灼津液,故口干渴喜涼飲,大便秘結,脈數滑。主證:胃脘灼痛,天酸嘈雜,消谷善饑或食入即吐,口臭齒衄或牙齦腫痛,大便秘結,舌紅苔 黃,脈滑數。治法:清胃瀉火四、胃氣虛寒治療主證:多與脾陽虛證合并出現。胃納減退,脘腹空痛、冷痛,得食、得暖、得按痛減,曖氣發(fā) 涼,泛吐清水或清冷涎沫,口淡無味,大便稀溏。四肢欠溫,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無力等。辯證:飲食不節(jié),恣食生冷或苦寒之劑消伐脾胃陽氣,以致陽虛中寒,寒氣凝滯故見脘腹冷痛、 空痛,得食、得暖、得按痛減,舌潤胖嫩,苔白,脈沉無力,大便稀溏,四肢欠溫。寒飲不化而上 逆故曖氣發(fā)涼
13、,泛清水或清冷省沫。脾陽不振,運化失司,則口淡無味,食欲減退等。治法:溫胃益氣五、胃陰不足治療主證:唇舌干燥,或干嘔呃逆,脘痞不暢,饑不欲良,便干溲短,舌光紅少津,脈細數。辯證:多因火熱耗傷陰液所致,胃陰不足,津不上承,故唇干舌燥,光剝少津。陰虛生熱擾于 胃中,胃失津潤,故脘痞不暢,饑不欲食,胃失和降則干嘔呃逆;津傷胃燥而及于腸故便干溲短。治法:益胃生津,兼清胃熱六、中醫(yī)理論中的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屬中醫(yī)“胃脘痛”、“痞滿”、“嘈雜”等范疇。中醫(yī)治病,整體觀念是其特點和精髓,按照中醫(yī)的整體觀念,將疾病的個體與自然、環(huán)境、氣 候以及個體疾病的不同表現有機地結合起來, 集中各個方面的信息資料,綜合分
14、析后,得出疾病的 病因、病機、病位、屬性等,再辯證施治去指導用藥治療,往往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由于慢性胃炎是由各種因素導致的胃腑受傷、胃氣失和,故治療應以健胃和行氣為主,以疏肝、 清熱、祛濕、活血、理氣和胃、養(yǎng)陰益胃、活血化瘀等治法為輔,根據病情辨證論治。肝胃不和癥狀:胃脘脹滿,以脹為主,痛無定處,攻竄作痛,連及兩脅,遇情志不舒則加劇。治法:疏肝和胃,理氣止痛。脾胃濕熱癥狀:胃脘疼痛或痞滿,或伴有曖氣惡心,口干而苦,口渴不欲飲,小便黃,大便不暢。治法:清熱化濕,調中和胃。脾胃虛弱癥狀:胃脘脹滿,餐后明顯,或有隱隱作痛,食欲不振,胃痛喜濕喜按,口淡不欲飲,疲倦乏 力,氣短懶言,大便稀溏。治法:健
15、脾益氣,行氣止痛。胃陰不足癥狀:胃脘灼熱疼痛,餐后飽脹,口干舌燥,大便干結,饑不欲食。治法:益胃養(yǎng)陰。胃結瘀阻癥狀:胃病日久不愈,胃脘痛如針刺或刀割,痛處固定而拒按,食后痛甚,或見吐血、黑便。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七、中醫(yī)理論中的消化性潰瘍病中醫(yī)辨證潰瘍病的辯證應分清標本。一般來說新病多實證熱證,久病多虛證寒證,更久則應有血瘀或虛 實夾雜證。應根據疼痛的部位、蛋白質及飲食關系,結合其它見癥辨別虛、實、熱、氣、血的不同。 臨床上潰瘍病可分為肝胃不和、脾胃虛弱(寒)、胃陰不足、脾虛血辨別幾種中醫(yī)證候。治療應從 肝、從胃或肝胃同治。常用疏肝和胃法、健脾益氣法、溫中散寒法、滋陰養(yǎng)胃法及標本同治的原則
16、, 且常根據其它臟腑陰陽偏衰的不同,分別加用補腎、泄胃熱、活血化瘀、補氣化瘀藥物治療。以達 最佳效果。中醫(yī)辯證分型論治1、肝胃不和型主證:胃脘部脹痛或隱痛,痛時竄至胸脅或后背,多有曖氣、泛酸、飲食減少,遇情志不舒時 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沉弦。辯證:精神抑郁,情志不暢,肝木克伐脾土,導致肝氣郁結,橫逆脾胃故肋脘部脹痛或隱痛; 肝氣不舒,氣機不暢則痛時竄到胸脅或背部;胃氣上逆則曖氣泛酸;脾胃納化失司則飲食減少;舌脈之象為肝胃不和之癥。貝疏肝和胃,理氣止痛。2、脾胃虛寒型主證:胃脘隱痛,空腹為甚,得食則緩,喜暖喜按喜熱飲食,泛吐清水,四肢不溫,神疲乏力, 大便溏薄,舌質淡,苔白潤,脈細或沉遲無力
17、。辯證:脾胃虛弱,故胃脘隱痛綿綿,疼痛以空腹為甚,得食則緩;寒者得溫易散,虛者得按則 舒,故喜暖喜按喜熱飲食;脾主四肢,主運化,陽虛則四肢不溫,神疲乏力,泛吐清水,大便溏薄; 舌質淡,苔白潤,脈細或沉遲無力為脾胃虛寒之象。治則:溫中健脾。3、胃陰不足型主證:胃脘隱痛或灼痛,或伴嘈雜、或饑而不欲食,似煩不眠、口干唇燥、大便干結、舌紅少 苔、無苔或則少津,脈細數。辯證:胃陰不足,胃失濡養(yǎng)。故胃隱痛或灼痛;虛熱內擾,故胃脘嘈雜;胃失津潤則不欲飲食; 陰虛內熱則心煩不眠;津虧液少則口干唇燥、大便干結;舌紅少苔、無苔或少津,脈細數為陰虛內 熱之象。治則:養(yǎng)陰益胃。4、脾虛血瘀型主證:胃脘刺痛,痛處固定,
18、食后加重,拒按,或見嘔血,舌質紫暗,有瘀斑,脈弦或澀。實 證出血,來勢急,舌質紅,舌苔黃,脈弦數有力,或弦細無力;虛證出血,來勢較緩,面色芬白, 舌暗淡,脈細弱。辯證:胃脘痛日久不愈,久病多瘀,瘀血阻絡,氣血運動不暢,故胃脘痛較劇,刺痛,或呈刀 割樣疼痛。瘀血有形,故痛有定處而拒按,食與瘀并,故食后疼痛尤甚;久病入絡,絡脈受損,故 見嘔血、便血;實證多與熱證并存,熱迫血行,故實證出血急;虛證多與寒證參見,故虛證出血緩。 舌質暗紫,或有瘀班,脈澀,為瘀血阻絡、血行不暢之癥。治則:化瘀通絡,理氣止痛。結語消化性潰瘍,屬中醫(yī)藥胃脘痛范疇。主要由于胃失和降“不通則痛”所致。病位在胃,但與肝 脾二臟密切
19、相關。肝氣易犯胃克脾,脾胃可互相累及。臨床上肝多實,脾多虛,胃多氣滯血瘀。處 方用藥時要根據肝、脾、胃之病機特點靈活施治。肝氣犯胃者,應掌握“治肝可以安胃”“忌剛用柔”的原則,做到疏肝不忘和胃,理氣慎防傷陰。脾胃虛寒者,溫中健脾,應注意不宜過用久用辛 香溫燥之品?!八岣驶帯狈橹委熚戈幉蛔阒笠?,不可疏忽。無論是哪型胃脘痛之消化性潰瘍, 久之,皆可入絡,形成瘀血阻絡,故久病之潰瘍病,化瘀通絡,理氣止痛不可忘記。此外,還應重視飲食調攝,保持樂觀,適當體育鍛煉,或選用治療消化性潰瘍西藥治療。八、中醫(yī)理論中的胃潰瘍。胃潰瘍屬中醫(yī)“吞酸”、“胃脘痛”范疇。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病因病機主要由于情志所傷、飲食
20、勞倦等。憂思惱怒,七情刺激,肝失疏泄, 橫犯胃腑;或脾氣郁結,運化失常;飲食失節(jié)或偏嗜,損傷脾胃;或濕熱壅結中焦,胃膜受損,均 可致潰瘍發(fā)生。長期體力或腦力勞動過度,傷脾耗氣,運化遲滯,氣血失暢,胃膜不生,而易發(fā)本 病。本病病位在胃,與肝脾關系最為密切,在病機轉化方面,具有由氣及血,由實轉虛,寒熱轉化, 或寒化傷陽,化熱傷陰等特點。臨床治療,多以疏肝和胃、溫中健脾、養(yǎng)陰益胃、活血化瘀、調理 寒熱等治法為主。1、胃潰瘍的預防(1) 飲食有節(jié):按時進餐,多素少葷,多餐少食,多嚼慢咽,多面米少煙酒,少油炸刺激食物。(2) 堅持鍛煉:飯后摩腹,晨起散步等。和悅情志:少怒少惱,開豁大度。(4)起居有常:
21、按時起臥,尤忌熬夜不眠。有病早治:有病及時就醫(yī),治療疾病照顧脾胃。2、胃潰瘍病人的飲食誤區(qū)1、牛奶療法。醫(yī)學研究表明,胃潰瘍病人常飲牛奶并不利于胃潰瘍愈合。牛奶和啤酒一樣,可以引起胃酸的大量分泌。牛奶剛進入胃時,能稀釋胃酸的濃度,緩和胃酸對胃、十二指腸潰瘍刺激,可使上腹不適得到暫時緩解,但過片刻后,牛奶所含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質又成了胃粘膜的刺激 因素,從而產生更多的胃酸,使病情進一步惡化。有報告表明:飲牛奶后胃酸分泌增加30%。2、少吃多餐。不少患者常少吃多餐鳳進食來止痛。其實,這不僅不能減輕潰瘍病的癥狀,反 而會加重病情。因為食物進入胃內,雖能中和一部分胃酸,但又會刺激胃酸分泌,因而少吃多餐會
22、 使?jié)兠娌粩嗍艿轿杆崆治g,不利于潰瘍的愈合,所以潰瘍病人平時飲食還是量定時為好。3、只吃細軟食物。研究表明,食物中纖維素不足也是引起潰瘍病的原因之一,有人對潰瘍病 人隨訪,發(fā)現飲食富含纖維素的胃潰瘍復發(fā)率為 45%,飲食過分細軟者,胃潰瘍復發(fā)率為 80%。 同時細軟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時間較少,未能使唾液充分分泌。唾液不僅能幫助消化,還有中和胃酸、 提高胃粘膜屏障作用。所以胃潰瘍病人只要病情穩(wěn)定,可以食用普通飲食。4、忌吃辛辣食物。事實上,辣椒會增加胃粘膜的血流量,并會刺激胃粘膜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能有效阻止有害物質對胃粘膜的損傷,對胃有保護作用;大蒜能殺滅胃內的幽門螺旋桿菌,該菌是消化性潰瘍主
23、要致病原因之一。 可見,胃潰瘍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來適當食用辣椒、 大蒜等辛辣 食物,只是注意不要過量。至于飲茶、咖啡、鹽,胃潰瘍病人確實不宜多飲多食,它們會刺激胃酸分泌。1、肝胃不和型主癥為上胃脘肛滿,時時作痛,竄及兩脅,呃逆嘔吐,脈沉或弦細,舌質淡黃。治則用舒肝和 胃,降逆止痛,以逍遙散及參赭培氣湯主之。2、脾胃虛塞型主癥為胃脘隱痛,喜按就溫,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面色蒼白,肢冷神疲,便溏浮腫,舌淡 而胖,苔白滑潤,脈沉緩。治則以溫中散寒,健脾和胃,以理中湯為主。3、瘀毒內阻型主癥為胃脘刺痛,心下痞硬,壓痛刺痛,吐血便黑,皮膚甲錯,舌質暗紫,脈沉細澀。治則以 解毒祛瘀,活血止痛,以失笑散或膈下逐瘀湯為主。4、胃熱傷陰型主癥為胃內灼熱,口干欲飲,胃脘嘈雜,食后劇痛,王心煩熱大便干燥,脈滑細數,舌紅少苔, 或苔黃少津。治則以清熱解毒或養(yǎng)陰清熱,以麥門冬湯或竹葉石羔湯為主。5、氣血雙虧型主癥為全身乏力,心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無華,虛煩不寐,自汗盜汗,甚至陰陽兩虛,脈 沉細無中國科學院,舌淡少苔。治則以補氣養(yǎng)血,以十全大補湯為主。6、痰濕凝結型主癥為胸悶膈滿,面黃虛腫,嘔吐痰涎,腹脹便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國際技術貿易合同英文翻譯與合同違約責任界定
- 菏澤2024年山東菏澤東明縣縣直事業(yè)單位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33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荊州2025年湖北石首市企事業(yè)單位人才引進6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汕頭2024年下半年廣東汕頭市金平區(qū)區(qū)屬學校招聘69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中國三基色燈管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銀扁絲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盒裝式警示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成都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區(qū)機關事業(yè)單位編外人員招聘2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至2031年中國彩色高解煙感攝像機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天文鐘燈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個人學習領導講話心得體會和工作措施例文(6篇)
- 2025大連機場招聘109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0-2025年中國中小企業(yè)行業(yè)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物流中心原材料入庫流程
- 長沙市2025屆中考生物押題試卷含解析
- 2024-2025學年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八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 2024年芽苗菜市場調查報告
- 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解讀學習課件
- 鄉(xiāng)鎮(zhèn)新能源利用項目方案
- 廣東省梅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數學試題
- 《馬克思生平故事》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