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實驗111_第1頁
《_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實驗111_第2頁
《_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實驗111_第3頁
《_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實驗111_第4頁
《_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實驗11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央電大三師分校建筑測量實訓報告 課程:建筑構(gòu)造 教師:候俊莉 班級:建筑與施工管理 學號:1365101401771 姓名:甘代雄 日期:2015年前言:建筑工程測量實訓,是學生學習“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對培養(yǎng)學生在獨立工作、提高動手能力方面起著顯著作用。本書是建筑工程測量教材的配套用書,與建筑工程測量教材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相互銜接,是測量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用書。 目錄第一部分 緒論2第二部分 建筑工程測量實驗指導5 實驗一 水準儀的認識與操作 5 實驗二 自動安平水準儀的認識與使用 9 實驗三 普通水準測量12實驗四 經(jīng)緯儀的認識與使用 16 實驗五 測回法觀測水平角20 實

2、驗六 豎直角觀測 23 實驗七 鋼尺量距26 實驗八 用全站儀進行大比例尺數(shù)字測圖29實驗九 施工放樣測量32 第一部分 緒論本實驗指導書是根據(jù)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實驗教學大綱編寫,適用于施工與監(jiān)理專業(yè)。一、實訓的作用與任務建筑工程測量實驗是課堂教學期間,某一章節(jié)內(nèi)容講授之后安排在課內(nèi)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其作用是通過測量實驗可以加深學生對測量概念的理解,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測量工具的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起來。也為實習本課程的后續(xù)內(nèi)容打好基礎,以便更好地掌握測量課程的基本內(nèi)容。二、實訓基礎知識本實驗課程需要認真的掌握建筑工程測量、誤差理論、測量儀器操作等

3、方面的基本知識。三、測量實訓須知1實訓的目的及有關規(guī)定1)測量實訓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驗證、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是熟悉測量儀器的構(gòu)造和使用方法,培養(yǎng)學生進行測量工作的基本技能,使學到的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2 使用儀器、工具注意事項 以小組為單位到指定的地點領取儀器和工具,領借時應當場清點檢查,如有缺損,可以報告實驗管理員給予補領或更換。1)攜帶儀器時,注意檢查儀器先箱是否扣緊、鎖好,拉手和背帶是否牢固,并注意輕拿輕放。開箱時,應將儀器放置平穩(wěn)。開箱后,記清儀器放置的位置,以便用后按原樣放回。提取儀器時,應用雙手握住支架或基座輕輕取出,放在三腳架上,保持一手握住儀器,一手拎連接螺旋,使儀

4、器與三腳架牢固連接。儀器取出后,應關好儀器箱,嚴禁在箱上坐人。2)不可置儀器于一旁而無人看管。在烈日或小雨天氣下應撐傘,嚴防儀器日曬雨淋。3)若發(fā)現(xiàn)透鏡表面有灰塵或其它污物,須用軟毛劇或擦鏡頭紙拂去,嚴禁用手帕、粗布或其它紙張擦拭,以免磨壞鏡面。4)各制動螺旋勿擰過緊,以免損傷,各微動螺旋勿轉(zhuǎn)至盡頭,防止失靈。5)近距離搬站,應放松制動螺旋,一手握住三腳架放在肋下,一手托住儀器,放置胸前穩(wěn)步行走。不準將儀器斜拉肩上,以免碰傷儀器。若距離較遠,必須裝箱搬站。6)儀器裝箱時,應松開各制動螺旋,按原樣放回后先試關一次,確認放妥后,再擰緊各制動螺旋,以免儀器在箱內(nèi)晃動,最后關箱上鎖。7)水準尺、標桿不

5、準用作擔抬工具,以防彎曲變形或折斷。8)使用鋼尺時,應防止扭曲、打結(jié)和折斷,防止行人踩踏或車輛碾壓,盡量避免尺身著水。攜尺前進時,應將尺身提起,不得沿地面拖行,以防損壞刻劃。用完鋼尺,應擦凈、涂油,以防生銹。3記錄與計算規(guī)則1)實訓所得各項數(shù)據(jù)的記錄和計算,必須按計錄格式用2H鉛筆認真填寫。字跡應清楚并隨觀測隨記錄。不準先記在草稿紙上然后謄入記錄表中,更不準偽造數(shù)據(jù)。觀測者讀出數(shù)字后,記錄者應將所記數(shù)字復誦一遍,以防聽錯、記錯。2)對原始觀測值尾部讀數(shù),記錄的錯誤,不許修改,必須,將該部分觀測結(jié)果廢去重測,廢去重測的范圍如下表: 測量種類不準修改的部位應廢去重測的范圍角度測量秒及秒以下讀數(shù)該一

6、洲回水準測量厘米及厘米以下讀數(shù)該一測站長度測量厘米及厘米以下讀數(shù)該一測段3)尾部前面讀數(shù)不許連環(huán)修改禁止連環(huán)修改,例如:水準測量中的黑、紅面讀數(shù);角度測量中的盤左,盤右讀數(shù);距離丈量中的往測與返測結(jié)果等,均不能同時更改,否則,必須重測。簡單的計算與必要的檢核,應在測量現(xiàn)場及時完成,確認無誤后方可遷站。4)數(shù)據(jù)運算應根據(jù)所取位數(shù),按“四舍六入、五前單進、雙舍”的規(guī)則進行數(shù)字湊整。記錄錯誤時,不準用橡皮擦去,不準在原數(shù)字上涂改應將錯誤的數(shù)字劃去并把正確的數(shù)字記在原數(shù)字上方。記錄數(shù)據(jù)修改后或觀測成果皮去后,都應在備注欄內(nèi)注明原因(如測錯、記錯或超限等)。第二部分 基本實驗指導實驗一 水準儀的認識與使

7、用高程是確定地面點位的主要參數(shù)之一。水準測量是高程測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水準儀是水準測量所使用的儀器。本實驗通過對微傾水準儀的認識和使用,使同學們熟悉水準測量的常規(guī)儀器、附件、工具,正確掌握水準儀的操作。一、實驗性質(zhì)驗證性實驗二、目的和要求了解微傾式水準儀及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基本構(gòu)造和性能,以及各螺旋名稱及作用,掌握使用方法。了解腳架的構(gòu)造、作用,熟悉水準尺的刻劃、標注規(guī)律及尺墊的作用。練習水準儀的安置、瞄準、精平、讀數(shù)、記錄和計算高差的方法。三、儀器和工具每組(下同)微傾式水準儀1臺、腳架1個、水準尺2根、尺墊2個、記錄紙若干。自備:2H鉛筆、草稿紙。四、方法步驟儀器介紹。指導教師現(xiàn)場通過演示講

8、解水準儀的構(gòu)造、安置及使用方法;水準尺的刻劃、標注規(guī)律及讀數(shù)方法。選擇場地架設儀器。從儀器箱中取水準儀時,注意儀器裝箱位置,以便用后裝箱。認識儀器。對照實物正確說出儀器的組成部分,各螺旋的名稱及作用。粗整平。先用雙手按相對(或相反)方向旋轉(zhuǎn)一對腳螺旋,觀察圓水準器氣泡移動方向與左手拇指運動方向之間運行規(guī)律,再用左手旋轉(zhuǎn)第三個腳螺旋,經(jīng)過反復調(diào)整使圓水準器氣泡居中。瞄準。先將望遠鏡對準明亮背景,旋轉(zhuǎn)目鏡調(diào)焦螺旋,使十字絲清晰;再用望遠鏡瞄準器照準豎立于測點的水準尺,旋轉(zhuǎn)對光螺旋進行對光;最后旋轉(zhuǎn)微動螺旋,使十字絲的豎絲位于水準尺中線位置上或尺邊線上,完成對光,并消除視差。精平。旋轉(zhuǎn)微傾螺旋,從符

9、合式氣泡觀測窗觀察氣泡的移動,使兩端氣泡吻合。讀數(shù)。用十字絲中絲讀取米、分米、厘米、估讀出毫米位數(shù)字,并用鉛筆記錄。如圖1-1-1(a)所示,十字絲中絲的讀數(shù)為0907 mm,或0.907 m。十字絲下絲的讀數(shù)為0989 mm(或0.989 m),十字絲上絲的讀數(shù)為0825 mm(或0.825 m)。觀測水準尺讀數(shù) (a) (b)圖1計算。讀取立于兩個或更多測點上的水準尺讀數(shù),計算不同點間的高差。(9)練習用視距絲讀取視距的方法。十字絲的上下兩根短絲為視距絲。視距絲在標尺上所截取的長度為視距間隔l,視距間隔l乘上100為儀器至標尺的視距。 如圖1(a)所示,十字絲上絲讀數(shù)為0.825m,下絲讀

10、數(shù)為0.989m,則視距間隔為0.989 0.825 = 0.174(m)儀器至標尺的距離等于0.174×100=17.4(m)。 微傾式水準儀視距快速讀取法:如圖1(b)所示使十字絲的上絲與水準尺的一個整分米分劃重合,下絲所在的分米注記減去上絲所在的整分米注記即為儀器至水準尺距離的整十米數(shù),不足十米部分在下絲所在的分米區(qū)域中讀取,在水準尺上估讀到毫米,即視距準確到0.1米。視距 =(下絲所在的分米注記上絲所切的分米注記)×10下絲所在分米刻劃的厘米分劃數(shù)(米位)估讀數(shù)(分米位)= (14-11)×105.2 = 35.2 (m)五、注意事項三腳架應支在平坦、堅固

11、的地面上,架設高度應適中,架頭應大致水平,架腿制動螺旋應緊固,整個三腳架應穩(wěn)定。安放儀器時應將儀器連接螺旋旋緊,防止儀器脫落。各螺旋的旋轉(zhuǎn)應穩(wěn)、輕、慢,禁止用蠻力,螺旋旋轉(zhuǎn)部分最好使用其中間部位。瞄準目標時必須注意消除誤差,應習慣先用瞄準器尋找和瞄準。立尺時,應站在水準尺后,雙手扶尺,以使尺身保持豎直。讀數(shù)時不要忘記精平。做到邊觀測、邊記錄、邊計算。記錄應使用鉛筆。避免把水準尺靠在墻上或電桿上,以免摔壞;禁止用水準尺抬物,禁止坐在水準尺及儀器箱上。發(fā)現(xiàn)異常問題應及時匯報,不得自行處理。測 量 實 驗 報 告(實驗一)姓名 學號 班級 指導教師 日期 實驗名稱目的與要求 儀器和工具 主要步驟 各

12、部件名稱及作用部 件 名 稱功 能準星和照門目鏡角焦螺旋物鏡對光螺旋制動螺旋微動螺旋腳螺旋圓水準器管水準器觀測記錄水準儀觀測記錄序號后視讀數(shù)前視讀數(shù)高 差備 注1儀器號 23456實驗二 自動安平水準儀的認識與使用本實驗通過對微傾水準儀及自動安水準儀的認識和使用,使同學們熟悉自動安平水準儀,并正確掌握用自動安平水準儀進行高差測量。一、實驗性質(zhì)驗證性實驗二、目的和要求了解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基本構(gòu)造和性能,以及各螺旋名稱及作用,掌握使用方法。了解腳架的構(gòu)造、作用,熟悉水準尺的刻劃、標注規(guī)律及尺墊的作用。練習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安置、瞄準、讀數(shù)、記錄和計算高差的方法。三、儀器和工具每組自動安平水準儀1臺、

13、腳架1個、水準尺2根、尺墊2個、記錄紙若干。自備:2H鉛筆、草稿紙。四、方法步驟儀器介紹:自動安平水準儀的構(gòu)造、安置及使用方法。選擇場地架設儀器。從儀器箱中取水準儀時,注意儀器裝箱位置,以便用后裝箱。認識儀器。對照實物正確說出儀器的組成部分,各螺旋的名稱及作用。粗平。同微傾式水準儀。瞄準。先將望遠鏡對準明亮背景,旋轉(zhuǎn)目鏡調(diào)焦螺旋,使十字絲清晰;再用望遠鏡瞄準器照準豎立于測點的水準尺,旋轉(zhuǎn)對光螺旋進行對光;最后旋轉(zhuǎn)微動螺旋,使十字絲的豎絲位于水準尺中線位置上或尺邊線上,完成對光,并消除視差。讀數(shù)。用十字絲中絲讀取米、分米、厘米、估讀出毫米位數(shù)字,并用鉛筆記錄。計算。讀取立于兩個或更多測點上的水準

14、尺讀數(shù),計算不同點間的高差。五、注意事項三腳架應支在平坦、堅固的地面上,架設高度應適中,架頭應大致水平,架腿制動螺旋應緊固,整個三腳架應穩(wěn)定。安放儀器時應將儀器連接螺旋旋緊,防止儀器脫落。各螺旋的旋轉(zhuǎn)應穩(wěn)、輕、慢,禁止用蠻力,螺旋旋轉(zhuǎn)部分最好使用其中間部位。瞄準目標時必須注意消除誤差,應習慣先用瞄準器尋找和瞄準。立尺時,應站在水準尺后,雙手扶尺,以使尺身保持豎直。讀數(shù)時不要忘記精平。做到邊觀測、邊記錄、邊計算。記錄應使用鉛筆。避免把水準尺靠在墻上或電桿上,以免摔壞;禁止用水準尺抬物,禁止坐在水準尺及儀器箱上。發(fā)現(xiàn)異常問題應及時向匯報,不得自行處理測 量 實 驗 報 告(實驗二)姓名 學號 班級

15、 指導教師 日期 實驗名稱目的與要求儀器和工具主要步驟各部件名稱及作用部 件 名 稱功 能準星和照門目鏡角焦螺旋物鏡對光螺旋微動螺旋腳螺旋圓水準器觀測記錄水準儀觀測記錄序號后視讀數(shù)前視讀數(shù)高 差備 注1儀器號 23456實驗三 普通水準測量水準路線一般布置成為閉合、附合、支線的形式。本實驗通過對一條閉合水準路線按普通水準測量的方法進行施測,使同學們掌握普通水準測量的方法。一、實驗性質(zhì)綜合性實驗二、目的和要求練習水準路線的選點、布置。掌握普通水準測量路線的觀測、記錄、計算檢核以及集體配合、協(xié)調(diào)作業(yè)的施測過程。掌握水準測量路線成果檢核及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學會獨立完成一條閉合水準測量路線的實際作業(yè)過程。

16、三、儀器和工具水準儀1臺、腳架1個、水準尺2根、尺墊2個、記錄板1塊。自備:2H鉛筆、計算器。四、方法步驟領取儀器后,根據(jù)已知高程點,在測區(qū)選點。選擇45個待測高程點,在地面上進行標記,形成一條閉合水準路線。在距已知高程點(起點)與第一個轉(zhuǎn)點大致等距離處架設水準儀,在起點與第一個待測點上豎立尺。儀器整平后便可進行觀測,同時記錄觀測數(shù)據(jù)。用雙儀器高法(或雙尺面法)進行測站檢核。第一站施測完畢,檢核無誤后,水準儀搬至第二站,第一個待測點上的水準尺尺底位置不變,尺面轉(zhuǎn)向儀器;另一把水準尺豎立在第二個待測點上,進行觀測,依此類推。當兩點間距離較長或兩點間的高差較大時,在兩點間可選定一或兩個轉(zhuǎn)點作為分段

17、點,進行分段測量。在轉(zhuǎn)點上立尺時,尺子應立在尺墊上的凸起物頂上。水準路線施測完畢后,應求出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以對水準測量路線成果進行檢核。在高差閉合差滿足要求(,單位mm)時,對閉合差進行調(diào)整,求出數(shù)據(jù)處理后各待測點高程。五、注意事項前、后視距應大致相等。讀取讀數(shù)前,應仔細對光以消除視差。注意勿將上、下絲的讀數(shù)誤讀成中絲讀數(shù)。觀測過程中不得進行粗平。若圓水準器氣泡發(fā)生偏離,應整平儀器后,重新觀測。應做到邊測量,邊記錄,邊檢核,誤差超限應立即重測。雙儀器高法進行測站檢核時,兩次所測得的高差之差應小于等于6 mm;雙面尺法檢核時,兩次所測得的高差尾數(shù)之差應小于等于5 mm(兩次所測得的高差,因尺

18、常數(shù)不同,理論值應相差0.1 m)。尺墊僅在轉(zhuǎn)點上使用,在轉(zhuǎn)點前后兩站測量未完成時,不得移動尺墊位置。閉合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容許值,單位mm。&"測 量 實 驗 報 告(實驗三)姓名 學號 班級 指導教師 日期 實驗名稱目的與要求儀器和工具主要步驟水準測量路線草圖數(shù)據(jù)處理水 準 測 量 成 果 計 算 表點號距離m測站實測高差m高差改正數(shù)mm改正后高差m高程m輔助計算fh=fh容=普 通 水 準 測 量 記 錄 (實驗三)儀器 天氣 班組 觀測員 記錄員 測站點號后視讀數(shù)a前視讀數(shù)b高 差(h)平均高差高 程備注+-檢核a= b= h=a-b=實驗四 經(jīng)緯儀的認識與使用角度

19、測量是測量的基本工作之一,經(jīng)緯儀是測定角度的儀器。通過本實驗可使同學們了解光學及電子經(jīng)緯儀的組成、構(gòu)造,經(jīng)緯儀上各螺旋的名稱、功能,以及電子經(jīng)緯儀的特點。一、實驗性質(zhì)驗證性實驗,實驗時數(shù)安排為2學時。二、目的和要求了解DJ6光學經(jīng)緯儀或電子經(jīng)緯儀的基本構(gòu)造,以及主要部件的名稱與作用。掌握經(jīng)緯儀的安置方法,學會使用經(jīng)緯儀。三、儀器和工具1.DJ6光學經(jīng)緯儀(或DT5電子經(jīng)緯儀)1臺、記錄板1塊、測傘1把。2.自備:鉛筆、計算器。四、方法步驟(一)光學經(jīng)緯儀儀器講解。指導教師現(xiàn)場講解DJ6光學經(jīng)緯儀的構(gòu)造,各螺旋的名稱、功能及操作方法,儀器的安置及使用方法。安置儀器。各小組在給定的測站點上架設儀器

20、(從箱中取經(jīng)緯儀時,應注意儀器的裝箱位置,以便用后裝箱)。在測站點上撐開三腳架,高度應適中,架頭應大致水平;然后把經(jīng)緯儀安放到三腳架的架頭上。安放儀器時,一手扶住儀器,一手旋轉(zhuǎn)位于架頭底部的連接螺旋,使連接螺旋穿入經(jīng)緯儀基座壓板螺孔,并旋緊螺旋。認識儀器。對照實物正確說出儀器的組成部分、各螺旋的名稱及作用。對中。對中有垂球?qū)χ泻凸鈱W對中器對中兩種方法。方法一:垂球?qū)χ校ɑ静挥茫┰诩茴^底部的連接螺旋的小掛鉤上掛上垂球。平移三腳架,使垂球尖大致對準地面上的測站點,并注意使架頭大致水平,踩緊三腳架。稍松底座下的連接螺旋,在架頭上平移儀器,使垂球尖精確對準測站點(對中誤差應小于等于3 mm),最后旋

21、緊連接螺旋。方法二:光學對中器對中將儀器中心大致對準地面測站點。通過旋轉(zhuǎn)光學對中器的目鏡調(diào)焦螺旋,使分劃板對中圈清晰;通過推、拉光學對中器的鏡管進行對光,使對中圈和地面測站點標志都清晰顯示。調(diào)整腳螺旋,使地面測站點標志位于對中圈內(nèi)。逐一松開三腳架架腿制動螺旋并利用伸縮架腿(架腳點不得移位)使圓水準器氣泡居中,大致整平儀器。用腳螺旋使照準部水準管氣泡居中,整平儀器。檢查對中器中地面測站點是否偏離分劃板對中圈。若發(fā)生偏離,則松開底座下的連接螺旋,在架頭上輕輕平移儀器,使地面測站點回到對中器分劃板刻對中圈內(nèi)。檢查照準部水準管氣泡是否居中。若氣泡發(fā)生偏離,需再次整平,即重復前面過程,最后旋緊連接螺旋。

22、(按方法二對中儀器后,可直接進入步驟6)整平。轉(zhuǎn)動照準部,使水準管平行于任意一對腳螺旋,同時相對(或相反)旋轉(zhuǎn)這兩只腳螺旋(氣泡移動的方向與左手大拇指行進方向一致),使水準管氣泡居中;然后將照準部繞豎軸轉(zhuǎn)動90º,再轉(zhuǎn)動第三只腳螺旋,使氣泡居中。如此反復進行,直到照準部轉(zhuǎn)到任何方向,氣泡在水準管內(nèi)的偏移都不超過刻劃線的一格為止。瞄準。取下望遠鏡的鏡蓋,將望遠鏡對準天空(或遠處明亮背景),轉(zhuǎn)動望遠鏡的目鏡調(diào)焦螺旋,使十字絲最清晰;然后用望遠鏡上的照門和準星瞄準遠處一線狀目標(如:遠處的避雷針、天線等),旋緊望遠鏡和照準部的制動螺旋,轉(zhuǎn)動對光螺旋(物鏡調(diào)焦螺旋),使目標影像清晰;再轉(zhuǎn)動望

23、遠鏡和照準部的微動螺旋,使目標被十字絲的縱向單絲平分,或被縱向雙絲夾在中央。DJ6光學經(jīng)緯儀讀數(shù)窗圖2讀數(shù):瞄準目標后,調(diào)節(jié)反光鏡的位置,使讀數(shù)顯微鏡讀數(shù)窗亮度適當,旋轉(zhuǎn)顯微鏡的目鏡調(diào)焦螺旋,使度盤及分微尺的刻劃線清晰,讀取落在分微尺上的度盤刻劃線所示的度數(shù),然后讀出分微尺上0刻劃線到這條度盤刻劃線之間的分數(shù),最后估讀至1的0.1位。(如圖2所示,水平度盤讀數(shù)為117º01.9,豎盤讀數(shù)為90º36.2)。設置度盤讀數(shù)。可利用光學經(jīng)緯儀的水平度盤讀數(shù)變換手輪,改變水平度盤讀數(shù)。作法是打開基座上的水平度盤讀數(shù)變換手輪的護蓋,撥動水平度盤讀數(shù)變換手輪,觀察水平度盤讀數(shù)的變化,使

24、水平度盤讀數(shù)為一定值,關上護蓋。有些儀器配置的是復測扳手,要改變水平度盤讀數(shù),首先要旋轉(zhuǎn)照準部,觀察水平度盤讀數(shù)的變化,使水平度盤讀數(shù)為一定值,按下復測扳手將照準部和水平度盤卡??;再將照準部(帶著水平度盤)轉(zhuǎn)到需瞄準的方向上,打開復測扳手,使其復位。記錄。用2H或3H鉛筆將觀測的水平方向讀數(shù)記錄在表格中,用不同的方向值計算水平角。五、注意事項盡量使用光學對中器進行對中,對中誤差應小于3 mm。測量水平角瞄準目標時,應盡可能瞄準其底部,以減少目標傾斜所引起的誤差。觀測過程中,注意避免碰動光學經(jīng)緯儀的復測扳手或度盤變換手輪,以免發(fā)生讀數(shù)錯誤。日光下測量時應避免將物鏡直接瞄準太陽。儀器安放到三腳架上

25、或取下時,要一手先握住儀器,以防儀器摔落。電子經(jīng)緯儀在裝、卸電池時,必須先關掉儀器的電源開關(關機)。勿用有機溶液擦試鏡頭、顯示窗和鍵盤等。此頁可按該線裁下&"測 量 實 驗 報 告(實驗三)姓名 學號 班級 指導教師 日期 實驗名稱目的與要求儀器和工具主要步驟觀測數(shù)據(jù)及處理經(jīng) 緯 儀 觀 測 記 錄 儀器型號 天氣觀測 班組 觀測者 記錄者 測站目標豎盤位置水平度盤讀數(shù)º 水平角值º 豎直度盤讀數(shù)º 略圖左右左右實驗五 測回法觀測水平角水平角測量是角度測量工作之一,測回法是測定由兩個方向所構(gòu)成的單個水平角的主要方法,也是在測量工作中使用最為廣泛

26、的一種方法。通過本實驗可使同學們了解測回法測量水平角的步驟和過程,掌握用光學或電子經(jīng)緯儀按測回法測量水平角的方法。一、實驗性質(zhì)驗證性實驗,實驗時數(shù)安排為2學時。二、目的和要求進一步熟悉DJ6光學經(jīng)緯儀或電子經(jīng)緯儀的使用方法。掌握測回法觀測水平角的觀測、記錄和計算方法。了解用DJ6光學經(jīng)緯儀或電子經(jīng)緯儀按測回法觀測水平角的各項技術指標。 三、儀器和工具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或電子經(jīng)緯儀)1臺、記錄板1塊、測傘1把、測釬2根。自備:2H鉛筆、計算器。四、方法步驟(一)光學經(jīng)緯儀在指定的場地內(nèi),選擇邊長大致相等的3個點打樁,在樁頂釘上小釘作為點的標志,分別以A,B,O命名。在A,B兩點插上測釬。將O點

27、作為測站點,安置經(jīng)緯儀進行對中、整平。使望遠鏡位于盤左位置(即觀測員用望遠鏡瞄準目標時,豎盤在望遠鏡的左邊,也稱正鏡位置),瞄準左邊第一個目標A,即瞄準A點,用光學經(jīng)緯儀的度盤變換手輪將水平度盤讀數(shù)撥到0º或略大于0º的位置上,讀數(shù)并做好記錄。按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望遠鏡瞄準右邊第二個目標B,讀取水平度盤讀數(shù),記錄,并在觀測記錄表格中計算盤左上半測回水平角值(b左-a左)。將望遠鏡盤左位置換為盤右位置(即觀測員用望遠鏡瞄準目標時,豎盤在望遠鏡的右邊,也稱倒鏡位置),先瞄準右邊第二個目標B,讀取水平度盤讀數(shù),記錄。按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望遠鏡瞄準左邊第一個目標A,讀取水平度盤讀數(shù),記

28、錄,并在觀測記錄表格中計算出盤右下半測回角值(b右-a右)。比較計算的兩個上、下半測回角值,若限差40,則滿足要求,取平均求出一測回平均水平角值。如果需要對一個水平角測量n個測回,則在每測回盤左位置瞄準第一個目標A時,都需要配置度盤。每個測回度盤讀數(shù)需變化(n為測回數(shù))。(如:要對一個水平角測量3個測回,則每個測回度盤讀數(shù)需變化,則3個測回盤左位置瞄準左邊第一個目標A時,配置度盤的讀數(shù)分別為:0º、60º、120º或略大于這些讀數(shù)。)采用復測結(jié)構(gòu)的經(jīng)緯儀在配置度盤時,可先轉(zhuǎn)動照準部,在讀數(shù)顯微鏡中觀測讀數(shù)變化,當需配置的水平度盤讀數(shù)確定后,扳下復測扳手,在瞄準起始

29、目標后,扳上復測扳手即可。除需要配置度盤讀數(shù)外,各測回觀測方法與第一測回水平角的觀測過程相同。比較各測回所測角值,若限差25,則滿足要求,取平均求出各測回平均角值。五、注意事項觀測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氣泡偏移超過一格時,應重新整平儀器并重新觀測該測回。光學經(jīng)緯儀在一測回觀測過程中,注意避免碰動復測扳手或度盤變換手輪,以免發(fā)生讀數(shù)錯誤。 計算半測回角值時,當?shù)谝荒繕俗x數(shù)a大于第二目標讀數(shù)b時,則應在第一目標讀數(shù)a上加上360º。上、下半測回角值互差不應超過±40",超限須重新觀測該測回。各測回互差不應超過±25",超限須重新觀測。儀器遷站時,必須先關機

30、,然后裝箱搬運,嚴禁裝在三腳架上遷站。使用中,若發(fā)現(xiàn)儀器功能異常,不可擅自拆卸儀器,應及時報告實驗指導教師或?qū)嶒炇夜ぷ魅藛T。&"測 量 實 驗 報 告(實驗五)姓名 學號 班級 指導教師 日期 實驗名稱目的與要求儀器和工具主要步驟觀測數(shù)據(jù)及處理測 回 法 觀 測 記 錄 儀器型號 天氣 班組 觀測 記錄 測站測回目標豎盤位置水平度盤讀數(shù)º 半測回角值º 一測回角值º 各測回平均角值º 備注實驗六 豎直角觀測豎直角是計算高差及水平距離的元素之一,在三角高程測量與視距測量中均需測量豎直角。豎直角測量時,要求豎盤指標位于正確的位置上。通過本實

31、驗可以使同學們了解用光學經(jīng)緯儀及電子經(jīng)緯儀進行豎直角測量的過程,掌握豎直角的測量方法,弄清豎盤指標差對豎直角的影響規(guī)律,學會對豎盤指標差的進行檢校。一、實驗性質(zhì)驗證性實驗二、目的和要求了解光學經(jīng)緯儀豎盤構(gòu)造、豎盤注記形式;弄清豎盤、豎盤指標與豎盤指標水準管之間的關系;了解電子經(jīng)緯儀豎盤零位的設置。能夠正確判斷出所使用經(jīng)緯儀豎直角計算的公式。掌握豎直角觀測、記錄、計算的方法。了解豎盤指標差檢驗和校正的方法。三、儀器和工具DJ6光學經(jīng)緯儀(或電子經(jīng)緯儀)1臺、記錄板1塊、測傘1把。自備:2H鉛筆、計算器。四、方法步驟領取儀器后,在各組給定的測站點上安置經(jīng)緯儀,對中、整平,對照實物說出豎盤部分各部件

32、的名稱與作用。上下轉(zhuǎn)動望遠鏡,觀察豎盤讀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確定出豎直角的推算公式,在記錄表格備注攔內(nèi)注明。選定遠處較高的建(構(gòu))筑物,如:水塔、樓房上的避雷針、天線等作為目標。用望遠鏡盤左位置瞄準目標,用十字絲中絲切于目標頂端。轉(zhuǎn)動豎盤指標水準管微傾螺旋,使豎盤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有豎盤指標自動歸零補償裝置的光學經(jīng)緯儀無此步驟)。讀取豎盤讀數(shù)L,在記錄表格中做好記錄,并計算盤左上半測回豎直角值左。再用望遠鏡盤右位置瞄準同一目標,同法進行觀測,讀取豎盤讀數(shù)R,記錄并計算盤右下半測回豎直角值右。計算豎盤指標差,在滿足限差(|x|25)要求的情況下,計算上、下半測回豎直角的平均值,即一測回豎角值。同法進

33、行第二測回的觀測。檢查各測回指標差互差(限差±25)及豎直角值的互差(限差±25)是否滿足要求,如在限差要求之內(nèi),則可計算同一目標各測回豎直角的平均值。此頁可按該線裁下&"測 量 實 驗 報 告(實驗六)姓名 學號 班級 指導教師 日期 實驗名稱目的與要求儀器和工具主要步驟觀測數(shù)據(jù)及其處理豎 直 角 觀 測 記 錄儀器型號 天氣 班組 觀測者 記錄者 測站目標豎盤位置豎盤讀數(shù)º 半測回豎直角º 指標差 一測回豎直角º 各測回豎直角平均值º 備注O左右O左右O左右實驗七 鋼尺量距距離測量是測量的基本工作之一,鋼尺量距是

34、距離測量中方法簡便、成本較低、使用較廣的一種方法。本實驗通過使用鋼尺丈量距離實驗,使同學們熟悉距離丈量的工具、儀器等,正確掌握其使用方法。一、實驗性質(zhì)驗證性實驗二、目的和要求熟悉距離丈量的工具、設備。掌握用鋼尺按一般方法進行距離丈量。三、儀器和工具鋼尺1把,測釬1束,花桿3根,記錄板1塊。自備:2H鉛筆,計算器。四、方法步驟1.定樁在平坦場地上選定相距約80 m的A,B兩點,打下木樁,在樁頂釘上小釘作為點位標志(若在堅硬的地面上可直接畫細十字線作標記)。在直線AB兩端各豎立1根花桿。2.往測后尺手手持鋼尺尺頭,站在A點花桿后,單眼瞄向A,B花桿。前尺手手持鋼尺尺盒并攜帶一根花桿和一束測釬沿AB

35、方向前行,行至約一整尺長處停下,根據(jù)后尺手指揮,左、右移動花桿,使之插在AB直線上。后尺手將鋼尺零點對準點A,前尺手在AB直線上拉緊鋼尺并使之保持水平,在鋼尺一整尺注記處插下第一根測釬,完成一個整尺段的丈量。前后尺手同時提尺前進,當后尺手行至所插第一根測釬處,利用該測釬和點B處花桿定線,指揮前尺手將花桿插在第一根測釬與B點的直線上。后尺手將鋼尺零點對準第一根測釬,前尺手同法在鋼尺拉平后在一整尺注記處插入第二根測釬,隨后后尺手將第一根測釬拔出收起。同法依次類推丈量其它各尺段。到最后一段時,往往不足一整尺長。后尺手將尺的零端對準測釬,前尺手拉平拉緊鋼尺對準B點,讀出尺上讀數(shù),讀至毫米位,即為余長q

36、,做好記錄。然后,后尺手拔出收起最后一根測釬。此時,后尺手手中所收測釬數(shù)n即為AB距離的整尺數(shù),整尺數(shù)乘以鋼尺整尺長l加上最后一段余長q即為AB往測距離,即DAB=nl+q。3.返測往測結(jié)束后,再由B點向A點同法進行定線量距,得到返測距離DBA。4.根據(jù)往、返測距離DAB和DBA計算量距相對誤差,與容許誤差相比較。若精度滿足要求,則AB距離的平均值即為兩點間的水平距離。五、注意事項鋼尺必須經(jīng)過檢定才能使用。拉尺時,尺面保持水平、不得握住尺盒拉緊鋼尺。收尺時,手搖柄要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鋼卷尺尺質(zhì)較脆,應避免過往行人、車輛的踩、壓,避免在水中拖拉。測磁方位角時,要認清磁針北端,應避免鐵器干擾。搬遷羅

37、盤儀時,要固定磁針。限差要求為:量距的相對誤差應小于1/3000,定向誤差應小于1º。超限時應新測量。鋼尺使用完畢,擦拭后歸還。此頁可按該裁減線裁下&"測 量 實 驗 報 告(實驗七)姓名 學號 班級 指導教師 日期 實驗名稱目的與要求儀器和工具主要步驟觀測數(shù)據(jù)及其處理距離丈量及磁方位角測定記錄鋼尺號碼 鋼尺長度 天氣 地點 記錄者 觀測者 測段丈量整尺段數(shù)n余長(m)直線長度(m)平均長度(m)相對精度磁方位角Am磁方位角平均值往返往返往返往返實驗八 用全站儀進行大比例尺數(shù)字測圖一、實驗性質(zhì)驗證性實驗二、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草圖法測繪數(shù)字地形圖的實施方法。2明確選擇

38、地形特征點的要領。3測圖比例尺為1:500,等高距為0.5m三、儀器和工具全站儀1臺、小鋼卷尺1把、測釬4根、木樁和小釘若干個、斧子1把、記錄板1塊、測傘1把、地形圖1張。自備:2H鉛筆、白紙。四、實驗步驟: 1安置儀器1)將全站儀安置于某一控制點(設為A)上。進行對中、整平(對中誤差不應大于2mm),并量儀器高i(量至厘米)。2)打開儀器,建立作業(yè)(見前面幾個全站儀實驗)。3)輸入測站信息,包括測站點名、坐標、高程和儀器高。如果沒有已知的控制點,可假設測站點的坐標和高程。4)定向。選擇可通視的另一控制點(設為B)為定向點,用望遠鏡照準定向點(盡量瞄準目標的底部);建議采用坐標定向方式,根據(jù)提

39、示輸入定向點的點名、坐標和高程。如果沒有已知點,可以虛擬一個定向點,比如,使望遠鏡指向北方向或東方向,假設一段距離,得到虛擬控制點的坐標,輸入到全站儀中。5)檢查測量(務必要進行)。照準定向點的棱鏡,進行檢查測量,與已知坐標相比較,誤差在一倍中誤差之內(nèi)。在第一個測站之后,也可以在已測的幾個碎部點上安置反光鏡進行檢查測量。 6)進入碎部測量界面。 2碎部點測定 1)立鏡者將反光鏡豎直地立于選定的地形特征點上。2) 儀器操作者瞄準反光鏡,輸入或修改碎部點點號及棱鏡高,按測量及保存鍵。繪圖員要跟隨立鏡者,根據(jù)立鏡次序繪制草圖,草圖上標注點號。繪圖員與儀器操作者要經(jīng)常保持聯(lián)系,核對點號。測量時,要按順

40、序立點,盡量把一個地物測繪完整。測繪地貌時可沿等高線或沿地性線立點。對于少量不通視的碎部點,可采用內(nèi)插、延長或圖解的方法進行測繪。對于本測站測繪不到的區(qū)域,如果沒有已知控制點,需要從本測站加密若干個圖根點。圖根點的測設必須保證精度,一般情況下,用支導線方式加密圖根點的個數(shù)不能超過3個。當一個測站測繪完畢,確認沒有遺漏后,方可遷站。如果某碎部點的高程不需要(如舉高或降低棱鏡),要把棱鏡高設置為0。圖3、圖4分別是地貌、地物測繪時碎部點的選擇及草圖的繪制示意圖。 圖3 地貌測繪草圖 圖4 地物測繪草圖3、傳輸數(shù)據(jù)(見全站儀實驗)4、繪制地形圖五、注意事項: (1)分工觀測、立鏡和繪草圖,輪換操作。

41、(2)施測前,應由組長進行安排,明確分工,選定立尺路線。(3)實驗前應抄錄控制點坐標。此頁可按該線裁下&"測 量 實 驗 報 告(實驗八)姓名 學號 班級 指導教師 日期 實驗名稱目的與要求儀器和工具主要步驟主要情況記錄 實驗九 施工放樣測量在工民建及市政工程建設施工中,往往要將已知的高差、已知的水平角、已知的水平距離、已知點的位置按設計施工圖紙的要求,在地面上測設出來,以便指導施工。通過本實驗使同學們對測設工作有一個綜合性的了解,掌握用水準儀放樣點的高差,用全站儀放樣水平角、水平距離及坐標的方法,加深測量工作在工程中應用的認識,提高測量的綜合能力。一、實驗性質(zhì)驗證性實驗二、

42、目的和要求練習用水準儀在地面測設高差。練習用全站儀在地面測設水平角。練習用全站儀在地面測設水距離。掌握用全站儀按給定坐標測設點位。三、儀器和工具水準儀,電子經(jīng)緯儀或全站儀1臺、小鋼卷尺1把、測釬4根、木樁和小釘若干個、斧子1把、記錄板1塊、測傘1把、地形圖1張。自備:2H鉛筆、三角板、計算器。四、方法步驟(一)準備工作提供控制點位置、坐標數(shù)據(jù)及測設數(shù)據(jù)。有必要時,應對儀器進行參數(shù)預置。(二)用水準儀進行高差放樣1用水準儀進行高程的測設在離給定的已知高程點A與待測點P(可在墻面上,也可在給定位置釘大木樁上)距離適中位置架設水準儀,在A點上豎立水準尺。儀器整平后,瞄準A尺讀取的后視讀數(shù)a;根據(jù)A點高程HA和測設高程計算靠在所測設處的P點樁上的水準尺上的前視讀數(shù)應該為b:b = HA + a - HP將水準尺緊貼P點木樁側(cè)面,水準儀瞄準P尺讀數(shù),靠樁側(cè)面上下移動調(diào)整P尺,當觀測得到的P尺的前視讀數(shù)等于計算所得b時,沿著尺底在木樁上畫線,即為測設(放樣)的高程HP的位置。將水準尺底面置于設計高程位置,再次作前后視觀測,進行檢核。同法可在其余各點樁上測設同樣高程的位置。2用水準儀進行坡度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