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金榜】2013屆高考歷史考前百天試題精選預測卷專題四王安石變法專題訓練(解析版)新人教版選修1_第1頁
【世紀金榜】2013屆高考歷史考前百天試題精選預測卷專題四王安石變法專題訓練(解析版)新人教版選修1_第2頁
【世紀金榜】2013屆高考歷史考前百天試題精選預測卷專題四王安石變法專題訓練(解析版)新人教版選修1_第3頁
【世紀金榜】2013屆高考歷史考前百天試題精選預測卷專題四王安石變法專題訓練(解析版)新人教版選修1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世紀金榜 2013 屆高三考前百天新課標歷史選修一試題精選預測卷(解析版):專題四王安石變法專題訓練一、選擇題1學者梁庚堯認為: “市易法的頒行, , 由于王安石以義理財思想,使其在立法時表現(xiàn)出摧制兼并的外貌。然而社會政策只是市易法陽宣的一面,財政政策才是其陰伏的真正本質(zhì)。”據(jù)其觀點,市易法的“真正本質(zhì)”是()。A節(jié)流增收B打擊富豪C增加政府財政收入D抑制兼并2從推進改革的角度看,王安石變更科舉及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營造社會輿論造就改革派人才統(tǒng)一思想認識完善太學制度A. B. C.D. 3( 2011 年 11 月北京西城區(qū)期中20 題)北宋中期社會積貧積弱,政府以節(jié)約開支方式解決 “積

2、貧”的措施有A青苗法B均輸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稅法4能夠體現(xiàn)王安石變法“民不加賦而國用饒”思想的措施是()均輸法市易法青苗法方田均稅法A. B. C .D. 5北宋在澶淵戰(zhàn)勝了遼國,卻答應每年給遼送歲幣。這說明()A. 當時的民族關(guān)系和睦B.北宋以屈辱的代價換取邊境的安定C.北宋以禮治國D.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扭轉(zhuǎn)6( 2011 年 10月湖北鄂州摸底17 題)(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論:“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陜西軍儲數(shù)匱,而招募不已。其住營一兵之費,可給屯駐三兵。昔養(yǎng)萬兵者,今三萬矣。 , 天地生財有限,而用無紀極,此國用所以日絀(短缺)也?!睂Υ瞬牧戏治霾徽_的是()A程琳建議減少軍隊

3、員額B程琳認為國用日絀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費C程琳認為過量的兵員虛耗了國庫儲備D程琳認為北宋軍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弊端7( 2012 年 9 月山東省濰坊市高三摸底)王安石認為宋神宗對改革的態(tài)度是“天下事如煮羹,1下一把火,又隨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斷定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宋神宗A急功近利B動搖不定C反對變法D軟弱無能8北宋前期統(tǒng)治者認為“富室連田阡陌,為國守財爾!緩急盜賊竊發(fā),邊境擾動,兼并之財,樂于輸納,皆我之物?!边@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縱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籌集軍費C準備搜刮百姓以抗遼D 減輕人民負擔,限制大地主特權(quán)9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現(xiàn)象異常嚴重的

4、主要原因在于()A. 國家的積貧積弱B.遼和西夏的侵擾C. 統(tǒng)治者對地主的縱容D.改革的一再失敗10公元 997 年,宋廷歲收2200 多萬緡,收支相抵還剩大半;到王安石變法前兩年,收入已經(jīng)高達 11000 多萬緡,收支卻虧1500 多萬緡,形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A農(nóng)民負擔過重,影響生產(chǎn)積極性B 地主兼并土地,政府財政收入減少C采取強化中央集權(quán)措施,機構(gòu)臃腫D統(tǒng)治者對外擴張,軍費開支巨大11“將兵法”的推行()A. 形成了“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局面B. 造成了兵丁數(shù)額的年年劇增C.徹底扭轉(zhuǎn)了西北邊防的被動局勢D.改變了兵將脫節(jié)、戰(zhàn)斗力薄弱的局面12( 2011 年 1 月北京豐臺區(qū)高

5、三期末10 題)右圖中E 處應填寫()A 秦朝B 唐朝C 北宋D 元朝13“慶歷新政”的中心內(nèi)容是()A. 整頓吏治B. 發(fā)展經(jīng)濟C. 增強軍事實力D.改革科舉制度14( 2011 年 11 月北京西城區(qū)期中20 題)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意圖是A. 削弱地方割據(jù)勢力和農(nóng)民的反抗B. 改革科舉選拔人才C.抑制地主和高利貸者的層層盤剝D.解決中央財政困難215( 2011 年 11 月北京西城區(qū)期中19 題)北宋中期,“官以寓祿秩、 敘位著, 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別為差遣以治內(nèi)外之事”。如某人為“吏部郎中、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龍圖閣學士是職,知開封府才是實際職務。宋代這樣做的影響是A.

6、 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宋朝的科舉制度C.加重了財政負擔D.解決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威脅二、非選擇題16( 10 分)【歷史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以詩賦記誦求天下之士,而無學校養(yǎng)成之法;以科名資歷敘朝廷之位,而無官司課試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材料二茍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則不教也,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者,則無不在于學。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1)據(jù)材料一,概括說明當時北宋在人才選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 分)( 2)材料二體現(xiàn)了王安石怎樣的教育思想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舉考試的?(6分)17( 15 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梭倫把他個人一度

7、掌握的很大權(quán)力和權(quán)威用在了制訂和落實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權(quán)位上會怎樣,而是他不在會怎樣。有人曾嘲笑他編訂的法律好象蜘蛛網(wǎng),只能纏住那些落在網(wǎng)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權(quán)貴就會被扯得粉碎。但梭倫說:“我制訂法律,無貴無賤,一視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彼髠愔赶蚍ㄖ蔚母母锍晒Σ粌H與其個人政治素質(zhì)和魅力有關(guān),也還依靠了雅典人當時已經(jīng)比較尊重法律的民情。摘編自何懷宏梭倫改革的兩點啟示材料二在王安石建議之下設立了一個叫做“明法”的新科,考試科目是律令、刑統(tǒng)大義和斷案。 , 凡應“明法”考試而被錄取的,即由吏部列入備用的司法人員的名單當中,其名次且列在及第進士之上。到十六年后,保守派的首腦人物司

8、馬光做了宰相,在科舉方面首先就廢除了明法新科。3鄧廣拓王安石( 1)據(jù)材料一指出梭倫施行法治的特點。你是否同意“他編訂的法律好象蜘蛛網(wǎng),只能纏住那些落在網(wǎng)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權(quán)貴就會被扯得粉碎”這一看法?并說明理由。(8 分)( 2)據(jù)材料二指出王安石設立明法科的直接意圖。依據(jù)材料概要分析梭倫改革和王安石變法一成一敗的原因。 ( 7 分)專題四王安石變法專題訓練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 C解析:首先要注意語句的轉(zhuǎn)折詞 “然而”,正確理解材料中梁庚堯的觀點, 它是說 “市易法”一方面表現(xiàn)為“社會政策” ,即“摧制兼并” ,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財政政策” ,這才是其“真正本質(zhì)”。然后結(jié)合所學知識和題目所給

9、的選項,對“財政政策”予以理解。王安石變法的舉措,包括“市易法” ,是開源增收,而不是節(jié)流增收, A 項錯誤; B、D屬于社會政策的范疇,不符合題意。2 A解析:注意題干中“推進改革”的條件限制,變革科舉和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為改革培養(yǎng)人才、統(tǒng)一認識、營造輿論,而非改革教育體制本身。3 B解析:根據(jù)題干提供的信息“政府以節(jié)約開支方式解決“積貧”的措施”和所學史實均輸法就是通過政府直接采購宮廷用品,來減少開支。4 A解析:注意“民不加賦而國用饒”意味著是理財富國方面的措施,當然其設想還要符合人民負擔沒有增加的前提,均輸、市易法、青苗法和方田均稅法都有利于國家財政收入的增加,其打擊的主要是豪強地

10、主、大商人的利益。5 B解析:軍事上取得勝利,反而要送歲幣,體現(xiàn)北宋被動防御的方針,A C D 表述錯誤。46B7B解析:從材料信息看出宋神宗對變法的態(tài)度是熱一把冷一把,即搖擺不定。8 B解析:從題干中的“富室連田阡陌,為國守財” “兼并之財,樂于輸納,皆我之物”等信息可以作出判斷。9 C解析:只要聯(lián)系北宋立國政策“不抑兼并”即可作答。10 C解析:造成“冗官、冗兵、冗費”的主要原因在于北宋加強中央集權(quán)措施的弊端。11 D解析: A 是原先更戍法造成的問題, “將兵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克服這種兵將脫節(jié)的弊病,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與 B 無關(guān),而 C 中的“徹底扭轉(zhuǎn)”不符合史實。12 C解析:根據(jù)

11、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北面是遼國,西北是西夏的王朝是宋朝時期。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 C。13 A解析:簡要回顧課本知識即可,范仲淹認為改革的中心問題在于吏治的整治。14 D解析:本題考查了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根據(jù)所學知識變法的目的在于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 , 鞏固和加強封建統(tǒng)治,應選 D 項。15 C5解析:本題考查了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背景。根據(jù)所學知識,宋代官名相當于現(xiàn)在的行政級別,僅用于確定待遇,官名和實差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無關(guān)的。職是指館職(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秘閣等的職位) ,加上些虛銜如大學士,學士等,來表示高級文官的清貴地位。差遣才是真正的職權(quán)所在,一般都帶有“判、權(quán)、知、直、監(jiān)、

12、提舉、提點”等字,理論上算是臨時性的職務。光有官名而沒有差遣,就好比今天的處級科員一樣,待遇上去了但毫無實權(quán)。本題選C 項,造成人浮于事、機構(gòu)臃腫的現(xiàn)象,成為社會沉重的負擔。A 項說法錯誤,宋代官制的設置不利于行政效率提高;B 項材料所述是官制與科舉制度無關(guān);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16 (1) 弊端 : 人才選拔重詩賦記誦。官吏作用重科名資歷。(2) 教育思想 : 注重實用。措施 : 改革科舉考試內(nèi)容 , 廢除詩賦取士 , 注重經(jīng)義策論 ( 應從“破除舊制”和“采用新法”兩個角度回答 ,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7 (1) 特點 : 注重法律的延續(xù)性; 強調(diào)中庸、平等的原則; 重視法律制度建設。(4 分 )評分說明 : 觀點 1 分 , 理由 3 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