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6課《蜀鄙二僧》導學練測資料鄂教版_第1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6課《蜀鄙二僧》導學練測資料鄂教版_第2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6課《蜀鄙二僧》導學練測資料鄂教版_第3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6課《蜀鄙二僧》導學練測資料鄂教版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26 課蜀鄙二僧導學練測資料包一課文導學【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一、字音及詞義:鄙:邊邑,邊遠的地方。恃:依靠,憑借。其一:其中一個。其,其中的。南海:不是指中國南方的南海,而是指佛教勝地普陀山,該島屬浙江省,在東海之中。何如:怎么樣。本文中是商量語氣。缽:和尚盛食物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到,及。明年,指第二年。慚色:慚愧的神色。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人們確立志向,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二、相關背景:1、關于作者:彭端淑(約1699 一約 1779 年),字樂齋,號儀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學家,與李調(diào)元、張問陶并稱清代四川三才

2、子。彭端淑從小聰慧穎異,十歲即能文。他與弟彭肇誅、彭遵泅于紫云山下“相為師友”,同窗苦讀達六年之久。他后來的成就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氣,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實勤學。雍正年間中進士,曾任吏部郎中、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等職。辭官以后回到四川,在錦江書院講學。著有白鶴堂詩文集。散文為學一首示子侄( 簡稱為學 ) 用淺顯的比喻,說明求學的結(jié)果如何不在于天賦條件,而是決定于本人是否有求學的恒心和毅力。敘事生動,語言流暢,有較強的哲理性。彭端淑寫景的專心愛心用心1詩很有情味。如記錦江春色的清明:“步出郭西行,驚心節(jié)復更?;埡秤?,春老杜鵑聲。薺麥村村秀,新煙處處生。錦城風物好,無那故鄉(xiāng)情。”如果不是春大到成都郊

3、外走上幾趟,如此有情味的詩情是怎么也體會不到的。彭端淑一生著述較多,可惜不少已經(jīng)散佚。他與其弟彭肇殊、 彭遵泅曾共性于京師,俱以文知名于當時,一時有“丹棱三彭”之稱。當然,在“三彭”中,以彭端淑最為著名,影響也最大。有白鶴堂文集、雪夜詩談、晚年詩稿等傳世。彭端淑活了八十一歲,死后葬于彭山縣公義場羅家山,至今尚有墳臺遺址。2、相關知識:本篇課文原題為為學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寫篇文章給兒子和侄子們看,談談求學、做學問的道理。但本文并不明“示”,而是用故事做比喻,來暗示。暗示帶啟發(fā)性,可培養(yǎng)人的悟性。本篇課文是針對初中一上學生主要讀記敘文而對原文進行的節(jié)選,只保存了故事,而刪除了“蜀之鄙二僧”前面兩段

4、和“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后面部分的議論。故改標題為“蜀鄙二僧”。有的書將這故事看成寓言,標題蜀鄙之僧 。【整體感悟】一、謀篇立意文章通過兩個僧人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只要有恒心和毅力,艱苦奮斗,就能達到自己的目標;而貪圖安逸、坐等條件具備,害怕艱難,就一事無成。二、文章脈絡本故事采用“順敘”,可分四層:第一層 ( 開頭 1 句) :簡說二和尚生活地區(qū)及經(jīng)濟狀況。第二層 ( 下面對話 ) :窮和尚想憑一路化緣走到南海,富和尚不以為然,認為他不可能。第三層 ( “越明年”一句) :第二年,窮和尚實現(xiàn)愿望回來了,富和尚表示慚愧。第四層 ( 最后兩句 ) :作者小結(jié)故事,提出問題,啟發(fā)讀者。三、寫作方

5、法專心愛心用心2用故事做比喻說明立志。全文基本上是敘述蜀鄙二僧的故事。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拔魇裰ツ虾#恢獛浊Ю镆病?,可見那時去南海是相當困難的。富者“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買舟而下比跋山涉水當然要容易得多,可是他只是“欲”,停留在愿望上,卻畏葸不前,并不付諸行動,愿望只是愿望。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客觀條件,沒有主觀能動性,自己無所作為,還以嘲笑的口吻斷定貧者也寸步難行。而那貧者僅憑“一瓶一缽足矣”,這就把他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把他在困難面前無所畏懼的堅強意志,巴他實現(xiàn)遠大志向的堅定信心表現(xiàn)出來了,為下文“貧者自南海還”作了伏筆。富者對貧者的回答加以嘲笑,把他那種自以為是的傲慢與偏見

6、表現(xiàn)得十分露骨。這段話到此為止,下面沒有記敘貧者的反駁,而是用事實作出回答,用事實把貧者不顧嘲笑的堅定意志充分體現(xiàn)了出來。至于朝南海的經(jīng)過,貧者返回后的對話都一筆帶過,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四、參考譯文蜀地邊境有兩個和尚,一個貧窮,一個富有。貧窮的對富有的說:“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樣?”富有的和尚對那個窮和尚說:“你靠什么去呢?”( 貧者) 回答說:“我只要一個瓶,一個碗就足夠了?!备挥械恼f:“我好多年來都想攢錢乘船而下,還沒有成行,你靠什么去呀! ”到了第二年,貧窮的和尚從南?;貋砹耍阉那闆r告訴了富有的和尚。富有的和尚感到慚愧。西蜀距離南海,不知有幾千里地,富和尚沒能去成,窮和尚卻去成了。

7、人們樹立志向,難道不如四川邊境的( 那個窮 ) 和尚嗎 ?【練習解答】一、物質(zhì)條件很差的貧者把去南海的計劃變成了現(xiàn)實,而物質(zhì)條件優(yōu)裕的富者,卻空有其愿而未能實現(xiàn)。這是因為貧僧雖貧,物質(zhì)條件雖差,但他有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而富者過于強調(diào)物質(zhì)條件,而忽視了自身的主觀能動作用,所以雖然具有優(yōu)裕的物質(zhì)條件,最終也難以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二、此題主要體現(xiàn)了“合作學習”、“獨特感受”的精神,建議在教學過程中完成這道題,有利于學生把握好故事與道理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初步的思維訓練。三、略四、 1、鄙:邊界專心愛心用心32、動詞,告訴3、動詞,到、往4、恃:憑借5、表反問語氣,難道【類文品讀】學弈今

8、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人名),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繳,這里指系著絲繩的箭)而射之。雖與之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也?曰:非然也。1對下面一句的解釋和理解作判斷,在括號里打上“×”或“”:這句話是由兩個判斷句構(gòu)成的。()這句話可以譯為:下棋作為(一種)技藝,是一種小技藝,但不專心學,是學不會的。()“夫”讀“ f ”,意思是“那”。“之”是助詞,在主謂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2對“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其中一個人學下棋專心致志,只

9、聽弈秋傳授技藝。B、其中一個人學下棋專心致志,在聽在想弈秋的話。C、其中一個人學下棋專心致志,只有弈秋在講解給他聽。3翻譯:專心愛心用心4為是其智弗若也?4下列三句話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各是:使弈秋誨二人弈()A、假使B、出使C、派思援弓繳而射之()A、連詞,表并列關系B、連詞,表承接關系C、連詞,表修飾關系曰:非然也()A、不認為對B、不對C、不是這樣5與“思援弓繳而射之”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通國之善弈者也B、雖與之俱學C、弗如之矣6本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答案: 1×2A3難道這是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嗎?4 AB C5A6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意近即可)二

10、同步練測一、基礎知識1、填空:為學選自,作者是。2、給加點字注音:不逮人也()久而不?。ǎ┳雍问讯ǎ┮黄恳焕彛ǎP膼坌挠眯?3、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蜀這鄙有二僧(鄙:)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恃:)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猶:)西蜀之去南海(去:)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顧:)4、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5、辨別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所表示的語氣: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吾欲之南海,何如顧不如蜀鄙之僧哉6、區(qū)別下列詞語的不同含義:去:一狼徑去()西蜀之去南海()明年:越明年()

11、明年會有一個好收成()專心愛心用心67、本文寫蜀鄙二僧時,用“貧”“富”二字,旨在從角度論證本文的論點。同時,“貧”“富”強調(diào)了二僧具備的截然不同。二、同步解讀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备徽咴唬骸拔釘?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8、解釋加點字的意思: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貧者語于富者曰()9、選文第一段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作者意在說明什么道理?10

12、、富者兩次說“子何恃而往”,語氣有什么不同?11、第一段交代了所講故事的和。12、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13、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14、貧富二僧的對比說明了什么?15、“從天下不有難易乎”到“人之為學有難易乎”是什么關系()、從一般之事到個別之事、從具體之事到抽象之事、從具體之事到具體之事、從一般之事到一般之事專心愛心用心7三、美文賞讀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 更以靜衣易之。 臨終誡曰: “夫人好學, 雖死猶存;

13、不學者雖存, 謂之行尸走肉耳 ! ”注:任末:人名。笈:書籍。庵:草屋。克:擠、榨。蒿:蒿草。靜衣:凈的衣服。16下列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負笈不遠險阻( 負:背著 )B題其衣裳 ( 題:寫 )C臨終誡曰 ( 終:最后 )D更以靜衣易之( 易:更換 )17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或依林木之下( 或:有時 )B以記其事 ( 其:書上的 )C更以靜衣易之( 之:指任末 )D夫人好學,雖死猶存( 猶:還,仍然 )18、選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人而不學,則何以成? ()A人就是要不斷學習,否則能有什么成就?B人不想努力學習,又怎能有什么成就?C、人連學習都不

14、要,那怎能有什么成就?D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取得成就?暗則縷麻蒿以自照。()A遇到?jīng)]有月亮的夜晚,就點燃剖扎好的麻蒿條子來照明。專心愛心用心8B遇到?jīng)]有月亮的夜晚,就點燃布縷和麻蒿來照明。C、草屋里光線太暗,就點燃一縷縷的麻蒿來照明。D草屋里光線太暗,就點燃布縷和麻蒿來照明。19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項是()A任末認為,好學是一個人成就事業(yè)的必要前提,是一個人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B任末負笈求學,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克樹為墨,映星望月,題衣記事,靜衣更易,這些事例都表現(xiàn)了他的勤奮好學精神。C任末用“行尸走肉”來鞭撻那些不要學習、庸碌無為的人,給“不學者”敲響了警鐘。D、任末之所以能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堅持勤奮學習,是因為他具有終生一心向?qū)W的精神。(參考答案: 1略2、略3、邊境;到;憑借;尚且;相距;難道4、我天資昏昧,趕不上別人;孔子的學問,最終是靠不怎么聰明的曾參傳下來的;既然這樣,那么,對天資愚笨才能平庸和天資聰明才能卓越的人的任用,怎么能永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